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综述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综述

一、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段涛[1](2020)在《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深度地参与到国际经济发展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出访中亚、东南亚国家时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尤以央企居多,如中铁、中交、中建等,在世界范围内承接了许多重大工程。幕墙工程是海外建设工程的重要类型,而我国作为幕墙行业大国,企业从承接中国企业为总包的幕墙项目,到承接外国建筑企业为总包的幕墙工程,在国际幕墙工程市场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论文以马来西亚古晋喜来登酒店幕墙工程项目为例,探讨了幕墙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概述了风险的概念、特点,风险管理的内容、目标、特点、意义,海外工程项目定义及特点,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步骤,海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第三部分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识别。介绍了项目的背景、风险特征以及风险因素确定原则,识别了酒店幕墙海外工程项目中的七类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合同法律风险、公共关系风险。第四部分为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以分级的方式确定了海外幕墙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包括国际政治、进出口政策、国内政治、债务风险、汇率波动、贸易纠纷、宗教文化差异、语言交流障碍、技术差异、新功能需求、基础设施环境、运输条件影响、基础风险、突发事件、法律差异、合同纠纷、损害公众利益、纠纷处理不当、社会公众误解等十九个二级风险,通过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素权重赋值,通过模糊综合法得出关键风险因素。第五部分为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从投标、进场准备、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结算阶段、维修质保六个阶段提出对策。第六部分,结论展望。整理研究中的不足,对未来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展望。

韩旭[2](2020)在《面向工科人才的工程创造力及其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我国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中国制造业整体落后于欧美日等传统工业强国仍是不争的事实。对发达国家长期的跟随模仿,使得我国工程科技人员整体缺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要突破发达国家愈发严密的技术封锁,推动国内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高质量工程师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工程人才更应具备创造性地解决重大工程科技难题的能力,对工程人才创造力培养的需求愈发明确而紧迫。为了应对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高等工程教育理应更加重视工科人才的创造力培养。然而,工程创造力培养仍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有力的实践探索。具体表现为:第一,工程创造力的内涵仍不清晰;第二,工程创造力的测评仍脱离工程实践;第三,工程创造力的提升机理仍不明确。有关工程创造力研究和实践的匮乏,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工程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针对上述现实问题和理论诉求,本文围绕“面向工科人才的工程创造力及其培养”这一核心话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界定工程创造力的内涵,并开发相应的测评方法;第二,剖析工程创造力培养的内在机理;第三,提出面向我国工科人才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建议。为了回应上述研究问题,本文借助文献研究、调研访谈、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详细梳理已有创造力文献的基础上,开展工程创造力内涵及测评研究;进而,基于C-K理论的视角,开展工程创造力培养的机理研究,并主动设计和实施实验,对机理研究的结论加以验证;此外,选取国内外工程创造力培养的典型案例,提炼其实践举措的亮点,反思我国工程创造力培养整体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开展以上一系列研究,形成如下四项结论:第一,通过深入分析工程活动的特征,本研究指出,工程创造力是在满足特定功能要求和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产生多种新颖且有用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其内涵具体分为创造维度(包括流畅性、丰富性、原创性三个子维度)和工程维度(包括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三个子维度),并针对六个子维度开发了工程创造力的定量测评方法。第二,基于C-K理论的视角,识别了工程创造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整理国内外现有的工程创造力培养中的主要方法,提炼不同方法之间的共性要素。最后,揭示工程创造力培养中克服障碍的四条机理(包括摆脱固着效应、促进发散思维、跨越知识壁垒、重构约束思维)。第三,设计并实施“浙江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作为实验研究的载体,最终共收集工科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有效项目报告167份。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参加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后,学生的工程创造力测评的六个维度(流畅性、丰富性、原创性、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提升,从而验证了本文机理研究的结论。第四,选取国内外工程创造力培养的典型案例(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中国清华大学),总结提炼其实践举措中的亮点,深入反思我国工程创造力培养整体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在培养目标方面,应明确将工程创造力纳入其中;在培养过程方面,应推进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学习,培养工科人才的创造力;在评价指标方面,应重点考察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在支撑条件方面,应着力建设适应项目教学的新型工科教师队伍。本研究的理论及现实贡献包括:第一,明确了工程创造力的内涵,开发了新的测评方法;第二,基于C-K理论的视角,揭示了工程创造力培养过程的机理,填补了理论研究空白;第三,针对我国工程创造力培养整体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高等工程教育变革提供实践启示。

张英隆[3](2020)在《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程变更会引起工程造价、质量、进度的变化,因而工程变更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BIM)和项目集成交付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是近几年建设工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热点。IPD模式作为一种协同高效的项目交付模式不断得到推广,同时,BIM技术在项目的各阶段和专业不断得到实践应用,它们的发展为实现工程变更的有效控制与高效管理提供了新的工作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机理,分析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投入的核心管理要素与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的内在联系,构建变更控制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求解该模型,计算项目的工程变更控制相对效率。具体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建立了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针对BIM技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应用深度等各层面的多样化发展情况,以及IPD模式尚处于试点阶段、鼓励推广“类IPD”模式的现状,本文聚焦于“工程变更控制”这一管理问题,分析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投入的管理要素与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结果的内在联系,以“管理要素——工程变更控制”生产函数为思路建立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关注于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投入有效性和产出最大化,运用直观的数据方法计算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的变更控制效率。2.分析了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工程项目中运用的BIM技术和IPD模式构成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运用重点文献分析法,分类总结出BIM和IPD的管理要素(包括可直接量化的技术性要素和不可直接量化的组织性要素)。针对不可直接量化的组织性要素,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研究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的组织特性,得出量化表示的项目组织性指标,实现了BIM技术和IPD模式的管理要素的量化表示,作为模型的投入要素。另一方面,研究工程变更控制效果的表现形式,总结同变更相关的显性指标,将其量化作为为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产出要素。3.研究了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求解方法。针对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工作所具备的“多投入、多产出”的特点,运用DEA方法求解工程变更控制模型。阐述了基础DEA方法和较为适合本研究的超效率DEA方法的原理和建模步骤。4.开展了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案例分析。研究了案例调研的设计思路、调研途径与数据获取方法。调研了五个不同的案例项目,它们分别应用了不同的交付模式及BIM技术。运用“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求解了各项目的工程变更控制相对效率,对案例项目工程变更控制中的管理要素投入和开展工程变更控制时的组织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5.提出了工程变更控制的对策建议。从“工程建设领域”、“具体项目开展工程变更工作”和“项目进行工程变更控制时的组织关系”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做好工程变更控制的对策和建议。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运用DEA方法求解建立的“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各项目之间工程变更控制相对效率的评价;(2)根据模型的求解结果,可以分析每个工程项目在取得更高变更控制效率时可供改进的方向,为各项目BIM和IPD管理要素的投入提供了参考;(3)项目中投入的BIM和IPD管理要素会影响项目开展变更控制时的组织关系,本文应用SNA方法进行了组织关系的建模,有效地分析出不同项目的组织关系特性,为工程变更控制模型提供了部分数值化的投入指标,也有助于分析参与项目变更控制工作的个体的组织特性,可以更好地进行组织协调和团队配合;(4)本文提出了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进BIM技术和IPD模式的应用,在具体项目中有针对性地实践BIM技术和IPD理念,关注和优化工程变更控制中参与人员的组织关系等建议,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工程变更控制。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包括:(1)率先对“类IPD”项目及仅应用部分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开展变更控制的研究,以提高变更控制效率为目标,为各类项目选用BIM和IPD管理要素提供了参考;(2)提出了评价工程变更控制效率的新思路,关注于工程变更控制中的投入有效性和产出最优化,以生产函数的思路建立了DEA评价模型;(3)尝试运用案例调研和SNA方法,将组织性管理要素和工程变更控制效果的表现性指标进行量化,为DEA生产函数模型中量化较为抽象的投入和产出要素提供了操作方法。

