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密度表在编制森林经营计划中的应用

森林经营密度表在编制森林经营计划中的应用

一、森林经营密度表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曾倩倩[1](2021)在《洪江区国有林场风景林经营类型组织与经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洪江区国有林场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与城区相连,林地资源分布于沅江两岸,主要管辖范围包含于嵩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景观价值。本文通过对洪江区国有林场189个风景林小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风景林质量等级;然后,运用空间视域分析技术进行视觉敏感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林分质量以及林业专题图叠加组织了经营类型;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法,构建竹林生态阈值估测模型,探讨竹林适宜保有量,在明确经营类型和竹林经营尺度的前提下,设计了风景林经营技术措施,为科学编制洪江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依据,也为因地制宜健康经营森林、提高林分综合效益提供技术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区风景林林分结构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其中竹林扩张问题最突出。(2)根据风景林质量综合指数,将风景林等距划分为3个质量等级,其中,质量等级为“差”的风景林占比6.82%,为“一般”的风景林占比51.91%,为“优良”的风景林占比41.26%。(3)研究区按视觉敏感度分为视觉高敏感区、视觉一般敏感区和视觉低敏感区,通过叠加分析,共组织了 9种经营类型。(4)从生态服务价值和景观格局两方面进行生态阈值估测,得出研究区竹林适宜保有量为(64.53,68.57)&(81.47,86.89)公顷,现阶段竹林经营应以管控为主,维持现有规模为宜。(5)基于经营类型,共设计了管护、保育、抚育、提质改造4种经营措施类型,包括管护、限伐、竹林管控、抚育、改造、采伐、补植、混交林营造、病虫害防治等9种主要的经营技术措施。除必要的管护措施外,通过其他技术措施的调整组合,对不同质量的风景林按视觉敏感度采取不同程度的经营措施,在视觉敏感度高的风景林区营造特效核心景观,在视觉敏感度一般的风景林区营造增效景观过渡带,在视觉敏感度低的风景林区营造补效景观背景,以达到保质、提质、改质的风景林经营目的。

王帅玲[2](2021)在《湖南栎类次生林生长预估及林分收荻表编制》文中研究表明森林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发挥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代人类利用森林资源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和管理。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可以准确地监测和预估林分生长动态,也是评价营林效果和制定营林措施的重要依据。湖南省森林覆盖率为59.82%,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而栎类次生林在湖南省分布广泛,面积大且种类多,本研究以6期(1989—2014年)湖南省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中栎类次生林为对象,利用125块以栎类为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样地,共195组346个样本数据,综合考虑林分年龄、地位指数级以及林分密度3个影响林分生长的因子,建立了参数化和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栎类次生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模型及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同时建立了湖南栎类次生林分可变密度模型和编制了可变密度收获表。研究结果可对湖南栎类次生林分的生长动态监测和预测、制定合理营林措施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常用的2个理论生长方程和4个经验方程,对湖南栎类次生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林分断面积的关系进行模拟,其中Weibull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R2=0.817,P=91.27%,RMSE=1.399),构建含有林分年龄A、地位指数级SI以及林分密度(林分株数N)的参数化模型(S和N为连续变量)和混合效应模型(SI和N为随机变量),检验指标以及残差图表明,混合效应模型的预估精度最高(ME=1.111,RMSE=1.326,R2=0.836,P=96.77%)。利用检验数据的期末林分断面积实测值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混合效应模型进行F检验(F=1.055<F0.05=3.183),也说明期末林分断面积实测值和预估值无显着差异。当地位指数级和林分年龄相同时,不同密度的林分断面积生长率起点相同,在一定时间内密度小的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明显高于密度大的林分,并在生长率下降的过程中趋于接近;生长率速度与林分密度和地位指数成正比,在9(12)地位指数级中,密度Ⅰ的降速最大值在30—35(20—25)年间,密度Ⅱ在 25—30(15—20)年间,密度Ⅲ在 20—25(15—20)年间。(2)用7个常用的理论生长方程拟合湖南栎类次生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Richards生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0.314,P=92.89%,RMSE=6.21 1),将地位指数级SI加到代表林分断面积最大值的参数a上和林分株数N加到代表林分断面积的生长速率参数b上构建的混合效应模型(N为随机变量)和参数化模型(N为连续变量),预估精度相较于基础模型显着提高(P参数化=98.36%、P混合=97.71%、P基础=92.84%)。在A、N及SI中任意两个影响因素相同时,林分断面积总生长量(林分断面积5年间生长量)随着另外一个因素的增加而增加,且密度越大,相邻两个密度的断面积总生长量差距越小;5年间生长量到最大值后密度越大生长量减少速度越快;其他因素相同时,林分株数越多,5年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的越早(20年时),地位指数级越大,断面积5年间生长量越大。(3)通过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得到的生长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快速减小到逐渐平稳减小,而由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模型得到的生长率在林龄为20年之前减速较慢,20—25年快速降低后逐渐平稳减小;当林分年龄在25—70年间,两种模型的林分断面积生长率差值很小。(4)在林分可变密度生长收获模型中,林分密度指数模型和林分平均胸径模型以 Korf 方程为基础模型(RMSE=192.672,R2=0.1837,P=93.41%;RMSE=1.104,R2=0.498,P=97.77%),且林分密度指数模型中N和参数a以及SI和参数b呈幂函数关系。林分断面积模型将N换成SDI后拟合精度仍较高(R2=0.945,P=97.32%)。将Schumacher模型作为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拟合精度较高。上述4个模型的确定系数R2均在0.94以上,拟合精度P值均在97%以上,F检验结果(FSDI=0.998、FG=1.019、FD=0.974、FM=1.074均小于临界值F0.05=3.140)均为实际值和理论值差异不显着。