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疫区消毒指南

SARS疫区消毒指南

一、非典型肺炎疫点消毒工作指南(论文文献综述)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宁波市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中认为甬政办发[2021]5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宁波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宁波市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9月3日宁波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辛悦[2](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而免费提供的一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文化机构和文献信息平台。图书馆危机,古来有之,且危机的种类很多样,需要在面临新形态危机情况下对其进行及时的补充,以完善图书馆危机管理。2019年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图书馆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进行研究,回顾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对措施,从危机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进行探索,通过文献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的方式获取我国多个公共图书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与提供的活动,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现状。发现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发生了转变,读者所需求的服务内容,服务类型也都发生了转变,公共图书馆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探索寻求进步,在此期间运行并策划了很多优质的线上服务活动。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为图书馆界带来的转变与新思考,并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绘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模型,发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应对方面的经验进行策略研究。以期在后续遇到类似危机状况时,可提供参考借鉴。并对图书馆在新环境下新发展进行展望。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2021)在《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中指出温政办[2021]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温州市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3月9日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张敏[4](2016)在《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演化逻辑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指出人感染禽流感是我国高发的人兽共患病,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家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及着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为有效应对人感染禽流感疫情而积极出台防控政策。本文以广东省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分析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危害性,梳理归纳出广东省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经历了“扑杀”、“休市”、“生鲜”三个政策演化阶段,运用林德布洛布姆的渐进决策模式和约翰·金登的多源流理论的综合分析框架分别对整体政策演化过程和关键阶段政策过程进行演化逻辑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过程在防控对象、防控内容和防控效果三方面凸显渐进决策模式的特色;当“问题之窗”开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的推动下实现问题、政治、政策、经济、技术五源流的有序耦合,促进防控政策的演化。

