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五年后,教师必须掌握心理技能

上海:三五年后,教师必须掌握心理技能

一、上海:三到五年后 教师须掌握心理学技能(论文文献综述)

姜一凡[1](2021)在《90后父母教育素质研究》文中认为

王志宇[2](2021)在《“根”与远方:小镇回流青年的返乡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瑞华[3](2021)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需要严把教师入口关。在教师准入过程中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的准入条件、准入环节、准入考核做出总的规定,使三者之间协调配合与相互补充,以此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据胜任力理论,得出中小学教师岗位的胜任力指标,包括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方面的外显性胜任力指标以及教育信念、态度、动机、品德修养等内隐性胜任力指标,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需要围绕中小学教师的胜任素质进行完善。依据筛选理论,明确了教师的学历水平对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学历只是反映了教师申请者已有的能力,不能忽视将从事教师工作所需要的其它综合能力纳入教师准入考核内容之中。依据机制设计理论中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原则,提出了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的完善策略,比如在面试中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以激励公众参与监督,力求机制的设计既能保证掌握教师申请者真实有效的信息,又能激励教师申请者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文献法整理了国内外教师准入的相关研究并进行述评,梳理了关于教师准入的不同定义。结合文献中关于对职业教育教师、辅导员教师准入机制的研究,界定了中小学教师准入机制的概念。通过查阅有关教师准入的文件、各地区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以及运用访谈法了解中小学教师、校长对教师准入的看法,厘清了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继而得出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的完善策略。在准入条件方面,科学设置教师申请者的学历条件、教育实习经历条件、专业条件;在准入环节方面,通过规范材料审核环节提高信息的有效性,综合考察申请者的岗位胜任素质,并通过增设面试公开环节,激励公众参与监督,增强准入过程的透明度,从而保证准入结果的客观公正;在准入考核方面,健全笔试、面试的考核内容,强化试用期考核对教师的再考察、再甄别功能,从而更全面地考察教师申请者的教师岗位胜任力。通过完善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提高中小学教师岗位的准入门槛,从而增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提升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积极营造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良好氛围,以实现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目的。

黄俊晔[4](2021)在《小学校园氛围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小学教师既是小学生知识的启迪者,也是言行举止的指导者。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状况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工作满意度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话题。本文旨在了解当前小学校园氛围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探讨校园氛围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及探讨从校园氛围的角度来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针对小学校园氛围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所用调查问卷是彭哲健改编的中文版《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和冯伯麟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向上海市8所小学中的182位教师发放,有效问卷共165份,还对6位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小学校园氛围总体水平是中等偏上;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市区学校和郊区学校之间在校园氛围方面不具备显着性差异;教师的个人背景因素(教龄、婚姻状况、户籍、学历和是否担任班主任等)会影响教师对校园氛围的感知。上海市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对领导关系感到最满意,对工作强度感到最不满意;教师部分个人背景因素可以对其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校园氛围和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说明校园氛围越好,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越高。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并结合访谈内容,发现校园氛围中的期望清晰度维度会影响教师对自我实现的满意度;学生的校园卷入度维度和师生关系维度会影响教师对工作强度的满意度;规则公平性维度会影响教师对工资收入以及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校园安全维度会影响教师对领导关系的满意度。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校园氛围的掌控者即学校管理层面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来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提高学校的期望清晰度,以增强教师在自我实现方面的满意度;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卷入度,以提升教师对工作强度的满意度;制定公平的规章制度,科学评价,以提高教师在工资收入方面的满意度,并改善同事之间的关系;加大校园安全建设的力度,责任落实到位,以提升教师对领导关系的满意度。

孙小莉[5](2021)在《基于“同课异构”的新手高中化学教师PCK发展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相结合,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有机整合,影响着教学质量,可反映出教师专业水平。教师队伍随着每一年的新生力量的加入不断壮大,新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同课异构”活动成为了帮助新手教师快速成长的教学研究活动,也是促进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课异构”以课堂教学情境为载体,通过教师共同体的合作性课前集体研讨、课堂观察和课后集体研讨与反思环节,实现教师共同体间的思想交流,碰撞萌生新的思维火花,能有效促进教师PCK发展,是新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新手教师对“同课异构”活动的理解和对PCK的认知与发展需求,探索“同课异构”活动对发展新手教师PCK水平,促进新手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的作用,以期从理论到实践充实新手教师PCK的发展研究,也为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了解关于PCK和“同课异构”的研究现状,阐明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基于“同课异构”的教师PCK结构和PCK表征与测量的工具。为了有针对性开展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新手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情况和PCK发展需求等,从中分析新手教师对“同课异构”活动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归纳得出新手教师PCK的发展需求主要聚焦在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三个维度。为深入开展研究,笔者以两名新手高中化学教师A、B为研究对象,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两个课题为“同课异构”案例,采用内容表征(Co Re)、教学经验表征(Pap-e Rs)探测“同课异构”活动前后两名新手教师的PCK发展变化情况。着重研究两名新手教师的教学目标知识、教材分析处理知识、学生学习准备知识、学生学习困难知识、一般性的教学策略知识、具体学科的教学策略知识,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结合对新手化学教师、资深化学教师的访谈,多角度揭示两名新手化学教师的PCK发展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新手化学教师PCK水平有所提升。表现为两名新手化学教师的PCK水平皆从低水平提升至中等偏下水平;(2)PCK三个维度的知识发展不均衡。其中课程知识发展最快,学生知识同步发展,教学策略知识发展较慢;(3)PCK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笔者根据以上研究的分析,提出有效促进新手化学教师PCK发展的几点见解:(1)借助“同课异构”活动向专家型教师学习,新手教师相互学习;(2)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发挥实践教学、研讨与反思的积极作用;(3)加强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强化新手教师培训。