朱兆美慧[4](2020)在《HD电力安装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资源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动力,不仅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能源保障,同时能够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最根本的供电保障。伴随着我国电力领域各项体制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逐步脱离了电网企业,改为自主经营,加上民营资本不断进入,原有垄断型的电力市场格局被打破,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电力安装企业要想积聚核心竞争优势,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必须重点关注成本管理,提高自身对成本费用的管控能力。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选取HD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与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范畴,主要以全过程成本管理理论、挣得值分析法这两大理论作为本文展开细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简要介绍本文所选取的案例企业以及该企业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重点分析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指出该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基于此,以全过程管理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环节以及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和完善HD电力公司的成本管理体系的具体对策,工程施工阶段作为工程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采用了挣得值分析法,使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最后,本文选取公司的WL小区新建住宅工程作为案例,将成本管理体系进行运用。本文通过研究分析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结合全过程成本管理理论和挣得值分析法,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同时,为确保HD电力公司能够合理有效应用,还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此举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提升成本管控水平,积聚更大的核心竞争优势,力争在同类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为其他相关企业提供有效参考与借鉴。

申宪文[5](2020)在《工程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驱动现代工程项目实现项目目标的核心竞争要素。在一定的区域和范围内进行知识的自由流动和使用,让节约知识获取成本和提供知识生产率知识共享成为知识共享的优点,对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十分重要。知识并不是工程项目团队的力量来源,真正力量来源是知识共享,但知识共享并不会自动实现,为此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建立就成为了解决知识共享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工程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以演化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工程项目知识共享理论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工程项目知识共享研究现状与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现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得到30个工程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熵权分析方法,利用李克特量表形式问卷,算得组合权重并排序得出11个关键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先是建立员工间隐性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将员工分为知识共享者、搭便车者和自主学习者三类,研究参数变化时三类员工种群人数的变化,并在工程项目团队的视角上给出补偿合作收益的激励机制。其次,充分考虑员工理性及知识共享主体间博弈关系,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研究知识势高员工将知识外化共享给工程项目团队知识库的过程,此时根据员工对风险的态度分为风险中性型和风险回避型;第二部分研究知识势低员工从知识库中内化学习的过程,根据员工的努力水平将员工分为努力上进型和偷懒度日型,并最终给出两种激励机制。本文在研究工程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知识流向过程中,从关键障碍因素出发,通过演化博弈和委托代理理论,得出关键障碍因素对员工努力水平和项目团队激励系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应给出三种激励方式。但激励机制均有其对应优缺点,项目实施过程应对症下药。

徐瑞雪[6](2020)在《“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世界上各国的积极响应,各国间交往日益频繁,推动了沿线国家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开展了一大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工程项目的开展对参与其中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化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基于这一背景,本研究遵循“需求分析-能力模型建构-实践分析-对策建议”的逻辑,首先,从社会政治环境、经济文化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三个维度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的需求;其次,基于能力结构模型和胜任力模型等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主题相关文献,国内走向沿线的企业调研材料以及关注“一带一路”开展研究的专家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尝试从知识、技能、素质和文化四个维度构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化能力模型;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了在“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经验较为丰富的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作为案例,从培养目标,培养举措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国内高校“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有益经验和不足;最后,以“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为“靶子”,针对当前高校在“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从重塑“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的培养目标,建构理论、实践、跨文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国际化、实践型师资团队,完善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提升策略。

陆鑫[7](2020)在《基于过程控制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管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我国政府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倡培育和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但是我国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实践探索处于初始阶段,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管理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建设过程缺乏及时的控制、监督及评价。而目前项目管理的评价应用较多的是“后评价”模式,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阶段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以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为研究对象,引入过程控制评价以期提高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绩效。首先,依据我国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划分成前期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运作流程,并且设立评价目标;然后,按照过程控制评价模型,完成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指标的构建;最后,通过对每一阶段子过程的评价客体的分析研究,建立了三个阶段初始指标集,经过筛选形成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各个指标的详细说明及参考评分标准。