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新的切入点?

如何寻找新的切入点?

一、怎么找到新切入点?(论文文献综述)

毛熙彦,贺灿飞[1](2022)在《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挑战》文中认为环境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反思资源环境在学科内部边缘化的产物,旨在重建经济地理学理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历经近20年的发展,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片段化、地位边缘化的问题无明显改观。为此,本文回溯了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思路,归纳了以环境经济地理学名义开展的研究工作,探讨了环境经济地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研究发现:(1)环境经济地理学过去20年的发展思路是以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探讨适应资源环境变化的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模式,凝练了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两个研究主题。(2)面向环境治理,环境经济地理学应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探讨企业和地方如何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同时,借助区位分析评估作为区位因子的环境规制如何影响经济布局,发现了诸多"经典假说"的反例。(3)面向绿色转型,环境经济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结合,应用区域多样化和路径创造理论,分析了区域绿色转型的条件和过程。(4)环境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需要克服范式差异、加强问题导向、推动理论创新,挖掘中国丰富的环境经济地理问题所蕴含的机遇。

田耀收[2](2021)在《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1902-1917)白话翻译小说语言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其语言的新旧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学界对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语言有所关注,但缺乏系统的量化研究。本文以类比语料库作为研究工具,重点描写、分析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的词汇和语法特征,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和语体机制理论来分析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语言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第一,清末民初的白话翻译小说词汇呈现以下三个特征:1)包容性;2)过渡性;3)试验性和新颖性。该时期的白话翻译小说从文言中吸收了文言虚词、实词、成语及仿造的四字格,增加了白话翻译小说典雅的色彩;从外来语中吸收了人名、地名、实物等专有名词,为白话翻译小说增添了异域色彩;从方言土语中吸收了儿化、口语化的词语,为白话翻译小说带来鲜活的口语色彩。该期白话翻译小说词汇中存在大量消隐词和过渡词。词汇运用上存在大量的仿词和造词现象,代词和量词的使用出现很多新颖的用法。当时的翻译家们大胆地进行着一场词汇“试验”。第二,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的语法呈现以下特征:1)欧化;2)不完备性。清末民初的白话翻译小说已经初步呈现欧化的特征,该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以形合为主要造句方法的西方语言影响;不完备性特征主要受制于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第三,与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白话文类似,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也具有书面化与通俗化并存、过渡性与包容性兼具的特点。这两个时期白话文在造词方法、代词使用、量词使用、欧化等方面具有一定延续性,其白话文同时具有语言试验和语言革新的特征。总之,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语言在传统白话的基础上吸收了文言、口语、方言、外来语中大量有益的语言成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语体,即“准现代汉语”语体。这种新语体的形成过程中翻译起到了重要作用。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实践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梁荣成,马思璐[3](2021)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关系研究——组织承诺和组织公平的调节作用》文中指出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以600名员工为调查对象,探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将以两类拓展的人格研究范式作为研究边界条件,依次考察组织承诺、组织公平所起到的一阶和高阶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员工组织承诺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即员工的组织承诺越高,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弱,员工的组织承诺越低,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3)组织公平越高,组织承诺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越强。

李秀玉[4](2021)在《信息时代疫情影响下小学语文线上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选题依据:1.课题背景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互联网的身影,整个社会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互联网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便利,在教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以2020年春节疫情为界,之前线上教育虽然发展的速度很快,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但是仅仅囿于机构培训,真正代替课堂教学的功能并不是很明显。为阻断疫情向学校蔓延,

吕志军[5](2021)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大道至简”》文中研究指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后,指向明确,针对性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本刊特别邀请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王越群、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校长王凤进就此展开讨论,并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李超德[6](2021)在《从接受和体验视角看设计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20世纪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左派美学的思想精髓,梳理了"德国康士坦茨学派""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归纳了舒斯特曼"实践美学"理论的重要观点,重点论述了设计美学研究中主观体验的重要性。文章强调了设计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探讨如何才能被消费者、受众所感知和消化,进一步阐明设计美学就是体验性美学。

