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地区786名教师血脂水平与性别的关系

壮族地区786名教师血脂水平与性别的关系

一、壮族地区786例教师血脂水平与性别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田倩倩[1](2021)在《体育院校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诊断模型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且发病率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加强心血管疾病管理工作刻不容缓,防控关口前移需从危险因素筛查和管理开始。大学生时期作为青少年到青年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健康行为和身体形态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大学生的心血管健康对其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研究目的基于国内首个大学生运动健康队列—上海体育学院校友健康队列,本研究旨在:(1)评估体育生和非体育生不同专业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流行特征;(2)从健康行为、饮食习惯、体力活动、身体成分、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分析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因素;(3)探究体脂率、身体素质与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相关性和关联关系;(4)寻找诊断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体脂率和身体素质切点,构建不同专业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诊断模型。研究方法实验一:选取上海体育学院校友健康队列研究中数据完整的受试者共计805人(男=421,女=384),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测试;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受试者全身以及区域部位的肌肉量和脂肪量。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定义为两个及以上的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异常:血压升高、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血糖升高。评价体育生和非体育生各组的心血管代谢风险流行特征。实验二:除实验一的测试指标外,使用问卷调查评价受试者健康行为和饮食习惯;通过佩戴7天加速度传感器客观测量体力活动包括:静坐行为、轻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高强度体力活动;利用身体素质测试系统评价受试者握力、最大肺活量、全身反应时、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最大摄氧量、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等身体素质。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评价各单项指标以及各个指标相互作用与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关系。实验三:通过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体脂率、身体素质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相关性。以体脂率和身体素质为自变量,心血管代谢风险分数为因变量作线性回归,分析体脂率和身体素质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剂量-效应关系。计算受试者心血管代谢风险分数(同性别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Z分的总和)=平均动脉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空腹血糖;身体素质分数(同性别身体素质Z分的总和)=握力指数+最大摄氧量。将身体素质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前1/4的大学生为身体素质较高组,后1/4的大学生为身体素质较低组。参考诊断中国人心血管代谢风险的体脂率切点,将受试者分为低体脂率和高体脂率。将体脂率和身体素质联合分为:低体脂率且身体素质较高组、低体脂率且身体素质较低组、高体脂率且身体素质较高组和高体脂率且身体素质较低组,通过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四组间心血管代谢风险分数的差异。采用SPSS插件PROCESS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体脂率和身体素质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中是否存在相互中介调节作用。实验四:以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为金标准,使用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体脂率和身体素质在诊断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中的价值。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寻找体脂率和身体素质诊断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切点。采用逻辑回归分析计算体脂率、握力指数和最大摄氧量的联合预测因子,使用Z检验对体脂率、身体素质以及体脂率与身体素质联合指标的AUC进行比较。以P<0.05具有显着性水平。研究结果1.体育院校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的总体检出率为14.9%,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的检出率未见性别差异。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的检出率随BMI升高而升高,分别为:体重较轻(0.0%)、体重正常(11.1%)、超重(25.8%)和肥胖(47.2%);与BMI正常的同龄人相比,BMI正常但体脂率较高的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的检出率较高,代谢紊乱状态趋于肥胖人群。非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的检出率(19.1%)显着高于体育生(11.6%);心血管代谢风险存在运动项目差异,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足球等项目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检出率较高(23.3%),球拍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检出率较低(6.3%)。2.在健康行为和饮食习惯、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水平、身体成分以及身体素质等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因素方面,体脂率和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单因素逻辑回归结果发现,身体成分和身体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主要因素。其中,较高BMI(男生:OR=1.277,95%CI=1.152-1.416;女生:OR=1.239,95%CI=1.128-1.361)、体脂率(男生:OR=1.107,95%CI=1.063-1.153;女生:OR=1.095,95%CI=1.044-1.147)和Android脂肪率(男生:OR=1.083,95%CI=1.050-1.117;女生:OR=1.094,95%CI=1.052-1.139)是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的危险因素。较高的握力指数(男生:OR=0.524,95%CI=0.356-0.769;女生:OR=0.587,95%CI=0.391-0.880)和最大摄氧量(男生:OR=0.910,95%CI=0.866-0.957;女生:OR=0.867,95%CI=0.810-0.928)等身体素质水平是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的保护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发现,体脂率和身体素质是相互影响心血管代谢风险的。3.体脂率与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呈显着正相关,身体素质则与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呈显着负相关。体脂率升高则会引起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而最大摄氧量升高则会引起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的下降。体脂率和身体素质对心血管代谢风险既有独立又有联合的关联关系,心血管代谢风险分数由高到低分别为高体脂率且身体素质较低组(mean=1.70)、高体脂率且身体素质较高组(mean=0.03)、低体脂率且身体素质较低组(mean=-0.06)以及低体脂率且身体素质较高组(mean=-0.54)。另外,在身体素质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关系中,体脂率具有中介效应,在男生中体脂率的贡献率为85.7%,在女生中为56.7%。在体脂率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关系中,身体素质的中介效应不显着。4.体脂率和身体素质均可用于诊断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BMI诊断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指标分别为:23.2 kg/m2(体育生男生)、22.0 kg/m2(体育生女生)、25.7 kg/m2(非体育生男生)以及23.3 kg/m2(非体育生女生);通过DXA法测量身体成分,诊断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体脂率切点分别为16.3%(体育生男生)、22.7%(非体育生男生)以及35.2%(非体育生女生);Android脂肪率诊断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切点分别为18.7%(体育生男生)、33.8%(体育生女生)、30.2%(非体育生男生)和42.1%(非体育生女生)。身体素质包括握力指数和最大摄氧量可显着诊断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握力指数和最大摄氧量诊断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可能存在专业和性别差异。握力指数诊断非体育生男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切点为0.53,最大摄氧量诊断体育生男生和非体育生女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切点为分别为41.2 m L/kg/min和28.3 m L/kg/min。关于体脂率、握力指数、最大摄氧量以及体脂率与身体素质联合指标诊断心血管代谢风险中,存在专业差异。在体育生男生中,体脂率与身体素质联合指标诊断心血管代谢风险的作用大于单独的身体素质(最大摄氧量);而在非体育生男生和女生中,体脂率、身体素质(男生:握力指数,女生:最大摄氧量)以及体脂率与身体素质的联合指标均可作为诊断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有效指标,且诊断价值无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有14.9%的体育院校大学生存在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情况,且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的检出率随BMI升高而升高;非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升高的检出率显着高于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存在运动项目差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球拍类运动可能是降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适宜运动项目。2.体脂率和身体素质包括握力和最大摄氧量是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高体脂率且身体素质较低的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最高。提示在大学生群体中,应该重视体脂率升高和身体素质下降带来的心血管代谢风险。3.确定了诊断体育生和非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体脂率和身体素质切点。分别为BMI(体育生男生:23.2 kg/m2,体育生女生:22.0 kg/m2,非体育生男生:25.7 kg/m2,非体育生女生:23.3 kg/m2);体脂率(体育生男生:16.3%,非体育生男生:22.7%,非体育生女生:35.2%);Android脂肪率(体育生男生:18.7%,体育生女生:33.8%,非体育生男生:30.2%,非体育生女生:42.1%);握力指数(非体育生男生:0.53)以及最大摄氧量(体育生男生:41.2 m L/kg/min,非体育生女生:28.3 m L/kg/min)。为体脂率和身体素质应用于临床心血管代谢风险评估提供了指导。

