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1997—2001年食品卫生投诉分析

天津市和平区1997—2001年食品卫生投诉分析

一、天津市和平区1997~2001年食品卫生投诉问题剖析(论文文献综述)

况伟奎[1](2021)在《公私合作的法律风险及其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曹新安[2](2020)在《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城市社区党建是中国特色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基层的鲜明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这一指示要求为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指明了方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有助于深度实践习近平新时代基层党建思想,有助于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有助于推进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当前看,我国城市社区党建在实践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构建规范化的社区党建制度体系方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动城市社区治理走向现代化,是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城市社区党建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新时代的大背景对中国城市社区党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主要通过六章内容展开论证:第一章为绪论。本章围绕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进行阐述,在文献综述上,以梳理分析国内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成果为主;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辩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从选题和观点两个维度进行了一定创新。第二章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概述。通过概念界定和内涵分析,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这一概念,辨析了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与传统城市基层党建的区别联系,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目标、特点、原则、功能、价值等基本维度。第三章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基础。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思想,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基层党建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城市社区党建实践具有指导价值,这些思想中蕴含的理论精华成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渊源。第四章回溯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轨迹。聚焦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初步萌芽、形成发展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探讨了我国城市社区党建从1949年建国到2019年末共计70年的发展历程,并据这段艰苦历程提炼出我国城市社区党建发展的基本经验。第五章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境遇。一方面,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战略机遇,如何把握这些机遇考验着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能力。另一方面,点明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如何破解这些困境成为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努力方向。第六章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路径。主要体现在五个维度:其一,以大党建思维为牵引,推进理念创新。其二,以优化顶层设计为统领,推进政策创新。其三,以织密组织之网为要务,推进组织设置创新。其四,以夯实基层基础为动力,推进工作方式创新。其五,以深化融合联动为导向,推进工作机制创新。

韩宇[3](2020)在《天津市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注重食品安全工作部署,深化食品安全改革,从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产业规划、监督管理等一系列方面加强方案制定,提高食品安全的检测能力,构架监管体系,确保人民饮食安全。多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针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均加大了执行力度,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政策和法律执行的效果较差,仍旧有着大量的食品企业以身试险,为了利益不惜让民众付出健康代价,食品安全工作仍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次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监管模式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以天津市为主要研究地区,采用协同治理理论与协同优势理论,探究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优势。以政府、食品企业、职业打假人、消费者、社会媒体“五元”为核心,调查天津市食品行业的发展情况、政策出台情况、食品安全监督机制运行情况、以及“五元”主体参与情况。结合“五元”主体协同监管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各个主体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层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借鉴日本的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监管建设经验,提出符合天津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五元”主体协同监管模式,并针对性提出建设对策。鉴于天津市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监管的现状以及所处的内外环境,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本文致力于提出“五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多主体、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天津市食品安全多元主体互动关系与互动现状,以科学化、统一化、信息化为方向,提出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构想,并进行展望。

于新[4](2020)在《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正在迈向新时期,从人的基本条件满足升级到全方位需求满足的服务。同时,随着烟台市城市化范围持续扩张,大批农民定居城市,关系复杂、诉求多元,提升政府基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效率迫在眉睫,而社区服务作为最具体的补足政府部分功能的角色,肩负着重大责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合理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本文运用新公共服务、参与式治理等相关理论,基于以“四社联动”为主体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框架,选取代表烟台市社区服务不同水平的典型开展实地调研,研究分析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得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再横向对比分析近年来国家民政部推选的“中国社区治理创新成果”,分别择取四个典型城市进行分析比对,借鉴四种模式的共同点和优劣处,结合烟台实际提炼得出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四个基本要素,探索提出“以社区为平台,以购买服务为保障,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化运作为路径,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参与”的“供应链式”城市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等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为各地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参考,有助于加快形成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和社区志愿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徐静[5](2020)在《退役士兵安置中的地方政府职能履行问题研究 ——以盐城市“千人计划”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战争年代,无数军人勇敢作战,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和平岁月,一代代军人保家卫国、冲在一线,用奉献和牺牲诠释忠诚。