因此本文建立的林分模型系统拟合精度较高,可实现科学预估湖南栎类次生林的林分生长动态,为湖南栎类次生林的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沙晓娟[3](2020)在《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整体评价 ——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森林经营方案是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森林资源,高效、科学的经营管理森林法定性文件,也是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检查和监督森林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的评价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对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乌尔旗汉林业局是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示范点。因此,本文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研究案例,对比两期森林经营方案来评价森林经营方案(2006年)编制情况,建立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2006年)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对乌尔旗汉林业局两期森林经营方案对比,发现2017年森林经营方案在内容上编制的更为丰富和完善,几乎涵盖了《纲要》中要求编制的内容,涵盖了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游憩规划、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经营基础设施与维护、经营能力建设和森林经营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在2006年森林经营方案中没有体现。(2)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措施和经营效果的评价,共有9项标准31项指标。其中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措施评价有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森林抚育3项标准,经营效果评价由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森林结构、自然灾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6项标准。(3)通过对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分析计算,表明在上一经理期内,经营措施中除生长抚育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外,其余指标完成情况不理想;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表现在: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年均净增率分别为0.33%和3.56%,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年净增率分别为0.46%和0.37%,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率为33.19%等;森林结构中,中龄林面积和蓄积明显高于其它龄组;森林火灾较其他自然灾害更为严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提升。(4)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总体得分为4.2,表明此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接近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针对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的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森林经营方案调整建议,可为修订森林经营方案提供指导意见;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在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评价过程简单易懂,便于操作。

陈玉玲[4](2020)在《人工林适地适树与生长收获效益评估研究 ——以贵州省杉木和马尾松为例》文中认为我国林业已进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阶段,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发展,以数据为基础构建人工林经营信息化体系,使得人工林从造林到采伐的经营过程在科学的管理化体系下进行,已成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适地适树和密度控制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两个重要内容,其中适地适树量化决策研究中最大的问题是经验主观性较大,同时由于人工林培育专家受地域性限制和知识局限性,导致的培育知识的不全面、获取困难也是需解决问题。密度控制研究中许多林业工作者对其经营过程中最优化控制研究经验比较零碎,缺乏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其组装成一个有效实用的体系。因此,有必要深入人工林经营中适地适树量化决策和密度控制决策方法,以数据为基础构建人工林经营信息化体系,从而推动营造林工作更好地开展。鉴于此,本研究以南方贵州杉木和马尾松典型人工用材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一类清查数据和解析木数据,开展人工林经营过程中适地适树量化决策、林分密度控制决策和经营效益评估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人工林经营中适地适树量化决策研究中,利用决策树CART算法从大量数据中自动提取适地适树规则,解决专家系统中宜林性立地规则知识获取和更新维护问题。实现专家系统的造林设计中适地适树规则的智能提取,为造林地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撑。(2)人工林经营中密度控制决策研究中,将传统回归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实现人工林经营林分密度控制决策模型库中相关模型构建,主要包括地位级指数模型、生长收获模型、直径结构动态预测模型、最优林分密度决策模型、经济效益计算模型等。结果表明利用机器学习在模拟林分生长和林分直径结构方面的预测精度优于传统方法,使用遗传算法在最优林分密度决策模型中更是提高了决策方案求解的运算速度,经济效益计算中在增加了碳汇收益后,与单一木材经济收益相比,杉木最大经济效益年均净现值增长1.36倍,林地期望值增长1.42倍;马尾松最大经济收益分别增加了1.60%(MNPV)和5.41%(LEV)。(3)结合上面的研究,实现人工林培育经营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研建,对前面构建模型以及算法进行实际应用。重点实现了规则提取编辑导入、林分生长收获效益评估、林分经营密度控制智能设计三个功能模块。