周莉娜[6](2018)在《高职涉农专业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建设多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生产领域的职业农民等从业者的缺口更为巨大。涉农高职院校及高职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将成为2020年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高职涉农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不充分、缺乏有效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等问题,文章以“高职涉农专业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为题开展研究工作:(1)针对高职涉农专业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研究不足的问题,基于教学设计理论的新进展和新方法,提出了高职涉农专业依托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新方法;(2)针对校内实训课程学习效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为全面提升师生的工程实践素养提供了新途径;(3)在全面分析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校内实训课程的实施效果基础上,给出了高职涉农专业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梁苏萌[7](2018)在《美国小学创客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提倡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也刮起了一阵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改革的新思潮。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点,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它倡导“做中学”的教育理念,通过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活动课程;缺乏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创客教育填补了以往教学的缺陷,它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正是我国中小学所忽视和亟待加强的。然而,我国目前对于小学创客教育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因此,本文从教学辅导模式、创客空间、社交媒体、评估方式等方面对美国阿尔伯马尔公立学校进行研究,分析该学校实施创客教育优点和缺点,从而得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学创客教育实践思路,为我国小学创客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共分六部分展开:第一部分论述了创客教育提出的背景,研究美国创客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还有相关的概念,研究现状的综述,以及本文的新颖之处和研究的难点。第二部分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哲学三方面阐述了创客教育兴起与发展的相关理论,其中涉及到杜威的做中学,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创客教育提供了学理依据。第三部分是关于美国创客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征的呈现和分析。通过系统的梳理美国创客教育的兴起,发展与广泛传播,并分析美国创客教育较之传统教育的六大特征,从而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创客教育,为下文中美国创客教育实施案例的分析打下基础。第四部分是关于美国阿尔伯马尔公立学校创客教育案例的详细呈现及分析。笔者分别从教学辅导模式、创客项目、教室的使用、社交媒体的应用、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来分析阿尔伯马尔公立学校在实施创客教育的优势以及局限性。第五部分是关于美国小学创客教育的启示,其中包括分析我国小学实施创客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针对我国小学创客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从创客空间的建立、创客教师专业化发展、保障体系得健全、网络平台搭建几个方面提出要求,得出我国小学创客教育在实施方面的建议和参考。最后一部分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并指出不足。阐述了本文研究美国小学创客教育的目的以及得出的启示,即通过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的协同努力,将创客教育逐步融入到我国小学课堂与教育活动中,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史璞頔[8](2018)在《员额制改革下常州市D区法官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官掌握审判权,是司法活动的主体,员额制改革的成败,对于我国能否实现法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十分重要。为了改变法官来源非精英化、法官人事管理行政化、审判团队配置不合理、审判效率难以提升、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等问题,改变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公正的不信任,我国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而司法责任制改革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员额制改革。各地法院在法官员额制改革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的尝试,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改革中仍有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员额制改革不仅要解决多少人能入额的问题,还要解决哪些人能入额,如何合理调配审判资源,如何让审判团队发挥最大的效用等问题。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员额制改革的目的所在。本文对员额制、法官、法官队伍建设进行了概念界定,论证了研究员额制改革背景下法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江苏省常州市D区法院为样本,分析了员额制改革的成效,并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在借鉴域外法官队伍建设和国内先进地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法官遴选标准、建立员额法官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人员配置、加强职业保障、充分发挥法官助理作用、打通法官和律师职业转换道路等解决路径,以帮助员额制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并为后续包括常州市D区法院在内的其他法院开展员额法官增补工作、促进法官队伍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人才进入法官队伍提供参考。