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户参与管理使灌区充满活力

用水户参与管理使灌区充满活力

一、用水户参与管理使灌区充满生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哲[1](2020)在《乡村治理有效视阈下乡村社会组织建设研究 ——以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文中提出自党的十九大召开和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实施以来,如何实现中国乡村的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和治理实践发展的焦点。从目前来看,乡村社会组织是我国乡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治理领域中农民组织化参与乡村建设的有效形式,因此积极培育乡村社会组织,对于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乡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现实性出发,以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这一具体的乡村社会组织为研究案例,对于该组织的成立运行、公众参与以及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发挥的成效和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从而深化乡村社会组织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背景下如何通过加强乡村社会组织的建设实现公众的有效参与、乡村社会组织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并且通过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以推动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本文共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等;第二部分是对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阐述;第三部分对加强乡村社会组织建设与实现乡村治理有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简述和分析;第四部分重点以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为实证研究案例,深入研究了其中影响村民参与的关键因素以及推动协会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第五部分阐述了乡村治理有效视阈下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参与乡村治理发挥的成效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第六部分对于完善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第七部分为总结,主要对论文研究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对乡村治理有效视阈下乡村社会组织建设研究进行展望。

陈红娟[2](2020)在《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徐州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农业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目前徐州地区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存在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资金投入不足、农户参与工程管理意识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探讨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徐州市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徐州市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在归纳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国内外专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调查分析了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现有管理模式及其存在问题,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管理经验,对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论文结合理论分析的结果,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徐州市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徐州地区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徐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农户参与程度较低,92.46%的受访农户没有参与过水利工程管理活动;但多数农户具有一定的参与意愿,户主文化程度、非农劳动力占比及农业收入占比等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户主文化程度和农业收入占比与农户参与意愿呈正相关;而非农劳动力占比与农户参与意愿负相关。论文最后对官山镇、首羡镇和土山镇的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进行了实例分析,并提出了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对策建议。论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对徐州市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徐州地区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影响因素,并对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进行了实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该论文有图3幅,表25个,参考文献52篇。

刘琳婧[3](2016)在《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4年以来连续12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有8个“一号文件”提到农民参与式灌溉管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出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扶持其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的主体,积极发展农村水利工程专业化管理。黑龙江省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经过两次省外调研在2000年开始正式成立,属于非世行模式,依靠政府自上而下发动组建,缺少项目资金的支持,运营中也缺少政府的扶持和引导,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普遍较差且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急需建设和改良。为此,本文将以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其建立、运行的特点,探寻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中找到制约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因素,从制约因素着手,重新构建或修正目前的运行机制,以推动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研、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合作经济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的实地走访调查,对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合作组织内部选取了人力资本因素、物质资本因素、制度因素,合作组织外部选取了农户因素、外部关系因素共五个因素构建了制约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因素的理论假设,并以此构建了制约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实证分析框架,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证实了理论假设的正确性,获得了五个对原有变量进行重新解释的公因子,其中,政府支持因子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制约作用最显着,经济基础因子、灌溉能力因子、人力资本因子较显着,农户因子的制约作用显着性稍弱,同时获得了调查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综合得分,只有2家国家示范用水组织发展较好,水利专业合作社处于中等水平且发展情况相近,其他的组织整体发展情况较差。