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经理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一、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康俊莲[1](2020)在《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如何对食品安全监管进行权力配置,实现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协同有效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1)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体现。本文围绕“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这一核心问题,从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空间、时间、制度三维一体角度,探究政府监管权力的内在逻辑,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科学优化、系统完善的路径。本文遵循“四个最严”要求,依据协同治理和跨部门合作等理论,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法,论域方面选择政府监管控管层次多、管理幅度宽泛的典型国家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制度背后权力配置结构及其演化方式,比较在不同制度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实现监管权力配置效用的最大化。同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政府权力配置存在的争议和挑战、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采取的措施与体现的特征,从空间维度改革、时间维度改革、制度维度三维一体角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政府食品监管权力配置协同治理的建构路径。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包含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协同治理等相关理论和制度架构,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回答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在不同历史时期监管权力的现实配置,及监管权力行使产生的内在逻辑。从空间、时间、制度三个维度,阐释了不同历史时期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基本概况、监管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改革举措、政府权力配置的改革特征。基于此,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同时,从府际关系角度,对食品安全政府纵向权力配置、横向权力配置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构转变中的内在联系,为推进食品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政府协同治理不断走向深入奠定基础。在协同治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回答第二个问题,即食品安全监管权力由哪些因素导致变迁?从空间、时间、制度三个维度,阐释政府监管权力行政化,部门分割的高度集权,由于社会秩序的高度扩展,使得行政分割高度集权的政府权力,呈现出具体监管越来越属地化,抽象监管越来越集权的现象。此部分分析,以协同治理理论核心内涵为指导,以跨部门合作理论与政府协同理论为支撑,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监管缺失三个层次,阐述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在空间维度上,由于跨部门间食品安全监管权责利益均衡问题,导致“权力越位”,需要进一步通过协同治理优化提升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在时间维度由于监管权责不清、行政壁垒、监管遗漏导致“权力缺位”,会直接影响在危害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政府能否快速反应、迅速行动,从快将危害食品安全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反映着政府的应急和统筹协同调度能力。因此,在时间维度要突出“早一步”“快一步”,必须通过实现制度做保障和空间维度跨部门的相互协同、配合;在制度维度由于监管中的权力异化、监管过程的渎职行为、监管中出现的违章违规导致“权力错位”,容易引发政企合谋、监管腐败等问题的产生。第三部分,分析了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争议和挑战,以及通过域的选定,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经验,依据“四个最严”的要求展开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归纳提炼有益于我国政府协同治理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空间维度改革,解决外部硬性边界跨部门间协同治理,出了问题谁说了算的问题;时间维度改革,解决内部构架基础降低危害食品带来的风险,实现早发现、早识别、快处置的问题;制度维度改革,解决单元间协商机制制度系统化、体系化、完整化的问题,形成以食品安全法为主干,各相关管理条例、管理办法体系化、完整化相互协同、互为补充的制度体系。通过研究,本文力求在以下几个层面做出努力,取得如下研究结论:其一,针对“权力越位”,解决跨部门间“政出多门”、相互协同的问题。通过强化中央一级政府食品监管,构建全国自上而下统筹监管“一盘棋”,实现危害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应对和处置。既而发挥中央政府监管权力灵活调度功能,实现“中央精神”掷地有声的贯彻、落实的同时,实现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展开创新监管的实践。作为中央政府还肩负着全球食品监管风险治理中发挥多元治理的功能。通过发挥中央政府、食品跨国企业等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在参与国际事务食品安全治理规制的制定,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化解中西方在食品监管领域文化认识的鸿沟,提升在国际食品监管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另外构建起跨部门间食品安全协同机制和治理机制,通过部门间的责任分担、沟通协商、协同治理运行,实现食品监管的协同治理。其二,针对监管权责不清、行政壁垒、监管遗漏导致的“权力缺位”,解决危害食品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通过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监测机制,实现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早发现、早预警,同时提高科学防控的能力,做到快速反应,实现从快处置。建构公开透明的信息通报体系,不仅要形成日常检测公告制度,还要突出危害食品事件发生时,让公众及时了解实情,消除社会公众心理恐慌,有效参与积极应对食品风险,逐步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识和能动力。在协同治理视域下,构建起对监管事前、事中、事后的协同治理权力监督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在时间维度下,还应将权力行使的重点,放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上来,只有将风险点控制住,才能从源头上控管住,保障安全食品“产”出来的有效性。风险预防应突出其独立性、透明性以及全程采取的开放方式,实现过程的监督性。以此来保障食品安全风险预防的科学性和自然性。其三,针对监管中的权力异化、监管过程的渎职行为、监管中出现的违章违规导致的“权力错位”,引发政企合谋、监管腐败等问题的产生。从制度维度,认真梳理,提出解决《食品安全法》与各监管部门间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细则等,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相互协同互补、衔接的制度化体系。通过协同治理导向的政府重塑,建构起彼此之间互为协作的服务型政府,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治理理念的质性转变。其四,本文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食品安全协同治理问题,说到底是加强党的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问题。因此,应该将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层面,强化党对一切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大数据标准体系,将其作为国家管理的一项制度,打通政府跨部门监测的数据链,实现全链条数据关联的融合,实现日常监管的有序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系统科学性;从完善体制机制上,建议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建立从生产到销售都可相互追溯、追查、倒查、溯源的机制,保障“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健康中国”,助力食品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陈秋雨[2](2020)在《基于EVA的T公司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球低碳减排的大背景下,煤炭行业直接受到了“去产能”政策的影响。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T公司是一家煤炭行业的国有企业,在节能减排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煤炭市场竞争激烈,煤炭价格日趋下行,T公司自身经营也面临一些困难,这些情况都促使其急需进行科学地管理,从而转型升级。