豆璨[2](2021)在《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生命质量和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生命质量和亚健康现状;分析其生命质量和亚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教育相关部门和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开展预调查,对问卷内容进一步完善,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评价;(2)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小学教师进行现场问卷调查。(3)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用IBM SPSS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连续型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单因素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0份,共回收4932份,回收率98.64%。其中,有效问卷414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2.94%。(2)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生命质量总均分为71.36±11.23;亚健康检出率为73.20%。(3)年龄、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日均工作时长、健康管理能力、抚养小孩数量、工作压力、睡眠时长、久坐/伏案、锻炼身体、交通状况和周围犯罪事件发生频率是小学教师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4)会一点健康管理、偶尔吃早餐、偶尔有犯罪事件是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工作压力不大、每月锻炼1~4次、每月锻炼5次及以上是亚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生命质量状况低于全国常模水平。亚健康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在29岁以下、未婚、没有孩子、能够自我健康管理、坚持锻炼身体、睡眠时间充足、坚持每年体检、周围犯罪事件发生频率低、交通便利的小学教师生命质量更高。会一点健康管理、偶尔吃早餐、偶尔有犯罪事件是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工作压力不大、每月锻炼1~4次、每月锻炼5次及以上是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亚健康的保护因素。建议教育相关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边境地区小学教师健康状况给予更多关注,提升小学教师整体健康水平、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边境地区教学质量提升。

管洪银[3](2021)在《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分析MTHFR和MTRR不同基因型在血压及Hcy正常组、血压正常HHcy组、非H型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间的分布差异。(2)分析MTHFR和MTRR不同基因型对Hcy水平的影响。(3)分析血压及Hcy正常组、血压正常HHcy组、非H型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日间嗜睡、睡眠质量现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1)本研究采用了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阜康医院住院患者、社区体检人员中已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共调查了1147人,其中1104人测了血压值,1120人检测了血浆Hcy值(14.93±6.22μmol/L)。(2)采用PCR-荧光探针分别检测MTHFR C677T位点、MTHFR A1298C位点、MTRR A66G位点的多态性。(3)比较4组间的一般资料、睡眠质量、日间嗜睡、BMI、血脂4项、空腹血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MTHFR C677T、A1298C位点和MTRR A66G位点基因型分布。结果(1)H型高血压组的平均年龄57.81±11.12(岁)高于血压及Hcy正常组47.75±11.71(岁)、血压正常HHcy组50.46±11.52(岁)和非H型高血压组55.97±11.60(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平均Hcy值为15.22±6.75μmol/L,其中约44.4%的患者(男性56.4%,女性43.6%)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4组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浆Hcy水平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型高血压组的BMI、TG、TC、HDL-C和Glu高于血压及Hcy正常组、血压正常HHcy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非H型高血压组的LDL-C高于血压及Hcy正常组、血压正常HHcy组和H型高血压组;4组间BMI、TG、TC、LDL-C和Glu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HDL-C在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MTHFR C677T基因型和MTRR A66G基因型经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C677T位点2=1.362,P=0.506;A66G位点2=0.222,P=0.895说明达到遗传平衡,在遗传学上具有群体代表性,可代表西藏藏族人群。(5)H型高血压组MTHFR基因677多态位点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0%,38.5%、11.5%;1298多态位点存在AA、AC和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5%、42.3%和4.2%;MTRR基因66多态位点存在AA、AG、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9%、48.0%和17.1%。H型高血压组MTHFR基因677多态位点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浆Hcy水平在MTHFR C677T、MTHFR A1298C和MTRR A66G不同基因型间比较,结果显示MTHFR C677T TT型血浆Hcy水平18.00(12.20,26.30)μmol/L为最高。MTHFR C677T多态位点CC、CT、TT三种基因型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4.00(11.00,16.60)μmol/L、14.00(11.00,17.36)μmol/L、18.00(12.20,26.30)μmol/L,三种基因型间血浆Hcy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压及Hcy正常组、血压正常HHcy组、非H型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间职业、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看病付费方式、月均收入、吸烟、主要体育锻炼、锻炼频率、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多集中于50~69龄段(岁),男性的检出率高于女性。H型高血压受年龄、职业、长期居住地、文化程度、月均收入、吸烟、体育锻炼、睡眠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规律的锻炼和改善睡眠质量在预防H型高血压病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此外,高原世居藏族H型高血压患者的677位点为TT型应更加注重血浆Hcy水平,根据基因分型应给予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并及时控制TG、TC、LDL-C和Glu是H型高血压患者防止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韩晓宇[4](2021)在《云南省永胜县汉族居民高脂血症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汉族居民的高脂血症及临床分型的流行现状,探讨高脂血症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永胜县汉族居民血脂健康状况及相关地区高脂血症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抽取30岁至79岁的汉族居民,共10538人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糖、血脂检测。不同人口学特征高脂血症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及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高脂血症患病率为32.76%(31.85%~33.67%),其临床分型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5.58%(5.13%~6.03%)、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 18.69%(17.93%~19.45%)、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为 5.25%(4.82%~5.69%)、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9.43%(8.86%~9.99%)。高脂血症患病率在性别(χ2=3.861,P=0.049)、年龄(χ2=161.206,P<0.001)、婚姻状态(χ2=11.314,P=0.010)、文化程度(χ2=38.479,P<0.001)、职业(χ2=76.816,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在性别(χ2=19.863,P<0.001)、年龄(χ2=160.888,P<0.001)、婚姻状态(χ2=25.532,P<0.001)、文化程度(χ2=56.510,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林牧渔劳动者与非农林牧渔劳动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19)。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在性别(χ2=9.315,P=0.002)、年龄(χ44.818,P<0.001)、文化程度(χ2=12.886,P=0.012)、职业(χ2=43.091,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在婚姻状态分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93,P=0.086)。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在性别(χ2=5.256,P=0.022)、年龄(χ2=112.971,P<0.001)、婚姻状态(;χ2=13.912,P=0.003)、文化程度(χ2=35.440,P<0.001)、职业(χ2=13.695,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在性别(χ2=104.479,P<0.001)、文化程度(χ2=23.062,P<0.001)、职业(χ2=58.979,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婚姻状态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在永北镇和顺州乡两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在永北镇和顺州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均显示出年龄、职业、家庭年收入、睡眠障碍、午睡习惯、打鼾频率、高血压、糖尿病、BMI、中心性肥胖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饮酒频率、饮茶频率在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中无统计学意义,纳入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中是高脂血症患病影响因素,体力活动、健康自评在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中是影响因素,纳入到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中无统计学意义。