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的思考

双语教学的思考

一、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文中晴[1](2021)在《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曲晓晓[2](2021)在《和平解放七十年来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是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教育政策实践在促进西藏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理论总结才能持续推动这一伟大社会变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双语并行,双语并重,是西藏教育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条件,但双语教育政策理论研究的缺位与社会“杂音”的出现,使得加强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主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采用文献法与历史和逻辑分析法,将和平解放七十年来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放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当中,深入分析了影响双语教育的宏观制度因素,挖掘双语教育政策稳定和变迁原因以及少数民族和党中央政府两大主体如何在双语教育政策的重大决策与变迁过程当中作出理性选择,揭示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的经验性规律和逻辑转型规律,从而推动了双语教育政策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对双语教育政策的研究背景、意义、概念界定以及历史制度主义在本研究中的适切性等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介绍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复杂政治背景下的政策初步探索(1951-1958年)--人才紧缺背景下的政策建构生成(1959--1965年)--激进荒诞岁月中的政策动荡断裂(1966-1976年)--改革开放前期的政策纠编与试误(1978-1999年)--全球化加速时期的政策初步调整(2000-2011年)--百年变局背景下的政策渐进完善(2012年-至今),可以看出和平解放七十年来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内容体系发展相对完整。第三部分:分析影响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宏观制度环境。不同制度环境对双语教育政策变迁所起的作用不同,借助历史制度主义,从宏观视角出发,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对西藏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作出解释。第四部分:分析影响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中观路径依赖。尽管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变迁整体上呈现延续性的的路径依赖,但也不能掩盖在政策发展过程的锁定阶段上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变迁中被锁定的是以藏语为主的双语教育政策方向,绝非双语教育政策本身。分析造成西藏双语教育政策消极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以及路径依赖影响下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才能在今后更好地调整双语教育发展方向。第五部分:分析影响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变迁微观动力机制。西藏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是党和政府与少数民族个体在语言问题观、语言权利观以及语言资源观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博弈,探讨党和政府与少数民族个体如何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作出理性选择来处理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动力。

杨珺[3](2021)在《凉山地区不同双语经验学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化学作为一门从分子与原子的水平上去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要求学习者一方面要从微观角度去探寻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另一方面还要从宏观角度去阐释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此外,化学学科中特有的语言——化学符号,起着从微观层次上简单明了地解释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作用。因此,学习者分别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对物质进行表征,并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种表征方式的有机联系,即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经典的思维方式,三重表征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使学生具备良好化学学科素养的关键。随着凉山彝族自治地区双语教育的逐步推行,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熟练自如地掌握彝、汉两种语言,而研究者们认为双语经验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更灵活的转换机制,由此在言语及非言语认知领域表现出一定的认知优势,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为了探究凉山地区不同双语经验初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现状及差异,测查语言变量对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的影响情况,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凉山地区民族中学共计180名平衡彝-汉双语学生、非平衡彝-汉双语学生和汉语单语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进行了测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凉山地区初中生三重表征能力整体上还处于习得水平。他们已基本具备了单重表征的能力,但在多重表征转换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此外,在单重表征中,他们宏观表征能力最好,符号表征能力次之,微观表征能力最差;在双重表征中,他们宏观-符号表征转换能力最好,宏观-微观表征转换能力次之,微观-符号表征转换能力最差。(2)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三重表征能力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学生。非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与汉语单语组学生在各项表征能力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却分别与他们在微观表征、宏观-微观表征转换、微观-符号表征转换与宏观-微观-符号表征转换四种表征类型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平衡彝-汉双语组学生与其余两组学生在解决简单的三重表征问题上差异不明显,但在解决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三重表征问题上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他们在解决三重表征问题时思维比其余两组学生更灵活、深刻。(3)平衡彝-汉双语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不存在性别差异。