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医学会第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高级研讨会召开

湖南省医学会第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高级研讨会召开

一、湖南省医学会第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高级研修班举办(论文文献综述)

宁鹏飞[1](2019)在《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文中提出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医学的多个领域渗透与应用,助力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1977-1990年期间,由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医学研究者与计算机专家的有力合作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并逐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本地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应用及影响少有涉及,本文工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资料包含了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来自于内蒙古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在1977-1990年这一时期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这些一手史料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了1977-1990年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引入历程、应用发展水平及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线索。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社会背景及专家访谈资料,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辨析对于医学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及普及应用影响,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技术背景及社会背景依据;第三章,对1977-1990年在内蒙古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通过与国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比,明晰了1977-1990年的发展特征,并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以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以尽量翔实的具体事件作为支撑,具体的展示技术应用后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国外,我国起步稍晚,政府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应用,1977-1990年这一阶段,很多专门的机构组织刚刚成立,我国医学领域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以实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及热点基本同步,我国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医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中文信息表达问题等。相比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医学领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从具体需求出发的应用较多,对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有所不足。很多以应用为目的的项目通过主管部门下达命令的形式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企业的主动参与,工业化水平不足。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改善。2.通过研究发现,从1977年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内蒙古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新技术探索与引入方面积极与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合作,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学研究、辅助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医学情报检索方面均有与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应用虽然与我国有代表性省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应用范围相同,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同步。尤其在蒙医专家系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开展相关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也形成了本地各类医学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原始积累,这对于现今的内蒙古医疗大数据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实例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始对传统医院管理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1990年之前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发端。软件开发方式从自主开发探索逐渐过渡到引进成熟的工业化软件产品。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如何留住人才至今仍然值得深刻反思。CT等新技术引入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经验知识仍然起到重要主导作用。

黄鹤光,王耀东,池畔,王烈,石铮,赵文新[2](2014)在《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该文简要回顾了福建省普通外科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福建省普通外科学学科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不足,展望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的发展前景及相关对策。

谢文照[3](2013)在《湖南省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器官移植给许多终末期脏器衰竭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但人体器官来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器官移植界面临更为严重的器官短缺问题。为了缓解器官供体不足,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总会与卫生部在天津、辽宁、上海等10个省、市开展心死亡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2010年9月17日,湖南省政府、省红十字会联合召开了“人体器官捐献新闻发布会”,标志着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湖南正式拉开序幕。在此背景下,开展对湖南省心死亡器官捐献工作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目的:从公共部门对器官捐献工作的管理、湖南省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岗位胜任力水平、社会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和态度、捐献者家属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四方面调查湖南省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湖南省心死亡器官捐献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器官捐献宣传度;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湖南省器官捐献组织结构和法律建设;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聚类分析对协调员的岗位胜任力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调查社会公众认知度和态度;采用克朗巴赫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采用内容效度指数CVI值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问卷的内容效度检验;采用深度访谈法、扎根理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捐献者家属决策及影响因素。结果:(1)湖南省公共部门对器官捐献工作的管理调查显示:①湖南省自2010年3月到2012年10月31止,共完成43例器官捐献,居全国第三。②湖南省媒体对器官捐献的宣传多以典型案例为主,辅以公共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但是,目前关于器官捐献的宣传报道都是散点式的,没有系列化。同时,宣传报道缺乏普及性的器官捐献知识。③湖南省已经建立了器官捐献的基本组织结构、较完善的器官捐献流程,但是没有成立人体器官捐献基金会和相应的基金管理办法。(2)湖南省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岗位胜任力水平调查显示:42名协调员的胜任力平均分为79.43土8.51;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协调员胜任力情况分为四类:及格、中、良、优,湖南省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胜任力全部合格,绝大多数达中等以上水平。研究发现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年龄、专业、技术职称和工作年限对协调员的胜任力水平有影响。(3)社会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和态度调查显示:①关于认知度,题目平均正确率为71.96%,学生人群略高于居民人群(73.06%VS70.68%)。②在捐献态度上,82.2%的人赞同器官捐献,53.5%的人愿意身后捐献器官,71.7%的人认为“器官捐献可以让逝者实现更大的生命价值”,61.3%的人倾向于“如果我有捐献器官的想法,会先告诉我的家人”,48.2%的人赞同仿照国外在领驾照时填写器官捐献登记卡。③公众器官捐献认知度和态度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666。④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通过政府部门、红十字会和医疗机构的宣传了解相关信息,约占30.5%,绝大多数是通过看电视电影获取信息。(4)捐献者家属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①未成年捐献者家属比成年捐献者家属的捐献同意率高(66.67%VS26.04%)②影响家属捐献决定有六大类因素: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伦理因素;传统观念和器官捐献条件(微环境因素)。③目前大多数器官捐献者家属的决策过程都属于短期决策和群体决策。结论:(1)湖南省心死亡器官捐献数据位于全国前列,但宣传要注重普及器官捐献的基本知识,组织结构和地方法规仍需进一步完善。(2)构建了一套器官捐献协调员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湖南省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岗位胜任力水平都在中等以上。(3)湖南省公众对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认知还比较缺乏,有待普及相关的基本医学知识、捐献程序和相关法律知识。(4)在湖南,中国传统的殡葬观念(未成人不得入祖坟)较大地影响了未成年家属的捐献意愿;同时,未成年组家庭成员相对少,家庭结构相对简单,家属更容易达成一致的捐献意愿。(5)从公共部门管理、器官捐献协调员、社会公众认知、捐献者及家属等方面提出推动湖南省器官捐献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贾泽明[4](2010)在《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管理流程,推动内镜技术准入和规范化发展》文中指出目的:明确医师培训和准入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体系建立的必要性;探讨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管理流程模型;探讨在管理流程模型指导下,如何推进我国内镜医学相关技术培训与准入工作,促进内镜诊疗事业的规范化发展。方法:运用“医疗市场管制理论”和“现状调查分析方法”,论述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的必要性;综合运用管理学中的“比较研究法、协同研究法、归纳演绎法”分析如何借鉴吸收国内外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的先进经验,运用“案例分析法”,在全面借鉴我国“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管理流程的基础上,从管理、培训、考核、质控几个环节分析可以吸收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共组织相关理论知识,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管理流程模型;以管理流程模型为依据,在对中国内镜医师分会相关工作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分会的工作流程,提出两种在现有政策条件下,开展内镜技术准入的工作方法,并分析了政府在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工作以及内镜技术准入工作中应起的作用。结果:在我国推行医改的关键时期,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把握时机,建立健全“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要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管理流程模型;在现有政策条件下,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可利用专科医师制度推广之机,与各分会联合或直接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内镜医学规范化管理;在此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流程中各项规章制度,发挥间接准入监管作用。结论:在吸收国内外医学教育培训和准入工作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借鉴我国“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建立的“适应我国国情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管理流程模型”,可以用来指导我们设计专科医师协会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可以用来指导开展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实际工作,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也可借鉴这个流程模型,设计工作方向,完善工作流程,推动内镜技术规范化发展。

