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冷库臭氧处理羊肉的新鲜度检验

低温冷库臭氧处理羊肉的新鲜度检验

一、臭氧处理低温冷藏保鲜羊肉鲜度检验(论文文献综述)

付倩,孙颖,王新新,郭婷婷,季秋雅,梅林[1](2021)在《微冻对鸡胸肉贮藏品质及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鸡肉在两种贮藏方式下鸡肉品质的变化情况,为鸡肉的保鲜提供参考。将新鲜鸡胸肉分别贮藏于常规冷却(0~4℃)和微冻(–3~–5℃)条件下,对鸡胸肉的新鲜度、肌原纤维蛋白理化、乳化特性及水分状态和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比0~4℃冷藏,微冻有效延缓了贮藏期鸡胸肉pH值、TAC和TVB-N值的上升过程(P <0.05),感官评分在第15天仍在5分以上;针对肌原纤维蛋白特性,微冻贮藏条件下,肌原纤维蛋白的质量浓度、溶解度、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乳化能力指标均显着优于同期常规冷却保鲜(P <0.05),且黏度上升缓慢;另外,冷藏鸡胸肉T23值和S23峰面积的变化显着(P <0.05),而微冻贮藏鸡胸肉T23值和S23峰面积随贮藏时间变化减缓,能够有效保持肉品的保水性能。可见,微冻贮藏成本低,对设备要求低,且能够有效阻止微生物繁殖、减缓肉品腐败进程,抑制肌原纤维蛋白的分解和变性程度,保护肉品的保水能力,在肉品保鲜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张珏[2](2020)在《基于光学信息检测技术的羊肉新鲜度快速检测与判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羊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新鲜度是衡量羊肉食用价值的重要标准,对其进行准确、快速检测对促进羊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感官评价、理化检测或微生物实验手段无法满足羊肉流通中对新鲜度快速、准确、无损的检测要求。众多肉类新鲜度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中,光学检测技术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新鲜度冷鲜羊肉为研究对象,分析羊肉变质过程中新鲜度变化规律,挖掘表征新鲜度的关键指标并研究各指标可见近红外(350~1050nm)最佳光谱检测模型,优选并充分融合关键指标的多源光谱特征建立羊肉新鲜度分类模型。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羊肉新鲜度研究谱段,采用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样本935~2539nm范围的近红外光学信息,并以挥发性盐基氮(TVB-N)为主要研究指标对羊肉新鲜度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探索羊肉TVB-N的光谱及图像特征优选方法,挖掘表征羊肉内部化学成分的光谱特征及颜色、纹理等空间图像特征,并融合光谱、图像特征,建立更为稳定有效的羊肉新鲜度预测模型,从而基于光学信息检测技术多方法、多层次地对羊肉新鲜度进行快速检测研究,旨在为实现羊肉新鲜度的准确、快速、无损判别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不同贮藏时间冷鲜羊肉腐败变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影响羊肉新鲜度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感官指标,并研究各指标在羊肉腐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亮度(L*)、pH值、TVB-N及菌落总数(TVC)是表征羊肉新鲜度的关键指标。(2)分析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羊肉新鲜度预测精度的影响,优选各关键新鲜度指标最佳光谱检测模型。借助“粗略”结合“精细”的网格搜索方法对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RBF核函数进行参数寻优,对比最优SVM网络模型与PLSR模型对羊肉新鲜度的预测效果,优选出表征关键新鲜度指标的最佳光谱特征及预测模型。(3)分别以TVB-N的光谱特征和关键新鲜度指标融合特征建立CART分类树新鲜度判别模型,并对单一指标分类树模型(Single-CART)和复合指标分类树模型(Combination-CART)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ingle-CART和Combination-CART模型校正集平均分类准确率均为100%,预测集平均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3.33%和95.83%。Single-CART模型对预测集“新鲜”、“次新鲜”、“变质”3个新鲜度级别样本的识别率分别为88.89%、75%和85.71%,Combination-CART模型的识别率分别为100%、87.50%和100%。相较Single-CART分类模型,Combination-CART模型的分类结果更加准确且稳定性更好,研究表明,优选并充分利用多源特征变量建立羊肉新鲜度分类模型,能更加准确地判别羊肉新鲜程度。(4)以TVB-N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羊肉新鲜度预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MDBPSO)的羊肉TVB-N近红外特征波长优选方法,在粒子更新方式和惯性权重2个方面对传统离散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并比较分析MDBPSO法与常规特征波长提取方法建立PLSR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显示,MDBPSO-PLSR模型校正集Rc2和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82和3.61,预测集Rp2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81和3.68,该模型在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等方面较其他模型都有显着提高。(5)深入挖掘表征羊肉内部化学成分的光谱特征及颜色、纹理等空间图像特征,并以MDBPSO法优选光谱特征建立基于随机森林回归(RFR)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算法的羊肉TVB-N含量预测模型,以主成分分析法(PCA)、遗传算法(GA)优选的图像特征建立基于BPANN算法的羊肉TVB-N预测模型。结果显示,MDBPSO-RFR为TVB-N含量的最佳光谱预测模型,其校正集Rc2和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87和3.12,预测集Rp2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85和3.56;GA-BPANN为TVB-N含量的最佳图像预测模型,其校正集Rc2和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81和3.71,预测集Rp2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80和4.20。上述研究表明,利用光谱特征建立羊肉新鲜度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图像特征模型。(6)比较分析基于光谱、图像特征羊肉新鲜度模型的预测效果,优选表征TVB-N含量的最佳光谱、图像特征,并借助BPANN模型有效融合图谱特征建立羊肉新鲜度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融合模型校正集Rc2和RMSEC分别为0.87和2.86,预测集Rp2和RMSEP分别为0.86和2.93。表明融合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光谱或图像的单一传感器模型,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羊肉新鲜程度。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光学信息检测技术可快速检测羊肉外部感官品质和内部理化品质,实现对羊肉新鲜度的定量分析和新鲜度等级的定性判别。研究为开发基于光谱和图像信息的羊肉新鲜度快速检测系统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张振[3](2020)在《壳聚糖-ε-聚赖氨酸—卡拉胶复合涂膜对冷藏中国对虾品质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特色水产品,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可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然而由于内源酶、微生物等作用,中国对虾易腐败,货架期短,严重影响了其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因而,开发有效的保鲜技术延缓中国对虾腐败变质、保持其原有风味和品质意义重大。在众多保鲜方式中,壳聚糖涂膜保鲜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保鲜技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研究对象多集中于鱼类,对于虾的保鲜效果研究还仅限于南美白对虾等部分品种。目前,壳聚糖涂膜水产品的研究多从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方面评价其保鲜效果,对于复配保鲜剂各组分的精准添加量确定、保鲜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对虾为研究对象,选用壳聚糖、ε-聚赖氨酸(ε-PL)、卡拉胶(CA)作为涂膜材料,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确定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液的最佳配比,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评价其对中国对虾的保鲜效果,并从中国对虾风味相关物质,蛋白质、脂肪、水分变化及腐败菌等方面探讨保鲜机制,为对虾等水产品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确定了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液各组分最佳添加量为壳聚糖1.82%、ε-PL 0.16%、CA 0.22%。(2)以感官特性、物理特性(色差、汁液流失率、硬度、弹性、咀嚼性)、化学特性(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等)和微生物(菌落总数、嗜冷菌数)为指标,以空白组、壳聚糖单独涂膜(CH组)和壳聚糖、ε-PL涂膜(CH+ε-PL组)作为对照,评价了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CH+ε-PL+CA组)对冷藏中国对虾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处理能够有效延缓冷藏中国对虾感官品质的劣化,虾体亮度下降、色调变暗的速度和汁液流失,以及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指标的下降和pH值、TVB-N、K值、菌落总数、嗜冷菌数的上升,且效果优于CH组和CH+ε-PL组。相比空白组,CH组和CH+ε-PL组分别延长中国对虾货架期13天和34天,CH+ε-PL+CA组延长57天。(3)通过风味感官评价、风味相关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了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冷藏中国对虾风味保持作用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CH+ε-PL+CA组样品风味感官评分下降最慢。HS-SPEM-GC-MS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冷藏期间共检测出4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11种、醇类11种、酮类8种、酯类4种以及含氮或硫化合物9种。贮藏末期空白组检测到40种挥发性成分,而CH组、CH+ε-PL组、CH+ε-PL+CA组分别为31、26和19种,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减少了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减少了己醛、2-乙基-1-己醇、2-壬酮及含氮含硫化合物等异味挥发性成分的产生或相对含量,有效降低了中国对虾腥味等不良气味的产生。电子鼻Loading分析显示W1W(硫化氢)对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较大,W2W(有机硫化物)、W5S(氮氧化合物)对第二主成分贡献较大,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法(LDA)、雷达图分析表明同一贮藏时间CH+ε-PL+CA组样品气味特征与鲜虾最为接近,再次证明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有效维持了冷藏中国对虾固有风味特征。此外,该复合涂膜处理抑制了中国对虾ATP相关化合物的降解,鲜味物质肌苷酸(IMP)含量的下降和异味物质次黄嘌呤核苷(HxR)、(次黄嘌呤)Hx的积累均有所延缓,冷藏末期空白组相比CH+ε-PL+CA组IMP含量低了85.95%,空白组HxR、Hx含量显着(p<0.05)高于CH+ε-PL+CA组,这也是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处理维持中国对虾感官品质和风味质量的原因之一。(4)在分析中国对虾肌肉主要成分基础上,以蛋白组成、变性及降解,脂肪水解与氧化,水相变化情况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冷藏中国对虾肌肉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从肌肉蛋白、脂肪和水分变化层面进一步探讨和解析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处理对中国对虾感官、质构、风味质量保持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有效减慢了中国对虾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肌基质蛋白含量的下降和碱溶性蛋白的增加;生化特性分析显示该复合涂膜处理使中国对虾冷藏期间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下降和表面疏水性上升速率得以延缓,说明蛋白变性得以有效控制,电泳结果也表明该复合涂膜处理抑制了蛋白质降解,中国对虾感官、质构特性得以保持。同时,该复合涂膜显着(p<0.05)延缓了中国对虾冷藏期间脂肪含量的下降、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的上升以及游离脂肪酸的产生,从而保持了中国对虾的感官、风味品质。水相分析表明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有效保持了中国对虾水相的稳定,减少了汁液流失的同时,延缓了化学反应和微生物活动,这也是该复合涂膜有效保持冷藏中国对虾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5)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细菌形态学观察及微生物计数,研究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中国对虾冷藏期间菌相的影响和腐败菌的抑制作用,从微生物角度揭示该复合涂膜对中国对虾保鲜效果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在中国对虾冷藏期间由最初的37.3%上升到了最后的93.1%,是中国对虾冷藏期间的特定腐败菌(SSO)。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显着(p<0.05)抑制了中国对虾的产H2S菌、假单胞菌等腐败菌的增长,产H2S菌、假单胞菌数较空白组低了3.34 log10 CFU/g和2.71log10 CFU/g。壳聚糖基涂膜处理中国对虾冷藏末期,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总占比分别为CH组65.4%,CH+ε-PL组57.3%,CH+ε-PL+CA组50.1%,均明显低于空白组的93.1%,表明壳聚糖基涂膜特别是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抑制了中国对虾冷藏SSO的增长,更好地保持了中国对虾菌群的多样性,从而减少因SSO生长代谢产生有害物质的积累,维持了中国对虾的品质。本文精准确定了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液最佳复配比例,研究了该复合涂膜对冷藏中国对虾品质的保持作用和货架期延长效果,并从风味关联物、肌肉主要成分变化和微生物等角度初步揭示了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中国对虾品质保持的作用方式。

