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显示屏在飞机驾驶舱仪表中的应用

电致发光显示屏在飞机驾驶舱仪表中的应用

一、电致发光显示屏在飞机座舱仪表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欣[1](2020)在《基于无机金属氧化物传输层的倒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由于具有自发光、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可以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显示和照明领域。然而传统OLED使用的有机材料玻璃化温度低,对空气中的水氧敏感,导致器件的稳定性较差,阻碍了OLED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采用在空气中具有高稳定性的无机金属氧化物作为载流子传输材料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n型无机金属氧化物需要通过旋涂工艺形成薄膜,而这种工艺会破坏真空蒸镀的有机小分子薄膜,所以我们将其直接旋涂在带有氧化铟锡(ITO)的玻璃衬底上。在这种器件中,ITO作为阴极,所制备的器件是不同于常规结构的倒置器件。由于基于非晶硅(a-Si)和透明非晶氧化物半导体(TAOS)的薄膜晶体管(TFT)工作在n沟道模式,具有底部阴极的倒置结构将优于常规OLED与n沟道TFT集成。因此,基于无机金属氧化物传输层的倒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首先,我们采用无机金属氧化物——氧化锌(ZnO)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备倒置器件,并将其称为I-iOLED。由于ZnO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较高,在器件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不会使其结晶,从而不会破坏上方有机功能层,器件的稳定性会得到初步的提升。为了验证I-iOLED的稳定性,我们将其与具有完全相反结构的正置器件做对比,拍摄两种器件的电致发光图像,观察器件存储时产生的黑斑情况。同时,我们讨论了聚乙烯亚胺中间层以及空穴阻挡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然后,我们在I-iOLED的基础上,采用无机金属氧化物——氧化钼(MoO3)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制备II-iOLED。与I-iOLED相比,II-iOLED采用在空气中具有高稳定性的MoO3代替了稳定性较差的有机小分子材料作为空穴传输材料。MoO3可以有效地阻挡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进入器件内部,进一步提升器件的稳定性。针对MoO3层的厚度,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通过多组实验结果确定了其最佳厚度。此外,我们实验验证了与有机小分子材料相比,无机材料MoO3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具有的优势。最后,我们采用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分别驱动倒置器件,发现其在两种情况下工作状态不同。在直流电压下工作时,倒置器件的亮度在30分钟之内快速衰减;而在交流电压下工作时,器件可以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还保持很高的亮度。为了解释该现象,我们测试了器件的电容-电压曲线以及瞬态电致发光特性,发现该现象主要与ZnO层中的陷阱电荷有关。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总结了倒置器件的工作机理。

唐啸[2](2020)在《船舶驾驶室光环境设计与仿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船舶驾驶室光环境设计水平或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对船员视觉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船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在视觉能力较差的光环境中长期工作会造成船员的身心疲劳,注意力和工作绩效下降。目前的船舶驾驶室光环境设计工作缺少设计理论和评价体系的支持,驾驶室光环境设计依赖个人偏好,设计方案以渲染展示为主,没有进行详实的光学分析。本文以船舶驾驶室光环境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光环境设计的基础理论出发,分析总结了驾驶室光环境设计方法、以及光环境验证和评价方法,进行了驾驶室光环境方案设计和评价。建立了驾驶室光环境光学仿真模型,依据光环境对人的影响,从船员的角度出发,完成了驾驶室光环境仿真分析。首先,本文分析了光的基础理论和人的视觉系统,并研究了船舶舱室光环境的构成要素和舱室光环境对船员的影响,完成了对舱室光环境设计基础的研究;其次,将光环境设计基础与船舶驾驶室相结合,总结归纳出船舶驾驶室光环境设计内容和相关设计准则,并提出了船舶驾驶室光环境的设计方案,完成了船舶驾驶室光环境设计。再次,以驾驶室光环境设计方案为例,综合运用DIALux软件和SPEOS软件,进行光线跟踪分析以及眩光评价,完成了驾驶室光环境设计方案的验证工作,并运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完成了船舶驾驶室光环境验证和评价。最后,运用光学仿真软件SPEOS,依照设计方案建立了驾驶室光环境光学仿真模型,并从视野范围、视觉易读性和视觉可视性、视觉舒适性、视觉适应时间、光源显色性五个角度出发,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完成了驾驶室光环境的仿真分析。