戴其林[5](2020)在《基于FSOS模型的森林采伐方案模拟研究》文中指出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方案对于提高森林木材产量,改善森林结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建德林业总场为研究区,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森林模拟优化模型(FSOS),开展森林采伐方案模拟研究。通过FSOS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50年5种不同经营情境下森林资源及重要生态功能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公式法分析年伐量计算的科学性,结合价值计量评估各方案效益。研究结果显示:(1)方案四:用材林主伐、公益林更新采伐为最优方案。到规划期末木材收获量达到11.84万m3,实现木材采伐经济收益9.69亿元,此时林地碳储量为1.71 Tg CO2,当年碳汇价值4.00亿元,总收益最高。(2)公式法计算年伐量方法简单,分析过程复杂,其结果能基本满足成熟林分及时采伐的要求,但无法实现森林龄组结构优化等目标,更适合龄组结构均匀的林分,无法适应复杂森林环境。FSOS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模拟采伐,通过调整年伐量,实现龄组结构优化;其适应能力强,计算结果更加科学可靠。(3)封山育林短期内有利于林地蓄积快速增长,但长期会导致龄组结构单一,成熟林分堆积,蓄积增长减缓,年平均碳汇量下降,林地生产力衰退。采伐是造成林地蓄积和林地碳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但及时采伐促进了林分更新和生长。加上采伐木材中的蓄积和碳储量,采伐情况下林地总蓄积和总碳量反而增加。(4)碳储量目标控制对于用材林采伐影响很小,但对于防护林更新采伐有一定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护林采伐量,提高林地蓄积量。(5)FSOS模型突破了依赖经典公式计算年伐量指导复杂森林经营作业的传统方法,提高了年伐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能适应复杂森林环境,满足不同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的单位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安排营林作业中的需求。

姜兴艳[6](2020)在《湖南楠木次生林林分收获表与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楠木为我国二级渐危保护树种,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经济价值及观赏价值,由于人类不合理的采伐及不完善的经营保护措施,野生楠木资源锐减。分析楠木结构特征及生长规律,制定林分结构优化经营方案对楠木资源保护、经营管理及资产评估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湖南省1989-2014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中楠木样地数据,采用Weibull分布、Gama分布、对数正态分布(Logarithmic normal)等概率密度函数对直径分布规律进行拟合,分析楠木直径分布特征。用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等空间结构参数解析楠木空间结构二元分布特征,以树种优势度、林分空间优势度来描述建群树种及林分整体优势度。对比几种生长理论方程对林分平均胸径、断面积拟合结果,筛选其中拟合精度最高的方程作为备选方程,加入林分类型构建胸径、断面积生长哑变量模型,同样以Reineke方程为基础,加入林分类型哑变量构建自稀疏哑变量模型,模拟楠木次生林生长发育及自然稀疏规律,并编制林分主要收获表。以主要空间结构参数为建模变量,采用乘除法建模思想,构建林分结构目标函数,以非空间结构参数为约束条件,制定楠木次生林结构优化经营方案,以3470号样地作为经营示范,结果表明:(1)楠木次生林直径结构主要服从Weibull分布,其次为Gama分布,其接受率分别为100%和80%,只有部分样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直径分布峰度值、偏度值均大于0,即楠木次生林直径分布较为集中,分布曲线呈左偏的山状曲线。直径分布“q”值显示,所抽取的10块标准地林分直径“q”值均未在[1.2-1.7]范围内,直径结构分布不合理。(2)空间结构二元分布特征显示,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大多属随机分布状态,同一混交等级上林木优劣程度差异较大,处于劣势、绝对劣势且中弱度混交的林木分布较多,其中处于随机分布但绝对劣势的林木占31.7%;就角尺度-混交度二元分布来看,处于中度混交且随机分布的林木较多,强度、极强度混交且随机分布的林木相对较少。该林分中楠木、杉木为主要建群种,在林分中占绝对优势,树种优势度取值分别为 0.423 和 0.306。(3)Logistic方程对12、15指数级林分断面积生长拟合精度最高,而对于胸径拟合精度最高的基础模型分别为单分子式和Logistic方程,加入林分类型哑变量后林分胸径、断面积生长模型的拟合精度大幅度提高,12指数级胸径、断面积拟合相关系数分别由基础模型的0.780、0.529提升为0.783、0.821,同样15指数级也相应的由0.944、0.623提升到0.959、0.810,模型残差平方和、均方根误差也相应的减少。对比哑变量加在不同参数上的拟合结果发现,将哑变量加在基础模型参数a上对平均胸径的拟合效果比其他情况都要好,而断面积拟合效果最好的则为将林分类型哑变量同时加在参数a和b中。加入林分类型哑变量的自稀疏哑变量模型拟合相关系数比Reineke基础模型高,模型AIC值和SSE值均比Reinek方程小,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几种哑变量模型总相对误差均小于±5%,拟合精度均在95%以上,所编制的林分主要收获表能准确的反映楠木次生林生长发育过程。(4)将林分空间结构与非空间结构相结合,构建林分结构目标函数,同时对林分进行结构优化经营示范,共确定间伐木26株,株数间伐强度为16.3%,间伐后林分结构大幅改善,树种隔离程度增加,胸径大小分化程度减少,林分所受竞争压力减少,林分中处于随机分布且强度、极强度混交的林木分布增加,在林分中处于优势且树种隔离程度高的林木占比也有所提升,林分空间结构目标函数取值增大,间伐后楠木树种及林分整体空间优势度均有所增加。说明本次结构优化经营活动提高了林分整体结构配置的合理性,经营方案可行,可为湖南省楠木次生林提质增量提供技术参考。

魏芳[7](2019)在《广西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新高度,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在全民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我国的生态文明意识已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森林作为“地球之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森林可持续经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森林的有利功效,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划分森林经营类型的目的是为了在同一时期内对各类型的经营状况及生长变化趋势进行定期监测,从而采取必要的经营措施来引导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划分经营类型直接影响着森林经营管理的效果和水平。本文以广西广运林场的生态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广运林场2016年林地更新数据,分析了广运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并开展了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的组织和相应经营措施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的森林资源概况和主要因子结构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存在导致森林经营差异的可能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选取树种、森林起源、立地类型、经营目的(即亚林种)4个主要因子作为组织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的依据。(2)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的总面积为13189.8hm2,通过外业调查划分为1079个小班,其中包括10种树种、10种立地类型、2种森林起源、5个亚林种,先通过ArcGIS10.2.2提取生态公益林外业小班调查因子数据并导出图层,再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12010中的数据透视表对小班调查数据进行逐层分类统计整合,最终将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划分为24种经营类型。(3)在优化的24种经营类型的基础上,为各类型设计了对应的经营措施类型,即封山育林型、幼林抚育型、补植型、管护型、抚育间伐型、特种经营型、择伐型、经济利用型8种类型,然后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匹配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为各经营类型配套了行之有效的经营措施类型,形成完整的经营技术体系,便于在以后的工作、生产中可以根据经营类型的不同,采取与之相符的具体的经营措施。通过本研究,一套相对完整的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体系基本形成,并以较科学的方式设计相应的经营措施,使林分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森林资源的需求的同时,也为改善人类生态与社会环境的重大工程添上了一块基石。