虽然本文研究的是法官队伍建设,但法院作为一个整体,不仅需要精英化的法官,也需要优秀的辅助人员,二者在审判团队中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紧密协作的关系,才能将团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才能实现司法的公正高效。员额制改革下仅仅是法官的利益受到影响,法院所有人员都面临改革。如何让员额制发挥其效用,留住优秀司法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各类人员作用,实现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胡佳[9](2017)在《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时间不可储存,不可替代,不可逆转,浪费时间就是在虚度生命。课堂教学时间不仅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时间,也是几十名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在这短短几十分钟内,教师的时间管理是否有效,决定着着学生及自身的单位时间质量,影响着师生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参与度和成功体验,也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由于多(跨)学科任教普遍、课时压力大,教学时间管理经验不足,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行为、意识、效果及自我认知等方面,了解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的现状,综合分析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其表征,提出提升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的相关建议和策略。本研究从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这一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并为提升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提供了建议和参考。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进行研究。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围绕研究目的编制了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的相关问卷、访谈提纲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观察表》,探索了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分析了《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研究选取了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阆中市、蓬安县部分农村小学和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进行调查。通过对教师的问卷和访谈以及实地观察,了解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现状,发现其有效性存在不足,其主要表征为:课堂教学时间规划不当,课堂教学时间挪用、空置问题突出和师生难以获得高水平的成功体验。究其原因,主要为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理念落后、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知识缺乏、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能力不足、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乏力。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小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的不足,在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层面,提出了树立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理念、充实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时间设计与实施能力三条建议;在农村小学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面,提出了营造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利环境、约束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不良行为、开展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系列培训三条建议。

马涛[10](2016)在《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预测与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内外系统中各个要素,例如:外部系统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内部系统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出现了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好的或是我们期望的一面,又有不足或是令人不能满意的一面。“今天是昨天的明天”这一经典未来学命题想表达的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一切,源头都已潜藏于昨天。过去的历史已经无法改变,但人类可以通过回顾历史和立足现在以自己的行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未来存在着无限可能性,如果我们期望未来是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等待或任其发展,而必须积极的行动起来。为了避免行动的盲目性,确定符合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必要的,然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根据什么来确定目标和制定行动方案?自古以来,人们对未来根深蒂固的执着和探究从未停止,建立在不同观念、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预测是其主要途径和方法。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未来是怎样的,如何使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发展符合其本质属性且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我们在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发展过程中能做什么,应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做?这一连串问题的解答都需要通过事先预测和调控的方法来完成。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外系统要素的变化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学者给予较高关注的研究领域。对高等教育规模未来发展的研究,预测是学者们采取的主要途径,预测又因观测和研究角度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具体方法:即社会需求法、国际比较法、成本收益法、毛入学率预测法、百万比例法和地方政策法、基准增减法等;这些具体方法应用在探索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发展规律和未来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状态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仅为我们确定未来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目标提供了参考,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发展的规律,为预测技术和模型选择提供了依据。基于预测思路和统计方法的不同又有:时间序列分析法(包括趋势外推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马尔可夫链概率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等)、学生流法、回归预测分析法等。这些统计预测方法设计的思维逻辑主要是事物以往发展的趋势或影响因素会延续到未来,或可以根据以往趋势推导出未来,或过去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仍然是未来事物发展的影响因素;这种思路本身是具有合理性的,因为我们对未来的预测以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事实为基础,但从设计目的的角度来看,对未来期望精确判定则是预测走向末路的最大问题。