军人都有脱下军装的那一天,完善退役军人保障工作,解决官兵后顾之忧,对于褒奖军人无私奉献、鼓励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培育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军尚武精神,有重大意义。我国每年都有约23.75万名退役士兵,呈现出每年逐步增加的态势。习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了30万大裁军,彰显了我国扞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同时这也意味着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式拉开序幕。随着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全面启动,退役军人安置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大量退役军人将会面临着退役后的安置问题。近年来爆发了“涉军群体上访”“征兵难”等问题,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完善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迫在眉睫。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随着士兵的出现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同时期,安置工作的模式和方式都不尽相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置工作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有效解决好退役军人的安置矛盾,不仅能够保护军人合法利益,使军心民心得以进一步稳定,还能进一步建设国防,从而促进军队现代化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盐城市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的所在地,已获得双拥城市“五连冠”,盐城作为革命老区,历来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盐城作为全省的兵员大市,该市退役士兵人数众多,每年有3000多名退役士兵,部分退役士兵回地方后需要政府安置。盐城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存在地域特点,2017年研究出台《关于在全市退役士兵中组织开展“村(社区)干部培养选聘千人计划”的实施办法(试行)》,通过选聘“村官“解决退役士兵就业难的问题,充分展现了盐城市政府在退役士兵安置中发挥的政府职能,这一做法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首创之举,受到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盐城市退役士兵安置情况、出台的地方性政策文件以及分析退役士兵“千人计划”案例,梳理出近年来盐城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落实的现状,同时与国内部分地区类似安置经验进行对比分析,对当前盐城退役士兵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原因剖析。最终,在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提出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政府职责相关对策建议。同时,通过盐城市退役士兵“千人计划”实际案例分析,对地方出台的推动退役士兵安置的政策进行研究,补充了对退役士兵人群的研究,供其他学者进行借鉴探讨。

洪丽[6](2020)在《基于EPSI模型的城市环保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下环境问题涉及多个领域、类型多种多样,生态环境状况还未达到公众的期待值。天津市是我国的北方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公众迫切希望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地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天津市在城市环保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环境监管力度不足、环境治理设施配置不充分和环境管理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因此,本文将公众满意度引入到环保公共服务中,探究影响天津市城市环保公共服务的需求侧因素,丰富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到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准确了解公众的需求,进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文在理论应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本文以天津市中心城区(和平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南开区、红桥区)城市环保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在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和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CSI)基础上构建了天津市城市环保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模型(EPSI),包含的四个变量为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公众满意、公众信任,由17个观测变量组成。其次,根据天津市城市环保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模型(EPSI)对结构变量进行合理假设,在此基础上形成天津市城市环保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再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定量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修正天津市城市环保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模型(EPSI),研究发现感知质量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公众满意,公众满意正向影响公众信任。最后,采用重要性-满意度矩阵科学有效地对感知质量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具体建议是:打通公众期望与感知环保价值的最后一公里;以公众满意度为准绳促进环保公共服务发挥实效;推进环境治理设施转型升级和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

周一[7](2020)在《基于Kano-QFD集成的天津市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推动城市综合公园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路径之一。近年来,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综合公园建设,着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这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然而,城市综合公园数量、规模上的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高的到访率,还需根据游客需求不断改进综合公园的公共服务质量。游客是城市综合公园公共服务的终端,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中最重要的部分,游客需求的获取和满足是提高城市综合公园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时代,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的高低往往由游客对所接受的公共服务的感知状况来体现。因此,本文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将Kano-IPA的修正结果集成到QFD中,建立基于游客需求的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求解,识别衡量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项目的优先次序,探索一种更为直接的反映公众需求的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思路。全文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介绍了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研究、Kano-QFD集成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提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紧接着也对综合公园的内涵、外延、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内涵和特性进行梳理,并分析了综合公园与现代城市公园的联系与区分;同时对Kano与QFD的概念、原理、优势与局限以及Kano-QFD集成模型进行了介绍,为全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此之后重点研究了以Kano-QFD集成方法为基本框架的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模型。为克服之前学者在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研究方面主观性过强的问题,实现优化指标与游客需求的合理对接,本文在天津市综合公园服务质量优化过程中引入Kano-QFD集成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游客需求的城市公园服务质量优化模型,该模型通过SERVQUAL与KANO问卷调查获取游客感知信息,分析各个公共服务质量要素的重要性及满意度数据,利用IPA分析法修正KANO模型对公众需求的初始分类,得出Kano-IPA分布栅格提取关键公共服务质量要素形成QFD需求导入信息,建构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屋(HOQ),通过质量功能展开,导出公共服务质量功能要素的优先改善顺序。最后以天津市南翠屏公园为例,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就南翠屏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而言,管理部门在人员培训、服务监管、意见收集、流量管理、园区规划这几个方面需重点改进。进而在天津市南翠屏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文研究的内容,提出基于“公众需求”的天津市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策略,为天津市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提供决策支持与路径参考。

