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器官及其他副产品生化制备技术——生化药物和生化试剂

畜禽器官及其他副产品生化制备技术——生化药物和生化试剂

一、畜禽脏器及其他副产物提取生化制剂技术——生化药物和生化试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田田,余涛[1](2020)在《襄阳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浅谈》文中研究表明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的诸多问题。襄阳市作为湖北省畜牧大市,如何适应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做好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简要分析了当前襄阳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重点,思考了"十四五"时期襄阳市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以期能为襄阳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康峻,王卫,郭强,张佳敏,白婷[2](2020)在《家畜肺综合加工利用及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猪和牛等家畜的肺是其屠宰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不仅可作为烹制菜肴的食材,更可通过精深加工开发出酶类、蛋白、肽及糖类等应用于医药、化工和饲料制品等领域,如硫酸软骨素、肝素钠、转化酶、抑肽酶、组织凝血活酶、血管紧张素、糖胺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对其在此领域的产品开发及技术研究进行了概述。

李润娇[3](2014)在《花生粕制备生化试剂蛋白胨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冷榨花生粕和微生物发酵热榨花生粕制备两种花生蛋白胨,以蛋白胨得率和氨基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从而制备生化试剂花生蛋白胨。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酶解花生粕专用微生物培养基料产品提供理论和试验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冷榨和热榨花生粕原料分析。分别对冷榨和热榨花生粕的蛋白质,脂肪,灰分,总糖,水分含量进行分析。冷榨花生粕原料中蛋白质含量高达56.36%,脂肪的含量较低为1.23%,水分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83%和5.52%,另外花生粕中糖的含量较高为25.67%。热榨花生粕原料中蛋白质含量达48.87%,脂肪的含量较低为1.16%。水分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58%和8.42%,另外花生粕中糖的含量较高为23.89%。两种原料均不需脱脂处理。2.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冷榨花生粕制备蛋白胨。研究了酶解温度、pH、底物浓度、酶解时间和加酶量对蛋白胨得率和氨基氮含量的影响。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木瓜蛋白酶制备花生蛋白胨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pH7.5,底物浓度2%,加酶量6%,酶解时间6小时。此工艺条件下制备蛋白胨的得率为48.34%,氨基氮的含量为0.726mg%。3.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发酵热榨花生粕制备蛋白胨。根据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可以自身合成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酶类的特点来酶解花生粕中蛋白质,从而得到蛋白胨产品。主要分为发酵和酶解两步进行。发酵试验中选取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菌量、料水比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选取最佳的发酵条件进行酶解试验。酶解试验中选取加水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蛋白胨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60h,接菌量为4mL,料水比为2:1,加水量为200mL,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1.5h,得到最好的蛋白胨生产工艺。在此工艺下制备的蛋白胨的得率在39.58%,氨基氮的含量为0.7112mg%。4.两种蛋白胨产品的理化性质检验。主要包括对一般特性如:颜色、澄清度、沉淀等的检测和对总氮含量、氨基氮含量等的测定。两种蛋白胨的总氮含量和氨基氮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冷榨蛋白胨水溶液颜色微黄、澄清透明、无沉淀、碱性沉淀和磷酸盐沉淀微量。热榨蛋白胨水溶液颜色浅棕色、透明澄清、无碱性沉淀和磷酸盐沉淀。

黄珊珊[4](2011)在《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植物乳杆菌发酵剂制备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了增殖培养基和高效冻干保护剂,优化了植物乳杆菌增殖培养、细胞浓缩分离等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功能,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及其功能成分和量效关系,为开发含有植物乳杆菌的功能性乳制品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实验确定了植物乳杆菌的最佳增殖培养基组成为:11%脱脂乳、0.5%乳糖、0.5%胰蛋白胨、0.8%酵母浸粉、8%新鲜乳清、0.8%复合维生素、1%Na2HPO4-KH2PO4。在此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12h,活菌数达到1.53×109cfu·mL-1,较不添加复合生长因子培养基提高了5.3倍。将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离心,选择最佳离心条件:转速为4000r/min,离心时间为20min,添加复合保护剂10%海藻糖、11%脱脂乳、4%谷氨酸钠制成菌悬液,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冻干存活率达到78.8%。本研究探讨了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完整细胞、无细胞提取物、灭活菌体及冻干菌体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了两种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DPPH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对比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别。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浓度为109cfu·mL-1的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47.8%和41.1%。清除羟自由基实验表明,浓度为109cfu-mL"’的植物乳杆菌各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与同体积的1mmol·L-1抗坏血酸相当。清除超氧阴离子实验中,植物乳杆菌无细胞提取物清除率达到了48.7%。植物乳杆菌无细胞提取物和完整细胞还原活性分别相当于307±5.4μmol·L-1和263±4.3μmol·L-1的L-半胱氨酸。