熊宇飞[4](2020)在《高压静电场结合制冷对刀额新对虾品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高压静电场(High-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HVEF)技术是一种非热加工方式,其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无污染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如冷冻、解冻、干燥和保鲜等食品加工环节。目前,HVEF在果蔬保鲜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但鲜有水产品相关的报道。本文以刀额新对虾为原料,利用自主搭建的HVEF结合制冷辅助保鲜平台,研究HVEF结合冷藏连续处理在刀额新对虾保鲜上的适用性。首先,通过测定刀额新对虾新鲜度变化的指标,说明HVEF在水产品保鲜方面的潜力,并进一步探究HVEF对刀额新对虾肌动球蛋白生化特性以及组织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进而分析HVEF的作用机理,为刀额新对虾的HVEF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拓宽HVEF保鲜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出研究结果如下:1. HVEF处理能够有效延缓刀额新对虾品质的劣变。与对照组相比,HVEF处理组能较好维持刀额新对虾的颜色和质构特性。施加HVEF有利于抑制贮藏期间发生的蛋白质降解、脂肪氧化和微生物生长等生化反应。此外,随着电压值的增大,保鲜效果越好。综合比较分析,HVEF结合冷藏能够延长刀额新对虾货架期2 d以上。2. HVEF能够有效抑制蛋白质的变性,而且随着电压的增加,抑制效果越好。其中,HVEF处理能够显着抑制贮藏期间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的上升,并有效延缓肌动球蛋白盐溶性、Ca2+-ATPase酶活性和总巯基含量的下降。荧光光谱结果显示,HVEF处理可以较好保持肌动球蛋白的三级结构和构象。由电泳图可知,HVEF处理组的肌动球蛋白重链条带密度明显大于同一时间下对照组,且变化较缓慢。说明HVEF处理可以抑制蛋白质变性和降解作用。3.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四组样品的组织蛋白酶L、B和H的活性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组织蛋白酶L的活性变化最大,组织蛋白酶H次之,组织蛋白酶B活性变化最小。组织蛋白酶D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酶活性也较初始值略微增加。在虾肉蛋白水解过程中,组织蛋白酶L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此外,HVEF能够有效抑制组织蛋白酶L和B的活性,对组织蛋白酶H的活性影响较低,对组织蛋白酶D的活性基本没有影响。

姚尧[5](2019)在《臭氧处理结合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贮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外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在食品方面不仅仅要求要吃饱,而且要求吃的更安全更健康,食品安全行业也越来越被重视,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即对环境无污染又对人体更健康的冷鲜鸡肉保鲜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本文采用臭氧熏蒸、气调包装及两者结合的方式来处理冷鲜鸡肉,并测定其贮藏期间的相关鲜度指标、蛋白氧化、生物胺含量及气体成分的差异等来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冷鲜鸡肉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冷鲜鸡肉的保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采用不同气体比例的气调包装来研究其对冷鲜鸡肉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气体比例(气调1:5%O2+40%CO2+55%N2;气调2:10%O2+40%CO2+45%N2;气调3:40%CO2+60%N2)的气调包装均可显着性延缓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品质的下降;其中采用气调1(即:5%O2+40%CO2+55%N2)比例的气体来包装冷鲜鸡肉,可显着性抑制其贮藏期间硫代巴比妥酸值、p H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上升及红度a*值、感官评价值的下降(p<0.05),又相比其他处理保鲜效果更好。(2)通过采用不同浓度、时间的臭氧处理冷鲜鸡肉来研究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浓度(4.28 mg/m3、8.56 mg/m3、12.56 mg/m3)的臭氧分别处理20 min、30 min、40 min均可显着性抑制其贮藏期间p H值、TVB-N含量、菌落总数、TBARs值增加及a*值、感官评价值的下降(p<0.05);其中臭氧4(即:8.56 mg/m3、20 min)相比其他处理保鲜效果更好。(3)在得出较优的臭氧处理、气调包装参数后,将两者结合进行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即:8.56 mg/m3、20 min)结合气调包装(即:5%O2+40%CO2+55%N2)来处理冷鲜鸡肉可显着性延缓其贮藏期间TBARs值、p H值、菌落总数值的上升(p<0.05),并显着性抑制其a*值、感官评价值的下降(p<0.05);还可抑制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活性巯基含量、羰基含量的增加,并降低其贮藏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气味成分的差异,即采用臭氧处理结合气调包装方式可更好的保证其贮藏品质,并延长其保鲜期。

