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落下试验中的仿升力动力学模拟

起落架落下试验中的仿升力动力学模拟

一、起落架落震试验中的仿升动力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胡锐,刘小川,白春玉,杨正权,陈熠[1](2022)在《舰载飞机起降装置动力学试验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舰载飞机起降阶段通常被认为是事故率最高的阶段,其特殊的起降环境导致舰载机起飞和拦阻着舰的过程相较于陆基飞机更加复杂,所涉及的动力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从舰载机起落架和拦阻钩等起降装置着手,重点对舰载机起落架动力学试验、拦阻钩动力学试验以及全机落震试验进行了综述,详细地论述了舰载飞机起降过程涉及到的关键动力学试验问题及其研究现状。最后,对舰载飞机起降装置动力学试验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胡锐,张飞,牟让科[2](2021)在《减缩质量法与仿升法落震试验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起落架落震试验主要验证起落架缓冲系统在满足吸收能量的同时其撞击载荷、结构和充填参数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基于落架吸收能量等效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主要分为减缩质量法以及仿升法,研究表明在正行程阶段,两种落震方法的效果在工程上是一致的、可接受的。本文以单腔油-气式缓冲器支柱型起落架为试验对象,分别进行减缩质量法落震试验以及仿升法落震试验,对比两种试验方法在吸收同等能量下其撞击载荷、缓冲器行程及轮胎压缩量等关键参数的差别。

何嘉琦,周瑞鹏[3](2021)在《轮胎磨损对油-气分离式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飞机日常使用中,轮胎会随着使用而逐渐磨损,磨损会带来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变化。本文以某无人机型号油-气分离起落架为对象,研究装配不同磨损程度的同型航空轮胎,相同功量输入情况下,起落架地面航向载荷、垂直载荷、支柱压缩量、吊篮重心位移及轮胎压缩量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面:不同磨损可能带来径向刚度的变化,在相同充填参数下,轮胎径向刚度对起落架落震试验中航向及垂向载荷均有影响;增大机轮轮胎刚度可以增加机轮与地面摩擦力,降低地面垂直载荷。

王琨[4](2021)在《飞机起落架防扭臂的动力学分析及拓扑优化》文中指出飞机起落架是一种用于起降、滑跑的装置,它在整个飞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飞机起落架中的防扭臂结构极易在飞机降落过程中发生破坏,故对防扭臂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极其重要。国内外学者主要是对防扭臂结构进行尺寸优化设计,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即使有学者对其进行拓扑优化设计,也只是通过理论计算获得工况条件或利用前人得到的试验数据作为工况条件,很少有学者利用虚拟样机技术(ADAMS)对整个起落架进行落震分析得到拓扑优化所需的工况条件。本文对某航空公司的飞机起落架进行了三维建模,并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飞机起落架的落震仿真分析模型,之后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然后以此分析结果得到的工况条件对防扭臂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且对其设计结果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缓冲装置的结构形式进行介绍,并详述了缓冲装置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构建了缓冲装置的力学模型,并基于其力学模型得到了起落架在降落过程中缓冲装置各构件的动力学微分方程,最后分析了缓冲器的受力情况。其次,简要介绍了ADAMS/View软件,并阐述了在构建虚拟样机模型前工作环境如何设置。根据起落架着陆时的特点,讨论了运动副应该如何施加,并介绍了在施加载荷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函数,以及确定了其载荷应当如何施加。在做完以上工作后,对所构建的虚拟样机模型实施了落震仿真计算,对仿真计算结果做了深入的分析及研究,并得到了防扭臂所受力矩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再次,简述了有限元在分析模型时所蕴含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根据起落架着陆时的特点,分析了起落架材料选取的依据,并分析了如何对起落架进行网格划分以及探讨了如何对起落架上各部件进行接触约束设置。并讨论了如何对防扭臂进行力的施加,之后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得出防扭臂结构确实需要进行改进。最后,介绍了拓扑优化的基本思想及分析了如何选用拓扑优化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地阐述了如何选用拓扑优化求解算法,之后建立了基于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并阐述了如何确定防扭臂结构的设计域与非设计域,并对其防扭臂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仿真计算,计算完成后对优化前后的防扭臂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拓扑优化结果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轮廓,能够对防扭臂结构进行加工制造,且优化后的防扭臂结构轻量化效果明显。然后对优化后的防扭臂结构进行了刚、强度校核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防扭臂结构符合刚、强度设计的要求。