对亚铁离子和铜离子螯合能力分别为53.6%、83.1%和28.1%、43.7%。这几项结果表明,无细胞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说明乳酸菌胞内物质是菌产生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综合利用植物乳杆菌提供了有利依据。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植物乳杆菌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6周后测定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对照组相比,正常组及灌胃植物乳杆菌的小鼠抗氧化活性都有显着性提高。其中,灌胃植物乳杆菌无细胞提取物组的小鼠相对于衰老模型组的小鼠,其血清和肝脏的SOD、GSH-Px、CAT活力有所提到,都达到显着水平(P<0.05)。植物乳杆菌完整细胞组血清以及肝组织T-AOC均有升高,达到显着水平(P<0.05)。植物乳杆菌完整细胞肝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达显着水平(P<0.05)。总之,植物乳杆菌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小鼠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对机体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于福满[5](2010)在《畜禽副产品加工现状和应用前景》文中提出随着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畜禽产品尤其是畜禽副产品的有效利用和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国际和国内畜禽副产品加工的发展现状以及畜禽副产品有效利用的必要性和意义。

孙囝[6](2009)在《瑞士乳杆菌发酵剂制备及其发酵产物生物活性的评价》文中提出本文对瑞士乳杆菌发酵剂制备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了增殖培养基和高效冻干保护剂,优化了乳酸菌增殖培养、细胞浓缩分离等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发酵产物的降血压功能和免疫功能,旨在初探瑞士乳杆菌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及其功能成分和量效关系,为工业化开发含有瑞士乳杆菌的功能性乳制品提供必要理论和技术基础。实验确定了瑞士乳杆菌的最佳增殖培养基组成为:酶水解11%脱脂乳中加0.5%乳糖,0.5%胰蛋白胨,0.3%酵母膏,体积分数为1%KH2PO4-NaOH,40℃培养14 h,此培养基中活菌数为5.87×109cfu/mL,分别比在11%脱脂乳培养基和酶解脱脂乳培养基中提高100倍和15.4倍。将瑞士乳杆菌发酵液离心,选择最佳离心条件:转速为4000r/min,离心时间为20 min,添加复合保护剂10%海藻糖、11%脱脂乳、4%谷氨酸钠制成菌悬液,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冻干存活率高达83%。在制备了浓缩型发酵剂的基础上,利用8周龄先天性高血压大鼠(SHR)观察瑞士乳杆菌发酵乳及乳清对尾部动脉血压和心率,血脂可能产生的影响。发现瑞士乳杆菌发酵乳及乳清可以改善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灌胃6周发酵乳的SHR大鼠血压在第四周与对照组比有明显下降(P<0.05),收缩压最多下降了11.4±1.7 mmHg,且随灌胃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间的差值缓缓增加,这些结果表明,长期服用瑞士乳杆菌发酵乳不仅可以明显缓解血压的升高而且作用较稳定,有助于阻止SHR高血压形成前过度期的发展,对动脉硬化和高血脂症也可能有作用。这一结果还需临床观察进一步验证。本文还对瑞士乳杆菌及其发酵产物的增强免疫功力能进行了研究,给小鼠灌服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活菌液,细胞裂解液,发酵产物及普通酸乳和乳清后,对其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发现瑞士乳杆菌活菌液能够促进小鼠的胸腺发育,显着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着的激活B淋巴细胞活性,最佳作用活菌数为2×109cfu/mL,最佳作用剂量为20 mL/kg b.w;瑞士乳杆菌发酵乳清可以显着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着增加血清中IgG的含量,最佳作用剂量为25 mL/kg b.w。这些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活菌液(活菌数大于2×108cfu/mL)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发酵乳清高剂量组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者的免疫活性均强于其细胞裂解液及普通酸乳。瑞士乳杆菌的免疫活性成分既包括菌体所含细胞壁成分,也包括其代谢产物。总之,瑞士乳杆菌及其发酵产物,在动物实验中表现了降血压,调节血脂和增强免疫力活性的功能,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吴楠[7](2008)在《生物产业竞争力与中国的战略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值IT革命达到如火如荼的峰巅之时,以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异军突起、蓬勃发展。世界历史正在发生一场伟大的变革,即从物理学和化学时代转变为生命科学时代,由工业革命转变为生物技术革命的伟大变革。生物产业将成为支撑21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经济体系。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生物产业竞争力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曾经几次与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留下诸多遗憾和教训。目前,世界生物技术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次全新的选择,后发国家面临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21世纪的前20来年里,我国将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然,在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度里完成上述目标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是依靠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且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物产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以上要求,因此,生物产业顺理成章地被认为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使其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支撑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其关键是培育和提升我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生物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使之成为国内外政府、学术界、产业界乃至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实践的需要推动着理论的发展,从而使生物产业竞争力理论的提出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趋增强。