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

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

一、二亚磷酸二(十六醇)季戊四醇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超[1](2018)在《ABS树脂的热氧老化研究》文中指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树脂)在加工过程中,树脂容易被热氧条件引发老化,使制品颜色变差,性能下降。抗氧剂往往能够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提高ABS树脂的热氧稳定性。本文通过酯化反应制备出抗氧剂GM,并与其它市售抗氧剂进行对比实验,与ABS树脂按比例混合,分别添加3phr抗氧剂GM、抗氧剂618、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3114,制备一系列ABS抗氧型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热失重分析测试方法对抗氧剂在ABS材料中的热氧老化性能影响进行了测试。利用注塑环境测试ABS树脂样片在特定的测试条件下的色差变化,研究抗氧剂对于ABS材料中的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抗氧剂GM的ABS试样色差由2.30降至1.01,并且在250-350℃的温度范围下,抗氧剂GM由于具有高效捕捉自由基的丙烯酸酯基团,并且能利用分子内氢键实现自由基的快速转移,使得ABS树脂初始质量损失温度T1%由273.9℃提高到308.0℃。在180-210℃的高温环境下,抗氧剂618由于特有的亚磷酸酯结构可以将ABS的黄色指数由21.72降至20.91,并将冲击强度由21.06 kJ/m2提高到23.46 kJ/m2。测试添加不同抗氧剂ABS树脂样品在长周期高温环境下性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8个周期热氧老化过程,添加GM的ABS试样羰基指数由2.50降低到0.68,色差由9.00降到7.60,均为各式样最佳,说明抗氧剂GM在提高树脂耐热氧老化性能力,降低材料老化引发的颜色变化方面表现优异。添加了抗氧剂618的ABS试样在经过8个老化循环后黄色指数由41.13降低到39.15,而添加抗氧剂3114的试样拉伸强度从46.40 MPa提高到了48.90 MPa,熔体流动速率由20.08 g·(10min)-1提高到22.96 g·(10min)-1。测试添加不同抗氧剂的ABS粒料在反复挤出过程后的树脂性能变化。经过5次重复挤出作用后,添加抗氧剂GM的ABS试样初始分解温度T10%由381.3℃提高到411.8℃,黄色指数从35.23降低到32.16,表现出优异的对ABS优异的热氧稳定性和色度保持性;添加抗氧剂618的试样将氧化诱导温度由192.9℃提高到了217.4℃;添加抗氧剂3114的ABS试样的熔融指数由21.76 g·(10min)-1提高到21.95 g·(10min)-1。

姜浩[2](2017)在《亚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其阻燃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溴系阻燃剂有部分已被禁用,其替代产品正不断出现,磷系阻燃剂由于其种类多,阻燃效果优异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亚磷酸酯类阻燃剂是磷系阻燃剂中一类重要的分支,其不仅有着磷酸酯类阻燃剂所特有的阻燃增塑效果,同时也有抗氧效果。在亚磷酸酯类阻燃剂上引入羟基基团,使其作为反应型阻燃剂添加到聚氨酯中,能够使材料持久阻燃,不易析出。亚磷酸酯类阻燃剂传统的合成方式采用的是PCl3和醇发生反应,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原料成本非常低,但所带来的的污染较为严重。本文采用新工艺绿色合成了三(一缩二丙二醇)亚磷酸酯(P430)、三(1,2-丙二醇)亚磷酸酯以及三(丙三醇)亚磷酸酯。亚磷酸三苯酯法合成P430:以亚磷酸三苯酯和一缩二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目标产物P430,选择了苯酚钠为催化剂,在减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以及催化剂的量进行了探讨。亚磷酸三甲酯法合成P430:以亚磷酸三甲酯和一缩二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目标产物P430,采用了有机胺为催化剂,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以及催化剂的量进行了优化选择。亚磷酸三乙酯法合成P430:以亚磷酸三乙酯和一缩二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目标产物P430,采用有机胺为催化剂,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以及催化剂的量进行了最优条件的筛选。三(1,2-丙二醇)亚磷酸酯的合成:以亚磷酸三甲酯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目标产物三(1,2-丙二醇)亚磷酸酯,选择有机胺为催化剂,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以及催化剂的量进行了优化选择。三(丙三醇)亚磷酸酯的合成:以亚磷酸三甲酯和丙三醇为原料合成目标产物三(丙三醇)亚磷酸酯,选择有机胺为催化剂,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以及催化剂的量进行了优化选择。采用核磁、红外等方法对所有产品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酸值、羟值等理化性质,与标准产品进行对比。将合成的产品P430阻燃剂添加到聚氨酯硬泡中,对材料的发泡性能、阻燃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相关测试分析。