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从内外部两个角度构建促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机制,从政府的角度应加强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投入和监管,同时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法律政策保障,明确其法律地位;以民主治理、灌溉用水管理、奖罚机制、工程维护分级负责机制、用水户参与机制作为内部机制构建的立足点,最终提出保障内外部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贾术艳[4](2015)在《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成员行为选择及其激励机制构建》文中提出黑龙江省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以后成立的,发展的模式与南方地区不同,多为非世行模式,在这种模式里成员的行为选择——合作或“搭便车”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意义能否实现的关键,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成员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并不认同,而且更倾向于“搭便车”而不是选择合作,因此,本文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成员行为选择作为切入点,研究成员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中的行为——合作或“搭便车”,根据成员的行为选择状况以及影响因素,建立一种激励机制,一方面促进成员积极合作,改变成员“搭便车”的心理,另一方面以这种激励机制为手段,推动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本文在阅读相关国内外文献和实地调研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的行为选择进行研究。首先,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成员行为选择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公共产品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对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灌溉行为、决策行为、缴纳水费的行为及参与管理的行为进行描述,并总结其行为选择的趋利性、盲目性、消极性及矛盾性等特征。其次,本文运用博弈论“囚徒困境”的方法分析了成员行为选择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利益的影响,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成员行为选择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及对政府政策制定的影响,即成员行为选择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成效的评价标准,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也决定着政府政策制定的依据和方向。再次,根据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方法找出影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的因素,经过二元Logistic模型的分析,本文发现成员个人特征、成员经营特征、成员心理认知以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制度建设等都影响着成员的行为选择。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构建了激励成员选择合作行为的机制,以资金、法律、政策作为外部激励机制构建的立足点,以产权、决策、设施维护、价格、成员培养作为内部激励机制构建的重点,并提出了保障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华楠[5](2014)在《水利参与式管理的利益主体博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MATEL的实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农户参与式水利管理的立法和实践工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建立参与式市场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科学有效进行,他们的参与式灌溉管理主要是将灌溉系统的部分或全部管理权转移到农户身上,通过政府的立法、相关部门的延续责任制、农户的有效参与和参与式水利管理实施的有效设计来共同完成的。一个灌溉系统关系着国计民生等一系列的重大农业问题,我国政府通过立法,探索了“经营承包”、“股份合作”、“用水者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PIM)。但由于受我国特殊的农业结构和传统灌溉思想等特殊国情的影响,在灌溉系统中农户参与式水利管理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使小型水利市场化管理出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本文在全面系统的论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目前农户参与式水利管理政府缺位、市场失灵、农户参与程度低等现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DEMATEL灰数理论、动态演化博弈理论等构建了相关数学模型以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及保障措施,为政府、农户等相关利益主体在有效参与水利管理的博弈机制提供决策建议和方法支持。首先,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式水利管理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浙江省为例实证分析浙江省现阶段大多数农户不愿参与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来,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并且制约因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基于此,本文运用灰数DEMATEL方法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水利灌溉管理的制约因素,通过灰数DEMATEL方法得出影响农户参与水利灌溉管理的根本原因因素——缺乏政府的有效激励和关键因素——缺乏有效的参与式市场化管理体系,这一结论为深入研究政府和农户的参与行为指明了方向。其次,本文建立了农户参与式水利管理中政府及农户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由于政府对农户的激励措施会随着市场机制的发展的变化而发生演变,在农户参与性激励机制设计过程中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等相关问题,所以本文在第五章运用了动态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激励导向的地方政府和农户(协会)之间的动态演化的博弈与合作模型,分析了不同演化稳定情景下,深入剖析了不同阶段地方政府和农户博弈的行为特征,明确了政府在建立农户参与式水利管理的地方法规、配套标准、正负激励措施和完善监督机制的必要性。最后,本文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分别针对政府和农户合作博弈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并建立了农户有效参与式水利管理的保障体系,详细勾画了不同保障类型的保障内容及其运作过程,提出了农户参与式水利管理的有效实施政策和制度环境。