王少宁[5](2021)在《基于起落架落震试验的缓冲功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某型起落架落震试验为例,分析了起落架落震试验过程,包括正向压缩和反向回弹。根据测量数据绘制载荷-位移曲线图,计算缓冲器及轮胎的吸收能量占比以及各自能量吸收效率,计算结果显示缓冲器吸收能量占比89.54%,轮胎吸收能量占总比10.46%。缓冲器效率0.8073,轮胎效率0.481,与理论计算时采用的假定值(85%~90%、10%~15%、0.8、0.47)相接近,通过过程分析计算出的缓冲系统吸收的能量与通过重心位移计算出的测试功量相差0.3%。同时从计算结果可以发现,轮胎在整个缓冲过程中实际吸收的能量为其压缩吸收能量的1/3左右,为以后的缓冲系统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陈静,沈安澜,吴远飞,邵元新,张梅,赵卓[6](2021)在《直升机滑橇式起落架落震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直升机起落架着陆性能直接影响直升机着陆载荷计算及机身设计,目前主要通过落震试验实测起落架的着陆性能。为了预先分析滑橇式起落架着陆性能,采用RADIOSS/HyperMesh模态分析平台,建立滑橇式起落架的落震仿真模型,进行着陆性能仿真计算。并设计了滑橇式起落架落震试验,实测起落架的落震性能参数。通过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基于RADIOSS分析平台进行起落架着陆性能分析方法在工程上的可行性,同时通过仿真计算结合实测结果得到了滑橇起落架的着陆性能参数,为后续起落架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赵建勋[7](2020)在《某型无人机起落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起落架作为飞机不可缺少的承力部件,承受着与地面撞击时产生的静、动载荷,吸收和消耗飞机在着陆撞击、地面滑跑等运动时所产生的能量。科学地进行起落架地面试验,系统地评估起落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对飞机首飞、定型和适航取证都具有重要价值。以某型无人机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结构受力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试验任务书中的相关要求,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小型无人机起落架静力试验的总体试验系统,完成了刚度试验和静强度试验,并获得了相应的试验数据。通过分析试验数据,综合评估了起落架的力学性能,发现起落架抵抗变形的能力优良,刚度可靠;在静强度试验中,起落架均没有发生破坏现象。在分析起落架着陆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小型无人机起落架的落震试验系统,并改进设计了机轮带转系统和测试系统,完成了现场起落架落震试验。选取设计着陆试验和储备能量试验中的工况为例,通过分析试验数据,综合评估了起落架的缓冲性能,发现前起落架的缓冲器效率均达到67.37%以上,缓冲系统效率均达到58.05%以上;左侧主起落架的缓冲系统效率均达到45.89%以上。起落架静力试验和落震试验是型号飞机适航审定必需的考核环节。因此,在起落架的设计阶段对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评估起落架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何康乐,杨媚,孙仁俊,张建刚[8](2019)在《飞机舰面动载荷计算方法研究及试验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舰载飞机的舰面动载荷是结构的临界设计载荷。针对常规方法下载荷计算的设计已不能满足舰载飞机非常规工况(例如弹射拦阻、自由飞钩住、偏心着舰等)载荷计算的设计要求的问题,研究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机动载荷计算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并以某型飞机全机落震试验为例,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和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张子豪[9](2019)在《某超小型油气式起落架落震性能及其试验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扁簧式起落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广泛应用于小型低速飞行器之中。然而随着一些高速小型无人机的出现,其能量吸收和过载要求越来越高,小型油气式起落架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小型油气式起落架结构复杂,小尺寸带来的缓冲性能变化尤其敏感,其落震动力学特性极具特殊性。因此亟需掌握此类小型油气式起落架落震动力学的建模、仿真、试验和虚拟试验方法。由于缓冲器输出载荷较小,环境以及试验设备等因素对其输出载荷的采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对其缓冲性能的评估。首先通过合理的假设对落震虚拟试验模型进行简化,然后经过理论计算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并通过仿真得到缓冲器的相关输出数据。为研究试验系统以及缓冲器内部摩擦力对试验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LMS Virtual.Lab motion&LMS Imagine.Lab AMESim搭建了落震虚拟试验模型,主要研究测力平台惯性力以及缓冲器内部摩擦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设计落震试验整理并收集试验数据,将落震虚拟试验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结果吻合度较好。文中所搭建的落震虚拟试验模型通过对测力平台惯性力以及缓冲器内部摩擦力的研究合理的解释了一些试验现象、消除了测力平台惯性力对采集的试验数据的影响同时也得到了缓冲器的实际缓冲效率,对小型油气式起落架的设计以及虚拟试验的应用都具有指导意义,对落震虚拟试验的建模具有参考价值。

