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

员工持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职工持股是国企改革的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殷书建[1](2021)在《竞争性国企混改法治化研究》文中提出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分类分层推进国企混改。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今后三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可以预见的是,此后几年国企混改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国企混改并非新鲜事物,它是过往国企改革的延伸,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党和政府对国企改革方向的新判断。随着国企混改的深入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若干配套文件,形成了所谓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根据知本咨询国企改革研究院统计,截至2020年8月,中央各部委出台的相关国企改革政策共有192项,涉及到国资监管、国企混改、产权管理、中长期激励、法人治理、税务政策等方面,各省出台地方国企的改革政策达到1488项。中央乃至地方出台的各式政策文件,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国企混改规范进行,然而,相较于法治引领,政策推进具有明显的短期性和起伏性,欲想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混改的方式取得预期成效,法治的引领与保障必不可缺,这也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于法有据改革精神正相契合。新阶段,如何“混好资本”,顺利引入非公有资本投资者,以及“改好机制”形成分权制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与高效的国资监管体制,是国企混改直面的两大课题。市场化导向的分类改革背景下,作为国企混改的突破口和关键,竞争性国企混改必将直面该些课题。基于此,本文拟以竞争性国企混改为考察对象,细致梳理“混资本”过程与“改机制”之内(公司治理机制)、外(国资监管体制)部治理机制运行中所存困境,试图在政策之外运用法律这一制度工具给出解决方案,实现竞争性国企混改的法治化。第一章,主要讨论了竞争性国企混改基础理论,阐释了所有制、所有权、产权、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竞争性国有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相关概念,并在国内及国际两个角度分析了竞争性国企混改的必要性,同时认为法治与改革的辩证关系、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以及政策与法律双向增进的全面法治观构成了竞争性国企混改法治化的理论依据。第二章到第四章,通过不同视角梳理并归纳竞争性国企混改中可能存在的困境,以便提出针对性的法治建议:第二章主要梳理了“混资本”的过程困境,包括整体上市、并购重组、认购可转债、员工持股等不同“混合”模式,民间资本、集体资本、外国资本等不同“参混资本”形态以及决策审批、定价评估等“资本混合”程序;第三章从控制权、决策权、经营权以及监督权等方面梳理了“改机制”项下内部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第四章从国有资产监管以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方面梳理了“改机制”项下外部治理机制(国资监管体制)的运行困境。第五章,基于前文梳理的“混资本”过程困境与“改机制”运行困境,结合竞争性国企混改实际,提出了产权清晰、意思自治以及利益衡平的法治化原则,在“混资本”与“改机制”两个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法治化方案,并得出了结论性建议:当前,应在吸收现有政策文件精神基础上,以行政法规形式出台《竞争性国企混改促进条例》,以统筹兼顾不同层级的法律文件,同时修订《公司法》,增设“国有公司”章节,对国有独资、控股以及参股公司全面调整,以监管与履行出资人职责职能分离为基础,修订《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实现“资本”与“资产”的全面规范。

张连钵[2](2020)在《地方国有企业混改引资实践及效果研究 ——以SJ集团混改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201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若干制度及配套政策,在国家层面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的顶层设计,开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混改及员工持股试点。2015年底,山东省公布首批58家混改试点企业名单,并发布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标志着山东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山东是国资大省,国有经济中以重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居于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偏“粗老笨重”,国有企业的规模及效益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省份。近几年来,我省混改试点单位推进速度及试点推广整体偏慢,已完成混改的试点企业混改效果不佳,个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分析。因此,本文对于地方国企混改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我省国企改革发展的实践角度,以SJ集团混改这一典型案例入手,运用中西方相关理论,就地方国企混改中引入非国有资本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了地方国企混改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以SJ集团混改引资案例为基础,通过SJ集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混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SJ集团混改引资方案及引资结果进行了重点研究;随后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混改引资过程中可能影响混改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SJ集团对应做法的优劣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SJ集团混改引资的效果分析,验证了 SJ集团混改引资中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员工持股及聚焦主业等方面的可取之处,以及在混改认知观念、发展规划、转变体制机制及产业协同等方面仍存在的不足,并从提升混改认识定位、进一步创新治理模式、发挥战略投资者及员工持股作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混改效果的对策。本文从单一案例出发,分析了 SJ集团在混改引资中的优秀做法与经验,也剖析了混改引资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所在,并通过案例分析梳理了地方国有企业在混改引资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希望本案例的混改引资效果不佳的经验教训及本文提出的相关建议,能够对今后的混改引资有所裨益,帮助地方国企真正实现从“混”到“改”、从“引资”到“引制”真正混改。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单一案例的混改引资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提供了地方国企视角下混改引资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和标准,从实践角度研究了实际混改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提升混改引资效果的相关对策,对地方国企的混改引资可以提供直接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石梦頔[3](2020)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及效果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头戏,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关键一仗。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民营资本加入到国有企业中,经过混合资本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效率。自从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提出以来,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尝试践行改制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改革举措,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也面临早期摸索中存在的阻碍和问题。如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继续向纵深推进,在加快改革速度和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混合结构加强改革的质量和效益。