王荫槐[5](2004)在《湖南省医学会第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高级研修班举办》文中研究说明

慕景强[6](2005)在《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文中指出民国期间,社会几乎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中。可以说,民国的历史是一部政权频繁更迭、战乱不断的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当然这也和清末、民初西医教育一直为外国势力所垄断有关。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的结果,使医学教育几乎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当局虽偶有教育改革政令,多数情况下应者寥寥。政府的不作为,却也给了医学教育自由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在1926年至1937年这段时间里,政局相对稳定,民国西医发展也流派纷呈,成为民国西医教育发展的辉煌时期。 我国西医教育源于传教士。从客观上讲,传教士和教会医院在把西医引进中国和培训医务人员上功不可没。另外,西方国家在中国的西医派别之争,在学术上起到了百家争鸣的效果,这也促进了民国西医学术的发展。但这些传教士与国外政府或团体,有些是为本国的侵略政策服务,也有一些是抱着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原因来到中国办医学教育。所以,我们对西医来华的评价在看到贡献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其负面影响。 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便是重新去追寻那段历史,尽量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探寻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得失,给历史以应有的尊重:谁为民国的西医教育做出了贡献?有哪些贡献?民国为新中国的医学教育又贡献了什么?如何评价民国的西医教育? 由于一篇论文无法面面俱到,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文最终选择从四个角度切入民国医学教育的历史。也就是说,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共分四章。 第一章从时间维度上对民国西医教育做一个总体的把握。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时期来展开: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年——1926年);西医教育本土化及其鼎盛时期(1927年——1937年);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年——1949年)。本章对民国前期西医的出现及其发展情况亦作了简要的回顾,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 第二章对民国西医高等教育采取了从类型切入,进行分类研究。分类的依据既考虑了各院校的主办者,又考虑创办的时间顺序,分为四类,每一类选取其典型代表进行论述:教会医学在民国期间无论在办学数量还是在办学质量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影响也最大,因此,教会西医高等教育便作为第一种类型,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以其鲜明的特点和高质量而成为教会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第二种类型为国民政府办西医高等教育(含国立和省立),主要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和上海医学院为例;第三种类型为外国政府或财团办学,主要选择同济作为例子;受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一些实业家开始创办教育——国内私人办学为第四种类型。并且在章末对这四种类型院校的办学经验及其得失进行了对比分析。