赖世贤[8](2020)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文中认为工业建筑作为中国近代新兴建筑类型及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中国的最初载体之一,承载着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充当中国近代建筑追赶世界建筑潮流的不自觉历史工具。本文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含括规划选址、大跨技术、标准化、结构发展等内容,分类探讨木材、砖、水泥等材料技术,同时关注工业建筑设计师。研究以调研过程中大量实物例证结合图纸资料、近现代建筑期刊文献及厂史资料进行,比对同时期西方先进技术,重视技术来源与技术真实性问题。研究对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分期方案。第二章以工厂的选址与布局入手,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萌芽阶段工业建筑营建前期技术性问题,选址和布局贯穿工业建筑建设全过程,涉及宏观地区选择、中观地点选择、微观厂址选择及具体厂区布置等层面。第三章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起步阶段,由于生产方式和动力技术改变引起对于大空间厂房即大跨度技术的迫切需求,重点关注西式木屋架。西式木屋架技术在材料和施工技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对于力学等结构概念的理解,意味着中国建筑近代转型开始。第四章则关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加速增长阶段,工业建筑由于大量快速建设带来对于高质量、标准化建材需求等问题。以砖的工业化生产及工业建筑用砖变化,探讨工业化时代下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引进西方建筑材料后的各方面技术发展。第五章则聚焦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阶段如何解决工业建筑营建所要求的安全舒适、结构持久等问题,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水泥生产技术引入与发展。第六章将专业人才视为技术实施保障予以讨论,关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对工业建筑营建规范化、经验化起关键作用的设计师及代表作品、设计师群体组成等问题。研究发现在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各时期不同阶段,基于建设目标需求及技术水平不同,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亦不相同。对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而言,部分营建关键技术与当时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并不逊色,但技术推广和实现受社会环境及观念意识影响甚大;技术要与当地资源、经济及社会体制相适应,社会需求会强有力改变技术的运用及传播;由于材料观念缺失,其在营建过程中重外观轻建造,重模仿轻创造;技术属于文明范畴,由初级走向高级是趋势,中西方建筑技术融合也是趋势。

贾怡红[9](2020)在《城市声景观保护模型与保护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声环境是城市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建立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不可忽视的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声环境日益恶化,噪声问题不断暴露,很多美好的声音正在改变或消失。如何拯救具有城市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声音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期望提出城市整体尺度上的声景观保护模型,为城市声景观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以天津为研究蓝本,首先通过社会调查确定了城市中值得保护的声景观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的声景观进行声漫步活动,查明了值得保护的声景观的感知维度。其次,通过焦点团体访谈提取了声景观的价值特征,并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量化了各项价值特征的权重。再次,通过实验室研究法查明了声景观品质的指代性指标。随后,利用这些指代性指标构建了监测模型对声景观的品质进行监控。最后,分析了如何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城市空间环境的优化和声景观保护工作中。通过上述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1)居民推荐的值得保护的声景观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中,其中最主要的分布地点是公园和历史街区;居民主要从放松感、活力度、代表性、强度和丰富性五个维度对这些值得保护的声景观进行感知。(2)值得保护的声景观具有五项价值特征,分别为生态价值、情绪价值、特色价值、使用价值以及情感价值。将它们依据权重大小排序,依次为:生态价值、情绪价值、特色价值、使用价值以及情感价值。(3)声景观品质的指代性指标共包含13个,涉及声源特点、声音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以及强度四个方面。(4)利用上述13个指标,构建CART决策树模型对声景观品质进行评价和监测,模型准确率可达到65%左右。(5)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城市声景观保护工作的目标以及重点保护区域的空间优化策略。综上,本论文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城市声景观保护模型,以期能够推动声景观保护相关研究的深入,并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张晓容[10](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和现实研究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文中认为城市社区党建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党建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与形势任务要求相比,当前城市社区党建还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发挥不突出,社区党组织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社区党员队伍能力素质不强等问题,逐渐成为中共加强基层党建中需要破解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要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城市建设和发展,就必须强化城市社区党建的引领作用,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在推动城市治理中展现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破解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所要面对的新问题,需要结合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从理论解析和实践探索层面上进行探究。伴随居委会到社区的变化,城市基层党建也从居委会党建进入社区党建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新情况,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分化,大量人口向城市流动,利益矛盾逐渐增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要随之扩大等等。这些问题考验着城市社区党组织的能力水平,给城市社区党建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城市社区党建科学化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更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有鉴于此,我们需从理论溯源、探索历程、经验总结和路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在理论溯源方面,在厘清社区、社区组织、城市社区组织、城市社区党建、城市社区党组织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进行系统梳理,为新时代中共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奠定理论根基。