沈鹏[3](2019)在《基于视觉仿真的列车客室照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客室照明作为列车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造美的空间享受、改善运输服务质量、提升乘客舒适感和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相较于建筑、客机、汽车和船舶等室内照明,列车客室照明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但是目前现有的设计手段主要还是依据人工经验,仅考虑了与照度相关的因素(如照度和照度均匀度),对影响乘客视觉舒适较大的眩光还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估方法,对于客室的自然采光研究更鲜有涉足,与客机、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照明设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从乘客旅行安全、乘坐舒适和高品质服务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一种基于视觉仿真的方法来解决列车客室照明的设计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对照明与乘客行为、心理和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列车相关的照明标准,从乘客视觉满意度和照明舒适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列车客室空间照明设计的需求,可以为轨道交通类列车室内照明设计提供.参考。(2)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仿真的客室光环境评估方法,以我国CRH380B型动车组列车二等客室为研究对象,在CATIA/SPEOS仿真环境中建立等比例的客室光学仿真模型,通过视觉仿真对客室照明环境进行了校核与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措施。(3)为了有效解决客室不舒适眩光的控制及量化评估问题,建立了一种列车客室中不舒适眩光的计算及评估方法,通过视觉仿真实验对影响客室不舒适眩光的三个主要因素灯即具布置形式、安装间距、发光面尺寸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了灯具的布置形式对客室眩光具有显着影响,进而对灯具的布局优化进行了探讨。(4)在列车采光设计中,为了探讨侧窗设计对客室自然采光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列车客室自然采光的计算及评估方法,以采光系数、采光均匀度为评价指标,通过仿真实验,对列车侧窗窗地面积比、窗台高、玻璃透射率对客室采光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综合本文获得的统计结论,最终选取侧窗的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了该仿真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胡靖宇[4](2014)在《基于IData和VxWorks的飞机座舱显示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飞机座舱显示系统是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的核心和关键,它向飞行员提供实时画面信息,帮助飞行员快速掌握事态全貌并做出相应的操作,支持高质量的图形显示和快速的数据流传输,是下一代机载图形显示系统的迫切需求。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其可靠性和实时性广泛的应用于座舱显示系统中,并且它还有一个完整的支持图形图像显示的库实例—IData,并以此为背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VxWorks和IData的飞机座舱显示系统。论文在阐述了座舱显示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实现座舱显示系统的相关技术;分析了显示系统设计的应用需求,分别利用用例图和活动图对数据采集功能和直飞搜救功能进行建模;给出了显示系统的总体应用架构设计,设计了系统多个不同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实现了座舱显示系统的数据采集、直飞搜救和图形图像显示功能。最后,根据需求分析进行软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座舱显示系统能够帮助飞行员选择更合理的处理事态变化的方式,有效提升了飞行员的工作效率,达到了预定设计目标。

贾银亮[5](2011)在《基于FPGA+DSP的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驱动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图形生成技术是航空电子技术的一项关键技术,其核心内容包括图形的高速实时生成和图形的反走样等。国外航空座舱电子综合图形显示技术已相当成熟,上世纪90年代已大量应用。我国在机载图形综合显示系统领域曾经比较落后,近10年来加快了研究步伐,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内产品已应用在某些型号的国产飞机上,但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差距。本文针对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基本画面及其组合画面的特点,对图形生成、硬件加速技术和反走样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根据图形显示画面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FPGA+DSP的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实现方案:用FPGA作为主处理器,完成图形的生成;用DSP作为协处理器,完成少量参数计算;并使用双帧存保存待显示的图形。