但检索查新结果,相关研究在现有文献中尚未发现,本论文是一种初步研究探索。本论文围绕生物产业竞争力主题,进行了较扎实的实际调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华中等)和广泛的文献(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经济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及环境科学、未来学等交叉学科等等)索检研究,进行认真的数据整理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对生物产业及其竞争力的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的范畴、历史、现状、特点、趋势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生物产业及其竞争力的社会科学基础——经济学、管理学乃至社会学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而后,对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载体——生物产业,从范畴、发展、结构和内容、特征、特点进行分析界定,研究生物产业萌芽、发展、成熟、衰落及蜕变的生命周期,作为战略产业的特征和演变机理,以及生物产业的行业划分和统计方法,进而提出生物产业作为战略主导产业的培育模式。从而奠定生物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基础、廓清研究背景。针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核心——生物产业竞争力,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构建生物产业竞争力理论,提出和界定生物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和范畴,从影响和决定因素系统分析入手,研究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和理论结构;二是创建生物产业竞争力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运用相关数学方法、协同理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以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构成要素和实现要素为依据,分别建立分析评价模型;三是研究生物产业竞争力生命周期,针对生物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分析生物产业竞争力变化特点和应对策略;四是研究生物产业及其竞争力的核心载体——生物产业集群(生命科学产业园、生物谷),研究生物产业集群理论和园区竞争要素,对生物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因素——生物产业资本市场和融资竞争,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生物产业竞争的战略路径。五是运用生物产业竞争力协同分析评价模型,进行美国与中国的生物产业竞争力比较及评价实证。进而,根据构建的生物产业竞争力理论和模型,运用“钻石模型”—SWOT分析法,对全球和中国生物产业发展和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对全球的研究,主要是对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地区主要国家的生物产业发展和竞争力“钻石要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和归纳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和竞争的特点和优劣势,从生物产业国别竞争实践中,抽象出提升生物产业竞争力的一般驱动因素和支撑条件。对中国的研究,主要是从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总体状况入手,分析中国生物产业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系统分析及综合评价,明确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揭示问题和不足,进而对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进行了“钻石模型要素”系统分析和评价,得出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的支撑条件和制约因素等主要结论,作为提升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据。最后,论文研究的目的和落脚点,是培育和提升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依据上述理论研究和国际、国内的实证分析,从生物产业竞争力要素角度,设计和提出培育和提升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对策路径——国家战略和战略重点建议:抓住全球生物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强化竞争优势,构建提升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体系(创新战略、传统产业改造战略、人才战略、融资战略、资本市场战略、国际化战略、集群化战略、中药现代化战略和资本市场战略等),创造相关支撑保障条件,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推动中国尽快成为生物产业大国。本论文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管理学、经济学交叉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战略设计、实施措施相配合,学术成果与产业化实践相沟通,既体现了一定的学术创新度和超前性,又提出和创建了相关范畴、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全球主要国家和中国的生物产业发展和竞争力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提升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建设性战略及实施决策建议。

肖凤[8](2007)在《半胱胺盐酸盐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提出半胱胺盐酸盐(CSH)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本文系统研究了以乙醇胺为原料合成CSH的方法和条件,确定了经酯化、环合和水解开环步骤合成CSH的工艺路线。以乙醇胺和硫酸为原料,对CSH中间体α-巯基噻唑啉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物料比、混合温度、加压蒸馏温度范围等因素的实验分析,找出了适宜的合成方法和条件为:50%硫酸溶液与70%乙醇胺溶液在20℃下混合,室温搅拌反应30min,在0.095MPa真空度下减压蒸馏,蒸馏温度为45~145℃,蒸至无水馏出;用20%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蒸余物后加入二硫化碳搅拌均匀,水浴加热至45℃,反应2h后加入同等分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反应2h,升温至55℃反应至无明显回流;用蒸馏水重结晶干燥。在此条件下α-巯基噻唑啉收率达90%以上,较国内平均水平提高了20%。采用常压酸水解、常压碱水解、加压酸水解,以及微波消解等方法,对α-巯基噻唑啉的开环水解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压水解速率远远高于常压水解,酸水解和碱水解都能得到目标产物,微波消解效率低于加压水解。通过对加压酸水解和常压碱水解的深入对比研究,得出了酸水解α-巯基噻唑啉的时宜条件为:盐酸质量浓度20%,水解压力0.3MPa,水解时间7h,盐酸与α-巯基噻唑啉的摩尔数比5∶1,CSH收率95.6%,纯度可达99.0%;碱水解α-巯基噻唑啉的时宜条件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30%,氢氧化钠与α-巯基噻唑啉的摩尔比为7∶1,水解压力0.3MPa,水解时间3h,CSH收率72.4%,纯度可达98.2%。经酯化、环合和水解开环合成的产物用核磁共振谱和红外谱进行结构鉴定确认是CSH,纯度用碘量法测定。对整个各成工艺进行物料衡算,以乙醇胺为基准的CSH收率分别为:加压酸水解88.8%,加压碱水解66.7%。