4.通过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与30~岁年龄组相比,40~岁(OR=1.293,95%CI:1.028~1.626)、50~岁(OR=1.733,95%CI:1.375~2.184)、60~岁(OR=1.619,95%CI:1.250~2.097)、70~79 岁(OR=1.557,95%CI:1.112~2.182)的高脂血症患病风险高。与未正规上过学相比,文化程度为小学者是高脂血症患病的保护因素(OR=0.872,95%CI:0.762~0.998)。与农林牧渔劳动者相比,工人(OR=1.802,95%CI:1.359~2.390)、家务(OR=1.235,95%CI:1.047~1.456)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与家庭年收入<12000元的研究对象相比,家庭年收入为12000~19999元(OR=0.815,95%CI:0.678~0.980)、20000~59999 元(OR=0.780,95%CI:0.640~0.951)是高脂血症患病的保护因素。与从不或几乎不喝酒相比,每天喝是保护因素(OR=0.793,95%CI:0.647~0.972)。与不喝茶相比,每天饮茶是保护因素(OR=0.876,95%CI:0.779~0.986)。睡眠障碍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OR=1.170,95%CI:1.046~1.308)。有午睡习惯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OR=1.231,95%CI:1.097~1.382)。与无打鼾习惯者相比,经常打鼾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OR=1.244,95%CI:1.084~1.426)。高血压(OR=1.300,95%CI:1.153~1.465)、糖尿病(OR=1.931,95%CI:1.628~2.290)、中心性肥胖(OR=1.998,95%CI:1.735~2.300)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与BMI正常者相比,超重(OR=1.473,95%CI:1.279~1.696)、肥胖(OR=1.659,95%CI:1.286~2.140)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偏瘦(OR=0.529,95%CI:0.412~0.678)是保护因素。[结论]1.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汉族居民高脂血症标化患病率低于2012年全国血脂异常水平,但患病情况仍不容乐观。2.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汉族居民中高脂血症的流行以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两类临床分型为主。3.在村委会/街道水平上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存在聚集性,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比传统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更具科学性,能够充分考虑数据的层次结构。4.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饮酒频率、饮茶频率、睡眠障碍、午睡习惯、打鼾频率、高血压、糖尿病、BMI、中心性肥胖是高脂血症患病的影响因素。5.建议通过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识别,尽早发现高脂血症患者,鼓励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加强当地居民血脂健康教育,提高对高脂血症危害的认识,支持居民定期进行血脂检测,鼓励高脂血症患者及时就医就诊。

胡敬谦[5](2021)在《血清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糖尿病肾病患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CASP)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进一步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T2DM及DKD并发CASP的关系,为防治T2DM合并DKD并发CAS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和在肾内科住院的非糖尿病性的其他肾病患者的病史资料。2.分组:T2DM患者为A组;T2DM未合并肾病者(Without kidney disease,WKD)为B组;T2DM合并DKD患者为C组;非糖尿病性的其他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患者为D组。3.记录并收集符合标准的以上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程、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Blood pressure,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空腹血浆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ostprandial glucose,2h P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25(OH)D水平。4.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多组间对比采用卡方(?2)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方法进行25(OH)D与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或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T2DM患者共504例。其中男性333例,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9.56±7.42)ng/mL,血清25(OH)D缺乏299例(占89.79%);女性171例,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8.45±7.33)ng/mL,血清25(OH)D缺乏163例(占95.32%)。老年(年龄≥65岁)患者209例,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9.34±7.32)ng/mL,血清25(OH)D不足与缺乏191例(占91.39%);中青年(年龄<65岁)患者295例,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9.07±7.46)ng/mL,血清25(OH)D不足与缺乏271例(占91.86%)。血清25(OH)D水平以及其不足与缺乏率在性别、年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T2DM、WKD、DKD、NDKD4组患者中,中青年的患病率均高于老年患者:A组(58.53%VS 41.47%)、B组(57.94%VS 42.06%)、C组(59.56%VS 40.44%)、D组(62.80%VS 37.2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不同血清25(OH)D水平在各组间的构成比比较:B组的25(OH)D不足与缺乏率为92.83%,高于A组(91.67%)、C组(89.62%)、D组(84.30%)。且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T2DM患者中颈动脉内膜变化的人数及构成比比较情况:CASP整体发生率在各组中分别为:A组81.55%、B组84.11%、C组77.05%、D组78.51%。即:C组低于A组、B组和D组。且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4组患者间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一般资料中的BMI、DM病程、SBP、DBP和生化指标中的FPG、2h PPG、HBA1c、TG、血清25(OH)D水平等指标经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LDL-C的组间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6)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25(OH)D与T2DM的DKD患者的病程(r=-0.433,P<0.001)、HBA1c(r=-0.374,P<0.001)、LDL-C(r=-0.351,P<0.001)、UACR(r=-0.51,P<0.001)有相关性;而与年龄、SBP、DBP、BMI、FBG、2h PPG、TG、TC无相关性(P>0.05)。(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是T2DM的DKD患者并发CASP的独立保护因素(OR值为0.940)(P<0.001);而DM病程、HBA1c、LDL-C为CASP形成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52、1.533、1.477)(P<0.001)。结论:(1)T2DM、尤其DKD的患者普遍存在25(OH)D的不足与缺乏;(2)25(OH)D不足与缺乏有可能是促使DKD并发CASP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应该重视维生素D在DKD诊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可能带来的积极作用。

柏鸽[6](2021)在《桂西地区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并了解胃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及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胃息肉的认识及诊断,探讨如何更好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早期预防,同时为临床胃息肉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息肉患者的临床数据共274例,按照不同病理类型分为腺瘤性息肉组(adenomatous polyps,APs组)、胃底腺息肉组(fundic gland polyps,FGP组)、增生性息肉组(hyperplastic polyps,HPs组)及炎性息肉组(inflammatory polyps,IP组)。(2)纳入统计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BMI、吸烟史、饮酒史、婚姻状况),实验室检测指标(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13碳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胃泌素-17),胃息肉的部位及数量、伴随疾病及病理类型等。(3)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多个可能影响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收集274例胃息肉患者,其中男性∶女性=1∶2.91;以壮族居多,年龄范围是21~86岁,平均年龄51.70±10.88岁;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83.94%。(2)临床表现:腹痛(77.74%),腹胀(42.34%),反酸(17.15%),恶心、呕吐(15.33%),嗳气(12.41%)等。(3)本次研究以胃底腺息肉患者最常见,发生部位主要位于胃底、胃体;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发生部位主要位于胃体、胃窦。(4)单因素分析结果:对于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患者的吸烟史(P=0.031)、饮酒史(P=0.006)、HP感染(P=0.043)、PGI(P=0.017)、PGII(P=0.035)、PGR(P<0.001)、G-17(P=0.012)、胃息肉的发生部位(P<0.001)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P=0.864)、民族(P=0.356)、年龄(P=0.580)、职业(P=0.729)、婚姻状况(P=0.426)、BMI(P=0.524)、伴随疾病(P>0.05)、息肉数目(P=0.781)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上述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对于胃底腺息肉,饮酒史(P=0.028,OR=3.901,95%CI:1.163~13.093)、PGI(P=0.02,OR=0.414,95%CI:0.197~0.870)、PGII(P=0.006,OR=0.200,95%CI:0.064~0.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于增生性息肉,PGII(P=0.021,OR=0.198,95%CI:0.050~0.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吸烟史、饮酒史、HP感染、PGI、PGII、G-17是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史是胃底腺息肉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GI和PGII是胃底腺息肉患者的保护因素;PGII是增生性息肉患者的保护因素。

