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米芬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46例肥胖的疗效观察

克罗米芬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46例肥胖的疗效观察

一、克罗米酚促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46例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林青[1](2021)在《归术益坤方通过PI3K/AKT通路及LPS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在我国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逐步攀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但关于PCOS的发病机制却众说纷纭,也无针对性特效治疗药物。近年来,PCOS的诊治和研究范畴逐渐扩大,肠道内环境被认为是PCOS发病机制关键一环。调节肠道内环境对PCOS有着重要的治疗作用,但调控肠道内环境的作用靶点仍待研究。对于PCOS的治疗方法各有利弊,中医药在本病的临床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导师外祖母国医大师柴嵩岩经验方“归术益坤方”已被临床试验证实治疗PCOS患者有效,但其治疗机制及作用靶点亟待研究。[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来曲唑建立与临床PCOS病人症状相似的脾肾两虚、湿浊结聚PCOS大鼠模型,验证归术益坤方对于脾肾两虚、湿浊结聚PCOS大鼠的疗效。仿照其他研究者成功经验,建立伪无菌大鼠模型,通过粪菌移植实验探索归术益坤方作用于肠道内环境的靶点。通过对于大鼠血清、卵巢组织相关基因、蛋白、炎症因子等指标的检测,研究归术益坤方治疗脾肾两虚、湿浊结聚PCOS大鼠机制。[研究方法]20只6周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6只,中药组8只;20只3周龄大鼠,随机分为粪菌移植模型组10只,粪菌移植对照组10只。按实验方案对40只大鼠进行干预。干预过程中监测大鼠体重、身长、动情周期变化。干预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雄激素(T)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血糖,ELISA检测血清IL-18、TNF-α、LPS水平。取卵巢测量卵巢重量、体积,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病理学变化,Q-PCR检测卵巢组织中PI3K、AKT、GSK3-β、miRNA-29基因水平的相对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TLR-4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研究结果]1.大鼠形态: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体重、Lee’s指数均有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大鼠体重较模型组显着下降(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差异(P<0.01)较中药组与空白组差异(P<0.05)更为显着。两组粪菌移植大鼠相比较,移植后体重、Lee’s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2.动情周期:空白组大鼠均观察到完整动情周期,模型组大鼠未见规律动情周期,中药组大鼠与造模期后5天动情周期相比,可观察到完整动情周期。粪菌移植对照组大鼠均观察到规律动情周期,部分粪菌移植模型组大鼠未见规律动情周期,出现动情周期紊乱。3.血清学指标:模型组大鼠T水平较空白组显着增加(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大鼠之间T水平差异(P<0.01)较中药组与空白组大鼠之间T水平差异(P<0.05)更为显着。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PG水平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大鼠FPG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同时低于空白组大鼠(P<0.05)。两组粪菌移植大鼠雄激素水平未见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但粪菌移植模型组大鼠雄激素水平较粪菌移植对照组可见上升。4.卵巢形态:模型组大鼠右卵巢形态学变化更接近PCOS卵巢变化,左卵巢在体积方面也在向PCOS卵巢形态转化。中药组大鼠在中药治疗后卵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向正常大鼠卵巢形态转化。粪菌移植模型组双卵巢重量、体积较粪菌移植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只有右卵巢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卵巢病理切片:空白组大鼠卵巢可见优势卵泡和黄体;模型组大鼠出现多卵泡改变;中药组大鼠可见优势卵泡和黄体。粪菌移植两组大鼠卵巢形态未见明显病理学差异,均可见优势卵泡与黄体,粪菌移植模型组大鼠卵巢卵泡数稍多与移植对照组。6.卵巢组织中PI3K、AKT、GSK3-β、miRNA-29基因表达水平:模型组大鼠PI3K基因表达较空白组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药组大鼠PI3K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中药组大鼠AKT基因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上调(P<0.01);GSK3-β基因水平在中药组大鼠卵巢组织中较空白组可见显着上调(P<0.01)。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miR-29a-3p基因表达水平上调(P<0.05)。7.血清LPS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TLR-4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LPS水平显着上升(P<0.01),伴随血清炎症因子IL-18、TNF-α水平显着上升(P<0.01)。中药组大鼠血清LPS水平较模型组有所下调(P<0.05)。卵巢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较空白组大鼠均明显上调,中药组卵巢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调。[研究结论]1.来曲唑可以成功介导脾肾两虚、湿浊结聚证PCOS大鼠模型2.来曲唑介导的PCOS大鼠肠道菌群,可能导致PCOS的发生,此过程中,LPS可能是其中一种诱发因素。3.归术益坤方可以降低PCOS大鼠体重,促进其恢复卵巢功能,帮助其规律排卵,降低雄激素水平及空腹血糖水平,对于PCOS大鼠治疗效果良好。4.来曲唑介导的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归术益坤方通过抑制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调控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促进卵泡的发育,恢复卵巢排卵功能。5.来曲唑介导的大鼠模型体内存在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归术益坤方可以祛除体内浊热,降低PCOS大鼠血清内LPS水平,改善PCOS大鼠机体内环境。

张婷婷[2](2021)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酚治疗体重正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及对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酚对体重正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0年4月所收治的60例PCOS体重正常型患者为受试者,依据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克罗米酚治疗)及试验组(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均为30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性激素[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胰岛素抵抗(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排卵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比参照组高(P <0.05);治疗后试验组FSH、E2、排卵率均比参照组高(P <0.05),T、LH、LH/FSH、HOMA-IR、FINS、FPG均比参照组低(P <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酚对PCOS体重正常型患者治疗效果突出,并可有效降低该类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