同时,对不同时期中共城市基层党建的探索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从中汲取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历史经验。在现状分析方面,以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导引,全面介绍福州“133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研究和现场访谈,对存在的困境和成因进行分析,进而以前瞻性视角探索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路径方法。研究基于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既注重对中共在不同时期加强基层党建经验得失的历史梳理,又基于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展开理论分析,试图实现历史与逻辑、理论研究与实证探索相统一,旨在探寻新时代中共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路径,实现城市社区党建与城市社区治理深度相融合,引领社区善治。提升城市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政治意义上,以历史思维审视在探索城市建设历程中的曲折与成就,必然能够自觉增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感。在实践层面,这一工程需要以建构城市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新格局为目标,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为核心,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协调社区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关系为基础,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根基,进而为中共城市社区党建提供创新思路与合力效应。

二、天津市和平区1997~2001年食品卫生投诉问题剖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市和平区1997~2001年食品卫生投诉问题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概述
    2.1 基本概念辨析
        2.1.1 中国城市基层党建的定义及内涵
        2.1.2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定义及内涵
        2.1.3 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与传统城市基层党建的区别联系
    2.2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维度
        2.2.1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目标
        2.2.2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特点
        2.2.3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原则
        2.2.4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功能
        2.2.5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意义
第3章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理论基础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思想
        3.1.1 马克思恩格斯基层党建思想
        3.1.2 列宁基层党建思想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思想
        3.2.1 毛泽东思想中的基层党建思想
        3.2.2 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层党建思想
        3.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层党建思想
    3.3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基层党建思想
        3.3.1 古巴共产党的基层党建思想
        3.3.2 越南共产党的基层党建思想
        3.3.3 朝鲜劳动党的基层党建思想
        3.3.4 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基层党建思想
第4章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发展
    4.1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发展轨迹
        4.1.1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初步开展阶段
        4.1.2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发展形成阶段
        4.1.3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纵深推进阶段
    4.2 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经验
        4.2.1 坚持问题导向
        4.2.2 走实群众路线
        4.2.3 突出党员引领
        4.2.4 建强人才队伍
        4.2.5 抓好制度建设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境遇
    5.1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战略机遇
        5.1.1 新型城镇化引发基层党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新变化
        5.1.2 城市社会新结构带来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的新挑战
        5.1.3 城市基层治理矛盾为城市基层党建发展确立新坐标
        5.1.4 互联网科学技术为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提供新契机
    5.2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主要困境
        5.2.1 组织建设乏力,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
        5.2.2 大党建格局打造乏力,联建机制未形成
        5.2.3 党建人才配备乏力,综合素质有待升级
        5.2.4 党建软硬件建设乏力,物质保障不到位
        5.2.5 制度机制供给乏力,党建责任追惩不严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的优化路径
    6.1 以大党建思维为牵引,推进理念创新
        6.1.1 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6.1.2 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6.1.3 注重示范带动,搞好典型引路
    6.2 以优化顶层设计为统领,推进政策创新
        6.2.1 着眼合力提升,厘定强化主体责任
        6.2.2 着眼有人干事,创新干部选留政策
        6.2.3 着眼有钱办事,健全经费保障政策
        6.2.4 着眼有室议事,加大党建设施配套
    6.3 以织密组织之网为要务,推进组织设置创新
        6.3.1 革新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
        6.3.2 聚焦强基固本,抓实支部建设
        6.3.3 增强组织功能,筑牢战斗堡垒
    6.4 以夯实基层基础为动力,推进工作方式创新
        6.4.1 更新运行机制
        6.4.2 构建新型载体
        6.4.3 运用前沿技术
    6.5 以深化融合联动为导向,推进工作机制创新
        6.5.1 创新融入融合载体
        6.5.2 完善联建共建机制
        6.5.3 统合区域党建资源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天津市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要求
        1.1.2 当下食品安全监管面临困境
        1.1.3 天津市食品安全治理措施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食品安全
        2.1.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2 基本理论
    2.3 协同理论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优势
        2.3.1 主体优势
        2.3.2 信息优势
        2.3.3 成本优势
        2.3.4 效率优势
第3章 天津市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状
    3.1 天津市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政策
        3.1.1 国家政策
        3.1.2 地方政策
    3.2 天津市食品安全“五元”主体互动现状
        3.2.1 “五元”主体构成及职能
        3.2.2 “五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与运行机制
    3.3 天津市食品安全“五元”主体治理现状
        3.3.1 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情况
        3.3.2 除政府外“四元”主体参与治理情况