成培芳[6](2019)在《聚己内酯基可降解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果蔬保鲜机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调控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关键要素之一——果蔬的呼吸作用为根本出发点,首先以茼蒿为保鲜对象,以聚己内酯(PCL)/聚碳酸亚丙酯(PPC)为包装薄膜,研究其对茼蒿采后贮藏货架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熔融共混的物理方法,进一步以完全生物可降解树脂聚乳酸(PLL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共混改性剂,制备含不同共混改性剂质量比的PCL基非均相共混薄膜体系,旨在制备力学强度较高、尺寸稳定且具有不同气体透过性能的适宜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可生物降解共混薄膜体系,并考察其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葡萄采后冷藏期间贮藏品质、抗衰老性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以探索其延长葡萄货架期的关键原因及其保质保鲜机理。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实验室自制的PCL/PPC共混薄膜,通过测定其在茼蒿贮藏过程中包装内部的气体组成、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探索其对茼蒿采后贮藏品质及其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PCL/PPC共混膜能在包装内形成O2含量为2.3~4.9%,CO2含量为2.9~7.3%的相对稳定的气体环境,从而显着降低茼蒿采后的呼吸代谢速度,减缓呼吸基质消耗,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较常用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延长6 d的货架期。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PCL进行改性研究,可制备适合果蔬保鲜的自发气调包装共混薄膜。(2)以生物可降解性PCL作为自发气调保鲜包装薄膜的基质,以具有不同气体透过性的PLLA和PBS为共混改性剂,采用熔融挤出共混法制备PCL/PLLA(PBS)改性共混薄膜,并探讨不同PLLA(PBS)共混组成对共混膜体系相结构形态、相容性以及热学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LLA(PBS)共混改性剂的组成对分散相颗粒的大小、形状、分散均匀性及两相的转变等相形态结构有显着影响;两相之间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二元“海岛”状微相分离结构,当PLLA(PBS)的共混组成低于50%时,PLLA(PBS)以球形颗粒状结构分散于PCL中。但颗粒直径随着PLLA(PBS)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分散均匀性变差;而当PLLA(PBS))的共混质量分数高于50%时,PCL与PLLA(PBS)两相之间发生相转变,相分离程度得到改善,从而制备了兼具力学性能和不同气体和水蒸气透过性能的共混薄膜体系。这也说明,通过对微相分离结构的调控,可制备出可控型的气调保鲜包装膜材料。(3)基于薄膜性能测试结果,分别采用优选后的PCL基共混薄膜对葡萄进行低温自发气调包装。结果发现,与PCL和PCL/PBS共混薄膜相比,PCL/PLLA自发气调包装处理能使包装内部的O2和CO2浓度分别保持在2.2%和12%左右。感官评价结果发现,PCL/PLLA包装处理组葡萄贮藏至第40 d时,外观品质良好,无霉变,较对照组和PCL处理组分别延长16 d和10 d的货架期;此外,PCL/PLLA包装处理能显着延缓葡萄浆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这两大呼吸基质的消耗,同时能保持65%左右的维生素C含量。这是因为PCL/PLLA共混包装薄膜能通过保持包装内部适宜的气体组成来抑制和延缓葡萄果穗的呼吸代谢速度,从而减缓因呼吸作用而发生的果实感官和生化品质的劣变。(4)为更进一步探索共混膜自发气调包装的保质保鲜机理,采用贮藏品质较好的PCL/PLLA共混包装膜,以纯PCL包装膜和CK为对照组,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冷藏期间抗衰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L/PLLA共混包装处理组能较好地保持葡萄果皮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延缓葡萄果实中总酚的降低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保持较高的POD和CAT活性。以上结果表明,自发气调包装处理能延缓呼吸代谢中活性氧生成的速度,从而增加葡萄的抗衰老性,延缓果实衰老。(5)通过采用高效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连用(GC-MS)技术,研究了冷藏条件下葡萄在贮藏期间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贮藏至24d时,PCL/PLLA包装处理组能较好地保持该品种葡萄的特征香气成分——醇类和醛类物质,且无乙醇生成,较好地保持葡萄原有的风味,且无不良气味产生。

杨冲[7](2019)在《空心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空心菜(Ipomoea equatica)又名藤藤菜、蕹菜、通心菜、无心菜等,旋花科、番薯属,是一年或多年蔓性草本植物,生长季节为夏秋两季,分布于亚热带地区。空心菜含有大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凉血的功效。空心菜叶片较薄,叶片面积较大,含水量较高,采后流通、销售过程中,品质极易下降,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品质降低主要表现在叶片失水萎蔫,维生素、叶绿素等含量下降等。因此寻找适宜的贮藏保鲜措施,可以延长空心菜的货架期,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生鲜商超运营要求。本研究首先分析并确定了空心菜采后适宜的贮藏温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清洗方式、真空预冷处理、不同气调包装方式以及外源褪黑素处理对空心菜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以空心菜为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维生素C、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水分迁移等为指标研究不同贮藏温度(0,5,10,15℃)对空心菜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0℃贮藏,空心菜易发生冷害,15℃贮藏,空心菜衰老加快,均不利于贮藏。5,10℃贮藏,空心菜的感官品质、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维持相对较好,贮藏8 d,上述指标均保持较好。且空心菜在5℃贮藏后期(第10d后)也会发生一定的冷害,品质下降较快,在10℃贮藏,对空心菜多数品质指标(除了菌落总数)的维持基本均优于在5℃贮藏的,货架期达到4 d。2.以空心菜为对象,研究不同清洗方式(次氯酸钠溶液:有效率浓度为100mg/L、臭氧水:活性氧浓度1.8 mg/L、超声波清洗:40 HZ,0.33 W/cm2)对空心菜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清洗处理均有利于保持空心菜的感官品质,维持较低的菌落总数水平,延缓叶绿素、维生素C等含量降低,其中活性氧浓度1.8 mg/L臭氧水清洗保鲜效果最好,相比自来水处理组,货架期从6 d延长至9 d,货架期延长了3 d。3.以空心菜为对象,研究真空预冷处理对采后空心菜贮藏(10℃)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预冷处理(真空度1000 Pa,每次加料量约为2 kg,喷水量为物料量的3%)可在4.5 min内快速除去空心菜采后携带的田间热量,使叶片温度从28.3℃迅速降低至10℃;并通过相关指标测定可知,真空预冷处理有利于维持空心菜在冷藏期间的感官品质,延缓重量损失、水分迁移速率、叶绿素含量降低、维生素C含量降低,并能抑制丙二醛积累等,与未经预冷直接冷藏的样品相比,货架期从8 d延长至10 d,货架期延长了2 d。表明真空预冷能够有效地维持空心菜采后贮藏品质。4.以空心菜为对象,研究采后经1.8 mg/L臭氧水清洗过的空心菜净菜通过不同的气调包装方式,在10℃条件下的冷藏保鲜效果,为提升空心菜商超商品化销售提供技术方案。研究表明:空气包装、低氧(5%O2、10%15%CO2、80%85%N2)气调包装,均不利于采后空心菜净菜保鲜,而适宜的气调包装(10%O2、5%10%CO2、80%85%N2),特别是(10%O2+10%CO2+80%N2)的气调包装工艺最适合空心菜净菜的采后贮藏,可以有效地保持空心菜感官品质,维持叶绿素、维生素C的含量,延缓水分迁移,抑制丙二醛积累,延缓组织氧化衰老,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延缓腐败,较对照组空气包装相比,货架期从5 d延长至7 d,货架期延长了2 d。5.以空心菜为对象,研究采后经不同浓度(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外源褪黑素的水溶液浸泡10 min后对空心菜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这三种浓度的褪黑素溶液处理过得空心菜有利于保持空心菜的感官品质、延缓叶绿素、维生素C等降解,抑制丙二醛积累,提高样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样品衰老,其中10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效果最佳,相较自来水对照组,样品货架期从8 d延长至10 d,货架期延长了2 d。