王绪颖[6](2013)在《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文中指出宁夏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在政府主导下已经开展了近10年之久,取得的成效毋庸置疑,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解决宁夏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是宁夏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手段。然该项工程在获得各方关注和好评的同时,亦听到灌区农户“节水不节费”、农户用水协会(WUA)发展步履维艰的民声。由此,宁夏水权转换市场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矛盾露出冰山一角。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学者对水权转换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探析市场上矛盾和冲突出现的原因,同时为缓解冲突和矛盾提出策略改进建议。本文开篇介绍水权转换市场上矛盾产生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目标,勾勒出行文思路和技术路线。随后在文献研究国内外水权转换市场形成、发展、水价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宁夏引黄灌区水权转换的实际情况,从水权转换市场上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界定出引发水权转换市场经济矛盾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其利益需求和冲突。在行文过程中,综合运用历史比较、现象归纳、访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理论为研究工具,演绎问题产生及发展过程,寻求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主要从农户用水户利益角度出发,以缓解其经济弱势地位、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为目的,面向政府,提出缓解或解决水权转换市场上矛盾的策略建议,为政府政策选择提供新的视角,推动宁夏水权转换市场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赵占彪,崔泽,刘金海[7](2012)在《托克托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节水灌溉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民用水户协会(WUA)是参与式灌溉管理中一种先进灌溉管理模式。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毛不拉灌区与麻地壕灌区进行农民用水户协会改革,主要目的是通过在灌区末级渠系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一套符合市场机制的供水和用水管理制度,让用水户参与灌区末级渠系的管理,推动灌区专管机构的体制改革,使灌区的渠道灌溉水利用率得到显着提高,使灌区能够经济自立,确保灌区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对托克托县的项目实施情况作出了评价。

黄红光[8](2012)在《灌溉农业发展的制度性推进机制研究 ——以水利产权和灌溉组织制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灌溉农业是借助人工灌溉才能存续和发展的农业。我国是一个缺水和旱灾频发的国家,灌溉在农业发展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概算,灌溉农业生产了我国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些年来,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极度干旱和旱灾损失,也从教训眼前和警示未来的双重层面上,示明了继续研究和发展农田水利与灌溉农业的重大意义。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全面考察了我国灌溉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从水权制度、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灌溉组织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产权和组织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总量上看,我国的灌溉农业呈稳步发展之势:农田灌溉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有效实灌面积、机电排灌面积、旱涝保收面积、万亩以上灌区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我国灌溉农业的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其主要标志是节水灌溉也在不断发展。我国灌溉农业的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总量不足、区域差异巨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等。(2)国有水权是我国水权的最基本的产权形式,在国有水权制度下,水资源的配置一般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导致用水粗放,浪费严重。集体水权是我国水权的又一存在形式,在集体水权制度下,灌溉水权成为“准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容易出现“搭便车”的行为。私人水权和无主人水权在现实中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为推进我国灌溉农业的更好发展,建议在以下方面对水权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推进水权可交易制度发展,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建立水权银行制度,探索水权交易新形式,补充水权交易制度;实行水权承包,完善私人水权(少量用水权)制度;加强零星水资源产权管理,消除无主人水权现象;引入市场机制,调节工农业水权转换关系。(3)我国的水利设施产权以国有产权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为主,在产权行使过程中容易产生负外部性和“公地悲剧”现象,同时未能很好地吸纳农民用水户参与产权运作与管理,降低了产权运作效率。本文建议对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做一些改革,以推进灌溉农业更好发展: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转变;放开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权,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明确界定集体水利设施产权主体,解决所有权主体缺位问题。(4)我国目前的灌溉组织制度主要包括国家灌溉、农村集体灌溉、农民个人灌溉、农民合作灌溉、农民用水者协会灌溉等几种形式。其中,国家灌溉是主导形式,但也有“最后一公里”问题;集体灌溉虽然生产中需要,但正在逐年退步;农民个人灌溉灵活易行,普遍存在,但个人力量实在有限,水资源浪费较多;农民合作和协作灌溉,符合总体发展方向,但发展偏慢。本文建议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机制,发展各种组织形式的灌溉,以推动灌溉农业更好发展:大力发展国家灌溉:改造老灌区,建设新灌区;恢复发展集体灌溉:创新机制,国家参与;扶持发展合作灌溉:吸收农户参与灌溉管理;补贴发展个人灌溉:“农民抗旱,政府买单”。

黑龙江省农田水利管理总站[9](2012)在《黑龙江省灌区管理与改革调研报告》文中提出灌区是国家粮、油、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灌区发展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生态健康、社会和谐稳定等诸多方面,应站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审视大中型灌区发展的重要性,全面、系统、综合地研究解决灌区改造与灌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徐向阳[10](2010)在《灌溉节水激励模型研究》文中指出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严重缺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的大户,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国用水量的65.1%。由于中国农业灌溉方式落后,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46,而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8,我国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1.1kg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每立方米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已超过2.3kg。