本文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对T公司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案例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定量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T公司的绩效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发现T公司现行绩效评价存在指标设计不完善,权重设计不合理,评价内容忽视了资本成本,评价范围忽略了安全环保和研发创新因素等问题,并解释了T公司引入EVA评价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在EVA指标应用于T公司的绩效评价之前做了相关设计和测算,并根据T公司的行业特点和具体经营情况对EVA指标项目进行了相应调整,考虑了资本成本的消耗并重视研发创新等因素,加入了安全和环保指标的评价,使调整后的EVA指标适用于T公司的绩效评价。再次,将EVA评价指标具体应用到T公司2014-2018年的绩效评价中,并将调整前后的EVA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调整后披露的EVA均比未经调整的EVA有所增长,也更具有合理性。然后,以EVA为核心财务指标,并加入了安全和环保因素的评价,使T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和完善。同时以T公司下属二级单位为例,对比分析了引入EVA前后的评价结果,发现比起传统评价指标,EVA对经营者的评价在亏损年份得分更高,剔除了经营者不该承担的亏损部分,而在盈利年份得分更低,谨慎识别经营者实际创造的价值,平衡了不同经营状况下的评价结果。最后,本文提出了在T公司应用EVA时需要更新员工观念与意识、围绕T公司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方案、建立和完善T公司内部制度、推进T公司绩效评价各环节的良好衔接等相关保障措施,以使以EVA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指标能顺利地在T公司应用。并得出本文的结论:在T公司的绩效评价中,引入EVA评价指标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合理的评价结果,更适合对T公司进行绩效评价。依据以EVA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设计的管理层薪酬制度有利于其实施更考虑公司股东长远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实现T公司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整体目标。

唐蕾[3](2020)在《基于EVA的A公司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了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全国能源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大,迫使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能源消费结构的问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全球备受瞩目,其中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一个重点研究发展的对象。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只是处于技术创新阶段,研发费用支出十分大,如果能够寻找到更科学合理的进行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将可以解决我国汽车企业很多的难题。本文首先系统性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在该产业目标领域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继而将研究应用领域定位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选取了 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案例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挖掘出该案例公司在绩效评价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如权益资本成本没有纳入考虑范围、短期行为较多导致对战略缺乏长远性等等。此等弊端容易导致企业管理短期化,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成长,进而促使资本使用低效率、投资不足或过度。因此,笔者提出将EVA引入案例公司的绩效评价系统中进行优化改进,基于案例公司2015至2018年的财务数据加以调整,利用EVA进行了指标核算,相较于传统财务指标,EVA指标数值在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中具有更加理想的实施效果。与此同时,本文构建了基于EVA的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进而提出其实施保障。研究结果表明,其与公司原绩效评价系统相比,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更加准确,更加有利于准确分析和把握企业的整体长远利益,也有利于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决策者及时作出一个有利于推动整个企业发展和经营的战略决策,从而能够直接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熊涵汝[4](2020)在《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林业是经济、环境生态的结合体,它响应着国家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并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地位。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已逐步形成,据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公开统计显示,从1994年至2019年,中国林业产业产值环比增长了 56倍。2019年,我国林业行业总产值达7.56万亿元人民币,林产品产量、消费量、进出口贸易额已均居于世界前列的地位。但如何使得中国成为林业产业强国,实现林业企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将成为国家推动传统林业过渡到现代林业的重点战略。本论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对过往学者研究经验的概括总结思考后,将12家林业上市公司视为本次研究的数据样本,选取了各林业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18年度财务报告的数据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并借助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出林业上市公司经济、环境及社会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分析模型,提取得到盈利能力因子、成长能力因子、营运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环境社会贡献能力因子这五大公因子,并由此计算出林业上市公司的单项能力、综合绩效能力的得分及排名。通过对样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来评价林业上市公司的单项能力和整体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水平整体表现一般、平稳且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盈利能力发展不均衡,资源增值率低,核心竞争力弱;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作为指向标,对整个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有较明显的影响。具体的12家林业上市公司中,综合绩效得分排名前三位的林业上市公司得分及排名情况依次是:东方园林(0.75)、兔宝宝(0.66)、山鹰纸业(0.40);而排名靠最后两名林业上市公司及得分情况依次是:平潭发展(-0.46)、永安林业(-0.75);本文为了提高林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基于实证结果的分析结果,对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现阶段发展过渡到可持续综合的发展给出了可行性的相关建议;即从充分挖掘林业上市公司自身的成长潜力,盘活企业的营运能力;推动林业科技研究的发展与运用,增进科企、科农对应衔接;加大对环境社会贡献关注力度,充分开发的林业资源,贯通林业整个环节的产业链一体化,降低林业行业发展不均衡方面入手。

包鸿[5](202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煤炭行业受经济下行压力、需求压力和产能过剩等影响,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市场价格再次呈现下降趋势。煤炭价格的下降给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煤炭行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由此煤炭企业面临着严格的政府法规和广泛的媒体关注,企业实施环境战略管理能够提升环境表现进而减少负面的环境影响,通过提升公司信誉度从而改善外部经营环境。因此,作为煤炭企业,通过管理方法革新构建一套适合其特性,促进其发展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用以衡量煤炭企业环境绩效管理水平则显得尤为紧迫且重要。本文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在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利用2010-2018年的样本数据,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运用。研究发现:中煤能源环境绩效得分在2012年出现峰值,此后整体呈递减趋势,于2016年达到最小值并逐步回升。各维度指标中财务维度与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波动情况较为显着,说明煤炭行业市场整体不利的趋势及供给侧改革对其二者影响明显。客户维度分析显示中煤能源以煤炭销售为主、煤炭装备为辅的战略布局,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分析显示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持续重视,结合专利授权数指标环境绩效得分来看,在煤炭行业“寒冬期”企业倾向于投入资金换取行业获奖和专利授权等长期发展能力,和谐绿色发展维度分析显示中煤能源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以提升企业环境绩效。