徐鹏[5](2007)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目的和意义2003年SARS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极大地考验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暴露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弊端;促使全社会关注疾病预防控制,意识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大意义,以及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薄弱环节。(一)本研究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围绕该目标和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政策研究专家、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实施者三方通力合作,进行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战略研究:(1)明确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功能定位,界定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与任务;(2)理顺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管理体制;(3)围绕职能和项目,明确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所必需的人力、经费与装备标准等资源。如何把已有的经费、人力及仪器设备合理地分配到疾控机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如何在机构、科室以及具体工作中把公共职能贯彻执行?这些都需要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标准的技术和管理程序,从机构、科室和项目工作三个层次上来对疾控机构进行管理,指导人力、经费以及仪器设备等资源合理分配,使工作项目能够具体落实,从而实现疾控机构公共职能的落实。(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进展及面临的挑战目前,在工作实践和研究中,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的操作和管理:如缺乏在“三级预防”理念指导下完善的工作目标、明确的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职能落实标准、科学的技术流程和工作步骤、规范的技术文书,也缺乏系统的工作数量、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标准、合理的工作配置标准(如人员、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的标准配置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1)缺少权威性的指挥协调机构,各相关部门及其职能不明确。没有一个有效的指挥协调体系,在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往往出现多头领导,各自为政,职责不清,资源分散浪费,不能形成高效的运作机制,延误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时机,导致事态扩大。(2)工作步骤和流程不明确,造成各步骤的随意性,工作信息流动不畅。例如,信息来源于多个部门和系统,缺乏统一标准与共享机制,不能及时获得准确全面的数据,不能形成信息平台,没有形成信息共享,不能全面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无法为处置决策服务。(3)应急处置人力队伍、工作经费、设备和技术物资储备等资源不能满足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工作环境与条件落后,疾控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检验检测设备、交通通讯、防护装备、物资储备等不足;对新发、罕见疾病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鉴别、现场处理和救治技术的研究都比较薄弱。(4)缺乏一整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数量、质量和绩效指标体系。长久以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的考核使用单指标评估和模糊定性的评价,缺乏系统的较精确的数量和质量指标体系;缺乏对总体结果的监控指标,也缺乏对每一工作步骤和业务流程的评价标准。(5)针对类似“非典”此类的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需要有新的应对措施,还需要完善相关立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某些规定比较原则,也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在“非典”预防和控制工作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薄弱环节,也亟需强化相关法律制度。以上都迫切需要深入的系统的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遵循“三级预防”原则,运用业务流程管理理念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理念研制工作规范的框架要素;运用“定性定量多重论证”方法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各框架要素具体内容的完善和论证;使用“标杆管理”理念进行完成规范的人力、工作经费与仪器设备需求研究;选用“规范差距分析法”进行“现实”与规范“理想”间的差距比较;运用聚类分析、相关和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工作规范的效果。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献归纳、机构意向调查和机构基本情况调查、焦点问题访谈、二级资料提取、头脑风暴法、以及规范机构模拟运作等。样本机构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江西、湖北、湖南、黑龙江、陕西和甘肃在内的10个省;在每个样本省内抽取9个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抽取的样本市内抽取1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该抽样原则,共抽取并调查了16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其中83个地(市)级机构,85个县级机构)。收集并分析5个市级、6个县级机构从2005年7月—12月的规范模拟运作资料信息,以此作为工作规范的完善以及测算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的依掘。三、主要研究结果(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研制1、工作规范研制原则(1)合法的原则(2)职责任务一致的原则(3)强化流程管理和注重实证的原则(4)现实与发展兼顾的原则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研制的框架及界定(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概述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规范概述作为整个规范的前言部分,包括以下内容:简要介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和分类;简要阐述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目的与意义,形成工作的总体目标;依据工作经验和理论结晶,围绕总体目标(目的),描述必须完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项目;按“三级预防”原则的逻辑操作顺序,形成总体上的工作任务流程图。(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规范分述部分工作规范分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工作项目,分别针对各工作任务和目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流程和步骤、技术文书、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工作数量和频率、工作考核指标7个框架要素的具体内容展开阐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论证对研制出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7个框架要素及其具体内容,进行了全国10省83个市级和85个县级机构的机构意向论证。论证结果为:10省168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工作内容的总体认可程度达到了98.9%,对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步骤的认同率为97.8%,对规范的关键质量控制指标总体认同率为97.9%,对规范的工作量与频率指标总体认同率为96.5%,对规范的工作绩效考核指标总体认同率为96.7%。工作规范的总体认可程度达到了97.4%,7个框架要素中最高的为工作内容和方法,认可程度达98.9%,最低的为工作数量和频率要求,也达到96.5%;同时,通过对不同框架要素的分工作项目、分级别和分省别分别进行认可程度分析,发现:不管机构的级别如何,以及机构所在省份如何,样本机构对规范7大要素内容是高度认可的。说明,经过14轮论证和完善的工作规范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也表明课题组这一套研制规范的思路、方法和框架要素是科学和可行的。(三)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构的各项工作内容的工作质量均没有达到工作规范的理想要求:最高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达到了81.3%;最低的为“健康教育督导与评估”,为62.4%。工作数量和频率要求亦未完全落实:完成最好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完成了77.8%,最低的为“健康教育督导与评估”,完成了56.1%。经统计分析,地市级和县级机构没有显着性差异。