第4章 天津市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天津市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4.1.1 政府监管失灵
        4.1.2 食品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缺失
        4.1.3 职业打假人治理效力难以发挥
        4.1.4 消费者安全监管意识薄弱
        4.1.5 社会媒体引导力量不足
        4.1.6 多元主体之间互动矛盾严重
    4.2 天津市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问题原因分析
        4.2.1 多元主体参与性不足
        4.2.2 多元主体权责界定不清
        4.2.3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不密切
        4.2.4 职业打假人正向引导不足
        4.2.5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法律保障不完善
第5章 日本食品安全多元协同治理体系的经验借鉴
    5.1 日本食品安全治理模式
    5.2 日本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经验借鉴
        5.2.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5.2.2 注重发展治理主体能力
        5.2.3 提高食品安全治理全民参与性
第6章 天津市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升策略
    6.1 深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改革
        6.1.1 深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功能
        6.1.2 深化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
    6.2 明确界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权责
        6.2.1 明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权责
        6.2.2 形成多元主体治理下的监督机制
    6.3 构建多元主体协作互动体系
        6.3.1 打造多元主体互动信息渠道
        6.3.2 加强互动信息数据挖掘利用
    6.4 引导职业打假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治理
    6.5 完善多元主体协同监管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3 国内外文献综述
    0.4 研究方法
    0.5 研究思路
    0.6 创新点与难点
1 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1 概念界定
        1.1.1 城市社区
        1.1.2 社区服务
        1.1.3 城市社区服务体系
    1.2 理论基础
        1.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1.2.2 公共治理理论
2 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2.1 样本选择及样本概况
        2.1.1 大海阳社区简介
        2.1.2 黄海明珠山庄社区简介
        2.1.3 西炮台社区简介
    2.2 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2.1 服务主体以“四社联动”为主要构成方式
        2.2.2 服务内容以标准化、便民化为导向
        2.2.3 服务运作以智能化、网格化为主要模式
3 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1 社区服务体系满意度调查
        3.1.1 受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1.2 被调查居民服务需求满足情况
        3.1.3 被调查居民信息互通情况
        3.1.4 志愿服务情况
        3.1.5 调查小结
    3.2 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
        3.2.2 社区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3.2.3 社区服务专业水平不高
        3.2.4 信息沟通渠道不健全
        3.2.5 居民对社区服务参与感不强
    3.3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社区服务的行政化倾向严重
        3.3.2 市场化、专业化社会组织培育力度不足
        3.3.3 社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3.3.4 居民社区意识缺乏
4 国内典型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分析
    4.1 以“扁平化”为特征的社区服务体系
        4.1.1 体系概述
        4.1.2 哈尔滨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4.2 以“定制化”为特征的社区服务体系
        4.2.1 体系概述
        4.2.2 天津市和平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4.3 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社区服务体系
        4.3.1 体系概述
        4.3.2 青岛市市北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4.4 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社区服务体系
        4.4.1 体系概述
        4.4.2 深圳市坪山新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4.5 有关启示
        4.5.1 体系小结
        4.5.2 比较分析
5 建设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对策探讨
    5.1 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5.2 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架
    5.3 体系运行解析
        5.3.1 社区服务站(中心)层面
        5.3.2 社会组织层面
        5.3.3 社会工作者层面
        5.3.4 社区志愿者层面
        5.3.5 社区居民层面
    5.4 配套制度建设
        5.4.1 项目化运作制度
        5.4.2 信息联通制度
        5.4.3 联席会议制度
    5.5 “供应链”式社区服务体系保障措施
        5.5.1 厘清政府与社区权责边界,进一步强化精力保障
        5.5.2 加强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硬件保障
        5.5.3 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专业人才保障
        5.5.4 拓展社区服务有效供给渠道,进一步强化机制保障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退役士兵安置中的地方政府职能履行问题研究 ——以盐城市“千人计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思路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退役士兵
        二、退役士兵安置
        三、政府职能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责任政府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章 退役士兵安置中的政府职能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千人计划”基本情况
        一、背景
        二、基本情况
    第二节 “千人计划“政策执行现状及调查数据分析
        一、政策执行现状
        二、数据分析
    第三节 政府职能执行现状
        一、在退役士兵安置中的政府职能
        二、盐城市在退役士兵安置中的政府职能执行现状
    第四节 “千人计划”政策执行成效及存在问题研究
        一、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第三章 国内部分地区类似安置经验对比分析
    第一节 成功案例
        一、天津市和平区相关做法
        二、山东省青岛市相关做法
        三、浙江省余姚市相关做法
    第二节 失败案例
        一、河南省相关做法
    第三节 启示
第四章 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政府职能问题对策
    第一节 建立健全退役士兵安置的法制建设
        一、健全配套法规体制
        二、提供经费保障支持
        三、完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架构
    第二节 拓宽就业渠道
        一、加大编制岗位招录
        二、鼓励企业招用
        三、探索新的就业渠道
    第三节 健全教育培训体系
        一、开展转型职业培训
        二、提升学历教育
        三、引导士兵自我提升
    第四节 提升政策执行力
        一、完善监督制度
        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三、明确救济措施
    第五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安置政策
        一、明确政府责任主体
        二、建立保障服务体系
        三、提升政策前瞻性和稳定性