段治文[7](2004)在《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文中研究说明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学术界较多的是侧重在对科技史的研究,而对科学文化史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史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尝试突破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围,力图从思想文化史角度,依据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的体制建构以及科学文化观念变迁等三个层次,对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的历程进行新的观照。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无序、散漫和缺乏目标的状态,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在探讨中国近代科技的源起及其历史文化缺陷基础上,分三个阶段按三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科技建制以及科学文化观的变迁。其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具有新意的探索:比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及政策环境上,文章系统分析了建国以来三代领导集体的视野和重要探索;在科技发展建制上,文章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当代中国科学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这就是建国初期新体制的建立、5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式“大科学”体制以及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上,文章第一次揭示了科技大潮与社会主义思潮两次历史性合流的过程;在科学技术发展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上,文章更是首次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科学文化观经历了“人民科学观”、政治化科学观以及理性化科学观三种形态的历史转换,等等。 通过对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文化思考,本文认为:经过长期曲折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成全社会的共识,深入人心,中国不可能再回到以往那种不重视科学以致反科学的老路上去。但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目前中国不仅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民众科学素养状况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制约因素;而且在如何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问题上更是存在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发展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制约科学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因素仍未得到根本突破。探索中国本土科学技术发展的出路,推动中国原创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等,仍是今日中国的严峻课题。 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仅要实现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的融合,以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战略与文化环境;而且要实现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以构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机制;更要通过科学教育化与教育科学化,冲破传统的制约科学发展的文化观念,以铸造面向未来的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这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学文化发展方面的必由之路。

张牧川[8](2012)在《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胡希恕先生(1898-1984)是近现代中国着名的经方医学家,他在现代中医学术发展尤其是经方医学的领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学术思想对现在很多中医学者的影响深远而广泛。胡希恕先生的一批讲课原音、文字材料和原文笔记已经由其学术传人陆续整理刊版。综观近年来的文献,对于胡希恕学术思想、理论学说的总结渐成气候,但对于胡希恕先生在其经方医学中体现出的个陛思维的研究尚较为落后,应当深入挖掘其所具有的医学思维,展示其对中医做出的巨大贡献。思维其意有二,一是大脑反映客观世界的产物,是理性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范畴等为表现形式,第二是考察人们如何反映事物,是指思考过程。本文中的医学思维,是指医者针对医学理论学说和医学临床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脑活动的过程。经方,是指以汉代张仲景所着《伤寒杂病论》中所用的方剂和运用方法为主的中医学术。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胡希恕的通过经方医学进行医学相关思考过程。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体现了医者胡希恕从经方医学角度反映事物(临床相关)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从而间接性、概括性的认识事物,能动的改造事物的过程。为了探讨胡希恕心理内部的思维活动,本文主要采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权威文献,归纳事实和观点,再进行分析讨论。在研究材料上我们主要选取《胡希恕伤寒论讲座(附盘)》、《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附盘)》、《中国汤液经方》、《胡希恕病位类方解》、《经方传真》、《胡希恕讲温病条辨拾遗》、《胡希恕讲仲景脉学》等主要由胡希恕先生亲传弟子收藏、整理、评按的参考文献,并着重以胡希恕本人原音和原文作为主要参考材料。尤其《伤寒论讲座》、《金匮要略讲座》为胡希恕名家研究室根据胡希恕先生最后一次(1982年)系统讲解《伤寒杂病论》录音资料整理,难得的保留了胡希恕在世时的原口语体形式,最为集中的汇聚了胡希恕学术思想成熟阶段的成果,也能够以第一手材料的形式准确还原胡希恕的实际思维过程。同时,本文密切结合胡希恕先生其他尚未经发表的生前遗作包括个人笔记及讲课资料等,适当参考其学术传人及研究者的观点,并进行自由的开放式访谈,收集细节材料,发掘、整理胡希恕经方医学思想的精华,探讨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的形成;辅以实例解析,描述以不同思维角度的切入的临床思维过程;归纳胡希恕思维过程中反映出的思维方法以及思维特色;评价其思维价值,考察其在中医教育、临床和科学实验研究等中医相关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对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整理、阐释、归纳和评价。第一章,综述中医学思维的研究近况,经方医学思维的研究进展以及胡希恕医学思想和思维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充分把握经方医家胡希恕学术概貌,为阐释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提供参考。第二章,站在研究现况的基础上简要的提出本课题所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三章,分析胡希恕的医学思维形成。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考察胡希恕学术师承、个性发展、社会时代的背景和经历对其医学思维形成所构成的影响。胡希恕先生从医学启蒙之处便由当地王祥徵师处直入仲景之门,经历行政工作以及英语教学,然而一直坚持经方诊疗。后于北京开办个体诊所、求实中医学校,进入北京中医学院授课并承担东直门医院医疗教学任务,在临床和教学的一线锻炼出了胡希恕特立独行、坚持实效的典型经方医家个}生特征。在六十余年的漫长医途中,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一生从始至终专精与学习经方、运用经方、教学经方的专业素养,是综合形成其经方医学思维的直接来源。二是归纳其经方医学思维本身的形成。在理论吸收上,胡希恕先生通过独特视角对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在内的很多中医经典进行了解读和吸收。胡希恕先生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是统一在张仲景的经方学术体系下的重要临床指导性着作,其中体现出了古人对于临床现象的总结,揭示了疾患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处方治疗的原则和细则,是临床中医医者最重要的经典。《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经典着作,但是张仲景经方理论与《黄帝内经》理论关联度有限,而主要来自于《汤液经法》。《温病条辨》有曲解仲景学说的问题,但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剂。一方面,胡希恕也广泛的吸收和学习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医学知识,包括以经方运用为特征的汉方着作《皇汉医学》,以巴普洛夫学说为学术先进的国内50年代西医病理生理学。在临床过程中,胡希恕先生也在通过不断加深对经方的理解,从始至终坚持检验、审视和修正自己对经方的认识,从而遗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第四章,论述胡希恕的经方医学临床思维过程。通过分析以原音、原文为主的文献材料结合胡希恕医案,本文发掘胡希恕在临床思维过程中体现出其所具有的三种综合运用的思维角度,分别是结合西医医学知识的诊断认病、独特的六经八纲辨证分析、以及在其本人着作中体现出来的不同形式的类方择选。为了阐述胡希恕先生的临床思维过程中,如何灵活的综合运用三种思维角度,本章节采用了一些形象图示以及具体案例解析来阐述和剖析胡希恕作为思维主体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和心理活动状态。第五章,归纳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的思维方法。通过对其经方医学思维的形成以及临床思维中三种思维角度所体现出的本质作用,结合思维方法的概念,分析归纳了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方法,概括出胡希恕在面对临床问题进行思维时的四种主要模式,分别为据形格物,取象比类,逻辑推导和内因辩证。通过对思维方法的论述,进一步从不同于思维过程分析的角度以鸟瞰的形式概括了其思维中所具有的全景构架。第六章,通过对临床思维各角度的回顾,归纳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具有名实统一、以简驭繁、因发知受、顺势利导的思维特点。第七章,结合对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的评价,阐述其价值和现实意义。将其经方医学思维拓展应用的可能性和现实面结合,探讨在中医教学、临床、科研等方面的意义以及本研究对思维科学相关学科与中医交互渗透的空间。