为了后续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更加明确和可行,汲取过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选择成功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绿地集团,通过分析总结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绿地集团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法、事件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其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和效果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借助背景介绍引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选题,并围绕该选题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了解当前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此外,对支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进行阐述,为后文案例分析进行铺垫。其次,本文选择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本选题的案例分析对象,介绍绿地集团和金丰投资的企业概况,阐述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路径以及其改革的特点。接下来通过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财务绩效以及市场效应四个方面来分析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一是改革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二是从对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影响分析对公司治理的改革效果;三是通过比较绿地集团改革前后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几大财务指标分析对财务状况的改革效果;四是比较上市公司前后市值变化和观察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融资效果、股价波动和股票日收益率变动来分析对市场效应的改革效果。根据前文的分析总结得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作用机理是股权改革通过优化内部治理机制、创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提升市场效益、强化产业协同三个方面加强企业绩效。最后,本文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和案例具体分析得出结论:(1)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2)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政府所想、市场所需;(3)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善了绿地集团的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率;(4)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了绿地集团的企业竞争力。最后得到相关启示,为今后其他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建议。

温美云[4](2020)在《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40多年的改革历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其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河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推动企业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外资等非公有资本、企业上市、整合重组、增资扩股和员工持股计划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新一轮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也面临着诸多的难题。本文将紧紧围绕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所确定的战略目标与重要任务,以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转换经营机制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央企、其他省市和国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对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与集团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创新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拓宽河北省混合所有制改革途径,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更好促进河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W集团是河北省属、省国资委监管的世界500强大型国有企业,其出资控股的二级子公司A公司,作为本文的案例研究对象。研究A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及对策,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探讨适合A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困境,从而得出推进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及建议。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作为全文理论基础,首先从所有制和形式上界定了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阐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包括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产权理论、股份制理论,之后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及必要性。第二部分,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程、现状及问题分析。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经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公司制改革到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走出了一条依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之路,并为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可创新的模式,同时也指出了目前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所在。第三部分,A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选择。从A公司的改革目标出发,在对其改革现状进行了分析后探讨了A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引进多元投资主体、股权结构安排、企业运营机制改革与员工持股计划,也阐明了在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四部分,国内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这一部分收集整理了国内央企、省企与国外的一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多样化的改革模式,包括并购重组、股份合资、整体上市、产权转让、员工持股等,为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第五部分,推进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措施。首先,要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其次,要积极引入优质战略合作者,分层分类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企业的融资模式;最后,完善企业内部的协同治理机制,重点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