刘跃臣[3](2021)在《达英-35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将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结合穴位埋线的治疗方法运用到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患者中,观察该方法对于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期望能为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患者的治疗方法贡献一些可参考的治疗方法。方法:本试验受试患者来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妇科门诊的患者,根据纳排标准选取60例受试者,对该60例受试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入组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患者,治疗组受试患者使用口服达英-35结合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受试患者使用口服达英-35疗法,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脾虚痰湿证中医证候、女性血液激素水平(E、PRL、T、FSH、LH、P)、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水平变化变化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体重指数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BMI进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后BMI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6;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组间BMI未见统计学差异;将治疗组受试者与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后BMI数值进行组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组有显着性差异且在降低患者BMI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显着。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体重降有效率效进行评估得出:在治疗组中总有效率占90%,在对照组中总有效率占63.33%,经χ2检验,组间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3,即两组在降低体重临床疗效不同,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治疗组与对照组脾虚痰湿证中医有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7%,表明治疗前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着,有统计学差异。(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性激素指标比较: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FSH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LH进行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LH/FSH进行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具有显着性差异,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液T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着。(5)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相应的一般安全性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达英-35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改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患者的体重指数、中医症候、女性血液激素LH、T水平、降低LH/FSH比值,向比较单纯口服达英-35而言,疗效更为显着。

王肖莉[4](2021)在《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干预作用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方法搜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PCOS伴IR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组予以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口服,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变化情况,及中医症候积分、综合疗效、焦虑自评(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量表积分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糖脂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21.0软件。结果1 BMI、WHR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BMI、WHR均显着降低,P均<0.05,表明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和单用二甲双胍均可显着降低患者BMI、WHR。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均>0.05,表明两组在降低患者BMI、WHR方面,效果相当。2综合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70.00%,P<0.05,表明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疗效显着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积分均明显减少,P均<0.05,表明患者中医症候经过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表明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方面,治疗组疗效更佳。3 SAS、SDS评分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表明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和单用二甲双胍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后两组间SAS、SDS评分比较,P<0.05,表明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面疗效更加显着。4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内比较,提示两组均可显着降低患者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LH/FSH水平,P均<0.05,而对血清(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无明显影响,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LH、T、LH/FSH比较,提示两组在改善患者LH/FSH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而在改善LH、T水平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性,P均<0.05,表明在改善患者血清LH、T水平方面治疗组效果更佳。5糖脂代谢比较两组内比较,提示两组均可显着降低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P均<0.05,表明两种给药方式均可显着改善患者血清糖脂代谢水平。两组间比较,其中治疗后FBG、TC、HOMA-IR比较,P均<0.05,而FINS比较,P>0.05,表明单用二甲双胍在降低患者FBG、TC、HOMA-IR水平上效果不及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在降低FINS水平上二者疗效相当。6炎症因子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提示两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均<0.05,表明两种给药方式在降低患者血清CRP、IL-6水平方面有明显差异性,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结论相对于单用二甲双胍,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对于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能够有效降低体重指数和腰臀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调节性激素及糖脂代谢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卢霭茜[5](2020)在《针刺联合促排卵药物治疗多襄卵巢综合征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以慢性持续性无排卵、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性激素血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是育龄期女性不孕和月经紊乱常见因素。目前西医首选促排卵药物治疗PCOS,由于促排卵治疗无法避免卵巢早衰、多胎妊娠、药物抵抗等副作用,临床一直探索一种更高效、安全、认可度高的治疗方案。