胡红梅[9](2012)在《民国公共卫生体系及其与疫灾的互动》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大量文献史料探究民国时期公共卫生体系概况,疫灾对卫生体系冲击的表现和后果,以及公共卫生体系对疫灾的应对来呈现民国时期公共卫生体系与疫灾的互动关系。民国公共卫生体系萌芽于清末新政,经过北洋政府时期的初步发展,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才较完整地建立起来。本文从公共卫生行政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健防疫体系三个方面呈现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概况。在卫生行政体系方面,民国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央—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卫生行政机构体系和一套卫生行政管理体系;在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形成了以医院为中心的以救治为主要任务的卫生服务体系;在防疫保健体系方面,成立了中央卫生防疫机构和地方卫生防疫机构以及专门的疫病研究机构。民国时期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对减少疫病流行、保护民众健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强,致使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加上卫生人才的缺失,政府组织不力等因素使得民国公共卫生体系问题重重。在疫灾的冲击下,常常窘态西出,表现为卫生行政机关没有必要的防疫机构和设施,中央和地方上没有一个有效的疫病突发指挥救治机构,更谈不上科学完善的疫灾预警机制;以医院为中心的社会救治服务体系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得举步维艰,一旦疫病大规模流行,医院往往就人满为患,很多下层普通百姓基本上得不到有效救治;由于防疫保健体系落后,疫病发生后,染疫者得不到有效的药物救治,导致频发的瘟疫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民国时期频发的疫病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造成大量的人口染疫和死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在疫病发生后,民国政府和社会进行了积极的应对,这种应对措施也不断促进着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主要的应对措施为成立防疫机构、制定防疫法规、管制交通、隔离患者、建立医院、进行卫生防疫宣传等;民间层面表现为建立时疫救治机构、进行防疫宣传、举办卫生运动等。其中防疫措施中的成立防疫机构、建立防疫法规、增设医院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而渐趋完善的卫生体系在应对之后发生的疫灾时也逐渐显示其效果。