刘玥[5](2020)在《国企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及经济效果研究 ——以海格通信为例》文中指出自2014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一度受阻的员工持股又再次兴起。现如今,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而员工持股计划对现阶段国企“混改”的意义非凡,值得重视。本文与已有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入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机理分析,并在绩效分析时,分析了员工持股计划的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的市场反应,以望能给后续欲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国有企业提供借鉴。本文将海格通信施行的员工持股计划作为研究对象,以案例研究法详尽地梳理和分析了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的推行策略、实施动因以及经济效果。首先,本文以国内外理论基础、文献综述为依托,对员工持股的经济效应和方案契约要素设计进行梳理。其次,基于广泛的文献阅读,从多角度总结归纳出员工持股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传导机制。接着,深度剖析了海格通信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行策略,包括实施进程和契约要素,并结合契约要素探究其实施动因。然后,采用事件研究法与财务分析法,从市场、财务、治理这三个维度综合分析其实施员工持股的经济效果,并检验其与前文总结的员工持股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传导机制是否一致。最后,基于前文研究评价海格通信员工持股计划的优缺点,并为国有企业后续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提出建议。经案例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对海格通信而言,员工持股仅为市场绩效带来显着提高,对财务绩效和治理绩效均只有短期激励效果,放眼长期效用甚微。(2)其激励之所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员工持股计划方案中的各项契约要素设计不合理导致,譬如信息不够透明、资金来源单一、员工持股覆盖率低等。(3)海格通信采用非公开发行的方式认购,在对高管和员工定向增发的同时,还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避免了国有资产被稀释的风险。(4)为了使员工持股计划达到长效的激励作用,企业应当在汲取其他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的成功案例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地设置解锁条件、认购资金来源、权益行使方式和参与对象。

符秋雯[6](2020)在《国有企业集团分层混改模式研究 ——以物产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一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当前社会经济的热点。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了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分层分类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探索国企集团公司层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行路径。国有企业集团作为当前国有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大多是由行政机构改制而成,具有行政色彩浓厚、多层级组织结构、多产业板块布局特征、多业务模块分布的特征。故本文认为国有企业集团推行分层混改,即既要在母公司层面实施混改,而且下属成员公司也要联动混改的模式将是深化国企混改的方向。但目前国有集团混改存在避重就轻的不平衡局面,集团化国企往往只在较低层级的子公司层面推进混改,而集团层面仍然是“新瓶装旧酒”,企业层级越高,推行混改的企业比例越低。因此研究国有企业集团整体应该如何布局设计并推行分层混改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浙江省国资委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物产集团。表面上看,物产集团分别在集团母公司层面和子公司层面完成了混改,落实了国有企业集团分层混改的深化改革要求,理应取得喜人的混改成效,可是物产集团近年来,营收增速却有所降低,多项财务指标不及行业均值,并没有发挥分层混改的深化效果。本文通过梳理物产集团分层混改的具体路径,探究物产集团分层混改的动因,从治理效率、经营管理、经济后果、国资保值四个方面分析物产集团分层混改的效果,研究发现物产集团的分层混改模式只是一个空架子,存在重股权结构优化,轻治理机制完善;虚非公资本引入,实内部资产重组;假分层混改框架,缺母子混改联动这三大问题。本文最终得出分层混改不仅仅只是集团母公司层面和成员公司层面均实施混改,更重要的是发挥母子混改的联动性,将每一层级混改落到实处的结论。并且本文还针对国有企业集团提出了分层混改模式优化设计方案,以期为我国其他国企集团实践分层混改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参考。

潘玲[7](2020)在《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下行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是国企改革必经之路。由于我国国内市场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缓慢,国有企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重要,因此务必要担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政府虽然多次鼓励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对房地产行业,政府始终持有谨慎态度。本文所研究的经营绩效主要包括财务绩效、市场短期绩效、以非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绩效对比分析,以此研究A集团实行混改带来的变化。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可能的创新点,以及关于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阐述混合所有制改革、经营绩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变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概况,分别从A集团简介、改革动因以及混改过程三方面论述A集团实行混改的必要性;其次运用财务分析,事件研究法以及非财务指标分析A集团实行混改前后的绩效变化情况;根据前几章对A集团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动因以及经营绩效的讨论分析,总结A集团在进行混改之后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为同行业的想要进行混改的企业提供可行建议;最后,通过前文的分析,得出A集团实行混改改善了股权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增强了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这三个结论,间接得出这三个结论都对经营绩效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说明A集团混改后加大了财务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的不足之处,期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完善研究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趋势,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房地产乃至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实行混改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杨馥蔚[8](2020)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国企改革的路程已经历时多年,其间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措施不断变化,但总目标始终如一,即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企改革进入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阶段,也是极为关键的重要时期;混改意味着探索和创新,相关制度设计尚不完善,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本文希望通过整理探讨影响国企混改的相关问题,包括以何种模式进行国企混改和如何规避混改风险等,为解决国企改革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即:以改制上市或员工持股的方式进行混改,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诉讼;改善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规避混改风险。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历史背景,分析了历次国企改革实现的目标与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根据国企在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企混改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国企混改的现实价值:国企混改有利于国企去行政化、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之间取长补短,有利于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日本国企改革的两个案例,分析日本国有铁路公司的成功改革的原因,总结日本航空公司失败改革的教训,通过对比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混改的目标——实现国企政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四部分明确了混改的两种方式选择,一是改制上市的改革方式,明确了改制上市的基本步骤;二是员工持股的改革方式,明确了员工持股会的性质和运作模式,并提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建立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第五部分分析了国企混改面临的两种风险。国企混改主要面临两种风险,一是国有资产流失即私有化的风险,二是民企权益受到制约的风险。第六部分分析了规避混改风险的措施。为了规避两种混改风险,笔者分析了造成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方案,旨在通过明确的、可预期的制度消解各方对混改的顾虑,促进改革的发展。

