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临床研究综述

肩袖损伤临床研究综述

一、肩袖损伤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明,解卓,窦志,潘喆,胡艳梅,边巍[1](2022)在《超声引导在肩袖损伤注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肩袖损伤是临床上造成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的常见原因之一[1]。因肩关节退行性变、运动性损伤等原因,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肌骨超声利用高频超声探头,可对肌腱、韧带、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动态观察,在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3]。近年来,超声引导下肩袖损伤注射治疗的研究报道繁多,但在指导临床应用上还需进一步整理和探讨。本文就超声引导在肩袖损伤注射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依据。

朱周玮,刘旺鑫,孙晖晖,潘志铖,季卫锋[2](2021)在《肩袖损伤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肌腱组成的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不仅能够维持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且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袖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肩关节缺血退行性病变、肩峰反复撞击、异常生物力学因素有关。在治疗上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肩袖损伤治疗方法多样,使得医生和患者有更多治疗选择。本文总结近5年来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王娜娜[3](2021)在《无烟聚能灸联合针刺法治疗轻中度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无烟聚能灸联合针刺法治疗轻中度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中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轻中度肩袖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刺组)、B组(艾灸组)、C组(针刺联合艾灸组),A组31例给予常规针刺法单独治疗,B组31例给予无烟聚能灸单独治疗,C组30例予常规针刺法与无烟聚能灸联合治疗的方法。其中A组和B组为对照组,C组为治疗组。连续治疗2个疗程,依据美国加州大学肩袖损伤评分系统(UCLA)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量表,比较三个组别治疗前后在肩部功能活动及相关症候方面的变化,并作出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三组总疗效为:治疗组C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A组为66.7%,对照组B组为70%,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在肩关节UCLA评分及ROM评分比较中: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及症状,每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两个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针刺法与单纯无烟聚能灸均可改善轻中度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单纯针刺法和单纯无烟聚能灸法治疗相比,无烟聚能灸联合针刺法对于改善轻中度肩袖损伤功能更具优势,在肩关节疼痛度的改善、活动度的提升等方面具有优越的调节作用,疗效更显着,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郭文渊[4](2021)在《温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血瘀气滞型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血瘀气滞型肩袖损伤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提供一种有效、可重复性高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瘀气滞型肩袖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抽取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疗程共3周。其中观察组31例,有1例因自行服用止痛药脱落;对照组31例,有1例因依从性差而自行中止治疗。在治疗疗程结束之后,最终完成全部疗程的患者数6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治疗后的VAS评分和JOA肩关节疾患总评分及各项评分,并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JOA肩关节疾患总评分及各项评分、VAS评分统计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经3周治疗后,观察组治愈12例,好转1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8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76.67%。3周治疗结束后,二者均有疗效,观察组有效率更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JOA肩关节疾患总评分及各项评分比较:经3周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JOA肩关节疾患各项评分及总评分结果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3周后,两组JOA肩关节疾患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及总评分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3周后,两组JOA肩关节疾患X线评价、关节稳定性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经3周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VAS评分结果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3周后,两组VAS评分结果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与单纯使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均能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功能、活动度、X线评价及关节稳定性,两组均有疗效。2、温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对于改善肩袖损伤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使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对于改善X线评价及关节稳定性方面疗效接近。