二、湖南省医学会第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高级研修班举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省医学会第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高级研修班举办(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界定
        1.2.2 计算机技术相关术语的辨析
        1.2.3 研究分期的方法
        1.2.4 本文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国内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1977-1990年)
    2.1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
        2.1.1 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1.2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征
        2.2.1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2.2 国内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3 国内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与开展的交流活动
        2.2.4 人才培养
    2.3 技术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研究
    3.1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3.1.1 国家政策引导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支持推动
        3.1.2 成立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与开展交流活动..
        3.1.3 内蒙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才构成及培养途径
    3.2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逐步引进与本地化应用
        3.2.1 技术的自主探索与国家支援
        3.2.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引进
        3.2.3 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起步
    3.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3.3.1 辅助医学研究
        3.3.2 辅助临床诊断
        3.3.3 医院管理
        3.3.4 医学情报检索
    3.4 综合评价分析
        3.4.1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在各领域应用的特征
        3.4.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总体特征
第4章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的应用影响实例研究
    4.1 关于内蒙古医学院的代表性
    4.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的萌芽时期(1977-1985)
        4.2.1 辅助临床诊断——早期的探索与准备
        4.2.2 辅助医学研究——自主编程探索
    4.3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应用的起步时期(1986-1990)
        4.3.1 辅助医学研究——软件包的引进与代表性成果的产出
        4.3.2 辅助临床诊断——促进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4.3.3 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工作流程的初步改变..
    4.4 内蒙古医学院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的措施
    4.5 综合评价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普通外科发展历史回顾
2 改革开放后普通外科发展的特点
    2.1 起步阶段
    2.2 重点专科建立和建设
    2.3 我省普外科工作者在国内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
    2.4 新技术、新项目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中的应用
        2.4.1 器官移植发展
        2.4.2 肝癌手术治疗
        2.4.3 结直肠外科
        2.4.4 血管外科
        2.4.5 胰腺外科
        2.4.6 腔镜外科
        2.4.7 腹外疝手术
3 主要科研获奖成果
4 学科组织机构建立和发展
5 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6 与港澳台同行学术交流,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7 影响我省人民群众常见疾病和重大疾病诊疗研究发展
    7.1 已具有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的诊疗技术项目
        7.1.1 腔镜外科
        7.1.2 肝胆胰疾病的诊治技术
        7.1.3 肝脏移植技术
    7.2 存在问题
        7.2.1 省内各级医院技术开展不平衡
        7.2.2 普通外科优秀人才不足
    7.3 国际交流人才匮乏
    7.4 设备配置不足
8 我省普通外科发展趋势
    8.1 普通外科诊疗技术发展将更加规范。
    8.2 普通外科技术将更加精准和微创。
    8.3 各种新设备、新材料、新器械的广泛应用, 使患者尽可能得到最好治疗。
    8.4 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全方位满足患者看病要求是我们的责任和努力的目标。
9 我省普通外科发展目标及相关对策
    9.1 加强普通外科亚专业建设
    9.2 加快消化吸收引进普及新技术、新理论、新项目
    9.3 加强加快普通外科优秀后备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的培养
    9.4 加强国内国际交流, 提升我省普通外科学术地位
    9.5 加强福建省普通外科疾病诊疗手术质控和安全