白思莹[6](2019)在《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改9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新一轮的电改提出有效放开发电侧市场,加强发电侧的竞争。对发电行业来说,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他们的商业模式、经营方针与发展前景,既是一种机遇,同样也是一种考验。变化莫测的外部市场环境,使发电行业现行的经营者绩效考核体系现出其弊端,仅与经营者的绝对绩效挂钩,而忽略了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经营者绩效产生的影响,影响到了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严重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发电行业急需考虑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考核体系,既能快速适应新的电改环境,又能激励经营者提高其绩效水平。对比之下,相对绩效评价的优点便清晰展现出来。本文认真分析了我国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指出其缺乏横向比较性、考核指标单一、缺乏激励性等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面向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的相对绩效指标体系。在对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现有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与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相对绩效定量指标体系,并考虑发电企业实际情况对其合理赋权,增加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在指标体系完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功效系数法,建立了一套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通过有效选取可比企业,把可比企业各项考核指标按照一定标准计算并划分为多个档次,找到目标经营者定位,并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据以加总得到目标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分数,通过对分数进行等级划分与分数评定,能够综合得出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在可比行业范围内的总体绩效等级。该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剔除行业因素影响,剔除系统风险,从而反映出经营者在行业内的真实绩效水平。最后,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法。结合所建立的绩效体系,收集了BD发电公司2017年相关数据并代入计算,由此得出其相对绩效总分,通过对其评级与验证,充分验证了建立的发电集团子公司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杜伟[7](2012)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双重委托代理模型与监督管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从中央到省、市、自治区再到地级市的各级人民政府组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形成国资委、以资本经营为主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子公司三级国有资产管理架构。对地市级政府来说,其组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目的是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并为地方政府搭建融资平台。地市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资本构成包括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部分,其中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占相当比重。本论文主要研究如何实现该类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论文首先研究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模式。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它的配置机制是政府,是以社会效益为配置目标,以是否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发展、稳定等诸多要求为目的。论文围绕促进公共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前提,综合选取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以效率、效益、公平为目标构建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监管体系、监管结构、监管方式,以及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其次论文研究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单委托代理问题。在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下属子公司三级管理架构中,论文假设不考虑上级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约束或者下级子公司对其约束的条件下,分别分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与下属子公司、国资委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两种单委托代理关系。并得到结论认为:对于成长阶段的创新性下属子公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应当减少对其业绩的激励强度;而对于处于成熟阶段的稳健保守型下属公司应当增加其对业绩的激励强度;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经营目标有经营性业绩和社会效益两个。其中国资委对公司的经营性业绩的激励应当较高,而对社会效益产出上的激励不应过大。由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在国资委与其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处于代理人的地位,而同时又在其与下属子公司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处于委托人的地位,因而具有双重委托代理身份。论文进一步的研究考虑上下约束存在,国有资产资本经营公司处于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是如何同时与下属公司以及上级国资委之间进行博弈。论文构建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得到分析结论认为:国资委应努力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投入推向一些新兴的优势社会公共事业中来,这样才能实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营;国资委应实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职能化管理,进而可以增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国资委应强化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进而使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所创造出的价值得到增加。再其次,论文在新兴古典框架下研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问题,并得到结论:在非经营性资产的委托代理中,委托方(国资委或该城市投资公司)与代理方(城市投资公司或其下属子公司)之间采用相容契约能够消除由于道德风险引起的内生交易成本。论文最后进行了实例研究。XX市是XX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部分由市国资委监管,另一部分由市财政局监管。市国资委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主要通过X投公司进行。国资委对城市投资公司的考核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在经济效益方面主要考核企业的融资能力,社会效益方面则主要考核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投资贡献率。