针疗法是传统中国医学中特色诊疗手段,其特殊的治疗方式和安全性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并不断与西医促排卵药联合治疗PCOS患者,但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争议。循证医学是探寻最高临床研究证据的重要学科,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手段,系统、全面检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疗效证据,分析干预后有效率、妊娠率、胰岛素抵抗率、流产率、周期排卵率、穴位使用规律等及其项目实施、研究设计等的不足,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和实践参考。方法:按照循证医学要求进行文献检索,对符合标准的纳入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评价和结果讨论等,具体包括:文献检索:采用计算机检索EBSCOhost Research Databases(EBSCOhost)、Pub Med of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Pub Med)、中国知网(CNKI)、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 Link、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和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搜集1999年1月—2020年1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主要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搜集中英文文献资料,逐篇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并结合手工检索进行查漏补充。英文检索词为Acupuncture Therapy、Acupuncture Treatment、polycystic ovary、Acupotomy、electroacupuncture、letrozole、Ovulation induction drugs、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中文检索词为针灸、针刺、多囊卵巢综合征、电针、腹针、克罗米芬、来曲唑、不孕症、多毛症、穴位埋线等。数据提取和分析:按照研究要求对入组文献进行评估,通过阅读全文、逐一匹配文献入组标准后提取文献信息,对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可通过与原作者沟通获取。通过Jadad评分量表对入组文献进行文献风险偏倚判断。采用R3.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分别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atio,RR)与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分析结果,采用Q检验和I2检验进行纳入文献异质性评价,通过Egger’s检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发表偏倚,并采用漏斗图(Funnel plot)宏观评估其发表偏倚。分析指标包括主要指标(即临床症状变化的有效率、妊娠率、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和次要指标(即不良反应发生率、纳入文献的穴位使用频次、体质指数等)。结果:(1)本次共入组文献34篇,其中国外文献2篇。入组文献的研究对象均为PCOS患者,其中普通型PCOS患者24篇(70.59%),肥胖型PCOS患者5篇(14.71%),耐克罗米芬PCOS患者2篇(5.88%),肾虚型PCOS患者2篇(5.88%),痰湿型PCOS患者1篇(2.94%)。治疗组干预方式中含电针方式有6篇(17.65%),普通针刺28篇(82.35%)。入组文献干预对象的样本量在25-500例之间,本研究入组文献干预对象共3399例,其中治疗组1711例(50.34%),对照组1688例(49.66%)。总偏倚风险评估方面,34篇文献中,64.71%的研究偏倚风险评估总分大于3分,35.29%的研究偏倚风险评估总分≤3分。(2)穴位使用频次方面,穴位频次在10次以上的是三阴交30(8.62%)、关元26(7.47%)、中极26(7.47%)、子宫24(6.90%)等,穴位频次在5~10次的是肝俞9(2.59%)、中脘9(2.59%)、天枢9(2.59%)、归来8(2.30%)等。(3)有效率方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有效率的RR为1.35(95%CI:1.24~1.48),亚组分析发现,含电针组为1.28(95%CI:1.12~1.46);普通针刺组为1.39(95%CI:1.24~1.56)。(4)妊娠率方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妊娠率的RR为1.74(95%CI:1.54~1.97),亚组分析发现,含电针组为1.71(95%CI:1.29~2.26);普通针刺组为1.75(95%CI:1.52~2.01)。(5)排卵率方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排卵率RR为1.34(95%CI:1.16~1.53),亚组分析发现,普通型PCOS组为1.35(95%CI:1.10~1.65),肥胖型PCOS组为1.58(95%CI:1.02~2.45);含电针组为1.45(95%CI:1.18~1.79),普通针刺组为1.32(95%CI:1.12~1.55)。(6)胰岛素抵抗率方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率RR为0.62(95%CI:0.41~0.93)。流产率方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流产率RR为0.99(95%CI:0.65~1.51),未发现针刺联合促排卵药组与促排卵药组治疗PCOS的流产率差异满足统计学要求(P>0.05)。(7)不良反应率方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不良反应率RR为0.56(95%CI:0.37~0.84),针刺联合促排卵药组与促排卵药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LH/FSH方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治疗后LH/FSH的MD为-0.72(95%CI:-0.85~0.60),亚组分析发现,普通型PCOS组为-0.73(95%CI:-0.89~-0.57),肥胖型PCOS组为-0.70(95%CI:-1.23~-0.18);含电针组为-0.64(95%CI:-0.87~-0.41);普通针刺组为-0.74(95%CI:-0.88~-0.60)。(9)睾酮方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治疗后睾酮的MD为-0.31(95%CI:-0.40~-0.22),亚组分析发现,普通型PCOS组为-0.27(95%CI:-0.39~-0.16),肥胖型PCOS组为-0.62(95%CI:-1.04~-0.20);含电针组为-0.19(95%CI:-0.30~-0.09);普通针刺组为-0.37(95%CI:-0.49~-0.25)。(10)BMI方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治疗后BMI的MD为-1.57(95%CI:-1.74~-1.40),亚组分析发现,普通型PCOS组为-2.55(95%CI:-3.33~-1.77),肥胖型PCOS组为-2.42(95%CI:-4.69~-0.15);含电针组为-1.32(95%CI:-2.45~-0.19);普通针刺组为-2.65(95%CI:-3.69~-1.61)。(11)HOMA-IR方面,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组在治疗后HOMA-IR的MD为-0.44(95%CI:-0.86~-0.02),亚组分析发现,肥胖型PCOS组为-0.55(95%CI:-0.73~-0.37),普通型PCOS组为-0.01(95%CI:-0.61~0.64)。结论:1.对近20年应用针刺联合促排卵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PCOS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状况,而且在排卵、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方面均具有较好疗效;2.针刺联合促排卵药在治疗非肥胖型PCOS患者效果明显高于肥胖型PCOS;含电针组在促进排卵效率方面高于普通针刺组,但妊娠成功率略低于普通针刺组;3.针刺联合促排卵药治疗以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气海和足三里为高频使用穴位。由于部分文献样本量少、风险偏倚评价得分较低,且受限于文章报道的深度,缺少针刺刺激量(即针刺手法、针刺深度等)分析,无法排除潜在发表偏倚和信息偏倚影响。因此,后续可重点探讨针刺刺激量对PCOS联合治疗影响,同时可在港澳地区推广中西医结合针刺治疗PCOS方案,尤其用于人工受孕IUI与试管婴儿IVF等治疗,为PCOS中西医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徐晓涵[6](2020)在《滋阴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PCOS伴IR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滋阴清热、化痰行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治疗PCOS伴IR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3例,口服二甲双胍片)和治疗组(33例,口服二甲双胍片+一贯煎加减),期间对照组2例失访、1例依从性差;治疗组3例依从性差,均予以剔除,最终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完成了3个月的临床观察。