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磺酸盐对水泥混凝的影响

木质素磺酸盐对水泥混凝的影响

一、木素磺酸盐对水泥凝结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毛慧[1](2017)在《导电聚合物/纤维索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改善及功能化研究》文中认为纤维素纤维作为自然界赋予人类的一大瑰宝,其性能的开发与应用早已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对于其功能化的研究,在纤维素纤维本身的优良性质基础上,结合改性物质的特殊功能,能够制得纤维素纤维基功能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物理改性中通过原位聚合导电聚合物方式,使纤维素纤维同时具备导电聚合物的多种功能已经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但由于导电聚合的包覆使得纤维素纤维之间的羟基被大量覆盖而使材料的强度较差,同时因纤维素纤维比表面积较大,在储存过程中与空气或水溶液过多的接触,使其各种功能指标下降(如脱掺杂引起的电导率降低),导致了导电聚合物/纤维素纤维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论文采用水相纤维素纤维基原位聚合导电聚合物的方式,制备同时具备导电、阻燃及抑菌性能的多功能导电聚合物/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选用含有多种功能基团的掺杂剂,为聚合物分子间提供额外氢键连接,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并通过改变传统的掺杂方式制备了自掺杂导电聚合物/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导电聚合物脱掺杂的问题,为导电聚合物/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采用对甲苯磺酸(PTSA)和磺基水杨酸(SSA)两种有机磺酸作掺杂剂制备了强度性能优异的双功能聚苯胺/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导电和阻燃性能均与掺杂酸的并入有密切关系,并且掺杂酸的浓度为重要影响因素。SSA掺杂纸样的导电、阻燃性能、强度性能以及导电稳定性均优于PTSA掺杂纸样以及以前所研究的无机酸掺杂纸样。通过XPS、SEM等表征手段说明了 SSA掺杂纸样具备更优异性能主要是因其更高的掺杂水平以及SSA的多个官能机团在掺杂后多余的酸根基团在聚苯胺的分子间形成了更多的氢键连接。以纤维素纤维为载体、以苯胺(ANI)及间氨基苯磺酸(MAA)为原料原位共聚反应制备了氨水中拥有更优异耐脱掺杂性能的自掺杂聚苯胺/纤维素纤维(SPANI/CF)复合材料。SPANI/CF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冰浴条件下,反应物总摩尔量0.07 mol,且MAA:ANI最优摩尔比为2:1,反应物与过硫酸铵摩尔比为2:1,盐酸浓度为1.2 mol/L,反应时间为105 min。虽然自掺杂不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但能够提高其阻燃性能。SPANI/CF的电导率和氧指数值在经过氨水的浸渍处理后均有所下降。ATR-FTIR、XPS以及SEM等分析证明了氨水处理后去质子化过程的发生,并且优异的耐脱掺杂性能是由于SPANI苯环上的磺酸根不易被脱除。选用了草酸(OA)、柠檬酸(CA)以及磺基水杨酸(SSA)三种含两个以上官能团的掺杂酸作为吡咯聚合过程中的掺杂剂,制备了强度性能优异的聚吡咯/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PPy/CF)。结果表明,PPy/CF纸样的强度性能能够因掺杂酸提供的聚吡咯分子间额外的氢键连接而大大提升,并且酸浓对于PPy/CF纸样的性能影响明显。三种掺杂酸中,SSA的掺杂效率最高,使得SSA-PPy/CF的综合性能最优,当浓度为0.02 mol/L时,能够电导率可达18.25 S/m,抗张指数19.32 Nm/g。采用硫酸盐法制浆副产物-木素磺酸钠(SLS)为掺杂剂,研究了 SLS对聚吡咯/纤维素纤维(PPy/CF)的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eCl3(FC)和对甲苯磺酸(PTSA)掺杂的PPy/CF相比,SLS的引入使得聚吡咯分子间能够形成额外的氢键并且使得聚吡咯颗粒拥有了热熔性质,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使PPy/CF的强度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当SLS掺杂用量为0.5 g时,PPy/CF的抗张指数达到20 Nm/g左右,恢复至原纤维素纤维的强度性能的一半,但损失了其部分导电性能。SLS的分子量及用量对于PPy/CF的导电性能及强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用量范围内,大分子量的SLS能够提供更强的强度性能,但其导电性性能较差。并且随着SLS用量的增加,SLS-PPy/CF的电导率下降。植酸是一种从植物种子中提取出来的有机膦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产量丰富,利用其与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以及拟酸本身和金属离子的抑菌作用,原位聚合制备了同时具备导电、阻燃以及抑菌性能的导电聚合物(PPy、PANI)/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与磺基水杨酸锌掺杂进行对比,植酸锌的掺杂由于将更多的阻燃成份引入聚合物链中,因而能够为导电聚合物/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提供良好的抑菌性能(尤其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阻燃性能,尽管其导电性能因植酸的掺杂水平较低而较磺基水杨酸掺杂的导电聚合物/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有所下降。并且,植酸浓度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显着,由于苯胺与吡咯聚合机理不同,使得PPy/CF纸样和PANI/CF纸样分别在植酸浓度分别为0.2 mol/L和0.3 mol/L时获得最优性能。

杨雨佳[2](2016)在《晶须材料增强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固井工程是联系钻井作业和油气资源开采的关键环节,随着油气井开发难度的增加,固井工程中对油井水泥环的层间封固要求愈发严格,而保持水泥石本体完整性对保证水泥环层问封固能力至关重要。由于水泥石属于脆性材料,具有高抗压和高弹模,而抗拉强度低的特点,在井下受试压、钻进、压裂等外力作用时易产生微裂缝而使其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水泥环层间封固能力减弱。因此,为提高油井水泥环层间封固能力,论文对水泥石的硬脆性原因进行调研。根据水泥石的硬脆性原因对油井水泥石进行改性,论文分别考察了硅质晶须、锌质晶须单一掺入和混杂掺入对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质晶须和锌质晶须均能增强油井水泥石的力学性能,且能有效降低水泥石的弹性模量。水化28d硅质晶须水泥石抗拉、抗折和抗压强度较空白水泥石分别提高了125.7、35.1和17.5%,其弹性模量为7648.6MPa较空白水泥石相比降低了28%;锌质晶须水泥石的抗拉和抗折强度较空白水泥石分别提高了132.1%和28.8%,其弹性模量为3717.0MPa,较空白水泥石降低了65.0%;混杂晶须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较空白水泥石分别提高了20.8、143.7和55.9%,其弹性模量为8012.1MPa,较空白水泥石降低了24.6%。针对不同水泥石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分析。分析得出:硅质晶须和锌质晶须均不影响油井水泥石的物相组成,但通过SEM观察,锌质晶须水泥石的微观结构形貌发生了变化,由多种不同结构形貌的水化产物变为“花簇状”的晶体结构。因此,对2种晶须增强水泥石力学性能的机理进行初探:1)硅质晶须不影响水泥水化产物的组分和结构,通过在水泥石中进行裂纹桥联、裂纹偏转和晶须拔出的作用机制,提高水泥石的力学性能;2)氧化锌晶须不影响水泥水化产物的组分,但其独特的三维结构改变了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形成“花簇状”晶体;能减小或阻止水泥石受力产生裂纹的扩展,达到提高水泥石力学性能的目的。研究选用的两种晶须增强材料均能提高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为“韧性水泥浆”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刘博[3](2016)在《外加剂对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是一种新型水泥,具有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实现该水泥的工业生产和工程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旨在研究工业废石膏做缓凝剂与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适应性,并研究了早强剂、减水剂与该水泥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改善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性能,为其工程应用奠定基础。主要结论如下:工业废石膏(柠檬石膏、磷石膏和脱硫石膏)可以代替天然石膏作为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缓凝剂,且柠檬石膏、磷石膏和脱硫石膏在该水泥中的适宜掺量分别为13%、15%和15%;在工业废石膏适宜掺量条件下,水泥的早期强度与掺加天然石膏相当,且后期强度要优于掺加天然石膏水泥,同时水泥安定性良好;在等量SO3条件下,柠檬石膏溶解速度最快,其水化速率较快,掺加柠檬石膏水泥的初始水化速率约两倍于掺加其他石膏的水泥;工业废石膏中的杂质会对水泥凝结时间以及水化过程产生影响,磷石膏中少量可溶性磷酸根可形成不溶物,覆盖水泥颗粒表面,延缓水化;柠檬石膏中少量的柠檬酸可以降低体系的碱度,促进水化。Na2SO4、Ca(NO3)2和Ca(HCOO)2都可以作为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早强剂,其适宜掺量分别为0.5%、0.5%和2.0%,此时水泥的3d抗压强度分别增长了13.2%、18.2%和20.9%;Na2SO4主要是生成了二次石膏促进了AFt的形成,Ca(NO3)2主要是增加了水泥的离子浓度和溶解度,促进了其水化反应;Ca(HCOO)2由于其HCOO-的特性,同时促进了AFt的形成和硅酸盐相的水化;虽然TEA能够促进AFt的形成,但也同时抑制了硅酸盐矿物的水化,而不适合用作该水泥早强剂。聚羧酸、萘系、脂肪族和复合减水剂均可以作为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减水剂,其适宜掺量分别为1.2%、2.0%、2.0%和2.6%,对应的水泥净浆的流动度为258mm、282mm、285mm和289mm;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上述减水剂在该水泥中的适宜掺量均较大;使用聚羧酸减水剂时净浆的经时损失很小,而萘系、脂肪族和复合减水剂的经时损失较大;减水剂会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改变水泥颗粒的电势,减小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浆体的粘度变小;减水剂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硅酸盐矿物的早期水化,但是不影响水泥的后期强度;上述减水剂均可以满足常见工程需要,以聚羧酸减水剂效果为最好。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试样的抗硫酸盐和氯离子侵蚀性能虽然稍弱于硫铝酸盐水泥,但是远高于比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试样的界面过渡区钙硅比较小,并且界面处的CH生长取向性较小。