唐航[5](2021)在《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应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肩袖损伤(RCI),并观察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增加对于肩袖损伤的中医治疗的有效方法,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03月-2021年02月期间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医院骨伤—科的肩袖损伤患者,筛选出符合本次治疗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0例,先将60例样本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患者选取患侧肩关节先行中药热奄包(药物组成详见治疗方案)热敷治疗,3小时后于患侧肩部予以温针灸法治疗30分钟(取穴详见治疗方案),1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选取患侧肩关节先行中药热奄包热敷治疗,3小时后于患肩予以普通针刺治疗(穴位同观察组),1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间隔1天。分别于治疗开始前、疗程结束后通过VAS评分和UCLA评分对患者本次治疗整体效果进行观察评定。因此每位受试者参与整个临床治疗持续时间大约为20天左右。根据总体症状改善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对受试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研究结果:1.总体疗效:观察组的总显效率为83.3%,对照组的总显效率为60.0%。合并显效、有效为有效,观察组与对照组合并显效和有效患者,总有效率是100%,说明温针灸和普通针刺配合中药热奄包,对于肩袖损伤疼痛的缓解、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肌力的恢复均有显着疗效。而在总显效率上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卡方检验P<0.05,说明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2.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的VAS评分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显着降低,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或普通针刺配合中药热奄包的治疗方法在减轻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疼痛上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VAS评分比较,观察组较治疗组降低明显,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疼痛方面优于普通针刺配合中药热奄包的治疗方法。3.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UCLA)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的UCLA评分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升高显着,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或普通针刺配合中药热奄包的治疗方法在恢复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肌力上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CLA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较治疗组升高明显,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的治疗方法在恢复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及肌力方面优于普通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的治疗方法。4.复发率比较:在疗程结束后的第3个月分别对2组受试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为6.7%,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3.3%,P<0.05具有显着差异性,对照组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说明在远期疗效上,观察组的治疗方法要优于对照组。结论:1.温针灸以及普通针刺配合中药热奄包热敷均能有效的改善Ⅰ级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疼痛以及活动障碍。2.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在同时应用中药热奄包的情况下,应用温针灸在治疗肩袖损伤的整体效果上优于普通针刺,而且在治疗结束后持续3个月的随访中,经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复发率更低。3.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临床中操作简单,制作方便,疗效持久,此方法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徐梦鸽[6](2021)在《恢刺经筋结点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综合评价恢刺经筋结点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探寻更优、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肩袖损伤的受试者,按照入组时间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受试者均行自我功能锻炼,治疗组施以恢刺经筋结点法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针刺7次及14次后两组受试者的VAS疼痛评分、CMS肩关节评分的数据改变,评价恢刺经筋结点疗法对于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受限、肩关节运动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治疗结束后恢刺经筋结点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疗程间比较,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VAS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7次后,两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次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CMS肩关节评分比较:疗程间比较,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CMS肩关节评分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7次及14次后,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恢刺经筋结点疗法能够减轻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减轻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缓解肩关节活动障碍;2.恢刺经筋结点疗法治疗肩袖损伤时,治疗疗效与治疗时长正相关。3.恢刺经筋结点疗法能够较早的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受限,对于治疗肩袖损伤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赖艺伟[7](2021)在《平衡针联合关节松动术对气滞血瘀型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对平衡针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气滞血瘀型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观察,为平衡针治疗肩袖损伤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自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标准的60例在本院骨伤科诊治的气滞血瘀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药物治疗配合关节松动术行功能康复训练。