我国农业水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建立灌溉节水激励机制,大力推广灌溉节水技术,是解决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问题,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管理学、技术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知识构造政府灌溉节水投入激励模型、灌区水管组织灌溉节水激励模型、农户灌溉用水行为模型、农户用水协会激励模型,讨论灌溉节水合作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以湖南邵东县灌溉节水情况为例说明灌溉节水激励机制的构建。本文在吸取有关灌溉节水研究的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讨论了我国灌溉节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灌溉用水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灌溉水资源管理涉及的利益主体政府、灌区水管组织、农户、农户用水协会之间没有建立同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节水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政府灌溉节水投入激励模型分析和借鉴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农田水利建设政府投资的经验,指出我国要加大各级政府灌溉节水投资力度,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灌溉节水投入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灌区水管组织灌溉节水激励模型,提出要充分考虑灌区水管组织参与约束条件和节水改造实际效果,建立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灌溉节水建设激励机制,鼓励灌区水管组织积极努力做好节水工程建设;要加强灌溉节水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积极稳妥推进灌区水管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发展的改革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农户灌溉用水行为模型,指出建立可交易农业水权制度是促进灌溉节水的有效机制,提出建立农户可承受的科学农业水价体系,是促进我国灌溉节水的现实选择,农业水价的形成可采用政府最高限价下灌区水管组织与用水户协商确定的办法。通过建立农户用水协会模型,指出灌区资产剩余控制权份额对灌区水管组织和用水者协会提供直接的经济激励。灌区资产的联合拥有应该是一种合理的剩余控制权安排,农户用水协会成为灌区配套工程的所有者,能够激励灌区水管组织和农户用水协会加强灌区维护和管理。根据政府灌溉节水激励模型、灌区水管组织灌溉节水激励模型、农户灌溉用水行为模型、农户用水协会激励模型分析的基本结论,以湖南邵东县灌溉节水情况为例,探讨灌溉节水激励机制的构建。湖南邵东县采取加大灌溉节水工程建设力度,深化灌区水管组织改革,建立水权、水价激励机制,积极组建农户用水协会等措施,灌溉节水取得初步成效。最后本文在总结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要加大国家财政的投资力度,实行鼓励灌溉节水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要加强灌溉节水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积极稳妥推进灌区水管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发展的改革激励机制;要积极组建农户用水协会;要逐步建立可交易的农业水权制度和可承受的科学农业水价体系;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并指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用水户参与管理使灌区充满生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水户参与管理使灌区充满生机(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治理有效视阈下乡村社会组织建设研究 ——以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难点、创新点和不足
        1.研究的难点
        2.研究的创新点
        3.研究的不足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乡村治理
        2.乡村社会组织
    (二)理论基础
        1.自组织理论
        2.合作治理理论
二、乡村社会组织建设与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内在逻辑
    (一)乡村社会组织建设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客观要求
    (二)乡村有效治理为乡村社会组织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关于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
    (一)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情况简介
        1.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产生背景
        2.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性质和宗旨
        3.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原则和标准
        4.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程序
    (二)理论框架与假设
    (三)调查对象与数据来源
    (四)数据统计与定量分析
        1.模型选择
        2.变量选择
        3.模型运用与实证结果分析
四、乡村治理有效视阈下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现状
    (一)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1.坚持政府引导,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2.完善政府领导,强化组织力量保障
        3.加强政府扶持,保障协会建设和发展
        4.健全组织机构,促进协会规范化运行
        5.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协会运行能力
        6.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协会民主管理
    (二)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乡村治理发挥的积极作用
        1.实现农业节水,增加农民收益
        2.促进水利建设,减轻政府负担
        3.维持供水秩序,解决群众纠纷
        4.杜绝搭车收费,保障有效监督
        5.明确责任主体,维护群众利益
        6.加强内部团结,社会效益显着
    (三)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面临的主体困境及原因分析
        2.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面临的动力困境及原因分析
        3.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面临的机制困境及原因分析
        4.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面临的路径困境及原因分析
五、完善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的主体作用
        1.提高协会自身的开放性
        2.提升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强化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的动力作用
        1.夯实乡村社会资本,激发内生动力
        2.增强政府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扶持力度
        3.积极培育村民参与型政治文化
    (三)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的良性机制
        1.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运行机制
