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健康教育

急诊患者健康教育

一、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孟宪梅[1](2019)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基于脑卒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健康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内现有脑卒中护理实施尚不规范的现状,通过本研究制定基于最佳证据、涵盖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及健康问题的护理方案,为规范我国脑卒中整个疾病过程的护理实践,保障脑卒中康复护理服务的科学性、连续性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一—现况研究:通过在三家医疗机构进行田野研究及对服务于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对国内脑卒中临床护理实践现况进行研究,并依据i-PARIHS框架,分析影响实施的促进及障碍因素。2.研究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基于国内脑卒中护理实践现况,对脑卒中护理相关循证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进而运用AGREEⅡ及OQAQ对指南及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再评价,依据JBI标准,统一证据分级及推荐分级。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本研究护理方案主题及相关证据推荐等级,形成方案的理论主干,并在5W1H指导下,具体形成护理方案初稿。3.研究三--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为保障护理方案在多学科合作的流畅性,采用立意取样法对不同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及组织四家转化基地的护理专家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别从不同学科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修订及讨论方案转化实施可行性。4.研究四--护理方案临床转化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及转化基地现况,选择代表全程性护理方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代表专科性护理方案的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在三个转化基地(包含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依据i-PARIHS框架,进行方案实施现况审查,发现障碍因素,并通过PDCA循环,予以解决障碍因素,对实施规范化,并从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个层面对临床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研究一:在三个田野地进行田野观察及对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现有脑卒中护理实践涉及超急性期、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以基础护理为主,涉及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有限,并存在护理实践不规范、与康复治疗师职责界定不清等问题。与最佳证据相比,从护理实践范畴及实践系统性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庞杂、护理时间零散、学科成员间沟通缺乏等对方案实施带来困难。可考虑利用领导层的支持鼓励、护士改进康复护理的意愿、康复团队成员互动机会、及机动护理人员配备等有利因素推进护理方案实施。2.研究二:以“脑卒中”“护理”及相关检索词,从循证数据库及指南网站进行检索,最终纳入44篇指南文献及64篇系统评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终确定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四个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题(深静脉血栓预防、压力性损伤、跌倒预防、抑郁)、及五个康复护理主题(两便护理、吞咽障碍及营养、痉挛/挛缩、语言障碍康复、二级预防)的384条证据,形成方案理论主干,在此基础上,形成方案初稿。3.研究三: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及来自4个转化基地9名护理专家(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的焦点小组访谈,对护理方案进行以下修订:(1)不同疾病时期护理方案以不同医疗地点为导向;(2)根据国情,剔除院前护理实践内容;(3)精炼超急性期转诊内容;(4)在急性期护理方案中补充抑郁筛查及护理内容;(5)将两便护理及饮食护理重新命名为两便管理及吞咽障碍管理,纳入到“康复护理”条目中;(6)根据临床现况,对部分护理措施进行删除、补充、及更换等修订。4.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一(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运行结果:三个转化基地两轮PDCA循环研究,形成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记录规范:入院深静脉血栓筛查表,护理记录单,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方案实施管理规范:专人负责方案管理,入组患者管理方式,及明确方案实施各时间节点。5.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二(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运行结果:在遵循转化方案一所制定的实施规范基础上,扩展吞咽康复管理规范:入院患者吞咽障碍筛查表,言语治疗师及护士吞咽康复管理职责,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师/护士记录单,及现场示范---配合指导---独立完成的技能培训模式。6.