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一、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肝硬化病人生存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芸,张柏超,卢茜[1](2022)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应用胃镜规律随访对再出血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应用胃镜规律随访对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00例,按照止血后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51)。对照组采用对症保肝保守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胃镜规律随访。比较两组静脉曲张缓解情况、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随访3次胃镜治疗后缓解率分别为49.02%、86.27%、100%。随访至12个月时,研究组复发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及时止血,后续胃镜规律随访,连续2~3次后能有效缓解静脉曲张,降低复发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李培杰,徐菁,闫丽晶,李佳荣,郑君仪,唐丹,李伟之,马富权,刘梦莹,薛挥[2](2021)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五年生存状况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药物联合内镜2种方案治疗肝硬化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IPS或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的147例肝硬化EGVB患者资料,其中TIPS治疗组87例,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60例。分析术后5年随访数据,比较2组患者术后6周、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和未再出血生存率、无肝性脑病生存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Z检验、log-rank检验和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和TIPS治疗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构成、Child-Pugh分级、初始肝功能状况、凝血功能、肝腹水、既往肝性脑病史、血压、术前输血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年内共41例患者死亡,其中20例(48.8%)死于再出血,6例(14.6%)死于肝性脑病。TIPS治疗组术后6周、1年、2年总生存率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TIPS治疗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高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78.4%比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P=0.048)。TIPS治疗组患者术后6周、1年、2年、5年未再出血生存率为97.7%、96.5%、88.9%、70.9%,均高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分别为86.7%、53.3%、43.3%、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5、6.39、6.26、4.80,P均<0.05)。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和TIPS治疗组术后6周、1年、2年无肝性脑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TIPS治疗组术后5年无肝性脑病生存率低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67.7%比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P=0.030)。Child-Pugh分级越低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越高(χ2=6.75,P<0.01)。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组和TIPS治疗组相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相比,TIPS治疗EGVB的整体疗效更佳,虽然其远期肝性脑病风险较高,但能够降低近、中、远期再出血率。Child-Pugh C级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时无须特意规避TIPS,早期使用TIPS生存获益更大。

朱思奇[3](2021)在《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三种模型对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的影响因素,同时评估MELD-Na模型评分系统、MELD模型评分系统、CTP评分系统对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6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分别统计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MELD-Na模型评分、MELD模型评分、CTP评分、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血常规、总胆红素、ALT、AST、肌酐、血清钠、凝血功能等指标,然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次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对228名出血组患者随访半年和一年,统计再出血情况,根据临床资料分别计算MELD-Na模型积分、MELD模型积分、CTP评分,评估MELD-Na模型评分系统、MELD模型评分系统、CTP评分系统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1、单因素分析示MELD-Na模型评分系统、MELD模型评分系统、CTP评分、肝性脑病、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曲张静脉出现红色征、HGB、WBC、PLT、ALB、TBIL、CREA、Na、PT、INR、病因,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ALT、AST、APTT无统计学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PT、PLT是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228名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经治疗后半年内再出血37例,再出血率16.23%。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经内镜治疗后,观察半年内再发出血情况预测,MELD-Na模型曲线下面积大于MELD模型、CTP评分,AUC分别为0.778、0.723、0.604。MELD模型评分系统与CTP评分系统之间比较z=3.354,P<0.001,MELD-Na模型评分系统与CTP评分系统之间比较z=2.175,P=0.029,MELD-Na模型评分系统与MELD 模型比较 z=0.218,P=0.827。4、228名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经治疗后一年内再出血68例,再出血率29.82%。一年内再出血情况预测MELD-Na模型曲线下面积大于MELD模型、CTP评分,AUC分别为0.829、0.701、0.654。MELD模型评分系统与CTP评分之间比较z=1.462,P=0.144,MELD-Na模型评分系统与CTP评分之间相比较2=2.435,P=0.015,MELD-Na 模型与 MELD 模型比较 z=0.552,P=0.581。结论:1、经单因素分析提示,MELD-Na模型评分系统、MELD模型评分系统、CTP评分系统、肝性脑病、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曲张静脉出现红色征、HGB、WBC、PLT、ALB、TBIL、CREA、Na、PT、INR、病因是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现红色征、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是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三种评分系统中,MELD-Na模型评分系统对半年内或一年内再出血预测能力均优于CTP评分,MELD模型评分系统对半年内再出血预测能力优于CTP评分。4、MELD-Na模型可提高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值得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

姜珊珊[4](2021)在《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有效性及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内镜下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eeding,EGVB)患者的效果,分析内镜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为二级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纳入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过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治疗的319例患者,评价内镜下急诊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内镜治疗中位随访时间内的曲张静脉消除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门脉血栓形成、排胶溃疡出血的发生情况等。内镜治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内再出血患者52例,非再出血患者13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首次内镜治疗时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Na、K、肌酐(Creatinine,C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Dimer、Child-pugh分级,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及曲张程度,以及CT门静脉成像+三维重建等资料。