以高星级酒店项目为例,论证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体系的实践运用。综上,本文基于过程控制理论,利用文献综述、工作分解、层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管控的问题,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体系模型,完成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指标一览表的构建,同时分析论证过程评价的实践应用,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落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李慧娟[8](2019)在《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上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的“走出去”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工程建设。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人员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其背景文化有较大差异,对于人员激励体系构建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员激励体系的完善与合理,又会提高项目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如何从嵌入文化差异的角度,构建合理的人员激励体系,提高项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产生正面影响,是当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薄弱、分散且不成体系,这就更加凸显了本研究的意义。本研究以省级社科基金为依托,结合自己熟悉的工作领域,对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扎根理论、层次分析、结构方程等多种方法。本研究的逻辑结构是:通过绪论部分交待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括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提出研究的创新点;在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部分,先总结述评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文化差异、人员激励体系以及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相关研究,然后对三个核心概念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合论述与分析,寻找研究空白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核心点。第三章则以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的特点入手,阐明人员激励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进而以扎根理论构建嵌入文化差异下的人员激励体系框架,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指标做出评价,分析其结构特征;第四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汇总相关变量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结论,从而提出理论假设,进而构建嵌入文化差异下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第五章在问卷调研获取基础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基础上,完成文化差异下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最后一章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得出嵌入文体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改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管理启示,并阐明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同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构建了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分析文化差异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以及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的特点,论述了人员激励体系构建的原则,并以扎根理论为出发点,建立嵌入文化差异的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通过选择尼日利亚水泥厂项目作为后续调查的重要样本来源,以层次分析法进行人员激励体系的结构分析,其中指标间不同的权重关系表明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的不同手段在文化差异作用下存在明显差异。(2)构建了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本文以综合激励模型为基础,从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两个方面建立人员激励体系,进而通过汇总相关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提出理论假设,构建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模型中,嵌入文化差异后,人员激励体系通过工作绩效这一中介变量,以及文化差异、公司制度这两个调节变量,来影响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绩效,而员工素质、领导能力和合作信任这三个变量则起到控制作用。其中,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可以用项目成果、建设效率、成员满意度、社会影响、环境影响来衡量。(3)完成了嵌入文化差异下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的实证分析,其本质是通过结构方程来实证分析检验理论假设与数据结果是否相符。从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来看,理论假设与数据结果是相符合的。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体系中,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对工作绩效存在正向直接影响;工作绩效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存在正向直接影响;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存在正向间接影响;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对工作绩效和工作绩效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效应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其本身对工作绩效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存在负向影响;公司制度对人员激励体系对工作绩效和工作绩效对国际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效应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其本身对工作绩效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也存在正向影响;员工素质、领导能力以及合作信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都存在正向直接影响。本文所获得研究结果表明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其内外部激励的影响效果有明显差异。同时,外在性激励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内在性激励,这和传统(非国际化)工程项目的相关结论有所区别,这也是由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不同所造成的。所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加强不同国籍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制度对于提高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促进效果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复杂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及人员激励体系构建提供依据,指导企业更好地构建有效人员激励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在文化差异下调节内外部激励手段的设置与实施,以求推动工作绩效,继而实现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提升。

王英臣[9](2019)在《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的多级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发展、施工技术日趋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特别是住宅装修产业也随之高速发展。“手工作坊型”的传统住宅装修模式己经很难与现代社会节能、环保、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开始将全装修住宅作为主要开发业态之一。但由于我国全装修住宅和住宅工业化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建设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低效的物流管理造成材料部品库存不足导致停工待料,或库存超量导致成本超出预算;由于采购方对物料的运输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导致在配送和运输阶段供应方经常出现供货无序,从而使项目相关各方衔接不流畅等等。围绕现代物流旨在以较低成本实现优质服务的管理思想,紧密结合全装修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客户需求规律,本文对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及其重要环节——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的优化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本文以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在深入研究住宅全装修产业和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的概念。该供应链管理着眼于建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总承包商为核心来统筹全装修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各节点企业之间长期高效协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针对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定义、特征、现行主要供应模式及各自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工程总承包商+生产厂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物流模式的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其中业主可集中精力控制项目建设总成本,总承包商通过招标来选择材料生产厂家、确定材料价格,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或由生产厂家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总承包商承担物流运行的监控工作。