提出并开发了原理样机,该方案能实现高分辨率、大屏幕的显示,有效的提高了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的性能,通过在DSP提供通用函数库,大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流程。结合座舱图形显示系统画面的绘制,在分析现有的直线生成算法的基础上,针对经典的Bresenham算法一次只能生成一个像素,效率较低的缺点,提出新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通过递推运算,每次可以生成一个像素行,提高了算法效率。在此基础上,借鉴双步直线算法的思想,进一步提出多像素行直线算法,一次可以生成两个像素行,进一步提高了效率。这些算法仍保持了Bresenham算法计算简单的特点,可以由FPGA实现,提高了直线生成速度。研究了直线、圆和字符的反走样算法。提出一种新的直线反走样算法,在保证反走样效果的基础上,简化计算,提高了算法的效率。针对飞机座舱图形显示中需要绘制三像素宽直线,把新的反走样算法应用到多像素宽的直线绘制,提出了多像素宽直线反走样绘制的方法。针对现有圆的反走样生成算法计算复杂,反走样效果一般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中点画圆法的整数反走样算法,通过省略高次项来简化计算,并用简单的计算修正省略带来的误差以保证精度。为了简化计算,针对64级灰度的圆弧反走样,提出了相邻像素的灰度递推方法,利用整数移位、加法和比较来实现反走样。研究并设计了基于FPGA的字符的反走样方法。设计的几种反走样算法结构简单,反走样效果较好,由于避免了浮点和除法运算,便于FPGA实现。在基于FPGA+DSP的平台上,实现了水平状态指示仪画面的生成。DSP计算直线和字符旋转后的位置,FPGA根据这些位置来生成整个画面。系统通过对称性减少了DSP的计算量;通过并行运算提高了效率;通过重画旧画面提高了消隐速度。理论分析和实际调试都证明,该方案提高了画面的生成速度,并简化了帧存的总线设计。针对全姿态指示仪画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DSP的生成方法,该方法预测地平线各像素行的像素数量,使用水平线作为扫描线进行填充,并在填充的过程中适时的计算地平线上那些作为扫描线端点的像素和边界点的坐标,简化了填充前的初始化计算,减少了帧存访问量,提高了画面的生成速度。

林明通[6](2009)在《无机EL显示技术研究和开发进展》文中提出无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是重要的平板显示技术之一。总结了最近几年国际上无机EL领域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无机EL产业状况、国内外存在巨大技术差距以及国内一些单位在产业化方面的努力相继失败的原因,指出了无机EL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于涛[7](2008)在《无机EL显示模块控制电路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崛起和日趋成熟,平板显示器件正逐渐代替传统的CRT显示器件。无机EL显示器件是一种全固态的平板显示器件,它的结构简单,它具有主动发光、视角宽、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使用温度范围宽、坚固性好、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在军事工业以及环境恶劣的场合有着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叙述了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接着从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无机EL的发光机理、平板显示驱动的原理和基本的电路构成以及显示系统和灰度调制方式等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一种无机显示模块控制电路的设计过程。该控制电路是基于Planar公司的EL640.480-AF1无机显示模块,使用FPGA设计完成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该显示模块可用作计算机终端。电路设计包括软硬件两部分。软件方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FPGA,将整个电路分为3个模块,分别是:数据处理模块、存储器时序发生模块和显示模块时序产生模块,利用QuartusⅡ软件,分别对三个模块进行编程和仿真;另一部分是利用单片机8051,对DVI解码芯片进行控制。硬件部分包括DVI解码芯片、FPGA、电平转换器等,设计步骤主要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PCB板图的绘制以及电路调试几个部分。最终,将经过调试的电路连接至计算机和显示屏上,可以实现VGA、SVGA和XGA三种信号格式的自动识别,并稳定实现了显示屏对计算机显示内容的实时灰度显示。本控制电路还可控制彩色EL显示器实现彩色显示。