解春明[4](2016)在《木素磺酸盐的改性分离及其工业化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木素磺酸盐作为造纸工业中的重要副产物,因其存在较大的可再利用价值而得到世界各地科学家们的广泛的关注。同木素分子一样,木素磺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较为复杂,它的分子量大小、反应活性等性质受纸浆原料、制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来研究,找到一种研究木素磺酸盐的方法是一个重要课题。应用于课题研究的木素磺酸盐,来源于酸性亚硫酸镁法制浆,这种木质素磺酸盐可以通过碱析沉淀法分离出来。在对上清液进行研究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通过加热的手段将温度调控到85℃时,清液层中会继续析出沉淀物。这说明在常温下,通过碱析沉淀法分离木素磺酸盐的量存在一个极限值,无法做到完全分离。研究发现在酸性环境中,通过对体系加热,磺酸基转变为磺酸酯基,具有更强的络合能力,从而继续脱除镁盐基。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要同时对碱沉淀和浊液进行对照实验,观察并记录其理化性质。课题主要研究木素磺酸镁的酚化改性,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包括溶液酸碱性、反应温度和时间、硫酸试剂浓度、硫酸试剂体积、苯酚添加量,观察产生的实验现象。之后测定酚化产物的溶解性、红外检测、热失重分析、凝胶色谱分析以及Zeta电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知,磺酸基的红外吸收峰在1200 cm-1、1170 cm-1和1040 cm-1处,而磺酸酯基的吸收峰在1400 cm-1和1200 cm-1有S=O的伸缩振动峰、800 cm-1和990 cm-1处有C-(O-S)的伸缩振动峰、600 cm-1到830 cm-1有苯环对位取代基的吸收。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加热上清液和碱沉淀的酸溶液,确实产生了磺酸酯基。在热重分析时发现,磺酸基团的热失重在450℃,而磺酸酯基的热失重在350℃,并且在红液的碱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磺酸酯基。在不同条件下,对木素磺酸盐进行苯酚改性处理,反应现象不同,酚化产物的性质也不同,主要是由于小分子形成了聚合物,该聚合物在250℃有一个明显的失重过程。结果显示,在酚化产物的凝胶色谱图中,出峰时间从5min到25min,即t1(5-21min)和t2(21-25min)段是小分子聚合物的峰,t1段聚合度较高,t2段聚合度较低;出峰时间从25min到33min则是木素磺酸酯的峰,并且分子量较低。本研究通过控制木素磺酸盐的酚化反应条件,初步完成了对酚化产物分子量的控制。为以后进一步地提纯和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炊颖[5](2016)在《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生物乙醇作为汽油的一种替代产品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利用粮食生产生物乙醇存在与人类挣粮的问题,因此利用农作物废弃物如秸秆、草类、麦皮等生产纤维素乙醇的研究越来越多。纤维素乙醇主要是通过水解和酶解秸秆中的糖组分而得到的,在此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渣,然而对此残渣的开发利用研究的不多,主要以燃烧回收热量的方式处理,因此经济效益并不高,从而阻碍了纤维素乙醇的推广应用。本文以生物质精炼理念为出发点,对生产纤维素乙醇得到的残渣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达到应用的目的。以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纤维素乙醇得到的残渣为原料,采用无机法(氢氧化钠法、酸法)和有机法(二氧六环法、乙醇法)分别对残渣中的木素进行了分离提取。利用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及定量核磁共振碳谱对提取出的木素的分子量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此残渣中提取出的木素主要是小分子量的木素,有机法提取的木素中含有相对较多的紫丁香基和缩合的愈疮木基,四种木素都是GSH型木素,且主要是以β-O-4,β-β,β-5的结构存在。由于残渣中的硅会溶解在碱液中,故用NaOH溶液为反应溶剂,通过条件实验得出制备含硅提取液的比较适宜的条件为:NaOH质量浓度7%,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75℃,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提取液中硅含量比较多,随后将体积分数为2%的HCl缓慢加入此提取液中制备出了白度较高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由SEM图和粒径分布图得,制备出的二氧化硅颗粒粒径分布较均匀,且粒径尺寸达到了纳米级。由XPS分析得此纳米二氧化硅的纯度为96.09%。纤维素乙醇残渣中主要的两大组分是木素和二氧化硅,而两者会以氢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故以NaOH为溶剂,HCl为酸沉淀剂,利用酸沉淀法可制备出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通过条件实验得出较佳制备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条件为:反应体系pH值7、反应温度3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颗粒为球形,粒子分散性较好,粒径尺寸达到了纳米级,且复合物具有较木素更好的热稳定性。对复合物进行BET分析得知,复合物具有高比表面积(394.88 m2/g)和均一的形态分布,其吸附等温线属于Ⅳ型。利用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对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实验发现,温度和pH值均对吸附实验有很大的影响。升高温度有利于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的提高,但温度不能高于35℃。pH值的增大,也有利于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的提高。因此此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实验适宜在35℃的碱性环境中进行。通过复合物、二氧化硅及木素三种物质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实验发现,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脱色效果最佳,这主要是因为复合物的比表面积在三者中是最大的。

徐珍焱,韦西海,晁玉满,韩进东,汤小琪,袁晓红[6](2014)在《深井无固相压胶塞隔离液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柴达木盆地深井固井作业中,由于某些钻井液性能不达标或胶塞封闭不严致使部分水泥浆与顶替钻井液发生絮凝反应等原因,导致固井质量电测仪器下不到井底。为此,研制了无固相压胶塞隔离液。通过压胶塞隔离液的抗水泥浆污染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和沉降稳定性能等评价实验,优选出深井完井压胶塞隔离液配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胶塞和顶替钻井液之间的300500 m的无固相隔离液段,可有效阻止套管内残留水泥浆与钻井液发生絮凝反应,并减缓固相颗粒的沉降堆积,保证电测仪器顺利下井。使用无固相压胶塞隔离液的37口深井,完井固井质量电测一次成功率达到了100%,有效缩短了完井作业施工周期。

陈演良[7](2014)在《酶解木质素接枝磺化制备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木质纤维素经酶催化水解后转化为糖类化合物,继而可发酵制备生物质燃料,从而缓解因化石能源枯竭引起的能源危机。但木质纤维素酶水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木质素残渣,当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将其燃烧以提供热能,应用价值不高。因此,对木质素残渣进行高值化利用是提高生物质能源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和玉米芯酶解木质素为原料,采用接枝磺化缩聚的方法制备酶解木质素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本文首先研究了原料的提纯程度对合成产物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木质素中纤维素的含量对合成产物分散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经碱溶酸析提纯的原料含纤维素较少,所合成的产物分散性能最佳,可以达到高效减水剂的水平;经碱溶过滤方法提纯的原料次之,简单清洗干燥的方法效果最差。本文研究了以碱溶酸析后的玉米芯酶解木质素(CEHL)为原料的合成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无水亚硫酸钠用量增大,产物的特性粘度逐渐降低,水泥净浆流动度则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反应液浓度的增大,产物的特性粘度逐渐增大,水泥净浆流动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综合酶解木质素的用量、缩聚温度、缩聚时间、甲醛用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确定优化的工艺参数为: m(CEHL)∶m(B)∶n(S)∶n(F)为1∶1∶0.0095∶0.036,反应液浓度43%,磺化温度55℃,磺化时间1h,缩聚温度95℃,缩聚时间3h。优化后减水剂产品(WR-EHL)的特性粘度为9.43mL·g-1,在掺量为0.5%、水灰比为0.29时水泥净浆流动度为261mm,比相同条件下掺入萘系高效减水剂Ls-1的水泥净浆流动度(210mm)高出24.3%,达到高效减水剂的水平。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WR-EHL分子中S元素含量大幅提高,磺化度达到2.17mmol·g-1,WR-EHL的重均分子量为19200g·mol-1,数均分子量为3800g·mol-1,比原料CEHL分别提高了5.9倍和1.2倍,多分散性指数为5.05。应用性能测试表明,在各种掺量和水灰比下,WR-EHL对水泥净浆的分散性能均优于萘系高效减水剂Ls-1;WR-EHL具有较强的缓凝作用,掺量为0.8%时,掺WR-EHL后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分别比空白延长了260min和250min;WR-EHL对砂浆的减水增强作用比萘系高效减水剂Ls-1明显,掺量为0.6%时,掺WR-EHL的砂浆减水率为20.6%,硬化砂浆3d、7d和28d的抗折强度比和抗压强度比分别为135%、120%、127%和145%、135%、141%;掺WR-EHL混凝土7d、28d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40.8MPa和50.2MPa,比掺Ls-1的分别提高了8.2%和6.1%,而且拌合用水量略小于Ls-1,引气性能略好于Ls-1。本文还初步探索了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接枝反应的工艺条件,以改性黑液减水剂(MBL)为原料时较优的工艺为:m(MBL)∶m(PC)=1∶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h,APS的掺量为0.50%、滴加速度为0.35mL·min-1。在此条件下,WR-EHL与PC接枝反应产物的分散性能好于两者按1∶1复配的混合物。