界定了整个体系的结构及相关参与方,这些参与方企业借助供应链管理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采购管理、材料配送管理、库存管理、施工现场物流管理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整个物流管理体系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推进全装修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提供了依据,进而为推动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形成高效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引。根据住宅全装修物项目供应链物流运作中材料部品库存管理实际,在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上主要企业在交易中所产生的订货成本,各环节为保证生产、供应连续性的库存维持成本,由需求不稳定或供不应求造成的缺货损失成本,正常部品采购运输成本和当发生缺货时的补货运输成本以及由于材料部品运输所消耗时间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环境下包括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总承包商以及中间供应链的多级库存成本模型。在设计求解算法时,为进一步增强全局搜索能力,提出通过设计正交数组完成初始抗体选择的方法和将基于种群的按抗体适应度大小排序的选择算法代替轮盘赌选择引入到遗传操作中的方法来进一步改进常规免疫遗传算法的搜索质量和搜索效率,可更加有效克服标准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通过实例验证了运用本文设计算法所得成本结果要优于通过标准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的库存成本,且总体寻优能力更强,还得出了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和总承包商各自最优即时库存量,总承包商和第三方物流各自最优订货次数等更为合理的库存控制方案,证实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对材料部品车辆调度展开深入研究,考虑在需求高峰期时物流服务商会出现自有车辆和人员不足的情况,进而产生人员额外加班配送和寻求社会租赁车辆资源的需求,因此对带时间窗的经典车辆调度问题便可以围绕人员额外加班配送成本和外包车辆成本展开拓展研究。鉴于每个项目施工现场都可能会提出个性化服务时间窗的需求,本文便针对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特点引入了客户点随机需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配送人员加班条件和外包社会车辆资源的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模型。设计了改进的模拟植物生长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为增强寻优能力,提出将变步长搜索和生长素浓度随机排序的方法引入模拟植物生长算法来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搜索质量。结合具体实例,用本文设计的改进模拟植物生长算法与标准遗传算法分别求解并从所得配送路径长度、总耗时和总成本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算法既能获得最优解又能提升求解效率,验证了模型和本文设计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在上述对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及其重要环节——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全装修物流管理的改善对策。该论文有图34幅,表27个,参考文献160篇。

李肖婧[10](2019)在《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的出现,工程活动的复杂性、规模性和不确定性均处于前所未有的状态,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体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工程体验”的本质在于通过个体与客观工程环境的互动促进个体的反思,加强个体对工程专业实践的认知,形成工程专业实践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本科工程教育界已率先做出改革以增强“工程体验”的地位。相较而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尚未形成该项意识,现行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一味重视对显性的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初步应用,却弱化对隐性的专业实践技能与态度的培养,现状亟待改变。基于此,探讨“本科工程教育应如何开展‘工程体验’以培养符合21世纪工程发展需求的未来工程师”成为亟需学科探讨和解决的复杂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对该问题给予系统性考量,亦未深入应用有效理论以指导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针对上述现实问题与理论诉求,本研究以“如何构建并运行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简称体验模式),从而强化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地位与实施效果,进而培养出符合21世纪工程发展所需的未来工程师?”为核心研究问题,并由此展开4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1)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识别;(2)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维度识别;(3)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4)我国情境下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运行对策。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指导,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方法指导,通过充分的文献阅读、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同行专家研讨,结合问卷调查等方法,借助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形成如下四项结论:(1)全面解析21世纪工程背景下“工程体验”的概念内涵,提出“工程体验”的本质,并指出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范围界定标准为:是否涉及亲身经历、是否涉及理论知识应用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否帮助学生认识工程专业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体验”的广义范畴和核心范畴。21世纪工程背景下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趋势是:一方面朝着系统性组织各类工程体验活动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于工程体验活动本身的完整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多样性,重视那些属于工程体验核心范畴的体验活动。(2)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指导,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方法指导,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包括三大子系统(目标子系统、过程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六项维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师资队伍、支撑环境)、三组关系(模式构成维度间结构关系、体验模式与整体工程教育间的相互联系、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3)通过文献识别、案例补充、同行专家研讨、实证检验,最终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所包含的36个构成要素,以构成要素特征命名体验模式的六大构成维度——聚焦工程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综合集成的课程体系、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多元严谨的学习评价、经验导向的师资队伍、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并验证通过六大构成维度与工程体验成效间的正相关关系。(4)综合体验模式的构成要素、构成维度以及结构关系,构建形成完整的体验模式,并运用隐性知识观和体验式学习观,深入本科工程教育的具体情境,探析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内在特征:中介性、交互性、协同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构建以指导我国本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与优化,具体理论贡献包括:(1)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视角,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指导方法,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2)基于文献、案例和实证检验,识别体验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构成维度;(3)构建完整的工程体验教育模式并深入挖掘体验模式的内在特征。除上述理论贡献外,本研究进一步联系实际,深入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面向政府、产业、社会机构、工科院校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参与主体,从(1)知行结合,强化工程体验作用;(2)顶层设计,重塑工程体验课程;(3)多管齐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4)合理评聘,优化师资队伍质量;(5)内外联动,规范校企合作过程;(6)全面整合,打造教学创新环境等六方面提出了确保体验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

二、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风险概述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风险的特点
    2.2 风险管理概述
        2.2.1 风险管理的内容
        2.2.2 风险管理的目标及特点
        2.2.3 风险管理的意义
    2.3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3.1 海外工程项目定义及特点
        2.3.2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
        2.3.3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步骤
    2.4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2.4.1 定性评价法