试验组:予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平衡针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7天、14天及28天,采集患肩外旋、前屈及外展的角度、VAS评分及CMS评分,并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所有符合标准并完成4周治疗的60例病人性别、年龄、侧别及撕裂情况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进行观察指标比较。(2)肩关节活动度: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的外旋(中立位)、前屈-上举、外展-上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7天后,肩关节的外旋(中立位)、外展-上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的前屈-上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及28天的肩关节的外旋(中立位)、前屈-上举及外展-上举的组间比较,肩关节活动范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14天及28天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治疗可改善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CM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及28天的CMS评分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对肩关节的活动度、肩部肌肉的力量、活动度均有改善,且试验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4)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及28天的VAS评分的组内及组间比较,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肩袖损伤后疼痛缓解均有效果,试验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5)对两组患者完成疗程后进行分析,经治疗后对照组肩部症状明显改善有25例,肩部症状缓解不明显或者完全无效为6例,试验组经完整疗程治疗后明显改善有33例,治疗无效1例,经计算后得出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分析:实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晕针,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患者决定参与剩余治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少。结论:平衡针联合关节松动术对气滞血瘀型肩袖损伤的疗效显着,具有疗程短,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适宜临床推广及应用。

侯森荣[8](2021)在《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调研的肩袖损伤中西医诊断及疗效标准制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作为肩袖损伤中医诊疗指南制定项目的一部分,对肩袖损伤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疗效评价标准等部分进行科学规范制定,形成指南草案,为本指南的进一步科学规范制定提供基础。方法:循证证据的获得:检索国内外各大文献数据库,其中国内数据库主要囊括: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医病证诊疗标准数据库、SFDA数据库;国外数据库主要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4大期刊文献数据库。并充分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注册的临床试验;检索包括美国国立指南库NGC、英国国家临床卓越研究所NICE、苏格兰院际间指南协作网(SIGN)等指南相关的数据库。检索时间由各大数据库建库始截至2020年6月31日。对严格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所得初筛文献进行初步质量评价。依据文献的类型不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非随机临床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分别选择不同的评价工具(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MINORS条目(≥13分)、AMSTAR量表(≥5分))的文献可作为指南治疗部分建议的文献证据。将所得临床研究按“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行证据分级,最终纳入肩袖损伤指南草案。基于德尔菲(Delphi)法的中医证候及其症状的专家调查问卷、临床一致性评价:对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制定符合德尔菲法专家调查原则的“肩袖损伤中医证候及症状”专家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线上问卷的方式提供给8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独立填写意见,在此基础上收集、综合专家意见,形成新一轮调查表,再次收集问卷答案。将专家意见进行汇总、修改并形成肩袖损伤中医辨证分型及症状的专家意见稿。整合前期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问卷,汇集本指南项目另一负责肩袖损伤治疗方案及康复方案的研究者成员的研究结果,形成初稿,而后进行一致性评价。评价对象为来自广东省中医院门诊、住院部的诊断为肩袖损伤的200份病例。最终将临床一致性评价意见汇总并反馈于指南草案,以对其进一步完善、修订。结果:汇集2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形成“肩袖损伤中医证候及症状”的专家共识,调查结果提示肩袖损伤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以及气血两虚证这四种证型。汇集本指南负责肩袖损伤治疗方案及康复方案的指南工作小组另一成员的研究结果,形成指南草案,并进行临床一致性评价后进一步完善初稿。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200例肩袖损伤病例进行临床一致性评价,各项指标的一致率测试处70%上,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完成《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调研的肩袖损伤中西医诊断及疗效标准制定》,并最终完成了指南草案制定,实现了对肩袖损伤中医诊疗方案的初步完善与规范。结论:本课题作为肩袖损伤指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德尔菲(Delphi)法的中医证候及其症状的专家调查问卷、临床一致性评价这两部分均为指南项目的预调查,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制定具备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肩袖损伤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可行性。且本课题突显中医药在肩袖损伤诊疗方面的特色及优势,同时结合最新现代医学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建议、指导,有利于肩袖损伤中医临床诊疗的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然而本课题依旧尚存在部分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如:虽形成草案,但未能对更多具争议性的条目行进一步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未举行专家会议论证、临床一致性评价病例选择机构不够广泛等局限,故指南研究组将在接下来指南的正式制定过程中严格按照团体标准制定准则,对其进一步完善。

