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抗凝治疗现状

房颤抗凝治疗现状

一、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黄楠,汤彦,谢建芳,姜红[1](2022)在《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着降低卒中事件的发生。心房颤动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将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纳入慢病管理中,不仅是分级诊疗模式下的大势所趋,也符合国际指南的建议。本文对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各界对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社区管理的认识和重视。

李丽,张丽晖[2](2021)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山西白求恩医院NVAF住院病人237例,据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评估脑卒中及出血风险,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抗凝方案。结果 237例病人CHA2DS2-VASc评分为(2.80±1.83)分,脑卒中高危166例,中危52例;HAS-BLED评分(1.50±1.04)分,高出血风险37例,低出血风险200例。总体抗凝治疗率80.2%,脑卒中高危组抗凝治疗率高于中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7%与76.9%,P>0.05),高出血风险组抗凝治疗率低于低出血风险组(67.6%与82.5%,P<0.05)。脑卒中高危组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剂(NOAC)使用率高于脑卒中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P=0.041);与低出血风险组相比,高出血风险组NOAC使用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2,P=0.1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行射频消融术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VAF脑卒中高危、高出血风险者更倾向于选用NOAC。

孙小雯,陈明[3](2021)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概况及复律、消融、抗凝等治疗策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使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防治更加科学合理。

常波[4](2021)在《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的心房颤动患者81例,调查81例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情况,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抗凝依从性好48例(59.26%),依从性差33例(40.74%),依从性差的患者中年龄≥70岁、农村患者、中学以下学历、复诊不方便、病程≥10年、服药种类≥4种、收入低、自费、未开展随访管理、抗凝治疗认知缺少、华法林不良反应占比均高于依从性好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从性影响因素为心房颤动抗凝认知差、未开展随访管理、年龄≥70岁、华法林不良反应。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开展随访管理、加强对老年患者监督、实施药物指导可提高华法林抗凝依从性。

韩雪娜,杨富国,刘蕊,张珊珊,李雯雯[5](2021)在《心房颤动抗凝病人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心房颤动抗凝病人自我管理的内涵、评价工具、影响因素及自我管理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心房颤动抗凝病人制订更完善的自我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张丹凤,邱刚,喻国燊,奚振华,潘文良,马小董[6](2021)在《嘉兴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嘉兴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基于CT临床数据采集系统对卒中医疗质量改进的研究登记库-Ⅱ(computer analysing system to improve stroke management quality evaluation-Ⅱ,CASE-Ⅱ)中的嘉兴地区卒中中心登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信息。根据患者出院是否带有抗凝药物分为出院抗凝组与出院未抗凝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抗凝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在既往诊断心房颤动且卒中高危(CHA2DS2-VASc≥2分)患者亚群中分析抗凝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005例,平均年龄77±8岁,男性979例(48.8%),NIHSS中位评分5(2~13)分。无抗血栓治疗禁忌证患者1817例,出院时带抗血栓药物比例为83.9%(1525/1817),其中抗凝药物比例为41.3%(750/1817)。年龄(OR 0.964,95%CI 0.952~0.976),基线NIHSS评分(OR 0.935,95%CI 0.920~0.951),住院时间(OR 1.045,95%CI 1.025~1.066),深静脉血栓(OR 2.797,95%CI 1.472~5.311),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任意的颅内出血(OR 0.085,95%CI 0.038~0.188)、消化道出血(OR 0.503,95%CI 0.257~0.985)、肺炎(OR 0.646,95%CI 0.488~0.856)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院接受抗凝治疗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既往诊断心房颤动且卒中高危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比例仅为16.0%(153/954),低龄(OR 0.957,95%CI 0.938~0.975)、低收缩压(OR 0.985,95%CI 0.977~0.993)、卒中/TIA病史(OR 2.773,95%CI 1.954~3.936)是其接受抗凝治疗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嘉兴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率较低,低龄、低基线NIHSS评分、长住院时间、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更多接受抗凝治疗,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肺炎的患者更少接受抗凝治疗。