张涛[8](2019)在《石斑鱼液体速冻保鲜加工技术及对鱼肉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石斑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高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元素等含量高,是优质的海水鱼类。近年来,随着石斑鱼育种和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斑鱼的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年产量已突破十万吨。而受我国“生猛海鲜”消费意识影响,石斑鱼主要是以鲜活销售为主,部分冷冻加工,但传统的冷冻加工不利于石斑鱼好品质的维持,由于石斑鱼价格较高,石斑鱼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方面相对较滞后,这严重制约了石斑鱼产业的发展。因此,为了开拓石斑鱼的流通销售模式,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本文以石斑鱼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优化水产品液体速冻用的载冷剂,石斑鱼速冻前降温条件优化,研究了速冻液处理对石斑鱼在常温物流过程的品质和货架期影响,并探讨液体速冻冻石斑鱼在不同冻藏条件过程的质量变化规律,为石斑鱼保鲜及冻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发了一种用于水产品的低温速冻液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乙醇、低聚果糖、柠檬酸和氯化钙不同质量分数下的冻结点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冻结点和粘度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速冻液中载冷剂的添加量进行优化,得到速冻液的最佳配方为:19.9%乙醇、9.5%低聚果糖、3%柠檬酸、5%氯化钙、10%丙二醇。该配方制备的速冻液的冻结点可达-63.50℃、粘度4.64mPa·s。2.探讨了不同致死方式对石斑鱼冰藏期间的品质影响,为提高石斑鱼冰藏期间鱼肉品质提供合理的致死前处理方式。采用五种不同致死方式处理石斑鱼(Ⅰ:将活鱼放入碎冰中20min;Ⅱ:敲击头部致死;Ⅲ:活石斑鱼经温度梯度18℃、14℃、10℃、6℃(每个温度处理20 min)后致死;Ⅳ:活石斑鱼经温度梯度18℃、12℃、6℃(每个温度处理20 min)后致死;Ⅴ:活石斑鱼经温度梯度18℃、6℃(每个温度处理20 min)后致死),然后将石斑鱼经液体速冻后进行冰藏(0℃),测定并分析冰藏期间鱼肉的感官评价、质构特性、pH、乳酸含量、巯基含量、菌落总数等品质评价指标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五组致死处理方式对冰冷藏期间鱼肉的乳酸含量和pH的变化影响由小到大依次是:Ⅲ组>Ⅳ组>Ⅱ组>Ⅰ组>Ⅴ组,对巯基和菌落总数变化的影响由小到大依次是:Ⅲ组>Ⅳ组>Ⅴ组>Ⅱ组>Ⅰ组。综合品质评价指标结果,Ⅲ组的致死方式最好,使石斑鱼死亡的过程应激反应小,乳酸含量和pH值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贮藏过程的品质保持,比其他四组更有效延缓质构特性和巯基含量的降低,抑制微生物活性,延长鱼样保鲜期。3.研究了速冻液处理对石斑鱼在常温直销物流过程的品质和货架期影响。结果表明,鲜活石斑鱼采用速冻液处理不仅可使鱼肉保持新鲜鱼肉的品质而且能明显延长常温流通货架期,物流时间可达到80h,该时间下其TVB-N达到26.88mg/100g,K值47.965%,菌落数为5.88lg(CFU/g),鱼肉肌肉纤维结构完整,接近新鲜鱼肉,感官评价好,比静止空气冻结组延长10h,比无冻对照组延长30h。4.探讨了开发的低温速冻液处理的石斑鱼在不同冻藏条件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采用静止空气冻结石斑鱼作为对照,以解冻速率和失水率、pH值、质构特性、TVB-N、K值、组织结构、Ca2+-ATPase活作为品质评价指标,对石斑鱼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藏过程中三组不同方式处理鱼样的失水率、TVB-N、K值增加,pH先减小后增加肌原纤维组织结构均发生改变,石斑鱼的解冻速率、硬度、内聚性、弹性和咀嚼性降低,Ca2+-ATPase活性下降。液体速冻-30℃冻藏效果优于液体速冻-18℃冻藏组优于空气冻结-18℃冻藏,保持品质较好。贮藏期间,液体冻结的石斑鱼蛋白质变性缓慢,蛋白质损失少,冰晶更均匀,组织结构破坏小,持水力和弹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保持品质较好;-30℃冻藏的石斑鱼的品质优于-18℃冻藏。

鞠健[9](2017)在《茶多酚对鲈鱼贮藏品质的影响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淡水鱼鲜度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淡水鱼水分含量高,营养物质丰富。因此,在运输、贮藏、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极易发生腐败变质。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作为一种天然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符合当今食品添加剂关于“天然、安全、健康”的要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食品的保鲜。本文以鲈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微生物学、仪器分析和感官等方法,研究了茶多酚对鲈鱼理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适合鲈鱼的货架期预测模型。主要研究方法及结论如下:(1).通过测定菌落总数含量(TVC)、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K值、pH、剪切力、色泽和感官,分析了在4℃贮藏条件下空气、真空、茶多酚和真空+茶多酚处理对鲈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组中的TVC含量、TVB-N值、TBA值、K值和色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剪切力和感官评分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H在整个贮藏期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然而,在整个贮藏期间真空+茶多酚处理组中的菌落总数、TVB-N值、TBA值、K值、pH和色泽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剪切力的值则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表明真空+茶多酚处理可以较好的保持鱼肉在冷藏期间的品质,感官评价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2).通过模拟冷链物流过程的4个不同阶段即贮藏(-18℃)、运输(0℃)、销售(2℃)及家用冰箱贮藏(4℃),研究了冷链物流过程中真空+茶多酚处理对鲈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茶多酚处理对物流期间鲈鱼品质的劣化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使鱼肉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到物流末期第20 d时TVB-N值、TBA值、菌落总数和pH显着低于对照组,剪切力和感官得分值显着高于对照组,从而保证了鲈鱼在物流末期仍处于可食用的安全范围。(3).在三种不同的贮藏温度下(-2℃、0℃和4℃)通过测定菌落总数、TVB-N值、pH值、色泽、质构、汁液流失率、组织结构和水分变化,分析了真空+茶多酚处理对贮藏鲈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的贮藏温度下真空+茶多酚处理可以较好的保持鲈鱼的品质且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4).在三种不同的贮藏温度下基于鲈鱼背腹部鱼片脂肪的氧化指标建立了货架期预测模型。通过对货架期预测模型验证后得到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均在±10.60%以内。因此这表明基于鲈鱼在贮藏期间的脂肪氧化指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贮藏期间鲈鱼背腹部鱼片的货架期,可为预测和控制鲈鱼片在贮藏期间的品质提供现实参考。