王冬晶[8](2009)在《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问题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期,随着我国林业新定位和林业新的发展思路的确定,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面对林业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这种巨大变化,是否存在有效的体现林业新定位要求的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如何合理评价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从而充分调动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是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状况。然而,目前我国对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估还主要停留在经济效益评价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缺乏科学、必要的考核和监督,大多数林业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重采轻育,森林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林业“两危”日益严重。本文以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出发点,对目前我国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平衡计分卡方法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平衡观、战略观等启示,与现代社会责任观、现代林业理论、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森工企业的特殊性和经营目标相结合,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构建了一套体现林业新定位要求的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即“六维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三重业绩维度和三大效率维度,综合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业绩与动因效率,对森工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业绩、短期与长期业绩、结果与过程业绩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评价,实现了基本评价功能与战略管控功能的有机结合。并且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实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的业绩构建了具体的综合评价模型。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在丰富和发展我国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理论的同时,也为森工企业的管理、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尽早实现林业及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何艳桃[9](2008)在《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有农业经营组织绩效评估理论多数承袭工业企业绩效评估理论,工业企业绩效评估理论的先天不足——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评估理论的缺失必然传染到农业经营组织的绩效评估中来。为弥补这一不足,完善农业经营组织绩效评估理论体系,本文将社会绩效、生态绩效纳入综合绩效评估体系中,设计了一套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包括17项经济绩效指标、8项社会绩效指标、8项生态绩效指标,共计33项评估指标。在研究方法的选用上,一方面,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及比较研究与典型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另一方面,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多处运用强制打分法与Delphi法结合对评估指标进行筛选并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分别运用改进后的功效系数法和隶属因子赋值法对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赋值评分,最后运用多目标综合评分法进行不同绩效指标评分的综合。文章首先在界定农业经营组织及其绩效的范畴,并对二者的特点做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①针对评估体系各基本要素进行总体分析,即对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指标的选取及指标权值的确定、评估标准的设置方法及评估指标的计分方法和综合评分方法等的概括性探讨;②重点探讨绩效评估体系中关键的两大因素即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和绩效评估指标的计分方法,其他三要素可在这两大因素的具体分析中体现出来。然后,采集了隆平高科2005-2007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和其他绩效相关信息,应用本研究构建的评估体系对其综合绩效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隆平高科三年中的绩效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验证了这一评估体系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说明这一评估体系可以满足政府将其作为制定扶持农业发展政策、合理运用支农资金的决策工具的需求,最后为政府确保农业经营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估得以顺利进行及利用评估结果运用支农资金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论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农业经营组织及其绩效的范畴界定。结合服务于政府支农资金的合理分配这一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一字型农业概念为出发点,界定农业经营组织的含义是指以从事农、林、牧、副、渔的生产为基础,或包括其产前、产后一系列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以此为基础,从社会、生态及经济视角提出农业经营组织绩效的概念,并论证了其经济绩效的有限性、社会绩效的必然性和生态绩效的不可忽略性。第二,构建了集经济、社会、生态绩效评估于一体的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并在应用中对现有评估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改进。立足于组织外部,设计了一套集经济、社会和生态绩效评估于一体的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这一评估体系最大的亮点在于社会绩效评估指标和生态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这是对传统的、只重视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估理论的一个挑战。此外,笔者在应用中多处对既有评估方法进行了必要改进,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功效系数法进行改进应用于定量指标的评分;其二是在进行农业经营组织社会绩效评分的综合时对综合评分法的改进——将综合评分法应用公式中不同指标的得分与该指标权重的乘积换成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某一指标的评分结果及该利益相关者评分权重的乘积。第三,在指标权值的分配上,对经济绩效中的非财务指标、社会绩效指标、生态绩效指标等定性指标赋予相对较大的权重。本研究在指标权值的确定上,采用Deiphi法,顺应我国经济向“绿色GDP”增长的转变这一宏观背景,结合专家意见,相对加大定性指标及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评估指标的权重,其目的是引导我国农业经营组织走向有利于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向。

严辉[10](2007)在《民营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逐渐向集团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伴随而来的企业集团对控股子公司经营过程监控、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内部人”控制、经营者约束与激励机制等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引进新的绩效考核机制来有效衡量子公司经营者考核期内的经营成效,并促使管理者行为与企业利益保持一致,促使报酬计划的有效实施。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的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对传统体系的利弊进行深入探讨,然后纵观国内外在管理者绩效评价方面的新发展,对未来的评价体系进行展望,最后借鉴笔者在民营企业集团子公司管理层多年的实际经验,融合了传统财务评价体系与非财务评价体系的分析方法,也兼顾了基于结果和基于行为过程的评价思路,以平衡记分法、相对业绩评估、关键事件评估等为主要手段,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管理者绩效评价体系。本文以某民营企业集团子公司为例,对该评估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如何培育企业长期核心竞争力,避免了管理者短期行为产生等有效措施。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着企业实际控制权、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主要输出的经营者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为试图建立民营企业集团管理者绩效评价体系的企业提供了参考和大量的资料,对开拓企业的思维具有较为实用的价值。

二、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缘由
        (一)选题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二)关于政府权力配置的研究
        (三)关于协同治理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基础理论