(3)湖南省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概念界定
第一部分 湖南省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管理工作现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湖南省心死亡器官捐献数据分析
        3.1.1 湖南省器官捐献工作在全国的位置
        3.1.2 湖南省历年完成的人体器官捐献例数
        3.1.3 湖南省各移植单位完成的器官捐献例数
        3.1.4 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案例的信息来源
        3.1.5 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的人口学资料
        3.2 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宣传度分析结果
        3.2.1 数量分析
        3.2.2 内容分析
        3.3 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的组织建设
        3.3.1 器官捐献组织结构
        3.3.2 器官捐献法规建设
        3.3.3 器官捐献流程
        3.3.4 器官捐献发展模式
        3.3.5 器官捐献发展历程
    4 讨论
        4.1 心死亡器官捐献现状
        4.2 心死亡器官捐献宣传
        4.3 心死亡器官捐献组织建设
    5 结论
第二部分 湖南省器官捐献协调员岗位胜任力评价
    1 前言
    2 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3 质量控制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捐献协调员的访谈结果
        2.2.2 专家调查的评分结果
        2.3 讨论
        2.3.1 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2.3.2 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评价体系
        2.3.3 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职责及作用
        2.4 结论
    3 湖南省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3.1 对象与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3 质量控制
        3.1.4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3.2.2 调查问卷的信度
        3.2.3 调查问卷的效度
        3.2.4 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评估结果
        3.3 讨论
        3.3.1 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评价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3.3.2 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评价结果分析
        3.3.3 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影响因素分析
        3.3.4 研究的局限性
        3.4 结论
第三部分 湖南省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及态度的调查研究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2 样本含量的估计
        2.1.3 抽样方法
        2.2 问卷调查
        2.2.1 问卷的设计
        2.2.2 预调查
        2.2.3 调查问卷的发放
        2.3 质量控制
        2.3.1 调查人员培训
        2.3.2 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2.3.3 资料录入过程的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预调查结果
        3.1.1 信度分析
        3.1.2 效度分析
        3.2 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
        3.3 公众器官捐献认知度调查结果
        3.3.1 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
        3.3.2 各研究人群器官捐献认知度比较
        3.4 公众对器官捐献的态度调查结果
        3.4.1 公众对器官捐献的态度
        3.4.2 各研究人群器官捐献态度比较
        3.5 公众器官捐献认知度和捐献态度的关系
        3.6 公众器官捐献认知度和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3.6.1 公众器官捐献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
        3.6.2 公众器官捐献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3.7 公众器官捐献信息途径调查结果
    4 讨论
        4.1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4.1.1 问卷的信度分析
        4.1.2 问卷的效度分析
        4.2 社会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
        4.3 社会公众对器官捐献的态度
        4.4 公众器官捐献认知度和捐献态度的关系
        4.5 影响公众对器官捐献认知度和态度的因素分析
        4.5.1 器官捐献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
        4.5.2 器官捐献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5 结论
第四部分 湖南省器官捐献者家属决策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资料来源
        2.3 方法和过程
        2.3.1 研究方法
        2.3.2 访谈过程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成年捐献者与未成年捐献者家属的捐献同意率
        3.2 访谈对象人口学资料
        3.3 访谈结果
        3.3.1 访谈资料的编码结果
        3.3.2 成年捐献者家属访谈结果
        3.3.3 未成年捐献者家属访谈结果
        3.4 捐献者家属决策的影响因素
        3.5 器官捐献者家属的决策过程
        3.5.1 按照决策时间长短分类
        3.5.2 按照决策人数多少分类
    4 讨论
        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4.2 访谈资料的信效度分析
        4.3 捐献者家属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5 结论
第五部分 湖南省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对策与建议
    1 公共部门管理角度
        1.1 完善器官捐献组织机构,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
        1.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1.3 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督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
    2 器官捐献协调员角度
        2.1 增加器官捐献协调员数量,加强职业化培训
        2.2 明确协调员职业发展方向,增强职业认同感
    3 公众认知角度
        3.1 开展更广泛的社会宣传,增强公众认知度
        3.2 完善捐献流程,增加捐献途径
    4 捐献者及其家属角度
        4.1 建立完备的人道主义救助机制
        4.2 重视缅怀纪念、善后处理工作
        4.3 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增强家属对医疗满意度
结论与展望
    1.1 结论
    1.2 主要贡献及创新点
    1.3 本论文的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器官捐献协调员访谈提纲
    附录B:关于构建协调员胜任力模型的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C:关于构建协调员胜任力模型的专家咨询问卷(修正稿)
    附录D: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模型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E:器官捐献协调员胜任力调查表
    附录F:器官捐献公众认知度及捐献态度调查问卷(初稿)
    附录G:器官捐献公众认知度及捐献态度调查问卷(定稿)
    附录H:器官捐献者家属访谈提纲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4)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管理流程,推动内镜技术准入和规范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词表
第一章: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理论体系分析
    1.1. 基本概念
        1.1.1 医学教育
        1.1.2 专科医师相关概念
        1.1.3 全科医学与全科医师
    1.2. 我国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
        1.2.1 我国实施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的必要性
        1.2.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科医师培训的异同点
        1.2.3 我国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开展状况
        1.2.4 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开展原则
        1.2.5 部分地区专科医师培训和考试现状
        1.2.6 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
        1.2.7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
        1.2.8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
    2.1 管理和管理学
        2.1.1、概念
        2.1.2、管理学主要特点
        2.1.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2.1.4、运用管理学方法探讨建立和开展适应我国国情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资料来源
        2.2.2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2.3 资料分析目的
    2.3. 结果
        2.3.1 国外医学教育、培训和准入制度研究
        2.3.2 我国发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研究
        2.3.3 个人访谈意见与建议
        2.3.4 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项目质控管理情况
        2.3.5 从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考核和质控管理流程入手,梳理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开展管理经验
    2.4. 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管理模型
        2.4.1 公共组织相关理论
        2.4.2 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管理流程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设计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工作方向,完善工作流程,推动内镜医学技术准入和规范化发展
    3.1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工作调研
        3.1.1 中国内镜事业发展
        3.1.2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成立
        3.1.3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工作调研
    3.2 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推动我国内镜技术培训和准入工作
        3.2.1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设计
        3.2.2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的决策
        3.2.3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的执行、沟通与协调
        3.2.4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的反馈、监督与控制
    3.3 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在专科医师管理中应起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本文结论、创新点和建议
    一、文章结论
    二、创新点
    三、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内镜专业技术全国培训基地管理条例(草案)
    附件二、各专科内镜专业医师免考认定评价标准(草案)
    附件三、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草案)
    附件四、普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草案)
    附件五、消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草案)
    附件六、泌尿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草案)
攻读博士期间所获学术成果
致谢