黄磊[7](2021)在《基于队列研究的血脂异常与血糖代谢异常的双向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血糖的动态变化对血脂异常的发病风险以及血脂的动态变化对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病风险,探讨血脂异常与血糖代谢异常的双向关联。方法:选取2011年大连市沙河口40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年龄、性别、手术用药史等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收缩压及舒张压。测定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2小时血糖(2 hour plasma glucose,2h 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等生化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等指标。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建立了两个队列(队列A:血脂正常→血脂异常,1647人;队列B:血糖正常→血糖异常,1734人),3年后进行随访。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3年后的血脂异常或糖代谢异常发病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的发病风险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1.在基线血脂正常的队列中,血脂异常3年累积发病率为22.8%,其中TC升高为9.6%,TG升高为8.1%,HDL-C降低为8.3%,LDL-C升高为5.7%。2.在基线血脂正常的队列中,BMI变化率在-1.5%和+1.5%之间时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是BMI变化率小于-1.5%的1.677倍(OR 95%CI:1.2422.264),BMI变化率大于1.5%时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是BMI变化率小于-1.5%的1.904倍(OR95%CI:1.4212.551)。基线Hb A1c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为原来的1.552倍(OR 95%CI:1.1031.183),基线HOMA-IR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为原来的1.295倍(OR 95%CI:1.1491.459)。3.在基线糖代谢正常的队列中,糖代谢异常3年累积发病率为15.7%,其中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为14.3%,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为1.4%,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为12.9%,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为1.4%。4.在基线糖代谢正常的队列中,基线轻度中心性肥胖者和重度中心性肥胖者血糖异常的风险分别是WC正常者的1.559倍(OR 95%CI:1.0682.393)和2.655倍(OR 95%CI:1.7614.001);WC变化率在-4.0%和+2.0%之间时发生血糖异常的可能是WC变化率小于-4.0%的2.079倍(OR 95%CI:1.4812.919),WC变化率≥2.0%时发生血糖异常的可能是WC变化率≤-4.0%的1.865倍(OR 95%CI:1.3012.674);基线TG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为原来的1.194倍(OR 95%CI:1.0481.360)。结论:1.肥胖既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也是血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随BMI变化率的增加,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随基线WC的增加及WC变化率的增加,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风险增加,中心型肥胖者有着更高的糖代谢异常发病风险。控制BMI及WC的增加,有助于预防血脂异常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2.随基线Hb A1c与基线HOMA-IR水平的增加,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控制Hb A1c与HOMA-IR水平,有助于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3.随基线TG水平的增加,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风险增加。控制TG水平,有助于预防糖代谢异常的发生

李会芳[8](2021)在《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及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本项目研究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纳西族糖尿病的患病和自我管理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生活行为因素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以及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生活行为因素、目的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生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研究设计,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玉龙县35岁及以上的纳西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 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研究通过现场问卷结合体格检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资料及自我血糖管理信息,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通过指尖毛细血管血测量研究对象的血糖(空腹或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采用χ2检验分析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情况、糖尿病的知晓、治疗、控制及自我管理的流行现状;采用χ2检验比较分析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控制及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 云南纳西族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趋势及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研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相关生活行为方式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相关生活行为方式的流行现状以及糖尿病患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比较分析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相关生活行为方式及相关危险因素聚集情况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纳西族调查人群生活行为因素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第三部分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云南纳西族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通过指尖毛细血管全血测量调查者的空腹或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采集诊断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并按1:2比例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其中血糖正常组133人,糖尿病前期组60人,糖尿病组61人,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和淋巴细胞表面的CCR5水平以及血浆RANTES水平,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ANTES基因rs2280788位点及CCR5基因rs1799987位点的基因型。采用χ2检验比较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血糖正常组三组间的RANTES rs2280788位点及CCR5 rs179998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的临床及生化指标、血浆RANTES水平及淋巴和单核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情况,比较CCR5 rs1799987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的生化指标和CCR5表达情况,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RANTES rs2280788 CC、CG+GG基因型组间的生化指标和RANTES表达水平、比较是否使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间血浆RANTES水平及白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情况;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云南省纳西族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影响因素;通过MDR3.0.2软件采用多因子降维法分析RANTES、CCR5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水平与生活行为因素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生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两两比较时以P<0.017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第一部分 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研究2013年共调查1402例,其中男性644例,女性758例;2018年共调查1426例,其中男性657例,女性769例。1.2018年云南纳西族糖尿病相关调查研究结果1.1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9.5%和8.6%,男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5岁年龄组和人均年收入>8000元的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于女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5岁以下年龄组和人均年收入≤8000元的人群(P均<0.05),且≥65岁年龄组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糖尿病的知晓、治疗、控制率分别为52.8%、89.2%和29.2%,在各年龄组中,≥65岁年龄组糖尿病治疗率最高,为95.5%(P<0.01),在不同性别、年龄、人均年收入、住房类型及不同医疗服务可及性组间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1.2云南省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包括遵医嘱服药、自我血糖监测和最近2周采取降糖措施的比率分别为87.7%、49.2%和100.0%,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比率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最近2周采取降糖措施包括控制体重或减肥、控制饮食、增加锻炼和戒烟的比率分别为69.2%、92.3%、84.6%和12.3%,55-64岁、人均年收入>8000元、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采取控制体重或减肥措施降糖的占比较高,男性戒烟的占比较高。2.