平衡彝-汉双语男生和平衡彝-汉双语女生在三重表征能力的各表征维度与表征类型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换言之,平衡彝-汉双语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4)最后,根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并结合凉山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凉山地区化学三重表征教育教学工作及双语教育模式均提出了建设性改进意见,希冀本研究提出的相关建议,能对凉山地区整体的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为后续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王美玲[4](2020)在《双语环境下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汉语是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一种语言,是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汉语水平也严重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少数民族的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了然于目。自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逐渐步入正轨,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汉语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何推动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成为当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方面。内蒙古地形呈狭长形分布,东西部地区发展存在显着差异,尤其是赤峰地区蒙汉杂居,分布较为复杂。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深入到赤峰蒙古族中学的教学一线,全面了解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梳理了汉语教育的发展历史。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的相关情况调查研究,力求以点带面探究当前赤峰地区蒙古族高中汉语教学情况。本篇文章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序言、现状调查问卷、教学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章从汉语作为我国56个民族沟通交流的工具的重要性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入手,交代本研究的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本研究的意义;综述国内本研究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包括国内外双语教育相关研究、蒙古族中学双语教育研究、汉语教学相关研究等;阐述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分为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第三章阐述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第二章的有关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归因。第四章针对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针对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策略。在教师的方面,应该注重教学手段多样化、教材使用讲求方法和加强教师培训。在学生方面要改变学习的态度,重视汉语的学习。同时,在行政主管方面重视汉语,加大支持的力度和资金的投入,制定出对农牧业地区民族教师的优惠政策。

魏熙麟[5](2020)在《云南民汉双语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典型的边疆、民族省份。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56个民族在云南省均有分布。除汉族以外,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5个特有民族、16个跨境民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少数民族交错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在云南省的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回、满、水三个民族通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共使用26种语言,14个民族使用22种文字进行交流。目前,云南省民汉双语教育主要在学前和小学阶段开展,面向14个少数民族的幼儿及学生采用18个文种进行教学。云南民汉双语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特殊的省情和复杂的形势,很难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本论文以问题为导向,遵循“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的逻辑链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云南开展民汉双语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目前云南民汉双语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提出改善云南民汉双语教育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云南省要推进民汉双语教育管理工作高效开展,首先要准确分析政策走向,提高政治站位,摒除政策执行中的杂音,减小政策执行的阻力。广泛开展调研,全面摸清全省开展民汉双语教育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强化管理职能,完善政策执行。同时,做好经验总结,开展绩效评估。这样才能圆满实现民汉双语教育政策目标,充分发挥政策效益。

陈霞[6](2020)在《多元文化视野下边境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研究 ——以绿春县D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前期幼儿处于语言敏感期,边境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是边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基础,其发展对国家、本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意义。在查阅、整理双语教育和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对我国边境民族县——绿春县中的唯一一所双语双文示范园—D幼儿园双语教育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主要针对D幼儿园中双语教育政策、模式、教师、教学、环境以及幼儿家长等。通过研究发现,D幼儿园中双语模式为“汉语+少数民族语”,双语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汉语能力均强于哈尼语能力,双语与双语教育态度都较积极,但家长双语辅导意识较弱,辅导方式单一,幼儿园与家庭双语环境创设偏重汉语。双语教学缺乏本土化双语教材、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未照顾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学评价未成体系。双语政策、财政支持、环境创设的不足,教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紧缺以及教师和家长双语内涵理解的偏差皆是影响D幼儿园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可从加强政府政策与财政支持,完善幼儿园管理、加强教师培训以及园所环境的创设,提升双语教师能力、加强教师双语内涵理解,增强幼儿家长能力、采取多样的辅导方式等方面提供一定建议,以期促进其学前双语教育的更好发展。