艾尼瓦尔·吐尔逊[9](2020)在《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员工持股具有提高员工收入、促进员工积极性和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的潜力,因而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青睐。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国有企业重启员工持股制度,员工持股制度上升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沿,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员工持股制度的高度关注。国有企业推行员工持股制度有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整体发展。广大企业员工和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收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经济民主建设、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实际上,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员工持股制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伴随着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这三十多年期间,我国员工持股制度几经沉浮,经历过大力推广,也数次因各种问题而被紧急“叫停”,其发展历程比较曲折。主要是因为我国关于企业员工持股的具体制度安排不够完善、相关理论基础不够成熟。与过去相比,我国推行员工持股的市场经济条件和法律制度相对成熟,但整体而言,相关法律法规非系统化、非细致化问题仍然存在,这不利于员工持股的顺利推行。从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的实践情况来看,有些企业实践者仍然缺乏对员工持股制度功能作用的深入了解,只是把员工持股制度作为为员工谋短期福利的工具。理论界也有观点认为,员工持股具体的权利内容应该限定在分配领域,否则会降低企业决策效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员工持股制度的功能的侧重点不同,那么得到的结论和实际效果也有所不同。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推行员工持股制度的目标是要“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就其追求的“利益共同体”理念而言,必须对员工持股制度的经济激励功能、公司治理功能、收入分配功能都给予同等的重视。如果仅仅强调员工持股的收益机制,而缺乏持股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制度性保障,难以让员工产生主人翁意识。收益分享为员工带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正向激励,而员工参与管理则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有效路径。现阶段为了保障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顺利推行,仍然需要强化对员工持股制度的理论认识、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政策措施。此轮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股制度改革还应坚持分类实施原则、公开透明原则、自愿入股原则。在绪论中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二章阐述了员工持股制度的概念性框架、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第三章解析了国有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重要意义;第四章介绍了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演进阶段,并对各阶段实行员工持股的目的、特征、相关法律政策、问题进行归纳说明;第五章对国有企业推行员工持股的现状进行阐述,并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国有上市公司当前员工持股模式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还用案例法具体介绍了个体国有企业中员工持股制度的推行情况,最后总结了现阶段国有企业推行员工持股制度面临的困境;第六章介绍了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员工持股制度,以便为我国的员工持股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第七章首先提出了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母鹏生[10](2020)在《天科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件,推动国有企业进行混改。央企和地方大型国企从2017年起进行混改试点并取得了一些成就。2017年兵团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了关键时期,混改是改革的重要途径。当前文献中研究重点多在具有垄断地位的央企或大型省属国企,结合竞争力不强的地方国企的研究很少。本文以八师国资委下属企业实际控制的天科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该公司的混改背景和历程基础上,主要就公司混改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成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司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面临着监管机构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大股东担忧丧失绝对控制权后的公司治理,非公资本及员工担心投资受损等问题;为解决面临的问题公司采取了以定向增资的方式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以股权激励和价格实惠首先实现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出资认股,向资本方传递了信心,同时通过员工陪增及赋予特权打消非公资本顾虑,并重构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维护各方利益等对策;正是由于公司采取了上述对策之后,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体现在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促使公司建立了科学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的效率和活力大大提升,公司逐步扭亏为盈,偿债能力、运营情况及成长情况等指标大幅提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项,起草并正式发布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项。公司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全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片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唯一能批量供应工业级碳化硅晶片的企业,综合实力在碳化硅衬底行业全球第四、中国第一。本文丰富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案例,为地方中小国有企业进行混改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职工持股是国企改革的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工持股是国企改革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竞争性国企混改法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竞争性国企混改基础理论
    第一节 竞争性国企混改相关概念阐释
        一、所有制与所有权、产权
        二、混合所有制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三、竞争性国有企业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二节 竞争性国企混改必要性分析
        一、国内:“国民共进”导向下混合所有制的再出发
        二、国际:竞争中性原则的指引
    第三节 竞争性国企混改法治化的理论依据
        一、法治与改革的辩证关系
        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三、政策与法律双向增进的全面法治观
第二章 “混资本”的过程困境
    第一节 不同“混合”模式
        一、并购重组:警惕“经营者集中”限度
        二、整体上市:或再次产生内部人控制
        三、认购可转债:法法衔接需要完善
        四、员工持股:现有规范混乱不一
        五、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监管规范需细化规定
    第二节 不同参混“资本”形态
        一、民间资本:权益亟需系统化保障
        二、集体资本:产权界定规范缺失
        三、外商资本:安全审查规范需要完善
        四、非公资本退出: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 “资本混合”程序
        一、决策审批:地方拟混改国企程序规范缺失
        二、评估定价:国有资产评估机制亟待完善
        三、容错机制:规范操作性不足
第三章 “改机制”之内部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
    第一节 内部治理机制
        一、公司治理与治理结构
        二、混改企业治理的特殊性
        三、混改企业的法律界定
    第二节 控制权
        一、股比差异化设计是难题
        二、章程需要合理化设计
    第三节 决策权