    一、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食品安全
        (二)食品监管
        (三)权力配置
        (四)政府权力配置
    二、政府权力配置的相关理论
        (一)权力政治学基本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分析
    一、中国食品监管政府责任与权力配置的发展轨迹
        (一)改革开放之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二)改革开放之后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二、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横向配置
        (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纵向配置
        (三)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结构性变革
    三、现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综合分析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根据
        (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原则
        (三)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合理性
        (四)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实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实效分析
    一、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成效
        (一)食品安全中央政府监管权力强化的效应
        (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监管权力增强的效应
        (三)食品监管社会协同治理的实际效应
    二、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中问题的呈现
        (一)政府权力越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失灵
        (二)政府权力缺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市场失灵
        (三)政府权力错位导致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管缺失
    三、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不当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一)政府权责失衡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二)政府权力结构失衡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三)政府与社会协同缺失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监管权力配置的国际比较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典型国家的基本形态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比较论域的选定
        (二)不同国家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类型的比较分析
        (三)不同国家政府权力配置制度管理幅度的比较分析
    二、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一)国外食品安全政府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的形成
        (三)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的空间配置
    三、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的综合分析
        (一)日本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二)美国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三)德国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体制改革
    一、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强化中央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二)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权力的灵活调度
        (三)发挥食品安全监管多元治理功能
    二、构建跨部门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结构
        (一)构建食品安全监管跨部门协同权力结构
        (二)建立食品监管跨地区协同治理的权力结构
        (三)建立食品监管政府多部门协同的权力结构
    三、构建跨部门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治理机制
        (一)建立食品监管跨部门责任分担机制
        (二)建立食品监管跨部门沟通协商机制
        (三)建立跨部门治理运行机制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国家食品监管权力良性运行机制的建构
    一、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制度化建设
        (一)构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法规体系
        (二)设置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行政权力配置制度
        (三)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领导责任制度
    二、构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的倒查机制
        (一)建立食品监管协同治理的召回机制
        (二)建立食品监管政府履职制度化评估体系
        (三)优化食品监管政府权力协同治理水平
    三、建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监督机制
        (一)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行政问责机制
        (二)建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党内监督机制
        (三)建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社会监督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基于EVA的T公司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绩效评价的内涵
        2.1.1 绩效评价的概念
        2.1.2 绩效评价的一般方法
        2.1.3 以EVA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方法
    2.2 EVA的内涵
        2.2.1 EVA的概念与基本体系
        2.2.2 EVA的理论基础
        2.2.3 EVA的计算方法和会计调整
第三章 T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T公司简介
        3.1.1 T公司概况
        3.1.2 T公司组织架构
        3.1.3 T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
    3.2 T公司绩效评价现状
        3.2.1 绩效评价组织机构
        3.2.2 绩效评价原则与内容
        3.2.3 绩效评价方式与办法
        3.2.4 主要绩效评价指标
    3.3 T公司现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3.4 T公司在绩效评价中引入EVA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4.1 T公司在绩效评价中引入EVA的必要性
        3.4.2 T公司在绩效评价中引入EVA的可行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测算与分析
    4.1 传统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4.1.1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4.1.2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4.1.3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4.1.4 盈利质量指标分析
    4.2 T公司绩效评价核心指标EVA的测算
        4.2.1 债务资本成本(k_i)
        4.2.2 股权资本成本(k)
        4.2.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4.3 T公司近5 年基本的EVA绩效表现
    4.4 T公司绩效评价核心指标EVA的调整
        4.4.1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4.4.2 投入资本(IC)
    4.5 T公司近5 年披露的EVA绩效表现
    4.6 T公司近5 年基本EVA与披露EVA的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5.1 构建原则与思路
        5.1.1 构建原则
        5.1.2 构建思路
    5.2 T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5.3 T公司引入EVA评价前后绩效表现的对比分析