王程程[7](2020)在《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语教育在民族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朝鲜族学生接受的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实质上是培养朝鲜语和汉语的双语平衡者。本研究中双语平衡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形成朝鲜语和汉语的双语料库、在头脑中形成朝鲜语和汉语的双语言系统、对朝鲜语和汉语的语码转换做到准确且熟练、对朝鲜语和汉语满足以上条件后最终做到平衡掌握。所以本文将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分为双语知识平衡、双语加工过程平衡和双语语用平衡三个维度。初步构建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编制《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调查问卷》。通过初测,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修改问卷形成《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调查问卷》正式问卷。以此作为测量工具,以朝鲜族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正式问卷。以删除标准剔除无效问卷,最终选取有效问卷678份。以此分析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现状;对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与影响因素各维度进行相关统计结果;描述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及特点;结合对朝鲜族学生的访谈,分析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存在的问题,探讨双语语言环境因素、语言学习(教育)因素和个人认知因素等对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的影响。以期通过对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的研究,可以将存在的问题明确化,显性化,并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与梳理,最终形成以下结论:(1)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发展水平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双语平衡准备期、疏漏期、发展期和维持提升期。(2)小学阶段的朝鲜族学生已经达到双语字词知识平衡和双语写作平衡。(3)高中阶段的朝鲜族学生已经达到双语语法知识平衡、双语存储平衡、双语听平衡和双语翻译平衡。(4)大学阶段的朝鲜族学生已经达到各年级阶段双语短句知识平衡、双语编码转换平衡、双语提取平衡、双语口语表达平衡和双语语码转换平衡的最高水平。(5)不同语言环境是影响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的重要因素。(6)家庭语言环境因素、语言学习(教育)因素和个人语言意识因素均对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存在显着性影响,其中教育方面影响程度最大。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四方面相关建议。第一,从影响因素出发,对总体朝鲜族学生提出相关建议:从双语语言环境因素出发,注重家庭语言教育,加强朝鲜语和汉语平衡使用的家庭语言环境,为朝鲜族学生奠定双语平衡的基础;从语言学习(教育)方面出发,学校加强课程、教学、语言学习相关内容的双语平衡教育,促进朝鲜族学生为形成双语平衡建立基础;从个人认知因素出发,学生尽早建立良好的语言意识,促进双语平衡地良好发展。第二,从双语知识平衡、双语加工过程平衡和双语语用平衡三方面对朝鲜族小学生提出相关建议。第三,从双语知识平衡、双语加工过程平衡和双语语用平衡三方面对朝鲜族初中生提出相关建议。第四,从双语知识平衡、双语加工过程平衡和双语语用平衡三方面对朝鲜族大学生提出相关建议。

张娜[8](2020)在《基于FCE的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培养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方式和主要手段。民族院校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独特形式和主阵地,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满足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与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民族院校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衡量教师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准确掌握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对科学稳定推行双语教育和民族院校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调研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藏汉双语教学及评价现状,对现行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现有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为主,忽略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存在着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设计没有针对性,课堂教学评价价值取向不明确,指标权重的设置和评价结果的计算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和现行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出发,确定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级指标,将一级指标进行细化,完成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其次,进行专家意见咨询。制定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专家意见调查表,运用Delphi法对部分民族院校及师范院校相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调研和访谈,整理专家提出的有效咨询意见,借助SPSS 21.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专家反馈的调查数据,对该评价指标进行修正和完善,最终确定的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环境、学生行为和教学效果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借助MatlabR2014b软件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完成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将构建的评价体系应用到三所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得出课堂教学质量等级,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王倩倩[9](2020)在《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美国,双语教育不是一个新的现象,它自建国以来就以各种形式存在,联邦政府也很少以立法形式规定语言的选择。1968年《双语教育法》的颁布使双语教育真正得到了联邦政府的认可和资助,走上了制度化与法制化的道路。双语教育政策自产生时就成为社会的焦点,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博弈成为双语教育政策演变的重要推动力量。2002年小布什总统签订《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历经数次的《双语教育法》落下帷幕。本文以历经多次修订的《双语教育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因素分析法去探究政策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潜在的紧张关系是如何影响政策的争议进程的。第一章主要对1968年《双语教育法》产生的推动力量以及其所蕴含的语言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做了分析,论述了移民带来语言文化多样的现实,并以此作为分析双语教育政策如何处理语言文化多样性与国家统一民族认同之间矛盾关系的逻辑起点。第二章对1968年至20世纪80年代之前双语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存在的争议进行分析。第三章对20世纪80年代之后到2002年双语教育政策废除之间的发展变化作了分析。通过对双语教育的演变历程作详细的分析,本文认为美国在处理语言文化多样性与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上侧重于“一”,在多元文化主义发展的今天,多语多民族国家可以从美国的做法中获得一些制定语言教育政策的启发与思考。