研究四:临床转化效果评价:方案一临床转化效果显示,57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在健康教育后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Z=-6.457,P<0.01);26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有显着性差异(Z=-4.244,P<0.01);且方案实施后的护理行为,在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观察出血倾向、熟悉IPC使用注意事项及对皮肤评估等方面的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方案二临床转化效果显示,15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后对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7.046,P<0.01);23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后知识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15.842,P<0.01);且方案实施后护理行为,在接受培训、入院及时筛查、跟进筛查、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吞咽筛查异常转介言语治疗师、跟进吞咽康复训练及效果等方面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提高(P<0.05)。另外,对9名实施方案护士的半结构访谈结果分析:实施方案后,护理工作变得系统化、规范化、且主动及时;对自身的影响包括:扩充专科知识、增加专业自信心、增加护理实践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及增加科研意识;可承受增加的工作量,并可通过常规化、碎片化服务、及优先筛查等策略解决。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理念,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的护理方案及九个健康问题护理方案,为脑卒中专科护士提供统一护理实践规范框架,使脑卒中科学性连续性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方案遵循美国护士协会5W1H的护理实践要求,明确与其他学科团队成员间的协调,体现脑卒中护理专科性及专业价值。通过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的试点运行,从全程性及专科性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转化验证,制定了护理方案的实施规范,尤其是康复问题的护理规范模式,使多学科团队合作成为可能,为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及临床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脑卒中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柳雪玉[2](2018)在《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有效沟通语言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现场观察、半结构访谈等方法研究急诊科抢救情境下医护有效沟通,从医生和护士不同的角度了解他们在不同抢救工作情境下的沟通表达方式及其内涵,从而构建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有效沟通语言模式,制定抢救情境中医护有效沟通实践指导手册(以10种常见急性疾病抢救过程医护沟通为例),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在不同抢救情境下用准确、简短、规范的语言进行快速信息交流,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精准快速有效的沟通,更为快速有效地诊治及抢救患者,更好的为患者安全服务,为医护人员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奠定基础。研究方法1.采用现场观察、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制定提纲并访谈急诊科抢救室的医生和护士,分析抢救情境下医护沟通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构建急诊抢救情境医护有效沟通实践指导手册确证知识和案例证据。2.采用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等,结合前期半结构访谈的结果形成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有效沟通实践指导手册初始内容,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完善指导手册的内容。3.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针对指导手册的内容,通过讲授结合自学指导对急诊抢救室医护人员进行教育,比较干预前后医护沟通有效性的差异。研究结果1.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沟通的影响因素:专业素养不足、人员配置不足、干扰因素众多、医护关系质量、培训学习不易、简便用语多变等。2.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有效沟通实践指导手册的应用显示:医护人员的医护合作度在干预后有明显提升,患者信息交流维度得分干预后(35.69±2.73)高于干预前(33.20土5.43);共同参与治疗或护理的决策过程维度干预后(43.14±4.78)高于干预前(39.77±8.49);护士和医生的关系维度干预后(12.89±1.62)高于干预前(12.03±2.61),三者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护士而言,干预后得分(91.25±1.69)高于干预前得分(84.46±1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工作5年以内的医护人员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1.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沟通需要进一步改善,其语言需参照标准沟通模式和流程予以改进。2.本研究构建的医护有效沟通实践指导手册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医护合作度及沟通的有效性,并且对于低年资医护人员的培训效果更为显着,同时可供临床各专科相关情境的有效沟通借鉴和推广。3.急诊抢救情境医护沟通实践指导手册的构建过程提示医护沟通的教育要切合临床,具备科学实用的特性,且要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动态修订,该手册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方式、情景模拟的脚本以及自我学习的教材。