王颖[8](2019)在《森林资源测计及经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森林资源是陆地上重要自然资源,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及维持生物多样性也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无人机、摄影测量以及3S技术的发展,森林资源的调查及经营管理方法在不断改进,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林业GIS平台。国内建立的平台大多针对特定区域的某个需求进行开发,虽然计算精度较高,但功能模块相对单一、系统与外业森林资源调查方法衔接较差、平台普适性较弱。本研究选用Visual Studio 2015为开发平台,以ArcGIS Engine组件式GIS为开发工具,利用Geodatabase和SQL server组织管理数据库,建立森林资源测计及经营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管理、GIS基础操作、UAV森林资源测计、地面摄影测量森林资源测计、地面常规森林资源测计、森林资源管理、林木生长预测、林木经营决策和显示与输出等模块,功能模块相对较全;针对多种森林资源调查方法,系统提供对应的参数提取方法,最大化地实现系统对森林资源内业处理与外业调查的无缝结合;用全国数据拟合林分生物量模型、极限生长模型、对数生长模型、相对生长模型和林分生长模型,不仅可以对全国各地林分生物量、碳储量进行预测,也可以预测单木胸径、树高随年龄的变化和立木胸径变化与立地环境之间的关系,普适性强,便于林业管理者把握森林动态变化规律,为林木抚育、间伐、轮伐等经营活动提供依据;二维、三维展示实现森林资源的直观显示,对森林资源经营决策具有辅助作用,天然针阔混交林择伐经营和最佳轮发期计算等森林经营决策,有助于最大程度发挥林木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利于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了验证UAV森林资源测计模块和森林资源管理模块的可行性,将门头沟航飞影像区划为27个小班,提取每个小班的地形因子和单木参数,计测每个小班树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株树密度、蓄积量、林分生物量和林分碳储量,掌握该区域树木生长情况,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对地面摄影测量森林资源测计模块的林分信息提取精度进行验证,与每木检尺法相比,平均胸径绝对误差为0.3cm,相对误差为1.83%,株树密度绝对误差为-14株/hm2,相对误差为-1.51%,蓄积量绝对误差为8.39m3,相对误差为7.52%。

吴梦瑶[9](2019)在《森林经营方案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单位管理森林资源和编制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与评价还缺少专门的监测体系,这就急需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以保证经营方案的实施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进行研究,结合系统论和适应性管理理论,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经营方案监测与评价体系。该体系在内容上涵盖了5个主要方面,即森林资源、森林环境、森林经营活动、森林生态旅游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监测项目设计,并根据不同的监测指标建立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在整个监测体系中形成了监测分析、评价分析和反馈机制,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森林经营方案监测与评价体系。同时,本文以《昆嵛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0-2020)》为具体案例,通过对昆箭山林场森林经营目标与经营现状展开对比分析,运用构建的监测与评价体系框架,结合昆嵛山林场的森林经营状况,在实践中对所建立的森林经营方案监测与评价体系进行了应用与检验。研究表明,森林经营方案监测与评价体系在昆嵛山林场的经营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且能够有效地评估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为昆嵛山林场下一步的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监测指标数据获得的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或监测结果汇总与分析的专业性不能得到保证,而且某些监测指标所需的监测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营单位的财政负担。但总体来看,该体系还是可行的,它能够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周期性反馈,有利于及时修订森林经营方案,调整森林经营管理方向,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杨晔[10](2019)在《GIS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的应用 ——以扬溪林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扬溪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以扬溪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2012-2015年)及其补充调查数据和扬溪林场DEM高程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对林场林地质量等级、林道设置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森林经营方案中森林培育、林道基础设施、经营方针及生态功能等4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利用先进技术编制科学合理的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提供理论与方法,对国有林场科学开展森林经营工作,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建立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结果表明:(1)扬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为3657.4hm2,Ⅱ级林地面积715.5hm2,占总面积的19.6%,Ⅲ级林地面积2593.2hm2,占总面积的70.9%,Ⅳ级林地面积348.7hm2,占总面积的9.5%,林场林地质量为Ⅲ级的林地占据主要地位,分析林场林地质量与森林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针对性森林培育规划。(2)扬溪国有林场道路长度为54.6km,道路网密度为1.49km/km2,缓冲区占林场总面积的31.6%,道路状况较差,可及性较低,多数林场小班经营难度较大,在本经理期内应大力开展道路建设。(3)根据林场生态区位、森林资源特点、基础设施状况、林场现有林分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并考虑国有林场改革后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的新形势,制定了适宜扬溪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方针以及生态功能区划。

二、森林经营密度表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森林经营密度表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洪江区国有林场风景林经营类型组织与经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风景林的定义