        四、认真化解涉军上访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EPSI模型的城市环保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述评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及难点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本文研究的难点
    1.6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环保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分类
        2.1.2 环保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的内涵
        2.1.3 公众满意度模型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与城市环保公共服务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城市环保公共服务
        2.2.3 公众满意度理论与城市环保公共服务
        2.2.4 林达尔均衡理论与城市环保公共服务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城市环保公共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
    3.1 城市环保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
        3.1.1 空间环境质量状况
        3.1.2 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处理行为
        3.1.3 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3.1.4 未来环保工作规划
    3.2 影响因素初选结果分析
    3.3 EPSI结构变量阐述
    3.4 基本假设模型
    3.5 城市环保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
    3.6 研究假设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津市环保公共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结构方程模型(SEM)
    4.2 调查方案设计
        4.2.1 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4.2.2 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4.3 样本数据的分析与检验
        4.3.1 样本特征及描述性分析
        4.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4 模型修正
        4.3.5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因素导向的城市环保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提升建议
    5.1 感知质量的重要性-满意度矩阵
        5.1.1 感知质量维度下各变量权重
        5.1.2 感知质量重要性-满意度矩阵绘制及分析
    5.2 因素导向的具体对策措施
        5.2.1 打通公众期望与感知环保价值的最后一公里
        5.2.2 以公众满意度为准绳促进环保公共服务发挥实效
        5.2.3 推进环境治理设施转型升级和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一 :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调查访谈提纲
致谢

(7)基于Kano-QFD集成的天津市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综合公园发展
        1.1.2 天津市综合公园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居民需求的矛盾
        1.1.3 天津市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公共服务质量优化
        1.4.2 公众参与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
        1.4.3 Kano- QFD集成方法
        1.4.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研究的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思路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
    2.1 综合公园的概念界定
        2.1.1 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与类型划分
        2.1.2 城市综合公园的概念与功能定位
    2.2 公共服务质量的概念界定
        2.2.1 质量
        2.2.2 服务质量
        2.2.3 公共服务质量
        2.2.4 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
    2.3 Kano- QFD集成理论
        2.3.1 Kano模型
        2.3.2 QFD(质量功能展开)
        2.3.3 Kano- QFD集成方法
        2.3.4 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2.4 Kano- QFD在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中的适用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公众需求的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模型构建
    3.1 辨识使用者需求
    3.2 使用者需求层次化
    3.3 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问卷调查
        3.3.1 设计/发放SERVQUAL公共服务质量重要度/满意度调查问卷与处理
        3.3.2 设计/发放Kano问卷与处理
    3.4 问卷检验
        3.4.1 信度分析
        3.4.2 效度分析
    3.5 Kano- IPA服务质量要素萃取(Better-Worse系数分析)
    3.6 服务质量功能的展开
    3.7 确定关联矩阵与建构QFD质量屋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津市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实证研究-以南翠屏公园为例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天津市综合公园
        4.1.2 天津市南翠屏公园
    4.2 天津市南翠屏公园游客需求获取与层次化
        4.2.1 天津市南翠屏公园游客需求获取
        4.2.2 天津市南翠屏公园游客需求层次化
    4.3 基于游客感知的天津市南翠屏公园公共服务问卷调查
        4.3.1 调查准备
        4.3.2 天津市南翠屏公园公共服务质量预调查
        4.3.3 天津市南翠屏公园公共服务质量正式调查
    4.4 天津市南翠屏公园公共服务质量要素萃取、归类
        4.4.1 Kano问卷的回收与处理
        4.4.2 Kano质量改善衡量指标计算
        4.4.3 Kano- IPA游客满意系数分析
    4.5 天津市南翠屏公园公共服务质量功能展开
        4.5.1 关键公共服务质量要素权重拟定
        4.5.2 天津市南翠屏公园公共服务质量功能确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天津市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策略
    5.1 重视服务缺口的存在,充分了解公众需求
    5.2 完善综合公园“硬件”设施,提高综合公园“软件”水平
    5.3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8)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时间概念界定
        1.2.3 空间范围说明
    1.3 文献综述及前期分析
        1.3.1 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
        1.3.2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
        1.3.3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相关研究
        1.3.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相关研究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难点
    1.6 论文研究整体框架
第2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厂选址规划与厂区布局的探索
    2.1 技术载体: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的典型性
    2.2 宏观布局:地区选择——初期规划缺位与后期调整乏力
    2.3 中观布局:地点选择——初期运输依赖与后期全面平衡
    2.4 微观布局:厂址选择——初期因地制宜与后期逐步合理
        2.4.1 江南制造局——两次选址失误
        2.4.2 金陵制造局——邻护城河建厂
        2.4.3 福州船政局——风水择地典型
        2.4.4 天津机器局
        2.4.5 广东机器局——近海到近铁路
        2.4.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结合祭祀文化
        2.4.7 吉林机器局——资源优于运输
        2.4.8 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多个方案比较
    2.5 厂区布局:总平面设计——“幼稚时代”的想象与探索