肖茜[8](2013)在《蒸养条件下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蒸汽养护(蒸养)可以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加快模具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是混凝土预制构件常用的生产工艺。外加剂对蒸养混凝土性能发展规律的影响不同于标准养护混凝土。通常,在蒸养混凝土中加入高效减水剂和早强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蒸养条件下,单掺和复掺高效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膨胀剂与缓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和强度的影响报道不多。论文系统研究了蒸养过程中单掺与复掺外加剂对对水泥水化过程和蒸养强度的影响。采用直接测温法和XRD技术研究了蒸养条件下多种外加剂对水泥水化温峰出现时间、水化温峰、水化热及Ca(OH)2生成量的影响。分析了单掺外加剂与复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和早强剂、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高效减水剂和膨胀剂、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蒸养条件下,不同种类的外加剂对水泥水化进程及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不同。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磷酸钠、葡萄糖与柠檬酸使水泥水化温峰出现的时间延长,水化放热量减小,蒸养强度降低,Ca(OH)2的生成量减少,也就是延缓了水泥的水化。聚乙二醇掺量增加使蒸养强度降低。萘系高效减水剂、硫酸钠、氯化钙与适量三乙醇胺使水化温峰出现时间提前,水化放热量增大,蒸养强度提高,Ca(OH)2生成量增加。所以萘系高效减水剂、硫酸钠、氯化钙与适量三乙醇胺能够促进水泥的水化。氨基高效减水剂会提高混凝土蒸养强度。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复合膨胀剂对水泥水化过程和混凝土蒸养强度没有显着影响。与单掺高效减水剂相比,复合使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和早强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和早强剂、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使混凝土的蒸养强度降低。复合使用萘系高效减水剂和早强剂与单掺萘系高效减水剂相比,混凝土蒸养强度提高。

王小萍[9](2012)在《木质素磺酸盐对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来源于制浆造纸废液,具有价格低、引气性与缓凝性好的优点,从资源、环境和安全等绿色化发展的角度考虑,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环保型产品。但它存在减水率低、提高混凝土强度少,同时与水泥相容性差,有时会引起混凝土速凝或不凝等问题,限制其应用范围。经化学改性后木质素磺酸盐减水率提高,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与掺硬石膏的硅酸盐水泥相容性差,易引起水泥速凝(异常凝结)的问题还是不能得到解决,这会导致施工困难和混凝土性能急剧下降,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要改善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提高其应用范围,首先需要揭示其引起水泥速凝的原因及作用机理。由于水泥的凝结与水化紧密相关,因此,速凝机理的研究应结合凝结时间与水化过程两个方面来开展。本论文首先系统研究了木质素磺酸钙(简称木钙)的超滤级分、石膏形态、碱含量和C3A含量对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发现木钙中的低分子量级分、水泥中的硬石膏和C3A含量是导致速凝的主要因素。当硅酸盐水泥中调凝剂是硬石膏且C3A含量较高时,掺加0.4%的低分子量木钙级分能使水泥的初凝时间从不掺时的57min急剧缩短至5min,终凝时间从103min急剧缩短至9min。通过UV、HPLC和AAS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木钙及其不同分子量级分的木质素、还原糖的含量及其单糖组分和无机盐成分,结果表明,使用截留分子量为2500和150的滤膜超滤分级后,高分子量级分的木钙(CL-A)得到提纯,而低分子量级分木钙(CL-C)含有大部分的还原糖和无机盐。木钙中所含还原糖单糖组分主要是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进一步研究了还原性单糖及无机盐对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得出木钙中的五种单糖是造成水泥CEM-II(调凝剂是硬石膏且C3A含量较高)速凝的主要成分。为了深入揭示木质素磺酸盐引起掺硬石膏硅酸盐水泥速凝的原因与作用机理,以液相为研究目标,通过IC、AAS和精密pH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木钙及其不同分子量级分对C3A-CaSO4体系液相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固相为研究目标,通过XRD、TG-DSC和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木钙及其不同分子量级分对C3A-CaSO4体系不同时间水化产物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合木钙对掺二水石膏和硬石膏硅酸盐水泥两种体系凝结时间的不同影响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C3A-二水石膏体系中掺加粗木钙时,液相SO42-浓度、Ca2+浓度和CaSO4饱和率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在C3A-二水石膏体系初始水化30min时,与空白样相比,掺加粗木钙的样品中,针棒状钙矾石晶体数量增加,长度为12μm,相互搭接紧密;掺加高分子量级分CL-A的样品中,钙矾石数量与空白样接近,但针、棒状钙矾石晶体尺寸更小,长度为0.51.5μm,相互搭接更紧密。掺加粗木钙或CL-A级分的样品生成更多或更细的针棒状钙矾石晶体,可在C3A颗粒表面形成更加密实的保护层,从而延缓C3A的水化。因此,CL-A级分对水泥P·II42.5R有较强的缓凝作用,木钙掺量较高(≥1.0%)时,水泥P·II42.5R长时间不凝,发生过度缓凝现象。与之不同的是,低分子量级分CL-C对水泥P·II42.5R凝结时间的影响很小。水化研究发现,在C3A-二水石膏体系初始水化30min时,掺加CL-C级分的样品中钙矾石晶体的数量和尺寸与空白样差别不大,因而对C3A水化的延缓不明显,不影响水泥凝结时间。(2)在C3A-硬石膏体系,与空白水化样相比,掺加粗木钙和CL-C级分的样品液相Ca2+浓度增加,但由于钙矾石晶体的快速形成消耗了大量的硫酸盐,SO42-浓度和CaSO4饱和率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尤其在初始水化1min时,液相SO42-浓度和CaSO4饱和率几乎降至零。高分子量级分CL-A和低掺量(≤0.3%)的粗木钙能使水泥CEM-II凝结时间延长,但延长幅度较小。水化研究发现,在C3A-硬石膏体系初始水化30min时,与空白样相比,掺加CL-A级分和木钙的样品中,钙矾石晶体数量大幅度增加,晶体尺寸大于空白样(掺木钙的长度为24μm,掺CL-A级分的长度为2μm左右),相互搭接不够紧密。分析认为,这种数量多但较大的钙矾石晶体在C3A颗粒表面能形成保护层,但不够密实,因此对C3A和水泥CEM-II水化具有较弱的延缓作用。当掺加1.0%的粗木钙或0.4%的低分子量级分CL-C时,水泥CEM-II凝结时间仅10min左右,发生速凝现象。研究发现,在C3A-硬石膏体系初始水化30min时,掺加CL-C级分的样品与空白样相比,钙矾石晶体数量大幅度增加,呈长棒状且尺寸更大(长度为68μm),晶体间有明显孔隙,因此难以在C3A颗粒周围形成可以阻止液相扩散的密实的保护层,C3A与硬石膏快速反应,导致水泥CEM-II迅速凝结。论文还通过XRD、TG-DSC和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低分子量木钙级分CL-C和五种单糖对不同水化时间水泥CEM-II水化产物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发现低分子量木钙级分CL-C和阿拉伯糖引起水泥CEM-II速凝时,针棒状的钙矾石晶体发育不好,尺寸较小,没有相互搭接呈松散分布,进一步说明由于钙矾石晶体没有在水泥颗粒表面上形成保护层,不能延缓水泥颗粒特别是C3A的继续水化,引起水泥CEM-II快速凝结。

赵平[10](2012)在《以玉米淀粉制备超缓凝减水剂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从玉米淀粉的脱氧葡萄糖单元结构出发,根据分子结构设计原理,经过氧化酸化醚化等一系列改性步骤,在玉米淀粉分子结构中引入羧基和醚基等亲水基团,制备出一种对水泥基材料具有分散性的改性淀粉减水剂,并研究了改性淀粉减水剂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减水和缓凝机理,和其代替石膏制备了无石膏硅酸盐水泥及水泥在高温下性能的研究,及其与萘系复配制备了一种低坍落度损失的改性萘系减水剂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改性淀粉制备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氧化过程主要参数如下:将淀粉配成30%的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9,加入10ml次氯酸钠,在温度为40℃下搅拌4h;2、酸化过程主要参数如下:用无水乙醇将氧化淀粉配成40%的淀粉乳,加入1.4%的盐酸,在30℃搅拌2h;3、醚化过程主要参数如下:用无水乙醇将酸化氧化淀粉配成10%的淀粉乳,调节pH值为12,加入3ml环氧乙烷,在45℃下,搅拌22h。改性淀粉在水泥中的最佳掺量为0.3%,可使水泥净浆在120min之内无损失,凝结时间超过24h,砂浆的中后期强度得到提高。改性淀粉对水泥浆体具有明显缓凝作用,水化放热峰可推迟上百小时。加入的改性淀粉的水泥体系的Zeta电位与纯水泥相差无几,水泥颗粒对改性淀粉的吸附量较少,仅为0.12mg.g-1,说明改性淀粉的减水分散作用是通过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减水剂分子的空间位阻实现的。通过对改性淀粉对Ca2+络合量的测定表明,改性淀粉可与Ca2+络合,从而推迟了水化的进行,是造成其水泥浆体缓凝的原因之一,并且改性淀粉掺量、环境温度、溶液pH值均对其络合能力有影响。由于改性淀粉对水泥的缓凝能力强于石膏,所以可采用改性淀粉代替石膏制备无石膏水泥,由于水化产物不同于硅酸盐水泥,所以经高温煅烧后强度表现有所不同,硅酸盐水泥虽有较高的初始强度,但其高温保持性不如无石膏水泥,如在600800℃时,硅酸盐水泥的强度下降率为37%,而无石膏水泥的强度下降率为10%左右。用改性淀粉与萘系复配成的改性萘系,可极大地改善萘系减水剂的流动度经时损失。当改性萘系中改性淀粉含量为0%13%时,水泥净浆流动度2h损失为89%17%。相对萘系,掺改性萘系的胶砂28d强度可提高10%以上。在同一混凝土坍落度下,改性萘系的掺量大于萘系,但2h后,掺改性萘系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仅为1.9%,而萘系拌合物坍落度损失为9.6%。

二、木素磺酸盐对水泥凝结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素磺酸盐对水泥凝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导电聚合物/纤维索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改善及功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纤维素纤维