李毛毛[10](2020)在《西藏地区珞巴族多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历史背景来看,国家语言文化政策、少数民族个体发展的需求都为我国双语或多语教育的落实提供了充分性条件。长期以来,大部分的珞巴族人民主要生活在西藏南部的珞瑜地区,早在吐蕃之前珞巴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民族,但直到1965年才被确立为我国的一个独立民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直至西藏和平解放,珞巴族人民才获得了新生。珞巴族人民数百年来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优秀民族文化。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沟通和交流的必备工具,同时语言教育也成为我国民族教育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与世界各个国家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全球一体化、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也愈发明显,不同民族生活在文化多样性的空间里充分展示其民族文化的特性。在民族文化交融日益频繁的今天,语言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语言作为人与人沟通最基本的渠道之一,在各民族交流和交往中,如同桥梁,让彼此更加亲近。各民族交流频繁必然导致双语或多语现象的出现,对双语或多语的人才培养也就迫在眉睫。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族际通用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的双语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对于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珞巴族来说,更应该加强对语言的学习,以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所需要的掌握多种语言的高素质复合型少数民族人才。本文选择了西藏地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为研究对象,在掌握丰富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到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获得一手资料,并根据已有研究制定适合自己研究的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对得到的数据和资料的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系统分析了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实施多语教育的价值所在;从学校开展多语教育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多语教育的态度以及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等方面来了解学校现状,发现学校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珞巴语没有文字、英语课程开设较早等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结构不合理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在教材教辅资料方面存在英语课程较难、珞巴语没有教材等问题。通过对现存问题的系统分析,对今后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多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对策建议。课程方面主要从进一步重视藏汉双语教育、进一步体现珞巴族文化多样性提出思考,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学历提升、专业化培训以及教师保障方面提出建议,教材教辅资料方面从藏汉双语教材编写的原则,经费的投入和科研团队的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二、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和平解放七十年来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综述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方法
    七、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
    一、复杂政治背景下的政策初步探索(1951--1958 年)
        (一)时代背景
        (二)政策内容及其实施
        (三)小结
    二、人才紧缺背景下的政策建构生成(1959--1965 年)
        (一)时代背景
        (二)政策内容及其实施
        (三)小结
    三、激进荒诞岁月中的政策动荡断裂(1966--1976 年)
        (一)时代背景
        (二)政策内容及实施
        (三)小结
    四、改革开放前期的政策纠偏与试误(1978--1999 年)
        (一)时代背景
        (二)政策内容及实施
        (三)小结
    五、全球化加速时期的政策初步调整(2000--2011 年)
        (一)时代背景
        (二)政策内容及实施
        (三)小结
    六、百年变局背景下的政策渐进完善(2012--至今)
        (一)时代背景
        (二)政策内容及实施
        (三)小结
第二章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宏观制度环境
    一、政治环境
        (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变迁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国家一体理念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变迁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经济环境
        (一)满足人民群众进一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求
        (二)营造进一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政策环境
        (三)提供适合双语教育政策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文化环境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为西藏双语教育政策承载了文化历史基因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教育理论为西藏双语教育政策构筑了文化认同基石
        (三)社会信息化为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章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中观路径依赖
    一、路径依赖及其类型
    二、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变迁中消极路径依赖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转换的适应性障碍
        (二)自我强化的学习效应
        (三)政策执行的滞后效应
    三、路径依赖影响下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稳定与渐进
第四章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
    一、“语言问题观”与西藏双语教育政策行动者的政治理性
        (一)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变迁中的“语言问题观”
        (二)西藏双语教育政策中行动者的政治理性
    二、“语言权利观”与西藏双语教育政策行动者的文化理性
        (一)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变迁中的“语言权利观”
        (二)西藏双语教育政策中行动者的文化理性
    三、“语言资源观”与西藏双语教育政策行动者的经济理性
        (一)西藏双语教育政策变迁中的“语言资源观”
        (二)西藏双语教育政策中行动者的经济理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3)凉山地区不同双语经验学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关于三重表征的研究
    2.2 关于双语经验与认知发展的研究
    2.3 理论基础
    2.4 文献启示
3 化学三重表征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
    3.1 研究工具开发的理论基础
    3.2 研究工具开发的具体流程
    3.3 研究工具开发的初步编制
    3.4 研究工具的质量检验及优化
4 不同彝-汉双语经验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现状分析
    4.1 研究样本选取
    4.2 不同彝-汉双语经验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不同彝-汉双语经验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的推论统计分析
    4.4 不同彝-汉双语经验学生三重表征学习特点的访谈分析
5 不同彝-汉双语学生三重表征能力现状成因分析与教学建议
    5.1 成因分析
    5.2 教学建议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测试卷(初步版)