张呈峰[9](2003)在《白鲢鱼糜制品加工关键工艺及酶解白鲢鱼内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鲢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淡水鱼种,其产量与目前生产鱼糜的主要原料狭鳕相当。如何有效的利用我国丰富的的白鲢资源成为制约白鲢加工产业化的主要问题。将白鲢鱼肉加工成鱼糜制品是一条很好的利用途径,白鲢属于极难凝胶化、易凝胶劣化的鱼种,因此,如何提高白鲢鱼糜凝胶强度、增强鱼糜制品的弹性,从而改善白鲢鱼糜制品的品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与海水鱼相比,白鲢出肉率较低,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下脚料,如何有效的利用白鲢下脚料也成为影响白鲢鱼加工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本论文针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较差,品质不佳的问题,首先对比了不同加热方式对白鲢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确定了白鲢鱼糜最适合的加热方式,并筛选出白鲢鱼糜最佳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随后主要研究了淀粉、大豆分离蛋白、蛋清、TGase等添加物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在白鲢鱼糜中的最适添加量。同时,根据白鲢鱼内脏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特点,开展了利用双蛋白酶连续水解白鲢鱼内脏生产水解动物蛋白的研究,确定了酶解关键工艺参数,并对水解产物HAP进行了氨基酸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两段加热法比一段加热法能明显提高白鲢鱼糜凝胶强度,因此,为适合白鲢鱼糜的加热方式。对比35℃、40℃、45℃三个不同温度下分别加热30min、60min和90min对白鲢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得出,白鲢鱼糜最佳的加热工艺参数为40℃、60min-85℃、30min。 对比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和糯米淀粉四种淀粉以及TGB、TGK和TGAK三种谷氨酰胺转胺酶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发现马铃薯淀粉和TGAK能够显着地提高白鲢鱼糜的凝胶强度,改善白鲢鱼糜的凝胶特性,因此马铃薯淀粉和TGAK最适合添加到白鲢鱼糜中。实验确定各添加物在白鲢鱼糜中的最佳添加量为:马铃薯淀粉8%、大豆分离蛋白5%、蛋清10%、TGAK0.3%。 最后,实验表明,用Protamex、Neutrase和Flavourzyme三种蛋白酶对白鲢鱼内脏进行双酶连续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aCl添加量为5%;Protamex E/S=1.80AU/kg,T=55℃,t=3h;Flavourzyme E/S=1000LAPU/kg,T=55℃,t=4h;Neutrase E/S=0.9AU/kg、T=55℃、t=3h。对水解产物进行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双酶连续水解白鲢内脏得到的水解动物蛋白为氨基酸组成均衡的良好添加物。

包斌[10](2002)在《羊脾脏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卵黄脂蛋白过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体系、亚油酸过氧化体系以及牛肉匀浆、绞碎羊肉中研究了羊脾脏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羊脾脏提取液在以上体系中均表现出抗氧化活性,但其活性与实验体系密切相关;这种活性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脾脏提取液中除了抗氧化活性成分外,同时存在促氧化成分,因此,脾脏提取液稀释后,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但活性与稀释倍数没有线性关系;脾脏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与基质的pH值没有密切的关系;热处理的脾脏提取液仍然有活性,但活性受到影响。本文从全新的角度探讨脾脏中的活性物质,为进一步研究这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二、畜禽脏器及其他副产物提取生化制剂技术——生化药物和生化试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畜禽脏器及其他副产物提取生化制剂技术——生化药物和生化试剂(论文提纲范文)

(1)襄阳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襄阳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重点
    1.1 严格动物防疫程序,保证畜禽成活率
    1.2 稳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养殖效益
    1.3 加强重点环节研究,提升科技转化力
    1.4 挖掘屠宰加工潜力,促进产业链延伸
2“十四五”时期襄阳市畜牧业发展方向探讨
    2.1 规模化养殖成主流,散养户仍存在
    2.2 资源化利用为常态,标准化养殖为重点
    2.3 大数据分析为基础,智能化养殖为趋势
3 小结

(2)家畜肺综合加工利用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制取酶类产品
    1.1 转化酶
    1.2 抑肽酶
    1.3 组织凝血活酶
2 制取蛋白及肽类产品
    2.1 胶原蛋白
    2.2 抗氧化肽
    2.3 蛋白肽
    2.4 肉类香精
3 制取硫酸软骨素肝素钠及其他产品
    3.1 硫酸软骨素
    3.2 肝素钠
    3.3 表面物质及悬浊液
    3.4 糖胺聚糖
4 结语

(3)花生粕制备生化试剂蛋白胨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花生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1.2 花生粕资源和利用现状
        1.2.1 花生粕来源及主要成分
        1.2.2 花生粕的综合利用
        1.2.3 蛋白质酶解技术在花生粕蛋白中的研究进展
    1.3 蛋白胨的研究
        1.3.1 蛋白胨的生产方法
        1.3.2 蛋白胨的生产工艺流程
    1.4 枯草芽孢杆菌
        1.4.1 枯草芽孢杆菌简介
        1.4.2 枯草芽孢杆菌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进展
    1.5 国内外蛋白胨的研究进展
    1.6 立题依据及意义
        1.6.1 立题依据
        1.6.2 立题意义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木瓜蛋白酶酶解冷榨花生粕制备蛋白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和试剂
        2.1.2 主要设备
    2.2 分析方法
        2.2.1 原料组分含量的测定
        2.2.2 蛋白胨得率的测定(双缩脲法)