        2.5.1 江南制造局——功能重叠引起流线混乱
        2.5.2 金陵制造局——自由布局适应生产流程
        2.5.3 福州船政局——分区明确兼顾礼制秩序
        2.5.4 天津机器局
        2.5.5 广东机器局——传统合院影响厂区布局
        2.5.6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缺乏规划下一事一建设
        2.5.7 吉林机器局——完全独立自主设计
        2.5.8 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比邻建设带来资源共享
    2.6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军事工厂选址布局及建设特点
        2.6.1 结合传统风俗观念择地因地制宜利用旧有建筑
        2.6.2 有目的规划设计偏少与有控制的建设过程缺乏
        2.6.3 自由生产流线与传统等级秩序制约的平面布局
        2.6.4 功能复合下空间布局及建筑形式的本土化改良
    2.7 国内外工业发展早期工厂规划设计及理论的发展
        2.7.1 国外早期工厂建筑规划选址及设计
        2.7.2 国内近代工厂选址设计理论的发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西式木屋架技术发展与中西互鉴
    3.1 中西木屋架技术之别及西式木屋架体系传入
        3.1.1 中西技术差异——基于力学原理的形式差异
        3.1.2 知识引介普及——《建筑新法》及书中所载木屋架类型
        3.1.3 名称反应认知——西式木屋架及各构件名称演变
        3.1.4 需求引发变革——工厂建筑西式木屋架应用概况
    3.2 近代工业萌芽起步期工业建筑木屋架技术应用
        3.2.1 洋务运动中的机器局兵工厂
        3.2.2 民族工业发展下的工业建筑
    3.3 构造技术发展与木材使用
        3.3.1 整体性补强与抗震技术构件增加
        3.3.2 木构架之间结合方式与位置选择
        3.3.3 木屋架与墙体及柱子间结合方式
        3.3.4 进口木料与国产木材的使用偏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制砖工业化与工业建筑用砖技术
    4.1 建材生产方式的改变——近代制砖工业技术发展
        4.1.1 传统制砖技术延续
        4.1.2 制砖技术的机械化
        4.1.3 制砖工厂规划建设
    4.2 建材生产变革的深入——产品类型变化与质量标准推行
        4.2.1 产品及原料的多样化
        4.2.2 规格与质量的标准化
    4.3 建材生产变革的影响——制砖技术传播与砖瓦产业勃兴
        4.3.1 制砖技术传播
        4.3.2 制砖工业分布
    4.4 工业建筑用砖技术的改变
        4.4.1 “青”“红”之变——观念改变与技术改变之辩
        4.4.2 砌筑方式——规格统一带来的改变
        4.4.3 粘合材料——对应砌体改变的变化
        4.4.4 特殊构造——回应工业生产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水泥引进与工业建筑混凝土应用
    5.1 从落后到超越——中国近代水泥工业发展
        5.1.1 大量建设保障——中国近代水泥产量提升
        5.1.2 窑体技术变革——国际水泥生产技术提升
        5.1.3 后发外生优势——中国近代水泥技术提升
        5.1.4 多样企业类型——中国近代着名水泥企业
        5.1.5 曲折前进及多样技术来源
    5.2 营建技术提升——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技术应用
        5.2.1 西方近代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
        5.2.2 “过渡型”的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引入与应用
        5.2.3 中国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建筑的技术应用
        5.2.4 近代工业快速发展期钢筋混凝土工业建筑营建技术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工业建筑设计专业化
    6.1 西方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
    6.2 从“工匠”到“建筑师”——身份认同与地位转变
        6.2.1 主业之外兼营副业——洋行发展与设计类洋行(机构)产生
        6.2.2 华洋混合来源复杂——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产生
        6.2.3 工业建筑审批制度——《建筑工厂审核法》颁布
    6.3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机构与设计师
        6.3.1 经验建设与跨界参与——非建筑专业人员的设计
        6.3.2 以施工带入建筑设计——营造厂(施工方)的设计
        6.3.3 执业特点与专业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师设计
    6.4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与专业化过程特征
        6.4.1 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设计特点
        6.4.2 近代工业发展放缓期建筑设计专业化加速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
        7.1.1 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分期方案
        7.1.2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探讨
        7.1.3 技术的适应性及技术选择
        7.1.4 营建技术观念及文化抗争
        7.1.5 技术真实性及其重要意义
    7.2 研究创新
        7.2.1 系统梳理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建造技术史
        7.2.2 分类研究建筑材料及其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
        7.2.3 尝试对技术实现保障的制度和建筑师的研究
    7.3 未竟之处
        7.3.1 和海外的技术关联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7.3.2 和遗产物证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延伸拓展
        7.3.3 研究营建技术发展尚未深入结构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A:随文附表
附录B:随文附图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城市声景观保护模型与保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品质导向的城市环境建设需求
        1.1.2 城市声环境质量改善需求
        1.1.3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需求
        1.1.4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实践意义
        1.2.3 理论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3.1 声景观由来与发展
        1.3.2 事物价值理论
        1.3.3 感知觉与审美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存在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创新点
        1.5.4 研究框架
第2章 值得保护的城市声景观内容及其感知维度
    2.1 社会调查方案设计
        2.1.1 社会调查问卷设计
        2.1.2 社会调查样本容量确定
        2.1.3 调查地点及受访者信息
    2.2 社会调查结果
        2.2.1 居民对声景观保护工作的态度
        2.2.2 值得保护声景观类型
        2.2.3 值得保护声景观分布地点
    2.3 声漫步活动设计
    2.4 声漫步活动结果
        2.4.1 值得保护声景观感知维度
        2.4.2 基于感知特点的声景观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值得保护的城市声景观价值特征及其权重
    3.1 焦点团体访谈设计
        3.1.1 焦点团体访谈介绍
        3.1.2 访谈流程设计
    3.2 访谈结果
        3.2.1 关注程度
        3.2.2 声景观保护价值
        3.2.3 声景观期望
    3.3 实验设计
        3.3.1 实验素材制作
        3.3.2 实验流程设计
    3.4 实验结果
        3.4.1 价值特征评价结果
        3.4.2 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
        3.4.3 价值特征权重计算
    3.5 价值特征的影响因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值得保护的城市声景观品质指代指标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素材制作
        4.1.2 实验流程设计
    4.2 干扰声对值得保护声景观品质的影响
        4.2.1 交通声对声景观品质的影响
        4.2.2 人群声对声景观品质的影响
        4.2.3 交通声和人群声对声景观品质影响的对比
    4.3 指代性指标筛选原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值得保护的城市声景观品质监测模型
    5.1 决策树算法概述
    5.2 声景观品质决策树构建
        5.2.1 十一分类监测模型分析