        1.1.1 纤维素纤维的功能化处理
        1.1.1.1 物理改性处理
        1.1.1.2 化学改性处理
    1.2 导电聚合物
        1.2.1 聚苯胺
        1.2.1.1 聚苯胺的聚合机理
        1.2.1.2 聚苯胺的掺杂导电机理
        1.2.2 聚吡咯
        1.2.2.1 聚吡咯的聚合机理
        1.2.2.2 聚吡咯的掺杂导电机理
    1.3 导电聚合物/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1.3.1 原位化学沉积法
        1.3.2 层层自组装法
        1.3.3 喷墨印刷法
    1.4 导电聚合物及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功能简介
        1.4.1 导电功能材料
        1.4.1.1 导电机理
        1.4.1.2 导电聚合物导电材料的应用
        1.4.2 阻燃功能材料
        1.4.2.1 阻燃材料的阻燃机理介绍
        1.4.2.2 导电聚合物阻燃材料的应用
        1.4.3 抑菌功能材料
        1.4.3.1 抑菌材料抑菌机理
        1.4.3.2 纤维素抑菌材料的应用
        1.4.4 CPs/CF的未来发展趋势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2 有机磺酸掺杂聚苯胺/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导电及阻燃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PANI/CF及测试样品的制备
        2.2.3.1 PANI/CF制备工艺
        2.2.3.2 手抄纸样的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2.4.1 导电性的测定及电导率的计算
        2.2.4.2 抗张强度的测定及抗张指数计算
        2.2.4.3 聚苯胺沉积量的计算
        2.2.4.4 氧指数(OI)测量
        2.2.4.5 XPS表征
        2.2.4.6 SEM观察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酸的种类对PANI/CF性能的影响
        2.3.2 甲苯磺酸浓度对PTSA-PANI/CF性能的影响
        2.3.3 磺基水杨酸浓度对SSA-PANI/CF性能的影响
        2.3.4 环境稳定性分析
        2.3.5 XPS分析
        2.3.6 SEM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自掺杂聚苯胺/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耐脱掺杂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SPANI/CF及测试样品的制备
        3.2.3.1 SPANI/CF制备工艺
        3.2.3.2 脱掺杂操作
        3.2.3.3 手抄纸样的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2.4.1 导电性的测定及电导率的计算
        3.2.4.2 聚苯胺沉积量的计算
        3.2.4.3 氧指数(OI)测量
        3.2.4.4 ATR-FTIR分析
        3.2.4.5 XPS表征
        3.2.4.6 SEM观察
    3.3 单因素对SPANI/CF导电性能的影响
        3.3.1 反应时间
        3.3.2 过硫酸铵(APS)用量
        3.3.3 盐酸浓度
        3.3.4 反应物的总摩尔量
    3.4 结果与讨论
        3.4.1 SPANI/CF的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
        3.4.2 PANI/CF的环境稳定性
        3.4.3 SPANI/CF的耐脱掺杂能力
        3.4.4 ATR-FTIR分析
        3.4.5 XPS分析
        3.4.6 SEM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多官能团有机酸掺杂改善聚吡咯/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强度性能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PPy/CF及测试样品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2.4.1 导电性的测定及电导率的计算
        4.2.4.2 抗张强度的测定及抗张指数的计算
        4.2.4.3 ATR-FTIR表征
        4.2.4.4 SEM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掺杂酸种类对PPy/CF的导电性能及抗张性能影响
        4.3.2 草酸浓度对PPy/CF的导电性能及抗张强度的影响
        4.3.3 柠檬酸浓度对PPy/CF的导电性能及抗张强度的影响
        4.3.4 磺基水杨酸浓度对PPy/CF的导电性能及抗张强度的影响
        4.3.5 ATR-FTIR分析
        4.3.6 SEM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木素磺酸盐掺杂改善聚吡咯/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强度性能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木素磺酸钠掺杂PPy/CF及测试样品的制备
        5.2.4 测试与表征
        5.2.4.1 导电性的测定及电导率的计算
        5.2.4.2 抗张强度的测定及抗张指数的计算
        5.2.4.3 XPS表征
        5.2.4.4 SEM表征
        5.2.4.5 DSC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SLS分子量对PPy/CF的导电性能及抗张强度的影响
        5.3.2 SLS用量对PPy/CF的导电性能及抗张强度的影响
        5.3.3 干燥温度对SLS-PPy/CF导电性能及抗张强度的影响
        5.3.4 XPS分析
        5.3.5 SEM分析
        5.3.6 DSC分析
        5.3.6.1 原料木素磺酸钠的DSC分析
        5.3.6.2 PPy/CF的DSC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植酸金属螯合物掺杂赋予导电聚合物/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抑菌性能的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原料
        6.2.2 仪器与设备
        6.2.3 植酸金属螯合物掺杂PPy/CF及测试样品的制备
        6.2.4 植酸金属螯合物掺杂PANI/CF及测试样品的制备
        6.2.5 测试与表征
        6.2.5.1 导电性的测定及电导率的计算
        6.2.5.2 氧指数(OI)测量
        6.2.5.3 聚苯胺沉积量的计算
        6.2.5.4 抑菌圈的测量
        6.2.5.5 XPS表征
        6.2.5.6 SEM观察
    6.3 PPy/CF结果与讨论
        6.3.1 植酸浓度对PPy/CF导电性能、阻燃性能及抑菌性能的影响
        6.3.2 植酸金属螯合物与磺基水杨酸金属螯合物掺杂对PPy/CF性能影响比较
        6.3.3 XPS分析
        6.3.4 SEM分析
    6.4 PANI/CF结果与讨论
        6.4.1 植酸浓度对PANI/CF导电性能、阻燃性能及抑菌性能的影响
        6.4.2 植酸金属螯合物与磺基水杨酸金属螯合物掺杂对PANI/CF性能影响比较
        6.4.3 XPS分析
        6.4.4 SEM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2)晶须材料增强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石硬脆性的原因
        1.2.2 增强油井水泥石的研究现状
        1.2.3 硅质晶须/锌质晶须的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硅酸盐水泥的组分分析
        2.1.2 晶须材料的组分分析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水泥石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2.3.2 水泥石表征的测试分析方法
第3章 硅质晶须增强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
    3.1 硅质晶须增强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
    3.2 硅质晶须油井水泥石的物相及微结构分析
        3.2.1 硅质晶须水泥石X射线衍射分析
        3.2.2 硅质晶须水泥石红外光谱分析
        3.2.3 硅质晶须水泥石的显微图像分析
    3.3 硅质晶须增强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的机理研究
        3.3.1 裂纹桥联机制
        3.3.2 裂纹偏转机制
        3.3.3 晶须拔出机制
第4章 锌质晶须增强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
    4.1 锌质晶须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的研究
    4.2 锌质晶须油井水泥石的物相及微结构分析
        4.2.1 锌质晶须水泥石的X射线衍射分析
        4.2.2 锌质晶须水泥石的红外光谱分析
        4.2.3 锌质晶须水泥石的热分析
        4.2.4 锌质晶须水泥石的显微图像分析
    4.3 锌质晶须增强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的机理初探
        4.3.1 锌质晶须调控水泥水化“花簇状”产物的作用机制初探
        4.3.2 锌质晶须增强水泥石的机理初探
第5章 混杂晶须增强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初探
    5.1 混杂晶须增强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的研究
    5.2 混杂晶须油井水泥石的物相分析
        5.2.1 混杂晶须水泥石红外光谱分析
        5.2.2 混杂晶须水泥石的热分析
        5.2.3 混杂晶须的~(29)Si NMR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3)外加剂对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水化过程研究
        1.2.2 工业副产品石膏在水泥中的应用
        1.2.3 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1.2.4 水泥的耐久性和混凝土界面结构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实验方案设计