观察并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月经情况、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基础体温(BBT)、B超下卵巢形态、中医证候积分(TCM)、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催乳素(PRL)、C反应蛋白(CRP)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及治疗后两组间差异。结果:在综合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医证候方面,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单项中医症状方面,两组药物均可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P<0.05),治疗组在月经周期、胸闷泛恶、带下及舌脉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BMI、WHR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经组间对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大(P<0.05),在WHR方面尤其显着(P<0.01);在性激素水平方面,治疗后两组PRL、FSH水平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H、LH/FSH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经组间对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显着(P<0.05),治疗后对照组E2水平仅较前略有上升(P>0.05),治疗组E2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1),经组间对比,治疗组E2升高程度更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T水平均较前降低(P<0.01);经组间对比,治疗组T水平下降幅度更显着(P<0.05);在炎症因子、糖代谢水平方面,两组治疗后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经组间对比,治疗组CRP水平降低程度更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的FINS、FBG、HOMA-IR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经组间对比,治疗组三者的降低程度更显着(P<0.05);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皮肤瘙痒、乳酸性酸中毒、过敏、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论:滋阴清热、化痰行瘀法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PCOS-IR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片。

张婷[7](2020)在《温肾健脾通瘀方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温肾健脾通瘀方联合达英-35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1例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口服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试验组口服温肾健脾通瘀方联合达英-35,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中医临床症状积分、WHR(腰臀之比)以及停药后3个月的妊娠率。结果:(1)总体临床疗效:温肾健脾通瘀方联合达英-35组(试验组)与达英-35组(对照组)相比,两组均可以使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总体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两组均可以降低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3)性激素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H、LH/FSH、T值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LH、LH/FSH、T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在降低LH、LH/FSH、T值方面较对照组好。(4)WHR:试验组治疗后WHR有所下降,经统计学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WHR变化不大,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在改善患者WHR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5)妊娠情况:试验组停药3个月有1例患者妊娠,对照组无妊娠,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无较大差别(P>0.05),可能与本试验收集病例较少,疗效观察时间短有关。结论:温肾健脾通瘀方联合达英-35可降低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WHR,是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药物,可用于临床。

马仲颖[8](2020)在《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方案。方法选取符合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来曲唑2.5mg,日一次,于月经周期的第五日开始,每晚八时服用,共用五日;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健脾补肾助卵方,每日一剂,共14日,治疗并观察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FSH、LH、LH/FSH、T的变化情况、排卵率以及妊娠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水平(LH、FSH、LH/FSH、T)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63.34%,经秩和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疗效优于单纯来曲唑治疗。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46.67%,经秩和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表明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显着。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明显下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61>0.05),表明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可明显改善PCOS所致不孕症的中医症状。5.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基础性激素LH、LH/FS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LH、LH/FSH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4<0.05),表明试验组对LH、LH/FSH的调节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H、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周期排卵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的排卵周期数65个,排卵率77.38%;对照组的排卵周期数41个,排卵率46.07%,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305,P=0.0388<0.05),表明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排卵率明显高于单纯来曲唑治疗。7.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17人妊娠,占56.7%,对照组9人妊娠,占30.0%,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8<0.05),表明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单纯来曲唑治疗。8.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基础性激素LH、LH/FSH值,提高周期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2)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与研究。