杨谦,程伯涛,汤志军,刘文[7](2021)在《基因组挖掘在天然产物发现中的应用和前景》文中研究说明天然产物一直以来都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在药物发现领域,基因组数据常用来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或寻找先前被忽视的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尽管基因组测序发现了微生物和植物中存在大量未开发的化学多样性,然而,仅仅利用传统的分离分析方法获取新的天然产物已经无法满足药物发展的需求。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基因组挖掘已经成为天然产物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通量测序方法的发展和DNA数据的丰富,各种基因组挖掘方法和工具被开发出来,以指导发现和表征这些天然产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因组挖掘的网络工具、数据库和方法,着重介绍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挖掘手段,从经典的基因组挖掘到基于抗性基因挖掘、基于系统进化发育的挖掘,并对基因组挖掘在天然产物发现中的地位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季卫东[8](2021)在《数据保护权的多维视角》文中指出在数据驱动的时代,欧盟始终强调信息自决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基本权利,也非常重视数据主权问题,但这种宪法性规范不能在私人主体之间的纠纷中强制执行。中国主要从民法以及行政举措的视角来加强对隐私、信息安全及人格利益的综合保护。关于"数据保护权"的中国法律规范主要在公民个人、集体以及企业之间强制执行,但很少针对政府。我国《民法典》并没有创设"数据财产权",我国《数据安全法》却承认数据市场,试图通过对数据进行评价和共享的程序对数据财产权进行债权式的保护。完善数据财产权的实体规范,进而将之提升至基本权利的高度、强调数字人权的保障,是一项很重要并具有迫切性的立法课题。"数据公平使用"的立法原则在个人权利保护、数字经济发展以及数据利润共享之间达成适当的平衡。一旦关于数据保护权和数据财产权的宪法框架得以确立,数字经济立法的空间将可能适当拓展。在这里,中国可以与欧盟相向而行、互相借鉴。新时代宪法秩序变迁的方向就是建立和健全技术的分权制衡机制,确立新型的"数字化监察权"。

王瑶[9](2021)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展开。作为跨国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数量不断壮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在树立国家形象、增进国际交流、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上,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能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但受个体成长经历、海内外复杂环境以及多元价值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赴海外留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化不定,一些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出现有辱国家形象的异常行为,这损害了国家形象与利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关注个体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是引导思想观念和规范言行举止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关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状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和引导效用,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时代课题。当前,针对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或散落分布于留学前的培训讲座,或流于形式,既缺乏实质内容,又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因此,强化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其“缺位”造成的各种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在对主题研究进行基本概述的前提下,梳理了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时代特征、政策支持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寻求经验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根本的价值指引。同时,推拉理论、承认理论以及跨文化理论等西方相关理论为研究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参照视角。在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跟踪调查和访谈等途径,以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为多元考察视角,充分了解并挖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探明该群体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现实困扰,寻求与该群体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因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观照、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国外负面舆情的不良诱导以及种族主义带来的多元文化冲突等因素,中国赴海外留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主要暴露出爱国言行备受争议、文化认同漂浮不定、政治态度相对漠然、心理状态孤独失序以及法治素养较为薄弱等问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是多种因素交互的结果。分析影响因素,挖掘问题本质,并据此提出有效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的对策建议,有助于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使其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侵蚀与渗透,增强自身的国家认同感。针对出国前、留学中和回国前三个教育场域,本文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制度体系四个层面提出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案。一是教育主体层面,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加强行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强化留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合力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工作。二是教育内容层面,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三是教育方式层面,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通过留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证教育方式,推动留学生行前思想政治教育落地有声;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推进教育方式转化,建构互信基础上以服务功能向教育功能过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留学生报国热情,通过发挥同辈群体效应、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优化回国软硬件设施,引导留学生学成归国。四是制度体系层面,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分阶段落实,重在构建全方位的机制保障,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能够切实解决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难题,提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魏德阳,刘卓红[10](2021)在《论卢卡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思想史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黑格尔哲学在卢卡奇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早期的卢卡奇从对西方哲学的多重选择中无批判地认定黑格尔哲学,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把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简单地糅合在一起。中期的卢卡奇受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影响,通过重读黑格尔哲学找到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关联,在《青年黑格尔》中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晚期的卢卡奇通过对包括黑格尔在内的西方思想家的批判,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建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实现了哲学观的超越。卢卡奇哲学思想的演进过程就是卢卡奇与黑格尔由早期的纠缠不清到晚期的渐行渐远,即不断运用马克思哲学消除自身思想中的"黑格尔哲学痕迹"并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的过程。