刘向尧[10](2018)在《大型客机起落架缓冲性能设计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飞机起落架的主要功用之一在于吸收并耗散飞机着陆撞击的能量。在大型客机起落架上,实现这一功用的部件是缓冲器。本文从高品质油气式缓冲器设计技术的角度切入,针对大型客机机体弹性的特点,研究了起落架在着陆时垂向和航向的动态特性,完善了在方案设计阶段中缓冲性能设计的研究方法,包括了理论建模、仿真分析和工程估算。本文研究成果对指导起落架缓冲器的设计和分析,提高起落架的缓冲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起落架的结构动力学的研究领域,机翼和起落架的支柱结构常简化为梁结构,且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关系与翼挂结构(如翼吊发动机)均对机翼和起落架的动力学特性有影响。如何解决这类工程问题在先前文献中未见报道。提炼出主要因素,将工程化的问题抽象成理论化的问题。运用了传递矩阵法和参数变异法对Timoshenko梁、Rayleigh梁和Shear梁的横向自由振动模型进行了推导,分析了铰支座、集中质量和转动惯量等复杂边界条件的情形,进而给出了带有复杂边界条件的多跨梁的横向自由振动的一般格式。在其简化的Euler梁的情形下对三个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模型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三个模型的频率方程的结果与已有文献的结果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对两个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出的公式计算的一阶频率与有限元方法得出的一阶频率之差小于5%,提出的模型是合理可用的。其次,基于能量法将机体结构等效成Euler梁,通过有限元的建模并分析某大型客机机体的一阶频率,结果表明,二者相差为3.1%。对弹性机体进行了基于等效质量-弹簧-阻尼的建模,对起落架着陆时的受力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起落架缓冲器内部因密封件引起的摩擦力进行了探讨,进而将起落架着陆模型推广到全机四自由度着陆模型,扩展了原有的着陆动力学模型。将弹性机体的有限元模型导入到动力学仿真程序中进行着陆仿真分析,对机体弹性、模态叠加、安装点位置和翼吊发动机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体弹性弹性与阻尼吸收在一定程度上耗散了部分飞机着陆功量,令轮胎与缓冲器的吸收功量进一步降低,由此可知,在对弹性机体起落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机体弹性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否则所设计的缓冲器无法全面彰显其作用和性能,极易造成起落架重量增大等相关问题。起落架和外挂如果布置在节线附近,机体的弹性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会变小。再次,考虑外筒和轮胎对起转、回弹载荷的影响,建立了起落架航向载荷分析模型,完善了起落架缓冲支柱的刚度计算公式。介绍了起落架的起转、回弹载荷试验,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二者相差不超5%,验证了模型的正确。研究了起落架起转、回弹载荷的仿真分析方法,对轮胎的径向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进行了缓冲支柱的网格划分,进而导入到动力学仿真程序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触台速度或者投放功量的增加,摩擦系数有减小的趋势;不同粗糙度的台面和轮胎规格对起转回弹载荷的大小有影响;随着胎圈着合直径的增大,起转和回弹载荷均有减小。接着对起落架着陆动力学进行了简化建模,通过解析格式对起转、回弹载荷的工程估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目前专业技术手册上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其更接近试验数据,说明了其合理性和可用性。然后,围绕起落架缓冲系统参数进行研究,先对现有的起落架缓冲器参数工程估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接着对缓冲器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而基于分析模型进行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多目标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缓冲支柱力比优化前下降了3.11%;基于代理模型进行起落架航向载荷的优化分析,确定设计参数。此外,基于试验数据对起落架缓冲系统中部分经验参数进行了参数拟合,结果表明,多变指数为1.127,缩流系数为0.839,缓冲系统效率为67.3%,且相应的回归方程的拟合精度很高。最后,将数字化工程的方法,应用到大型客机起落架缓冲系统的方案设计中,开发了参数计算、缓冲性能、二次开发、数据库应用等方面的程序,并给出了在方案设计阶段,大型客机起落架缓冲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程序流图和数据流图对程序进行了说明,运用建模和数据库工具进行了程序建模和数据存储等操作,提高了技术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对缓冲系统的设计效率。