白颖,王建旗,史旭波,王吉云,周震,张弨[7](2021)在《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凝治疗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280例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口服抗凝药将患者分为未抗凝组(174例)和抗凝组(106例)。比较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及ACS类型、合并疾病、既往史、卒中风险评分、出血风险评分、合并用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抗凝组中持续性及永久性心房颤动、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比例,合并高血压、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病史患者比例,CHA2DS2-VASc评分,以及合并使用比伐芦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患者比例均高于未抗凝组,而抗凝组中阵发性心房颤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比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贫血,肌酐清除率<30 ml/min患者比例,本次入院时出血患者比例,CHA2DS2-VASc评分0~1分,合并使用肝素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替罗非班的患者比例均低于未抗凝组(均P <0.05)。高卒中风险且高出血风险(CHA2DS2-VASc评分≥2分且HAS-BLED评分≥3分)患者138例(49.3%),抗凝比例为35.5%(49/138)。高卒中风险且低出血风险(CHA2DS2-VASc评分≥2分且HAS-BLED评分<3分)患者131例(46.8%),抗凝比例为43.5%(57/131)。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与指南依然存在差距,阵发性心房颤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合并高尿酸血症、贫血、肌酐清除率<30 ml/min、入院时出血、CHA2DS2-VASc评分<2分、合并使用肝素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替罗非班的患者较少抗凝治疗。我们需要综合分析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与风险,不断提高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的抗凝治疗率。

肖锋鸣[8](2021)在《单中心三甲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2018.08-2020.08期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抗栓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8.08-2020.08两年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第一次住院确诊NAVF患者的基本信息、抗栓治疗方案、伴随疾病和危险因素,应用CHA2DS2-VASc及HAS-BLED评分工具评估血栓栓塞风险及出血风险,根据危险分层分析抗凝治疗情况及NOAC使用率,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抗栓治疗方案的因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左房大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10例符合标准的NVAF患者,其中男性603(54.32%)例,女507(45.68%)例,平均年龄69.52±11.2岁,75岁以上患者401例,占比最高;合并症中高血压病最高,占50.1%,其次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占49.1%,冠心病占23.4%,2型糖尿病占13.7%;血栓栓塞高危风险中男性(CHA2DS2-VASc≥2分)抗凝治疗率为62.71%,女性(CHA2DS2-VASc≥3分)抗凝治疗率69.17%,较2016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的13%[1]明显提高,同时均高于国际平均值59%[2];754例选择抗凝的NVAF患者中,其中689例(91.38%)应用了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65例(8.62%)使用华法林(VKA),65例华法林中2例为肌酐清除率<15ml/min,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NOAC使用率为689/752=91.62%,NOAC中337例应用达比加群(48.91%),352例应用利伐沙班(51.09%);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抗栓的影响因素时,首先分析联合抗栓与单纯抗凝的影响因素时,结果显示房颤合并冠心病、合并ACS、合并药物(抗血小板、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相比没有冠心病、ACS及合并药物的房颤患者更倾向选择联合抗栓;再分析单纯抗凝与不抗栓的影响因素时,得出心功能不全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最后分析抗凝与不抗凝的影响因素时,提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及合并药物可显着对患者选择抗凝与不抗凝治疗产生影响;分析左房前后径的影响因素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射频消融术后、糖尿病均显着影响左房前后径。结论:NVAF患者与年龄明显相关,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仍是NVAF的危险因素;血栓栓塞高危风险的男性和女性NVAF患者抗凝治疗率均较国际平均值59%高,表明我院抗凝治疗规范化,NOAC使用率远大于VKA使用率,提示NOAC的使用临床上已占主导地位;与单纯抗凝相比,房颤合并冠心病、合并ACS、合并药物的患者相比没有冠心病、ACS及合并药物的患者更倾向选择联合抗栓;与不抗栓相比,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更不容易接受单纯抗凝;与不抗凝相比,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及合并药物患者更倾向选择抗凝治疗;958例患者中,左房前后径>35mm的患病率为81.63%,左房前后径≥40mm的患病率61.69%,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心功能不全、LVEF、射频消融术后、糖尿病均显着影响左房前后径,其中男性、心功能不全、糖尿病与左房大小成正相关,射频消融术后、LVEF与左房前后径成负相关。