分析上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实与规范之间差距的原因发现,前三位制约因素归结为:一是与工作规范配套的工作经费不到位,二是与工作规范配套的人力资源缺乏,三是与工作规范配套的仪器设备配置不到位。其他的如与规范工作内容相配套的制度不完善、职责分工的不明确、部门协调乏力等也是工作规范现实开展的制约因素。(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支持系统研究1、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研究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得到了10省83个市级和85个县级机构的一致高度认可,总体认可程度分别达到了95.2%与94.1%。具体内容见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部分。2、人力需求研究根据模拟运作测算结果,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2036.0人,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实际人力投入为942.3人,两者比较有一定差距,表明:现在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人力不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回顾性调查结果,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实际人力为7345.9人,而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理想人力需要60479.2人。比较可知:实际投入人力和理想投入人力之间的差距较大。3、工作经费需求研究根据模拟运作测算结果,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9430.5万元,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实际投入为7188.3万元,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理想投入为25503.1万元,全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模拟运作测算结果,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15869.8万元,而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实际投入为30955.6万元,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理想投入为126409.7万元。无论地级机构还是县级机构在经费的实际投入经费都与理想投入有差距。4、仪器设备需求研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地(市)级机构需要配置的常用的仪器设备有46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48种。目前我国地(市)级机构已经配备的常用的各类仪器设备7521件,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配置152423件,需要增加1926.6%。目前地(市)级机构已经花费各类仪器设备购置经费9547.2万元,但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购置经费42874.2万元,在现有基础上需要增加349.1%。目前地(市)级机构实际每年平均专项经费为8788.2万元,每年保证仪器标准配置所需追加投入经费32776.0万元,经费缺口为23987.8万元,在目前的基础上需要增加273.0%。目前我国县级机构已经配备各类仪器设备66864件,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463729件,需要增加593.5%。目前县级机构已经花费各类仪器设备购置经费60280.3万元,但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327857.7万元,需要增加443.9%。目前县级机构每年平均专项经费投入24212.8万元,每年保证仪器标准配置所需追加投入经费65571.5万元,经费缺口为41358.7万元,在目前的基础上需要增加170.8%。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部门协调与社会参与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各工作项目均涉及到多个相关职责单位或机构,包括: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城镇社区和街道居委会、农村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各级各类学校、各类媒体、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同一机构的落实程度各工作项目之间差异不大,不同机构之间差异明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落实程度均在80%~90%之间,卫生行政部门在70%~8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落实程度在60%~80%之间,其他如乡镇、街道预防保健机构的落实程度均在60%~70%之间。因而,实际工作中应切实加大所有相关部门职责与任务的落实力度。(五)工作规范的效果分析研究此次研制的工作规范与2001年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相比,在整体上更具全局性、系统性、逻辑性,研究内容上更加详尽。新增加工作内容7项,分别为:培训健康教育队伍、开展日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督导与评估、监测与预警、参与制定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控制效果评估、工作督导。针对新增加的7项工作内容,增加84个框架要素内容。细化工作内容7项;针对细化的7项工作内容,保留了4个框架要素,完善了56个框架内容。新研制规范共有定量性指标36个,比原有规范新增加27个,保留原规范的工作考核指标5个,废除3个。从样本机构的意向调查结果来看,规范中有关各工作项目过程质量指标及要求能够把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质量(93.6%机构认同);规范中有关工作量和工作频率要求能够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目标(94.3%机构认同);规范中有关工作考核及其标准要求能够全面把握和评估其工作绩效(94.4%机构认同)。通过定量数据的分析,发现:突发事件报告及时率、现场控制方案齐全程度、工作督导完成程度3个指标与规范执行程度均呈正相关。比较各组情况,规范高执行程度组的突发事件报告及时率是中执行程度组的1.03倍,规范中执行程度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是低等执行程度组的1.10倍;规范高执行程度组的现场控制方案齐全程度是中执行程度组的1.05倍,规范中执行程度组的现场控制方案齐全程度是低等执行程度组的1.05倍;规范高执行程度组的工作督导完成程度度是中执行程度组的1.11倍,规范中执行程度组的工作督导完成程度是低等执行程度组的1.09倍。其他指标之间的统计分析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表明:本次规范研究能够得到落实的话,对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四、研究的主要探索和创新1、将三级预防、业务流程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标杆管理法、定性定量多重论证等方法,综合运用于研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规范,经论证和模拟检验,本规范被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广泛认可和接受。因此,本研究可为其他项目的工作规范的研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模板、思路和框架要素。2、研制的一整套系统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规范,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提出了详尽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符合逻辑的工作流程和步骤研制,一整套工作过程质量控制指标及要求,一整套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工作数量和频率,一整套指导工作实践的技术文书,以及一整套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为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项目管理提供了依据。3、遵循“结构—过程—结果”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线性回归、聚类分析方法,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研制并创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投入水平与工作规范化程度的回归模型,明确了投入的人、财、物水平直接制约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投入水平越高,规范化程度也越高。4、创建了工作规范化程度与工作效果回归模型,明确了工作规范化程度与工作效果之间的动态定量关系。借鉴相对危险度的分析思路,创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化程度与社会职责(以及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投入)对工作效果作用的定量模型,论证了工作规范化和社会职责(以及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投入)对工作效果有协同作用。5、运用期望值法和标杆法,通过机构调查和机构模拟运作获得必要的数据,研究并创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人力需求测算思路、步骤和公式,为测算全国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配置奠定了基础。研究并创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经费投入测算思路、步骤和公式,为测算全国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投入标准奠定了基础。研究并创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的测算思路、步骤和公式,并测算出了仪器设备的配置标准。

