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报告

农业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报告

一、关于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侯琳[1](2021)在《新农科背景下传统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指出

巫莉莉,黄志宏[2](2018)在《翻转课堂促进创新型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提出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农业创新人才需求,剖析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从社会需求出发,提出高等农业院校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型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杨婷,王江彬,徐维星,蔚晓庆[3](2015)在《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研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文中提出以天津农学院为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不同因素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程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的性别、生源地、高中学校、学生职位及实践能力。通过整理数据和访谈得来的资料,结合农科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如何提高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提出相应的对策。

刘瑞琳[4](2014)在《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八大赋予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而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作为创新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更应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专业教育的问题,而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可以使高校培养出更多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优秀人才,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仅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应是其题中之义。深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德育工作的理论创新,为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拓宽创新教育工作的途径;另一方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工作的扎实推进。因此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高校思想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改革路径,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从阐述创新人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入手,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又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现状;最后,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以及校园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对策。论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统计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工作提供了合理化建议。尤其是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与走访工作,找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功能发挥的原因,为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提供了依据,弥补了当前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的不足。期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李国生,华鹤良,孔佑兵,程金荣,田银芳[5](2013)在《农忙实践对农科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文中指出通过对扬州大学农科专业学生农忙实践成功经验的介绍和分析,阐述了农忙实践在农科专业大学生正确专业思想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指出了农忙实践是构建特色农科人才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提出了通过实践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力的发挥,能够有效构建未来高等农业人才实践培养新模式。

白峰[6](2013)在《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在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学术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研究成果中针对农科院校创业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比较少。本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对农科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理论依据,分析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创新特色。第二部分: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这部分从社会需求、学校需求和个人需求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充分说明了对农科院校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第三部分:山西农业大学创业教育个案分析。这是文章的重点,主要面向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及其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剖析了山西农业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教育成效;以创业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环节为切入点,阐述了山西农业大学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加强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客观的事实依据。第四部分: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总体思路。该部分基于农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着眼于怎样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坚持全程教育、系统推进、全员参与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构建集“创业理念的全方位引导、培养模式的多渠道创新、教育体系的分层次引导、师资队伍的分类型建设、实践环节的多途径推进”于一体的具有“农本特色”创业教育链的工作思路,这是文本最终和逻辑归宿,也是文本实践价值的体现。第五部分:结语。纵观全文,进行总结,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努力方向。希望能为大学生特别是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魏文选[7](2012)在《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测量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内涵进行分析和界定的基础上,自编大学生创新素质问卷。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素质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评大学生创新素质水平的有效工具。

余丹[8](2011)在《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人,他们的身体、心理、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等方面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及完善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是好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有些是老矛盾的新表现)。面对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升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和谐性,就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与重大的实践意义。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说明我国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这一主流教育模式的发展。同时《纲要》也进一步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这说明党中央非常重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对素质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给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引起热烈反响。尤其是总书记提出的“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总书记的殷殷希望,包含着厚重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人生哲理,彰显出个性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表达了对青年人保持个性的由衷肯定。本文以马克思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观为理论依据,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从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矛盾入手,找出这些矛盾背后的主要矛盾,试图从解决主要矛盾的角度来达到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模式,即以“合格+特长”为核心的素质发展模式,并以湖北工业大学多年实施“合格+特长”为核心的素质发展模式的成果为例,来证实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全文共分为五个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状况及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指出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价值在于对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第四部分探析了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即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五部分论述了实施以“合格+特长”为核心的素质发展模式是实现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

郜红建,常江,方明[9](2010)在《基于学分制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王莉[10](2010)在《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提出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价值导向功能、精神动力功能、审美愉悦功能、开发创新功能,在农业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农业院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就相继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但由于教育体制的制约、教育理念的偏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生源自身人文基础薄弱,以及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条件不足和课程设置不健全、校园人文环境缺失等因素,导致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薄弱,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这不仅制约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进程和发展,也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在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分析了我国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我国农业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全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主要探讨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功能。界定了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等相关概念,明确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以及在农业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对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具体调查,分析了制约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因素。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农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农业院校目前人文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结论。第四部分,加强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从借鉴国内外人文素质教育的有益经验、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第五部分,结论。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二、关于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翻转课堂促进创新型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3 翻转课堂在农科专业领域中的研究
4 面临的挑战
5 结语