闫智武,李成贵[8](2005)在《飞机座舱仪表显示器的发展概况》文中提出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显示的信息量不断加大,因此对座舱显示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飞机座舱仪表显示器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周德俭,周军,王锋[9](2003)在《电致发光机舱仪表显示屏用发光粉》文中认为新型主战飞机用电致发光屏是一种新型的飞机座舱仪表信号显示屏,是基于电致发光(EL)原理而制作的,用于飞机座舱仪表照明显示。电致发光屏是为了解决飞机座舱仪表传统照明的不足而研制的第三代照明系统,这种发光屏不需外光源,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进行显示,成功地解决了荧光显示和灯珠显示的诸多问题。电致发光,主要是在以ZnS等为基质的半导体材料中加入少量Cu、Mn等激活剂后在电场作用下发光。这种发光,作为一种固体冷光源在发光与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产系列飞机座舱信号显示屏成功地应用了电致发光技术,本文就电致发光屏所用发光粉的研制及性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周德俭,周军[10](2000)在《电致发光显示屏在飞机座舱仪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电致发光主要是在以 Zn S等为基质的半导体材料中加入少量 Cu、 Mn等激活剂后在电场作用下发光。这种发光 ,作为一种固体冷光源在发光与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J8系列飞机座舱信号显示屏成功地应用了电致发光技术 ,本文就电致发光屏的研制及性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二、电致发光显示屏在飞机座舱仪表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致发光显示屏在飞机座舱仪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无机金属氧化物传输层的倒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历史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理论
        1.2.1 OLED的基本组成及发光机理
        1.2.2 OLED的性能参数
    1.3 OLED器件的制备与封装
        1.3.1 OLED的制备方法
        1.3.2 OLED的封装方法
    1.4 OLED的商业应用
    1.5 倒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于无机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的倒置有机发光器件
    2.1 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
        2.1.1 有机电子传输材料
        2.1.2 无机电子传输材料
    2.2 器件的制备与测试
    2.3 基于无机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的倒置有机发光器件
        2.3.1 器件的倒置结构
        2.3.2 聚乙烯亚胺修饰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2.3.3 空穴阻挡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2.4 I型倒置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2.4.1 Ⅰ型倒置有机发光器件的光电性能研究
        2.4.2 Ⅰ型倒置有机发光器件的稳定性研究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无机金属氧化物空穴传输层的倒置有机发光器件
    3.1 常见的空穴传输材料
        3.1.1 有机空穴传输材料
        3.1.2 无机空穴传输材料
    3.2 基于无机金属氧化物空穴传输层的倒置有机发光器件
        3.2.1 空穴传输层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3.2.2 无机空穴传输层的优势
    3.3 Ⅱ型倒置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3.3.1 Ⅱ型倒置有机发光器件的光电性能研究
        3.3.2 Ⅱ型倒置有机发光器件的稳定性研究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无机金属氧化物传输层的倒置器件的工作机理
    4.1 概述
    4.2 倒置器件的工作状态
    4.3 倒置器件的工作机理
        4.3.1 倒置器件的电容-电压特性
        4.3.2 倒置器件的瞬态电致发光特性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船舶驾驶室光环境设计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舱室光环境设计基础
    2.1 光的基础理论
        2.1.1 光的基本概念
        2.1.2 光的物理属性
    2.2 视觉系统分析
        2.2.1 人眼结构
        2.2.2 视觉和色觉过程
        2.2.3 视觉特性
        2.2.4 视觉功效
    2.3 舱室光环境的构成
        2.3.1 自然光照
        2.3.2 人工照明
    2.4 舱室光环境对船员的影响
        2.4.1 视力
        2.4.2 相对视觉能力(RVP)
        2.4.3 视觉疲劳
        2.4.4 视觉舒适度
        2.4.5 适应时间
        2.4.6 显色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舶驾驶室光环境设计方法
    3.1 驾驶室人工照明设计研究
        3.1.1 人工照明设计的目的
        3.1.2 人工照明设计的作用
        3.1.3 人工照明设计的要求
        3.1.4 人工照明设计的原则
    3.2 船舶驾驶室光环境设计内容
        3.2.1 驾驶室光环境方案设计流程
        3.2.2 选择人工照明方式
        3.2.3 灯具排布方式
        3.2.4 照度计算