        2.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与其他组织的有效协同机制
    (四)规整和优化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路径
        1.加强协会的自身能力建设,保持其自主性和独立性
        2.政府要加强对协会发展路径的引导、规范和纠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2)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其激励机制分析
    2.1 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内涵及主要模式
    2.2 农户参与式管理的理论基础
    2.3 农户参与式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3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历程
    3.2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3.3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分析
4 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国内外借鉴分析
    4.1 中国台湾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经验借鉴
    4.2 日本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经验借鉴
    4.3 美国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经验借鉴
    4.4 对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启示
5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
    5.1 调查问卷设计
    5.2 调查问卷分析
    5.3 徐州市农户参与式管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 小结
6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选择的实例分析
    6.1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6.2 承包经营管理模式——以官山镇为例
    6.3 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以首羡镇为例
    6.4 承包经营和用水户协会两种管理模式共存——以土山镇为例
    6.5 小结
7 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对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趋势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合作经济理论
3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3.1.1 由政府组织发动且发展缓慢
        3.1.2 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以水利专业合作社为辅
        3.1.3 各灌区因地制宜的多种运行模式
        3.1.4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3.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缺乏专业人才
        3.2.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缺乏资金支持和项目的扶持
        3.2.3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缺乏规范性管理,制度不健全
        3.2.4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缺乏宣传,农户参与度低
        3.2.5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缺乏政府的支持
    3.3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制约因素的理论分析
    4.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制约因素的理论框架
    4.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理论框架的说明
        4.2.1 人力资本因素
        4.2.2 物质资本因素
        4.2.3 制度因素
        4.2.4 农户因素
        4.2.5 外部关系因素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制约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5.1.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人力资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5.1.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物质资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5.1.3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制度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5.1.4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5.1.5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外部关系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5.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制约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5.2.1 研究方法
        5.2.2 变量的选择及解释
        5.2.3 因子分析过程
        5.2.4 因子分析的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完善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良性发展的机制
        6.1.1 促进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良性发展的外部机制构建
        6.1.2 促进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良性发展的内部机制构建
    6.2 推进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良性发展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6.2.1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法律地位
        6.2.2 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自身能力建设,规范管理
        6.2.3 建立和完善工程配套设施,提高灌溉设施的完好率
        6.2.4 鼓励发多种模式、多种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成员行为选择及其激励机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趋势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2.1.2 成员行为选择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产权经济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2.4 博弈理论
        2.2.5 集体行动理论
3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成员行为选择及其特征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成员行为选择
        3.1.1 成员的灌溉行为选择
        3.1.2 成员的决策行为选择
        3.1.3 成员缴纳水费的行为选择
        3.1.4 成员参与管理的行为选择
    3.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的特征
        3.2.1 趋利性
        3.2.2 盲目性