(3)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研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情况综述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数据分析
    1. 不同地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
    2. 不同高中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
    3. 是否担任干部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
    4. 性别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
    5. 创新实践能力的调查分析
三、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对策
    1. 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开展农科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3. 科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四、结语

(4)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关键性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关键性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创新人才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分析
    2.1 创新人才及其基本特征
        2.1.1 创新人才
        2.1.2 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
    2.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2.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3 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3.1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人才的非智力品质培养作用
        2.3.2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人才的智力开发作用
    2.4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3 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
    3.1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1 大学生不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3.1.2 大学生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
        3.1.3 教师缺少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个性指导
        3.1.4 学校组织的创新培训和交流活动成效不显着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3.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3.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3.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不科学
        3.2.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丰富
    3.3 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功能发挥的原因
        3.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不够完善
        3.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
        3.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3.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
4 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策
    4.1 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4.2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4.3 优化师资队伍和管理机制
        4.3.1 优化师资队伍
        4.3.2 优化管理机制
    4.4 改善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
        4.4.1 改善校园文化
        4.4.2 改善社会环境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5)农忙实践对农科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农忙实践成为农科大学生专业思想正确形成的重要平台
2 农忙实践成为农科大学生实践技能培育的重要开端
3 农忙实践成为农科大学生合作精神培育的重要切入点
4 农忙实践成为农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形成的重要环节
5 展望

(6)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基础
        1.2.1 以人为本理论
        1.2.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2.3 需要层次理论
        1.2.4 创造力开发理论
    1.3 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特色
2 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2.1 社会的需求
        2.1.1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的需求
        2.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
    2.2 学校的需求
        2.2.1 提升农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中需要引入创业教育
        2.2.2 缓解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渴望引入创业教育
    2.3 个人的需求
        2.3.1 提升大学生价值观
        2.3.2 帮助大学生创业致富
3 山西农业大学创业教育个案分析
    3.1 山西农业大学创业教育的做法
        3.1.1 激发创业意识
        3.1.2 传授创业知识
        3.1.3 培养创业能力
        3.1.4 重视创业实践
    3.2 山西农业大学创业教育的成效分析
        3.2.1 学生淡薄的创业意识得以改观
        3.2.2 学生匮乏的创业知识得以丰厚
        3.2.3 学生平凡的创业能力得以提升
        3.2.4 学生贫乏的创业现状得以改善
    3.3 山西农业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理念引导覆盖面不广
        3.3.2 教育内容系统性不够
        3.3.3 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
        3.3.4 实践教育丰富性不足
4 加强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总体思路
    4.1 指导思想
    4.2 教育目标
    4.3 工作原则
        4.3.1 全程教育的原则
        4.3.2 系统推进的原则
        4.3.3 全员参与的原则
    4.4 推进措施
        4.4.1 创业理念的全方位引导
        4.4.2 培养模式的多渠道创新
        4.4.3 教育体系的分层次引导
        4.4.4 师资队伍的分类型建设
        4.4.5 实践环节的多途径推进
5 总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测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测量工具的编制
    (一) 测量工具的编制
    (二) 测量工具的预测和修订
        1. 取样与程序
        2. 结果分析与修订
        3. 统计方法
二、测量工具的质量分析
    (一) 测量对象
    (二) 测量工具的效度分析
    (三) 测量工具的信度分析
三、讨论
    (一) 创新素质调查问卷四维度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二) 创新素质调查表的信度与效度
四、结论