袁政安,郭常义,卢伟,康来仪,李燕婷,潘启超,张曦,袁东,张胜年,陈敏生,彭靖[6](2004)在《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在全国抗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 ,对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作一总结。方法 阐述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的基本模式 ,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并对上海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结果、流调程序、流调与临床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介绍。结果 上海市非典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2 0 0 3年 3月至 7月 2 0日 ,全市 19个区县报告临床诊断病例 8例、疑似病例 82例。留院观察病例 12 69例。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165次 ,参加 2 5 888人次 ,平均对每例临床诊断病人进行流调 9 88次 ,每次参与的流调人员为 12人次 ;疑似和留观病人参加流调数为 5 5 1次数和 2 80次数 ,每次分别为 8 10人次和 5 87人次。追踪密切接触者 3 3 0 0 0余人 ,其中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 3 3 3人 ,疑似和留观病人密切接触者分别为 3 2 3 7人和 2 964 5人。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和留观病人与密切接触者之比为 1∶41 6、 1∶3 9 5、 1∶2 3 4。上海市SARS病人发病至初诊的平均时间为 1 3d ,初诊至隔离的平均时间为 1 5d。SARS病例诊断与卫生部诊断标准的基本符合。参考实验室辅助诊断结果 ,排除SARS的疑似病例中 60 98%为确诊肺炎 ,其次为上感 10 98%。留观病人排除后 ,主要鉴别诊断为肺炎 (66 5 1% )