        3.2.3 消极性
        3.2.4 矛盾性
    3.3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的影响效应分析
    4.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对成员利益的影响
    4.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
    4.3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对政府制定政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
        5.1.1 成员的个人特征
        5.1.2 成员的经营特征
        5.1.3 成员的心理认知
        5.1.4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制度建设
    5.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2.1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5.2.2 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推动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选择合作行为的激励机制构建
    6.1 推动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选择合作行为的外部激励机制构建
        6.1.1 建立政府补助与项目审核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
        6.1.2 建立明确地位与规范运行相统一的法律监督机制
        6.1.3 建立逐渐放权与引导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扶持机制
    6.2 推动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选择合作行为的内部激励机制构建
        6.2.1 建立“所有权不变、经营权灵活承包转让”的灌溉设施产权机制
        6.2.2 建立“水利工作站+用水户小组”逐级管理的设施管护机制
        6.2.3 建立“用水户小组会议+用水户代表大会+董事会”的三级决策机制
        6.2.4 建立“以量计费、梯级水价”的灌溉用水管理机制
        6.2.5 建立“合作组织理论宣传+灌溉用水技能培训”的成员培养机制
    6.3 本章小结
7 推进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员行为选择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7.1 政府适度放权,减弱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行政控制性
    7.2 明确政府的政策导向,加大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7.3 增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独立发展的能力,加强农民用水户的培训
    7.4 加强灌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与标准化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水利参与式管理的利益主体博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MATEL的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目标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水利参与式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水利参与式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 参与式管理的定义和假设
        2.1.2 参与式管理的关键因素
        2.1.3 DEMATEL 研究方法综述
        2.1.4 委托——代理理论
    2.2 水利参与式管理的相关文献综述
        2.2.1 有关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研究
        2.2.2 有关农户参与水利管理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2.2.3 经济博弈理论的相关研究
        2.2.4 研究述评
3 参与式水利管理的实践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国外参与式水利管理的实践现状
    3.2 国外参与式水利管理的主要做法
    3.3 我国及浙江省参与式水利管理的实践现状
        3.3.1 我国参与式水利管理的实践现状
        3.3.2 浙江省参与式水利管理的实践现状
        3.3.3 浙江省参与式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
    3.4 研究述评
4 基于 DEMATEL 的参与式水利管理制约性因素分析——以浙江为例
    4.1 浙江省参与式水利管理问题描述
    4.2 灰数 DEMATEL 方法
    4.3 基于 DEMATEL 的参与式水利管理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4.3.1 参与式水利管理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4.3.2 基于灰数理论的农户参与水利管理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4.3.3 灰数敏感性分析
        4.3.4 基于 DEMATEL 的参与水利管理的制约性因素计算结果
    4.4 结论和建议
5 政府激励下利益相关主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5.1 问题描述
    5.2 演化博弈模型假设
    5.3 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5.3.1 农户参与式管理的静态博弈分析
        5.3.2 政府激励下政府和农户的博弈分析
    5.4 演化博弈模型结果分析
        5.4.1 农户参与水利管理的决策演化稳定性分析
        5.4.2 政府决策策略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5.4.3 政府和农户策略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5.5 研究结论
6 农户参与式水利管理有效实施的建议与保障体系
    6.1 研究建议
    6.2 参与式水利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体系
        6.2.1 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6.2.2 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6.2.3 建立有效的监督模式
        6.2.4 把握农户参与诉求
7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6)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农业水权转换市场的理论研究
    2.1 农业水权转换中有关水价的理论研究
        2.1.1 农业节水转换水价制定的模型和方法研究
        2.1.2 关于水价在农业节水转换中的经济杠杆作用研究
        2.1.3 水价改革的政策性研究
    2.2 农业节水转换过程中可行性、多因素性、外部性分析研究
        2.2.1 农业节水转换过程中的多因素性研究
        2.2.2 农业节水转换过程中的外部性研究
        2.2.3 农业节水转换过程中的可行性研究
    2.3 农业节水转换管理制度的相关研究
        2.3.1 农业节水转换管理体制建设的文献综述
        2.3.2 农业节水转换有关参与式管理的理论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权转换市场上利益相关者研究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1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3.1.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标准
    3.2 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界定
        3.2.1 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市场的形成及现状