皮鸂璇[9](2020)在《促排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运用促排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Ovulation Disorder Infertility,ODI)脾肾两虚证,通过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情况变化情况、排卵率、妊娠率,探讨其作用机理,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全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促排方联合来曲唑治疗,对照组予来曲唑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卵泡成熟情况、排卵情况、妊娠率。评估促排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前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20.27±3.70)分,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21.07±3.57)分;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7.17±5.29)分,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12.17±5.54)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在促进卵泡成熟方面:治疗组共治疗68个周期,其中45个周期卵泡成熟,21个周期卵泡未成熟;对照组共治疗83个周期,其中59个周期卵泡成熟,24个周期卵泡未成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促进卵泡成熟方面疗效无差异。4.在排卵率、妊娠率方面:治疗组排卵率69.1%,对照组排卵率49.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排卵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妊娠率36.7%,对照组妊娠率1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妊娠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促排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脾肾两虚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妊娠率,整体疗效优于来曲唑。

周贵凤[10](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症状和中医状态的分布规律,探索PCOS的症状和中医状态的系统分类方法,及针对病因、中医状态的干预方案。结果可为PCOS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状态辨识及并发代谢综合征的防控与中药干预提供借鉴。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在生活习性上的改变,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对PCOS的中医状态分类和中药干预方案结果,可为该病临床中药干预提供借鉴。方法:1.文献研究法(1)病因文献搜集与整理:检索古籍数据库、现代期刊与博硕论文数据库、超星图书数据库,系统整理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2)证候标准文献搜集: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3月期间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状态辨识相关文献,包括期刊、博士硕士论文、会议、报纸、专利等文献。然后,逐条查阅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中引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标准(包括引用标准和自拟标准),提取证候标准的参考文献信息。依据证候标准来源信息,从知网、维普、万方、超星图书等文献数据库,以及学校馆藏图书等获取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标准文本,并按照格式录入为word文档,进行校勘,形成本次研究的证候标准文本。(3)中药干预文本搜集:从上述期刊和博硕论文文献中,筛选有中药干预的文献,并摘录其中的中药干预方案文本。2.数据库方法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平台Microsoft Access2010进行管理,将文献来源、证候、中药干预等文本等按照格式输入数据库,构建证候标准来源数据表、证候标准数据表、中药干预数据表。证候病例数录入:从文献中摘录证候对应的病例数,并录入数据库。3.文本挖掘与数据分析法(1)证候术语规范:原始证候术语以《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证候名称为依据进行证候术语规范,标准中没有的证候则根据证候命名原则自拟证候名称。(2)文本分词与术语规范:对症状、中药、证候等文本进行人工切词标记,利用SAS9.4软件编程提取症状、中药、单证(由证候名称分解而来)等术语,并输出到Access数据库中进行规范,构建症状、中药和单证的术语同义词表,以规范术语名称。(3)术语分类:对规范后的术语进行系统分类,症状参照国际基层医疗分类(ICPC)体系进行二级分类,并编写ICPC代码;中药参照《中药学》教材的功效分类方法进行二级分类;单证按照病位、病性(包括虚实、寒热)和病理因素进行系统分类。(4)文本频数统计:按照术语分类统计症状、证候、单证和中药的频数及占比。(5)证候、单证的病例数统计:采用SQL查询语句统计规范证候、单证的病例频数及百分比。(6)中医状态与中药干预的关联关系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肥胖症不同中医状态(病位、病性与病理因素)与中药的关系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计算频数、置信度、反向置信度和平均置信度,保留平均置信度大于40%的关联关系。以上文本分词、术语提取、统计分析均在SAS9.4平台上进行。结果:1、病因研究结果:PCOS的主要病因为先天不足致肾阳(气)亏虚;饮食失常损害脾胃气机;情志失畅,郁结于肝。2、PCOS中医症状分析结果(1)PCOS中医症状按ICPC分类的统计结果:女性生殖(女性生殖的其他症状与主诉(232),月经延迟(196),无月经/月经过少(109),阴道分泌物(106));骨骼肌肉系统(胁腹/腋窝下症状,主诉(106),腰部症状主诉(77));综合非特异性系统(全身性虚弱/疲倦(100),发冷(55));皮肤系统(皮肤颜色改变(76),皮肤的其他症状(76));妊娠、分娩生育计划系统(不孕症/低生育力女性(94));神经系统(眩晕/头晕(77))。(2)症状频数结果:闭经(114次),经量少(108次),不孕(94次),月经后期(82次),胸胁痞闷(75次),头晕(71次),毛发浓密(58次),腰酸(54次),肥胖(49次)。(3)脉象频数结果:脉沉(76),脉弦(64),脉细(63),脉滑(41);脉数(38),脉涩(33)。(4)舌象频数结果:舌苔白(63),舌苔黄(26),舌苔腻(43),舌苔少(20),舌质淡(55),舌质紫暗(38),舌质红(36),舌有瘀点(36),舌体胖(31)。3、PCOS中医状态系统分类与中药干预分析结果(1)PCOS中医证候引用结果1)中医标准证候及单证引用文献数统计结果:标准证候引用文献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痰湿证(36,21.43);痰湿证(35,20.83);肾虚血瘀证(28,16.67);肝郁肾虚证(14,8.33);脾虚痰湿证(8,4.76);肾虚证(14,8.33)。单证引用文献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94,55.95%);痰湿(85,50.06%);血瘀(38,22.62%);肝气郁(22,13.1%);脾虚(11,6.55%)。2)中医标准证候及单证病例数统计结果:标准证候引用病例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痰湿证(1257,17.82%);痰湿证(1059,15.01%);肾虚血瘀(939,13.31%);肝郁肾虚证(700,9.92%),脾虚痰湿证(663,9.4%)。单证引用病例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肾虚(3474,49.26%);痰湿(3171,44.96%);血瘀(1408,19.96%);肝气郁(1025.14.53%);脾虚(774,10.97%)。(2)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与中医症状相关性结果1)标准证候与中医症状频数与置信度统计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肝经湿热证:外阴瘙痒(9,73.06);经前乳房痛(10,66.97);月经稀发(11,63.20);经前乳房胀(10,62.03);便秘(12,61.04);形体壮实(7,60.00);面部痤疮(12,57.86);月经失调(11,57.03);毛发浓密(12,53.20);小便黄(7,50.00);经量少(12,48.41);闭经(11,44.11);肢体肿胀(5,42.86);带下量多(9,41.15);舌苔黄(14,76.93);舌质红(9,44.65);脉数(13,63.54);脉弦(13,56.59)。脾虚痰湿证:形体肥胖(10,60.21);带下量多(9,54.00);倦怠(6,46.67);头晕(8,45.64);胸胁痞闷(8,45.56);月经后期(8,44.88);不孕(8,44.26);闭经(8,43.51);舌苔腻(9,55.47);舌体胖(8,52.91);脉滑(9,55.98)。肾虚证:经质稀(11,68.50);耳鸣(12,58.92);膝软(11,56.79);头晕(12,54.61);腰酸(11,52.69);经色淡(10,51.98);月经初潮迟至(7,47.52);经量少(11,47.41);月经后期(10,44.56);闭经(10,42.85);畏寒(7,42.84);面色无华(6,41.83);舌苔薄(10,50.09);脉细(9,41.76)。2)单证与中医症状频数与置信度统计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痰湿:形体肥胖(34,82.90);胸胁痞闷(32,72.34);带下量多(29,70.04);月经后期(29,62.21);神疲(22,62.09);多痰(18,60.33);恶心(14,60.10);倦怠(14,60.10);闭经(29,54.14);不孕(26,52.02);头晕(20,42.90);经量少(22,42.52);心悸(7,41.28);舌苔腻(33,84.84);舌体胖(19,62.22);舌苔白(23,52.38);舌苔厚(9,42.16);脉滑(32,87.69);脉濡(7,48.35)。