陈豪敏,刘国华,许汴利[7](2003)在《河南省卫生防疫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阶段性总结报告》文中认为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8](2003)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 浙政办发[2003]7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9](2003)在《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的通知》文中提出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贵州省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10](200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中提出桂政办发[2003]15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各高等院校: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〇〇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二、非典型肺炎疫点消毒工作指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典型肺炎疫点消毒工作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2)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外研究现状
        1.图书馆危机管理方面研究
        2.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研究
    (四)国内研究现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非典型肺炎(SARS)
        3.甲型H1N1 病毒
        4.新冠肺炎疫情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六)主要创新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危机与图书馆危机
        2.图书馆危机管理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
    (二)理论基础——4R危机管理理论
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危机影响评估
    (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事件回顾
    (二)危机影响评估
        1.权责分析
        2.利益攸关者影响分析
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公共图书馆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公共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缩减阶段
        1.危机发生的环境
        2.产生和维护正常运行的系统
        3.产生服务的结构
        4.可能被卷入危机受到影响的人
    (二)公共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预备阶段
        1.危机预测
        2.人员培训
    (三)公共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应阶段
        1.防“疫”举措
        2.媒体管理
        3.图书馆线上活动
        4.图书馆特色服务
    (四)公共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恢复阶段
        1.恢复开放工作指南
        2.图书馆馆员专业能力培训
        3.图书馆恢复开放
        4.武汉市图书馆图书消毒工作
        5.战“疫”记忆库征集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研究
    (一)缩减阶段: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模式构建
    (二)预备阶段:重视危机预测,发挥图书馆价值
    (三)反应阶段:注重与相关群体的合作
    (四)恢复阶段:图书馆工作人员危机管理能力的培养
        1.通过解决危机进行经验总结
        2.图书馆正常运营时的积累
    (五)小结
六、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风险与应对评估
        2.1风险评估
        2.2应对资源评估
        2.2.1医疗资源
        2.2.2卫生应急资源
        2.3应对能力评估
    3事件分级
        3.1特别重大事件
        3.2重大事件
        3.3较大事件
        3.4一般事件
    4应急组织体系与机制
        4.1应急指挥体系
        4.1.1市应急指挥机构
        4.1.2市领导小组职责
        4.1.3县(市、区)应急指挥部
        4.2管理机构
        4.2.1日常办事机构
        4.2.2应急工作机构
        4.3专家咨询委员会
        4.4工作机制
        4.4.1应急指挥机制
        4.4.2联防联控机制
        4.4.3监测预警机制
        4.4.4精密智控机制
        4.4.5平战结合机制
        4.4.6“三情”联判机制
        4.4.7医防融合机制
    5监测、报告、评估与预警
        5.1监测
        5.2报告
        5.3评估
        5.4预警
    6应急响应
        6.1响应原则
        6.2分级响应
        6.2.1Ⅳ级应急响应
        6.2.2Ⅲ级应急响应
        6.2.3Ⅱ级应急响应
        6.2.4Ⅰ级应急响应
        6.3响应措施
        6.3.1各级政府
        6.3.2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6.3.3海关
        6.3.4其他部门
        6.3.5非事件发生地区
        6.4响应调整和终止
        6.4.1响应调整依据
        6.4.2响应调整原则
        6.4.3响应调整程序
    7善后处理
        7.1后期评估
        7.2补助抚恤
        7.3征用补偿
        7.4恢复重建
    8保障措施
        8.1组织保障
        8.2技术保障
        8.2.1信息系统
        8.2.2专业机构
        8.2.3卫生应急队伍
        8.2.4培训和演练
        8.2.5科研和国际交流
        8.3经费和物资保障
        8.4通信和交通保障
        8.5法律保障
    9监督管理
        9.1监督检查
        9.2责任与奖惩
    10附则
        10.1预案管理
        10.2预案解释部门
        10.3预案实施时间
    11
    附件1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一、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附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
    附件3应急组织框架图
温州市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风险与应对评估
        2.1风险评估
        2.2应对资源评估
        2.2.1医疗资源
        2.2.2卫生应急资源
        2.3应对能力评估
    3事件分级
        3.1特别重大事件
        3.2重大事件
        3.3较大事件
        3.4一般事件
    4应急组织体系与机制
        4.1应急指挥体系
        4.1.1市应急指挥机构
        4.1.2市领导小组职责
        4.1.3县(市、区)应急指挥部
        4.2管理机构
        4.2.1日常办事机构
        4.2.2应急工作机构
        4.3专家咨询委员会
        4.4工作机制
    5监测、报告、评估与预警
        5.1监测
        5.2报告
        5.3评估
        5.4预警
    6应急响应
        6.1响应原则
        6.1.1市级响应原则
        6.1.2县级响应原则
        6.2分级响应与措施
        6.2.1Ⅳ级应急响应
        6.2.2Ⅲ级应急响应
        6.2.3Ⅱ级应急响应
        6.2.4Ⅰ级应急响应
        6.2.5非事件发生地区
        6.3响应调整和终止
        6.3.1响应调整依据
        6.3.2响应调整原则
        6.3.3响应调整程序
    7善后处理
        7.1后期评估
        7.2补助抚恤
        7.3征用补偿
        7.4恢复重建
    8保障措施
        8.1组织保障
        8.2技术保障
        8.2.1信息系统
        8.2.2专业机构
        8.2.3卫生应急队伍
        8.2.4培训和演练
        8.2.5科研和国际交流
        8.3经费和物资保障
        8.4通信和交通保障
        8.5法律保障
    9监督管理
        9.1监督检查
        9.2责任与奖惩
    10附则
        10.1预案管理
        10.2预案解释部门
        10.3预案实施时间
    11
    附件温州市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预警方案
        一、预警分级
        二、预警的分级标准
        (一)蓝色预警
        (二)黄色预警
        (三)橙色预警
        (四)红色预警
        三、预警原则
        四、预警的发布、调整和解除