二、起落架落震试验中的仿升动力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起落架落震试验中的仿升动力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舰载飞机起降装置动力学试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起落架动力学试验
    1.1 起落架落震试验
    1.2 起落架摆振试验
    1.3 舰载机起落架离舰突伸试验
    1.4 舰载机起落架弹射突伸试验
2 拦阻钩动力学试验
3 舰载机全机落震试验
4 结论与展望

(2)减缩质量法与仿升法落震试验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起落架落震试验方法
    1.1 当量质量
    1.2 起落架落震试验原理
    1.3 减缩质量法
    1.4 仿升法
2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 结论

(3)轮胎磨损对油-气分离式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起落架缓冲系受力分析
    1.1 空气弹簧力Fa。
    1.2 油液阻尼力Fh。
    1.3 摩擦力Ff。
    1.4 结构限制力Fl。缓冲系统结构限制力可写为:
    1.5 轮胎垂直力Vt。
2 起落架落震试验
    2.1 试验原理。
    2.2 试验过程。起落架落震试验试验过程如下:
3 试验结果分析
4 结论

(4)飞机起落架防扭臂的动力学分析及拓扑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起落架研究现状
        1.2.2 数字化技术研究现状
        1.2.3 拓扑优化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来源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起落架落震分析动力学模型
    2.1 缓冲器系统概述
    2.2 缓冲器工作原理
    2.3 起落架运动学方程
        2.3.1 选取力学模型
        2.3.2 运动学微分方程
    2.4 减震器各分力计算
        2.4.1 减震支柱轴向力
        2.4.2 空气弹簧力
        2.4.3 油液阻尼力
        2.4.4 结构限制力
        2.4.5 轮胎垂直载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起落架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3.1 ADAMS/View软件介绍
    3.2 ADAMS/View中仿真模型的建立
        3.2.1 设置工作环境
        3.2.2 CREO中三维模型的建立
        3.2.3 设计变量的建立
        3.2.4 施加约束
        3.2.5 施加载荷
        3.2.6 落震仿真分析中初始参数的确定
        3.2.7 缓冲器特性曲线分析
        3.2.8 防扭臂动力学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起落架防扭臂结构有限元仿真
    4.1 有限元理论概述
        4.1.1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
        4.1.2 有限元的分析过程
        4.1.3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介绍
    4.2 起落架防扭臂的有限元仿真
        4.2.1 起落架材料选取与设置
        4.2.2 网格划分
        4.2.3 接触约束设置
        4.2.4 边界约束设置
    4.3 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拓扑优化设计
    5.1 拓扑优化理论基础
        5.1.1 尺寸优化
        5.1.2 形状优化
        5.1.3 拓扑优化
    5.2 拓扑优化方法
        5.2.1 均匀化方法
        5.2.2 渐进结构优化法
        5.2.3 变厚度法
        5.2.4 水平集法
        5.2.5 变密度法
    5.3 拓扑优化求解算法
        5.3.1 数学规划法
        5.3.2 模拟退化算法
        5.3.3 优化准则法
    5.4 扭力臂结构拓扑优化
        5.4.1 基于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5.4.2 求解算法的选取
        5.4.3 优化区域的选取
    5.5 优化结果处理
        5.5.1 优化结果分析
        5.5.2 对比改进前后的优化结果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直升机滑橇式起落架落震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仿真计算
    1.1 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理论
    1.2 有限元模型
    1.3 仿真结果
2 落震试验方案设计
3 落震试验数据处理
4 计算与试验结果分析
5 结论