纳西族调查居民糖尿病患病及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2.1从2013年到2018年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无明显变化,而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从4.1%上升至8.6%。糖尿病的标化知晓率由66.4%降至53.1%,(P<0.05),使用自来水、家中有厕所、人均年收入>8000元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好的人群知晓率下降明显(P<0.05),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无明显变化(P均>0.05)。2.2从2013年到2018年纳西族糖尿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率和最近2周采取降糖措施的比率明显升高(P<0.05),男性、人均年收入>8000元、家中有厕所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的糖尿病患者遵嘱服药率明显升高(P<0.05);而自我血糖监测比率无明显变化(P>0.05);调查前2周采取降糖措施包括控制体重或减肥、控制饮食、增加锻炼的标化比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为28.1%和71.2%、72.7%和92.7%、28.1%和84.9%(P均<0.05),而通过戒烟降糖的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是采取降糖措施的保护因素。第二部分 云南纳西族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趋势及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研究1.2018年纳西族生活行为方式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1.1 纳西族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吸烟、现在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有糖尿病家族史、进食含油或脂肪多食物(一周≥3天)、进食腌制品(一周≥3天)的比率分别为38.1%、34.2%、15.5%、60.4%、36.9%、29.3%、15.7%、25.5%、5.3%、31.8%和 41.4%。1.2女性中心性肥胖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率高于男性(P<0.01和P<0.05),男性吸烟、饮酒、进食含油或脂肪多食物(一周≥3天)的比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比女性更缺乏体力活动(P<0.05)。1.3不同年龄段中,≥65岁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缺乏体力活动和中心性肥胖比率最高,35-44岁年龄组每周进食含油或脂肪多食物和腌制品≥3天的比率最高,45-54岁年龄组超重和现在吸烟的比率最高。1.4年龄越大的纳西族调查人群其3个及以上糖尿病危险因素聚集率越高。2.纳西族调查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趋势2.1 2018年纳西族调查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率较2013年明显升高(P<0.01),吸烟率较2013年升高(P<0.05),但饮酒率、缺乏体力活动、进食含油及脂肪多食物(一周≥3天)、进食腌制品(一周≥3天)的比率较2013年降低(P<0.01),呈下降趋势。2.2 2018年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聚集3个及以上的比率较2013年明显升高(P<0.05)。3.纳西族生活行为因素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高血压、有糖尿病家族史和缺乏体力活动是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第三部分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的相关性研究1.糖尿病组的腰围、TG、FPG、HbA1c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糖尿病组的TC、TG、FPG、HbA1c高于糖尿病前期组(P<0.05),糖尿病前期组的HbA1c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其余指标在糖尿病前期和血糖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血糖正常组间RANTES rs2280788 CC、CG+GG基因型频率和RANTES rs2280788 C/G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糖尿病前期组RANTES rs2280788 C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7),男性其余组间及女性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3.糖尿病前期组CCR5 rs1799987 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7),糖尿病组CCR5 rs1799987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糖尿病前期组(P<0.017),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与在女性人群中的结论一致。男性人群中三组间CCR5 rs179998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血糖正常组三组间血浆RANTES水平及单核和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组间血浆RANTES水平、单核和淋巴细胞表面CCR5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RANTES rs2280788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CCR5 rs1799987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自身的表达水平及血浆LDL、HDL、TC、TG、FPG、HbA1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6.MDR分析显示:CCR5基因型、年龄、BMI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发生的最佳预测模型,该模型训练组平衡精度为0.651,测试组平衡精度为0.492,交叉验证一致性为7/10(P<0.0001),其中CCR5 rs1799987基因型和BMI具有强协同作用,CCR5 rs1799987 AA基因型携带者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结论]1.云南省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糖尿病的治疗率处于较高水平,知晓率略高于一半,而控制率不足三分之一。2.纳西族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包括遵医嘱服药、通过控制体重或减肥、控制饮食、增加锻炼来控制血糖处于较好水平,而自我血糖监测处于中等水平,而且文化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较好。3.纳西族调查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的知晓率有所下降而治疗率和控制率无明显变化。糖尿病患者遵医嘱服药、采取控制体重或减肥、控制饮食和增加锻炼控制血糖的比率也明显升高,而自我血糖监测比率无明显变化。4.纳西族调查人群中,男性抽烟、饮酒、进食含油及脂肪多食物的比率更高,且比女性更缺乏体力活动,而女性中心性肥胖的比率更高;年龄越轻的进食含油及脂肪多食物、进食腌制品、抽烟和超重比率越高,年龄越大的高血压患病率、缺乏体力活动和中心性肥胖的比率越高。5.云南纳西族调查人群虽然饮酒、缺乏体力活动、进食含油或脂肪多食物、进食腌制制品情况呈好转趋势,但高血压、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比率仍呈现上升趋势,加强纳西族居民生活方式的管理任重而道远。6.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和缺乏体力活动是云南省纳西族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7.血浆RANTES水平和单核、淋巴细胞表面CCR5水平可能与云南省纳西族居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糖尿病患者血浆RANTES水平和单核及淋巴细胞表面的CCR5水平与是否使用降糖药物无关。8.RANTES rs2280788位点及CCR5 rs179998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对自身表达水平及血浆LDL、HDL、TC、TG水平无明显影响。9.CCR5 rs1799987基因型、年龄、BMI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而且这三个变量的组合是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发生的最佳预测模型,其中,CCR5 rs1799987基因型和BMI具有强的协同作用,CCR5 rs1799987 AA基因型携带者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随BMI的增加而增加。

陈柯涵[9](2020)在《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别测定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探讨壮族、汉族人群血浆HCY的差异及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为壮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为“高血压组”,其中壮族150例,汉族150例,另外收集血压正常者300例为“对照组”,其中壮族150例,汉族1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CY水平、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壮族高血压组、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1)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15.05±3.58 VS 10.92±2.27 umol/L,P<0.05);高血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水平高于对照组(4.53±1.01 VS 4.26±0.82 mmol/L,1.64±0.96 VS 1.30±0.74mmol/L,2.79±0.93 VS 2.55±0.71 mmol/L,22.99±1.37 VS 22.03±1.22 kg/m2,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38 VS 1.28±0.34mmol/L,P>0.05)。(2)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汉族高血压组(15.84±3.65 VS14.25±3.33 umol/L,P<0.05)、壮族对照组(15.84±3.65 VS 11.45±2.02 umol/L,P<0.05)和汉族对照组(15.84±3.65 VS 10.40±2.39 umol/L,P<0.05);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壮族对照组(14.25±3.33 VS 11.45±2.02 umol/L,P<0.05)和汉族对照组(14.25±3.33VS 10.40±2.39 umol/L,P<0.05);壮族对照组HCY水平高于汉族对照组(11.45±2.02 VS10.40±2.39 umol/L,P<0.05)。(3)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呈负相关(r=-0.226,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之间无相关性(r=0.053,0.122,0.086,P>0.05);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呈正相关(r=0.190,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呈负相关(r=-0.190,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之间无相关性(r=0.099,0.043,P>0.05)。(4)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在1,2,3级原发性高血压上均高于汉族(13.73±2.04 VS 12.26±1.83μmol/L,16.23±2.68VS 14.61±2.30μmol/L,20.68±4.34 VS 18.32±3.61μmol/L,P<0.05)。(5)壮族和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加,HCY水平在各级高血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HCY水平密切相关,HCY水平升高可能会引起高血压。(2)壮族和汉族HCY水平存在民族间差异,壮族人群高于汉族人群,在高血压人群中表现更为显着。(3)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HCY水平与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4)壮族和汉族HCY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存在相关性。无论壮族还是汉族,HCY水平都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且壮族人群HCY水平在同级别高血压上均高于汉族。