为了达到对未来的精确预测,在缺乏系统关照和数据的条件下,只能采取越来越复杂的数学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基于对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现实分析和目前研究成果的借鉴,依据高等教育的本质、现实条件和未来目标,通过假定影响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因素多数不变,以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毛入学率、高中生源、主体专业为变量,以重点行业、产业、工种与本专科专业的拟合系数及其权重为参量,预测未来五年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中的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专业规模及办学条件规模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与状体,预测结果被称为预测量。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和专业规模的预测量和预测量趋势可以作为对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量和需求趋势的参考值;以在校生规模预测量为变量和现有办学条件为定量,根据国家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预测在现有办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随预测在校生规模的变化,办学条件可能与国家标准之间的差度。在这一预测思路的指导下,本项研究构建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八核预测模型,即由八个核心预测步骤构成:(1)总招生数预测;(2)本专硕博招生总数预测;(3)各本专科招生数预测;(4)各本专科专业招生数预测;(5)各高校各本专科专业招生数预测;(6)各高校本专科招生总数预测;(7)各高校办学条件系数与在校生规模比较;(8)以在校生规模预测量核定高校办学条件总规模和各高校办学条件规模。为了证明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中哪些是可以预测的,将s区域2015年高校办学规模数据带入模型,以基础数据和预测数据,预测和分析了s区域高校办学规模的现状与趋势;根据预测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未来发展可能趋势和状态,结合专业与重点产业、行业、工种的吻合系数,以调节和控制专业、产业、行业、工种权重,进行办学规模和教育资源的动态调控。预测本身并不是目的,预测是为了给决策者提供决策和行动方案制定的客观依据,决策和行动方案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调整,因此,预测也不会一次完成,必然是一个预测与调控持续循环反复的过程。本项研究建构的预测模型就是建立在预测与调控相结合的理念基础上的。它不仅是对2016年——2020年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预测与调控模型,乃至今后各年度办学规模,均可以据此模型进行预测和调控。该模型也不是一个封闭的模型,可以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增加指标,扩张数据库;同时,还可添加高教系统中的其它指标,比如专业评估、学生学习成绩与发展、教师教学与发展、网络课程与教学互动运行、管理效力等,实现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现状监测、发展趋势预测、问题分析和提供决策参考。而且还可以扩展到基础教育,通过添加基础教育学校与各项办学指标,构建整个教育信息系统,以实现对整个教育系统的现状监测、发展趋势预测、问题分析和提供决策参考。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是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组织的历史责任,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和研究人员的一种社会责任。尽管对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预测还存在着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如社会需求预测、对行业产业结构未来变化的预测、预测数据的收集、存贮、使用的技术和制度障碍等;但这些不能成为阻碍我们基于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在这一极其困难的领域进行尝试和探索。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项研究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发展提供一点具有可行性的参考。通过理论分析,本项研究构建了预测与调控相结合的动态模型,该模型希望尽量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精华,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现代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思维、方法的提出和应用都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预测提供了更好的技术路径,我们也意识到本项研究构建的预测与调控模型还有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期望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共同推动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朝着真正能够促进人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上海:三到五年后 教师须掌握心理学技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三到五年后 教师须掌握心理学技能(论文提纲范文)

(3)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有待完善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的基础研究
    一、核心概念
        (一)机制
        (二)准入机制
        (三)中小学教师准入机制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胜任力理论
        (二)筛选理论
        (三)机制设计理论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的变化历程
        (一)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的探索阶段
        (二)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的发展阶段
        (三)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的标准化阶段
第三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条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条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教育实习经历条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专业条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审核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公示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考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笔试考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面试考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教师试用期考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准入条件的设置不符合新时代对教师职业的要求
        (一)学历条件的设置低于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
        (二)教育实习经历条件的缺少造成教师实践素养的缺失
        (三)专业条件要求过窄影响了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二、准入环节制约着准入条件、准入考核的存在价值
        (一)审核环节不规范影响对准入条件的有效衡量
        (二)公开环节过于简单化不能保证准入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三、准入考核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的考察不全面