        1.4.1 工业废石膏对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4.2 早强剂对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4.3 减水剂对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4.4 耐久性及混凝土界面结构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方案
        2.2.2 样品制备
    2.3 性能表征
        2.3.1 游离氧化钙的测定
        2.3.2 水泥细度检验
        2.3.3 粒度分析
        2.3.4 IR分析
        2.3.5 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分析
        2.3.6 抗压强度测试
        2.3.7 XRD分析
        2.3.8 DSC-TG和水化热分析
        2.3.9 孔隙率分析
        2.3.10 粘度分析
        2.3.11 流动度分析
        2.3.12 ζ-电位分析
        2.3.13 减水剂的吸附量分析
        2.3.14 抗硫酸盐侵蚀
        2.3.15 抗氯离子侵蚀
第三章 工业废石膏对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1 水泥性能测试
        3.1.1 凝结时间分析
        3.1.2 抗压强度分析
        3.1.3 安定性分析
    3.2 微观机理分析
        3.2.1 水化热分析
        3.2.2 孔结构分析
        3.2.3 XRD分析
        3.2.4 SEM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等量SO_3条件下工业废石膏对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1 凝结时间分析
    4.2 XRD分析
    4.3 水化热分析
    4.4 孔结构分析
    4.5 抗压强度分析
    4.6 TG分析
    4.7 SEM-EDS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早强剂对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1 无机盐早强剂对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1.1 凝结时间分析
        5.1.2 抗压强度分析
        5.1.3 孔结构分析
        5.1.4 水化热分析
        5.1.5 XRD分析
        5.1.6 TG分析
        5.1.7 SEM分析
    5.2 有机早强剂对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2.1 凝结时间分析
        5.2.2 抗压强度分析
        5.2.3 孔结构分析
        5.2.4 水化热分析
        5.2.5 XRD分析
        5.2.6 TG分析
        5.2.7 SEM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减水剂对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6.1 单一减水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6.1.1 净浆流动度
        6.1.2 净浆 2h流动度损失率
        6.1.3 浆体粘度
        6.1.4 水泥 ζ-电位
        6.1.5 吸附量
        6.1.6 XRD分析
        6.1.7 TG分析
    6.2 复合减水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6.2.1 净浆流动度
        6.2.2 净浆 2h流动度损失率
        6.2.3 浆体粘度
        6.2.4 水泥 ζ-电位
        6.2.5 吸附量
        6.2.6 XRD分析
        6.2.7 TG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耐久性和混凝土界面结构
    7.1 抗硫酸盐侵蚀
        7.1.1 实验结果分析
    7.2 抗氯离子侵蚀
        7.2.1 实验结果分析
    7.3 混凝土界面结构
        7.3.1 实验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木素磺酸盐的改性分离及其工业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木质素简介
        1.1.1 木质素的物化性能
    1.2 木素磺酸盐简介
        1.2.1 木素磺酸盐的理化性质
        1.2.1.1 木素磺酸盐的物理性质
        1.2.1.2 木素磺酸盐的化学性质
        1.2.2 木素磺酸盐的应用
        1.2.2.1 木素磺酸盐在石油工业上的应用
        1.2.2.2 木素磺酸盐在设备保养上的应用
        1.2.2.3 木素磺酸盐在建筑上的应用
        1.2.2.4 木素磺酸盐在农业上的应用
    1.3 木素磺酸盐的改性研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木素磺酸盐的应用前景
    1.5 论文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1.5.1 课题创新之处
    1.6 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6.1 论文研究目的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2.1 实验主要药品
        2.1.2.2 实验主要仪器
    2.2 实验过程
        2.2.1 苯酚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的反应条件控制
        2.2.1.1 硫酸试剂浓度
        2.2.1.2 硫酸试剂体积
        2.2.1.3 苯酚添加量
        2.2.1.4 反应温度
        2.2.1.5 反应时间
        2.2.2 实验现象
        2.2.3 待检测物的制备
        2.2.3.1 预处理液
        2.2.3.2 对照组反应液
        2.2.3.3 酚化产物预处理
        2.2.4 实验检测方法
        2.2.4.1 固形物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2.2.4.2 镁原子含量测定
        2.2.4.3 紫外光谱分析
        2.2.4.4 凝胶渗透色谱测定
        2.2.4.5 热重分析
        2.2.4.6 Zeta电位测定
        2.2.4.7 红外光谱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反应液的液相分层
        3.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3.1.2 反应时间的影响
        3.1.3 硫酸试剂体积的影响
        3.1.4 硫酸试剂浓度的影响
        3.1.5 苯酚添加量的影响
    3.2 两相体系的无机层分析
        3.2.1 镁原子含量测定
        3.2.2 紫外检测苯酚在无机层中的残留量
        3.2.2.1 硫酸试剂浓度的影响
        3.2.2.2 硫酸试剂体积的影响
        3.2.2.3 苯酚添加量的影响
        3.2.2.4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2.5 反应时间的影响
3.3 酚化木素磺酸盐的物理性质
    3.3.1 酚化产物的有机可溶性
    3.3.2 酚化产物在乙醇-水中的溶解性
    3.3.3 pH值与酚化产物的溶解性
    3.3.4 Zeta电位
3.4 预处理中沉淀物的分析
    3.4.1 红外光谱分析
    3.4.2 热重分析
3.5 对照试验组酚化产物分析
    3.5.1 硫酸试剂浓度的影响
        3.5.1.1 红外分析
        3.5.1.2 GPC数据分析
        3.5.1.3 热重分析
    3.5.2 硫酸试剂体积的影响
        3.5.2.1 红外分析
        3.5.2.2 GPC分析
        3.5.2.3 热重分析
    3.5.3 苯酚添加量对酚化产物的影响
        3.5.3.1 GPC分析
        3.5.3.2 热重分析
    3.5.4 反应温度对酚化产物的影响
    3.5.5 反应时间对酚化产物的影响
3.6 水与乙醇处理酚化产物
    3.6.1 酚化产物的红外分析
    3.6.2 酚化产物的热重分析
第四章 结论
    4.1 全文重要结论
    4.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学术成果

(5)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纤维素乙醇残渣
    1.2 木素
        1.2.1 木素的结构
        1.2.2 木素的分离与提纯
        1.2.3 木素的应用
    1.3 纳米二氧化硅
        1.3.1 自然界硅元素的存在形式
        1.3.2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1.3.3 纳米二氧化硅的应用
    1.4 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1.5 染料废水吸附处理研究进展
    1.6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准备
        2.1.1 实验原料及其成分分析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2 木素结构分析
        2.2.1 木素的提取与纯化
        2.2.1.1 木素的提取
        2.2.1.2 木素的纯化
        2.2.2 木素结构表征
    2.3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
        2.3.1 原料预处理
        2.3.2 原料中硅含量的测定
        2.3.3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
        2.3.4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征
    2.4 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2.4.1 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2.4.2 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表征
        2.4.3 复合物中硅与木素含量的测定
    2.5 复合物对于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实验
        2.5.1 制备吸附标准曲线
        2.5.2 吸附实验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木素结构分析
        3.1.1 不同提取方法对木素分子量的影响
        3.1.2 不同提取方法对木素结构的影响
        3.1.2.1 红外谱图分析
        3.1.2.2 定量13C-NMR谱图分析
    3.2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