        2.2.3 氨基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滴定法)
    2.3 试验方法
        2.3.1 冷榨花生粕的酶解工艺流程
        2.3.2 操作要点
        2.3.3 单因素试验设计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原料成分分析结果
        2.4.2 水解液中蛋白胨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2.4.3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4.3.1 酶解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2.4.3.2 pH 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2.4.3.3 底物浓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2.4.3.4 酶解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2.4.3.5 加酶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2.4.4 木瓜蛋白酶酶解冷榨花生粕制备蛋白胨的工艺优化
        2.4.4.1 正交分析方案及结果分析
    2.5 结论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热榨花生粕制备蛋白胨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和试剂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设备
    3.2 分析方法
        3.2.1 原料组分含量的测定
        3.2.2 枯草芽孢杆菌液体种子制备方法
        3.2.3 蛋白胨得率的测定(双缩脲法)
        3.2.4 氨基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滴定法)
    3.3 试验方法
        3.3.1 热榨花生蛋白胨的制备过程
        3.3.2 操作要点
        3.3.3 枯草发酵制备蛋白胨的发酵工艺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
        3.3.4 枯草发酵制备蛋白胨的酶解工艺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原料成分分析结果
        3.4.2 枯草发酵制备蛋白胨的发酵工艺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
        3.4.2.1 发酵温度对蛋白胨制备的影响
        3.4.2.2 发酵时间对蛋白胨制备的影响
        3.4.2.3 接菌量对蛋白胨制备的影响
        3.4.2.4 料水比对蛋白胨制备的影响
        3.4.2.5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3.4.3 枯草发酵制备蛋白胨的酶解工艺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
        3.4.3.1 加水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3.4.3.2 酶解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3.4.3.3 酶解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3.4.3.4 酶解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结论
第四章 花生蛋白胨的理化性质及检验的研究
    4.1 材料与试剂
        4.1.1 实验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方法
        4.2.1 花生蛋白胨的一般性状检查
        4.2.2 花生蛋白胨水分的测定
        4.2.3 花生蛋白胨灰分的测定
        4.2.4 花生蛋白胨总氮含量的测定
        4.2.5 花生蛋白胨氨基氮含量的测定
        4.2.6 花生蛋白胨糖含量的测定
        4.2.7 花生蛋白胨亚硝酸盐的测定
        4.2.8 花生蛋白胨磷含量的测定
        4.2.9 花生蛋白胨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花生蛋白胨一般性状检查结果
        4.3.2 花生蛋白胨水分的测定结果
        4.3.3 花生蛋白胨灰分的测定结果
        4.3.4 花生蛋白胨总氮含量的测定结果
        4.3.5 花生蛋白胨氨基氮含量的测定结果
        4.3.6 花生蛋白胨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4.3.7 花生蛋白胨亚硝酸盐的测定结果
        4.3.8 花生蛋白胨磷含量的测定结果
        4.3.9 花生蛋白胨氯化钠含量的测定结果
        4.3.10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乳酸菌简介
        1.1.1 乳酸菌的分类
        1.1.2 乳酸菌的分布
    1.2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1.2.1 改善胃肠道功能
        1.2.2 改善免疫能力
        1.2.3 抗菌作用
        1.2.4 改善营养健康状况
        1.2.5 缓解乳糖不耐症,促进Ca的吸收,生成营养物质
    1.3 国内外益生菌制品的研究进展
        1.3.1 国际上使用的益生菌种
        1.3.2 国内外益生菌产品
        1.3.3 乳酸菌的增殖培养与浓缩
        1.3.4 国内外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4 自由基与生物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
        1.4.1 自由基的定义
        1.4.2 自由基的危害
        1.4.3 生物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
        1.4.4 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
    1.5 乳酸菌的抗氧化作用
        1.5.1 国内外乳酸菌抗氧化研究现状
        1.5.2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体内实验
    1.6 乳酸菌抗氧化作用可能的机理
        1.6.1 螫合金属离子与清除活性氧
        1.6.2 酶活性对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6.3 非酶类还原性物质及其他
    1.7 乳酸菌抗氧化能力的检测
        1.7.1 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的测定
        1.7.2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1.7.3 抗氧化乳酸菌制品的应用前景
    1.8 植物乳杆菌菌简介
    1.9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1 背景和必要性
        1.9.2 研究目的
        1.9.3 研究意义
    1.10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主要试剂
        2.1.1 菌种
        2.1.2 主要原材料
        2.1.3 培养基
        2.1.4 试验动物
        2.1.5 主要仪器