        5.2.2 三分类决策树模型分析
    5.3 声景观品质指代性指标组合范围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声景观保护方法
    6.1 基于声景观期待的保护目标
        6.1.1 丰富性要求
        6.1.2 寂静感要求
        6.1.3 独特性要求
        6.1.4 和谐性要求
    6.2 声景观保护视角下城市空间优化
        6.2.1 土地利用层面的空间优化策略
        6.2.2 城市重点保护区域保护方法
    6.3 城市声景观保护工作流程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城市声景观保护内容调查问卷
附录B 声景观感知结构问卷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和现实研究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市社区党建的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城市社区组织的内涵界定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及其类型
        二、城市社区组织的概念及其类型
    第二节 城市社区党建的内涵界定
        一、城市社区党建的概念诠释
        二、城市社区党建的逻辑边界
        三、城市社区党建的功能定位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思想阐释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形式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制度
    第二节 列宁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阐述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设置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
        三、党的基层组织的队伍建设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探索实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新场域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摸索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城市社区党建的探索实践
        一、改革开放起步和全面展开时期城市社区党建的探索实践
        二、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城市社区党建的探索尝试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城市社区党建的新阶段
    第三节 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新进展新挑战
        一、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创新推进
        二、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特征
        三、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挑战与存在问题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经验
        一、必须始终发挥全面领导作用,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二、必须强化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
        三、必须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破解党组织“三化”问题
        四、必须适应社会结构阶层变迁,持续创新组织设置方式
        五、必须以社区党建为基础,构建城市大党建格局
        六、必须突出社区党建引领功能,提高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四章 城市社区党建的福州实践
    第一节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一、完善党的组织设置
        二、强化党支部堡垒作用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四、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
        五、加强党内制度建设
    第二节 党的十八大前的实践探索:福州市鼓楼区“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一、强化一个领导
        二、建设三支队伍
        三、健全五项机制
    第三节 新时代的实践探索:“13335”军门社区工作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
        二、健全三项机制
        三、搭建三个平台
        四、强化三项保障
        五、打造“五在社区”
    第四节 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党建的实证调查
        一、设计思路与样本分析
        二、调查现状
        三、成因分析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以城市基层治理基层党建新格局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一、从破解城市基层治理新难题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二、从扩大城市基层党建覆盖面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三、从增强城市基层党建系统性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第二节 以协调社区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关系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一、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二、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的自治作用
        三、提升社区工作服务站专业水平
        四、增强社会组织参与主体性
        五、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第三节 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一、正确认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定位
        二、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职责
        三、严肃社区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
        四、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第四节 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一、区域化统筹整合服务资源
        二、精细化项目拓展服务内涵
        三、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四、系统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结语
附录1 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问卷调查(社区居民)
附录2 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天津市和平区1997~2001年食品卫生投诉问题剖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公私合作的法律风险及其规制研究[D]. 况伟奎. 扬州大学, 2021
  • [2]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D]. 曹新安. 吉林大学, 2020(03)
  • [3]天津市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路径研究[D]. 韩宇.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4]烟台市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于新.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退役士兵安置中的地方政府职能履行问题研究 ——以盐城市“千人计划”为例[D]. 徐静.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6]基于EPSI模型的城市环保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D]. 洪丽.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7]基于Kano-QFD集成的天津市综合公园公共服务质量优化策略研究[D]. 周一.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8]中国近代工业建筑营建过程关键性技术问题研究(1840-1949)[D]. 赖世贤. 天津大学, 2020
  • [9]城市声景观保护模型与保护方法研究[D]. 贾怡红. 天津大学, 2020(01)
  • [10]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和现实研究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D]. 张晓容.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天津市和平区1997—2001年食品卫生投诉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