袁赖红[10](2017)在《微冻条件下大黄鱼气调包装保鲜工艺及菌相研究》文中提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传统的食用佳品。但鱼死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鱼体发生腐败、品质下降,所以大黄鱼难以贮藏。因此,在现有保鲜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更好的大黄鱼物理保鲜方法显得非常重要。鉴于此,本课题以宁德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大黄鱼的感官品质、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研究微冻条件下气调包装方式对大黄鱼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延长大黄鱼贮藏期和提高贮藏品质提供技术支持;并研究大黄鱼贮藏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变化,初步探究大黄鱼微冻结合气调包装技术的保鲜机理,为改进大黄鱼贮藏保鲜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3.0±0.5)℃微冻温度下,采取六种不同气调包装方式(空气、25%CO2/75%N2、50%CO2/50%N2、75%CO2/25%N2、75%CO2/10%O2/15%N2、100%CO2)对大黄鱼进行微冻贮藏。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大黄鱼的各项指标,六个贮藏条件下的贮藏期分别为21d、28d、32d、43d、32d和43d。对比空气包装,气调包装使大黄鱼的感官缺点评分、pH值、TVB-N、K值以及表面细菌总数均处于较低水平,并随着CO2比例的增大,保鲜效果越好。气调包装中O2的加入反而使得TBA增大、贮藏期缩短,不利于贮藏。75%CO2/25%N2和100%CO2包装贮藏两者间大黄鱼的各项指标均无显着(P>0.05)差异。因此,75%CO2/25%N2气调包装方式结合微冻是大黄鱼最佳的贮藏方式,能显着延长其贮藏期,保持良好的贮藏品质。2、应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了微冻结合气调包装保鲜条件下大黄鱼可培养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末期时,大黄鱼表面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类较少,主要有希瓦氏菌(55%)、假单胞菌(35%)、肉食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其中优势菌为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肠道中的优势微生物是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希瓦氏菌,还检出少量杀鲑气单胞菌,因此,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为大黄鱼的优势腐败菌。而微冻结合气调包装技术能有效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延长大黄鱼的贮藏期。3、对冻结贮藏条件下大黄鱼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冻藏43d后,大黄鱼表面微生物的种类呈现多样性,主要有希瓦氏菌、腐败希瓦氏、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微嗜酸寡养单胞菌和门多萨假单胞菌,其中希瓦氏菌、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为优势菌。肠道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希瓦氏菌属和假单胞菌。相比微冻结合气调包装保鲜方式,冻结贮藏下大黄鱼表面微生物的种类会更丰富,但是肠道中微生物的种类没有多大的差异。

二、臭氧处理低温冷藏保鲜羊肉鲜度检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臭氧处理低温冷藏保鲜羊肉鲜度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微冻对鸡胸肉贮藏品质及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冰箱温度的调节
        1.2.2 样品处理
        1.2.3 鸡胸肉新鲜度指标的测定
        1.2.4 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理化和乳化特性的测定
        (1)肌原纤维蛋白的提取。
        (2)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的测定。
        (3)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的测定。
        (4)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的测定。
        (5)黏度的测定。
        (6)乳化能力(EC)的测定。
        1.2.5 水分分布及组成
        1.2.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贮藏温度对鸡肉感官的影响
    2.2 不同贮藏温度对鸡肉p H值的影响
    2.3 不同贮藏温度下菌落总数(TAC)的变化
    2.4 不同贮藏温度下挥发性盐基氮(TVB-N)变化
    2.5 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
    2.6 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的变化
    2.7 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的变化
    2.8 肌原纤维蛋白黏度的变化
    2.9 肌原纤维蛋白乳化能力的变化
    2.1 0 水分组成和含量的变化
3 结论