        2.1.6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植物乳杆菌发酵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2.2.2 测定方法
        2.2.3 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2.2.4 植物乳杆菌计数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的筛选
        2.2.5 植物乳杆菌增菌培养基的制备
        2.2.6 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
        2.2.7 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
        2.2.8 冻干产品复水介质及复水条件的确定
        2.2.9 冻干产品的品质评定
    2.3 实验样品的制备方法
        2.3.1 菌体的制备
        2.3.2 植物乳杆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3.3 动物与分组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菌落形态与细胞形态
        3.1.1 菌体在MRS及显微镜下形态
        3.1.2 液体培养特征
    3.2 植物乳杆菌计数培养基的选择和培养方法的确定
        3.2.1 不同培养基对单层平板法培养乳酸菌的影响
        3.2.2 不同培养基对厌氧培养法培养乳酸菌的影响
    3.3 植物乳杆菌增菌培养基的制备
        3.3.1 植物乳杆菌最适生长基础培养基的选择
        3.3.2 植物乳杆菌在基础培养基中生长曲线的测定
        3.3.3 增菌培养基中缓冲盐的选择
        3.3.4 增菌培养基的营养强化
    3.4 冻干保护条件的确定
        3.4.1 保护剂的种类及添加量的确定
        3.4.2 冻干产品复水介质及复水条件的确定
        3.4.3 冻干产品的品质评定
    3.5 响应面分析实验优化超声破碎条件的结果
        3.5.1 响应面分析实验
        3.5.2 响应面方差分析
        3.5.3 响应面曲面分析
    3.6 植物乳杆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3.6.1 植物乳杆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
        3.6.2 两株乳酸菌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的比较
        3.6.3 两株乳酸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比较
        3.6.4 两株乳酸菌清除DPPH能力比较
        3.6.5 两株乳酸菌还原能力的比较
        3.6.6 两株乳酸菌螯合金属离子能力的比较
        3.6.7 两株乳酸菌巯基含量的比较
    3.7 植物乳杆菌体内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3.7.1 不同菌体制剂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SOD含量的影响
        3.7.2 不同菌体制剂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3.7.3 不同菌体制剂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的影响
        3.7.4 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总抗氧化(T-AOC)能力的测定
        3.7.5 不同菌体制剂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GSH-Px含量的影响
4 结论
    4.1 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
    4.2 植物乳杆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结论
    4.3 植物乳杆菌体内抗氧化动物实验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5)畜禽副产品加工现状和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畜禽副产品应用现状[1~5]
    1.1 畜禽血液应用现状
        (1) 国外畜禽血液应用现状。
        (2) 国内畜禽血液应用现状。
    1.2 畜禽骨资源应用现状
        (1) 国外畜禽骨资源应用现状。
        (2) 国内畜禽骨资源应用现状。
2 解决畜禽副产品应用现状问题的必要性
    2.1 符合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长期规划
    2.2 符合我国肉类工业潜在的市场需求
        (1) 畜禽血液制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 畜禽骨头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3) 畜禽内脏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3 符合我国肉类工业和地方科技的潜在需求
3 解决畜禽副产品应用现状的潜在意义[10]
    3.1 经济效益
    3.2 社会效益
    3.3 环境效益

(6)瑞士乳杆菌发酵剂制备及其发酵产物生物活性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益生菌概述
        1.1.1 瑞士乳杆菌简介
        1.1.2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1.2 酸奶发酵剂
        1.2.1 酸奶发酵剂的分类、特点及制作工艺
        1.2.2 乳酸菌的增殖培养与浓缩
        1.2.3 真空冷冻干燥
        1.2.4 酸奶发酵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乳酸菌的降血压作用研究
        1.3.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肤作用机理
        1.3.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肤的测定与评价
        1.3.3 乳酸菌的降血压作用研究进展
    1.4 乳酸菌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1.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4.2 乳酸菌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1.5 益生菌的一些研究新动态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1 背景和必要性
        1.6.2 研究目的
        1.6.3 研究意义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
        1.7.1 瑞士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
        1.7.2 瑞士乳杆菌及其发酵产物的降血压作用动物实验
        1.7.3 瑞士乳杆菌及其发酵产物的免疫作用动物实验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主要试剂
        2.1.1 菌种
        2.1.2 主要原材料
        2.1.3 培养基
        2.1.4 试验动物
        2.1.5 主要仪器
        2.1.6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瑞士乳杆菌发酵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2.2.2 测定方法