    5.4 T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条件与流程
        5.4.1 应用条件
        5.4.2 应用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EVA的 T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保障措施
    6.1 更新T公司经营者与员工的观念和意识
    6.2 围绕T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方案
    6.3 建立和完善T公司的内部制度
    6.4 推进T公司绩效评价各环节的良好衔接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基于EVA的A公司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绩效评价的概念
        2.1.2 EVA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EVA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权变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5 激励理论
第三章 A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3.1 A公司概况
    3.2 A公司现行绩效评价体系
        3.2.1 盈利能力分析
        3.2.2 偿债能力分析
        3.2.3 营运能力分析
        3.2.4 成长能力分析
    3.3 A公司现行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3.1 权益资本成本被忽略
        3.3.2 会计利润容易被操纵
        3.3.3 不能充分关注企业和员工的长远发展
    3.4 A公司实施EVA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第四章 EVA在A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4.1 A公司EVA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 A公司2015-2018年EVA指标计算
        4.2.1 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4.2.2 计算资本总额(TC)
        4.2.3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
        4.2.4 计算EVA
    4.3 EVA指标与传统指标对比分析
        4.3.1 EVA值与净利润的对比分析
        4.3.2 净资产EVA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对比分析
    4.4 EVA优势分析
第五章 A公司实施EVA绩效评价的保障措施
    5.1 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5.1.1 扩宽融资渠道
        5.1.2 降低资本投入
        5.1.3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5.2 深入贯彻EVA理念
    5.3 实施EVA薪酬激励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综述
        1.3.2 林业上市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文章结构
        1.5.1 技术路线
        1.5.2 文章结构
2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林业、林业企业及林业上市公司
        2.1.2 绩效及绩效评价
    2.2 基础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权变管理理论
        2.2.3 系统理论
3 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思路的确定
    3.2 绩效评价的主客体与标准
        3.2.1 绩效评价的主体和客体
        3.2.2 绩效评价的标准
        3.2.3 绩效评价原则
    3.3 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计
        3.3.1 绩效指标选取的依据
        3.3.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4 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4 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与分析
    4.1 林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评价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2 因子评分模型
    4.2 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4.2.1 林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得分及排名
        4.2.2 林业上市公司绩效单项能力得分及排名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3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煤炭企业
        2.1.2 环境绩效
        2.1.3 平衡计分卡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3.1 中煤能源简介
    3.2 中煤能源环境管理现状
    3.3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3.1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3.3.2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成因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1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4.1.1 ISO14031 环境绩效评价标准
        4.1.2 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4.1.3 WBCSD的生态效益指标架构
    4.2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4.2.1 科学全面与重要性结合原则
        4.2.2 可操作性与适用性结合原则
        4.2.3 普遍与特殊结合的原则
        4.2.4 可比性原则
    4.3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引入平衡计分卡对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4.3.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4.3.3 基于熵值法的中煤能源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5.1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计算过程
    5.2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结果
        5.2.1 中煤能源各年度环境绩效评价结果
        5.2.2 中煤能源各维度环境绩效评价结果
        5.2.3 中煤能源各指标环境绩效评价结果
    5.3 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对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1.2.2 经营者绩效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预期成果和论文创新点
        1.4.1 预期成果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
    2.1 经营者绩效评估的理论分析
        2.1.1 经营者绩效
        2.1.2 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2.1.3 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估的独特性与不足
    2.2 相对绩效评价理论
        2.2.1 相对绩效评价概念
        2.2.2 相对绩效评价与绝对绩效评价对比
        2.2.3 相对绩效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3.1 我国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我国发电集团组建背景分析
        3.1.2 国内发电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2 发电集团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3.2.1 政治因素
        3.2.2 经济因素
        3.2.3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3.2.4 技术环境因素
    3.3 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3.3.1 经营者绩效考核现状
        3.3.2 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相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4.1.1 相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1.2 相对绩效评价指标获取方法
    4.2 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一级指标的确立
        4.2.2 二级指标的确立
        4.2.3 三级指标的确立