佘纳[9](2021)在《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给患者提供可视化的康复动作指导,使患者更好的掌握康复锻炼方法及要点;(2)让患者明确肩袖损伤术后康复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健康信念和依从性,最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研究方法:(1)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请骨科医生和康复师编写肩袖损伤术后康复微课的脚本,在此脚本的基础上使用相机拍摄,运用“爱剪辑”软件进行整理和编辑,最终完成肩袖损伤术后康复微课的制作;同时制定出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导向的护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2)选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在浙江省湖州市某三甲医院骨科住院,准备行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和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肩袖损伤康复依从性评分和健康信念得分等。比较健康信念结合微课模式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干预之后的效果差异。研究结果:(1)拟共有84名患者纳入研究,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际最终为80名患者完成了随访,实际每组40名;男女比25:55;年龄39~76岁,年龄(57.84±8.21)岁。对照组男12人,女28人,年龄(59.28±7.77)岁;实验组男13人,女27人,年龄(56.4±8.48)岁。患者在身高、体重等普通特征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2)VAS:干预前,实验组(5.42±1.43)与对照组(5.55±1.44)差异不显着(P>0.05)。干预后,采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间点疼痛评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此3个时间点数据均存在显着差异(F组别=5.835,P=0.018<0.05)。(3)CMS:干预前,实验组(52.90±8.70)与对照组(52.55±8.33)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间点测量患者CM,数据差异显着(F组别=4.633,P=0.034<0.05),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CM值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4)患者康复依从性评分:干预前,实验组(25.62±3.62)与对照组(25.87±3.87),无组间差异(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着(F组别=4.989,P=0.028<0.05)。(5)健康信念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在个人健康信念(F组别=4.221,P=0.043)、感到有实力(F组别=4.089,P=0.047)、感到有资源利用(F组别=4.390,P=0.039)、感到有威胁(F组别=4.547,P=0.036)评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表明实验组干预措施可以确定提高患者的个人健康信念、有实力感觉和资源利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受到威胁的感觉。而在感到有控制力(F组别=1.510,P=0.233)、健康信念总评分(F组别=2.043,P=0.157)上,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感到有控制力和健康信念总评分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措施的效果均无差异。研究结论:(1)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微课护理方式能够加快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依从性,缓解疼痛。(2)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微课护理方式可以提高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资源利用能力、增强个人健康信念和实力感,减少威胁感。

吕龙[10](2021)在《针灸促进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肩袖撕裂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关节外科行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修补中、大型肩袖撕裂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左肩24例,右肩36例,38例患者有肩部外伤史,22例患者无明显诱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行肩关节镜手术后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给予现代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前1个月选取肩髃、肩髎、肩贞3个穴位作为主穴,配合束骨、后溪进行针刺治疗;术后1个月-术后三个月,选取肩髃穴、肩贞穴、肩髎穴配合天宗、阳陵泉进行针刺治疗;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选取肩髃、肩贞、肩髎穴配合条口穴、足三里进行针刺治疗。术后前1个月,每周针刺2次,每次得气后留针20分钟,术后1-6个月,每周针刺1次,每次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欧洲肩关节协会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肩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定,并在术后第12个月行肩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肩袖愈合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率均达到10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诱因、撕裂部位、撕裂范围)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疼痛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研究组患者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VAS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VAS评分均显着优于组内术前评分(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完善肩关节磁共振检查,两组患者的肩袖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是目前用来治疗中、大肩袖撕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术后6个月及术后12月时随访结果表明肩关节镜手术后给予针灸联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与单纯给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对肩关节功能和肩袖愈合影响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研究组患者肩功能的恢复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针灸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在术后早期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活动。