        3.2.1 制备氢氧化钠提取液的条件实验
        3.2.1.1 NaOH质量浓度对提取液中硅含量的影响
        3.2.1.2 反应时间对提取液中硅含量的影响
        3.2.1.3 反应温度对提取液中硅含量的影响
        3.2.1.4 料液比对提取液中硅含量的影响
        3.2.2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征
        3.2.2.1 纳米二氧化硅FT-IR分析
        3.2.2.2 纳米二氧化硅XRD分析
        3.2.2.3 纳米二氧化硅XPS分析
        3.2.2.4 纳米二氧化硅的外观形态
        3.2.2.5 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
        3.2.2.6 纳米二氧化硅的白度
    3.3 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3.3.1 反应体系pH值对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合成的影响
        3.3.1.1 不同pH值复合物的FT-IR分析
        3.3.1.2 pH值对复合物合成形貌的影响
        3.3.1.3 pH值对复合物中二氧化硅和木素含量的影响
        3.3.1.4 热重分析
        3.3.2 反应温度对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合成的影响
        3.3.2.1 FT-IR分析
        3.3.2.2 温度对复合物形貌的影响
        3.3.2.3 温度对复合物中硅和木素质量百分含量的影响
        3.3.2.4 热重分析
        3.3.3 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XPS分析
        3.3.4 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分布
        3.3.5 BET分析
    3.4 复合物吸附亚甲基蓝的行为分析
        3.4.1 温度对复合物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3.4.2 pH值对复合物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3.4.3 不同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深井无固相压胶塞隔离液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声幅电测仪器遇阻原因分析
2 深井压胶塞隔离液配方优选
    2.1 沉降稳定剂筛选
    2.2 高温稳定剂筛选
    2.3 水泥浆对不同配方隔离液的影响
    2.4 水泥胶粒表面性能实验
    2.5 综合评价实验
3 现场应用
4 结论

(7)酶解木质素接枝磺化制备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木质素及其应用概述
        1.2.1 木质素结构
        1.2.2 木质素的应用现状
        1.2.2.1 在工业中的应用
        1.2.2.2 在农业中的应用
        1.2.2.3 木质素研究的趋势
    1.3 酶解木质素及其研究进展概述
        1.3.1 酶解木质素元素组成及官能团结构特征
        1.3.2 酶解木质素的研究进展概述
    1.4 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概述
        1.4.1 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和分类
        1.4.2 混凝土减水剂发展状况及研究现状
        1.4.2.1 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状况
        1.4.2.2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
    2.1 实验主要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技术
        2.3.1 原料预处理
        2.3.2 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碱溶液的制备技术
        2.3.3 合成减水剂实验技术
    2.4 减水剂物化参数与结构特征的测定
        2.4.1 浓度(固含量)的测定
        2.4.2 特性粘度的测定
        2.4.3 元素含量测定
        2.4.4 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
        2.4.5 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2.5 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的性能测试
        2.5.1 水泥净浆流动度的测定
        2.5.2 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测定
        2.5.3 新拌砂浆稠度的测定
        2.5.4 砂浆减水率的测定
        2.5.5 砂浆抗折抗压强度的测定
        2.5.6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定
第三章 酶解木质素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混凝土减水剂的合成工艺研究
        3.2.1 原料预处理
        3.2.2 酶解木质素减水剂合成工艺流程
        3.2.3 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固体残渣合成减水剂的工艺研究
        3.2.4 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碱溶液合成减水剂的工艺研究
        3.2.4.1 碱溶过滤提纯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的条件
        3.2.4.2 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碱溶液的制备
        3.2.4.3 反应液浓度对合成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
        3.2.4.4 亚硫酸钠用量对合成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
    3.3 玉米芯酶解木质素减水剂的合成工艺研究
        3.3.1 CEHL 用量对合成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
        3.3.2 反应液浓度对合成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
        3.3.3 无水亚硫酸钠用量对合成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
        3.3.4 甲醛用量对合成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
        3.3.5 缩聚反应的温度对合成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
        3.3.6 缩聚反应的时间对合成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
    3.4 不同类别酶解木质素合成减水剂的分散性能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玉米芯酶解木质素高效减水剂 WR-EHL 的性能及其结构特征
    4.1 引言
    4.2 玉米芯酶解木质素高效减水剂 WR-EHL 应用性能研究
        4.2.1 WR-EHL 对水泥净浆分散作用的影响
        4.2.2 WR-EHL 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影响
        4.2.3 WR-EHL 对砂浆减水率和砂浆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
        4.2.4 WR-EHL 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 玉米芯酶解木质素高效减水剂 WR-EHL 的结构特征分析
        4.3.1 WR-EHL 的元素分析
        4.3.2 WR-EHL 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4.3.3 WR-EHL 的红外谱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的接枝反应探索
    5.1 引言
    5.2 改性造纸黑液减水剂的磺化工艺优化
        5.2.1 改性造纸黑液减水剂的合成工艺流程
        5.2.2 亚硫酸钠用量对改性造纸黑液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5.2.3 反应液浓度对改性造纸黑液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5.3 改性黑液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聚合反应工艺研究
        5.3.1 改性黑液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聚合反应工艺流程图
        5.3.2 APS 滴加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5.3.3 APS 掺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5.4 酶解木质素高效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的接枝反应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蒸养条件下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常温养护条件下外加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1.2.1 常温养护条件下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1.2.2 常温养护条件下早强剂和缓凝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1.2.3 常温养护条件下引气剂和膨胀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1.2.4 常温养护条件下复合使用外加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1.3 蒸汽养护条件下不同种类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影响的研究现状
        1.3.1 蒸养条件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1.3.2 蒸养条件下外加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细集料
        2.1.3 粗集料
        2.1.4 化学外加剂
    2.2 实验仪器
    2.3 试件成型及蒸养制度
        2.3.1 试件成型
        2.3.2 蒸养制度
    2.4 试验方法
        2.4.1 水泥砂浆的水化热
        2.4.2 微观测试
        2.4.3 抗压强度