        2.4.2 定量评价法
        2.4.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识别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风险特征
    3.2 项目风险识别原则
    3.3 某酒店幕墙海外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结果
        3.3.1 政治风险
        3.3.2 经济风险
        3.3.3 社会环境风险
        3.3.4 技术风险
        3.3.5 自然风险
        3.3.6 合同法律风险
        3.3.7 公共关系风险
4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评价
    4.1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分析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1.2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4.1.3 指标值的确定
        4.1.4 一致性检验
        4.1.5 指标权重的确定
        4.1.6 计算组合权重
    4.2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因素与分级
        4.2.1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因素
        4.2.2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因素分级
    4.3 基于模糊评价的风险管理评价
        4.3.1 构建评价矩阵
        4.3.2 风险因素的权重
        4.3.3 综合评价
5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5.1 建筑幕墙海外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及方案
        5.1.1 投标阶段的风险应对
        5.1.2 进场准备阶段的风险应对
        5.1.3 施工实施阶段的风险应对
        5.1.4 竣工验收阶段的风险应对
        5.1.5 结算阶段的风险应对
        5.1.6 维修质保期内的风险应对
    5.2 项目风险管理实施效果
    5.3 项目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5.3.1 组织措施
        5.3.2 管理措施
        5.3.3 合同措施
        5.3.4 技术措施
        5.3.5 信息化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面向工科人才的工程创造力及其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现实背景
        1.1.1 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迫切需要工程创造力培养
        1.1.2 高等工程教育应更加重视创造力培养
        1.1.3 创造力培养在我国工程教育实践中仍缺乏探索
    1.2 理论背景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方法
        1.4.2 章节安排
        1.4.3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2.1 创造与创新的区别
    2.2 创造力的研究综述
        2.2.1 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2.2.2 创造力的测评
        2.2.3 创造力的领域特异性
    2.3 工程创造力的研究综述
        2.3.1 工程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2.3.2 科学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2.3.3 工程创造力与科学创造力的辨析
        2.3.4 工程创造力的测评
    2.4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分析框架
    2.5 C-K理论基本内涵
        2.5.1 两个空间及四个算子
        2.5.2 C-K理论解构工程问题解决过程
    2.6 文献述评
3 工程创造力的内涵及测评研究
    3.1 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
    3.2 工程创造力的“创造”维度
        3.2.1 “流畅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2.2 “丰富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2.3 “原创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3 工程创造力的“工程”维度
        3.3.1 “可行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3.2 “经济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3.3 “可靠性”子维度的内涵及测评
    3.4 小结
4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机理研究
    4.1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主要障碍
        4.1.1 固着效应
        4.1.2 收敛思维
        4.1.3 知识壁垒
        4.1.4 约束思维
    4.2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4.3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机理
        4.3.1 摆脱“固着效应”的机理
        4.3.2 促进“发散思维”的机理
        4.3.3 跨越“知识壁垒”的机理
        4.3.4 重构“约束思维”的机理
    4.4 小结
5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5.1 浙江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
        5.1.1 培养目标
        5.1.2 培养过程
        5.1.3 评价指标
        5.1.4 支撑条件
    5.2 实验设计
        5.2.1 实验假设提出
        5.2.2 实验对象选取
        5.2.3 实验流程介绍
    5.3 实验数据收集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信度分析
        5.3.3 配对样本T检验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案例研究
    6.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6.2 斯坦福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
        6.2.1 培养目标
        6.2.2 培养过程
        6.2.3 评价指标
        6.2.4 支撑条件
    6.3 麦克马斯特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
        6.3.1 培养目标
        6.3.2 培养过程
        6.3.3 评价指标
        6.3.4 支撑条件
    6.4 奥尔堡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
        6.4.1 培养目标
        6.4.2 培养过程
        6.4.3 评价指标
        6.4.4 支撑条件
    6.5 清华大学工程创造力培养项目
        6.5.1 培养目标
        6.5.2 培养过程
        6.5.3 评价指标
        6.5.4 支撑条件
    6.6 案例分析结论及延伸思考
        6.6.1 四个案例横向比较分析
        6.6.2 延伸思考一: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工程教育中的适用性
        6.6.3 延伸思考二:我国工程创造力培养整体存在的不足
7 工程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7.1 培养目标方面,应明确将工程创造力纳入其中
    7.2 培养过程方面,应推进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学习
    7.3 评价指标方面,应重点考察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
    7.4 支撑条件方面,应着力建设适应项目教学的师资队伍
    7.5 小结
8 总结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8.2.1 本研究不足与局限
        8.2.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工程创造力前测文件
附录 B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工程变更控制问题
        1.1.2 BIM技术的推进和发展现状
        1.1.3 IPD模式的推进和发展现状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工程变更的相关研究
    2.2 BIM 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3 IPD 模式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4 BIM 技术和项目交付模式与工程变更控制的结合研究
    2.5 工程管理中的效率评价问题
    2.6 现有研究评述
第3章 工程变更控制的建模分析
    3.1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机理
        3.1.1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流程
        3.1.2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机理
    3.2 工程变更控制的建模分析
        3.2.1 研究假设
        3.2.2 建模分析
    3.3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步骤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分析
    4.1 BIM 的管理要素分析
    4.2 IPD 的管理要素分析
    4.3 组织性管理要素的量化分析
        4.3.1 工程变更控制与项目组织性的关系
        4.3.2 社会网络分析法
        4.3.3 运用SNA进行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组织关系建模
    4.4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产出要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求解方法
    5.1 数据包络分析法
        5.1.1 DEA 方法研究发展与应用
        5.1.2 DEA 方法的特点和针对本研究的适用性
        5.1.3 DEA 方法的建模步骤和基本 DEA 模型
    5.2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DEA建模及求解
        5.2.1 建立模型及求解步骤
        5.2.2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案例项目基本信息的调研
        6.1.1 案例调研设计思路和调研途径
        6.1.2 案例项目简介