李维义,谭卓华[3](2016)在《季戊四醇酯抗氧剂的合成进展》文中认为季戊四醇是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原料。介绍了季戊四醇的结构和特点,阐述了季戊四醇酯抗氧剂的种类和合成方法,展望了季戊四醇酯抗氧剂的未来。

曹楠[4](2016)在《二双酚A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的合成研究》文中指出以季戊四醇、三氯化磷和双酚A作为原料合成新型抗氧剂双酚A季戊四醇亚磷酸酯.通过实验探究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溶剂的种类及用量、反应所需催化剂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通过正交实验法来确定实验所需的最佳条件,并且对所得产物进行元素分析、红外谱图分析.本产品具有热稳定性高,抗氧效果好及毒性小等优点,探究此产品的合成对抗氧剂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杜新胜,杨成洁,张霖,徐惠俭,潘广勤,李亮[5](2013)在《我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简要介绍了亚磷酸类抗氧剂的作用机理,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我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合成及应用进展,最后指出了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今后的研究方向。

孙付宇,张美,朱福田[6](2012)在《二氨乙氧基双亚磷酸季戊四醇酯的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乙醇胺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采用酯交换法合成了二氨乙氧基双亚磷酸季戊四醇酯。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张丽芳,陈赤阳[7](2010)在《二亚磷酸二(2,6-二叔丁基对甲酚)季戊四醇酯的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为原料合成了抗氧剂二亚磷酸二(2,6-二叔丁基对甲酚)季戊四醇酯。探讨了物料配比、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为无水碳酸钾,其用量为0.6 g;物料配比(n(季戊四醇)∶n(亚磷酸三乙酯)∶n(2,6-二叔丁基苯酚))为1.0∶2.12∶2.04;反应Ⅰ温度为130140℃,反应Ⅰ时间为2 h,反应Ⅱ温度为170180℃,反应Ⅱ时间为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产品为白色粉末状固体,熔点为6769℃,产率为87%左右。此外,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对产品进行了物性和结构表征。

陈龙然,林彬文,乐美华,曾群[8](2009)在《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研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能够有效地提高塑料制品的加工稳定性、耐热稳定性、色泽改良性和耐候性等性能,是重要的抗氧剂品种。文章分析和讨论了分子结构与抗氧剂作用机理的关系。从研究状况、抗氧特性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介绍了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代表品种,并总结了当前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发展的趋势,对中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林彬文,陈龙然,曾群[9](2009)在《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特点、结构、性能和抗氧化机理,对比了国内外亚磷酸酯的发展,并提出我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发展建议。

张凤军[10](2009)在《新型酚酯类抗氧剂的合成》文中研究表明酚酯类抗氧剂是其中具有亚磷酸酯与受阻酚两种基团的抗氧剂,既具有主抗氧剂的功能,又起辅助抗氧剂的作用。此类复合抗氧是优良的塑料抗氧剂,代表着当今抗氧化技术的最新水平。用苯酚和甲醛缩合生成中间体A,另一步由双酚A和亚磷酸三乙酯参与合成的中间体B,两种中间体反应生成一种新型酚酯类抗氧剂,即本文中的终产物二亚磷酸双酚A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甲酯(简称终产物C)。并且通过反应研究,选取了该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加料方式、合成方法、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终产物C的工艺条件。通过测定熔点、磷含量和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实验结果讨论确定出每一步反应的工艺条件。中间体A的合成工艺条件:以4.0g2,6-二叔丁基苯酚为基准,催化剂为叔丁醇钾,用量0.08g;反应溶剂为叔丁醇,用量40mL;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20℃;重结晶溶剂为正己烷;物料配比n(C14H922)O):n(HCHO)为1:2.5。中间体B的合成工艺条件:以0.05mol双酚A为基准,碳酸钾作为催化剂,用量0.6g;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25℃;物料配比n[双酚A]:n[(C2H5O)3P]为1:2.05。终产物C的合成工艺条件:以0.05mol中间体B为基准,催化剂为碳酸钾,用量0.8g;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40℃;中间体B和中间体A的摩尔比为1:4.1。最后,结构表征表明实验所得产品与目的产物基本一致。