        2.2.3 瑞士乳杆菌计数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的筛选
        2.2.4 瑞士乳杆菌pH内调控增菌培养基的制备
        2.2.5 瑞士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
        2.2.6 干粉发酵剂的品质评定
        2.2.7 瑞士乳杆菌及其发酵产物的降血压作用动物实验
        2.2.8 瑞士乳杆菌及其发酵产物的免疫作用动物实验
3 结果与讨论
    3.1 瑞士乳杆菌计数培养基的选择和培养方法的确定
        3.1.1 不同培养基对单层平板法培养乳酸菌的影响
        3.1.2 不同培养基对厌氧培养法培养乳酸菌的影响
        3.1.3 不同培养基对双层平板法培养乳酸菌的影响
    3.2 瑞士乳杆菌pH内调控增菌培养基的制备
        3.2.1 瑞士乳杆菌最适生长基础培养基的选择
        3.2.2 瑞士乳杆菌在基础培养基中生长曲线的测定
        3.2.3 碳源对瑞士乳杆菌增殖的影响
        3.2.4 氮源对瑞士乳杆菌增殖的影响
        3.2.5 生长因子对瑞士乳杆菌增殖的影响
        3.2.6 缓冲盐对对瑞士乳杆菌增殖的影响
        3.2.7 瑞士乳杆菌培养基的正交试验设计
        3.2.8 瑞士乳杆菌最适取样时间的确定
    3.3 瑞士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
        3.3.1 澄清剂用量选择
        3.3.2 离心条件的选择
        3.3.3 保护剂的选择
        3.3.4 喷雾干燥与冷冻干燥的选择
    3.4 干粉发酵剂品质的评定
    3.5 瑞士乳杆菌及其发酵产物的降血压作用动物实验
        3.5.1 大鼠的体重变化曲线
        3.5.2 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3.5.3 对SHR大鼠心率的影响
        3.5.4 对SHR大鼠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影响
        3.5.5 对SHR大鼠血脂的影响
    3.6 瑞士乳杆菌及其发酵产物的免疫作用动物实验
        3.6.1 瑞士乳杆菌及其发酵产物与普通酸乳的免疫活性筛选
        3.6.2 瑞士乳杆菌活菌液及其发酵乳清免疫活性量效关系的确定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农学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7)生物产业竞争力与中国的战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五、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生物产业
    一、生物产业的范畴及行业划分
    二、生物产业发展及产业特点
    三、生物产业的结构内容
    四、生物产业的生命周期
    五、生物产业可培育为战略支柱产业
第三章 生物产业竞争力
    一、生物产业竞争力的范畴
    二、生物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三、生物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四、生物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与模型
    五、生物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生命周期
    六、生物产业竞争力与产业集群
    七、生物产业竞争力与资本市场
    八、生物产业竞争战略
    九、美国与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协同分析评价模型实证比较及评价
第四章 世界主要国家生物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北美地区生物产业竞争力模型要素比较分析
    二、欧洲地区生物产业竞争力模型要素比较分析
    三、亚太地区生物产业竞争力模型要素比较分析
    四、结论:生物产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和支撑条件
第五章 中国生物产业发展及其竞争力分析评价
    一、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状况
    二、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模型要素分析
    四、中国生物产业模型要素评价及结论
第六章 增强中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一、培育和强化机遇要素和政府行为要素
    二、培育和强化生产要素和市场条件要素
    三、培育和强化相关支撑产业、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要素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半胱胺盐酸盐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半胱胺盐酸盐
        1.1.1 半胱胺盐酸盐及其性质
        1.1.2 半胱胺盐酸盐的用途
    1.2 半胱胺盐酸盐的合成途径
        1.2.1 乙醇胺-溴化氢法
        1.2.2 乙醇胺-硫酸-环乙胺法
        1.2.3 硫化氢-氮丙啶法
        1.2.4 乙醇胺―硫酸―硫代硫酸盐法
        1.2.5 乙醇胺-硫酸-噻唑啉法
    1.3 半胱胺盐酸盐的表征
        1.3.1 氧化还原法
        1.3.2 光谱法
        1.3.3 色谱法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2 α-巯基噻唑啉的合成
    2.1 实验原理
        2.1.1 乙醇胺的酯化反应
        2.1.2 酯化产物的环合反应
        2.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1.4 试剂与仪器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混合温度与噻唑啉收率的关系
        2.2.2 物料配比与噻唑啉收率的关系
        2.2.3 减压蒸馏温度与噻唑啉收率的关系
        2.2.4 正交实验
        2.2.5 产品纯化及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α-巯基噻唑啉的水解
    3.1 酸性水解
        3.1.1 反应原理
        3.1.2 试验步骤
        3.1.3 压力影响
        3.1.4 物料比影响
        3.1.5 重现性
        3.1.6 产品分析
        3.1.7 纯度标定
    3.2 碱性水解
        3.2.1 反应原理
        3.2.2 试验步骤
        3.2.3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影响
        3.2.4 反应时间的影响
        3.2.5 氢氧化钠和α-巯基噻唑啉的摩尔比影响
        3.2.6 产品纯化
        3.2.7 产品检验
        3.2.8 小结
    3.3 微波消解的探讨
        3.3.1 微波加热原理及应用
        3.3.2 试验步骤
        3.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4 合成方法评价
    4.1 合成路线的确定
    4.2 合成条件
    4.3 合成效率分析
    4.4 产品鉴定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白鲢鱼糜制品加工关键工艺及酶解白鲢鱼内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我国白鲢资源加工利用的现状