姚易,郭茹,王莉斐,吴淼淼,郭钊侠,刘毅,勾壮,廖晓阳[9](2021)在《全球心房颤动抗凝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研究的全球现状、热点和变化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检索并收集2006~2020年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相关文献。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及关键词进行共引、共现、突现分析,探索和分析国内外房颤抗凝治疗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 764篇。近年来房颤抗凝的研究热度逐步升高,已发表的研究集中在北美洲,最重要的研究机构是伯明翰大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华法林、卒中预防、新型口服抗凝药、抗血栓抗血小板治疗、合并疾病等方面,研究前沿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研究及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的抗血栓管理。结论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认为全球心房颤动抗凝研究热点是华法林、卒中预防、新型口服抗凝药、抗血栓抗血小板治疗、合并疾病等方面;研究前沿是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研究及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的抗血栓管理。

张杰[10](2021)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单中心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其最主要的危害是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卒中高血栓栓塞风险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但目前研究显示真实世界的抗凝治疗与指南推荐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抗凝治疗不足、不合理的情况。云南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目前尚不清楚,缺乏云南地区房颤抗凝治疗的真实数据。[目的]调查云南部分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并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99例CHA2DS2-VASc评分≥2分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住院时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药物及手术治疗情况、抗凝治疗、服药依从性评分等信息。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是否继续抗凝并收集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情况,收集卒中、出血事件、再住院和死亡等信息,并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结果]1.入选的199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随访3月时5例患者失访,6月时7例患者失访,累计失访13例,总失访率6.5%。2.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基线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7.65±9.63岁,平均住院天数为8.9±4.0天,其中58.3%(116/199)为男性,59.8%(119/199)为持续性房颤。主要合并疾病为:高血压75.9%(151/199)、心力衰竭52.8%(105/199)、糖尿病 25.1%(50/199)、冠心病 25.6%(51/199)、脑卒中 22.6%(45/199)。3.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比例:住院前抗凝比例为30.1%(61/199),出院时抗凝比例为82.4%(164/199),未抗凝比例17.6%(35/199),其中单一抗血小板治疗11.1%(22/199)。出院3月后失访5例,死亡6例,随访的188例患者中继续抗凝的比例为67.0%(126/188),未抗凝比例33.0%(62/188),其中单一抗血小板治疗12.8%(24/188)。出院6月后累计失访13例,死亡17例,随访的169例患者中继续抗凝的比例为47.3%(80/169),未抗凝比例为52.7%(89/169),其中单一抗血小板治疗为 17.2%(29/169)。4.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情况:出院时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中81.7%(134/164)使用 NOAC[利伐沙班 64.9%(87/134)、达比加群 35.1%(47/134)],18.3%(30/164)使用华法林。其中利伐沙班使用剂量由低到高依次为:2.3%(2/87)为 2.5mg/天、1.1%(1/87)为 5mg/天、37.9%(33/87)为10mg/天、44.8%(39/87)为15mg/天、13.9%(12/87)为20mg/天;达比加群使用剂量由低到高依次为:6.4%(3/47)为110mg/天、76.6%(36/47)为 220mg/天、17.0%(8/47)为 300mg/天;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中仅23.3%(7/30)INR达标。出院3月后使用抗凝药物患者中,79.4%(100/126)使用NOAC[利伐沙班63%(63/100)、达比加群 37%(37/100)],20.6%(26/126)使用华法林。出院6月后使用抗凝药物患者中,76.3%(61/80)使用NOAC[利伐沙班68.9%(42/61)、达比加群 31.1%(19/61)],23.7%(19/80)使用华法林。