雷志强[10](2020)在《基于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国内已陆续开展对ONFH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等研究,广西地区ONFH的此类研究尚处初起阶段,基于全区多中心网络数据库,初步探讨广西地区ONFH的一般情况、病因学、中医证型、分期分型等临床特点是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存在差异,为有效防治广西地区ONFH的发生及发展有积极意义。方法:建立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Guang Xi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GXONFHD),登陆网址:http//:onfhgx.keyanyun.com,智能化导出建库以来收录ONFH患者信息EXCEL表格,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信息包括:一般资料、病因、诊断、中医证型、ARCO分期、CJFH分型等信息,应用SPSS 23.0对上述信息进行相关性的统计分析及研究。结果:1、数据库共收录230例ONFH患者,最终纳入220例。2、性别与年龄分析:发病率男女之比为2.5:1;总体平均发病年为50.17±14.78岁,其中男性48.44±13.87岁,女性54.49±16.15岁,男性与女性年龄均值差异为2.58岁,最高发年龄为36岁~55岁。3、广西各地区发病率分布:各地级市发病率最高为南宁市30.90%,各地级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0.05)。4、劳动强度分析:从事IV级体力劳动者占47.27%,性别与劳动强度无统计学意义((49)>0.05)。5、体重指数(BMI)分析:BMI平均值为23.24±3.39。正常体重占57.73%,性别与BMI无统计学差异((49)>0.05)。6、病因构成分析:病因构成比大小为依次为酒精性→特发性→激素性→创伤性;1)性别因素:男性酒精性占67.52%,女性特发性占47.62%,不同性别的ONFH患者,其致病因素也存在显着差异((49)<0.05)。2)年龄因素:18岁~75岁均以酒精性为主,大于75岁以特发性为主;3)酒精性ONFH分析酒情况分析:平均饮酒20.04±11.97年,平均饮酒次数6.59±2.99次/周,平均288.38±165.12ml。4)激素性ONFH分析:8类原发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占48%,激素种类泼尼松龙占52%;给药途径口服占80%;5)病因与发病侧别分析:除不明原因的特发性ONFH以外,酒精性双侧占70.27%、激素性双侧占72%;创伤性单侧占94.44%。7、中医证型特点分析:单一证型占80%,复合证型占20%,总体以单一证型为主;单一证型中痰瘀阻络证62.50%,复合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占45.45%;1)证型与性别:男性构成比大小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构成比大小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49)<0.05),复合证型中男性与女性均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49)>0.05);2)证型与年龄:单一证型中,小于75岁患者均以痰瘀阻络证为主,大于75岁均为肝肾亏虚证为主,复合证型中均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49)<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单一证型向复合证型转变。3)证型与病因:去除未明确病因的特发性ONFH,单一证型中酒精性痰瘀阻络证占62.16%,激素性痰瘀阻络证52%,创伤性气滞血瘀占33.33%;单一证型中,酒精性与激素性均以痰瘀阻络证为主,创伤性以气滞血瘀证为主((49)<0.05),复合证型中酒精性与激素性均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创伤性ONFH以气滞血瘀证夹杂其他复合证型为主((49)<0.05)。8、ARCO分期与CJFH分型分析:ARCOⅠ期M型占100%,ARCOⅡ期C型占64.72%,ARCOⅢ期L1型占47.69%,ARCOⅣ期L3型占85.27%((49)<0.05)。结论:1.一般资料特点:广西地区ONFH患者总体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男性多发青壮年人群,女性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最高发年龄段为36岁~55岁;从事IV级体力劳动者最多;ARCOⅢ、Ⅳ期BMI以超重为主。2.病因学特点:酒精性为ONFH主要病因;男性主要为酒精性,女性为特发性;酒精性、激素性以双侧发病多见,创伤性、特发性以单侧发病多见。3.中医证型特点:中医证型以单一证型为主;男女单一证型均以痰瘀阻络证为主要证型,复合证型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去除未明确病因的特发性ONFH,酒精性与激素性均以痰瘀阻络为主要证型,创伤性多造成气滞血瘀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单一证型向复合证型转变。4.分型分期特点:ARCOⅠ期多为M型、ARCOⅡ期多为C型,ARCOⅢ期多为L1型、ARCOⅣ期多为L3型,CJFH分型越后,ARCO分期也越高。

二、壮族地区786例教师血脂水平与性别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壮族地区786例教师血脂水平与性别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院校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诊断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研究背景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目的
文献综述
    1.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
    2.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1 心血管疾病的不可控因素
        2.1.1 年龄与心血管疾病
        2.1.2 性别与心血管疾病
        2.1.3 种族与心血管疾病
        2.1.4 家族史、基因与心血管疾病
        2.2 心血管疾病的可控因素
        2.2.1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
        2.2.2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2.2.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
        2.2.4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2.2.5 饮食与心血管疾病
        2.2.6 吸烟、饮酒与心血管疾病
        2.2.7 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
        2.2.8 身体素质与心血管疾病
    3.心血管代谢风险
        3.1 心血管代谢风险的评估
        3.1.1 心血管代谢风险评估标准
        3.2 体脂率、身体素质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系
    4.展望
第一部分 体育院校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流行特征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体格检查
        1.2.1 身高、体重
        1.2.2 BMI
        1.2.3 血压
        1.3 血液收集与生化指标的测定
        1.3.1 空腹静脉血采集
        1.3.2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1.4 心血管代谢风险定义
        1.5 身体成分
        1.6 统计方法
    2.实验结果
        2.1 受试者基本情况
        2.2 体育院校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异常检出率
        2.3 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异常的性别差异
        2.4 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异常的BMI差异
        2.5 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异常的体脂率差异
        2.6 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异常的专业差异
        2.7 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运动项目差异
    3.分析与讨论
        3.1 成年初期大学生的基本特点
        3.2 青年人群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流行率
        3.3 性别对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
        3.4 BMI对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
        3.5 体脂率对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
        3.6 运动项目对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
    4.小结
第二部分 体育院校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体格检查
        1.2.1 身高、体重
        1.2.2 BMI
        1.2.3 血压
        1.3 问卷调查
        1.3.1 健康行为
        1.3.2 饮食习惯
        1.4 体力活动
        1.5 身体成分
        1.6 身体素质
        1.6.1 握力
        1.6.2 最大肺活量
        1.6.3 全身反应时
        1.6.4 坐位体前屈
        1.6.5 闭眼单脚站立
        1.6.6 最大摄氧量
        1.6.7 仰卧起坐
        1.6.8 立定跳远
        1.7 血液收集与生化指标的测定
        1.7.1 空腹静脉血采集
        1.7.2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1.8 心血管代谢风险定义
        1.9 统计方法
    2.实验结果
        2.1 受试者基本情况
        2.2 总人群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2.1 总人群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基本情况
        2.2.2 总人群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单因素逻辑回归
        2.2.3 总人群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多因素逻辑回归
        2.3 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3.1 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基本情况
        2.3.2 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单因素逻辑回归
        2.3.3 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多因素逻辑回归
        2.4 非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4.1 非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基本情况
        2.4.2 非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单因素逻辑回归
        2.4.3 非体育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多因素逻辑回归
        2.5 体育院校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小结
    3.分析与讨论
        3.1 健康行为和饮食习惯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关系