    6.2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投入要素数据计算
        6.2.1 可直接量化的技术性要素
        6.2.2 运用SNA方法对组织性要素进行量化
        6.2.3 投入要素的数据整理
    6.3 工程变更控制模型的产出要素数据计算
    6.4 案例项目的建模计算
        6.4.1 运用基础DEA方法求解工程变更控制模型
        6.4.2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求解工程变更控制模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案例分析总结与对策建议
    7.1 案例分析总结
        7.1.1 工程变更控制的相对效率评价结果
        7.1.2 案例项目在管理要素投入方面的改进分析
        7.1.3 案例项目中参与人员的组织性分析
        7.1.4 本案例分析的局限性及后续改进分析
    7.2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的对策建议
        7.2.1 “工程建设领域”层面的对策建议
        7.2.2 “具体工程项目”层面的对策建议
        7.2.3 “项目组织关系”层面的对策建议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1.1 主要研究工作
        8.1.2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8.3.1 现有研究不足
        8.3.2 后续研究建议
附件A 工程变更控制工作调研提纲
附件B DEA-SOLVER Pro5.0 软件计算的五个案例项目超效率DEA求解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主要参与的科研课题情况

(4)HD电力安装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2.1.1 工程项目成本概念的界定
        2.1.2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界定
    2.2 电力工程项目相关理论概述
        2.2.1 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
        2.2.2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的分类
        2.2.3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
    2.3 理论基础
        2.3.1 全过程成本管理理论
        2.3.2 挣得值分析法
第三章 HD电力公司及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3.1 HD电力公司简介及工程项目概况
    3.2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3.2.1 部门组织结构方面
        3.2.2 成本管理方法方面
        3.2.3 设备材料管理方面
        3.2.4 成本计划跟进方面
第四章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成本管理方法方面
        4.1.2 设备材料成本方面
        4.1.3 人力资源成本方面
        4.1.4 项目分包管理方面
    4.2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4.2.1 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4.2.2 成本管理方式落后,成本核算不准确
        4.2.3 未建立成本责任考核机制
        4.2.4 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
第五章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优化
    5.1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的基本原则
        5.1.1 成本管理合理化原则
        5.1.2 成本动态化管理原则
        5.1.3 成本管理的PDCA原则
    5.2 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5.2.1 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体系设计
        5.2.2 工程项目造价阶段体系设计
        5.2.3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体系设计
        5.2.4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体系设计
    5.3 保障措施
        5.3.1 完善工程材料成本管理
        5.3.2 强化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5.3.3 规范项目分包责任管理
        5.3.4 健全成本责任考核机制
第六章 HD电力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应用
    6.1 工程项目简介
    6.2 成本管理体系在WL小区供电工程的具体应用
        6.2.1 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应用
        6.2.2 工程项目造价阶段应用
        6.2.3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应用
        6.2.4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应用
    6.3 成本管理体系应用总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工程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知识共享研究
        1.3.2 工程项目知识共享研究
        1.3.3 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工程项目
        2.1.1 工程项目概念及特点
        2.1.2 工程项目员工特征
    2.2 工程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理论概述
        2.2.1 知识共享理论
        2.2.2 隐性知识共享的意义
    2.3 博弈论
        2.3.1 演化博弈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4 激励机制
        2.4.1 激励机制相关理论
        2.4.2 知识共享激励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关键因素
    3.1 工程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因素分析
    3.2 关键共享因素分析方法
        3.2.1 灰色关联分析
        3.2.2 熵权法
        3.2.3 组合指标权重计算
    3.3 关键共享因素实证分析
        3.3.1 问卷调查与分析
        3.3.2 灰色关联分析
        3.3.3 熵权法分析
        3.3.4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演化博弈的工程项目团队员工间知识共享
    4.1 演化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4.2 模型建立
    4.3 参数变化的策略影响分析
        4.3.1 当策略a和策略b之间不存在边界均衡点
        4.3.2 当策略a和策略b之间存在边界均衡点
    4.4 员工间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委托代理的工程项目团队与员工知识共享
    5.1 模型基本假设及相关基本函数
        5.1.1 模型基本假设
        5.1.2 基本函数
    5.2 员工知识外化共享基本模型及解释
        5.2.1 员工知识外化共享基本模型
        5.2.2 知识外化共享模型结果分析及解释
    5.3 员工知识内化学习过程
        5.3.1 员工知识内化学习基本模型
        5.3.2 知识内化学习模型结果分析及解释
    5.4 项目团队与员工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工程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关键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C

(6)“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框架
        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能力模型的相关研究
        2.1.1 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
        2.1.2 国际化能力的研究
        2.1.3 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的研究
    2.2 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2.2.1 培养主体的研究
        2.2.2 培养内容的研究
        2.2.3 影响因素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需求分析
    3.1 社会政治环境方面
    3.2 经济文化环境方面
    3.3 自然地理环境方面
4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
    4.1 模型建构过程
        4.1.1 一级指标的确定
        4.1.2 二级指标的筛选
        4.1.3 能力模型的核定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2.1 权重计算过程
        4.2.2 指标权重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
    5.1 案例研究设计
        5.1.1 案例选定
        5.1.2 资料收集
    5.2 清华大学
        5.2.1 培养目标
        5.2.2 培养举措
        5.2.3 保障机制
        5.2.4 案例小结
    5.3 西南交通大学
        5.3.1 培养目标
        5.3.2 培养举措
        5.3.3 保障机制
        5.3.4 案例小结
    5.4 西安交通大学
        5.4.1 培养目标
        5.4.2 培养举措
        5.4.3 保障机制
        5.4.4 案例小结
    5.5 大连理工大学
        5.5.1 培养目标
        5.5.2 培养举措
        5.5.3 保障机制
        5.5.4 案例小结
    5.6 重庆交通大学
        5.6.1 培养目标
        5.6.2 培养举措
        5.6.3 保障机制
        5.6.4 案例小结
    5.7 案例研究总结
        5.7.1 有益经验
        5.7.2 存在不足
    5.8 本章小结
6 “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的策略
    6.1 重塑“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目标
    6.2 建构三课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6.3 打造两化一型师资团队
    6.4 完善三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过程控制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实现工程咨询服务产业链的集成化
        1.1.2 建设项目全过程集成管理将是建筑业变革的关键推动力
        1.1.3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管理亟需过程控制作为支撑技术