        1.2.2 风景林研究进展
        1.2.3 风景林经营管理研究进展
        1.2.4 风景林评价研究进展
        1.2.5 竹林扩张研究进展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2.2.2 因子分析法
        2.2.3 综合指数法
        2.2.4 空间视域分析技术
        2.2.5 回归分析法
        2.2.6 叠加分析法
    2.3 技术路线
3 研究区概况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条件
        3.1.4 水文条件
        3.1.5 土壤条件
        3.1.6 植被类型
    3.2 风景林现状分析
        3.2.1 林分结构分析
        3.2.2 主要经营问题分析
4 风景林质量综合评价
    4.1 选取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4.2 评价指标筛选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 质量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4.5 风景林质量等级划分
5 风景林经营类型组织
    5.1 经营类型组织原则与划分依据
        5.1.1 经营类型组织原则
        5.1.2 经营类型划分依据
    5.2 经营目标
    5.3 经营区划
    5.4 立地条件
    5.5 管理类型
    5.6 视觉敏感度
        5.6.1 观测点选择
        5.6.2 空间视域分析结果
        5.6.3 视觉敏感度按小班统计
    5.7 风景林经营类型
6 风景林经营技术研究
    6.1 经营理念
    6.2 经营措施设计
    6.3 竹林适宜保有量研究
        6.3.1 生态阈值确定的基本思路
        6.3.2 生态阈值估测
        6.3.3 竹林适宜保有量
    6.4 风景林经营
        6.4.1 质量优良的风景林经营
        6.4.2 质量一般的风景林经营
        6.4.3 质量差的风景林经营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湖南栎类次生林生长预估及林分收荻表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林木生长率(量)研究
        1.3.2 混合效应模型研究现状
        1.3.3 栎类树种研究现状
        1.3.4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
    1.5 研究内容
        1.5.1 建立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模型
        1.5.2 建立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1.5.3 建立林分可变密度生长收获模型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与整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整理
3 研究方法
    3.1 林分断面积定期生长率模型
        3.1.1 林分断面积生长率计算方法
        3.1.2 林分断面积生长率基础模型选择
        3.1.3 参数化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
    3.2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3.2.1 林分断面积基础模型的选取
        3.2.2 混合效应模型与参数化模型构建
    3.3 林分可变密度生长收获模型
        3.3.1 最大密度线和林分密度指数的确定
        3.3.2 林分密度指数模型
        3.3.3 林分断面积模型
        3.3.4 林分平均胸径模型
        3.3.5 林分蓄积量生长预估模型
        3.3.6 编制林分可变密度收获表
    3.4 模型精度评价及适用性检验
4 结果分析
    4.1 林分断面积生长率
        4.1.1 基础模型选择
        4.1.2 混合效应模型与参数化模型构建
        4.1.3 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4.1.4 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曲线
        4.1.5 小结
    4.2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4.2.1 基础模型构建
        4.2.2 混合效应模型与参数化模型构建
        4.2.3 模型检验与评价
        4.2.4 林分断面积生长曲线
        4.2.5 林分断面积定期生长量
        4.2.6 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模型和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比较
        4.2.7 小结
    4.3 林分可变密度生长收获模型
        4.3.1 最大密度线和林分密度指数的确定
        4.3.2 林分密度指数模型拟合
        4.3.3 林分断面积模型
        4.3.4 林分平均胸径模型
        4.3.5 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
        4.3.6 林分可变密度收获表编制
        4.3.7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林分可变密度收获表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1) 参加项目课题
    2) 发表论文
致谢

(3)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整体评价 ——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森林经营方案发展、概念研究进展
        1.3.2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研究进展
        1.3.3 森林经营方案检查与评定研究进展
        1.3.4 森林经营方案调整与修订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2.1.1 自然条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条件
    2.2 研究方法
        2.2.1 比较研究法
        2.2.2 文献阅读法
        2.2.3 数理统计分析法
        2.2.4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CDA)
        2.2.5 层次分析法(AHP)
3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评价
    3.1 森林资源及经营评价
        3.1.1 森林资源分析
        3.1.2 两期方案相关内容对比
    3.2 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
    3.3 森林区划与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3.3.1 森林区划
        3.3.2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3.4 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3.5 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游憩规划
    3.6 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3.7 森林经营基础设施与维护
    3.8 经营能力建设