(7)某型无人机起落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1.4 学位论文框架
第二章 起落架试验设计及系统开发
    2.1 引言
    2.2 起落架结构特点
    2.3 静力试验设计
        2.3.1 试验平台
        2.3.2 液压控制系统
        2.3.3 数据采集系统
    2.4 落震试验系统及改进
        2.4.1 台架系统
        2.4.2 撞击平台系统
        2.4.3 吊篮与滑道系统
        2.4.4 升降系统
        2.4.5 机轮带转系统的改进
        2.4.6 测试系统的改进
    2.5 小结
第三章 起落架静力试验及数据分析
    3.1 引言
    3.2 静力试验
        3.2.1 试验加载方案
        3.2.2 试验工况
        3.2.3 试验步骤
        3.2.4 试验测量方案
        3.2.5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3.3 前起落架静力试验数据分析
        3.3.1 刚度试验数据分析
        3.3.2 静强度试验数据分析
    3.4 左侧主起落架静力试验数据分析
        3.4.1 刚度试验数据分析
        3.4.2 静强度试验数据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起落架落震试验及数据分析
    4.1 引言
    4.2 落震试验
        4.2.1 试验步骤
        4.2.2 试验参数计算
        4.2.3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4.2.4 起落架缓冲性能要求
    4.3 前起落架落震试验数据分析
        4.3.1 设计着陆试验数据分析
        4.3.2 储备能量试验数据分析
    4.4 左侧主起落架落震试验数据分析
        4.4.1 设计着陆试验数据分析
        4.4.2 储备能量试验数据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研究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参与课题

(8)飞机舰面动载荷计算方法研究及试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动载荷计算的设计方法
    1.1 动载荷计算的设计流程
    1.2 动力学仿真计算的设计流程
    1.3 刚性机体载荷计算的设计流程
    1.4 弹性机体载荷计算的设计流程
    1.5 部件动载荷计算的设计流程
2 案例应用与分析
    2.1 全机落震动力学仿真
    2.2 全机落震动载荷计算
3 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
    3.1 动响应数据对比
    3.2 动载荷数据对比
4结论