3 蒸养条件下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1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3.1.2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3.1.3 XRD 分析
    3.2 萘系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2.1 萘系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3.2.2 萘系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3.2.3 XRD 分析
    3.3 氨基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蒸养条件下早强剂和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 硫酸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1 硫酸钠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4.1.2 硫酸钠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1.3 XRD 分析
    4.2 氯化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2.1 氯化钙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4.2.2 氯化钙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2.3 XRD 分析
    4.3 三乙醇胺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3.1 三乙醇胺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4.3.2 三乙醇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4 磷酸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4.1 磷酸钠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4.4.2 磷酸钠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5 葡萄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5.1 葡萄糖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4.5.2 葡萄糖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5.3 XRD 分析
    4.6 柠檬酸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6.1 柠檬酸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4.6.2 柠檬酸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7 早强剂和高效减水剂复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7.1 早强剂和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复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7.2 早强剂和萘系高效减水剂复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7.3 早强剂与氨基高效减水剂复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8 缓凝剂和高效减水剂复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8.1 缓凝剂和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复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8.2 萘系高效减水剂与缓凝剂复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4.9 本章小结
5 蒸养条件下引气剂和膨胀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1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1.1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5.1.2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5.1.3 XRD 分析
    5.2 聚乙二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3 膨胀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3.1 复合膨胀剂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5.3.2 复合膨胀剂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5.4 引气剂与高效减水剂复合使用对蒸养强度的影响
        5.4.1 引气剂和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复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5.4.2 引气剂和萘系高效减水剂复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5.4.3 引气剂和氨基高效减水剂复掺对混凝土蒸养强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木质素磺酸盐对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表
第一章 概论
    1.1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应用
        1.1.1 木质素的来源
        1.1.2 木质素及木质素磺酸盐的结构与性质
        1.1.3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特点与应用
    1.2 木质素磺酸盐对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1.2.1 硅酸盐水泥单矿物的水化特性
        1.2.2 减水剂对硅酸盐水泥凝结和水化的影响
        1.2.2.1 减水剂对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1.2.2.2 减水剂与硅酸盐水泥的相容性
        1.2.3 木质素磺酸盐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的影响
        1.2.3.1 木质素磺酸盐对水泥水化历程和产物的影响
        1.2.3.2 木质素磺酸盐的速凝作用研究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技术和测试方法
    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技术
        2.3.1 木质素磺酸钙的超滤分级
        2.3.2 掺硬石膏硅酸盐水泥样品的制备
        2.3.3 铝酸三钙单矿物的烧成制备
    2.4 木质素磺酸钙超滤级分的分子量测试
    2.5 木质素磺酸钙组分测试
        2.5.1 木质素含量测试
        2.5.2 还原糖含量测试
        2.5.3 还原性单糖组成测试
        2.5.4 无机盐成分测试
    2.6 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试
    2.7 不同种类石膏的 SO2-4溶解速率测试
    2.8 C3A-CaSO4体系液相离子浓度测试
    2.9 水化产物测试
        2.9.1 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测试
        2.9.2 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测试
第三章 木质素磺酸钙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1 不同养护条件下木质素磺酸钙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2 木质素磺酸钙对不同碱含量的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3 木质素磺酸钙对不同细度的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4 木质素磺酸钙对掺不同形态石膏的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5 木质素磺酸钙对铝酸三钙含量不同的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5.1 木质素磺酸钙掺量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5.2 不同分子量木钙级分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5.2.1 不同分子量木钙级分的木质素含量和分子量分析
        3.5.2.2 不同分子量木钙级分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3.6 木质素磺酸钙的组分分析
        3.6.1 还原糖含量及组成分析
        3.6.2 无机盐成分分析
    3.7 各种单糖及无机盐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7.1 无机盐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7.2 甘露糖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7.3 葡萄糖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7.4 木糖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7.5 半乳糖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7.6 阿拉伯糖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质素磺酸钙中低分子量级分和糖分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4.1 低分子量级分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
        4.1.1 水泥速凝时水化产物分析
        4.1.2 低分子量级分对 1 d 水化产物的影响
        4.1.2.1 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分析
        4.1.2.2 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分析
        4.1.3 低分子量级分对 3 d 水化产物的影响
        4.1.3.1 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分析
        4.1.3.2 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分析
        4.1.4 低分子量级分对 28 d 水化产物的影响