(2)基于光学信息检测技术的羊肉新鲜度快速检测与判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肉品品质检测现状与研究进展
        1.2.1 肉品新鲜度检测现状
        1.2.2 传统检测方法
        1.2.3 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1.2.4 高光谱技术在肉品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羊肉新鲜度光学检测机理及新鲜度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2.1 引言
    2.2 羊肉新鲜度光学无损检测机理研究
        2.2.1 冷鲜羊肉腐败变质机理
        2.2.2 羊肉新鲜度光学检测机理
        2.2.3 羊肉理化品质变化
        2.2.4 新鲜度评价指标选取
    2.3 不同贮藏时间羊肉新鲜度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2.3.1 试验材料与理化指标分析仪器
        2.3.2 羊肉肉色测量与变化规律研究
        2.3.3 羊肉pH值测量与变化规律研究
        2.3.4 羊肉TVB-N测量与变化规律研究
        2.3.5 羊肉TVC测量与变化规律研究
    2.4 关键新鲜度指标优选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全谱段可见近红外光谱信息的羊肉新鲜度预测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近红外光谱采集
        3.2.1 试验材料
        3.2.2 羊肉可见近红外光谱采集
        3.2.3 光谱预处理方法研究
        3.2.4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羊肉样本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
        3.3.2 全波段光谱预测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特征光谱信息的羊肉新鲜度关键指标预测与分类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特征波长优选方法研究
        4.2.1 SPA法
        4.2.2 CARS法
    4.3 建模方法研究
        4.3.1 SVM网络预测模型
        4.3.2 CART分类模型
    4.4 模型的评价标准
    4.5 L~*值光谱特征波长优选与预测模型建立
        4.5.1 特征波长优选
        4.5.2 预测模型建立与精度验证
    4.6 pH值特征波长选择与预测模型建立
        4.6.1 特征波长优选
        4.6.2 预测模型建立与精度验证
    4.7 TVB-N特征波长选择与预测模型建立
        4.7.1 特征波长优选
        4.7.2 预测模型建立与精度验证
    4.8 TVC值特征波长选择与预测模型建立
        4.8.1 特征波长优选
        4.8.2 预测模型建立与精度验证
    4.9 关键新鲜度指标预测模型分析
    4.10 多源特征信息融合CART分类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11 本章小结
5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羊肉新鲜度特征波长提取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高光谱图像采集
        5.2.1 试验材料
        5.2.2 羊肉高光谱图像采集与校正
    5.3 特征波长优选方法研究
        5.3.1 离散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
        5.3.2 改进粒子群算法提取特征波段
    5.4 结果与分析
        5.4.1 羊肉样本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及预处理
        5.4.2 光谱特征变量选择
        5.4.3 最优光谱特征波长选择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羊肉新鲜度预测模型研究
    6.1 引言
    6.2 数据分析方法
        6.2.1 GA法
        6.2.2 BP神经网络模型
        6.2.3 RFR模型
    6.3 光谱特征模型建立与分析
        6.3.1 BPANN预测模型建立
        6.3.2 RFR预测模型建立
        6.3.3 预测模型结果分析
    6.4 图像特征变量选择
        6.4.1 PCA优选特征图像
        6.4.2 GA优选特征图像
        6.4.3 图像特征变量提取
    6.5 图像特征模型建立与分析
    6.6 光谱图像信息融合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壳聚糖-ε-聚赖氨酸—卡拉胶复合涂膜对冷藏中国对虾品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对虾简介
    1.2 对虾等水产品死后品质变化与腐败机理
        1.2.1 蛋白成分变化及腐败机理
        1.2.2 脂肪成分变化及腐败机理
        1.2.3 其他成分变化及腐败机理
    1.3 对虾等水产品新鲜度评价方法
        1.3.1 感官指标评价方法
        1.3.2 物理指标评价方法
        1.3.3 化学指标评价方法
        1.3.4 微生物指标评价方法
    1.4 对虾等水产品的保鲜方法研究进展
        1.4.1 保鲜方法概述
        1.4.2 化学生物保鲜
        1.4.3 复合保鲜
    1.5 对虾等水产品涂膜保鲜研究进展
        1.5.1 对虾等水产品涂膜保鲜研究现状
        1.5.2 对虾等水产品涂膜保鲜常用涂膜材料
    1.6 壳聚糖特性及其在对虾等水产品涂膜保鲜中的应用
        1.6.1 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
        1.6.2 壳聚糖在对虾等水产品涂膜保鲜中的应用
        1.6.3 壳聚糖涂膜保鲜对对虾等水产品的影响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壳聚糖-ε-聚赖氨酸-卡拉胶复合涂膜液最佳配比优化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涂膜液的制备
        2.2.2 样品处理
        2.2.3 TVB-N值测定
        2.2.4 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液最优配比的确定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壳聚糖-ε-PL-CA涂膜液各组分添加量对中国对虾TVB-N值的影响
        2.3.2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ε-聚赖氨酸-卡拉胶复合涂膜对冷藏中国对虾保鲜效果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涂膜液的制备
        3.2.2 样品处理
        3.2.3 感官评价
        3.2.4 物理评价
        3.2.5 化学评价
        3.2.6 微生物评价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中国对虾感官品质的影响
        3.3.2 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中国对虾物理品质的影响
        3.3.3 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中国对虾化学品质的影响
        3.3.4 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中国对虾微生物的影响
        3.3.5 感官评分与理化、微生物指标相关性分析
        3.3.6 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冷藏中国对虾货架期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壳聚糖-ε-聚赖氨酸-卡拉胶复合涂膜对冷藏中国对虾风味影响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涂膜液制备
        4.2.2 样品处理
        4.2.3 风味感官评定
        4.2.4 挥发性物质的GC-MS测定
        4.2.5 电子鼻分析
        4.2.6 ATP相关化合物检测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风味感官评定
        4.3.2 挥发性成分分析
        4.3.3 电子鼻分析
        4.3.4 ATP相关化合物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壳聚糖-ε-聚赖氨酸-卡拉胶复合涂膜对冷藏中国对虾肌肉成分变化影响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涂膜液制备
        5.2.2 样品处理
        5.2.3 中国对虾肌肉组织基本成分分析
        5.2.4 中国对虾肌肉各结构蛋白质提取与含量测定
        5.2.5 肌动球蛋白提取
        5.2.6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测定
        5.2.7 肌动球蛋白总巯基含量测定
        5.2.8 肌动球蛋白Ca~(2+)-ATPase活性测定
        5.2.9 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测定
        5.2.10 SDS-PAGE电泳分析
        5.2.11 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
        5.2.12 硫代巴比妥酸值测定
        5.2.13 水分分布变化分析
        5.2.14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中国对虾肌肉组织基本营养成分
        5.3.2 中国对虾肌肉蛋白组成变化
        5.3.3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变化
        5.3.4 肌动球蛋白巯基变化
        5.3.5 Ca~(2+)-ATPase活性变化
        5.3.6 表面疏水性变化
        5.3.7 SDS-PAGE电泳结果分析
        5.3.8 蛋白质变化与感官、质构特性相关性分析
        5.3.9 脂肪含量变化
        5.3.10 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
        5.3.11 TBA变化
        5.3.12 脂肪变化与风味感官相关性分析
        5.3.13 水分分布变化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壳聚糖-ε-聚赖氨酸-卡拉胶复合涂膜对中国对虾冷藏期间微生物影响研究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主要试剂
        6.1.3 主要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涂膜液制备
        6.2.2 样品处理
        6.2.3 细菌的培养分离与纯化
        6.2.4 细菌形态观察
        6.2.5 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
        6.2.6 16S rDNA鉴定和序列分析
        6.2.7 优势腐败菌计数
        6.2.8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细菌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
        6.3.2 16S rDNA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6.3.3 中国对虾冷藏过程中细菌组成及其菌相变化
        6.3.4 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中国对虾冷藏期间菌相影响
        6.3.5 壳聚糖-ε-PL-CA复合涂膜对中国对虾优势腐败菌的影响
        6.3.6 微生物指标与其它指标相关性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4)高压静电场结合制冷对刀额新对虾品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刀额新对虾
    1.2 对虾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低温保鲜
        1.2.2 气调保鲜
        1.2.3 化学保鲜
        1.2.4 生物保鲜
        1.2.5 超高压保鲜
        1.2.6 辐照保鲜
    1.3 高压静电场技术研究现状
        1.3.1 高压静电场概述
        1.3.2 高压静电场辅助保鲜
        1.3.3 高压静电场辅助冷冻
        1.3.4 高压静电场辅助解冻
        1.3.5 高压静电场辅助干燥
    1.4 本课题研究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压静电场对刀额新对虾贮藏期间新鲜度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实验材料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2.3 高压静电场结合制冷辅助保鲜平台的搭建
    2.3 实验方法
        2.3.1 色差的测定
        2.3.2 质构的测定
        2.3.3 pH值的测定
        2.3.4 菌落总数的测定
        2.3.5 TVB-N值的测定
        2.3.6 TBA的测定
        2.3.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静电场表观电场强度和分布的模拟计算
        2.4.2 不同电压处理对刀额新对虾色差的影响
        2.4.3 不同电压处理对刀额新对虾质构特性的影响
        2.4.4 不同电压处理对刀额新对虾pH值的影响
        2.4.5 不同电压处理对刀额新对虾菌落总数的影响
        2.4.6 不同电压处理对刀额新对虾挥发性盐基氮值的影响
        2.4.7 不同电压处理对刀额新对虾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静电场对刀额新对虾贮藏期间肌动球蛋白宏观及构象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主要实验材料
        3.2.2 主要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设计
        3.3.2 肌动球蛋白的提取
        3.3.3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的测定
        3.3.4 总巯基含量的测定
        3.3.5 Ca2+-ATPase活性的测定
        3.3.6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3.3.7 荧光光谱分析
        3.3.8 SDS-PAGE电泳
        3.3.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4 结果和讨论
        3.4.1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的变化
        3.4.2 肌动球蛋白Ca~(2+)-ATPase活性的变化
        3.4.3 肌动球蛋白总巯基含量的变化
        3.4.4 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变化
        3.4.5 肌动球蛋白荧光光谱的变化
        3.4.6 肌动球蛋白的SDS-PAGE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静电场对刀额新对虾贮藏期间组织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主要实验材料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处理
        4.3.2 粗酶液的提取
        4.3.3 组织蛋白酶L、B、H的活性测定
        4.3.4 组织蛋白酶D活性测量
        4.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4 结果和讨论
        4.4.1 组织蛋白酶L的活性变化
        4.4.2 组织蛋白酶B的活性变化
        4.4.3 组织蛋白酶H的活性变化
        4.4.4 组织蛋白酶D的活性变化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臭氧处理结合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贮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冷鲜鸡肉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3 常见鸡肉分类及营养安全性
        1.3.1 热鲜鸡肉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
        1.3.2 冷冻鸡肉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
        1.3.3 冷鲜鸡肉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
    1.4 臭氧保鲜技术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
        1.4.1 臭氧浓度的主要检测方法
        1.4.2 臭氧对冷鲜肉的保鲜效果
    1.5 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及其在肉类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1.5.1 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在肉类产品保鲜中的作用
        1.5.2 气调包装对肉类产品的保鲜效果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气体比例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贮藏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作图及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气体组分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感官评价值的影响
        2.2.2 不同气体组分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TBARs值的影响
        2.2.3 不同气体组分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TVB-N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气体组分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 pH 值的影响
        2.2.5 不同气体组分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a*的影响
        2.2.6 不同气体组分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2.2.7 气调包装中O_2和CO_2含量的变化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剂量臭氧处理对冷鲜鸡肉贮藏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作图及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剂量臭氧处理对冷鲜鸡肉感官评价的影响
        3.2.2 不同剂量臭氧处理对冷鲜鸡肉TBARs值的影响
        3.2.3 臭氧处理对冷鲜鸡肉TVB-N含量的影响
        3.2.4 臭氧处理对冷鲜鸡肉p H值的影响
        3.2.5 臭氧处理对冷鲜鸡肉a*值的影响
        3.2.6 臭氧处理对冷鲜鸡肉菌落总数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臭氧处理结合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贮藏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作图及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处理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感官评价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TBARs值的影响
        4.2.3 不同处理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TVB-N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处理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p H值的影响
        4.2.5 不同处理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a*值的影响
        4.2.6 不同处理对冷鲜鸡肉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4.2.7 活性巯基含量的变化
        4.2.8 羰基含量的变化
        4.2.9 生物胺含量的变化
        4.2.10 气味成分差异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附录