    3.9 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
    3.10 森林经营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
4 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 评价指标选择方法
    4.2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1 标准与指标确定
        4.3.2 经营措施评价
        4.3.3 经营效果评价
5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5.1 标准与指标权重确定
    5.2 各评价指标计算分析
        5.2.1 经营措施各指标分析
        5.2.2 经营效果各指标分析
    5.3 方案实施效果评价结果
    5.4 方案调整及实施建议
        5.4.1 完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内容,提升森林综合效益
        5.4.2 统筹编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差异化,促进方案优化升级
        5.4.3 重视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监督与检查
        5.4.4 强化更新造林,提高林地利用率
        5.4.5 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林分质量
        5.4.6 着重调整森林资源的龄组结构
        5.4.7 适当增加阔叶树种比例,维持树种结构平衡
        5.4.8 增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内容
        6.1.2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1.3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6.1.4 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评价结果
    6.2 主要结论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附录 B 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人工林适地适树与生长收获效益评估研究 ——以贵州省杉木和马尾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适地适树宜林性研究进展
        1.2.2 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研究进展
        1.2.3 人工林经营密度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2.4 人工林经营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1.2.5 人工林经营决策系统研究进展
        1.2.6 问题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2.1.1 贵州省概况
        2.1.2 锦屏县概况
    2.2 数据收集与整理
        2.2.1 贵州省一清数据收集整理
        2.2.2 锦屏县小班数据收集整理
        2.2.3 贵州省解析木数据收集整理
    2.3 研究涉及理论方法
        2.3.1 重要概念辨析
        2.3.2 研究方法
3 人工林适地适树宜林性规则研究
    3.1 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
        3.1.1 研究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3.2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宜林性立地规则提取
        3.2.1 研究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3 本章小结
4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
    4.1 地位级指数模型
        4.1.1 研究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讨论
    4.2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
        4.2.1 研究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林分直径结构动态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5.1 林分直径结构动态预测模型
        5.1.1 研究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1.3 讨论
    5.2 林分材种出材率的确定
        5.2.1 树高-胸径模型
        5.2.2 削度方程
        5.2.3 林分材种出材率确定
    5.3 本章小结
6 人工林经营密度控制研究
    6.1 林分密度效应分析
        6.1.1 全林分蓄积模型密度效应分析
        6.1.2 抛物线型密度效应模型分析
    6.2 抚育间伐技术
        6.2.1 抚育间伐起始年龄
        6.2.2 林分抚育间伐强度
        6.2.3 抚育间伐间隔期
    6.3 最优林分密度决策模型
        6.3.1 最优林分密度决策模型建立
        6.3.2 动态规划模型求解
        6.3.3 人工林经营过程密度控制遗传算法决策
    6.4 本章小结
7 人工林经营效益评估
    7.1 人工林经营技术指标
    7.2 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估
    7.3 人工林多功能效益评估
        7.3.1 人工林多功能评价模型
        7.3.2 人工林多功能效益评估
    7.4 本章小结
8 人工林培育经营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研建
    8.1 系统需求分析
    8.2 系统设计
        8.2.1 系统流程
        8.2.2 功能结构
        8.2.3 数据库设计
    8.3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8.3.1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规则提取器
        8.3.2 基于遗传算法的密度控制决策
        8.3.3 基于间伐参数的效益评估算法
    8.4 系统实例
        8.4.1 规则提取编辑导入
        8.4.2 林分生长收获效益预测
        8.4.3 林分经营密度控制智能设计
    8.5 本章小结
9 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创新点
附件A
附件B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基于FSOS模型的森林采伐方案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森林经营研究综述
    1.4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区经营区划
    2.3 研究内容
    2.4 材料和方法
3 森林资源分析
    3.1 森林资源面积
    3.2 森林资源蓄积
    3.3 树种组成
    3.4 森林龄组结构
    3.5 林分结构
    3.6 立地级和生长曲线
    3.7 林地碳储量
4 采伐分析
    4.1 公式法结果
    4.2 FSOS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5 森林结构分析
    5.1 用材林龄组结构变化
    5.2 讨论
    5.3 小结
6 碳储量分析
    6.1 林地总碳储量分析
    6.2 年平均碳汇量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7 方案评估
    7.1 木材收获
    7.2 价值计量