        (一)教师资格证笔试考核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考察不完整
        (二)教师资格证面试考核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考察不深入
    四、教师试用期考核流于形式
第五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的完善策略
    一、科学设置准入条件,适应准入改革发展需要
        (一)适度调整学历条件,重视教育的信号筛选功能
        (二)增设教育实习经历条件,引导非师范类申请者加强教育实习
        (三)适当放宽专业条件,吸引高学历优秀人才
    二、优化准入环节,确保准入客观公正
        (一)审核材料规范化,提高信息的有效性
        (二)增设面试公开环节,提高准入的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
    三、健全准入考核体系,全面考察教师岗位胜任力
        (一)完善笔试内容,激励申请者不断学习
        (二)丰富面试内容,促使申请者主动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三)将试用期考核落到实处,强化再考察、再甄别功能
    四、完善政策法规,强化过程监督
        (一)健全准入相关政策,推动准入过程改革
        (二)健全准入法规,确保准入规范化实施
        (三)重视准入过程监督,提高准入的效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中小学校长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介

(4)小学校园氛围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对校园氛围重要性的认识
        1.1.2 基于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的思考
        1.1.3 基于对个人实习过程中的感悟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校园氛围的相关研究
        1.3.2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1.3.3 校园氛围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校园氛围
        2.1.2 教师工作满意度
    2.2 理论基础
        2.2.1 双因素理论
        2.2.2 需要层次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工具
        3.1.4 数据回收及处理
    3.2 访谈的设计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提纲
        3.2.4 访谈的实施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小学校园氛围的调查结果
        4.1.1 小学校园氛围的总体情况及各维度情况
        4.1.2 不同类型小学的校园氛围差异
        4.1.3 小学校园氛围感知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4.2 小学校园氛围的情况讨论
        4.2.1 学校的总体期望清晰度不高,学生不清楚如何表现
        4.2.2 郊区学校在规则公平性、校园安全和亲师交流三方面弱于市区学校
        4.2.3 教龄短、非沪籍、学历高、班主任四类教师感知的校园氛围相对较差
    4.3 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4.3.1 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整体及各维度基本状况分析
        4.3.2 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4.4 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情况讨论
        4.4.1 教师对工作强度的总体满意度较低
        4.4.2 教师对工资收入的总体满意度较低
        4.4.3 教龄短、非沪籍、学历高、班主任四类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低
    4.5 小学校园氛围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的调查结果
        4.5.1 小学校园氛围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4.5.2 小学校园氛围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4.6 小学校园氛围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的情况讨论
        4.6.1 期望清晰度影响教师对自我实现的满意度
        4.6.2 学生的校园卷入度和师生关系影响教师对工作强度的满意度
        4.6.3 规则公平性影响教师对工资收入和同事关系的满意度
        4.6.4 校园安全影响教师对领导关系的满意度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5.1 提高学校的期望清晰度,以提升教师对自我实现的满意度
    5.2 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卷入度,以提升教师对工作强度的满意度
    5.3 制定公平的规章制度,科学评价,以提升教师对工资收入和同事关系的满意度
    5.4 加强校园安全建设 ,责任落实到位,以提升教师对领导关系的满意度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小学校园氛围感知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5)基于“同课异构”的新手高中化学教师PCK发展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1.1.2 新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性
        1.1.3 PCK研究的需求性
    1.2 研究现状
        1.2.1 PCK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同课异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基于“同课异构”的PCK发展研究现状
        1.2.4 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总体设计与实施
        1.4.1 研究内容和思路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方法
        1.4.4 资料搜集与分析
2 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的基本概念
        2.1.1 同课异构
        2.1.2 学科教学知识(PCK)
        2.1.3 新手教师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教师需求发展理论
        2.2.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新手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访谈
        3.2.1 访谈对象与内容
        3.2.2 访谈结果与分析
4 基于“同课异构”的新手高中化学教师PCK发展案例分析
    4.1 “同课异构”前期新手高中化学教师PCK分析
    4.2 “同课异构”后期新手高中化学教师PCK分析
5 基于“同课异构”的新手高中化学教师PCK发展效果分析
    5.1 问卷调查
        5.1.1 问卷调查的编制
        5.1.2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5.1.3 调查结果的处理
        5.1.4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5.2 访谈
        5.2.1 访谈对象与内容
        5.2.2 访谈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新手化学教师PCK水平有所提升
        6.1.2 PCK三个维度的知识发展不均衡
        6.1.3 PCK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6.2 研究建议
        6.2.1 借助“同课异构”活动向专家型教师学习,新手教师相互学习
        6.2.2 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发挥实践教学、研讨与反思的积极作用
        6.2.3 加强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强化新手教师培训