(6)聚己内酯基可降解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果蔬保鲜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鲜果蔬采后品质劣变机制
    1.2 国内外生鲜果蔬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2.1 低温保鲜
        1.2.2 气调保鲜
        1.2.3 辐照保鲜
        1.2.4 超高压处理
        1.2.5 化学保鲜
        1.2.6 生物保鲜
    1.3 生物可降解材料
        1.3.1 生物可降解材料概述
        1.3.2 常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1.4 聚己内酯的研究进展
        1.4.1 聚己内酯的结构与性质
        1.4.2 聚己内酯的改性研究现状
        1.4.3 聚己内酯在食品保鲜包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PCL/PPC自发气调包装对茼蒿采后货架期的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设备
        2.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试剂
        2.2.2 试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茼蒿贮藏包装
        2.3.2 薄膜力学性能测试
        2.3.3 薄膜透气性能测试
        2.3.4 薄膜透湿性能测试
        2.3.5 茼蒿包装内部顶空气体组成
        2.2.6 茼蒿贮藏期间感官评分
        2.3.7 茼蒿贮藏期间理化指标测试
        2.3.8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薄膜力学性能分析
        2.4.2 薄膜透气性能分析
        2.4.3 薄膜水蒸气透过性能分析
        2.4.4 茼蒿包装内部顶空气体组成变化
        2.4.5 茼蒿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变化
        2.4.6 茼蒿贮藏期间理化指标变化
    2.5 小结
3 PCL基自发气调薄膜的制备及其相分离结构对包装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原料与设备
        3.2.1 试验原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试验原料预处理
        3.3.2 PCL基共混膜的制备
        3.3.3 PCL基共混膜的结构表征
        3.3.4 PCL基共混膜的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PCL基共混膜的相容性与相结构分析
        3.4.2 PCL基共混膜的结晶性能分析
        3.4.3 PCL基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3.4.4 PCL基共混膜的透气性能分析
        3.4.5 PCL基共混膜的透湿性能分析
        3.4.6 PCL基共混膜的光学性能分析
    3.5 小结
4 PCL基共混薄膜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冷藏期间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原料与试剂
        4.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3 PCL基共混膜的制备
        4.2.4 PCL基共混膜袋的制作及试验设计
        4.2.5 葡萄包装内部CO_2和O_2含量的测试
        4.2.6 感官评价
        4.2.7 葡萄生化指标测试
        4.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贮藏期间葡萄包装内部O_2和CO_2含量变化
        4.3.2 贮藏期间葡萄感官品质变化
        4.3.3 贮藏期间葡萄生化品质变化
    4.4 小结
5 PCL基自发气调包装薄膜处理对低温冷藏葡萄抗衰老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原料
        5.2.2 试验试剂
        5.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样品准备
        5.3.2 总酚含量测定
        5.3.3 MDA含量测定
        5.3.4 POD活性测定
        5.3.5 CAT活性测定
        5.3.6 PPO活性测定
        5.3.7 果皮细胞壁结构观察
        5.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中总酚含量的影响
        5.4.2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中MDA含量的影响
        5.4.3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POD活性的影响
        5.4.4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CAT活性的影响
        5.4.5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PPO活性的影响
        5.4.6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细胞壁结构的影响
    5.5 小结
6 PCL/PLLA共混膜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葡萄挥发性物质变化的影响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原料
        6.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2.3 试验方法
        6.2.4 测试方法
        6.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固相微萃取纤维头的选择
        6.3.2 贮藏初期葡萄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6.3.3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6.4 小结
7 全文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空心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物理保鲜技术
        1.1.1 采后预冷保鲜
        1.1.2 低温(加湿)保鲜
        1.1.3 气调保鲜
        1.1.4 LED照射保鲜
    1.2 化学保鲜技术
        1.2.1 酸性电解水杀菌保鲜
        1.2.2 H2S处理保鲜
        1.2.3 臭氧处理保鲜
    1.3 生物保鲜技术
    1.4 立论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立论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贮藏温度对空心菜保鲜效果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空心菜感官品质的变化
        2.2.2 空心菜失重率的变化
        2.2.3 空心菜叶片中水分的迁移变化
        2.2.4 空心菜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2.5 空心菜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2.2.6 空心菜叶片色泽的变化
        2.2.7 空心菜菌落总数的变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清洗方式对空心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空心菜感官品质的变化
        3.2.2 对空心菜菌落总数变化的影响
        3.2.3 空心菜叶片中水分的迁移变化
        3.2.4 空心菜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2.5 空心菜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3.2.6 空心菜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预冷对空心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预冷工艺过程研究及分析
        4.2.2 空心菜感官品质的变化
        4.2.3 空心菜失重率的变化
        4.2.4 空心菜叶片中水分的迁移变化
        4.2.5 空心菜叶片色泽的变化
        4.2.6 空心菜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4.2.7 空心菜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4.2.8 空心菜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调包装对空心菜净菜冷藏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空心菜净菜感官品质的变化
        5.2.2 空心菜净菜叶片色泽的变化
        5.2.3 空心菜净菜叶片中水分的迁移变化
        5.2.4 空心菜净菜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5.2.5 空心菜净菜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5.2.6 空心菜净菜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5.2.7 空心菜净菜菌落总数的变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外源褪黑素对空心菜采后贮藏品质及衰老代谢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与试剂
        6.1.2 仪器与设备
        6.1.3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空心菜感官品质的变化
        6.2.2 空心菜叶片的色泽变化
        6.2.3 空心菜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6.2.4 空心菜净菜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6.2.5 空心菜净菜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6.2.6 空心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6.2.7 空心菜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6.2.8 空心菜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贮藏温度对空心菜保鲜效果的研究
        7.1.2 清洗方式对空心菜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7.1.3 真空预冷对空心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7.1.4 气调包装对空心菜净菜冷藏品质的影响
        7.1.5 外源褪黑素对空心菜采后贮藏品质及衰老代谢的影响
        7.1.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8)石斑鱼液体速冻保鲜加工技术及对鱼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绪论
    1.2 石斑鱼营养研究现状
    1.3 石斑鱼保活保鲜研发现状
        1.3.1 石斑鱼保活运输现状
        1.3.2 石斑鱼保鲜现状
        1.3.2.1 石斑鱼低温保鲜方法
        1.3.2.2 石斑鱼气调/真空保鲜技术
        1.3.2.3 石斑鱼复合保鲜剂保鲜技术
    1.4 石斑鱼加工研究现状
        1.4.1 冻石斑鱼加工技术
        1.4.2 石斑鱼调理食品加工技术
        1.4.3 石斑鱼多肽制备技术
        1.4.4 石斑鱼品质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5 液体快速冻结技术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一种用于水产品的低温速冻液配方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方法
        2.2.3.1 速冻液冻结点的测定
        2.2.3.2 速冻液黏度的测定
        2.2.3.3 速冻液单因素试验
        2.2.3.4 配方的响应面试验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醇类溶液添加量对速冻液冻结点的影响
        2.3.2 低聚果糖添加量对速冻液冻结点的影响
        2.3.3 柠檬酸添加量对速冻液冻结点的影响
        2.3.4 氯化钙添加量对速冻液冻结点的影响
        2.3.5 响应面法优化速冻液配方
        2.3.5.1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2.3.5.2 配方的响应曲面交互作用分析与优化
        2.3.5.3 模型验证
    2.4 结论
第三章 石斑鱼不同致死前处理条件对冰藏鱼肉品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3.1 石斑鱼预处理
        3.2.3.2 感官的测定
        3.2.3.3 质构特性的测定
        3.2.3.4 pH值测定
        3.2.3.5 乳酸的测定方法
        3.2.3.6 总巯基的测定方法
        3.2.3.7 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3.2.3.8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致死处理对石斑鱼感官品质的影响
        3.3.2 不同致死处理对石斑鱼质构的影响
        3.3.3 不同致死处理对石斑鱼pH的影响
        3.3.4 不同致死处理对石斑鱼乳酸的影响
        3.3.5 不同致死处理对石斑鱼总巯基的影响
        3.3.6 不同致死处理对石斑鱼菌落总数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速冻液处理对石斑鱼在常温物流过程的品质和货架期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3.1 样品处理
        4.2.3.2 常温直销物流模拟
        4.2.3.3 石斑鱼常温直销物流期间温度曲线测定
        4.2.3.4 感官评分方法
        4.2.3.5 K值测定方法
        4.2.3.6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4.2.3.7 菌落总数的测定
        4.2.3.8 肌纤维组织结构显微镜观察法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速冻液处理对石斑鱼肌肉结构的影响
        4.3.2 速冻液处理对石斑鱼在常温物流过程的温度变化影响
        4.3.3 速冻液处理对石斑鱼在常温物流过程的感官品质影响
        4.3.4 速冻液处理对石斑鱼在常温物流过程的K值影响
        4.3.5 速冻液处理对石斑鱼在常温物流过程的菌落总数影响
        4.3.6 速冻液处理对石斑鱼在常温物流过程的TVB-N影响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液体速冻对石斑鱼在冷藏期间鱼肉品质的变化规律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2.3.1 样品处理
        5.2.3.2 解冻速率和失水率的测定
        5.2.3.3 pH值测定
        5.2.3.4 石斑鱼质构特性测定
        5.2.3.5 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的测定
        5.2.3.6 肌纤维组织结构显微镜观察法
        5.2.3.7 鱼类鲜度指标K值测定
        5.2.3.8 Ca~(2+)-ATPase活测定
        5.2.3.9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解冻速率和失水率的变化
        5.3.2 pH变化
        5.3.3 石斑鱼质构特性的变化
        5.3.4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变化
        5.3.5 K值的变化
        5.3.6 肌纤维组织结构的变化
        5.3.7 Ca~(2+)-ATPase活的变化
    5.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