        一、股东大会中心主义与产权改革导向相悖
        二、董事会决策“失灵”
    第四节 经营权
        一、国有股一股独大将导致经理人职权滥用
        二、职业经理人制度缺失
        三、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分别任职会出现治理僵局
    第五节 监督权
        一、党组织政治监督需与董事会决策机制有效协调
        二、董监难以真正依法监督
第四章 “改机制”之外部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
    第一节 外部治理机制: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一、国有资产的界定
        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国有资产监管
        一、现行法规与“管资本”国资监管模式不契合
        二、国资委出资与监管职能冲突
        三、民事责任形态缺失
    第三节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一、委托代理链条进一步延伸
        二、权责边界不甚清晰
第五章 竞争性国企混改法治化路径
    第一节 竞争性国企混改的法治化原则
        一、产权清晰原则
        二、意思自治原则
        三、利益衡平原则
    第二节 “混资本”的法治化
        一、规制思路:构建顶层设计,统筹混改过程
        二、不同混合模式的法治化:规范与监管并行
        三、不同“资本”形态的法治化:保障与审查并重
        四、“混资本”程序的法治化:约束与激励并举
    第三节 混改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法治化
        一、规制思路:用规范确定政企边界,促进“管”的法治化
        二、优化章程编制
        三、以国有股东参股为原则进行股比设计
        四、强化董事会经营决策权限
        五、以“非国有股东”为倾向完善董监类型
        六、构建职业经理人制度
    第四节 国资监管体制的法治化
        一、规制思路:以资本与资产为调整对象区分规制
        二、厘清国资委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权责边界
        三、做好资本规范与资产规范的法法衔接
        四、强化民事公益诉讼程序适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2)地方国有企业混改引资实践及效果研究 ——以SJ集团混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
第2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理论基础
        2.1.1 现代产权理论
        2.1.2 委托一代理理论
        2.1.3 人力资本理论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内涵
        2.2.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2.2.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现路径
        2.2.4 相关文献评述
第3章 地方国有企业S集团混改引资实践
    3.1 SJ集团基本情况
        3.1.1 发展历史
        3.1.2 经营现状
    3.2 混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2.1 必要性分析
        3.2.2 可行性分析
    3.3 混改引资方案
        3.3.1 引进战略投资者方案
        3.3.2 核心员工持股方案
    3.4 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情况
        3.4.1 引入战略投资者情况
        3.4.2 员工持股情况
第4章 影响SJ集团混改引资影响因素分析
    4.1 影响混改引资的基础因素
        4.1.1 混改后产权结构优化目标
        4.1.2 国有资产的清评审
        4.1.3 国有资产定价与优化
    4.2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主要影响因素
        4.2.1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目标定位
        4.2.2 混改标的产权的稀缺性
        4.2.3 战略投资者持股量价分析
        4.2.4 战略投资者股权限售安排
    4.3 实施员工持股的主要影响因素
        4.3.1 员工持股的激励与福利效应
        4.3.2 员工持股的限定性因素分析
        4.3.3 实施员工持股量价分析
        4.3.4 员工持股意愿及持股能力
        4.3.5 员工持股模式选择与股权管理
第5章 SJ集团混改引资效果及提升对策
    5.1 SJ集团混改引资的效果分析
        5.1.1 引入战略投资者效果分析
        5.1.2 实施员工持股效果分析
        5.1.3 混改前后经营绩效分析
    5.2 提升混改引资效果的对策
        5.2.1 提升对混改认知与定位
        5.2.2 创新公司治理模式
        5.2.3 有效提升战略投资者作用
        5.2.4 充分发挥员工持股作用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启示
        6.2.1 监管与政策方面
        6.2.2 企业操作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及效果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研究
        1.2.3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及效果的理论概述
    2.1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概述
        2.1.1 混合所有制的内涵
        2.1.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2.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2.2.1 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2.2.2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2.2.3 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2.3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2.3.1 改制上市
        2.3.2 员工持股
        2.3.3 引入战略投资者
        2.3.4 并购重组
    2.4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公司治理理论
        2.4.3 产权理论
3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概况
    3.1 案例背景介绍
        3.1.1 房地产行业背景介绍
        3.1.2 绿地集团概况
        3.1.3 金丰投资概况
    3.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3.2.1 上海地方国企改革政策的推动
        3.2.2 自身快速发展以及顺应环境的需要
        3.2.3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
        3.3.1 设立合伙企业改制职工持股会
        3.3.2 引入战略投资者
        3.3.3 借壳金丰投资实现上市
        3.3.4 参与其他地方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3.4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特点
        3.4.1 结合多种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创新实现改革目标
        3.4.2 实现了国有资本、战略投资者和职工三方共赢
        3.4.3 改革背后有个开明的政府放手支持
        3.4.4 借助可复制“绿地模式”,完善产业链布局
4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及作用机理分析
    4.1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股权结构分析
        4.1.1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的股权结构
        4.1.2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股权结构
    4.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4.2.1 董事会层面
        4.2.2 监事会层面
        4.2.3 经理人层面
    4.3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4.3.1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盈利能力分析
        4.3.2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偿债能力分析
        4.3.3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营运能力分析
        4.3.4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发展能力分析
    4.4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市场效应分析
        4.4.1 上市公司前后市值变化分析
        4.4.2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融资效果分析