二、肩袖损伤临床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肩袖损伤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在肩袖损伤注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肩袖损伤的分类和治疗
2 超声引导下肩袖损伤注射治疗的优势
3 超声引导在肩袖损伤注射治疗中的应用
    3.1 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
    3.2 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
    3.3 超声引导下药物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

(2)肩袖损伤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保守治疗
    1.1 药物疗法
    1.2 针灸疗法
    1.3 推拿疗法
    1.4 药物、针灸、推拿结合疗法
2 手术治疗
    2.1单纯手术治疗
    2.2 手术结合其它治疗
3 小结与展望

(3)无烟聚能灸联合针刺法治疗轻中度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剔除与脱落标准
        (五)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标准
        (五)统计学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临床总疗效比较
        (二)美国加州大学肩袖损伤评分系统(UCLA)比较
        (三)关节功能活动度(ROM)比较
        (四)安全性分析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分型
        (四)中医治疗方法
    二、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一)病因
        (二)发病机理
        (三)西医分型
        (四)西医治疗方法
    三、治疗方案理论依据
        (一)无烟聚能灸的创新点及理论依据
        (二)针刺机制分析及选穴依据
    四、结果分析
    五、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4)温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血瘀气滞型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中止标准
        1.7 脱落标准和处理
        1.8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估计
        2.2 随机分组
        2.3 盲法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质量控制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
        1.1 一般临床资料
        1.2 两组治疗前JOA肩关节疾患评分总分分值比较
        1.3 两组治疗前JOA肩关节疾患评分各项分值对比
        1.4 两组治疗前疼痛计分VAS评分比较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肩关节疾患评分总分分值对比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肩关节疾患评分各项分值对比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价对比
    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4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中医对肩袖损伤的认知
        1.1 中医病名
        1.2 辨证分型
        1.3 病因病机
        1.4 证型选择
    2 西医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肩袖损伤的发病机制
        2.3 肩袖损伤的分级标准
    3 肩袖损伤的治疗概况
        3.1 中医治疗
        3.2 西医治疗
        3.3 小结
    4 课题设计思路
        4.1 温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优势
        4.2 选穴依据
        4.3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理论依据
        4.4 对照组选择依据
        4.5 体外冲击波参数选择依据
        4.6 温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血瘀气滞型肩袖损伤的理论依据
        4.7 量表的选择依据
    5 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5.1 治疗前基线资料分析
        5.2 治疗后疗效比较
    6 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分析
    7 安全性指标分析
    8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肩袖损伤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2.1 肩袖损伤概念的提出与完善
        2.2 肩袖应用解剖
        2.3 病因分型
        2.4 病理生理学和发病机理
        2.5 临床表现
    3. 祖国医学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3.1 中医病名认识
        3.2 肩袖损伤的病因病机认识
        3.3 辩证分型
    4. 肩袖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
        4.1 非手术治疗
        4.2 手术治疗
    5. 肩袖损伤的影像学表现
        5.1 X线片
        5.2 MRI
        5.3 超声
        5.4 关节镜
        5.5 造影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2. 病例诊断、纳入、排除及终止标准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剔除标准
    3 研究设计
        3.1 设计方案
        3.2 治疗方法
        3.2.1 观察组
        3.2.2 对照组
        3.3 不良事件的处理
    4. 临床观察
        4.1 观察评定指标
        4.2 统计方法
        4.3 临床观察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普通针刺与温针灸
        2.1 取穴原则
    3. 中药热奄包
        3.1 方解
    4. 不足之处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6)恢刺经筋结点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案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估算
        1.2 观察对象及来源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诊断标准
        1.3.2 纳入标准
        1.3.3 排除标准
        1.3.4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临床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案
        2.2.1 器械选择
        2.2.2 针刺前准备
        2.2.3 针刺操作方案
        2.2.4 基础功能锻炼方案
        2.3 观察指标
        2.3.1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2.3.2 VAS疼痛评分
        2.3.3 治疗疗程
        2.3.4 观察时点
        2.4 疗效评价
        2.5 针刺操作安全性评估