        3.2.5 船舶舱室照明设计规范
    3.3 船舶驾驶室光环境方案设计
        3.3.1 灯具选择
        3.3.2 灯具排布
        3.3.3 计算照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船舶驾驶室光环境验证和评价方法
    4.1 船舶驾驶室光环境验证和评价内容
        4.1.1 驾驶室光环境评价流程
        4.1.2 光线跟踪
        4.1.3 眩光分析与优化
        4.1.4 方案评价
    4.2 光环境设计方案验证
        4.2.1 SPEOS光线跟踪验证
        4.2.2 DIALux眩光验证
    4.3 光环境设计方案综合评价
        4.3.1 检查表法
        4.3.2 模糊评价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船舶驾驶室光环境仿真和分析
    5.1 驾驶室光环境仿真和分析流程
    5.2 驾驶室光环境仿真
        5.2.1 建立驾驶室仿真模型
        5.2.2 驾驶室光环境仿真
    5.3 驾驶室光环境分析
        5.3.1 操纵员视野范围分析
        5.3.2 视觉易读性分析和可视化分析
        5.3.3 视觉舒适性分析
        5.3.4 适应时间分析
        5.3.5 显色性分析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视觉仿真的列车客室照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客机舱室照明
        1.2.2 汽车照明
        1.2.3 船舶舱室照明
        1.2.4 列车照明
    1.3 列车客室照明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基于乘客行为的列车客室光环境分析
    2.1 引言
    2.2 客室照明光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客室照明对乘客生理、心理的影响
        2.3.1 照度与照度均匀度
        2.3.2 亮度分布与内饰表面表面反射
        2.3.3 光源色温与显色指数
        2.3.4 不舒适眩光
        2.3.5 自然采光
    2.4 基于乘客行为需求的客室空间光环境分析
        2.4.1 公共空间照明特点及设计需求
        2.4.2 乘客坐席区照明特点及设计需求
        2.4.3 应急安全照明特点及设计需求
        2.4.4 无障碍照明特点及设计需求
    2.5 本章小结
3 列车客室模型的建立及其视觉仿真评估
    3.1 引言
    3.2 客室照明的视觉仿真方法
    3.3 客室视觉仿真模型的建立
        3.3.1 仿真对象的选取分析
        3.3.2 客室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内饰光学仿真
        3.3.3 照明灯具及屏幕光源建模
        3.3.4 视觉探测器的建立
    3.4 基于登车行为的客室空间照明水平计算验证
        3.4.1 照度及照度均匀度分析
        3.4.2 亮度比分析
        3.4.3 显色性分析
        3.4.4 眩光分析
    3.5 分析和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列车客室人工照明眩光分析
    4.1 引言
    4.2 客室眩光的定义及计算
    4.3 客室眩光仿真评估方法
    4.4 客室眩光测量位置的确定
    4.5 灯具布局对客室眩光的影响研究
        4.5.1 客室眩光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选取
        4.5.2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的客室眩光仿真分析
    4.6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7 客室灯具优化布局方案的实验验证
    4.8 本章小结
5 列车客室自然采光仿真分析
    5.1 引言
    5.2 客室采光的定义及仿真计算方法
    5.3 客室采光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侧窗尺寸
        5.3.2 侧窗窗地面积比
        5.3.3 侧窗玻璃透射率
    5.4 采光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
    5.5 基于正交实验的侧窗采光研究
        5.5.1 实验方案设计
        5.5.2 实验结果分析
    5.6 不同开窗形式对客室采光的影响
        5.6.1 侧窗玻璃透射率
        5.6.2 窗台高
        5.6.3 侧窗尺寸
    5.7 客室侧窗优化设计方案的实验验证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IData和VxWorks的飞机座舱显示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内现状分析
        1.2.2 国外现状分析
    1.3 论文工作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航空电子设备基础理论
    2.2 Tornado 简介
    2.3 IData 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机座舱显示系统需求分析
    3.1 总体需求分析
        3.1.1 系统构成
        3.1.2 系统接口
    3.2 数据采集及场压装订需求
        3.2.1 数据采集功能需求分析
        3.2.2 场压装订需求
    3.3 图形界面需求
    3.4 搜救功能需求分析