二、怎么找到新切入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么找到新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1)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思路
3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3.1 环境治理对经济布局的影响研究
        3.1.1 基于全球价值链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研究
        3.1.2 基于区位分析的研究
    3.2 区域绿色转型研究
        3.2.1 基于关联性和多维临近性的研究
        3.2.2 基于路径创造的研究
4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挑战
    4.1 克服范式差异
    4.2 寻求问题导向
    4.3 推动理论创新
5 结语

(2)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1902-1917)白话翻译小说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问题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文言与白话
        1.4.2 欧化和欧化白话文
        1.4.3 翻译语言与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
    1.5 研究设计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清末民初白话文研究现状
        2.1.1 清末民初白话文个案研究
        2.1.2 清末民初白话文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关系研究
    2.2 语料库翻译学在语言研究中的进展
        2.2.1 国内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现状
        2.2.2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译文语言特征研究现状
    2.3 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目录整理研究综述
    2.4 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多元系统理论
    3.2 语体机制理论
    3.3 语料库翻译研究范式
    3.4 小结
第四章 语料库研制
    4.1 语料库设计
        4.1.1 建库目的与语料库类型
        4.1.2 语料库规模与代表性
    4.2 语料的选择
    4.3 语料采集和整理
    4.4 语料检索与提取
    4.5 小结
第五章 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词汇研究
    5.1 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语言基本统计信息
        5.1.1 词类分布及词频数
        5.1.2 句子数和句子长度
    5.2 文言文系统对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词汇的影响
        5.2.1 文言虚词在语料库中的频次
        5.2.2 单音节词的大量使用
        5.2.3 文言实词对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的影响
        5.2.4 成语及其他四字格
    5.3 口语、方言系统对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词汇的影响
        5.3.1 口语化表述
        5.3.2 儿化
        5.3.3 通俗化与书面化
        5.3.4 过渡性词语
    5.4 外来语系统对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词汇的影响
    5.5 代词
        5.5.1 人称代词考察
        5.5.2 指示代词“这么”、“那么”及其变体
        5.5.3 并存用法
    5.6 量词
        5.6.1 量词正名历程
        5.6.2 量词的型符和类符
        5.6.3 过渡性量词
    5.7 特殊的造词方法
        5.7.1 叠字、叠词、对立语
        5.7.2 并合、化合
        5.7.3 仿词
        5.7.4 拟声和绘景
    5.8 小结
第六章 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语法研究
    6.1 欧化
        6.1.1 主语和系词
        6.1.2 形合句子
        6.1.3 关系词和连接词
        6.1.4 可能式
        6.1.5 “让”字句
        6.1.6 名词复数标记
    6.2 语法规范问题
        6.2.1 否定副词
        6.2.2 V+介词(在)结构
    6.3 “把”字句
    6.4 “同”字句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发现
    7.2 问题回答
    7.3 研究贡献
    7.4 研究局限
    7.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统计
    附录2 新文化运动时期原创小说语料来源信息
    附录3 新文化运动时期翻译小说语料来源信息
    附录4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汉语词性标记集(VERSION 3.0)

(3)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关系研究——组织承诺和组织公平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自我决定理论
    (二)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
    (三)组织承诺的调节作用
    (四)组织公平对组织承诺的协同调节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二)变量的描述性分析与相关分析
    (三)假设检验
五、结论与讨论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4)信息时代疫情影响下小学语文线上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题依据:
    1. 课题背景
    2. 核心概念界定
    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2. 总体框架
    3. 重点难点:3.1研究的重点
    4. 主要目标
(三)思路方法:
    1. 研究的基本思路
    2. 研究的具体方法2.1文献法
    3. 研究计划及可行性分析(1)准备阶段
(四)创新之处
    1. 加强线上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
    2. 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
    3. 以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

(5)教育评价改革的“大道至简”(论文提纲范文)