二、二亚磷酸二(十六醇)季戊四醇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亚磷酸二(十六醇)季戊四醇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ABS树脂的热氧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ABS树脂用抗氧剂的分类
    1.3 受阻酚类抗氧剂
        1.3.1 受阻酚类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1.3.2 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分类
        1.3.3 受阻酚类抗氧剂在ABS树脂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1.4.1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1.4.2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分类
        1.4.3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在ABS树脂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5 硫代酯类抗氧剂
    1.6 碳自由基捕获剂
    1.7 金属离子钝化剂
    1.8 天然抗氧剂
    1.9 本文设计思想与研究方案
第2章 注塑环境评价自制GM及市售抗氧剂对ABS树脂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抗氧剂GM的合成方法
        2.2.4 ABS/SAN/抗氧剂共混物的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抗氧剂GM的红外表征
        2.4.2 抗氧剂对ABS树脂注塑色差的影响
        2.4.3 抗氧剂对ABS树脂黄色指数的影响
        2.4.4 抗氧剂对ABS树脂氧化诱导温度的影响
        2.4.5 抗氧剂对ABS树脂热分解温度的影响
        2.4.6 抗氧剂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烘箱法评价抗氧剂对ABS树脂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3 分析与讨论
        3.3.1 红外光谱法评价ABS树脂抗热氧老化性能
        3.3.2 热重分析法评价抗氧剂对ABS树脂热烘箱老化的影响
        3.3.3 抗氧剂对ABS树脂热烘箱老化后冲击强度的影响
        3.3.4 抗氧剂对ABS树脂热烘箱老化后拉伸强度的影响
        3.3.5 抗氧剂对ABS树脂热烘箱老化后熔融指数的影响
        3.3.6 抗氧剂对ABS树脂热烘箱老化后黄色指数的影响
        3.3.7 抗氧剂对ABS树脂热烘箱老化后注塑色差的影响
第4章 多次挤出法评价抗氧剂对ABS树脂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多次挤出条件下抗氧剂对ABS树脂热分解温度的影响
        4.3.2 多次挤出条件下抗氧剂对ABS树脂氧化诱导温度的影响
        4.3.3 多次挤出条件下抗氧剂对ABS树脂色度的影响
        4.3.4 多次挤出条件下抗氧剂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亚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阻燃剂简介
        1.1.1 阻燃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2 阻燃剂的分类
        1.1.3 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1.2 反应型阻燃剂应用在聚氨酯泡沫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低分子多元醇
        1.2.2 聚合物多元醇
        1.2.3 多元胺
    1.3 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研究进展
        1.3.1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
        1.3.2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主要品种
        1.3.3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发展趋势
    1.4 课题的提出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亚磷酸酯合成方法综述
        1.4.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一缩二丙二醇)亚磷酸酯的合成
    2.1 以亚磷酸三苯酯为原料合成
        2.1.1 试剂和仪器
        2.1.2 反应原理
        2.1.3 合成步骤
        2.1.4 结果与讨论
        2.1.5 P430的结构表征
        2.1.6 P430的性能测试
    2.2 以亚磷酸三甲酯为原料合成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反应原理
        2.2.3 合成步骤
        2.2.4 结果与讨论
        2.2.5 P430的结构表征
        2.2.6 P430的性能测试
    2.3 以亚磷酸三乙酯为原料合成
        2.3.1 试剂和仪器
        2.3.2 反应原理
        2.3.3 合成步骤
        2.3.4 结果与讨论
        2.3.5 P430的结构表征
        2.3.6 P430的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1,2-丙二醇)亚磷酸酯和三(丙三醇)亚磷酸酯的合成
    3.1 三(1,2-丙二醇)亚磷酸酯的合成
        3.1.1 仪器和试剂
        3.1.2 反应原理
        3.1.3 实验步骤
        3.1.4 结果与讨论
        3.1.5 三(1,2-丙二醇)亚磷酸酯的结构表征
        3.1.6 三(1,2-丙二醇)亚磷酸酯的性能测试
    3.2 三(丙三醇)亚磷酸酯的合成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反应原理
        3.2.3 实验步骤
        3.2.4 结果与讨论
        3.2.5 三(丙三醇)亚磷酸酯的结构表征
        3.2.6 三(丙三醇)亚磷酸酯的性能测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一缩二丙二醇)亚磷酸阻燃剂在聚氨酯中的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试剂和仪器
        4.1.2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制备
    4.2 泡沫塑料的性能测试
        4.2.1 P430的添加量对发泡性能的影响
        4.2.2 P430的添加量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4.2.3 P430的添加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2.4 P430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季戊四醇酯抗氧剂的合成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受阻酚
    1.1 常压法合成
    1.2 溶剂法合成
    1.3 不经精制合成
    1.4 连续化合成
    1.5 分段反应合成
2 亚磷酸酯
3 硫醚
4 展望

(5)我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用机理
2 协同作用与合成研究进展
3 应用研究进展
4 结语