    第一节 白鲢鱼糜制品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
        1.1 鱼糜制品的弹性形成过程
        1.2 鱼糜制品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机理
        1.2.1 鱼糜的凝胶化机理
        1.2.2 鱼糜的凝胶劣化机理
        1.3 结语
    第二节 白鲢鱼下脚料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
        2.1 鱼头鱼骨综合利用的研究
        2.2 鱼皮鱼鳞综合利用的研究
        2.3 鱼内脏综合利用的研究
        2.4 结语
第二章 白鲢鱼糜制品加工关键工艺的研究
    第一节 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白鲢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实验材料
        1.2.2 实验方法
        1.2.3 数理分析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3.1 白鲢冷冻鱼糜的基本特性
        1.3.2 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1.4 讨论
    第二节 淀粉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数理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淀粉种类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2.3.2 马铃薯淀粉添加量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节 几种非肌肉蛋白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数理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3.3.2 蛋清添加量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节 谷氨酰胺转胺酶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数理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种类谷氨酰胺转胺酶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4.3.2 谷氨酰胺转胺酶TGAK添加量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4.4 讨论
第三章 酶解白鲢鱼内脏生产水解动物蛋白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鲢鱼内脏主要的理化指标
        3.2 NaCl添加量对蛋白酶水解度的影响
        3.3 Protamex水解白鲢鱼内脏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3.4 Flavourzyme水解白鲢鱼内脏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3.5 Neutrase水解白鲢鱼内脏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3.6 HAP的氨基酸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白鲢鱼内脏
        4.2 白鲢鱼内脏pH值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4.3 酶解产物HAP的苦味
        4.4 最终产品及氨基酸组成
第四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羊脾脏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食品氧化与抗氧化的机理
        1.1.1 食品中脂肪的氧化
        1.1.2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1.2 机体内的氧化及抗氧化
        1.2.1 机体内的氧化反应
        1.2.2 机体的抗氧化
    1.3 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
        1.3.1 来自植物的抗氧化物质
        1.3.2 来自动物的抗氧化物质
        1.3.3 来自微生物及其它天然产物中的抗氧化物质
    1.4 脾脏及其研究进展
        1.4.1 脾脏及其功能
        1.4.2 脾脏的研究进展
        1.4.2.1 脾脏的抗肿瘤作用
        1.4.2.2 脾脏与感染免疫的关系
        1.4.2.3 脾转移因子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脾脏对羊肉氧化程度的影响
    2.2 脾脏提取液的获得及对提取液进行超滤与其它处理
    2.3 脾脏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确定
    2.4 脾脏提取液中SOD酶活力的测定
    2.5 牛肉匀浆中脾脏提取液的抗氧化性的确定
    2.6 pH对脾脏提取液抗氧化性的影响
    2.7 脾脏提取液在加盐绞碎羊肉中的抗氧化作用的确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脾脏对羊肉氧化程度的影响
    3.2 脾脏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
    3.3 不同处理脾脏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
    3.4 脾脏提取液中SOD的活性
    3.5 脾脏提取液在牛肉匀浆中的抗氧化作用
    3.6 脾脏提取液抗氧化稳定性测定
        3.6.1 牛肉匀浆的pH值对脾脏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6.2 加热处理对脾脏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7 脾脏提取液对加盐绞碎羊肉氧化的抑制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畜禽脏器及其他副产物提取生化制剂技术——生化药物和生化试剂(论文参考文献)

  • [1]襄阳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浅谈[J]. 李田田,余涛. 湖北畜牧兽医, 2020(12)
  • [2]家畜肺综合加工利用及其研究进展[J]. 康峻,王卫,郭强,张佳敏,白婷. 农产品加工, 2020(05)
  • [3]花生粕制备生化试剂蛋白胨的工艺研究[D]. 李润娇.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4]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黄珊珊. 天津科技大学, 2011(04)
  • [5]畜禽副产品加工现状和应用前景[J]. 于福满. 肉类工业, 2010(02)
  • [6]瑞士乳杆菌发酵剂制备及其发酵产物生物活性的评价[D]. 孙囝. 天津科技大学, 2009(06)
  • [7]生物产业竞争力与中国的战略对策研究[D]. 吴楠. 华中农业大学, 2008(11)
  • [8]半胱胺盐酸盐的合成工艺研究[D]. 肖凤. 重庆大学, 2007(05)
  • [9]白鲢鱼糜制品加工关键工艺及酶解白鲢鱼内脏的研究[D]. 张呈峰. 中国农业大学, 2003(03)
  • [10]羊脾脏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 包斌.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畜禽器官及其他副产品生化制备技术——生化药物和生化试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