        3.2.2 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市场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3.3 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市场主要利益相关者
        3.3.1 政府部门
        3.3.2 农户用水户
        3.3.3 非农户用水户
        3.3.4 农户用水协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权转换市场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及冲突
    4.1 水权转换市场上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4.2 水权转换市场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4.2.1 水权转换项目审批制度形成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4.2.2 “节水不节费”的农户用水户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4.2.3 水权转换价格制定引发的非农用水户与地方政府间的潜在矛盾
        4.2.4 水费返还导致的农户用水协会与地方政府间的潜在矛盾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博弈理论视角下的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1 基于博弈模型构建的前提假设
        5.1.1 博弈论的定义及简述
        5.1.2 博弈模型相关名词解释
        5.1.3 水权转换市场上博弈模型构建的前提假设
    5.2 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博弈
        5.2.1 政府与农户用水户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构建
        5.2.2 政府与农户用水协会间的博弈分析
        5.2.3 非农用水户与政府间的博弈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权转换市场上促使利益均衡的改进策略研究
    6.1 基于农户用水户“节水不节费”矛盾缓解的灌溉用水价格调整
    6.2 基于WUA“水费返还不同步上涨”矛盾缓解的返还制度调整
    6.3 基于农户节水鼓励和补偿的机会增益理念引进
    6.4 其他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托克托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节水灌溉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现行灌溉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托克托灌区灌溉管理制度改革探索
    1. 托克托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2. 用水管理和灌溉服务
        (1) 工程维护与管理
        (2) 用水户参与运行管理情况
    3. 加强渠道衬砌, 减少渗漏损失
    4. 提高灌溉技术水平, 改变大畦大水漫灌方式
    5. 强化水商品意识, 促进节约用水
    6.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提高水利用率
三、灌区改革调查与研究成果分析
    1. 各个镇的单亩产量变化情况
    2. 单亩用水量变化情况

(8)灌溉农业发展的制度性推进机制研究 ——以水利产权和灌溉组织制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灌溉农业
        1.2.2 灌溉农业发展
        1.2.3 制度与制度变迁
        1.2.4 产权与水利产权制度
        1.2.5 组织与灌溉组织制度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灌溉农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研究综述
        1.3.2 水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3.3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3.4 灌溉组织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综述
        1.3.5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内容体系与技术路线
2 我国灌溉农业发展概况及制度性归因假说
    2.1 我国灌溉农业发展的总量特征
        2.1.1 灌溉总面积
        2.1.2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2.1.3 农田有效实灌面积
        2.1.4 机电排灌面积
        2.1.5 旱涝保收面积
        2.1.6 万亩以上灌区发展情况
    2.2 灌溉农业发展的地域特征
        2.2.1 灌溉农业发展的行政分区特征
        2.2.2 灌溉农业发展的水域分区特征
        2.2.3 灌溉农业发展的混合分区特征
    2.3 节水灌溉发展情况分析
        2.3.1 节水灌溉发展的总量特征
        2.3.2 节水灌溉发展的内部结构特征
        2.3.3 节水灌溉发展的地域特征
    2.4 灌溉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4.1 灌溉农业发展的总量问题
        2.4.2 灌溉农业发展的地域问题
        2.4.3 灌溉农业发展的效率问题
    2.5 我国灌溉农业发展问题的制度性归因假说
3 水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
    3.1 水权与水权制度概述
        3.1.1 水权定义
        3.1.2 水权类型
        3.1.3 水权属性
        3.1.4 水权制度
    3.2 我国的水权设置与水权制度
        3.2.1 我国水权设置概况
        3.2.2 我国的水权制度概况
    3.3 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
        3.3.1 国有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3.3.2 集体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3.3.3 私人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3.3.4 无主人水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内在影响
    3.4 灌溉农业发展的水权制度推进机制
        3.4.1 推进水权可交易制度发展,优化农业用水合理配置
        3.4.2 建立水权银行制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分配效率
        3.4.3 实行水权承包,推进私人水权制度完善
        3.4.4 实行“共有制”水权改革,促进无主人水权制度完善
    3.5 专论:工农业水权转换与灌溉农业发展研究
4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
    4.1 我国的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概述
        4.1.1 水利设施产权形式
        4.1.2 水利设施所有权
        4.1.3 水利设施经营权(使用权)
    4.2 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
        4.2.1 水利设施产权模糊导致负外部性
        4.2.2 水利设施产权单一降低了利用效率
        4.2.3 水利设施经营权模糊导致农户不能参与用水管理
    4.3 灌溉农业发展的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推进机制
        4.3.1 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转变
        4.3.2 放开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权,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4.3.3 明确界定集体水利设施产权主体,解决所有权主体缺位
5 灌溉组织制度与灌溉农业发展
    5.1 我国的灌溉组织制度
        5.1.1 国家灌溉
        5.1.2 农村集体灌溉
        5.1.3 农民个人(单户或联户)灌溉
        5.1.4 农民合作灌溉
        5.1.5 农民用水者协会(WUA)灌溉
    5.2 灌溉组织制度对灌溉农业发展的影响
        5.2.1 国家灌溉:居主导地位但与末端衔接不好