    附录2 《初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测试卷》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附录3 初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测试卷(试测版&施测版)
    附录4 语言能力学习背景信息调查问卷
致谢
科研及获奖情况

(4)双语环境下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由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与目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的
    四、少数民族双语课程与教学研究综述
        (一)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历程
        (二)内蒙地区关于双语教育的政策梳理
        (三)国内外关于双语教育的研究成果梳理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本论文的重点与创新点
    七、研究意义
第二章 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第一节 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对象、内容、方法和目的
        一、问卷调查对象、内容、方法
        二、问卷调查的目的及结果分析
    第二节 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针对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
        二、针对赤峰蒙古族中学学生汉语学习与教材认知的调查分析
第三章 赤峰地区蒙古族学校汉语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赤峰地区民族分布和蒙古族高中教育
        一、赤峰地区民族分布
        二、赤峰蒙古族中学
    第二节 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基本情况
        一、蒙汉双语课程发展概述
        二、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具体实施
    第三节 蒙古族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第四节 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
        一、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就
        二、双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蒙古族学校汉语教学困境应对策略
    第一节 对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建议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宏观上提供有力条件
        二、学校方面关注教师能力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第二节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一、客观看待教材、合理利用
        二、改变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
        三、结合实际,调整双语教学的模式
        四、勤于学习和自我反思
        五、敢于创新,主动探索成长
    第三节 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一、树立学习意识,提高兴趣
        二、注重词汇积累,夯实基础
        三、培养阅读习惯,多读经典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云南民汉双语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2.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3.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四)概念工具
二、民汉双语教育政策概述
    (一)开展民汉双语教育管理工作的政策依据
    (二)国家民汉双语教育政策走向分析
        1.偏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时期(1949~1979年)
        2.“民”“汉”双语教育并重时期(1980~1999年)
        3.偏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时期(2000至今)
    (三)云南省民汉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
        1.工作起步时期(1949~1956年)
        2.循环反复时期(1957~1979年)
        3.蓬勃发展时期(1980~1999年)
        4.稳步推进时期(2000至今)
三、云南民汉双语教育管理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云南实施民汉双语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
    (二)云南民汉双语教育管理的具体做法
        1.依法推进民汉双语教育管理工作
        2.切实抓好民汉双语教育队伍建设
        3.建设民汉双语教育业务支持机构
        4.不断完善云南民文教材体系建设
        5.推进学前民汉双语教育工作试点
    (三)云南民汉双语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作开展存在阻力
        2.掌握情况“底数不清”
        3.关键工作推进滞后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
        1.未正确理解“民”“汉”的关系
        2.云南省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复杂
        3.管理人员易出现畏难情绪
四、改善云南民汉双语教育管理的建议
    (一)分析政策走向,提高政治站位
        1.综合分析政策走向
        2.明确云南政策目标
    (二)广泛开展调研,做到心中有数
    (三)强化管理职能,完善政策执行
        1.统一思想认识
        2.加强队伍建设
        3.加强综合协调
        4.争取经费支持
        5.发挥科研引领
    (四)做好经验总结,开展绩效评估
        1.做好经验总结推广
        2.逐步开展绩效评估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云南省32所双语试点学校名单

(6)多元文化视野下边境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研究 ——以绿春县D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边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事关民族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二、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有利用促进绿春县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学前期是进行双语学习的重要时期
        四、自身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语言学习理论
        二、多元文化理论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第二节 多元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关系辨析
        一、多元文化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二、多元一体格局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第三章 多元文化视野下D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第一节 绿春县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人口及民族概况
        二、教育发展基本概况
    第二节 D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一、双语教育政策与模式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二、双语师资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三、双语教学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四、双语环境创设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五、家长双语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第四章 多元文化视野下D幼儿园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二、教学方面