应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同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临床数据预测价值,探讨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31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7个月,在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共行内镜治疗573次,其中单纯套扎治疗114次,单纯组织黏合剂治疗102次,套扎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357次。2.行急诊内镜下止血62次,止血成功率100.00%,早期再出血率15.20%。3.内镜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消除率12.30%、显效率20.32%、有效率62.03%、无效率5.35%,食管胃静脉曲张消除率与缓解率之和为94.65%,平均治疗次数为2.09±0.18次,无效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3.76±0.23 次。4.内镜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81%。5.组织黏合剂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排胶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7.25%。6.内镜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再出血率为27.81%。7.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内再出血组和非再出血组患者中单因素统计结果显示AST、Cr、TBIL、ALB、PT、Child-pugh分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PT、AST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为0.746,对内镜治疗后再出血预测价值较高。结论:1.对于EGVB的患者,内镜下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注射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出血,急诊止血成功率高,早期和迟发性再出血率低,有门静脉血栓形成及排胶溃疡出血形成的风险,需引起重视。2.ALB、PT、AST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独立危险因素,ALB对于套扎和/或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为0.746。

李培蕾[5](2021)在《23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四种内镜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内镜下密集套扎结合小剂量硬化剂序贯治疗及其他三种内镜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经过严格筛选的肝硬化食管胃均存在静脉曲张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1.为评估不同内镜方法止血效果,将230研究对象中178例因初次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确诊为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根据内镜下不同止血方式,分为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组织胶注射组、硬化剂注射组,详细记录各组患者基本信息、病人治疗方案、止血及再出血情况、出血原因等情况。2.为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均存在静脉曲张的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将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依据内镜下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组。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病人治疗方案、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等情况。3.为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均存在静脉曲张的患者中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将存在胃静脉曲张的患者依据内镜下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内镜下胃静脉曲张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组。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病人治疗方案、胃曲张静脉消失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等情况。结果:1.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止血及再出血情况观察: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组织胶注射组、硬化剂注射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3.8%、98.6%、94.4%、88.9%。四种治疗方法止血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再出血率(72h-6W)分别为16.3%、2.8%、5.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迟发性再出血率(6W-3m)分别为7.5%、4.2%、5.6%、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观察:从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效果来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组,各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6.2%、71.1%、17.6%。有效率(显效+治愈)分别为:76%、98.9%、29.4%。从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来看,套扎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组织胶注射组各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6.7%、76.7%、17.9%,总有效率分别为:92.3%、94.5%、89.3%。各组疗效不完全相同。3.不同内镜治疗方法复发情况观察: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情况来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组、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硬化剂注射组复发率分别为:34.6%、11.1%、23.5%。各组复发率不完全相同。从胃静脉曲张复发情况来看,套扎组、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组织胶注射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8%、5.6%、7.1%。各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治疗、组织胶注射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均有较高的止血率和较低的再出血率,其中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早期再出血率显着低于套扎组。2.从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效果来看,食管胃静脉曲张序贯治疗临床治愈率显着高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且序贯方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总有效率最高,套扎治疗次之,硬化剂注射治疗总有效率最低。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情况,序贯方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显着低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3.从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来看,组织胶注射组临床治愈率显着低于套扎组与序贯组,但三组治疗方案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对于胃静脉曲张复发情况,套扎组、密集套扎结合硬化剂序贯组、组织胶注射组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

张珈恺[6](2020)在《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延边地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5例,其中生长抑素治疗组为对照组66例,生长抑素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组为治疗组5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早期止血率,早、近、远期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探讨生长抑素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延边地区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均未在治疗结束72h内观察到再出血征象,在早期、近期再出血率、死亡率方面无显着差异,但远期再出血率方面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4例(57.63%),其中胸骨后疼痛28例(47.46%)、恶心4例(6.78%)、吞咽困难2例(3.39%);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患者共27例(45.76%),其中重度和轻度分别为23例和4例,平均复发时间为4.00(2.00-10.00)月;针对朝汉两民族患者进行比较后发现,下段静脉曲张患者与中段及中下段相比,朝鲜族明显多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和0.012);而其他一般资料,早、近、远期再出血率及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EV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复发程度的比较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延边地区朝鲜族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位置与汉族相比较食管下段更为多见。(2)延边地区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在早期止血、近期再出血及死亡率方面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的效果基本相同,但在预防远期再出血方面的成效明显优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