    1.2 问题提出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现实问题的提出
        1.2.3 科学问题的凝练
        1.2.4 关键问题的解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安排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文献研究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研究现状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内容
        2.1.3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
    2.2 过程管理的文献研究
        2.2.1 过程定义及内容
        2.2.2 过程管理的定义
        2.2.3 过程管理的研究现状
    2.3 过程控制的文献研究
        2.3.1 过程控制定义
        2.3.2 过程控制研究现状
        2.3.3 过程评价系统研究
    2.4 文献评述及对本研究启示
        2.4.1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培育推动建筑业发展
        2.4.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研究缺乏过程管控
        2.4.3 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理论奠定本文的研究基石
        2.4.4 过程控制评价是过程管理的有效管控措施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基于WBS方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划分的研究
        3.1.1 研究逻辑
        3.1.2 研究方法
    3.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指标设计的研究
        3.2.1 研究逻辑
        3.2.2 研究方法
    3.3 基于AHP方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研究
        3.3.1 研究逻辑
        3.3.2 研究方法
第四章 基于WBS方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划分的研究
    4.1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业务流程梳理
        4.1.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阶段划分
        4.1.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运作流程
    4.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的评价目标
        4.2.1 前期阶段的评价目标
        4.2.2 实施阶段的评价目标
        4.2.3 竣工验收阶段的评价目标
第五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指标设计的研究
    5.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过程评价体系
        5.1.1 过程评价体系构成分析
        5.1.2 过程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
    5.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规划
        5.2.1 指标构建的目标
        5.2.2 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
        5.2.3 评价指标的获取与层次设计
第六章 基于AHP方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过程控制评价研究
    6.1 前期阶段过程控制评价的研究
        6.1.1 前期阶段的过程评价客体
        6.1.2 前期阶段评价指标的初始指标集
        6.1.3 前期阶段过程控制评价体系
        6.1.4 高星级酒店项目前期阶段过程控制方案
    6.2 实施阶段过程控制评价的研究
        6.2.1 实施阶段的过程评价客体
        6.2.2 实施阶段评价指标的初始指标集
        6.2.3 实施阶段过程控制评价体系
        6.2.4 高星级酒店项目实施阶段过程控制方案
    6.3 竣工验收阶段过程控制评价的研究
        6.3.1 竣工验收阶段过程评价客体
        6.3.2 竣工验收阶段过程控制评价体系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路线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激励理论
        2.1.2 关系治理理论
        2.1.3 生命周期理论
        2.1.4 目标管理理论
    2.2 人员激励体系的相关研究
        2.2.1 人员激励的概念及其解读
        2.2.2 工程项目全周期视角下人员激励体系的相关研究
        2.2.3 综合激励理论的相关研究
        2.2.4 内在性激励的相关研究
        2.2.5 外在性激励的相关研究
        2.2.6 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的综合性研究
    2.3 文化差异与人员激励体系的相关研究
        2.3.1 文化差异的概念及其解读
        2.3.2 社会学分析范式下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的影响
        2.3.3 管理学分析范式下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的影响
        2.3.4 国际工程项目视角下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的影响
        2.3.5 其他多维度视角下文化差异对人员激励体系的影响
    2.4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相关研究
        2.4.1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概念及其解读
        2.4.2 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
        2.4.3 文化差异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文化差异的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构建
    3.1 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建立原则
        3.1.1 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的特点
        3.1.2 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建立原则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构建
        3.2.1 研究样本的选择
        3.2.2 资料的收集
        3.2.3 资料分析与编码
        3.2.4 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的构建
    3.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指标评价
        3.3.1 中非国际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存在问题
        3.3.2 国际工程项目的人员激励体系研究
        3.3.3 国际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体系的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构建
    4.1 变量的界定及维度划分
        4.1.1 文化差异的界定及维度
        4.1.2 公司制度的界定及维度
        4.1.3 工作绩效的界定及维度
        4.1.4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界定及维度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分析
        4.2.2 工作绩效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分析
        4.2.3 人员激励体系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
        4.2.4 文化差异和公司制度的调节作用分析
        4.2.5 员工素质、领导能力和合作信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分析
    4.3 理论模型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员激励体系影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实证分析
    5.1 调查方案设计与数据采集
        5.1.1 调查方案的设计
        5.1.2 预调查
        5.1.3 信度与效度检验
        5.1.4 正式调查
        5.1.5 正式调查数据的预处理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
        5.3.1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5.3.2 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
        5.3.3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6.3.1 研究的局限性
        6.3.2 研究展望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目录
表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的多级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
    1.6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住宅全装修基础理论
    2.2 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基础理论
    2.3 库存管理基础理论
    2.4 配送车辆调度基础理论
    2.5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2.6 本章小结
3 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及其物流管理分析
    3.1 住宅全装修产业化
    3.2 建筑供应链管理
    3.3 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管理及其物流特征分析
    3.4 基于“EMT”供应物流模式的全装修物流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3.5 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体系运行机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IGA的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成本优化研究
    4.1 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优化管理
    4.2 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成本分析