        4.1.4.1 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分析
        4.1.4.2 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分析
    4.2 五种单糖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
        4.2.1 阿拉伯糖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
        4.2.1.1 水泥速凝时水化产物分析
        4.2.1.2 阿拉伯糖对 1 d 水化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
        4.2.1.3 阿拉伯糖对不同时间水化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4.2.2 甘露糖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
        4.2.3 葡萄糖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
        4.2.4 木糖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
        4.2.5 半乳糖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CaSO_4体系液相离子浓度的影响
    5.1 木质素磺酸钙对不同形态 CaSO_4溶解速率的影响
        5.1.1 二水石膏溶解速率
        5.1.2 硬石膏溶解速率
    5.2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CaSO_4体系液相 SO_4~(2-)浓度的影响
        5.2.1 C_3A-二水石膏体系液相 SO_4~(2-)浓度
        5.2.2 C_3A-硬石膏体系液相 SO_4~(2-)浓度
    5.3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CaSO_4体系液相 Ca~(2+)浓度的影响
        5.3.1 C_3A-二水石膏体系液相 Ca~(2+)浓度
        5.3.2 C_3A-硬石膏体系液相 Ca~(2+)浓度
    5.4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CaSO_4体系液相 OH-浓度的影响
        5.4.1 C_3A-二水石膏体系液相 OH-浓度
        5.4.2 C_3A-硬石膏体系液相 OH-浓度
    5.5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CaSO_4体系液相 CaSO_4饱和率的影响
        5.5.1 C_3A-二水石膏体系液相 CaSO_4饱和率
        5.5.2 C_3A-硬石膏体系液相 CaSO_4饱和率
    5.6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CaSO_4体系液相 Ca(OH)_2饱和率的影响
        5.6.1 C_3A-二水石膏体系液相 Ca(OH)_2饱和率
        5.6.2 C_3A-硬石膏体系液相 Ca(OH)_2饱和率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CaSO_4体系水化过程的影响
    6.1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二水石膏体系水化过程的影响
        6.1.1 C_3A-二水石膏体系不同水化时间的物相组成分析
        6.1.2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二水石膏体系物相组成的影响
        6.1.3 高分子量级分对 C_3A-二水石膏体系物相组成的影响
        6.1.4 低分子量级分对 C_3A-二水石膏体系物相组成的影响
        6.1.5 木质素磺酸钙对钙矾石生成量的影响
        6.1.6 木质素磺酸钙对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生成量的影响
        6.1.7 木质素磺酸钙对水化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6.2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硬石膏体系水化过程的影响
        6.2.1 C_3A-硬石膏体系不同水化时间的物相组成分析
        6.2.2 木质素磺酸钙对 C_3A-硬石膏体系物相组成的影响
        6.2.3 高分子量级分对 C_3A-硬石膏体系物相组成的影响
        6.2.4 低分子量级分对 C_3A-硬石膏体系物相组成的影响
        6.2.5 木质素磺酸钙对钙矾石生成量的影响
        6.2.6 木质素磺酸钙对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生成量的影响
        6.2.7 木质素磺酸钙对水化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以玉米淀粉制备超缓凝减水剂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1.1 减水剂概述
        1.1.2 减水剂的发展
        1.1.3 面临的问题
        1.1.4 目的意义
    1.2 淀粉简介
        1.2.1 淀粉的来源
        1.2.2 淀粉分子结构
        1.2.3 变性淀粉简介
    1.3 改性淀粉作水泥减水剂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改性淀粉研究进展
        1.3.2 国内改性淀粉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改性淀粉的合成工艺研究
    2.1 引言
        2.1.1 氧化机理
        2.1.2 酸化机理
        2.1.3 醚化机理
    2.2 实验部分
        2.2.1 药品和原料
        2.2.2 实验步骤
        2.2.3 实验方法
    2.3 改性淀粉的制备
        2.3.1 氧化工艺
        2.3.2 酸化工艺
        2.3.3 醚化工艺
    2.4 改性淀粉的表征
        2.4.1 淀粉外观
        2.4.2 分子量
        2.4.3 淀粉热分析
    2.5 市售氧化淀粉作原料初探
        2.5.1 酸浓度的影响
        2.5.2 酸用量的影响
        2.5.3 醚化剂的影响
    2.6 小结
3 改性淀粉作水泥基材料超缓凝减水剂的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原料
    3.3 实验仪器
    3.4 实验方法
        3.4.1 净浆性能测试
        3.4.2 砂浆性能测定
        3.4.3 水化热分析
        3.4.4 XRD 分析
        3.4.5 SEM 测试
    3.5 改性淀粉作为水泥基材料减水剂的性能研究
        3.5.1 净浆流动度测试
        3.5.2 凝结时间
        3.5.3 胶砂减水率
        3.5.4 胶砂强度
        3.5.5 水化热测试
        3.5.6 XRD 分析
        3.5.7 SEM 测试
    3.6 小结
4 改性淀粉作为缓凝减水剂的减水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测定方法
        4.2.1 表面张力
        4.2.2 Zeta 电位检测
        4.2.3 吸附量测试
        4.2.4 淀粉络合能力的测定
    4.3 改性淀粉的减水及缓凝机理分析
        4.3.1 表面张力
        4.3.2 Zeta 电位
        4.3.3 吸附量的分析
        4.3.4 改性淀粉的络合能力测定
    4.5 小结
5 改性淀粉制备无石膏水泥的高温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1 国外研究进展
        5.2.2 国内研究进展
    5.3 实验
        5.3.1 原料
        5.3.2 实验方法
    5.4 无石膏水泥的性能研究
        5.4.1 龄期对强度的影响
        5.4.2 线形变化
        5.4.3 高温强度
        5.4.4 水化热
        5.4.5 XRD 测试
        5.4.6 热分析
        5.4.7 SEM 测试
        5.4.8 无石膏水泥制备耐火浇注料
    5.5 小结
6 改性淀粉对萘系水泥浆体性能影响
    6.1 引言
    6.2 实验步骤
        6.2.1 改性萘系减水剂
        6.2.2 性能测定
    6.3 改性萘系的性能研究
        6.3.1 掺入方式对流动度的影响
        6.3.2 掺量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6.3.3 净浆流动度经时损失
        6.3.4 减水剂对流变的影响
        6.3.5 水化热测试
        6.3.6 减水剂对强度的影响
        6.3.7 XRD 测试
        6.3.8 混凝土坍落度测试
    6.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木素磺酸盐对水泥凝结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导电聚合物/纤维索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改善及功能化研究[D]. 毛慧.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2)
  • [2]晶须材料增强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及机理研究[D]. 杨雨佳.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3]外加剂对贝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 刘博. 济南大学, 2016(03)
  • [4]木素磺酸盐的改性分离及其工业化应用[D]. 解春明. 大连工业大学, 2016(02)
  • [5]木素/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D]. 炊颖. 大连工业大学, 2016(04)
  • [6]深井无固相压胶塞隔离液的研究与应用[J]. 徐珍焱,韦西海,晁玉满,韩进东,汤小琪,袁晓红. 石油钻采工艺, 2014(04)
  • [7]酶解木质素接枝磺化制备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研究[D]. 陈演良.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3)
  • [8]蒸养条件下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 肖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5)
  • [9]木质素磺酸盐对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王小萍.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10]以玉米淀粉制备超缓凝减水剂及其应用研究[D]. 赵平. 西南科技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木质素磺酸盐对水泥混凝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