    6.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手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调查问卷
    附录2 “同课异构”活动前期新手化学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3 “同课异构”活动前期资深化学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4 新手高中化学教师PCK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5 “同课异构”活动后期新手化学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6 “同课异构”活动后期资深化学教师的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6)高职涉农专业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2.2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1.3 研究思路
    1.4 理论依据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课程现状
    2.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2.2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概况
    2.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问题
        2.3.1 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环节所对应的资金投入不足
        2.3.2 校内实训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
        2.3.3 校内实训课程教学反馈评价体系缺失
    2.4 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总原则
        2.4.1 应尝试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
        2.4.2 可助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2.4.3 能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第三章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3.1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简介
    3.2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3.2.1 校内实训课程的特点分析
        3.2.2 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
        3.2.3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流程
    3.3 校内实训课程的成果评价机制
        3.3.1 评价机构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3.3.2 实训课程的达成情况评价
        3.3.3 实训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评价
        3.3.4 评价数据的选用
        3.3.5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3.4 校内实训课程的成果评价过程
        3.4.1 确认评价依据的合理性
        3.4.2 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
        3.4.3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步骤
第四章 面向成果导向的校内实训课程实施效果
    4.1 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
        4.1.1 实验组学生的选定
        4.1.2 构建教学评价小组及选定评价方法
        4.1.3 考核材料的合理性确认
        4.1.4 实训课程的达成评价
        4.1.5 达成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4.2 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实施的效果
        4.2.1 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显着提高
        4.2.2 学生更愿意继续学习相关实训课程
        4.2.3 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4.2.4 课程评价体系更加合理
第五章 推进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建议
    5.1 统筹资源建好校内实训基地,保障实训课程教学环节
    5.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更新
    5.3 及早构建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新体系,助力课程教学目标落实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
    附录2 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表
    附录3 毕业要求X的达成度评价表
    附录4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训课程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5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训课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7)美国小学创客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创客
        (二)创客空间
        (三)创客教育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历史研究法
        (四)比较研究法
    六、本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创客教育兴起与发展的学理基础
    一、快乐教育
    二、杜威的“做中学”教学观
    三、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五、心理学中关于创造力研究
    六、多元智能理论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第二章 美国创客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一、美国创客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兴起原因
        (二)美国创客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三)美国创客教育的兴起与广泛关注
    二、美国创客教育的特征
        (一)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二)鼓励协作分享
        (三)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四)塑造创造性思维
        (五)开展多元评价
第三章 美国小学创客教育个案
    一、阿尔伯马尔公立学校的创客教育实践
        (一)特色的教学辅导模式
        (二)创客教育面向全员参与
        (三)社交媒体促进教学
        (四)灵活的教室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五)多种形式的评估
    二、阿尔伯马尔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嵌入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三)自由的学习空间
        (四)广泛的社交媒体
        (五)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六)优秀的校长领导力
        (七)深入人心的美国文化传统
    三、面临的挑战与局限性
第四章 美国小学创客教育的启示
    一、我国小学创客教育实施的现状
    二、我国小学创客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实施范围小
        (二)课程开发主体单一
        (三)课程体系不完善
        (四)保障体系不健全
        (五)缺少专职创客教师
    三、对我国小学创客教育的启示
        (一)建立学校创客空间
        (二)促进创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