5.在平均6个月的随访中,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死亡、卒中、出血及再住院情况:17例患者死亡[9.1%(17/186)],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41.2%(7/17)]、死因不详[29.4%(5/17)]、缺血性脑卒中[17.6%(3/17)]、恶性肿瘤[11.8%(2/17)]。6例患者发生脑卒中[3.2%(6/186)],其中5例为脑梗死,1例为脑出血,且2例患者因脑卒中致残。6例脑卒中患者具体情况如下:3例患者出院后停用抗凝药后发生脑梗死,1例出院后2天发生脑梗死(服用利伐沙班15mg/天),1例服药过程中出现脑梗死(服用达比加群110mg/天),脑出血患者长期服用利伐沙班15mg/天。26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15.1%(26/186)],其中1例为脑出血,10例为黑便(5例因该原因住院)、6例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5例为牙龈出血、1例为术后伤口出血、1例为结膜出血、1例为鼻出血、1例为血尿。44例患者再住院[23.7%(44/186)],其中10例患者住院两次以上。住院原因由高到低为心力衰竭[38.7%(17/44)]、房颤[18.2%(8/44)]、脑卒中[13.6%(6/44)]、消化道出血[11.4%(5/44)]、冠脉疾病[6.8%(3/44)]、呼吸道感染[4.5%(2/44)]、外科手术[4.5%(2/44)]、肾脏疾病[2.3%(1/44)]。6.抗凝组和非抗凝组的临床特征比较:出院时,与非抗凝组相比,抗凝组房颤消融术(34.1%vs.8.6%,P=0.003)、脑卒中病史(25.6%vs.8.6%,P=0.029)比例较高,且服药依从性评分高(6.32±1.36分vs.5.54±1.12分,P=0.002),而PCI 术(13.4%vs.40.0%,P<0.001)、抗血小板治疗(12.8%vs.62.9%,P<0.001)比例较低。出院3月后,与非抗凝组比较,抗凝组消融术(36.5%vs.20.9%,P=0.031)比例较高且服药依从性评分高(6.62±1.10分vs.5.27±1.46分,P<0.001),而冠心病(20.6%vs.35.5%,P=0.028)、PCI 术后(15.1%vs.27.4%,P=0.043)、抗血小板治疗(11.1%vs.43.5%,P<0.001)比例较低。出院6月后,与非抗凝组相比,抗凝治疗组左心耳封堵术(3.8%vs.23.6%,P<0.001)、抗血小板治疗(15.0%vs.29.2%,P=0.027)比例较低,而服药依从性评分较高(6.78±1.12 分 vs.5.91±1.32 分,P<0.001)。7.影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出院时,既往脑卒中病史(OR=7.081,95%CI 1.157~43.326,P=0.034)是患者抗凝治疗的预测因素,而 PCI 术(OR=0.067,95%CI 0.006~0.735,P=0.027)、抗血小板治疗(OR=0.074,95%CI 0.018~0.309,P<0.001)、服药依从性低(OR=0.049,95%CI 0.007~0.36,P=0.003)是患者不抗凝治疗的预测因素。出院3月后,抗血小板治疗(OR=0.097,95%CI 0.027~0.354,P<0.001)、服药依从性低(OR=0.037,95%CI 0.01~0.137,P<0.001)是患者不抗凝的预测因素。出院 6 月后,CHA2DS2-VASc 评分高(OR=1.742,95%CI 1.122~2.706,P=0.013)是患者抗凝治疗的预测因素,左心耳封堵术(OR=0.081,95%CI 0.019~0.336,P=0.001)、抗血小板治疗(OR=0.227,95%CI 0.08~0.641,P=0.005)、服药依从性中等(OR=0.28,95%CI 0.107~0.731,P=0.009)、低(OR=0.131,95%CI 0.044~0.384,P<0.001)是患者不抗凝的预测因素。8.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不抗凝的主要原因:出院时,PCI术后[28.6%(10/35)]、患者相对禁忌[17.1%(6/35)]、患者拒绝[11.4%(4/35)]、起搏器术后[14.3%(5/35)]、房颤导管消融术后[8.6%(3/35)]、医生未开处方[11.4%(4/35)]、抗血小板治疗[8.6%(3/35)]是患者不抗凝的主要原因。出院3月及6月后,抗血小板治疗[25.5%(16/62)、31.5%(28/89)]、房颤导管消融术后[16.1%(10/62)、20.2%(18/89)]、依从性差[19.4%(12/62)、15.7%(14/89)]、出血担忧、发生出血事件、药物价格贵、购药不便和对病情不了解是患者不抗凝的主要原因。[结论]1.云南省部分地区卒中高风险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出院时抗凝治疗比例较高,出院后抗凝比例下降明显,出院6月后抗凝治疗比例不足一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使用比例高于华法林,但坚持性不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使用剂量未完全达到指南推荐剂量。研究结果提示云南省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抗凝不足、不合理的情况,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距,亟需改善抗凝治疗现状。2.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抗凝治疗的主要原因为抗血小板治疗、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依从性差、发生出血事件、出血担忧、药物价格贵、购药不便、对病情不了解和医生未开处方。PCI术、抗血小板治疗、服药依从性低是患者不抗凝治疗的预测因素。3.通过加强对临床医师房颤抗凝相关指南的培训,以及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宣教、管理,以提高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另外,卫生管理部门、医保部门和政府应加大投入,以改善云南省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