王海娇,龙枚飞,李晓晴[3](2018)在《论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对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其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顾宏铭,江会[4](2018)在《急诊高级实践护士的发展现状》文中指出介绍急诊高级实践护士的概念及起源,对国外急诊高级实践护士的角色职能、价值作用及医务人员的支持度进行总结,阐述将急诊高级实践护士引入我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5](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石淑兰[6](2013)在《浅谈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诊留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对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水平。方法:由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长在病人离开急诊科时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对286例急诊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调查分析。结果:对留观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增强预防保健意识,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缩短急诊留观天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对留观病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强病人及家属的保健意识,减少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陈昊[7](2012)在《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区域协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心血管病防治刻不容缓。心血管病的急救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从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医学的学科交叉领域入手,探索依据心血管病相关专业指南,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以人为中心,高效,易推广的心血管病急救模式。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对心血管病相关专业指南及防治现状、区域医疗协同、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的综合分析、提炼创新,提出了心血管病“时空救治”概念,并明确了其基本概念和特点,即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心血管病相关专业指南,通过区域医疗协同,为心血管病病人提供适时、适地、无边界的连续性医疗服务,使心血管病急救在时间和空间上达到高度统一,最终获得最好的救治效果,促进心血管病病人健康的恢复。积极探索以时空救治理论为中心的心血管病急救模式。以区域医疗协同为基本途径,通过物联网、云计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信息技术与心血管病急救流程管理的综合集成运用,实现对象的感知、急救流程的标准化处置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将院内信息系统的集成与整合扩展到了院前,并提供远程专家会诊与诊疗指导,使院内急救向院前延伸。以远程急救与健康管理云平台为支撑,构建了“高危预警→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重症监护”闭环管理,以及监控的数据链和标准化业务流程,形成区域性技术纽带和优势。通过中心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联合,打造“移动ICU”和“远程ICU”,使其运行机制与急救机构合作机制、服务衔接机制和信息畅通机制有机结合,形成了以社区医疗服务为网底、以大型医院专科救治力量为中心的区域协同心血管病急救网络。围绕上述理论探索,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实证研究:一是对8084例心血管病病人资料进行危险因素综合危险分层分析。研究发现:危险因素常规分级与综合危险分层不一致、常用正常值与个体化治疗目标的不一致、不同指南建议的治疗目标不一致,显示在临床实践中多指南综合分析、指南的个体化执行的重要性,这对于心血管病急救预警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二是以某军区总医院胸痛中心和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军地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建设运营为研究对象,将实施“新模式”后收治的609例胸痛病人作为研究组,实施“新模式”前收治的528例胸痛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效果评价分析,结果显示:①缩短了救治时间:研究组82.5%病人D2B时间低于90min、最短时间24min,中位D2B时间仅为69min;对照组26.0%病人D2B时间低于90min、最短时间72min,中位D2B时间为121min,结果显示“新模式”的实施显着缩短了D2B时间(P<0.001),优于国际标准(中位D2B时间90min,D2B时间低于90min的不少于75%)。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位D2B时间为55min147min,D2B达到指南目标值的4.2%80%,国内最近研究报道中位D2B时间为92min135min,D2B达到指南目标值90min的仅有18.1%58.4%。同时发现,“新模式”实施后绕行急诊科直接进心内科导管室和院前实时传输ECG是D2B时间<90min的独立预测因素(OR1.973,95%CI:1.0403.788,P=0.028和OR1.876,95%CI:1.0303.465,P=0.021)。②提高了救治成功率:PCI、主动脉夹层和其他急诊手术院内死亡率研究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6%vs.2.4%,11.1%vs.22.7%,0vs.2.3%,P>0.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成功率97.4%(150/154),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率88.9%(24/27),而国内平均水平分别为90%和10%。③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费用:研究组中引起胸痛的三大重症(ST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的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1),其中平均住院日缩短了30.3%42.3%,人均住院费用下降了8.0%14.5%,而国内心血管病出院人次数年平均增长速度8.28%,急性心肌梗死人均住院费用增长速度为9.68%。实证研究中通过在急救第一时间采集病人生命体征数据、生化检测指标等关键诊疗信息,并准确有效的传递,与专家远程指导的实时同步,为快速诊断、危险分层和不同救治策略的实施赢得最佳时间提供了技术保障。打造了高效的专业化急救团队,建立了快速急救反应机制和绕行急诊的绿色通道,提高了急救医疗服务传递系统中合作和沟通的效率。建立多机构、跨学科、多部门的分级救治机制、协同救治机制和科研合作机制,并在区域内形成网络化布局,中心医院参与基层医院急救,实现了信息共享、服务协同和管理协同,在不改变现有医疗资源格局前提下,充分利用大医院的资源优势带动基层医院全面发展和技术提升,创新了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帮带模式。实证启示:在我国胸痛中心建设中一是要提高对胸痛中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规范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方向;三是本研究所采用的最新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为胸痛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和支撑。心血管病急救模式建设需要审慎、有计划的组织,探索定性和定量的评定和分析方法。需要详细和充分地确定医疗系统各种真正的医疗需要,探讨针对现有的医疗急救体系的优化改进方案,逐步建立起心血管病急救医疗服务及其相应的标准,对急救机构、急救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对急救医疗服务产生影响的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规范和培训。