王思宁[7](2020)在《HVPG≤20mmHg的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TIPS与内镜治疗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astro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GE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的严重并发症。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再出血后6周的死亡率高达15%-25%。因此,二级预防是重中之重。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套扎(Endoscopic esophageal Varix Ligation,EVL)或注胶治疗术联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on-Selective Beta Blocker,NSBB)是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的首选方法。但是,内镜联合NSBB治疗的再出血率仍不尽如人意,目前临床指南推荐,内镜治疗后仍反复出血、或对NSBB临床不耐受等情况可以考虑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作为二级预防方案。众所周知,肝硬化静脉曲张再出血对患者危害大,如能提前预防、减少患者临床过程中的出血次数对患者生存或许有帮助。因此二级预防中如何选择TIPS和内镜治疗的适宜人群,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近年本中心将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作为指导临床方案选择以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前期研究发现对于HVPG>20mmHg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患者,TIPS比内镜治疗具有更高的治疗成功率和六周生存率。然而,对HVPG≤20mmHg的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患者的TIPS与内镜治疗的疗效比较,未见有分层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TIPS和内镜治疗在HVPG小于20mmHg的肝硬化静脉曲张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病例,旨在评估TIPS和内镜下胃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内镜)对于HVPG值小于20mmHg的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和结局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4月至2019年11月肝硬化静脉曲张二级预防患者668例。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HVPG在20mmHg以下且行内镜联合NSBB或TIPS治疗的二级预防患者204例。其中51例患者接受TIPS治疗(TIPS组),153例患者接受内镜下套扎术或注胶+NSBB治疗(内镜组)。主要临床参数项目:(1)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2)既往史:肝硬化病因、既往出血史、既往脾切除或脾栓塞病史;(3)相关实验室资料:肝肾功、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腹水等,并据此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计算MELD评分;(3)胃镜检查资料:记录患者静脉曲张类型;(4)术后随访: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主要为治疗后是否出现再出血、是否生存、是否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主要终点为治疗后再出血、次要终点为死亡。所有患者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直至随访终点事件的发生或研究结束。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两组比较时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其中等级变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非等级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评估组间均衡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生存率及肝脑发生率曲线,进一步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着性水平p<0.05。研究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HVPG在20mmHg以下的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患者204例(TIPS组51例;内镜组153例)。两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因、腹水、实验室检查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类型)均无差异,只有TBIL和MELD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均为TIPS组高于内镜组,提示该回顾性人群中TIPS治疗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更重、肝功储备更差,但结果显示TIPS组的再出血率仍低于内镜组。2.再出血:59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内镜组54例;TIPS组5例)。内镜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35.3%,而TIPS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9.8%,两组患者再出血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TIPS组的再出血率显着低于内镜组(log-rank检验,P=0.02);TIPS组的3年未再出血率为86%,内镜组的3年未再出血率为83.3%。两组患者再出血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是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内镜组发生再出血的17例患者进行内镜治疗,15例患者进行TIPS治疗,22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有5例患者因出血死亡。TIPS组发生再出血的3例患者再次放置了支架,2例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3.肝性脑病:随访期间,21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内镜组6例;TIPS组15例)。内镜组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9%,而TIPS组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9.4%,两组患者肝性脑病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TIPS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显着高于内镜组(log-rank检验,P=0);TIPS组的3年肝性脑病未发生率为66.8%,内镜组的3年肝性脑病未发生率为96.6%。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GGT水平及血清Na+水平是肝性脑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肝性脑病得到缓解或治愈。4.死亡:随访期间,共有18例患者死亡(内镜组17例;TIPS组1例)。内镜组患者的累计生存率为88.9%,而TIPS组患者的累计生存率为98.0%,两组患者生存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TIPS组和内镜组的生存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P=0.089);TIPS组的3年生存率为95.2%,内镜组的3年生存率为96.3%。对两组的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显示GGT、血Na+、MELD评分均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内镜组的6例患者和TIPS组的1例患者死于肝脏衰竭;内镜组的4例患者死于肝癌,5例患者死于未能控制的出血,1例患者死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因不明。5.并发症:包括术后门脉血栓、感染、发热、自发性腹膜炎、严重腹痛及腹水。经分析显示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着差异。研究结论:对于HVPG小于20mmHg的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预防再出血患者,TIPS治疗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内镜联合药物治疗,而TIPS治疗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内镜联合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生存率及术后其他并发症无差异。因此,本研究认为TIPS对HVPG小于20mmHg的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能有效的降低再出血,但没有临床生存获益。