    7.3 采伐斑块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湖南楠木次生林林分收获表与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林分结构研究进展
        1.2.2 林分结构优化研究进展
        1.2.3 生长收获研究进展
        1.2.4 楠木资源研究
        1.2.5 小结
    1.3 课题来源
2 研究内容
    2.1 楠木次生林结构特征分析
    2.2 楠木次生林收获表研制
    2.3 结构优化技术研究
3 材料及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3 研究方法
        3.3.1 林分直径结构研究
        3.3.2 林分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3.3.3 林分收获表研制
        3.3.4 自稀疏哑变量模型构建
        3.3.5 主要收获表编制
        3.3.6 结构优化方案设计
        3.3.7 技术路线
4 结果分析
    4.1 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4.1.1 林分直径结构分析
        4.1.2 林分空间结构特征
        4.1.3 小结
    4.2 收获表研制
        4.2.1 生长方程拟合结果
        4.2.2 林分平均胸径、断面积生长哑变量模型构建
        4.2.3 自稀疏哑变量模型拟合结果
        4.2.4 相容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预估
        4.2.5 主要收获表编制
        4.2.6 精度检验
        4.2.7 小结
    4.3 结构优化技术
        4.3.1 结构优化方案设计
        4.3.2 间伐木的确定
        4.3.3 间伐效果分析
        4.3.4 小结
5 结论及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6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广西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外森林分类经营研究动态
        1.3.2 国内外森林经营类型研究动态
        1.3.3 生态公益林森林经营类型研究动态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水文条件
    2.4 气候条件
    2.5 土壤条件
    2.6 植被概况
3 研究区生态公益林资源分析
    3.1 林种结构
    3.2 树种结构
    3.3 森林起源结构
    3.4 立地类型结构
    3.5 龄组结构
    3.6 生态公益林资源的特点
4 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的划分
    4.1 划分的指导思想
    4.2 划分的原则
    4.3 划分的依据选择
        4.3.1 树种
        4.3.2 立地类型
        4.3.3 森林起源
        4.3.4 经营目的
    4.4 划分的方法
        4.4.1 小班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4.4.2 建立数据透视表
        4.4.3 经营类型数据透视表的应用
    4.5 命名方法
    4.6 稳定性
    4.7 划分的步骤与结果
        4.7.1 经营类型划分的第一个层次
        4.7.2 经营类型划分的第二个层次
        4.7.3 经营类型划分的第三个层次
        4.7.4 经营类型划分的第四个层次
5 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的设计
    5.1 设计的原则
    5.2 设计的结果
    5.3 经营类型配套经营措施
    5.4 经营措施类型的分布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森林资源测计及经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1.2.2. 森林资源调查现状
        1.2.3.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关键技术介绍
        2.2.1. 组件式GIS开发技术
        2.2.2. B/S与C/S架构
        2.2.3. 平台界面设计
    2.3. 总体设计方案
        2.3.1.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2.3.2. 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2.3.3. 系统功能设计方案
        2.3.4. 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森林资源测计方法
    3.1. 无人机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3.1.1. 森林区划
        3.1.2. 地形信息提取
        3.1.3. 单木信息获取
        3.1.4. 林分信息提取
    3.2. 地面摄影测量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3.2.1. 摄影测量方式及原理
        3.2.2. 五棵树法蓄积量计算原理
        3.2.3. 外业采集流程
    3.3. 地面常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3.3.1. 3D角规法林分观测
        3.3.2. 圆形样地观测
        3.3.3. 多边形样地观测
        3.3.4. N棵树样地观测
    3.4. 本章小结
4.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基本原理
    4.1. 材积模型
        4.1.1. 分省一元材积模型
        4.1.2. 二元材积计算
    4.2. 生物量模型
        4.2.1. 全国林分生物量模型
        4.2.2. 生物量常见模型
    4.3. 碳储量模型
        4.3.1. 全国林分碳储量模型
        4.3.2. 碳储量常见模型
    4.4. 林木生长预测模型
        4.4.1. 单木生长模型预测
        4.4.2. 林分生长模型预测
    4.5. 森林经营辅助决策模块
        4.5.1. 天然针阔混交林择伐经营
        4.5.2. 最大化轮伐期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
    5.1. 用户管理模块
        5.1.1. 功能结构
        5.1.2 软件实现
    5.2. GIS基础操作模块功能实现
        5.2.1. 功能结构
        5.2.2. 数据加载与保存
        5.2.3. 地图操作与属性操作
        5.2.4. 图层编辑与图层管理
    5.3. 无人机森林资源测计
        5.3.1. 功能结构
        5.3.2. 测试数据来源
        5.3.3. 森林区划
        5.3.4. 面积计算及平差
        5.3.5. 地形信息转化提取
        5.3.6. 单木信息提取计算
        5.3.7. 林分信息计算
        5.3.8. 无人机模块林分参数获取
    5.4. 地面摄影测量森林资源测计
        5.4.1. 功能结构
        5.4.2. 测试数据来源
        5.4.3. 数据载入
        5.4.4. 空间比例恢复
        5.4.5. 胸径和最远距离计算
        5.4.6. 写入其它参数信息
        5.4.7. 林分参数计算
        5.4.8. 地面摄影测量模块林分参数提取精度分析
    5.5. 地面常规森林资源测计
        5.5.1. 功能结构
        5.5.2. 全站仪数据导入及GPS数据转shape
        5.5.3. 其他地面常规样地观测运行界面
    5.6. 森林资源管理
        5.6.1. 功能结构
        5.6.2. 材积模型
        5.6.3. 生物量、碳储量计算