(4)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演化逻辑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2 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演变及其防控政策历程
    2.1 禽流感疫情演变及其防控政策
    2.2 人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演变及其防控政策升级
    2.3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演变及其防控政策再升级
3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的整体演化过程分析
    3.1 渐进决策模式与多源流理论综合分析框架
    3.2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的渐进调整分析
    3.3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的多源流分析
4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的关键阶段政策过程分析
    4.1“休市”政策阶段过程分析
    4.2“生鲜”政策阶段过程分析
5 结论: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的演化逻辑
    5.1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演化过程凸显渐进决策的特色
    5.2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是中国特色多源流耦合过程
    5.3 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演化趋势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一、中文专着
    二、中文期刊文献
    三、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说明
致谢

(5)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 课题是进一步加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的组成
        (二)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三) 弥补国内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研究空白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 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提供一整套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研究思路、框架与模版
        (三) 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的项目管理提供可考核依据
    三、研究目的与目标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一) 研制一整套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规范
        (二) 工作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支持系统研究
        1、与工作规范相配套的组织保障研究
        2、与工作规范相配套的制度保障研究
        3、完成工作规范的人力需要研究
        4、完成工作规范的仪器设备配置研究
        5、完成工作规范的工作经费研究
        6、完成工作规范的部门协调与社会参与研究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效果分析研究
材料与方法
    一、总体指导原则
        (一) 疾病的三级预防原则
        (二) 业务流程管理理念
        (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理念的借鉴
        (四) 标杆管理思想
    二、指导性研究方法
        (一)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
        (二) 定性定量多重论证
        (三) 规范差距分析法
    三、具体研究方法
    四、调查样本的选取方法
    五、资料质量保证方法
        (一) 调查方案的设计、论证和预调查
        (二) 培训调查人员,明确职责
        (三) 调查质量核查
    六、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七、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一) 文献归纳分析
        (二) 样本机构调查
        (三) 专家咨询和论证
        (四) 二次资料利用
        (五) 机构模拟运作
    八、研究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内涵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和特征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的不同阶段
    第二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研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研制原则和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工作规范研制原则
        (三) 工作规范框架及其内涵
        二、工作任务、目标和工作内容的界定和论证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任务的框架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工作为例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内容的论证
        三、工作流程和步骤的界定和论证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流程的概念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工作为例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流程的论证
        四、工作过程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和论证
        (一) 研究和论证指标的方法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工作为例
        (三) 关键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研制
        (四) 关键质量控制指标论证
        五、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标准工作量和频率的研究和论证
        (一) 研究和论证标准工作量和频率的方法
        (二) 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例,确定标准工作量和频率
        (三) 工作量和频率指标的论证
        六、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文书及其样张设计
        (一) 技术文书的概念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为例列举技术文书
        (三) 第一类技术文书的样张设计
        七、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的研制和论证
        (一) 研究和论证工作考核指标的方法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队伍组建、培训、演练"为例
        (三) 工作考核关键指标体系的论证
        八、小结
    第三部分 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 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分析
        (二) 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现实与拟定规范间的差距分析
        (一) 工作质量完成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
        (二) 工作数量落实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
        三、实现工作规范目标的制约因素和前提条件
        (一) 工作规范能否实现工作总体目标的意向调查
        (二) 实现工作规范的质量要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三) 实现工作规范的数量要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四、小结
    第四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支持系统研究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工作规范组织保障的界定和论证
        (一) 组织保障的界定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组织保障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组织保障的论证
        三、工作规范制度保障的界定和论证
        (一) 制度保障的界定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制度保障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制度保障的论证
        四、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人力需求研究
        (一) 工作内容的界定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三) 标杆管理思想的合理性论证
        (四) 研究结果
        五、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工作经费需要研究
        (一) 工作内容和经费范围的界定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三) 工作经费需求测算结果
        六、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仪器设备需要研究
        (一) 工作内容的界定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三) 研究结果
        (四) 小结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部门协调与社会参与研究
        (一) 工作内容的界定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相关部门职责与基本任务
        (三) 社会相关部门及其应承担职责的论证
        (四) 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职能落实程度
    第五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效果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与原有规范的比较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效果分析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与原有规范的比较
        (一) 在规范的逻辑性方面
        (二) 在工作内容的全面性方面
        (三) 在工作规范内容的详尽性方面
        (四) 工作考核指标的补充和完善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效果分析
        (一) 工作规范对工作质量的把握程度分析
        (二) 工作规范工作数量和频率对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
        (三) 工作规范考核指标对工作绩效的把握程度分析
        四、工作规范效果的定量数据分析
        (一) 工作规范效果定量分析指标的选择
        (二) 工作规范效果分析思路
        (三) 工作规范对工作效果的直接作用分析
        (四) 从支持条件综合分析看工作规范对工作效果的影响
        五、小结
讨论
    一、研究结果概述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研制
        (二) 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支持系统研究
        (四) 工作规范的效果分析研究
    二、研究创新和应用
        (一) 方法的创新
        (二) 结果的创新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详述
        1.健康教育
        1.1 健康教育队伍培训
        1.1.1 目标
        1.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1.3 内容和方法
        1.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1.5 技术文书
        1.1.6 质量要求
        1.1.7 工作频率、数量
        1.1.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1.1.9 组织保障保障措施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活动
        1.2.1 目标
        1.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2.3 内容和方法
        1.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2.5 技术文书
        1.2.6 质量要求
        1.2.7 工作频率、数量
        1.2.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1.2.9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1.3 督导与评估
        1.3.1 目标
        1.3.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3.3 内容和方法
        1.3.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3.5 技术文书
        1.3.6 质量要求
        1.3.7 工作频率、数量
        1.3.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1.3.9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2.1 目标
        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2.3 内容与方法
        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2.5 技术文书
        2.6 质量要求
        2.7 工作频率、数量
        2.8 绩效评估
        2.9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准备
        3.1 参与制定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1.1 目的
        3.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3.1.3 内容和方法
        3.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3.1.5 技术文书
        3.1.6 质量要求
        3.1.7 工作频率、数量
        3.1.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3.1.9 组织保障
        3.2 对辖区内应急物资储备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2.1 目的
        3.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3.2.3 主要内容和方法
        3.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3.2.5 技术文书
        3.2.6 质量要求
        3.2.7 工作频率、数量
        3.2.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3.2.9 组织保障
        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队伍组建、培训和演练。
        3.3.1 目的
        3.3.2 职责和基本任务
        3.3.3 主要内容和方法
        3.3.4 工作流程和步骤
        3.3.5 技术文书
        3.3.6 质量要求
        3.3.7 工作频率、数量
        3.3.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3.3.9 组织保障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4.1 目的
        4.2 职责和基本任务
        4.3 主要内容和方法
        4.4 工作流程和步骤
        4.5 技术文书
        4.6 质量要求
        4.7 工作频率、数量
        4.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4.9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5.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5.1 目的
        5.2 职责和基本任务
        5.3 内容和方法
        5.4 工作流程和步骤
        5.5 技术文书
        5.6 质量要求
        5.7 工作频率、数量
        5.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5.9 组织保障:
        6.样品采集与检测
        6.1 目的
        6.2 职责和基本任务
        6.3 内容与方法
        6.4 工作流程和步骤
        6.5 技术文书
        6.6 质量要求
        6.7 工作频率、数量
        6.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6.9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界定与判断
        7.1 目的
        7.2 职责和基本任务
        7.3 主要内容和方法
        7.4 工作流程和步骤
        7.5 技术文书
        7.6 质量要求
        7.7 工作频率、数量
        7.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7.9 组织保障
        8.现场控制
        8.1 目的
        8.2 职责和基本任务
        8.3 内容与方法
        8.4 工作流程和步骤
        8.5 技术文书
        8.6 质量要求
        8.7 工作频率、数量
        8.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8.9 组织保障
        9.控制效果评估
        9.1 目的
        9.2 职责和基本任务
        9.3 主要内容和方法
        9.4 工作流程和步骤
        9.5 技术文书
        9.6 质量要求
        9.7 工作频率、数量
        9.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9.9 组织保障
        10.应急工作督导
        10.1 目的
        10.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0.3 内容与方法
        10.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0.5 技术文书
        10.6 质量要求
        10.7 工作频率、数量
        10.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10.9 制度保障
    附件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附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相关表格样本样张