肾虚:腰酸(26,68.47);带下量少(12,65.51);耳鸣(23,63.23);经质稀(12,56.86);膝软(18,54.03);头晕(22,52.95);经量少(24,52.67);闭经(23,48.95);月经后期(19,45.73);畏寒(11,45.24);性欲淡漠(10,43.91);不孕(19,42.99);舌苔薄(14,45.92);脉细(21,54.06)。血瘀:经有血块(15,67.26);经色暗红(15,65.28);经行不畅(6,53.97);舌有瘀点(22,90.74);舌质紫暗(19,74.77);舌有瘀斑(10,68.52);脉涩(16,79.63)。(3)多囊卵巢综合患者的中药分类统计1)中药频数统计结果:当归(131),茯苓(112),菟丝子(108),香附(96),熟地黄(83),甘草(82),陈皮(81),苍术(70),丹参(69),半夏(65),白芍(64),川芎(61),枸杞子(58),淫羊藿(56),白术(54)。2)中药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补阳药(323),补血药(290),理气药(250),补气药(240),活血调经药(237),利水消肿药(146),补阴药(121),温化寒痰药(103)。3)中药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中药性味以温药、平药为主。(4)多囊卵巢中医状态与中药用药分析结果1)PCOS的主要病位在肝;其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郁。病性虚实以虚为主,以肾虚、脾虚为主。2)中医状态与中药关联关系分析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肾虚证:菟丝子(66,73.75);当归(63,65.11);香附(48,56.24);熟地黄(48,65.06);茯苓(41,43.96);枸杞子(40,60.21);川芎(37,54.42);丹参(36,52.37);淫羊藿(33,53.65);山茱萸(33,60.85);甘草(32,40.84);白芍(30,45.16)。痰证:茯苓(67,74.07);陈皮(58,76.56);苍术(58,81.30);半夏(55,79.35);香附(50,60.25);当归(39,41.61);菟丝子(35,40.28);甘草(35,45.84);丹参(25,37.20);白术(25,40.92);川芎(22,33.10);胆南星(22,60.92);枳壳(20,47.62)。瘀血证:菟丝子(24,49.70);当归(23,45.70);熟地黄(20,46.18);丹参(16,38.53);川芎(16,38.79);枸杞子(16,39.34);淫羊藿(15,38.68);白芍(13,31.96);山茱萸(11,30.77);红花(11,40.58)。肝气郁证:当归(17,55.24);白芍(17,63.26);柴胡(15,65.11);菟丝子(14,46.67);茯苓(12,39.46);熟地黄(10,35.72);甘草(9,31.43)。结论:(1)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情志因素等导致患者多处于肾虚、痰湿、血瘀、肝郁、脾虚等证候。(2)采用ICPC分类标准对PCOS的中医症状进行分类统计,其症状分布特点为:除了生殖系统症状之外,还主要涉及骨骼肌肉系统、综合非特异性系统、皮肤系统、妊娠、分娩生育计划系统、精神/心理系统等。(3)采用病位、病性、病理因素对PCOS的中医状态进行分类,其中医状态分布特点为:PCOS的主要病位在肝;其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郁。病性虚实以虚为主,以肾虚、脾虚为主。(4)PCOS的中药功效的应用规律为:补阳药以菟丝子,淫羊藿,续断,巴戟天为主;补血以当归,熟地黄,白芍为主;补气以甘草,白术,山药为主;补阴药以枸杞子,女贞子为主。理气药以香附,陈皮,枳壳为主;活血调经药以丹参,红花,川牛膝,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为主;利水消肿药以茯苓,泽泻为主,温化寒痰药以半夏,胆南星为主。(5)PCOS中医状态与中药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医状态的中医干预规律为:肾虚证以菟丝子、当归、香附、熟地黄、茯苓、枸杞子、川芎、丹参、淫羊藿、山茱萸为主。痰湿证的主要相关用药有茯苓,陈皮,苍术,半夏,香附,当归,菟丝子,甘草,丹参,白术,川芎,胆南星,枳壳。血瘀证以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丹参,川芎,枸杞子,淫羊藿,白芍,山茱萸,红花为主。肝郁证相关性用药以当归,白芍,柴胡,菟丝子,茯苓,熟地黄,甘草,薄荷,青皮为主。脾虚证以茯苓,半夏,白术,香附,甘草,陈皮,党参,砂仁,木香为主。

二、克罗米酚促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46例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罗米酚促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46例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归术益坤方通过PI3K/AKT通路及LPS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基于LPS、PI3K/AKT通路研究PCOS发病及治疗进展
        1. PCOS与PI3K/AKT信号通路
        2. LPS与PCOS
        3. 现代医学基于LPS、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PCOS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传统医学基于LPS、PI3K/AKT通路治疗PCOS相关研究进展
        1. 中医药研究PCOS病因病机概述
        2. 中医医家对于高雄激素血症的认识
        3. 中医医家对于女性排卵障碍的认识
        4. 中医医家对于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5. 中医药基于LPS及炎症因子对于PCOS治疗进展
        6. 中医药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于PCOS治疗进展
        7.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课题来源
    2. 技术路线
    3. 实验材料
    4. 实验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造模前后,空白组与PCOS组(模型组+中药组)大鼠比较
    2. 归术益坤方药效相关指标比较
    3. 与PCOS发病机制及归术益坤方作用机制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4. 粪菌移植对照组和粪菌移植模型组大鼠移植前后结果比较
讨论
    1. PCOS大鼠模型的建立
    2. 粪菌移植实验评价
    3. 本研究中呈现出的PCOS发病机制
    4. 归术益坤方立法方药及作用机制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酚治疗体重正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及对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疗效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性激素指标、排卵率
3 讨论

(3)达英-35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受试者中止、退出临床试验的条件
        1.6 病例剔除标准、病例脱落与处理
        1.7 观察指标及方法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干预作用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3.3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病例分组
        4.2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5.1 临床观察指标
        5.2 实验室指标的观察检测
        5.3 安全性指标
    6 疗效判定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前后患者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2.1 治疗前后患者BMI、WHR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2.3 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4 治疗前后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2.5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性激素比较
        2.6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糖脂代谢比较
        2.7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IL-6 比较
    3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PCOS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PCOS-IR的认识
        2.1 PCOS-IR的发病机制研究
        2.2 西医治疗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 健脾祛湿方组方分析