文件出台是时代要求
《方案》的特点
教师评价首要标准是师德师风
用全面发展的观念对待学生评价
“四个评价”的侧重点
“有意义的”要教,“无意义的”也要学
改革之难,难在价值观改变
评价实施方案制订需要全社会贡献智慧
评价改革不能剑走偏锋

(7)基因组挖掘在天然产物发现中的应用和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因组挖掘过程中的数据库和网络工具
    1.1 天然产物数据库
    1.2 生物合成基因簇数据库
    1.3 蛋白家族数据库
    1.4 识别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网络工具
2 基因组挖掘在天然产物发现中的应用
    2.1 基于编码核心骨架的酶进行挖掘
    2.2 基于抗性基因的挖掘
    2.3 基于系统进化进行基因组挖掘
3 展望

(8)数据保护权的多维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数字覆盖、结构转换以及权利创新
二、关于数据保护权及其价值前提的国际共识
三、欧盟关于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宪法视角和司法救济
四、中国关于智能物联网治理的民法视角和行政救济
五、数据合理使用原则与个人基本权利的保障
六、结语:数字人权之争与中国宪法学的增长点

(9)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
        2.1.1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
        2.1.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成
        2.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2.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2.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2.3.1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2.3.2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3.3 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第3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3.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3.1.2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3.2 以西方社会相关理论为参照
        3.2.1 推拉理论
        3.2.2 跨文化适应理论
        3.2.3 承认理论
    3.3 以其他学科相关理论为借鉴
        3.3.1 社会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3.3.2 教育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知识借鉴
        3.3.3 法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借鉴
第4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
    4.1 新中国成立前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早期萌芽(1872—1948)
        4.1.1 晚清时期专制化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4.1.2 民国时期多元复杂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4.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初步探索(1949—1977)
        4.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教育发展历程
        4.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
    4.3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调整(1978—2011)
        4.3.1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教育的规范调整
        4.3.2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发展
    4.4 社会主义新时代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创新(2012 至今)
        4.4.1 新时代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概述
        4.4.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走向
第5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5.1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多元视角
        5.1.1 世界观考察
        5.1.2 政治观考察
        5.1.3 人生观考察
        5.1.4 法治观考察
        5.1.5 道德观考察
    5.2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表征
        5.2.1 备受争议的爱国言行
        5.2.2 漂浮不定的文化认同
        5.2.3 相对漠然的政治态度
        5.2.4 孤独失序的心理状态
        5.2.5 较为薄弱的法治素养
    5.3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成因
        5.3.1 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
        5.3.2 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政观照
        5.3.3 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5.3.4 国外负面舆情产生不良诱导
        5.3.5 种族主义带来多元文化冲突
第6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路径
    6.1 确定教育主体: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6.1.1 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
        6.1.2 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
        6.1.3 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
    6.2 完善教育内容: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6.2.1 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
        6.2.2 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
        6.2.3 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
    6.3 创新教育方式: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
        6.3.1 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
        6.3.2 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方式建构互信关系
        6.3.3 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报国热情
    6.4 健全制度体系: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6.4.1 优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布局
        6.4.2 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治建设
        6.4.3 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访谈提纲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论卢卡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思想史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四、怎么找到新切入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挑战[J]. 毛熙彦,贺灿飞. 地理研究, 2022(01)
  • [2]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1902-1917)白话翻译小说语言特征研究[D]. 田耀收.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3]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关系研究——组织承诺和组织公平的调节作用[J]. 梁荣成,马思璐. 中国人事科学, 2021(11)
  • [4]信息时代疫情影响下小学语文线上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A]. 李秀玉. 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 2021
  • [5]教育评价改革的“大道至简”[J]. 吕志军.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1(10)
  • [6]从接受和体验视角看设计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J]. 李超德. 美术大观, 2021(10)
  • [7]基因组挖掘在天然产物发现中的应用和前景[J]. 杨谦,程伯涛,汤志军,刘文. 合成生物学, 2021(05)
  • [8]数据保护权的多维视角[J]. 季卫东. 政治与法律, 2021(10)
  • [9]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王瑶. 吉林大学, 2021(01)
  • [10]论卢卡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思想史的视角[J]. 魏德阳,刘卓红. 国外理论动态, 2021(04)

标签:;  ;  ;  ;  ;  

如何寻找新的切入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