    4.3 免疫遗传算法(IGA)理论
    4.4 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成本优化的算法设计
    4.5 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PGSA的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优化研究
    5.1 材料部品配送车辆调度管理
    5.2 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分析
    5.3 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GSA)基本理论
    5.4 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优化的算法设计
    5.5 实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相关改善对策
    6.1 优化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物流的管理对策
    6.2 供应链环境下全装修多级库存管理的相关改善对策
    6.3 全装修物流管理中车辆调度配送效率管理相关改善对策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现实背景
        1.1.1 21世纪工程发展和工程师培养的迫切需求
        1.1.2 国外本科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1.1.3 我国本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与优化的内在驱动
    1.2 理论背景
    1.3 问题提出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框架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3 章节安排
    1.5 可能的创新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工程体验的概念内涵综述
        2.1.1 体验的概念与工程体验的本质
        2.1.2 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工程体验的实施阶段
        2.1.3 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范围界定
        2.1.4 21世纪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趋势
        2.1.5 本节述评
    2.2 本科工程教育开展工程体验的研究现状综述
        2.2.1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可视化分析
        2.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焦点
        2.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视角
        2.2.4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2.2.5 本节述评
    2.3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2.3.1 体验开展的内在驱动:隐性知识观
        2.3.2 体验的具体作用过程:体验式学习观
        2.3.3 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与教育模式构建方法
        2.3.4 本节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初始构成要素识别
    3.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初始构成要素
        3.1.1 培养目标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2 课程体系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3 教学方法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4 学习评价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5 师资队伍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6 支撑环境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2 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成效指标
    3.3 本章小结
4 本科工程教育开展工程体验的多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1.1 案例研究目的
        4.1.2 案例选择与描述
        4.1.3 案例数据收集与分析
    4.2 伦敦大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的“交叉整合型”体验
        4.2.1 背景简介
        4.2.2 教育愿景
        4.2.3 教育过程
        4.2.4 支撑条件
        4.2.5 个案小结
    4.3 奥尔堡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的“问题导向型”体验
        4.3.1 背景简介
        4.3.2 教育愿景
        4.3.3 教育过程
        4.3.4 支撑条件
        4.3.5 个案小结
    4.4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基于设计周期型”体验
        4.4.1 背景简介
        4.4.2 教育愿景
        4.4.3 教育过程
        4.4.4 支撑条件
        4.4.5 个案小结
    4.5 欧林工学院的“深度融合型”体验
        4.5.1 背景简介
        4.5.2 教育愿景
        4.5.3 教育过程
        4.5.4 支撑条件
        4.5.5 个案小结
    4.6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四维设计型”体验
        4.6.1 背景简介
        4.6.2 教育愿景
        4.6.3 教育过程
        4.6.4 支撑条件
        4.6.5 个案小结
    4.7 案例中本科工程教育工程体验开展的相关经验
        4.7.1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案例研究
        4.7.2 案例研究结果与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5.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框架及研究假设
        5.1.1 构成要素框架
        5.1.2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5.2.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5.2.2 数据收集
        5.2.3 统计方法
    5.3 描述性统计
        5.3.1 样本基本信息
        5.3.2 模式要素的描述性统计
    5.4 信度与效度检验
        5.4.1 信度分析
        5.4.2 效度分析
    5.5 回归分析
        5.5.1 多元线性回归基本问题检验
        5.5.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建
    6.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
        6.1.1 聚焦工程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
        6.1.2 综合集成的课程体系
        6.1.3 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
        6.1.4 多元严谨的学习评价
        6.1.5 经验导向的师资队伍
        6.1.6 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
        6.1.7 模式构建的三组结构关系
        6.1.8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
    6.2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内在特征
        6.2.1 内在特征一:中介性
        6.2.2 内在特征二:交互性
        6.2.3 内在特征三:协同性
    6.3 本章小结
7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运行对策
    7.1 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
    7.2 对策一:知行结合,强化工程体验作用
    7.3 对策二:顶层设计,重塑工程体验课程
    7.4 对策三:多管齐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7.5 对策四:合理评聘,优化师资队伍质量
    7.6 对策五:内外联动,规范校企合作过程
    7.7 对策六:全面整合,打造教学创新环境
    7.8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国外案例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4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录5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研究者版)
附录6 :国内调研访谈记录(摘要)
作者简介

四、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 段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2]面向工科人才的工程创造力及其培养研究[D]. 韩旭. 浙江大学, 2020(01)
  • [3]基于BIM和IPD模式的工程项目变更控制研究[D]. 张英隆.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HD电力安装公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研究[D]. 朱兆美慧.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2)
  • [5]工程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 申宪文.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6]“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 徐瑞雪. 浙江大学, 2020(12)
  • [7]基于过程控制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管控研究[D]. 陆鑫.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8]嵌入文化差异的人员激励体系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D]. 李慧娟. 山东大学, 2019(02)
  • [9]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的多级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优化研究[D]. 王英臣.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10]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D]. 李肖婧. 浙江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