        4.4.3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股价波动分析
        4.4.4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股票日收益率变动分析
    4.5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作用机理分析
        4.5.1 优化内部治理机制影响企业绩效
        4.5.2 创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提升市场效益
        4.5.3 强化产业协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1.1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
        5.1.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政府所想、市场所需
        5.1.3 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善了绿地集团的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率
        5.1.4 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了绿地集团的企业竞争力
    5.2 启示
        5.2.1 国企应顺应战略发展来选择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5.2.2 国企应注重对社会资本的综合考虑
        5.2.3 国企应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加速市场化进程
        5.2.4 提升政府放手力度以实现国企真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4)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概念
        1.国有企业内涵
        2.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
        3.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
        2.产权理论
        3.股份制理论
二、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程、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程
        1.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2 年)
        2.改革发展阶段(1992-2002 年)
        3.改革深化阶段(2002-2012 年)
        4.改革攻坚阶段(2012-2020 年)
    (二)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三)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A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选择
    (一)改革目标
        1.优化资本结构
        2.优化业务板块
        3.缓解融资约束
        4.强化激励约束
    (二)现状分析
        1.集团公司简介
        2.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
    (三)模式选择
        1.引进多元投资主体
        2.股权结构安排
        3.企业运营机制改革
        4.员工持股计划
    (四)需注意的问题
        1.区分名义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实质混合所有制改革
        2.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保护非国有积极股东的法定权利
        4.解决好职工身份转换问题
四、国内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
    (一)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1.“横向并购重组”模式
        2.“纵向并购重组”模式
        3.“承担债务”模式
    (二)各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1.“整体上市”模式
        2.“股份制合资”模式
        3.“股权收购”模式
        4.“员工持股计划”模式
        5.“产权转让”模式
        6.“使用权合作新建”模式
    (三)国外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1.“资产剥离+现金收购”模式
        2.“股权收购”模式
        3.“资产合并”模式
    (四)案例比较与总结
五、推进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
    (二)积极引入优质战略合作者,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模式
    (三)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
    (四)创新融资模式,构建多样化投融资参与机制
    (五)完善企业内部的协同治理机制,提升企业治理能力
    (六)统筹推进职工安置,全力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国企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及经济效果研究 ——以海格通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案例分析法
        1.2.2 事件研究法
        1.2.3 财务分析法
    1.3 研究思路
    1.4 本文的创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人力资本理论
        2.1.3 二元经济理论
        2.1.4 最优契约理论
        2.1.5 公平激励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员工持股与财务绩效
        2.2.2 员工持股与治理绩效
        2.2.3 员工持股与市场绩效
        2.2.4 员工持股方案契约要素设计
        2.2.5 文献评述
3 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机理分析
    3.1 基于债务结构视角的员工持股对企业价值影响机理分析
    3.2 基于代理成本视角的员工持股对企业价值影响机理分析
    3.3 基于企业创新视角的员工持股对企业价值影响机理分析
    3.4 基于信号理论视角的员工持股对企业价值影响机理分析
4 海格通信员工持股计划案例分析
    4.1 海格通信公司简介
        4.1.1 海格通信基本情况
        4.1.2 非公开发行前海格通信公司的股权结构
    4.2 海格通信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行策略
        4.2.1 海格通信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行阶段
        4.2.2 员工持股计划的契约要素分析
    4.3 海格通信员工持股计划动因分析
        4.3.1 缓解资金压力
        4.3.2 抓住军工改革的机遇
        4.3.3 国企改革的需要
        4.3.4 保留、吸引人才
5 海格通信员工持股计划的经济效果分析
    5.1 市场绩效角度
        5.1.1 以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公告日为窗口
        5.1.2 以员工持股股份解锁流通日为窗口
    5.2 财务绩效角度
        5.2.1 盈利能力分析
        5.2.2 偿债能力分析
        5.2.3 运营能力分析
    5.3 治理绩效角度
        5.3.1 人才角度
        5.3.2 创新角度
    5.4 本章小结
6 海格通信员工持股方案的评价及启示
    6.1 海格通信员工持股方案优缺点分析
        6.1.1 优化了股权结构
        6.1.2 参与对象的概念界定模糊且不够透明
        6.1.3 员工持股计划覆盖率低
        6.1.4 资金来源单一
    6.2 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启示
        6.2.1 谨防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6.2.2 提高信息透明度
        6.2.3 量体裁衣,科学设置员工持股覆盖率
        6.2.4 认购资金来源多元化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6)国有企业集团分层混改模式研究 ——以物产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
        1.1.2 国有企业集团分层混改
        1.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创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产权理论
        2.1.2 公司治理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文献评述
3 案例介绍
    3.1 背景介绍
        3.1.1 浙江省国企混改现状
        3.1.2 供应链服务行业概况
    3.2 案例公司介绍
        3.2.1 浙江物产中大集团简介
        3.2.2 物产集团下属上市子公司简介
    3.3 物产集团分层混改路径介绍
        3.3.1 母公司层面混改路径
        3.3.2 子公司层面混改路径
4 案例分析
    4.1 物产集团分层混改的动因分析