(9)茶多酚对鲈鱼贮藏品质的影响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淡水鱼的产业状况与营养价值
        1.1.1 淡水鱼的产业状况
        1.1.2 淡水鱼的营养价值
    1.2 淡水鱼的保鲜方法
        1.2.1 低温保鲜
        1.2.2 化学保鲜
        1.2.3 真空保鲜
        1.2.4 超高压保鲜
        1.2.5 生物保鲜剂保鲜
        1.2.6 气调保鲜
        1.2.7 臭氧保鲜
        1.2.8 涂膜保鲜
    1.3 低温贮藏期间水产品品质的研究
        1.3.1 温度波动对水产品品质的研究
        1.3.2 水产品脂肪氧化的研究
        1.3.3 水产品蛋白质氧化的研究
    1.4 茶多酚的简介
        1.4.1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
        1.4.2 茶多酚的抑菌作用
        1.4.3 茶多酚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1.5 论文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茶多酚处理对冷藏鲈鱼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原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材料预处理
        2.3.2 鲈鱼样本处理
        2.3.3 实验指标的测定
        2.3.4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菌落总数的变化
        2.4.2 TBA值的变化
        2.4.3 TVB-N值的变化
        2.4.4 K值的变化
        2.4.5 pH值的变化
        2.4.6 剪切力的变化
        2.4.7 白度的变化
        2.4.8 感官评定
    2.5 小结
第3章 鲈鱼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原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材料预处理
        3.3.2 鲈鱼样本处理
        3.3.3 测定方法
        3.3.4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TVB-N值的变化
        3.4.2 TBA值的变化
        3.4.3 pH的变化
        3.4.4 菌落总数的变化
        3.4.5 剪切力的变化
        3.4.6 感官评定
    3.5 小结
第4章 不同贮藏温度下鲈鱼品质的变化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材料
        4.2.2 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材料预处理
        4.3.2 鲈鱼样本处理
        4.3.3 实验指标的测定
        4.3.4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菌落总数的变化
        4.4.2 TVB-N的变化
        4.4.3 汁液流失率的变化
        4.4.4 pH值的变化
        4.4.5 质构(TPA)特性分析
        4.4.6 白度的变化
        4.4.7 鱼肉组织结构的变化
        4.4.8 鱼片水分变化的LT-NMR研究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鲈鱼背腹部鱼片脂肪氧化指标建立鲈鱼货架期预测模型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主要材料
        5.2.2 试剂
        5.2.3 主要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原料的预处理
        5.3.2 鲈鱼感官鉴定
        5.3.3 氧化指标的测定
        5.3.4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不同贮藏温度下鲈鱼背腹部鱼片脂肪氧化指标的变化
        5.4.2 根据鲈鱼脂肪氧化指标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
        5.4.3 空气包装下的鲈鱼脂肪氧化指标的非线性拟合
        5.4.4 真空包装下的鲈鱼脂肪氧化指标的非线性拟合
        5.4.5 真空+茶多酚包装下的鲈鱼脂肪氧化指标的非线性拟合
    5.5 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内容与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微冻条件下大黄鱼气调包装保鲜工艺及菌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大黄鱼概述
    2 鱼类死后的品质变化
    3 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3.1 物理保鲜
        3.2 化学保鲜
        3.3 生物和微生物保鲜
    4 微冻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
        4.1 微冻保鲜技术的原理
        4.2 微冻保鲜技术在水产品保鲜中的研究现状
    5 气调包装技术的研究现状
        5.1 各气体组分在气调包装中的作用
        5.2 气调包装技术在水产品保鲜中的研究现状
    6 水产品死后菌相变化和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方法
        6.1 水产品死后菌相变化
        6.2 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方法
        6.2.1 生理生化方法
        6.2.2 分子生物学方法
        6.2.3 高通量测序技术
    7 研究背景、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7.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黄鱼微冻结合气调包装保鲜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材料预处理
        1.3.2 大黄鱼冻结曲线与临界冻结点温度的测定
        1.3.3 大黄鱼气调包装工艺
        1.3.4 检测指标与方法
        1.3.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黄鱼冻结曲线的测定
        2.2 感官品质
        2.3 汁液流失率
        2.4 pH值
        2.5 挥发性盐基氮(TVB-N)
        2.6 硫代巴比妥酸值(TBA)
        2.7 K值
        2.8 蛋白质含量
        2.9 微生物菌落总数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黄鱼贮藏过程中菌相变化研究
    第一节 微冻结合气调包装下大黄鱼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主要药品和试剂
        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1.4 实验方法
        1.4.1 大黄鱼的处理及贮藏方法
        1.4.2 大黄鱼菌悬液的制备
        1.4.3 细菌培养物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1.4.4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1.4.5 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
        1.4.6 细菌16S rDNA测序与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菌菌落特征
        2.2 细菌个体特征(镜检结果)
        2.3 细菌DNA的提取结果
        2.4 PCR扩增结果分析
        2.5 16S rDNA测序结果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冻藏条件下大黄鱼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主要药品和试剂
        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1.4 实验方法
        1.4.1 大黄鱼的处理及贮藏方法
        1.4.2 大黄鱼菌悬液的制备
        1.4.3 细菌培养物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1.4.4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1.4.5 细菌DNA的PCR扩增
        1.4.6 细菌16S rDNA测序与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菌菌落特征
        2.2 细菌个体特征(镜检结果)
        2.3 细菌DNA的提取结果
        2.4 PCR扩增结果分析
        2.5 16S rDNA测序结果分析
        3 讨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不同气调包装方式下大黄鱼微冻贮藏效果图
致谢

四、臭氧处理低温冷藏保鲜羊肉鲜度检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冻对鸡胸肉贮藏品质及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J]. 付倩,孙颖,王新新,郭婷婷,季秋雅,梅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 [2]基于光学信息检测技术的羊肉新鲜度快速检测与判别方法研究[D]. 张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3]壳聚糖-ε-聚赖氨酸—卡拉胶复合涂膜对冷藏中国对虾品质影响研究[D]. 张振.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4]高压静电场结合制冷对刀额新对虾品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D]. 熊宇飞.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臭氧处理结合气调包装对冷鲜鸡肉贮藏品质的影响[D]. 姚尧. 天津农学院, 2019(08)
  • [6]聚己内酯基可降解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果蔬保鲜机理的研究[D]. 成培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空心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D]. 杨冲.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8]石斑鱼液体速冻保鲜加工技术及对鱼肉品质的影响[D]. 张涛.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2)
  • [9]茶多酚对鲈鱼贮藏品质的影响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D]. 鞠健.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10]微冻条件下大黄鱼气调包装保鲜工艺及菌相研究[D]. 袁赖红.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低温冷库臭氧处理羊肉的新鲜度检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