    4.3 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设定
        4.3.1 相对绩效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4.3.2 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指标权重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评价模型与实施
    5.1 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及模型确立
        5.1.1 研究方法
        5.1.2 相对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5.2 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的计算方法与步骤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研究
    6.1 BD发电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6.2 相对绩效评价分析步骤
    6.3 评价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及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双重委托代理模型与监督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及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1.3 公共财政理论
    2.1.4 博弈理论
    2.1.5 管制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研究现状
    2.2.2 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研究现状
    2.2.3 现有研究的启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模式构建
3.1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3.1.1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概况及管理模式
    3.1.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概况
    3.1.3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现状
3.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模式构建
    3.2.1 监管的定义
    3.2.2 国有资产监管的发展历程
    3.2.3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3.2.4 监管的主体和内容
    3.2.5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机制
    3.2.6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手段和方法
    3.2.7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4.1 委托代理理论
4.2 基于盈利目标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单委托代理分析
    4.2.1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
    4.2.2 国资委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
    4.2.3 模型的结论
    4.2.4 政策建议
4.3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多目标单委托代理分析
    4.3.1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与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
    4.3.2 国资委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5.1 模型基本假设
5.2 模型建立与求解
5.3 模型结果分析
5.4 模型的结论
5.5 政策建议
5.6 单委托代理模型与双重委托代理模型的比较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委托代理的新兴古典分析
6.1 新兴古典一般均衡委托代理模型
6.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新兴古典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XX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问题的研究
7.1 XX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
    7.1.1 X投公司的现状
    7.1.2 X投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7.2 XX市国资委对X投公司的监管
    7.2.1 考核指标的选取
    7.2.2 考核目标的制定
    7.2.3 分析和结论
7.3 X投公司对下一级企业的监管
    7.3.1 治理结构
    7.3.2 管理制度
    7.3.3 评估体系
    7.3.4 激励机制
7.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 西方国家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的研究动态
        1.2.2 原苏联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的实践探索
        1.2.3 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相关理论
    2.1 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的概述
        2.1.1 绩效评估的内涵
        2.1.2 经营者绩效评估的概念
        2.1.3 经营者绩效评估的基本内容
    2.2 国有森工企业的相关概念
        2.2.1 林业企业
        2.2.2 国有森工企业
        2.2.3 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
    2.3 林业新定位的一般理论
        2.3.1 林业新定位的思想渊源
        2.3.2 林业新定位的含义及本质
    2.4 本章小结
3 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演变
    3.1 国外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效绩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3.1.1 原苏联森工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指标
        3.1.2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森工企业经营者的传统财务效绩考核
        3.1.3 平衡计分卡思想在国外林业企业中的应用
    3.2 我国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的发展进程
        3.2.1 20世纪60年代国家对森工企业经营者的考核
        3.2.2 20世纪70年代国家对森工企业经营者的考核
        3.2.3 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森工企业经营者的考核
        3.2.4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国有林业企业经营者效绩评价
    3.3 我国森工企业现行的主要绩效评估方法─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
        3.3.1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3.3.2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优点
        3.3.3 我国森工企业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
        3.3.4 我国建立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国有森工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的必要性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4.1.1 体现林业行业特点
        4.1.2 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林情
        4.1.3 突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
        4.1.4 突出林业新定位的客观要求
        4.1.5 为国有出资者服务
    4.2 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六维平衡计分卡”思想框架的提出
        4.2.1 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进行责任与绩效的有效关联
        4.2.2 通过六大模块平衡设置实施业绩与效率的综合考量
    4.3 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六维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参照
        4.3.1 GRI报告指标体系
        4.3.2 KLD社会指数体系
        4.3.3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4.4 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六维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设置