        (四)搭建合理的网络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员额制改革下常州市D区法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述分析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员额制
        2.1.2 法官
        2.1.3 员额法官
        2.1.4 法官队伍建设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理论
        2.2.3 霍桑效应
        2.2.4 扁平化管理理论
第3章 员额制改革背景下D区法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3.1 员额制改革背景下D区法官队伍建设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3.1.1 员额制改革背景下D区法官队伍建设采取的措施
        3.1.2 员额制改革背景下D区法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3.2 员额制改革背景下D区法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优秀法官“逆向淘汰”困局
        3.2.2 法官入额后工作和内心压力增大
        3.2.3 法官助理职业前景不明
    3.3 员额制改革背景下D区法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因信息不对称易出现目标替代现象
        3.3.2 法官收益成本不均衡导致压力增大
        3.3.3 法官助理职责错位
        3.3.4 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不明确
第4章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法院队伍建设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法院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4.1.1 美国:提高法官选任条件
        4.1.2 英国:资深律师担任主事法官配合职业法官办案
        4.1.3 德国:法官助理职能范围广泛
        4.1.4 日本:建立严格的辅助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4.2 国内其它地区法院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4.2.1 上海:试点法院顺利完成员额制改革
        4.2.2 港澳:建立较为完善的司法辅助人员管理制度
        4.2.3 台湾:建立候补法官制度
    4.3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法院队伍建设的若干启示
        4.3.1 提高法官入额选拔的科学化水平
        4.3.2 延迟申领养老金
        4.3.3 拓宽法官助理来源
第5章 员额制改革背景下促进D区法官队伍建设的若干构想
    5.1 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遴选标准和分案机制
        5.1.1 建立科学统一的法官遴选制度
        5.1.2 搭建公开透明的竞争平台
        5.1.3 加强诉调对接和案件繁简分流工作
        5.1.4 建立法官动态退出机制
    5.2 加强人员配置和信息化建设
        5.2.1 为年轻法官预留入额名额
        5.2.2 做好未入额法官安抚和安置工作
        5.2.3 加强智慧法院建设
    5.3 强化法官激励机制建设
        5.3.1 终身负责制度下法官职业保障的完善
        5.3.2 落实薪酬改革,调动积极性
        5.3.3 注重法官心理调适,提高职业尊荣感
    5.4 充分发挥法官助理作用
        5.4.1 厘清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关系
        5.4.2 优化法官助理配置
        5.4.3 完善法官助理职业保障
    5.5 打通法官和律师职业转换道路
        5.5.1 建立法官助理和实习律师沟通机制
        5.5.2 打通双向职业转换路径
        5.5.3 促进律师向法官职业的流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改对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二)课堂教学时间自身价值的要求
        (三)农村教学环境特殊性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
        (二)国内的研究
        (三)相关研究评价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
        (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三)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的特征及评价指标
    一、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的特征
        (一)课堂教学时间规划得当
        (二)教学计划完成度高
        (三)师生能获得较高水平的成功体验
    二、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
        (一)评价维度
        (二)评价指标
        (三)计分方式
        (四)得分评价
第三章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行为
        (二)其他影响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行为
        (三)课堂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四)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自我认知
第四章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不足的表征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不足的表征
        (一)课堂教学时间规划不当
        (二)课堂教学时间浪费问题突出
        (三)师生难以获得高水平的成功体验
    二、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理念落后
        (二)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知识缺乏
        (三)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能力不足
        (四)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乏力
第五章 提高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的建议
    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层面
        (一)树立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理念
        (二)充实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知识
        (三)提高课堂教学时间设计与实施能力
    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层面
        (一)营造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利环境
        (二)约束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不良行为
        (三)开展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系列培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调查问卷
附录2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访谈提纲
附录3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观察表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10)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预测与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背景与问题
        (一)教育规划中对教育发展规模的表述
        (二)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质量、结构、效益的矛盾
        (三)办学经费与招生规模之间的矛盾