        4.1.1 母子之间协同性差
        4.1.2 集团公司治理僵化
        4.1.3 子公司层持股固化
    4.2 物产集团分层混改的效果分析
        4.2.1 治理效率分析
        4.2.2 经营管理分析
        4.2.3 经济后果分析
        4.2.4 国资保值分析
    4.3 物产集团分层混改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重股权结构优化,轻治理机制完善
        4.3.2 虚非公资本引入,实内部资产重组
        4.3.3 假分层混改框架,缺母子混改联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制定分层混改总体战略
        5.2.2 落实各层级混改侧重点
        5.2.3 各层级选择适合的战投
        5.2.4 完善国有企业集团治理
参考文献
致谢

(7)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1.2.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1.2.3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1.2.4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及动因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2.2 经营绩效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2.2.1 经营绩效的内涵
        2.2.2 经营绩效影响因素
    2.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演变过程和方式
        2.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史变迁
        2.3.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
    2.4 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激励理论
        2.4.3 产权理论
        2.4.4 业绩评价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程分析
    3.1 A集团基本信息和所处行业介绍
        3.1.1 集团概况
        3.1.2 发展历程
        3.1.3 房地产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3.2 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3.2.1 响应国家深化国企改革号召
        3.2.2 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3.2.3 集团谋求新出路
        3.2.4 提升治理效率
    3.3 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3.3.1 完善房地产行业产业链
        3.3.2 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3.3.3 降低融资难问题
    3.4 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介绍
        3.4.1 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进程
        3.4.2 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A集团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
    4.1 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财务指标分析
        4.1.1 偿债能力分析
        4.1.2 营运能力分析
        4.1.3 盈利能力分析
        4.1.4 发展能力分析
    4.2 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市场短期绩效分析
        4.2.1 事件窗口期的确定
        4.2.2 窗口期内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
        4.2.3 对A集团参与混改事件的短期评价
    4.3 A集团参与混改之后的非财务指标分析
        4.3.1 承担社会责任情况
        4.3.2 员工素质
        4.3.3 行业地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5.1 A集团参与混改的成功经验
        5.1.1 提升集团治理水平
        5.1.2 提升资产规模,凸显规模效应
        5.1.3 组织结构转型,提升经营效率
        5.1.4 合理提升股权流动性
    5.2 A集团参与混改的教训
        5.2.1 A集团混改加大了财务风险
        5.2.2 A集团混改加大了经营管理风险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8)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国企改革及其发展历程
    (一) 国企改革初步探索时期
    (二) 国企改革初步发展时期
    (三) 国企改革创新发展时期
    (四) 国企改革深化推动时期
二、国企混改的重要意义
    (一) 国企混改的必要性
    (二) 国企混改的现实价值
        1. 优化国企治理结构
        2. 促进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扬长避短
        3. 稳定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三、日本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与经验
    (一) 日本国有铁路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 日本航空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
四、国企混改的模式选择
    (一) 改制上市的改革模式
    (二) 员工持股的改革模式
        1. 员工持股概述
        2. 员工持股的理论基础
        3. 员工持股制度的问题
        4. 员工持股模式
五、国企混改的风险
    (一) 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二)民企权利受限制风险
六、国企混改风险规避
    (一) 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的预防
        1. 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分析及规避方法概述
        2.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公益诉讼制度
    (二) 民企权益受限制风险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学术着作
    2. 期刊文章
    3. 学位论文
    4. 报刊
    5. 网站

(9)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员工持股制度的概念性框架与相关理论
    2.1 员工持股制度的概念性框架
        2.1.1 所有权
        2.1.2 员工持股方式
        2.1.3 员工股份获得方式
        2.1.4 员工持股结构
    2.2 国外相关理论
        2.2.1 双因素经济论
        2.2.2 分享经济论
        2.2.3 民主公司论
        2.2.4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论
        2.2.5 委托代理理论
        2.2.6 心理所有权理论
    2.3 国内相关理论
        2.3.1 职工主体论
        2.3.2 劳动力产权论
        2.3.3 劳者有其股思想
        2.3.4 人力资本产权论
第3章 国有企业推行员工持股制度的重要意义
    3.1 有助于完善国有企业经济民主建设
        3.1.1 国有企业历来重视经济民主建设
        3.1.2 员工持股制度可补充国有企业原有经济民主制度
    3.2 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创新
        3.2.1 员工持股制度促进创新投入和创新投入效率的路径解析
        3.2.2 员工持股制度促进员工创新意愿和知识分享的路径解析
    3.3 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3.3.1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3.3.2 员工持股制度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的路径解析
    3.4 有助于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第4章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演进历程
    4.1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起源
        4.1.1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动因
        4.1.2 重新强调物质利益原则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1.3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雏形
        4.1.4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与员工持股制度
    4.2 探索阶段(1980 年代初期-1991 年)
        4.2.1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获得认可