(6)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的视点与方法
    一、研究的缘起
    二、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构及方法
第一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一、民国前西医教育发展的简单回溯——1912年前中国西医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二、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年——1926年
    三、西医教育本土化及其鼎盛时期:1927年——1937年
    四、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年——1949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分类研究
    一、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一——教会西医高等教育
    二、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二——政府办西医高等教育(包括国立和省立)
    三、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三——外国政府或财团办学
    四、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类型之四——国内私人办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个案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一、“新协和”的创立与发展
    二、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理想的实现——协和办学特点分析
    三、协和对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贡献——协和办学经验总结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地域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西医高等教育
    一、民国时期东北医情概述
    二、民国东北地区西医高等教育特点——一主要以老哈医大为例
    三、民国东北西医高等教育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以史鉴今——民国西医高等教育总结与启示
附录1 近代中国西医高等教育大事年表(1800-1949)
附录2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三年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7)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中国近代科学的源起及其历史缺陷
一、 新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和新开端
    (一) 统一的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科学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 新中国科学的重建
        1 科研机构的组建与中国科学新体制的建立
        2 科学人才的集聚与自然科学界的大团结
        3 中国科学发展道路的最初探索
    (三) 科学文化观的第一次转型与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1 科学文化观的转型与“人民科学观”的历史奠定
        2 自然科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与本士化
        3 对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二、 第一代领袖群体的科技战略思想
    (一) 工业化视野下的科技观
    (二) “向科学进军”的主要思想和实践
        1 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追赶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2 切实解决好知识分子问题,努力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
        3 科技发展要与中国实际结合,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4 走群众路线,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
    (三)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首次合流与历史迷途
三、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建立及其影响
    (一) 科学体制的转换与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建立
        1 建国之前中国的科技体制变革
        2 建国以后科学体制的转换与“大科学”体制的建立
    (二) 科学建制国家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世界科学建制发展的新动向
        2 中国现代化后发展特点的历史要求
        3 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
    (三)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作用和反思
        1 科学规划和政策的制定
        2 科技发展战略的转移
        3 “大科学”体制下取得的突出成果
        4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并非真正现代的“大科学”体制
四、 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文化观的历史迷途
    (一) 科学文化观的第二次转型与“政治化科学观”的确立
    (二) 科学政治化的背景及原因探析
        1 历史原因:人民科学观的进一步发展与高度政治化的形势
        2 根本原因:整风与反右后全社会政治意识畸形转向并向各领域渗透
        3 现实原因:急于求成,全面大跃进形势的推动
        4 内在原因: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泛起
    (三) 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与民众科学文化的畸形发展
        1 群众性的科技协作网建立
        2 群众性科技革新运动全面开展和畸形演变
    (四) 科学与反科学仅一步之遥
五、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一) 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的演进
        1 拨乱反正“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开端
        2 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展开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深化
    (二) 江泽民对科技战略思想的发展
        1 科技动力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基础
        2 科教兴国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展开
        3 技术创新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核心
    (三)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再度合流
        1 关于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深刻阐述和新认识
        2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再度历史性汇流的战略展开
六、 中国科技体制的新变革及其影响
    (一)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
        1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政策发展的四个阶段
        2 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初步形成
        3 科技发展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
    (二) 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体现
        1 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2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技法制体系
        3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奖励制度
        4 开始建设并初步形成了国家创新体系
    (三) 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七、 中国社会的科学文化观的新发展
    (一) 科学文化观的再次转型与“理性化科学观”的初步形成
        1 科学文化观再次转型的历程
        2 对科学的理解进入了一个理性化的时期
    (二) 民众科学文化的新发展与民众科学素养评价
        1 民众科学文化的新发展
        2 民众科学素养状况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制约因素
    (三) 制约科学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因素仍未得到根本突破
八、 21世纪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其对科学文化发展的新要求
    (二) 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战略与文化环境
    (三) 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构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机制
    (四) 科学教育化与教育科学化:铸造面向未来的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
附录一: 科学中国的历程:1949-2004年重要文献编目
附录二: 全国性的科学技术团体一览表
附录三: 作者在中国科技文化史领域发表的相关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8)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中医学思维的研究近况
        1.1 思维的概念
        1.2 中医学思维
    2 中医学经方医学思维研究近况
        2.1 经方医学的概念
        2.2 国内经方医学思维的研究近况
        2.3 国际方面对经方思维的研究
    3 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的研究现状
    4 总结
前言
    1 本文研究对象
        1.1 医学思维
        1.2 经方医家胡希恕
    2 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诠义
    3 本论文的创新点
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的形成
    1 胡希恕所处历史背景的培育
        1.1 医学科学的发展
        1.2 行业政策的变动
    2 人物事件对胡希恕的影响塑造
        2.1 亲炙恩师
        2.2 私淑进步
        2.3 学术同仁
        2.4 思想传承
    3 胡希恕生平及学术思想成长
        3.1 胡希恕的生平历程
        3.2 原则性思想观念形成
胡希恕经方医学临床思维过程
    1 诊断认病
        1.1 透过西医学对经典的解读
        1.2 结合诊断的方剂定式
        1.3 诊断认病的作用和意义
    2 辨证分析
        2.1 胡希恕的六经八纲观
        2.2 胡希恕的六经八纲特色
        2.3 辨证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3 类方择选
        3.1 方证辨证——丰富方的内涵
        3.2 三种类方类型
        3.3 模式的形成和识别
        3.4 类方择选的作用和意义
    4 三种思维角度之间联系
    5 胡希恕临床思维过程实例分析
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方法
    1 据形格物
        1.1 具有物质载体的疾病定位定性
        1.2 以食水淤血等为治疗目标的物质性病理因素
        1.3 以药物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1.4 对津液的认识
    2 取象比类
        2.1 正邪交争取象
        2.2 六经八纲类法和经方类方
    3 逻辑推导
        3.1 中医的逻辑思维
        3.2 病和方的概念和范畴
        3.3 辨证施治模式
    4 内因辩证
        4.1 症状反应
        4.2 自身中毒
        4.3 执二用中
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特点
    1 角度各异,名实统一,
    2 以简驭繁,三位一体
    3 因发知受,“病”“人”合证
    4 顺势利导,以人为本
讨论
    1 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评价
    2 通过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对中医学的展望
        2.1 经方医学的思维
        2.2 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与中医学未来的结合点
        2.3 医学科学发展有赖于思维科学的介入
附件
致谢
简历
引用文献