        3.2 体力活动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关系
        3.3 身体脂肪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关系
        3.4 身体素质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关系
    4.小结
第三部分:体脂率和身体素质与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体格检查
        1.2.1 身高、体重
        1.2.2 BMI
        1.2.3 血压
        1.3 身体成分
        1.4 身体素质
        1.4.1 握力
        1.4.2 最大摄氧量
        1.4.3 身体素质分数计算
        1.5 血液收集与生化指标的测定
        1.5.1 空腹静脉血采集
        1.5.2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1.6 心血管代谢风险分数计算
        1.7 统计方法
    2.实验结果
        2.1 受试者基本情况
        2.2 身体成分和身体素质与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2.3 体脂率联合身体素质与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关系
        2.4 体脂率在身体素质与心血管代谢风险之间的中介效应
        2.5 身体素质在体脂率与心血管代谢风险之间的中介效应
    3.分析与讨论
        3.1 体脂率和身体素质对健康的重要作用
        3.2 体脂率和身体素质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关系
        3.3 体脂率在身体素质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中介效应
    4.小结
第四部分:体脂率和身体素质诊断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模型构建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体格检查
        1.2.1 身高、体重
        1.2.2 BMI
        1.2.3 血压
        1.3 身体成分
        1.4 身体素质
        1.4.1 握力
        1.4.2 最大摄氧量
        1.5 血液收集与生化指标的测定
        1.5.1 空腹静脉血采集
        1.5.2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1.6 心血管代谢风险定义
        1.7 统计方法
    2.实验结果
        2.1 体育生男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诊断模型构建
        2.1.1 体脂率和身体素质诊断体育生男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切点
        2.1.2 体脂率、身体素质以及联合指标在诊断体育生男生心血管代谢风险中的作用比较
        2.2 体育生女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诊断模型构建
        2.2.1 体脂率和身体素质诊断体育生女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切点
        2.3 非体育生男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诊断模型构建
        2.3.1 体脂率和身体素质诊断非体育生男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切点
        2.3.2 体脂率、身体素质以及联合指标在诊断非体育生男生心血管代谢风险中的作用比较
        2.4 非体育生女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诊断模型构建
        2.4.1 体脂率和身体素质诊断非体育生女生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最佳切点
        2.4.2 体脂率、身体素质以及联合指标在诊断非体育生女生心血管代谢风险中的作用比较
    3.分析与讨论
        3.1 体脂率在诊断心血管代谢风险中的作用
        3.2 身体素质在诊断心血管代谢风险中的作用
        3.3 体脂率和身体素质在诊断心血管代谢风险中的作用比较
    4.小结
全文总结
    1 主要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局限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一、大学本科至研究生学习经历
    二、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经历
    三、伦理委员会审批表
    四、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五、健康行为量表

(2)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生命质量和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2.1 调查工具的确定
        2.2.2 抽样方法
        2.2.3 调查内容
    2.3 预调查
        2.3.1 SF-36 信度检验
        2.3.2 SF-36 效度检验
        2.3.3 SHMS V1.0 信度检验
        2.3.4 SHMS V1.0 效度检验
    2.4 质量控制
        2.4.1 设计问卷阶段
        2.4.2 预调查阶段
        2.4.3 调查阶段
        2.4.4 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2.6 研究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生命质量
        3.2.1 生命质量基本情况
        3.2.2 汉族、彝族、壮族小学教师的生命质量对比
        3.2.3 不同居住地小学教师的生命质量对比
        3.2.4 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生命质量单因素分析
        3.2.5 云南边境小学教师生命质量多因素分析
    3.3 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亚健康状况
        3.3.1 亚健康基本情况
        3.3.2 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亚健康状况单因素分析
        3.3.3 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亚健康状况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生命质量评价
    4.2 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4.3 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亚健康状况
    4.4 亚健康影响因素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附录 小学教师生命质量及亚健康状况调查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H型高血压
    1 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情况
    2 H型高血压的危害
    3 H型高血压致病机制
    4 H型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
        4.1 人口学因素
        4.2 遗传因素
        4.3 不良生活方式因素
    5 生存质量
    6 睡眠质量
    7 H型高血压的治疗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基因研究
    1 前言
        1.1 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基因研究概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伦理道德
        2.3 研究经费来源
        2.4 研究方法及统计学方法
        2.5 纳入标准
        2.6 分组标准
        2.7 诊断标准
        2.8 质量控制
        2.9 资料收集
        2.10 血样采集
        2.11 实验器材
        2.11.1 主要试剂
        2.11.2 主要仪器
        2.11.3 主要耗材
        2.12 检测内容及方法
        2.12.1 身高、体重
        2.12.2 血压
        2.12.3 血浆Hcy
        2.12.4 血脂、空腹血糖
        2.12.5 血液DNA的提取
        2.12.6 DNA浓度及纯度的检测
        2.12.7 基因的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性别和年龄段间血压值及血浆Hcy水平
        3.3 血压、BMI和生化指标比较
        3.4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5 基因多态性比较
        3.6 等位基因比较
        3.7 不同基因型的血浆Hcy水平比较
        3.8 HHcy组和Hcy正常组间不同基因型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前言
        1.1 高血压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 本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及统计学方法
        2.3 纳入标准
        2.4 分组标准
        2.5 诊断标准与睡眠质量的评分
        2.6 质量控制
        2.7 资料收集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3.2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个人生活行为方式分析
        3.3 性别和年龄段间的睡眠质量分析
        3.3.1 嗜睡情况
        3.3.2 睡眠状况
        3.4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嗜睡状况
        3.5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状况
    4 讨论
    5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表的论文
获得的奖励
致谢

(4)云南省永胜县汉族居民高脂血症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概述
    2 高脂血症的国内外流行状况
    3 高脂血症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 大型流调资料应用多水平模型的必要性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2 样本含量计算及抽样方法确定
    3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4 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
        4.1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的影响因素
        4.2 体格检查需收集的影响因素
        4.3 实验室检测需收集的影响因素
    5 现场调查实施
        5.1 问卷调查
        5.2 体格检查收集指标
        5.3 血液采集及指标检测
    6 数据整理
    7 统计分析
        7.1 人群分布及空间分布描述采用的统计方法
        7.2 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
    8 质量控制
        8.1 调查员培训
        8.2 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
        8.3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
    9 伦理学问题
    10 主要技术路线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1.1 人口学特征
        1.2 经济状况
        1.3 患病情况
    2 高脂血症及其临床分型的患病率
    3 高脂血症及其临床分型的流行特征
        3.1 人群分布
        3.1.1 高脂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