        4.2.2 出现的问题
    4.3 规范化阶段(1992 年-1998 年)
        4.3.1 相关政策法规及其演变
        4.3.2 发展概况
        4.3.3 员工持股方式与资金来源
        4.3.4 员工持股模式的创新
        4.3.5 出现的问题
    4.4 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发展阶段(1999 年-2012 年)
        4.4.1 相关政策法规及其演变
        4.4.2 发展概况
        4.4.3 出现的问题
    4.5 有序稳定推进阶段(2013 年至今)
        4.5.1 员工持股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实现路径
        4.5.2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制度政策
        4.5.3 国有控股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政策
第5章 现阶段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的实践
    5.1 国有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制度
        5.1.1 基本情况
        5.1.2 主要特征
        5.1.3 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目的
        5.1.4 国有上市公司当前员工持股模式的缺陷
        5.1.5 国有上市公司当前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5.2 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中国电器院案例分析
        5.2.1 公司介绍
        5.2.2 员工持股方案
        5.2.3 值得借鉴的重要经验
        5.2.4 员工持股制度改革成效
    5.3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5.3.1 国有资产流失担忧影响员工持股制度的推行进程
        5.3.2 对员工持股制度的认识不够成熟
        5.3.3 持股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并未得到重视
        5.3.4 相关员工持股法律规定不衔接
        5.3.5 员工持股资金来源单一
        5.3.6 相关税收政策存在尚不明确的地方
第6章 西方发达国家员工持股制度及其启示
    6.1 美国员工持股计划
        6.1.1 美国ESOP的运作机制
        6.1.2 美国ESOP的特征
        6.1.3 ESOP—美国流行的员工所有制形式
    6.2 英国的员工持股制度
        6.2.1 英国员工持股制度发展的背景
        6.2.2 英国员工股持股计划的主要类型与相关制度安排
        6.2.3 英国税收优惠型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概况
        6.2.4 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
    6.3 法国利润分享和员工持股制度
        6.3.1 法国利润分享和员工持股的发展背景
        6.3.2 法国当前流行的四种计划
        6.3.3 法国的员工董事制度
        6.3.4 法国员工持股和利润分享的发展概况
    6.4 西方发达国家员工持股制度的启示
        6.4.1 以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和引导员工持股的发展
        6.4.2 利用税收优惠刺激员工持股的推广
        6.4.3 鼓励企业员工广泛参与
        6.4.4 注重员工持股期限的长期化
        6.4.5 工会积极参与员工持股制度的实施
第7章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的原则及建议
    7.1 坚持的原则
        7.1.1 分类实施原则
        7.1.2 公开透明原则
        7.1.3 自愿入股原则
    7.2 政策建议
        7.2.1 完善和建立有关员工持股制度的法律法规
        7.2.2 为员工持股制度提供税收和信贷支持
        7.2.3 适当扩大持股员工范围
        7.2.4 员工股份的转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7.2.5 建立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容错机制
        7.2.6 加强所有权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10)天科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理论
    2.1 混合所有制相关概念
    2.2 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
    2.3 定向增资的相关理论
    2.4 员工持股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天科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介绍
    3.1 天科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2 天科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
    3.3 天科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
第四章 天科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4.1 政策不明,监管方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
    4.2 国有大股东对丧失绝对控制权的顾虑
    4.3 非公资本对投资风险的担忧
    4.4 如何提高员工持股的积极性与稳定性
    4.5 防止非公资本短期投机获利,影响公司长远规划
第五章 天科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及成效
    5.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
        5.1.1 采取定向增资的办法,打消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
        5.1.2 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
        5.1.3 职工陪增与特定赋权吸纳非公资本方入股
        5.1.4 购股折股低于民资等多种方式推动员工持股
        5.1.5 审慎选择投资者和特权解除
    5.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效
        5.2.1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功能放大
        5.2.2 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各方权益得以保障
        5.2.3 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改善,提振非公资本信心
        5.2.4 员工持股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5.2.5 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后劲更足
第六章 结论及经验启示
    6.1 结论
    6.2 经验启示
    6.3 论文的不足和今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四、职工持股是国企改革的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竞争性国企混改法治化研究[D]. 殷书建.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地方国有企业混改引资实践及效果研究 ——以SJ集团混改为例[D]. 张连钵. 山东大学, 2020(05)
  • [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及效果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D]. 石梦頔.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4]河北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创新研究[D]. 温美云.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国企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及经济效果研究 ——以海格通信为例[D]. 刘玥. 苏州大学, 2020(03)
  • [6]国有企业集团分层混改模式研究 ——以物产集团为例[D]. 符秋雯. 暨南大学, 2020(04)
  • [7]A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 潘玲.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8]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D]. 杨馥蔚. 山东政法学院, 2020(12)
  • [9]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研究[D]. 艾尼瓦尔·吐尔逊. 吉林大学, 2020(08)
  • [10]天科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研究[D]. 母鹏生. 石河子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员工持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