王亮[8](2020)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与套扎术治疗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有10%~20%门静脉高压患者会出现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al,GV),其出血率在15%~30%左右,死亡率高达16%,输血量及死亡率均高于单纯食管静脉曲张。根据Sarin分型[1],胃静脉曲张可以分为GOV1、GOV2、IGV1、IGV2四种类型。其中GOV1是胃静脉曲张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食管静脉曲张在胃小弯侧延伸2~5cm而形成,约占全部胃静脉曲张的74.6%。目前对于胃静脉曲张特别是GOV1的最佳治疗方案有一些争议。部分专家推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其可以快速控制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GVB),有良好的预防再出血的效果。但是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也存在感染、异位栓塞、溃疡形成、排胶反应、注射针孔出血等多种不良反应。近期有部分研究报道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治疗GOV1效果不亚于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该术式不存在异位栓塞、排胶反应等不良反应,并可降低患者负担。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且多为疗效观察,缺乏成分效益分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EVL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成本效益比之间的差异。目的对比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和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成本效益比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2例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内镜下组织胶注射,42例)和B组(内镜下套扎,3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等。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谷丙转氨酶、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术后不良反应、住院费用等。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并发症及成本效益比之间的差异。结果1.36名急性出血的GOV1患者在接受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后有1例在术后72小时内发生活动性出血事件,止血成功率97.2%(35/36)。22名急性出血的GOV1患者在接受内镜下套扎治疗后有2例在术后72小时内发生活动性出血事件,止血成功率为90.9%(20/22)。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接受组织胶注射治疗42名患者中出现了 1例早期再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再出血率7.1%(3/42)。接受内镜下套扎治疗的30名患者中出现了 1例早期再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再出血率13.3%(4/30)。两组总体出血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复查内镜,组织胶注射组42名患者中有16例评价为显效,有21例评价为有效,总有效率为88.1%(37/42)。套扎治疗组30名患者中有8例评价为显效,有20例评价为有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织胶注射组术后有胸骨后疼痛患者6例,发热患者2例,肺部感染患者1例,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21.4%(9/42)。内镜下套扎治疗组有胸骨后疼痛患者2例,肺部感染患者1例,肝性脑病患者1例,溃疡形成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5/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织胶注射组每提高1%总有效率所需的费用为(329.85±194.02)元,远高于内镜下套扎治疗组的(213.29±141.02)元,两组成本效益比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组织胶注射术相比,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套扎术可在不降低总体有效率、不增加副作用发生率的情况下明显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王文博[9](2020)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合井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择期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双介入法(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佳选择依据。方法:1、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医院并行择期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双介入法(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性38人,女性22人。两组患者均因近期消化道出血病史入院且合并脾功能亢进,术前经过药物治疗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后病情稳定,且治疗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等级为A级或者B级,经全面客观评价患者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后,所有患者均手术适应症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症,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手术组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为56.14±8.40岁,;介入组为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组,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57.76±9.33岁。收集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治疗后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率、再发出血率、生存率等客观指标,评价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手术操作者均为理论、实践经验丰富,多次完成该术式的外科医师或介入科医师及其团队。2、数据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表示。所有数据均经过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转氨酶、血小板计数等血液学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相同时期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率、再出血率、生存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患者有2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余患者均手术成功顺利出院;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1例患者死于消化道出血,余患者均顺利出院。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总并发症率为31.4%,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并发症率2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897,P=0.168)。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与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患者脾功能亢进均缓解,两组血小板计数相比,术后1月、术后6月、术后12月t值分别为4.197、16.454、14.625,p值均小于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月谷丙转氨酶相比独立样本检验t值为0.620,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12月t值分别为3.189、2.088,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有效率为100%,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转归有效率为48%,两种术式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1.452,P=0.000)。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1年累计再出血率为8.5%,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1年累计再出血率为20%,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4,P=0.233)。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术后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2%,双介入(PTVE+PSE)组术后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64)。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止血效果明确,二者无明显差异。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似。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双介入(PTVE+PSE)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ALT)无明显影响;治疗脾功能亢进方面,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血小板上升更明显,效果更佳。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较双介入(PTVE+PSE)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转归张有效率更高。1年随访期内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对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效果相似。1年随访期内腹腔镜脾切除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PTVE+PSE)术对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赵优优[10](2020)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内镜治疗及外科手术(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肝硬化合并EGVB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例资料和随访信息完整的患者112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内镜治疗组(60例)及外科手术组(52例),收集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通过电话追踪随访,记录每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生存和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影响患者治疗后再出血和生存的预测因素。