        5.2.2 农村集体灌溉:地位与作用日趋退化
        5.2.3 农民个人灌溉:广泛存在但个体力量极其弱小
        5.2.4 农民合作灌溉:有自身优势但发展不足
        5.2.5 农民用水者协会灌溉:综合效应显着但需要更科学的组织管理
    5.3 灌溉农业发展的灌溉组织制度推进机制
        5.3.1 大力发展国家灌溉:改造老灌区,建设新灌区
        5.3.2 恢复发展集体灌溉:创新机制,国家参与
        5.3.3 扶持发展合作灌溉:吸收农户参与灌溉管理
        5.3.4 补贴个人灌溉:“农民抗旱,政府买单”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6.3 未来的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山东省农业生产用水调查问卷(卷样)
致谢
在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活动

(9)黑龙江省灌区管理与改革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灌区管理现状
    (一) 我省灌区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
    (二) 我省灌区改革面临的形势
        1. 国家对灌区的基本定位。
        2. 灌区改革与国家农业政策。
        3. 灌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4. 我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经验。
        5. 灌区产权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我省灌区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中“两费”没有到位
    (二) 水价改革推进缓慢
    (三) 农民用水户协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1. 协会管理水平较低, 有待于提高。
        2. 末级水利工程尚不配套, 工程改造投入大, 仅靠协会自身力量很难解决, 还需要政府的扶持。
        3. 用水者协会没有正常的经费渠道。
        4. 用水者协会运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5. 协会登记注册难, 法人地位无法确立。
三、灌区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基本目标
        1. 灌区“十二五”改革目标。
        2. 灌区中长期改革设想。
四、灌区改革的任务
    (一) 管理体制改革
        1. 实施管养分离。
        2. 大力推行用水户自主管理灌区。
    (二) 产权制度改革
    (三) 经营机制改革
    (四) 投资体制改革
    (五) 供水价格改革
    (六) 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
五、灌区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提高对灌区改革的认识
    (二) 深入调查研究,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灌区改革政策
    (三) 认真组织, 有步骤地推进灌区各项改革
    (四) 突破重点, 建立良性循环、充满生机的灌区管理运行机制
    (五) 通过进行全面改革, 加快和促进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六) 中小型灌区的产权制度改革, 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1. 坚持国有资产不流失, 促进国有资产盘活和保值增值。
        2. 坚持不搞一刀切, 探索中小型灌区产权制度改革的多样化新模式。

(10)灌溉节水激励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水资源短缺
        1.1.2 我国水资源情况
        1.1.3 我国农业用水面临严峻挑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水平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研究框架和内容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我国灌溉节水现状分析
    2.1 灌区的特点和作用
        2.1.1 灌区的特点
        2.1.2 灌区的作用
    2.2 我国灌区建设的历程
    2.3 我国灌溉节水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4 小结
第三章 政府灌溉节水投入激励模型
    3.1 灌溉节水博弈分析
    3.2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和政府投资的关系
    3.3 国外农田水利建设和政府投资关系借鉴
    3.4 政府灌溉节水投入激励模型
        3.4.1 中央对地方灌溉节水投入激励模型
        3.4.2 中央对地方灌溉节水投入与分配激励模型
    3.5 灌溉节水政府监督博弈模型
    3.6 小结
第四章 灌区水管组织灌溉节水激励模型
    4.1 灌区水管组织的性质
    4.2 灌区水管组织灌溉节水建设激励模型
        4.2.1 灌区水管组织灌溉节水建设离散激励模型
        4.2.2 灌区水管组织灌溉节水建设连续激励模型
    4.3 灌溉节水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激励模型
    4.4 灌区水管组织员工激励模型
        4.4.1 单委托代理框架下灌区水管组织员工激励模型
        4.4.2 多任务框架下灌区水管组织员工激励模型
    4.5 小结
第五章 农户灌溉用水行为模型
    5.1 农业水资源配置博弈分析
    5.2 农户灌溉用水行为模型
    5.3 农业水权制度对灌溉节水的影响
        5.3.1 我国农业水权制度对灌溉节水的影响
        5.3.2 国外农业水权制度的借鉴
        5.3.3 可交易农业水权制度
    5.4 农业水价制度对灌溉节水的影响
        5.4.1 水量与水价关系模型
        5.4.2 我国现行农业水价制度对灌溉节水的影响
        5.4.3 国外农业水价制度的借鉴
        5.4.4 农户可承受的科学农业水价体系
    5.5 小结
第六章 农户用水协会激励模型
    6.1 农户节水合作行为博弈分析
    6.2 农户用水协会对灌溉节水的影响
    6.3 农户用水协会激励模型
    6.4 小结
第七章 灌溉节水激励模型应用-邵东县灌溉节水案例分析
    7.1 邵东县水资源利用现状
    7.2 邵东县灌溉用水现状分析
    7.3 邵东县灌溉节水激励机制构建
    7.4 邵东县灌溉节水绩效评价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果

四、用水户参与管理使灌区充满生机(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治理有效视阈下乡村社会组织建设研究 ——以Y县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D]. 李哲.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研究[D]. 陈红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 刘琳婧.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4]黑龙江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成员行为选择及其激励机制构建[D]. 贾术艳. 东北农业大学, 2015(05)
  • [5]水利参与式管理的利益主体博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MATEL的实证[D]. 华楠.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12)
  • [6]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 王绪颖. 宁夏大学, 2013(03)
  • [7]托克托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节水灌溉管理模式研究[J]. 赵占彪,崔泽,刘金海. 中国水利, 2012(19)
  • [8]灌溉农业发展的制度性推进机制研究 ——以水利产权和灌溉组织制度为例[D]. 黄红光.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7)
  • [9]黑龙江省灌区管理与改革调研报告[J]. 黑龙江省农田水利管理总站. 水利天地, 2012(03)
  • [10]灌溉节水激励模型研究[D]. 徐向阳. 中南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用水户参与管理使灌区充满活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