谢伦艳,徐湘蓉,余曼[8](2011)在《浅谈儿科急诊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形式》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浅谈儿科急诊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方法针对儿科急诊病人的特点、急诊健康教育的目标、急诊健康教育的内容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结果让广大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以急诊健康教育为载体,全面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综

唐静[9](2010)在《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及方法》文中提出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建立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科具体情况相结合,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急诊特点、满足急诊人群需求、优质高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急诊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确立急诊健康教育服务的主体意识;针对性制定急诊科健康教育职责制度、实施方法和标准化工作程序;有的放矢地实施专职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营造满意服务、建立互动服务、推行延伸服务等,创建出富有特色的急诊健康教育服务。

田苗冉,曹爱利,李永玲,杨玉叶[10](2009)在《浅析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开展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改变急诊病人"重医轻护"的心理,提高急诊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使病人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身心整体护理,拉近了护患双方的距离,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
    二、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现况研究--田野研究及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一、田野研究
    二、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一、明确方案主题
    二、成立研究小组
    三、指南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四、系统评价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五、证据推荐等级评价
    六、脑卒中护理方案拟定
第五部分 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护理方案修订
    一、基于专业判断的方案修订--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转化基地护理专家焦点小组访谈
第六部分 临床转化一全程性护理方案试点转化应用及评价研究:以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七部分 临床转化二专科性护理方案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以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八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效果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质量控制
    五、伦理考虑
    六、研究结果
    七、小结
第九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纳入指南文献
    附录3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
    附录4 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
    附录5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
    附录6 专家咨询知情同意书
    附录7 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8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9 深静脉血栓预防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版)
    附录10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出院前/一周)
    附录11 脑卒中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12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13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
    附录14 访谈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2)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有效沟通语言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急诊抢救情境医护沟通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有效沟通语言模式的构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急诊抢救情境医护有效沟通实践指导手册应用效果的初步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意义
    三、创新点
    四、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1 医护人员半结构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有效沟通实践指导手册内容构成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3 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有效沟通实践指导手册内容构成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4 急诊科抢救室医护人员合作度调查问卷
附录5 急诊抢救情境医护有效沟通实践指导手册(部分)
致谢

(3)论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2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2.1 通俗性特点:
    2.2 随机性特点:
    2.3 短暂性特点:
    2.4 综合性特点:
    2.5 强化性特点:
    2.6 礼貌性特点:
3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3.2 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
4 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4.1 与病人交谈的方式: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 集体交班时提问:在交班时不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 检查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 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4.3 发表调查:定期向病人发放意见征询表, 通过收集信息, 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修正制定措施、促进管理[11]。

(4)急诊高级实践护士的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ENP的概念和起源
    1.1 概念
    1.2 起源
2 ENP的国内外现状
3 ENP的角色职能
    3.1 整体护理决策者
    3.2 急诊医疗协助者
    3.3 教育者及临床顾问
    3.4 病程及疼痛管理者
4 ENP的价值
    4.1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4.1.1 减少病人就诊时间
        4.1.2 改善急诊“超负荷现象”
        4.1.3 促进病人健康结局
    4.2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4.3 提高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4.4 提高护理总体的专业性
5 ENP的支持度
6 小结

(6)浅谈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体会
    3.1 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行为和预防保健意识:
    3.3 健康教育激发护士对知识的需求, 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7)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区域协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Abstract
摘要
绪论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前言
    一、国内外心血管病急救研究现状
    二、区域协同医疗
    三、信息协同技术
    四、时空救治
    五、小结
第二部分 模式构建
    一、引言
    二、构建规则
    三、组织框架
    四、运行机制
    五、保障机制
    六、小结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一、心血管病人群综合风险评估
    二、某地区胸痛急救现况调查
    三、胸痛急救模式的建立
    四、运行效果评价
    五、小结
第四部分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创新点
    三、建议
    四、研究不足
    五、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于体域网和云平台的远程健康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8)浅谈儿科急诊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儿科急诊病人的特点
2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3 急诊健康教育的对策
4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4.I 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4.2 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
    4.3 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9)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急诊病人的特点
健康教育的特点
健康教育的方法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讨论

四、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D]. 孟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2]急诊抢救情境中医护有效沟通语言模型[D]. 柳雪玉. 苏州大学, 2018(04)
  • [3]论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J]. 王海娇,龙枚飞,李晓晴. 饮食科学, 2018(08)
  • [4]急诊高级实践护士的发展现状[J]. 顾宏铭,江会. 护理研究, 2018(02)
  • [5]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6]浅谈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J]. 石淑兰.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2)
  • [7]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区域协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研究[D]. 陈昊. 第三军医大学, 2012(12)
  • [8]浅谈儿科急诊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形式[J]. 谢伦艳,徐湘蓉,余曼.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9)
  • [9]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及方法[J]. 唐静.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9)
  • [10]浅析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J]. 田苗冉,曹爱利,李永玲,杨玉叶. 中外医疗, 2009(26)

标签:;  ;  ;  

急诊患者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