        5.6.4. 样木径阶统计
    5.7. 林木生长预测模型
        5.7.1. 功能结构
        5.7.2. 单木生长模型预测
        5.7.3. 林分生长模型预测
    5.8. 森林经营辅助决策模块功能实现
        5.8.1. 功能结构
        5.8.2. 天然针阔混交林择伐经营
        5.8.3. 最大化轮伐期
    5.9. 显示与输出
        5.9.1. 功能结构
        5.9.2. 二维制图与输出
        5.9.3. 三维展示
    5.10.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森林经营方案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美国
        2.1.2 德国
        2.1.3 加拿大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森林经营方案监测与评价概述
    3.1 监测与评价的内涵
    3.2 监测与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3.2.1 区别
        3.2.2 联系
    3.3 森林经营方案监测类型
        3.3.1 执行监测
        3.3.2 效果监测
        3.3.3 验证监测
4 构建森林经营方案监测与评价体系
    4.1 理论基础
        4.1.1 系统论
        4.1.2 适应性管理
    4.2 基本原则
    4.3 建立步骤
    4.4 经营目标
    4.5 监测项目
        4.5.1 林木、林地资源
        4.5.2 非木质林产品资源
        4.5.3 野生动植物资源
        4.5.4 森林土壤
        4.5.5 森林水源
        4.5.6 森林防火
        4.5.7 林业有害生物
        4.5.8 森林经营活动
        4.5.9 森林生态旅游
        4.5.10 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4.5.11 监测与评价指标汇总
    4.6 监测方法
        4.6.1 样地调查法
        4.6.1.1 固定样地法
        4.6.1.2 临时样地法
        4.6.2 资料收集法
        4.6.3 问卷调查法
        4.6.4 实验室测定
    4.7 监测频率
    4.8 监测计划实施
        4.8.1 监测项目的制定
        4.8.2 监测人员的选择
        4.8.3 监测数据的收集
        4.8.4 监测结果的记录与保存
    4.9 评价反馈
    4.10 结果公示
5 昆嵛山林场案例应用
    5.1 研究区概况
        5.1.1 自然条件
        5.1.1.1 地理位置
        5.1.1.2 气候条件
        5.1.1.3 地质地貌
        5.1.1.4 土壤
        5.1.1.5 水文水资源
        5.1.2 森林资源概况
        5.1.3 经营管理概况
    5.2 经营目标与经营现状
        5.2.1 森林资源
        5.2.2 森林环境
        5.2.3 森林经营活动
        5.2.4 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
        5.2.5 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5.3 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5.3.1 监测项目设计
        5.3.2 监测与评价体系
        5.3.3 监测结果评价
        5.3.4 监测结果反馈
        5.3.5 应用效果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10)GIS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的应用 ——以扬溪林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森林经营方案概述
        1.1.1 森林经营及森林经营方案概念
        1.1.2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意义
        1.1.3 森林经营方案国内外研究现状
        1.1.4 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
    1.2 GIS在林业中的应用
    1.3 GIS在森林经营方案中的应用
2 引言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地形地貌
    3.3 气象水文
    3.4 土壤条件
    3.5 森林植被
    3.6 森林资源概况
4 技术方法和研究路线
    4.1 技术路线图
    4.2 数据来源
    4.3 扬溪国有林场林地质量等级评价
        4.3.1 评价因子指标体系
        4.3.2 各因子获取方法
        4.3.3 林地质量评价方法
        4.3.4 林地质量与现有林分生长间的关系
    4.4 林场道路状况分析
        4.4.1 道路网密度评价
        4.4.2 道路缓冲区分析
5 结果分析与应用
    5.1 林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分析及应用
        5.1.1 各评价因子分布状况
        5.1.2 林地质量分布状况
        5.1.3 林地质量与现有林分生长间的关系分析
        5.1.4 应用(森林培育规划)
    5.2 林场道路状况分析结果
        5.2.1 道路网密度分析结果
        5.2.2 道路缓冲区分析结果
        5.2.3 林场道路建设规划
    5.3 经营方针的制定
    5.4 森林功能区划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森林经营密度表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洪江区国有林场风景林经营类型组织与经营技术研究[D]. 曾倩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湖南栎类次生林生长预估及林分收荻表编制[D]. 王帅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林业局级森林经营方案整体评价 ——以乌尔旗汉林业局为例[D]. 沙晓娟.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4]人工林适地适树与生长收获效益评估研究 ——以贵州省杉木和马尾松为例[D]. 陈玉玲.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5]基于FSOS模型的森林采伐方案模拟研究[D]. 戴其林.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6]湖南楠木次生林林分收获表与结构优化研究[D]. 姜兴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7]广西广运林场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研究[D]. 魏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8]森林资源测计及经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颖.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9]森林经营方案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建[D]. 吴梦瑶.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10]GIS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的应用 ——以扬溪林场为例[D]. 杨晔.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森林经营密度表在编制森林经营计划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