(6)二氨乙氧基双亚磷酸季戊四醇酯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实验室合成工艺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选择
    2.2 二氨乙氧基双亚磷酸季戊四醇酯的合成
        2.2.1 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2.2.2 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2.2.3 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2.2.4 配料比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3 产品结构表征
    3.1 元素分析
    3.2 红外分析
    3.3 1H NMR分析
4 结论

(7)二亚磷酸二(2,6-二叔丁基对甲酚)季戊四醇酯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 1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1.2 实验步骤
        1.2.1 二亚磷酸二 (2, 6-二叔丁基对甲酚) 季戊四醇酯
        1.2.2 产品磷含量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选择
    2.2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3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3 产品结构表征
    3.1 元素分析
    3.2 红外光谱分析
4 结论

(8)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研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特点
    1.1 亚磷酸酯最突出的优点是与受阻酚类抗氧剂有协同作用[8]
    1.2 色泽改良性
    1.3 提高耐热稳定性
    1.4 改善制品的耐候性
2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结构与性能
    2.1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结构特点
    2.2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抗氧机理
3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主要品种
    3.1 抗氧剂Irgafos l68[13]
    3.2 高分子量化产品
    3.3 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
    3.4 氟代亚磷酸酯
    3.5 复合型产品
4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9)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特点
    (1) 亚磷酸酯最突出的优点是与受阻酚类抗氧剂有协同作用[8]。
    (2) 色泽改良性
    (3) 提高耐热稳定性
    (4) 改善制品的耐候性
2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结构与性能
    2.1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结构特点
    2.2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抗氧机理
3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主要品种
    (1) 抗氧剂Irgafos l68[13]
    (2) 高相对分子质量化产品
    (3) 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
    (4) 氟代亚磷酸酯
    (5) 复合型产品
4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10)新型酚酯类抗氧剂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氧化现象及抗氧剂的定义
    1.2 氧化反应发生条件及原理
    1.3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1.3.1 自由基链终止机理
        1.3.2 过氧化物分解机理
        1.3.3 降低金属离子的活性
    1.4 抗氧剂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1.4.1 受阻酚类抗氧剂
        1.4.2 磷类抗氧剂
        1.4.3 酚酯类复合型抗氧剂
        1.4.4 天然抗氧剂
    1.5 国内外抗氧剂的生产与市场现状
        1.5.1 国内抗氧剂的生产与市场
        1.5.2 国外抗氧剂的生产与市场
    1.6 抗氧剂的理论研究
        1.6.1 抗氧剂的配伍性
        1.6.2 抗氧剂结构对抗氧效率的影响
        1.6.3 抗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1.7 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设备
    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原理
        2.3.1 合成中间体A 的方法
        2.3.2 合成中间体B 的方法
        2.3.3 合成终产物C 的方法
    2.4 制备方法
        2.4.1 中间体A 的制备
        2.4.2 中间体B 的制备
        2.4.3 终产物C 的制备
    2.5 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
        2.5.1 熔点测定
        2.5.2 元素分析
        2.5.3 磷含量的测定
        2.5.4 红外光谱
第三章 实验结果讨论与结构表征
    3.1 结果与讨论
        3.1.1 中间体A 的合成
        3.1.2 中间体B 的合成
        3.1.3 终产物C 的合成
    3.2 结构表征
        3.2.1 中间体A 的表征
        3.2.2 中间体B 的表征
        3.2.3 终产物C 的表征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四、二亚磷酸二(十六醇)季戊四醇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ABS树脂的热氧老化研究[D]. 王宇超. 长春工业大学, 2018(08)
  • [2]亚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姜浩.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3]季戊四醇酯抗氧剂的合成进展[J]. 李维义,谭卓华.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6(05)
  • [4]二双酚A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的合成研究[J]. 曹楠. 枣庄学院学报, 2016(02)
  • [5]我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J]. 杜新胜,杨成洁,张霖,徐惠俭,潘广勤,李亮. 塑料助剂, 2013(06)
  • [6]二氨乙氧基双亚磷酸季戊四醇酯的合成[J]. 孙付宇,张美,朱福田. 化工中间体, 2012(03)
  • [7]二亚磷酸二(2,6-二叔丁基对甲酚)季戊四醇酯的合成[J]. 张丽芳,陈赤阳.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0(04)
  • [8]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研究及发展趋势[J]. 陈龙然,林彬文,乐美华,曾群. 广东化工, 2009(12)
  • [9]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研究进展[J]. 林彬文,陈龙然,曾群. 塑料助剂, 2009(04)
  • [10]新型酚酯类抗氧剂的合成[D]. 张凤军. 大庆石油学院, 2009(03)

标签:;  ;  ;  ;  ;  

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