结果:(1)外科手术组在1个月、6个月和1年内的再出血率为1.9%、3.8%、9.6%,内镜治疗组分别为15.0%、20.0%、26.7%,两组在1个月、6个月和1年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是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外科手术相对于内镜治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外科手术再出血风险为内镜治疗的0.293倍(OR=0.293,95%CI=0.0990.866,P=0.026)。(2)Kaplan-Meier分析显示外科手术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1%、90.4%、85.6%,而内镜治疗组分别为90.0%、80.6%、7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142)。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再出血(P=0.028,HR=4.220,95%CI=1.16415.296)、Child-Pugh分级(P=0.017,HR=2.802,95%CI=1.2066.507)和MELD评分(P=0.003,HR=1.238,95%CI=1.0781.422)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3)外科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9%)明显高于内镜治疗组(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外科手术组并发症种类多于内镜治疗组。结论:(1)外科手术治疗预防再出血效果优于内镜治疗,但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镜治疗。(2)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再出血的独立预后因素,外科手术相对于内镜治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3)再出血、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肝硬化病人生存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肝硬化病人生存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应用胃镜规律随访对再出血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规律胃镜随访情况
    2.2 两组随访复发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
    2.3 两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三种模型对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一、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研究二 不同评分系统对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后患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前言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CTP评分及MELD模型研究进展及其临床互补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4)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有效性及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分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策略的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

(5)23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四种内镜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语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对照组治疗
        2.2.2 治疗组治疗
        2.2.2.1 治疗组术后处理
        2.2.3 治疗效果评估
        2.2.3.1 早期止血
        2.2.3.2 早期再出血
        2.2.3.3 近期再出血
        2.2.3.4 远期再出血
        2.2.3.5 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
        2.2.3.6 朝、汉族EVL治疗效果比较
        2.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早期止血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
    3.3 治疗组朝汉两民族患者EVL治疗效果比较
        3.3.1 一般资料比较
        3.3.2 再出血率、死亡率比较
        3.3.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3.4 EV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程度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HVPG≤20mmHg的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TIPS与内镜治疗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和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与套扎术治疗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肝硬化门脉高压胃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合井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诊断参考标准
        2.1.4 患者基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术前相关准备
        2.2.2 手术步骤及方法
    2.3 随访观察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
    3.2 手术成功率的分析
    3.3 手术并发症分析
    3.4 术后各项指标的临床对比分析
    3.5 食管静脉曲张转归分析
    3.6 术后再出血率分析
    3.7 生存率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参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肝硬化合并EGVB的病理生理机制
    2.2 肝硬化合并EGVB的诊断
    2.3 肝硬化合并EGVB的一般治疗
    2.4 肝硬化合并EGVB的药物治疗
        2.4.1 血管活性药物
        2.4.2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2.4.3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5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2.6 肝硬化合并EGVB的内镜治疗
        2.6.1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2.6.2 硬化剂注射术
        2.6.3 组织胶注射术
    2.7 肝硬化合并EGVB的介入治疗
        2.7.1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2.7.2 经静脉球囊闭塞逆行栓塞术
        2.7.3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
    2.8 肝硬化合并EGVB的外科手术治疗
        2.8.1 分流术
        2.8.2 断流术
        2.8.3 肝脏移植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资料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评分标准
    3.3 治疗方法
    3.4 资料采集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再出血情况
    4.3 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4.4 生存情况
    4.5 生存率影响因素分析
    4.6 并发症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肝硬化病人生存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应用胃镜规律随访对再出血率的影响[J]. 陈晓芸,张柏超,卢茜. 当代医学, 2022(06)
  • [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五年生存状况比较[J]. 李培杰,徐菁,闫丽晶,李佳荣,郑君仪,唐丹,李伟之,马富权,刘梦莹,薛挥. 中华消化杂志, 2021(05)
  • [3]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三种模型对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D]. 朱思奇. 扬州大学, 2021(02)
  • [4]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有效性及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D]. 姜珊珊.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5]23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四种内镜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D]. 李培蕾.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D]. 张珈恺. 延边大学, 2020(05)
  • [7]HVPG≤20mmHg的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TIPS与内镜治疗对比研究[D]. 王思宁. 山东大学, 2020(02)
  • [8]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与套扎术治疗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 王亮. 郑州大学, 2020(02)
  • [9]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合井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D]. 王文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1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分析[D]. 赵优优.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