        3.1.2 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
        3.1.3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
        3.1.4 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
        3.1.5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
        3.2 空间分布
        3.2.1 高脂血症的空间分布特征
        3.2.2 高胆固醇血症的空间分布特征
        3.2.3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空间分布特征
        3.2.4 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空间分布特征
        3.2.5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空间分布特征
    4 高脂血症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1 人口经济学特征
        4.2 生活方式
        4.2.1 吸烟
        4.2.2 饮酒
        4.2.3 饮茶
        4.2.4 体力活动
        4.2.5 膳食情况
        4.2.6 睡眠
        4.3 健康状况
        4.4 心理状态
        4.5 社会支持
    5 高脂血症患病单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5.1 人口经济学特征
        5.2 生活方式
        5.3 健康状况
    6 高脂血症患病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6.1 两水平空模型
        6.2 两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6.2.1 人口经济学特征
        6.2.2 生活方式
        6.2.3 健康情况
讨论
    1 高脂血症及其临床分型的流行特征
    2 高脂血症患病影响因素
        2.1 单水平与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比较
        2.2 两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2.2.1 生活方式
        2.2.2 健康状况
    3 多水平模型在高脂血症患病研究中的可行性
    4 高脂血症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4.1 高危人群识别
        4.2 患者的自我健康监测
        4.3 多方协作共同防治高脂血症
    5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高脂血症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血清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T2DM患者基本资料
    2.2 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3 血清25(OH)D水平在各组间的构成比比较
    2.4 504例患者中颈动脉内膜变化的人数及构成比比较
    2.5 4组患者间各生化指标比较
    2.6 血清25(OH)D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2.7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25(OH)D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6)桂西地区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资料
    1.4 相关资料
    1.5 相关数据指标判定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病理类型
    2.4 病理类型与息肉数目
    2.5 病理类型与息肉发生部位
    2.6 病理类型与临床一般情况资料
    2.7 病理类型与实验室检测指标
    2.8 病理类型与伴随疾病
    2.9 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概述
    3.2 一般情况构成比
    3.3 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
    3.4 吸烟和饮酒的相关影响
    3.5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息肉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队列研究的血脂异常与血糖代谢异常的双向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队列
    2.研究方法
    3.相关诊断标准
    4.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队列A的基本特征及随访结果
    2.队列A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3.队列B的基本特征及随访结果
    4.队列B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血脂异常的发生率
    2.发生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3.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
    4.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
    5.本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脂异常与糖代谢异常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及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研究背景
2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3 研究目标
第一部分 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二部分 云南纳西族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趋势及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 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云南纳西族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变化趋势及RANTES及其受体GGR5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云南省纳西族35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管理及控制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2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2.3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不同民族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2.4 壮族和汉族高血压组血浆HCY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
    2.5 壮族和汉族血浆HCY水平在高血压分级上的比较
    2.6 壮族和汉族不同高血压分级组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3.1 HCY的分泌特点
    3.2 HCY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3.3 HCY与血脂的关系
    3.4 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 H 型高血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10)基于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设计调查表
    3.诊断与分型标准
    4.中医证型分型标准
    5.纳入标准
    6.排除标准
    7.数据来源
    8.数据库介绍
        8.1 数据库的建立
        8.2 数据库功能描述
    9.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ONFH患者性别和年龄分析
        1.1 性别与年龄总体分布
        1.2 性别与不同年龄段分布
    2.ONFH患者各地级市发病率分布
    3.ONFH患者不同劳动强度分布
    4.ONFH体重指数(BM I)分布
    5.ONFH患者病因构成相关性分析
        5.1 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分布
        5.2 病因与性别构成分布
        5.3 酒精性ONFH饮酒情况分布
        5.4 激素性ONFH原发病、激素种类及给药途径
        5.5 ONFH不同病因与发病侧别的分布
    6.ONFH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6.1 中医证型分布
        6.2 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布
        6.3 中医证型与年龄分布
        6.4 中医证型与病因分布
    7.ARCO分期与中日友好分型(CJ FH)分型特点
第三章 讨论
    1.ONFH发病年龄相关性分析
    2.ONFH发病性别相关性分析
    3.ONFH劳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4.ONFH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分析
    5.ONFH病因的相关性分析
        5.1 酒精性ONFH相关性分析
        5.2 激素性ONFH相关性分析
    6.ONFH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7.ARCO分期与CJFH分型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第六章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股骨头坏死多中心数据库现状及流行病学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壮族地区786例教师血脂水平与性别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院校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诊断模型构建[D]. 田倩倩.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师生命质量和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豆璨. 大理大学, 2021(10)
  • [3]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管洪银. 西藏大学, 2021(12)
  • [4]云南省永胜县汉族居民高脂血症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韩晓宇.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5]血清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D]. 胡敬谦.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6]桂西地区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柏鸽.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7]基于队列研究的血脂异常与血糖代谢异常的双向关联分析[D]. 黄磊.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云南纳西族糖尿病患病和自我管理的变化趋势及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D]. 李会芳.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9]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D]. 陈柯涵.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10]基于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的临床特点分析[D]. 雷志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壮族地区786名教师血脂水平与性别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