(8)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心灵和谐发展
        1.3.2 身心和谐发展
        1.3.3 人格和谐发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理论探析
    2.1 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
        2.1.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1.2 马克思的“人的个性发展理论”
    2.2 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内涵
        2.2.1 大学生素质
        2.2.2 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2.2.3 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价值
第3章 大学生素质发展中存在的诸矛盾分析
    3.1 思想政治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3.1.1 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
        3.1.2 人生价值观偏差,社会责任感缺乏
        3.1.3 诚信意识淡漠,奋斗精神不足
    3.2 创新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3.2.1 创新意识薄弱
        3.2.2 创新性思维能力缺乏
        3.2.3 创新毅力的缺失
    3.3 身体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3.3.1 生活方式不健康
        3.3.2 学业与就业压力过大
        3.3.3 体育锻炼不充足
    3.4 心理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3.4.1 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
        3.4.2 恋爱方面的心理障碍
        3.4.3 择业与就业方面的心理障碍
    3.5 专业素质发展与人文素质发展的矛盾
    3.6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发展的矛盾
第4章 大学生素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4.1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矛盾
    4.2 均衡发展论
        4.2.1 理论误读
        4.2.2 实践误区
    4.3 个性绝对论
        4.3.1 理论误读
        4.3.2 实践误区
第5章 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模式:“合格+特长”
    5.1 “合格+特长”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模式的主要思想
    5.2 “合格+特长”与全面发展
    5.3 “合格+特长”与个性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学分制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实验内容改革
二、课程实践内容改革
三、专业实践内容改革
四、思想政治实践内容改革
五、素质拓展内容改革
    (一) 社会实践拓展活动
    (二) 科研素质拓展活动
    (三) 文化素质拓展活动
六、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 导师资源的保障问题
    (二) 实验室资源的配置问题
    (三) 学生素质的考核问题

(10)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1.2.2 国内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1 人文素质教育的涵义和功能
        2.1.1 人文素质
        2.1.2 人文素质教育
        2.1.3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2.1.4 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
    2.2 农业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意义
        2.2.1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2.2.2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农业行业艰苦性的特殊需要
        2.2.3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深化农业院校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3 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3.1.1 调查方法
        3.1.2 问卷设计
        3.1.3 调查对象
    3.2 调查数据分析
        3.2.1 农业院校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3.2.2 农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
        3.2.3 农业院校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评价
    3.3 制约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因素
        3.3.1 教育体制的影响
        3.3.2 教育理念的偏差
        3.3.3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3.3.4 农业院校生源人文基础薄弱
        3.3.5 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条件和课程设置不健全
        3.3.6 农业院校校园人文环境的缺失
    3.4 调查结论
4 加强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4.1 借鉴国内外人文素质教育的有益经验
        4.1.1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4.1.2 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目标、要求
        4.1.3 完善课程体系,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形式
        4.1.4 人文素质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
        4.1.5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明确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4.2.1 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4.2.2 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4.3 设置合理的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4.3.1 设置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
        4.3.2 建立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4.3.3 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
        4.3.4 建立客观、公正、有效的考试评价系统
    4.4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
        4.4.1 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4.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4.5 探索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4.5.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4.5.2 积极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4.5.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筑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情况

四、关于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农科背景下传统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 侯琳.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2]翻转课堂促进创新型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巫莉莉,黄志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23)
  • [3]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研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 杨婷,王江彬,徐维星,蔚晓庆. 学理论, 2015(18)
  • [4]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D]. 刘瑞琳.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 [5]农忙实践对农科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J]. 李国生,华鹤良,孔佑兵,程金荣,田银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8)
  • [6]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D]. 白峰. 山西农业大学, 2013(03)
  • [7]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测量学研究[J]. 魏文选. 郑州师范教育, 2012(05)
  • [8]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研究[D]. 余丹. 湖北工业大学, 2011(08)
  • [9]基于学分制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J]. 郜红建,常江,方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0]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D]. 王莉.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农业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