        3.1 组方来源
        3.2 组成及方义
        3.3 组方中药药理学研究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治疗后两组BMI、WHR分析
        4.2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综合疗效分析
        4.3 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分析
        4.4 治疗后两组性激素分析
        4.5 治疗后两组糖脂代谢分析
        4.6 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分析
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针刺联合促排卵药物治疗多襄卵巢综合征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概况
        一、西医病因及致病机理
        (一)高雄激素血症
        (二)胰岛素水平异常
        (三)肥胖
        (四)脂代谢异常
        (五)代谢综合征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一)中医古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临床表现
        四、临床治疗
        (一)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
        2.针灸治疗
        (1)针刺疗法
        (2)腹针疗法
        (4)穴位埋线疗法
        (5)电针疗法
        (6)其他针灸疗法
        (二)西医治疗
        1.高睾丸激素疗法
        2.胰岛素增敏剂
        3.口服避孕药
        4.排卵诱导
        5.手术治疗
        (三)中西医联合治疗
    第二部分 循证医学
        一、系统评价
        (一)系统评价分类
        (二)系统评价方法
        二、Meta分析
        (一)基本过程
        (二)偏倚类型
        (三)偏倚识别与评价
        (四)循证医学在中医中的应用
        (五)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一、资料检索
        (一)检索策略
        (二)筛选标准
        1.文献纳入标准
        2.文献排除标准
    二、资料提取
        1.提取内容
        2.提取方法
    三、质量评价
    四、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文献特征与质量评价
        (一)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1.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类型
        2.纳入文献的干预方式
        3.纳入文献的样本量
        4.纳入文献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5.纳入文献的干预疗程状况
        6.纳入文献的病例诊断标准状况
        7.纳入文献的疗效判断标准
        8.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9.纳入文献的穴位使用情况
        10.经络使用频次
        11.特定穴
        12.穴位配伍关联
        13.腧穴分布
        (三)方法学质量评价
        1.随机序列的产生
        2.随机方案隐藏
        3.盲法
        4.撤出与退出
        5.总偏倚风险评估
    二、Meta分析结果
        (一)有效率
        1.合并效应分析
        2.有效率的亚组分析
        3.有效率的发表偏倚分析
        4.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
        (二)妊娠率
        1.合并效应分析
        2.妊娠率的亚组分析
        (1)疾病类型的亚组分析
        (2)干预方式亚组分析
        3.妊娠率的发表偏倚分析
        4.妊娠率的敏感性分析
        (三)排卵率
        1.合并效应分析
        2.排卵率的亚组分析
        (1)疾病类型的亚组分析
        (2)干预方式亚组分析
        3.排卵率的发表偏倚分析
        4.排卵率的敏感性分析
        (四)胰岛素抵抗率
        1.合并效应分析
        2.胰岛素抵抗率的敏感性分析
        (五)流产率
        1.合并效应分析
        2.流产率的敏感性分析
        (六)周期排卵率
        1.合并效应分析
        2.周期排卵率的发表偏倚分析
        3.周期排卵率的敏感性分析
        (七)子宫内膜形态A型率
        1.合并效应分析
        2.子宫内膜形态A型率的敏感性分析
        (八)不良反应率
        1.合并效应分析
        2.不良反应率的发表偏倚分析
        3.不良反应率的敏感性分析
        (九)黄体生成素
        1.治疗前黄体生成素合并效应分析
        2.治疗后黄体生成素合并效应分析
        3.治疗后黄体生成素的亚组分析
        (1)疾病类型的亚组分析
        (2)干预方式亚组分析
        4.治疗后黄体生成素的发表偏倚分析
        5.治疗后黄体生成素的敏感性分析
        (十)卵泡刺激素
        1.治疗前卵泡刺激素合并效应分析
        2.治疗后卵泡刺激素合并效应分析
        3.治疗后卵泡刺激素的亚组分析
        (1)疾病类型的亚组分析
        (2)干预方式亚组分析
        4.治疗后卵泡刺激素的发表偏倚分析
        5.治疗后卵泡刺激素的敏感性分析
        (十一)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的比值(LH/FSH)
        1.治疗前LH/FSH合并效应分析
        2.治疗后LH/FSH合并效应分析
        3.治疗后LH/FSH的亚组分析
        (1)疾病类型的亚组分析
        (2)干预方式亚组分析
        4.治疗后LH/FSH的发表偏倚分析
        5.治疗后LH/FSH的敏感性分析
        (十二)睾酮(Testosterone,T)
        1.治疗前睾酮合并效应分析
        2.治疗后睾酮合并效应分析
        3.治疗后睾酮的亚组分析
        (1)疾病类型的亚组分析
        (2)干预方式亚组分析
        4.治疗后睾酮的发表偏倚分析
        5.治疗后睾酮的敏感性分析
        (十三)体质指数(BMI)
        1.治疗前BMI合并效应分析
        2.治疗后BMI合并效应分析
        3.治疗后BMI的亚组分析
        (1)疾病类型的亚组分析
        (2)干预方式亚组分析
        4.治疗后BMI的发表偏倚分析
        5.治疗后BMI的敏感性分析
        (十四)空腹胰岛素(FINS)
        1.治疗前FINS合并效应分析
        2.治疗后FINS合并效应分析
        3.治疗后FINS的亚组分析
        4.治疗后FINS的发表偏倚分析
        (十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1.治疗前HOMA-IR合并效应分析
        2.治疗后HOMA-IR合并效应分析
        3.治疗后HOMA-IR的亚组分析
        4.治疗后HOMA-IR的发表偏倚分析
        (十六)卵巢体积
        1.治疗前卵巢体积合并效应分析
        2.治疗后卵巢体积合并效应分析
        3.治疗后卵巢体积的亚组分析
        4.治疗后卵巢体积的发表偏倚分析
第四章 讨论
    一、穴位选用情况
    二、疗效分析
        (一)有效率和妊娠率
        (二)排卵率
        (三)胰岛素抵抗
        (四)血清学指标
        (五)安全性
    三、质量评价
        (一)样本量估算
        (二)研究对象选择
        (三)结局判断
        (四)随机化及隐藏
        (五)盲法
        (六)随访与依从性
        (七)其它偏倚
第五章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个人学习经历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论文原始数据和资料真实性承诺

(6)滋阴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PCOS伴IR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临床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指标
        3.4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3.5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3.6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比较
        4.3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中西医对PCOS-IR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PC0S-IR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西医对PCOS-IR病因病机的认识