    3.5 需求过程建模
        3.5.1 数据采集建模
        3.5.2 搜救功能需求建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机座舱显示系统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座舱显示系统总体架构
        4.1.1 座舱显示系统总体设计
        4.1.2 数据处理 CPU(DCPU)的设计
        4.1.3 显示器之间数据流的设计
    4.2 数据采集及场压装订设计与实现
        4.2.1 数据采集处理设计与实现
        4.2.2 场压装订设计与实现
    4.3 用 IData 实现图形界面绘制
        4.3.1 绘制图形界面及创建相关变量
        4.3.2 编写图形逻辑
        4.3.3 编写测试文件
    4.4 搜救功能设计与实现
        4.4.1 根据 GPS 信号寻找搜救点
        4.4.2 绘制母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机座舱显示系统测试及分析
    5.1 系统运行环境
    5.2 图形图像界面测试
    5.3 数据采集和搜救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FPGA+DSP的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的特点
    1.3 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硬件设计
    2.1 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的一般方案
    2.2 国内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技术分析
        2.2.1 基于 GSP+VRAM 的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
        2.2.2 基于 TMS320C80 的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
        2.2.3 基于 DSP+FPGA 的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
        2.2.4 国内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3 本文提出的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方案
        2.3.1 基于 FPGA+DSP 的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设计思路
        2.3.2 基于 FPGA+DSP 的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系统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FPGA 的图形生成算法研究
    3.1 经典直线生成算法简介
        3.1.1 数值微分法
        3.1.2 Bresenham 算法
        3.1.3 多步直线生成算法
        3.1.4 现有直线生成算法的分析
    3.2 Bresenham 算法的改进
    3.3 多像素行的直线生成算法
        3.3.1 多像素行直线生成算法
    3.4 圆的生成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FPGA 的反走样算法研究
    4.1 反走样原理概述
        4.1.1 引言
        4.1.2 常见反走样技术
    4.2 硬件直线反走样算法
        4.2.1 Wu 反走样算法
        4.2.2 基于 FPGA 的反走样算法
    4.3 多像素宽直线反走样技术
        4.3.1 多像素宽直线反走样算法
        4.3.2 基于 FPGA 的多像素宽直线反走样算法
    4.4 圆弧反走样
        4.4.1 圆弧反走样算法
        4.4.2 新的圆弧反走样算法
        4.4.3 圆弧反走样算法的简化
    4.5 字符反走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平状态指示仪画面分析与显示算法设计
    5.1 机载水平状态指示仪画面分析
    5.2 机载水平状态指示仪的算法研究
        5.2.1 软件生成算法
        5.2.2 基于 DSP+FPGA 方案
    5.3 本文提出的新方案
        5.3.1 方案基本结构
        5.3.2 硬件实现的直线生成
        5.3.3 硬件实现的字符生成
    5.4 性能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姿态指示仪画面分析与显示算法设计
    6.1 机载全姿态指示仪画面分析
    6.2 机载全姿态指示仪的算法研究
        6.2.1 扫描线种子算法
        6.2.2 文献[101]中的填充算法
        6.2.3 预置式扫描线算法
        6.2.4 边标志填充算法
    6.3 新的生成算法设计
        6.3.1 软件算法的设计
        6.3.2 硬件算法加速策略
        6.3.3 边界轮廓的生成
        6.3.4 字符和刻度线的生成
    6.4 性能评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7.2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7.3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6)无机EL显示技术研究和开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无机EL显示理论研究