        三、环境方面
        四、家长方面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政策方面,相关政策体系与财政支持不足
        二、教师方面,准入标准与考核体系欠缺,专业能力与理念认识有待提升
        三、教学方面,教学管理不科学,幼儿双语水平差异大
        四、环境方面,语言环境复杂
        五、家长方面,双语水平较低、教育观念片面化
第五章 多元文化视野下促进边境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思考建议
    第一节 政策方面
        一、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相关政策体系的制定
        二、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学前双语教育专项经费
    第二节 教师方面
        一、拓宽学前双语教师来源渠道,稳定教师队伍
        二、制定学前双语教师准入与考核制度,提高教师质量
        三、 建立完善、全面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
        四、 借助信息化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五、加强教师对双语教育内涵的认识
    第三节 教学方面
        一、合理设置相关课程
        二、对幼儿进行合理分班
        三、加强具有地区与民族特色园本双语教材的研发
        四、使用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开展双语教学活动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第四节 环境方面
        一、创设兼顾幼儿心理的社会双语环境
        二、幼儿园双语环境创设多样化
        三、家庭双语环境创设均衡化
    第五节 家长层面
        一、加深对双语教育活动意义的认识
        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双语能力
        三、增加双语辅导方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理论模型构建
    2.1 双语平衡相关理论依据
    2.2 理论依据间的逻辑关系
    2.3 教育目标视角下界定双语平衡
    2.4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的理论模型图
第三章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测量工具的编制
    3.1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测量工具的设计
    3.2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测量工具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3.4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测量工具的修改
第四章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测量及分析
    4.1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总体发展现状
    4.2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各维度发展水平
    4.3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发展状态曲线
    4.4 朝鲜族学生不同群体双语平衡差异分析
    4.5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在不同年级阶段的发展特征
    4.6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影响因素总体发展现状
    4.7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影响因素各维度发展水平
    4.8 影响因素各维度与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的相关统计结果
    4.9 影响因素各维度与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的回归分析
第五章 问题与成因分析
    5.1 存在的问题
    5.2 成因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调查问卷(初测)
附录C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D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E 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访谈提纲(补充)

(8)基于FCE的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方式
        1.1.2 教学质量评价是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的必要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理论依据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评价
        1.4.2 教学质量评价
        1.4.3 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1.5 研究问题表述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
        2.1.2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
        2.1.3 双语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2.2.2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2.2.3 藏汉双语理科教育的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第4章 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4.1 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同行评价体系的文本分析
        4.1.1 X民族大学同行评价体系文本分析
        4.1.2 G民族师范学院同行评价体系文本分析
        4.1.3 Q师范大学同行评价体系文本分析
        4.1.4 同行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4.2 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体系的文本分析
        4.2.1 X民族大学学生评价体系文本分析
        4.2.2 G民族师范学院学生评价体系文本分析
        4.2.3 Q师范大学学生评价体系文本分析
        4.2.4 学生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4.3 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4.4 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建议
第5章 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评价指标的构建的依据
    5.2 评价指标的构建的原则
    5.3 评价指标的初步确定
        5.3.1 访谈目的
        5.3.2 访谈对象
        5.3.3 访谈结果
    5.4 评价体系的构建
    5.5 评价指标的筛选
        5.5.1 调查表信度分析
        5.5.2 Delphi法调查表数据分析
    5.6 指标权重的确定
        5.6.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6.2 构造判断矩阵
        5.6.3 计算判断矩阵的权向量
        5.6.4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FCE的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6.1 X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过程
        6.1.1 调查对象
        6.1.2 调查方法
        6.1.3 调查结果
        6.1.4 调查结果分析