(9)某超小型油气式起落架落震性能及其试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落震试验研究现状
        1.2.2 虚拟试验技术研究现状
        1.2.3 小型无人机油气式起落架研究
    1.3 本文工作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小型油气式起落架落震动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简单支柱式起落架简介
    2.3 起落架落震动力学模型
    2.4 航向载荷力学模型
        2.4.1 活塞杆与外筒航向挠度计算
        2.4.2 缓冲器的航向挠度
    2.5 垂向载荷力学模型
        2.5.1 空气弹簧力
        2.5.2 油液阻尼力
        2.5.3 缓冲器内部摩擦力
        2.5.4 结构限制力
        2.5.5 轮胎力
    2.6 摩擦力影响仿真结果分析
    2.7 小结
第三章 落震试验设计
    3.1 引言
    3.2 落震试验设计简介
    3.3 落震试验设计
        3.3.1 台架设计
        3.3.2 吊篮及导轨结构设计
        3.3.3 带转系统设计
        3.3.4 提升投放系统设计
        3.3.5 测力平台设计
        3.3.6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4 落震试验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落震虚拟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动力学仿真分析简介
        4.2.1 多体动力学广义坐标系
        4.2.2 多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3 航向刚度静力学仿真分析
        4.3.1 航向刚度理论计算
        4.3.2 航向刚度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4.4 落震虚拟试验建模
        4.4.1 落震虚拟试验与落震仿真分析建模对比
        4.4.2 落震测力平台建模
    4.5 落震试验与虚拟试验对比分析
        4.5.1 缓冲器内部摩擦力分析
        4.5.2 测力平台航向惯性力分析
        4.5.3 落震虚拟试验与试验结果误差汇总
    4.6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大型客机起落架缓冲性能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起落架缓冲性能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1.2.1 弹性机翼着陆响应机翼模型研究
        1.2.2 工程梁的横向自由振动研究
        1.2.3 计及机体弹性的全机着陆动力学研究
        1.2.4 起落架缓冲器设计技术研究
        1.2.5 计及支柱弹性的起转、回弹载荷研究
        1.2.6 起落架缓冲参数设计技术研究
        1.2.7 起落架缓冲系统的快速设计技术研究
    1.3 本文工作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弹性机翼对应的工程梁模型及其分析
    2.1 引言
    2.2 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四种多跨梁的振动模型
        2.2.1 参数变异法的格式
        2.2.2 传递矩阵法的格式
    2.3 模型合理性分析
        2.3.1 理论解比较
        2.3.2 数值解比较
    2.4 铰支座和集中质量的位置对频率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弹性机体对着陆响应的影响分析
    3.1 引言
    3.2 计及阻尼的弹性机体多质量块等效模型
        3.2.1 等效模型的推导
        3.2.2 等效模型的特例
    3.3 基于能量法的等效机体模型
        3.3.1 等效模型的原理
        3.3.2 等效模型的实现
    3.4 全机着陆受力分析
        3.4.1 机体受力分析
        3.4.2 起落架受力分析
    3.5 全机着陆仿真分析
        3.5.1 仿真模型
        3.5.2 仿真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起落架航向载荷分析
    4.1 引言
    4.2 起落架航向载荷分析模型
        4.2.1 分析模型
        4.2.2 航向载荷分析
    4.3 起落架航向载荷试验与仿真
        4.3.1 起落架航向载荷试验
        4.3.2 轮胎有限元模型
        4.3.3 起落架航向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
        4.3.4 仿真分析
    4.4 起落架航向载荷工程估算公式
    4.5 小结
第五章 起落架缓冲参数设计
    5.1 引言
    5.2 计及重心位移的起落架缓冲器参数工程估算方法
    5.3 起落架缓冲参数敏感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5.3.1 参数敏感性分析
        5.3.2 参数回归分析
    5.4 起落架缓冲性能优化设计
        5.4.1 基于分析模型的缓冲性能优化设计
        5.4.2 基于代理模型的航向载荷优化设计
    5.5 起落架缓冲模型的参数拟合
    5.6 小结
第六章 快速设计技术在大型客机缓冲系统上的应用
    6.1 引言
    6.2 大型客机缓冲系统快速设计
    6.3 起落架缓冲系统工程估算
        6.3.1 起落架总体设计的工程估算
        6.3.2 起落架缓冲系统的工程估算
    6.4 缓冲系统零件二次开发
        6.4.1 起落架缓冲系统零件库
        6.4.2 二次开发技术在缓冲系统零件库中的应用
    6.5 缓冲系统知识库程序
        6.5.1 起落架缓冲系统的伴随知识库
        6.5.2 数据库技术在程序中的应用
    6.6 大型客机起落架缓冲系统快速设计方案
    6.7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起落架落震试验中的仿升动力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 [1]舰载飞机起降装置动力学试验研究进展[J]. 胡锐,刘小川,白春玉,杨正权,陈熠. 航空科学技术, 2022(01)
  • [2]减缩质量法与仿升法落震试验对比研究[J]. 胡锐,张飞,牟让科. 科学技术创新, 2021(28)
  • [3]轮胎磨损对油-气分离式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分析[J]. 何嘉琦,周瑞鹏. 科学技术创新, 2021(18)
  • [4]飞机起落架防扭臂的动力学分析及拓扑优化[D]. 王琨.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5]基于起落架落震试验的缓冲功量分析[J]. 王少宁. 科学技术创新, 2021(14)
  • [6]直升机滑橇式起落架落震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J]. 陈静,沈安澜,吴远飞,邵元新,张梅,赵卓. 科技和产业, 2021(04)
  • [7]某型无人机起落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赵建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8]飞机舰面动载荷计算方法研究及试验验证[J]. 何康乐,杨媚,孙仁俊,张建刚. 力学与实践, 2019(06)
  • [9]某超小型油气式起落架落震性能及其试验技术研究[D]. 张子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10]大型客机起落架缓冲性能设计技术研究[D]. 刘向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起落架落下试验中的仿升力动力学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