(9)民国公共卫生体系及其与疫灾的互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公共卫生体系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卫生行政体系
        一、民国时期卫生行政机构
        二、民国时期卫生管理制度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以医院为中心的卫生服务体系的初创
        二、专科医院的建立及医院的分科化
    第三节 民国时期防疫保健体系
        一、中央卫生防疫机构
        二、地方卫生防疫机构
        三、防疫研究机构
        四、卫生经费的筹措
    第四节 民国时期解放区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卫生体系
        二、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党政卫生体系
        三、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根据地的卫生体系
    第五节 对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评价
        一、民国公共卫生体系问题重重
        二、民国公共卫生体系问题重重的原因
第三章 民国时期疫灾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冲击
    第一节 疫灾对公共卫生体系冲击的表现
        一、对公共卫生行政体系冲击的表现
        二、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冲击的表现
        三、对防疫保健体系冲击的表现
    第二节 疫灾对公共卫生体系冲击的后果
        一、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二、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三、给民众心理造成极大的恐慌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公共卫生体系对疫灾的应对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政府对疫灾的应对
        一、建立防疫机构
        二、制定防疫法规
        三、管制交通、隔离患者
        四、进行预防接种和防疫宣传
    第二节 民国时期民间社会对疫灾的应对
        一、社会团体对疫灾的应对
        二、士绅、医家、民众对疫灾的应对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湖南省医学会第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高级研修班举办(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D]. 宁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2]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黄鹤光,王耀东,池畔,王烈,石铮,赵文新. 海峡科学, 2014(01)
  • [3]湖南省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现状与对策研究[D]. 谢文照. 中南大学, 2013(02)
  • [4]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管理流程,推动内镜技术准入和规范化发展[D]. 贾泽明. 中南大学, 2010(01)
  • [5]湖南省医学会第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高级研修班举办[J]. 王荫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01)
  • [6]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D]. 慕景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6)
  • [7]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D]. 段治文. 浙江大学, 2004(03)
  • [8]胡希恕经方医学思维研究[D]. 张牧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9]民国公共卫生体系及其与疫灾的互动[D]. 胡红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标签:;  ;  ;  ;  

湖南省医学会第十二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高级研讨会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