        6.1.5 建议
    6.2 G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过程
        6.2.1 调查对象
        6.2.2 调查方法
        6.2.3 调查结果
        6.2.4 调查结果分析
        6.2.5 建议
    6.3 Q师范大学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过程
        6.3.1 调查对象
        6.3.2 调查方法
        6.3.3 调查结果
        6.3.4 调查结果分析
        6.3.5 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缘起
        1. 语言文化多样性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张力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2. 美国双语教育政策面临着“一”与“多”的争议
    (二) 研究问题
    (三) 概念界定
        1. 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
        2. 双语教育政策(Bilingual Education Policy)
    (四) 文献综述
        1. 对美国少数族裔教育政策及双语教育的研究
        2. 对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研究
        1. 关于影响双语教育政策制定因素的研究
        2. 关于双语教育政策演变过程的研究
        3. 关于双语教育政策影响及评价的研究
    (五)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六) 研究目标与意义
    (七) 研究方法
一、 20世纪60年代《双语教育法》的制定
    (一)1968 年《双语教育法》的颁布
        1. 政策颁布的影响因素
        2. 政策内容及自身缺陷
    (二) 《双语教育法》遵循的语言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1. 语言意识形态
        2. 价值取向
    小结
二、 20世纪70-80年代:蓬勃发展时期的双语教育政策
    (一) 蓬勃发展时期双语教育政策的转变
    (二) 20世纪70年代双语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争议
        1. 关于双语教育政策目标及双语教育定义的争议
        2. 关于双语教育政策“有效性”的争议
        3. 双语教育政策争议的本质分析
    小结
三、 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衰落至废除时期的双语教育政策
    (一) 20世纪80年代:双语教育政策的衰落
        1. 《双语教育法》的重新授权与定义
        2. 双语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反对者的强力反对
    (二)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双语教育政策的短暂发展至废除
        1. 短暂发展至废除时期双语教育政策概况
        2.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统一”与“多元”的争议
    小结
四、 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的经验与反思
    (一) 1968-2002年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的经验
        1. 影响双语教育政策争议进程的因素
        2. 双语教育政策的成效与不足
    (二) 双语教育政策的反思
        1. 双语教育政策的本质
        2. 平衡“多”与“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西藏地区珞巴族多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开展多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二、促进各族团结,增强世界交流
    三、推进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章 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多语教育现状
    一、珞巴族及珞巴民族乡小学概况
        (一)珞巴族概况
        (二)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概况
    二、学校开展多语教育基本情况
        (一)多语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
        (二)学校多语教育课程安排情况
    三、学生对多语教育态度调查情况
        (一)学生对多语学习兴趣的调查
        (二)学生日常交流使用语的调查
        (三)学生学习多语的动机调查
    四、学校教师的基本调查情况
        (一)多语教师师资队伍结构
        (二)教师对多语教育的理解和态度
第三章 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多语教育现存问题
    一、课程开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珞巴族语没有文字
        (二)英语课程开设较早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二)双语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
    三、教材教辅资料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教材未结合学校实际
        (二)英语教材整体偏难
第四章 促进多语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课程开设方面
        (一)进一步重视藏汉双语教育工作
        (二)进一步体现珞巴族文化多样性
        (三)适当推迟英语的开设时间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一)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二)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
        (三)加大对教师的保障措施
    三、教材教辅资料开发方面
        (一)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二)促进双语教育教材建设的理性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苗汉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以黔东南州L县Y民族小学为例[D]. 文中晴.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和平解放七十年来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研究[D]. 曲晓晓. 西藏民族大学, 2021(08)
  • [3]凉山地区不同双语经验学生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调查研究[D]. 杨珺. 西南大学, 2021(01)
  • [4]双语环境下赤峰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美玲. 西南大学, 2020(06)
  • [5]云南民汉双语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魏熙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6]多元文化视野下边境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研究 ——以绿春县D幼儿园为例[D]. 陈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朝鲜族学生双语平衡问题研究[D]. 王程程. 延边大学, 2020(05)
  • [8]基于FCE的高校藏汉双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D]. 张娜.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9]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 王倩倩.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10]西藏地区珞巴族多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为例[D]. 李毛毛. 西藏民族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双语教学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