        2.6 统计学处理
        2.7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治疗前两组受试者一般情况比较
        1.1 病例完成及脱落情况
        1.2 一般情况基线对比
        1.3 VAS及CMS指标基线对比
    2.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总分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1.1 概念及诊断标准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西医的干预方式
    2 祖国医学有关“肩袖损伤”的认识
        2.1 病名和病因病机
        2.2 祖国医学的防治
    3.经筋理论与肩袖损伤的关系
        3.1 经筋理论与经筋结点
        3.2 经筋病与肩袖损伤“筋伤”的关系
        3.3 经筋结点的临床应用
    4.关于恢刺针法的认识
        4.1 恢刺针法的概念与作用
        4.2 恢刺针法的操作方法
        4.3 恢刺法的临床应用
    5.本研究经筋结点选穴的依据
    6.本研究结果分析
        6.1 肩关节疼痛方面
        6.2 肩关节总体功能方面
        6.3 总体疗效分析
        6.4 两组疗效及差异分析
    7.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随机数字表及分组
附录B:临床观察表
附录C:文献综述 经筋理论治疗肩袖损伤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7)平衡针联合关节松动术对气滞血瘀型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肩关节活动情况
        3.2 CMS功能评分
        3.3 疼痛评分
        3.4 疗效标准
    4 可变因素控制
    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肩关节活动情况
        2.1 治疗前及治疗7天肩关节活动情况
        2.2 治疗14天及治疗28天肩关节活动情况
        2.3 治疗前及治疗后肩关节活动情况比较
    3 CMS评分量表
    4 VAS评分量表
    5 临床疗效评分
    6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1.1 气滞血瘀型
        1.2 气血虚弱型
        1.3 肝肾亏虚型
    2 中医对肩袖损伤的治疗
        2.1 中药内服
        2.2 中药外用
        2.3 推拿手法
        2.4 针刀治疗
        2.5 针刺治疗
    3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3.1 肩袖的解剖
        3.2 肩袖损伤的机制
        3.3 生物力学因素
        3.4 肩袖损伤的病理生理
        3.5 肩袖损伤的分型
        3.6 肩袖损伤影像学
        3.7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治疗
    4 关节松动术的探讨
    5 对平衡针技术的探讨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肩关节活动情况分析
        6.2 两组患者治疗后CMS评分统计结果分析
        6.3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结果分析
        6.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7 不良反应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肩袖损伤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调研的肩袖损伤中西医诊断及疗效标准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1.3.1 临床表现
        1.3.2 发病机制
        1.3.3 诊断与临床分型
    1.4 中医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1.4.1 病因病机
        1.4.2 辨证分型
    1.5 治疗
        1.5.1 治疗原则
        1.5.2 非手术治疗
        1.5.3 手术治疗
    1.6 疗效评价
    1.7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指南制定
    2.1 课题来源与背景
    2.2 具体方案与实施
        2.2.1 指南制定工作组的成立
        2.2.2 主要技术内容
        2.2.3 指南草案的临床一致性评价
        2.2.4 完善与论证
第三章 肩袖损伤中医诊疗指南(草案)
    3.1 范围
    3.2 术语和定义
    3.3 诊断
        3.3.1 病史
        3.3.2 症状体征
        3.3.3 特殊检查
    3.4 影像检查
    3.5 分类
        3.5.1 按照肩袖破损大小分级
        3.5.2 按照撕裂形状分级
        3.5.3 按照肩袖损伤程度分级
        3.5.4 Bateman分级系统
        3.5.5 按照肌腱的情况分级
    3.6 鉴别诊断
        3.6.1 肩周炎
        3.6.2 肩关节结核
    3.7 辨证(专家共识)
        3.7.1 气滞血瘀证
        3.7.2 寒湿痹阻证
        3.7.3 肝肾亏虚证
        3.7.4 气血两虚证
    3.8 治疗
        3.8.1 治疗原则
        3.8.2 非手术治疗
        3.8.3 手术治疗
        3.8.4 药物治疗
    3.9 功能锻炼
    3.10 预防和调护
讨论
    4.1 肩袖损伤中医诊疗指南制定的意义
    4.2 指南开展预调查的必要性
        4.2.1 需建立基于专家共识和证据等级评价的古代文献评价方法
        4.2.2 提高专家调查问卷是形成肩袖损伤中医证候专家共识的关键
    4.3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几个重要概念
        1.3.1 肩袖损伤
        1.3.2 肩袖损伤修补术
        1.3.3 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ve Model, HBM)
        1.3.4 微课
        1.3.5 术后康复
2 文献回顾
    2.1 肩袖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危害
    2.2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研究现状
    2.3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现状
    2.4 微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2.5 健康信念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2.6 健康信念与锻炼依从性的关系
    2.7 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依据
    2.8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对象
        3.2.1 样本来源
        3.2.2 纳入标准
        3.2.3 排除标准
        3.2.4 剔除标准
        3.2.5 样本量估算
        3.2.6 研究对象的分组
    3.3 资料收集及结局指标的记录
        3.3.1 资料收集评估工具
        3.3.2 结局指标的记录
    3.4 研究步骤
        3.4.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4.2 确定干预方案
        3.4.3 完成相关的知识培训
    3.5 具体的干预措施
        3.5.1 对照组的干预
        3.5.2 实验组的干预
    3.6 统计学方法