(6)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SARS 的流行病学调查策略[1-3]
2 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机构
3 流行病学调查程序及质量控制
4 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
    4.1 SARS 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追踪情况:
    4.2 SARS 病人首诊情况:
    4.3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情况:
    4.4 疫点消毒情况:
    4.5 SARS 病例诊断与当时诊断标准符合结果:
    4.6 疑似病人、留观病人的实验室辅助诊断结果:
    4.7 实验室病原和血清抗体检测情况:
5 讨 论
    5.1 加强流调等医务人员业务技术培训:
    5.2 加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5.3 加强流行病学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和合作:
    5.4 加强流行病学专项研究:
    5.5 加强流调资料分析利用:

(9)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贵州省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第三部分疫情监测与控制
    第四部分疫情应急响应
    第五部分保障
    第六部分附则

四、非典型肺炎疫点消毒工作指南(论文参考文献)

  • [1]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宁波市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J].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7)
  • [2]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 辛悦.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J].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4]政府应对人感染禽流感防控政策演化逻辑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张敏. 暨南大学, 2016(12)
  • [5]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D]. 徐鹏. 复旦大学, 2007(06)
  • [6]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袁政安,郭常义,卢伟,康来仪,李燕婷,潘启超,张曦,袁东,张胜年,陈敏生,彭靖.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4(01)
  • [7]河南省卫生防疫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阶段性总结报告[J]. 陈豪敏,刘国华,许汴利.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3(06)
  • [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的通知[J].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浙江政报, 2003(33)
  • [9]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的通知[J].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贵州政报, 2003(22)
  • [1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的通知[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西政报, 2003(31)

标签:;  ;  ;  ;  ;  

SARS疫区消毒指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