        4.4.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4.2 业绩类三维指标的设置
        4.4.3 效率类三维指标的设置
    4.5 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
        4.5.1 “六维平衡计分卡”评估方法的选择
        4.5.2 评估模型的建立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
    5.1 指标计量
    5.2 层次分析法赋权及有关综合评价向量的计算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农业经营组织理论
        1.3.2 绩效评估理论
        1.3.3 社会绩效评估理论
        1.3.4 农业经营组织生态绩效相关理论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范围界定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范围界定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研究的基础
    2.1 绩效评估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系统论
        2.1.2 代理学说
        2.1.3 数理统计分析法
        2.1.4 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
    2.2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研究的特定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理论
    2.3 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研究的实践基础
        2.3.1 农业经营组织的范畴界定
        2.3.2 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特征分析
        2.3.3 农业经营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章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设计
    3.1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的内涵
    3.2 构建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要求
    3.3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要素
        3.3.1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的目的
        3.3.2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的对象
        3.3.3 绩效评估指标的选取及评估指标权值的确定方法
        3.3.4 设置绩效评估标准
        3.3.5 绩效评估指标的计分方法及综合评分方法
    3.4 农业经营组织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思路
第四章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4.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4.2 指标的筛选方法
        4.2.1 多目标综合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4.2.2 强制评分法
        4.2.3 Delphi法与强制评分法结合的应用性分析
    4.3 评估指标的筛选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经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4.3.2 社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4.3.3 农业经营组织生态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4.3.4 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3.5 评估指标的权值确定
    4.4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性分析
        4.4.1 对指标体系中某些特殊指标的附加处理
        4.4.2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的程序分析
        4.4.3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点说明
第五章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方法
    5.1 评估结果的无量纲处理方法
    5.2 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
        5.2.1 定量指标评估方法的比较
        5.2.2 定性指标评估方法的比较
    5.3 绩效评估方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
        5.3.1 选择绩效评估方法的原则
        5.3.2 农业经营组织绩效评估方法
    5.4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计算方法
        5.4.1 常用综合评估方法
        5.4.2 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模型
        5.4.3 绩效评估方法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应用案例分析:隆平高科综合绩效评估
    6.1 隆平高科的基本状况
    6.2 隆平高科的综合绩效评估
        6.2.1 隆平高科经济绩效评估
        6.2.2 隆平高科社会绩效评估
        6.2.3 隆平高科生态绩效评估
        6.2.4 隆平高科综合绩效评估结果分析
第七章 政策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民营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民营企业集团的特点
    1.2 问题的来源及选题的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 绩效评估理论综述
    2.1 企业绩效评估与经营者绩效评估
    2.2 利润指标方式
    2.3 市价指标方式
    2.4 基于平衡计分原则的业绩评价模式
    2.5 相对业绩评价模式
第三章 基于价值驱动的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3.1 经营者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3.2 企业绩效生成理论分析
    3.3 企业经营者能力与行为理论分析
    3.4 经营者行为——企业价值驱动的核心因素
第四章 价值驱动的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4.1 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的类型和设定标准
    4.2 绩效目标的制定
    4.3 驱动因素分析,经营者行为绩效评估指标确定
    4.4 绩效指标数据来源
第五章 民营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的实证分析
    5.1 K集团及子公司概况
    5.2 K集团磷化工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问题分析
    5.3 K集团磷化工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5.4 绩效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D]. 康俊莲.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基于EVA的T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 陈秋雨.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3]基于EVA的A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 唐蕾.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4]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 熊涵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中煤能源环境绩效评价研究[D]. 包鸿.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6]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 白思莹.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7]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双重委托代理模型与监督管理应用研究[D]. 杜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8]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国有森工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问题研究[D]. 王冬晶. 东北林业大学, 2009(10)
  • [9]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 何艳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10]民营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分析[D]. 严辉.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经理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