        (四)从过去和现在可以推测未来吗
        (五)如何从过去和现在推测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二、核心概念
        (一)高等教育
        (二)高等教育办学规模
        (三)预测
        (四)调控
    三、文献综述
        (一)预测的价值讨论
        (二)影响因素
        (三)确定与不确定
        (四)趋势与规律
        (五)可能或精确
        (六)危机预警与调控
    四、研究内容与主要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框架
        (二)主要研究方法
    五、价值与创新
        (一)价值
        (二)创新
第一章 人类预测未来的历史与诉求
    一、原始巫术预测
        (一)原始条件与诉求
        (二)巫术的产生与发展
        (三)巫术的实质
    二、古代术数预测
        (一)术数的产生与发展
        (二)术数与巫术
        (三)术数的应用
    三、经验预测
        (一)早期农业社会经验预测
        (二)生活经验预测
        (三)经验预测的合理与缺陷
    四、近现代科学预测
        (一)理性预测
        (二)实证预测
        (三)按规律预测
        (四)科学幻想与预测
        (五)信息化与大数据预测
    五、预测诉求与掌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预测与调控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劳动力市场理论
        (三)教育经济理论
    二、社会学理论
        (一)筛选理论
        (二)危机理论
        (三)社会预测理论
    三、其它学科理论基础
        (一)哲学
        (二)心理学
        (三)统计学
        (四)计算机科学
        (五)未来学
        (六)教育未来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测与调控的多元视角
    一、国家视角
        (一)国家教育政策
        (二)国家人才需求
        (三)国家财政支出
    二、地方视角
        (一)地方高等教育政策
        (二)地方人才需求
        (三)地方财政支出
    三、高校视角
        (一)办学定位
        (二)要素协调
        (三)适应需求
    四、个人视角
        (一)预期利益
        (二)自我实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测方法与模型
    一、预测方法
        (一)国际比较法
        (二)需求法
        (三)成本收益法
        (四)毛入学率预测法
        (五)百万比例法
        (六)地方政策法
    二、预测统计分析与数学模型
        (一)时间序列分析法
        (二)学生流法
        (三)回归预测分析法
    三、比较与借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八核预测模型建构
    一、预测模型与方法
        (一)模型与预测模型的含义
        (二)预测方法
        (三)预测模型与方法的关系
    二、预测变量分析
        (一)毛入学率
        (二)适龄人口
        (三)高中生源数
        (四)主体专业
    三、八核预测模型及主要参数
        (一)八核预测模型解析
        (二)主要参数
        (三)八核模型
    四、八核模型特点
        (一)合理调控规模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二)重点产业与重点专业的关系
        (三)办学规模与结构的关系
        (四)学生规模与办学条件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 S区域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预测
    一、S区域基本情况说明
    二、国家标准与数据来源
        (一)国家标准及其说明
        (二)数据来源与换算法
    三、2016-2020 学生规模预测
        (一)招生规模
        (二)在校生规模
        (三)专业学生规模
    四、办学条件预测
        (一)办学条件总变化
        (二)生师比
        (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
        (四)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六)生均图书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预测结果辨析与变量权重调控
    一、办学条件与学生规模
        (一)办学条件
        (二)办学条件R值
        (三)在校生规模
    二、国家标准与地区差度
        (一)生师比与国家标准差值
        (二)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与国家标准差值
        (三)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与国家标准差值
        (四)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与国家标准差值
        (五)生均图书与国家标准差值
    三、高等教育专业规模与结构
        (一)专业规模
        (二)专业结构
    四、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发展指数
        (一)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二)指数的分类及编制方法
        (三)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发展指数的编制方法
    五、变量权重调控
        (一)产业、行业权重调控
        (二)办学层次规模权重调控
        (三)主体专业权重调控
        (四)专业规模权重调控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办学规模调控主体与途径
    一、调控主体
        (一)国家
        (二)地方
        (三)学校
        (四)个人
    二、政策调控
        (一)教育政策
        (二)财政政策
    三、制度调控
        (一)法律法规调控
        (二)校章校规调控
        (三)制度改革
    四、自控与自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活动与成果

四、上海:三到五年后 教师须掌握心理学技能(论文参考文献)

  • [1]90后父母教育素质研究[D]. 姜一凡.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根”与远方:小镇回流青年的返乡历程研究[D]. 王志宇.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3]我国中小学教师岗位准入机制研究[D]. 刘瑞华.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4]小学校园氛围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调查研究[D]. 黄俊晔.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基于“同课异构”的新手高中化学教师PCK发展个案研究[D]. 孙小莉.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6]高职涉农专业校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D]. 周莉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2)
  • [7]美国小学创客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梁苏萌.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7)
  • [8]员额制改革下常州市D区法官队伍建设研究[D]. 史璞頔.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1)
  • [9]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效性研究[D]. 胡佳. 西华师范大学, 2017(02)
  • [10]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预测与调控研究[D]. 马涛. 西南大学, 2016(04)

标签:;  ;  ;  ;  

上海:三五年后,教师必须掌握心理技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