二、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房颤的流行病学
    1.1 全球房颤流行病学特征
    1.2 中国房颤流行病学特点
2 房颤的主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3 我国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分析
    3.1 我国房颤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不理想
    3.2 我国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现状
4我国社区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不足的原因分析
    4.1缺乏完善的社区华法林抗凝治疗管理体系
    4.2 社区医院医生抗凝治疗认识不够
    4.3 房颤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5 小结

(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
    2.2 抗栓情况
        2.2.1 不同CHA2DS2-VASc评分NVAF病人的抗栓情况
        2.2.2 不同HAS-BLED评分NVAF病人的抗栓情况
    2.3 NVAF病人抗栓治疗方案的影响因素
3 讨 论

(3)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概况
2 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策略
    2.1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
    2.2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消融
    2.3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3 存在问题

(4)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华法林应用依从性评定标准[4]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影响因素
    3.2 提高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措施

(5)心房颤动抗凝病人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心房颤动抗凝病人自我管理的内涵
2 心房颤动抗凝病人自我管理评价工具
    2.1 BMQ
    2.2 SF-36
    2.3 心房颤动服用华法林病人自我管理量表
3 心房颤动抗凝病人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3.1 人口学因素
    3.2 自我效能因素
    3.3 依从性因素
    3.4 心理因素
    3.5 家庭及社会因素
4 提高心房颤动抗凝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措施
    4.1 加强心房颤动抗凝病人自我管理的教育
    4.2 提高心房颤动抗凝病人自我管理的技能
    4.3 重视心理护理,提高社会支持度
5 小结

(6)嘉兴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收集
    1.3 分组和数据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特征
    2.2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影响因素
    2.3 心房颤动且卒中高危患者抗凝治疗影响因素
3 讨论

(7)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凝治疗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
    2.2 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抗凝治疗情况

(8)单中心三甲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观察指标
    2.3 方法及相关定义
    2.4 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2.5 出血风险评估
    2.6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人口学资料
    3.2 伴随疾病
    3.3 不同栓塞评分及出血评分的抗栓现状
    3.4 抗凝药物选择
    3.5 手术治疗方案
    3.6 影响患者抗栓治疗方案的因素分析
        3.6.1 联合抗栓与单纯抗凝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6.2 单纯抗凝与不抗栓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6.3 抗凝与不抗凝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7 左房大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10)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单中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白细胞介素6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分析[J]. 黄楠,汤彦,谢建芳,姜红. 当代医学, 2022(04)
  • [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李丽,张丽晖.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22)
  • [3]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J]. 孙小雯,陈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22)
  • [4]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 常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8)
  • [5]心房颤动抗凝病人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 韩雪娜,杨富国,刘蕊,张珊珊,李雯雯. 全科护理, 2021(25)
  • [6]嘉兴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J]. 张丹凤,邱刚,喻国燊,奚振华,潘文良,马小董. 中国卒中杂志, 2021(08)
  • [7]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凝治疗现状调查[J]. 白颖,王建旗,史旭波,王吉云,周震,张弨. 中国医药, 2021(08)
  • [8]单中心三甲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肖锋鸣. 南昌大学, 2021(01)
  • [9]全球心房颤动抗凝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分析[J]. 姚易,郭茹,王莉斐,吴淼淼,郭钊侠,刘毅,勾壮,廖晓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05)
  • [10]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单中心分析[D]. 张杰.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标签:;  ;  ;  ;  

房颤抗凝治疗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