    2 本研究立论依据
        2.1 肝肾阴虚为本
        2.2 痰瘀热毒阻滞为标
        2.3 药物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综合疗效分析
        3.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3.3 一般指标疗效分析
        3.4 性激素水平疗效分析
        3.5 炎症因子、糖代谢水平疗效分析
        3.6 药物安全性分析
        3.7 —贯煎加减联合二甲双胍疗效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临床观察表
致谢
论文发表

(7)温肾健脾通瘀方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观察
    病例选择
    研究方法
    观察内容
    疗效判定标准
    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安全性指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控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4.研究结果
    4.1 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4.2 疗效判定及结果
    4.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西医研究
        1.1 西医认识
        1.2 西医治疗现状
    2.中医研究
        2.1 中医认识
        2.2 中医治疗现状
    3.导师认识
    4.健脾补肾助卵方组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4.1 方药组成
        4.2 方药分析
    5.现代药理学研究
    6.促排卵药物的选择
    7.疗效分析
        7.1 综合疗效
        7.2 中医证候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
        7.3 排卵率、妊娠率情况
        7.4 血清激素水平
    8.结论
    9.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9)促排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观察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
    2 临床数据结果及分析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卵泡成熟周期比较
        2.4 两组治疗后排卵率比较
        2.5 两组治疗后妊娠率比较
        2.6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研究进展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2 现代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
    2 中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状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中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
    3 自拟促排方的立题依据
    4 自拟促排方的组方用药特点
        4.1 促排方的药物组成
        4.2 促排方的组方特点
        4.3 服药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促排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病例报告表
综述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2 中医状态理论研究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目的与意义
    3 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与干预对策研究
    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研究
    2 从中医病名论述病因病机
    3 干预对策
    4 小结
第二部分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状分类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状频数统计结果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状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中医状态系统分类与中药干预方案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统计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候与症状关联系结果
        2.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频数统计结果
        2.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2.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2.6 多囊卵巢综合征文献病位病性状态分类与用药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
        3.2 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候与症状关联系分析
        3.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频数统计结果
        3.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3.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按功效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3.6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状态分类与用药关系分析
结论
创新与不足之处
    创新之处
    不足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信
个人简介

四、克罗米酚促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46例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归术益坤方通过PI3K/AKT通路及LPS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实验研究[D]. 林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酚治疗体重正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及对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 张婷婷. 中国处方药, 2021(03)
  • [3]达英-35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D]. 刘跃臣.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4]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干预作用临床研究[D]. 王肖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针刺联合促排卵药物治疗多襄卵巢综合征Meta分析[D]. 卢霭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滋阴清热、化痰行瘀法治疗PCOS伴IR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晓涵.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温肾健脾通瘀方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张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8]健脾补肾助卵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脾肾两虚型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观察[D]. 马仲颖.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9]促排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脾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 皮鸂璇.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D]. 周贵凤.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克罗米芬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46例肥胖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