    3.7 质量控制
        3.7.1 研究开展前
        3.7.2 研究进行中
        3.7.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8 伦理原则
        3.8.1 自愿原则
        3.8.2 保密原则
    3.9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
    4.1 样本流失情况
    4.2 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4.3 干预前、干预后 1 个月、3 个月两组患者疼痛 (VAS) 的比较
    4.4 干预前、干预1 个月、3 个月两组患者(CMS)肩关节评分比较
    4.5 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3 个月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评分比较
    4.6 干预前后 1 个月、干预后 3 个月健康信念维度评分比较
5 讨论
    5.1 行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一般资料
    5.2 基于 HBM 的微课健康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疼痛 (VAS) 的影响
    5.3 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对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影响
    5.4 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对患者术后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5.5 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健康信念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2.1 本研究创新点
        6.2.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治疗及护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针灸促进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临床表现
        1.2.2 特殊体征
        1.2.3 辅助检查
        1.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方法
        2.2.3 术后处理
        2.2.4 术后康复方法
        2.3 疗效评价标准
        2.3.1 疼痛程度评分
        2.3.2 肩关节功能的评定
        2.3.3 肩袖愈合情况
        2.4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疼痛程度评分
    3 肩关节功能
        3.1 UCLA评分
        3.2 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
    4 肩袖愈合情况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发病机制的认识
        1.1.1 缺血退变学说
        1.1.2 撞击学说
        1.1.3 创伤学说
        1.2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分型
        1.2.1 按损伤范围情况分类
        1.2.2 根据肌腱撕裂回缩情况分型
        1.3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治疗
        1.3.1 保守疗法
        1.3.2 手术治疗
    2 中医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2.1 古代文献对肩袖损伤的记载
        2.2 中医学对肩袖损伤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药对肩袖损伤的治疗
        2.3.1 中医内治法
        2.3.2 中医外治法
    3 方案确立依据
        3.1 针灸对肩袖损伤术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1 肩袖修补术后疼痛的原因
        3.1.2 针刺镇痛的机制
        3.2 康复方案确立的依据
        3.3 针刺穴位的确立依据
        3.4 观察指标确立的依据
    4 临床疗效的分析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术前观察指标比较
        4.3 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4.3.1 疼痛VAS评分
        4.3.2 肩关节UCLA评分比较
        4.3.3 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
        4.3.4 术后12个月患者肩袖愈合情况比较
    5 问题与展望
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一)肩关节评分系统附表
        附表1 美国加州大学的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
        附表2 欧洲肩关节协会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
    (二)综述 针刺对于肩袖损伤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工作小结
致谢

四、肩袖损伤临床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在肩袖损伤注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春明,解卓,窦志,潘喆,胡艳梅,边巍.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22(01)
  • [2]肩袖损伤治疗研究进展[J]. 朱周玮,刘旺鑫,孙晖晖,潘志铖,季卫锋. 新中医, 2021(23)
  • [3]无烟聚能灸联合针刺法治疗轻中度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D]. 王娜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4]温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血瘀气滞型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D]. 郭文渊.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D]. 唐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恢刺经筋结点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D]. 徐梦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7]平衡针联合关节松动术对气滞血瘀型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D]. 赖艺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调研的肩袖损伤中西医诊断及疗效标准制定[D]. 侯森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9]基于HBM的微课健康教育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D]. 佘纳.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10]针灸促进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D]. 吕龙.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肩袖损伤临床研究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