    1.1 分层优化
    1.2 复合介质的厚度设计原则
    1.3 介质的选择依据
    1.4 超高偶极矩介质在交变电场下的不稳定性
    1.5 ACTFEL器件的缺陷分析
    1.6 不对称器件结构
2 产品研发
    2.1 Planar Systems公司的研发工作
    2.2 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研发工作
    2.3 国内其他单位一些重要的研发工作及结果
3 无机EL显示的产业现状
    3.1 无机EL显示器的制造过程
    3.2 无机EL显示器的世界产业现状
    3.3 国内无机EL显示产业化努力失败的原因
4 问题探讨
    4.1 关于全彩色方案
    4.2 关于高温透明基片
    4.3 关于新的退火工艺
    4.4 关于单晶介质和发光薄膜
    4.5 关于驱动问题
5 结 语

(7)无机EL显示模块控制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显示技术的发展现状
    1.2 电致发光显示技术
    1.3 无机电致发光器件
    1.4 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础理论
    2.1 无机EL 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
    2.2 无机EL 各层作用简介
        2.2.1 基片
        2.2.2 电极
        2.2.3 发光层
        2.2.4 绝缘层
    2.3 平板显示系统概述
    2.4 驱动电路理论
        2.4.1 动态驱动法
        2.4.2 如何克服交叉响应
        2.4.3 驱动器工作原理
        2.4.4 分屏驱动技术
    2.5 灰度调制方法
        2.5.1 幅度灰度调制
        2.5.2 面积灰度调制
        2.5.3 时间灰度调制
    2.6 FPGA 的基本结构
    2.7 FPGA 的设计流程
第三章 无机EL 显示器件控制电路的设计
    3.1 设计思路
    3.2 整体框图
    3.3 显示模块驱动电路构成
    3.4 控制电路设计
    3.5 器件选择
        3.5.1 驱动IC
        3.5.2 存储器
        3.5.3 FPGA
        3.5.4 DVI 解码芯片
        3.5.5 电平转换器
第四章 软件编译与仿真
    4.1 8051 部分
        4.1.1 双线串行寄存器
        4.1.2 I~2C 总线
        4.1.3 控制信号SDA 和SCL
        4.1.4 设计流程
    4.2 FPGA 部分
        4.2.1 Altera QuartusⅡ软件简介
        4.2.2 存储器时序产生
        4.2.3 显示模块时序发生
        4.2.4 数据处理模块
第五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5.1 硬件电路的设计
        5.1.1 DVI 解码电路
        5.1.2 FPGA 控制电路
    5.2 硬件电路调试
        5.2.1 写片
        5.2.2 FPGA 调试
        5.2.3 电路调试
    5.3 最终验证
第六章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9)电致发光机舱仪表显示屏用发光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 验
3 结果和讨论
    3.1 橙色粉的研制
        3.1.1 亮度随工作时间的变化
        3.1.2 光谱及色坐标
        3.1.3 亮度-频率关系
        3.1.4 亮度-电压关系
        3.1.5 效率
    3.2 蓝色粉的研制
        3.2.1 亮度随工作时间的变化
        3.2.2 光谱及色坐标
        3.2.3 亮度-频率关系
        3.2.4 亮度-电压关系
        3.2.5 效率
    3.3 绿色粉的研制
    3.4 发光粉包膜研究
4 结 论

四、电致发光显示屏在飞机座舱仪表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无机金属氧化物传输层的倒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 张佳欣. 吉林大学, 2020(08)
  • [2]船舶驾驶室光环境设计与仿真分析[D]. 唐啸.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3]基于视觉仿真的列车客室照明设计[D]. 沈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基于IData和VxWorks的飞机座舱显示系统[D]. 胡靖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5]基于FPGA+DSP的飞机座舱综合图形显示技术研究[D]. 贾银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12)
  • [6]无机EL显示技术研究和开发进展[J]. 林明通. 光电子技术, 2009(02)
  • [7]无机EL显示模块控制电路设计[D]. 于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8]飞机座舱仪表显示器的发展概况[J]. 闫智武,李成贵. 现代显示, 2005(01)
  • [9]电致发光机舱仪表显示屏用发光粉[J]. 周德俭,周军,王锋. 发光学报, 2003(02)
  • [10]电致发光显示屏在飞机座舱仪表中的应用[J]. 周德俭,周军. 液晶与显示, 2000(04)

标签:;  ;  ;  

电致发光显示屏在飞机驾驶舱仪表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