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法国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一、法国怎样缩小贫富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锴,苏青松,高鸣[1](2022)在《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国外典型实践模式及启示》文中指出高效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能够为我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对世界各国乡村治理现状的思考,本研究总结出三种乡村治理模式:以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美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欧美模式、以巴西和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拉美模式。从三种模式的实施进展中对比和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乡村治理的典型做法和宝贵经验,并且以此为根据,针对我国乡村治理中组织机构、自治德治法治、公共服务、减贫长效机制建设等领域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姜锐涵[2](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等是人们追求的共同价值,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古往今来,概莫能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缩小收入差距和实现社会平等是中国共产党必须直面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届五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回答了新时代背景下“谁的平等”“平等是什么”“为什么平等”以及“如何实现平等”等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平等实践的积极探索和经验总结。论文针对新时代平等观的相关问题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和探讨,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梳理新时代平等观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新时代平等观的思想基础,平等观念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性,资本主义的平等不是真实的平等,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通过彻底的制度变革才能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是新时代平等观的文化基础,涵盖万物平等、治国之要的道家平等观,仁义为本、选贤举能的儒家平等观,兼爱天下、上同于天的墨家平等观以及重法轻仁、刑无等级的法家平等观四个方面。新时代平等观也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等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平等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继承和发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新时代平等观的时代背景。新时代平等观的价值定位,包括平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时代任务,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时代诉求,是落实共享发展的时代精神。新时代平等观的实践基础从现实发展来看,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治理基础,全面依法治国的法制保障基础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党的领导基础。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新时代平等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历史方位发生新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转变,新时代平等观必须坚持按贡献分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等基本原则;建立全过程参与的权利平等、全方位获取的机会平等、全领域适用的规则平等和全要素发展的分配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平等观;与此同时,新时代平等观的基本特征包括历史性、实践性、辩证性、系统性和复合性五个方面。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新时代平等观的实现方式。其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推动形成稳定有序的分配格局,完善社会平等的制度建构。其二,加强社会先进文化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平等观,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的产业体系,促进公共文化的平等权益。其三,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办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积极构建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全体人民住房保障体系,兜牢民生福祉的底线平等。其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形态,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维护资源环境的代际平等。其五,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全面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持续整治腐败作风问题,一体推进“三不”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治理环境。第五部分主要总结新时代平等观的历史贡献。新时代平等观的理论贡献在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平等观的实践贡献在于凝聚了新时代人们关于平等的社会共识,回应了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白描,檀学文[3](2021)在《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文中认为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共同富裕作为基础,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2021年10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强调,"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从世界发展历程看,二战后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极端贫困人口迅速减少的同时,

吴文新,程恩富[4](2021)在《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与四维逻辑》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存在若干逻辑前提,比如党在非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推动共同富裕的决心和意志坚不可摧,必须依靠人民群众重点推动富裕之"共同"。我们可以从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理念、社会基本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等角度来把握共同富裕的概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主导性逻辑,而其他分配方式是外部辅助性和补偿性逻辑;从历史逻辑看,社会主义思想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本质上都是在设法实现共同富裕;从实践逻辑看,中外历史特别是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造成贫富分化的原因相当复杂,需要我们在科学认知"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确立共同富裕的圆满实现逻辑及其相关深化改革方略。最后聚焦于分配领域,我们可以充分通过"五种分配方式"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商榷学界的"三次分配"内涵。

张程[5](2021)在《贫富分化与共富之路》文中提出贫富差距过大历来都是社会动荡的重要根源之一,在这一问题上全世界都是如此。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世界社会报告》显示,世界三分之二人口所在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正在恶化。在国家层面,收入不平等现象在美国和中东国家尤为显着。美国是发达国家中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居民收入差距在近年持续扩大。根据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的报告统计,2019年美国基尼系数为0.481,维持在历史高位。

李海舰,杜爽[6](2021)在《推进共同富裕若干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渐进富裕、共建富裕,推进共同富裕等不得、急不得。推进共同富裕要构建协调配套的三大分配体系,辩证认识五大关系,包括增量与存量、显性与隐性、总量与结构、均值与方差、可量化与不可量化的关系。推进共同富裕要立足十大政策取向:既在缩小收入差距上做文章,更在缩小财富差距上做文章;既在缩小显性差距上做文章,更在缩小隐性差距上做文章;既在缩小私人产品差距上做文章,更在缩小公共产品差距上做文章;既在补齐短板上做文章,更在筑高底板上做文章;既在物质富裕上做文章,更在精神富裕上做文章;既在"分好蛋糕"上做文章,更在"做大蛋糕"上做文章;既在动态国内比较上做文章,更在动态国际比较上做文章;既在共同富裕上做文章,更在部分先富上做文章;既在共同富裕上做文章,更在阶层流动上做文章;既在共同富裕上做文章,更在共同幸福上做文章。推进共同富裕要重点辨析五大理论问题:收入财富差距与市场化程度的关系、收入财富差距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收入财富差距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穷人与富人的关系、共同富裕的求解范围。

杨志勇[7](2021)在《财富观、共同富裕与公共政策》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正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任务。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解,既有共识,也有争议。厘清分歧,才可能形成新的共识。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解决好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差距问题。市场经济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不平等问题。文章回顾经济政策史,梳理经济思想史上关于收入分配差距、财富分配差距、不平等的成因与对策的典型论述,概述全球不平等实践,结合中国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事实,提出相应的公共政策主张。

邓宇[8](2021)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跨越中高收入阶段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文中提出按照国际标准,从人均GDP、人均GNI数据看,中国已迈入中高收入阶段,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设定,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和人均GNI将达到2万美元,有望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然而,未来中国要跨越中高收入阶段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地方债务风险等将是主要障碍。本文认为,随着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加快,中国跨越中高收入阶段具有现实可行性,但仍应全面客观评估中国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现状和问题,从中长期视角观察我国顺利跨越中高收入阶段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障碍。如何破解这些发展困局和现实难题,关系到中国能否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建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内生性增长驱动和外部有利条件运用两个层面着手推进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制度变革以及高水平对外开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抓住内外有利窗口期,稳步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财富合理分配,构建起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顺利迈入高收入发展阶段。

杨穗,高琴,赵小漫[9](2021)在《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变化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增进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2013年以来中国社会政策进入全方位推进并强调共建共享的新时代,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得到完善,精准脱贫攻坚大力推进,社会政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2013年和2018年数据的研究表明,中国居民的社会福利在此期间逐步提高,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群体之间的社会福利差距依然存在;社会政策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缓解相对贫困,且社会福利收入的再分配是累进的,但社会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上依然面临挑战。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应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优化社会政策,强化其再分配和减贫效果,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李军鹏[10](2021)在《共同富裕:概念辨析、百年探索与现代化目标》文中提出社会整体进入富裕社会、全体人民都富裕、全面富裕、消除了两极分化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四个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建设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广。面向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针对当前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实现到2035年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二、法国怎样缩小贫富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国怎样缩小贫富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国外典型实践模式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的乡村治理进程与主要问题
    (二)相关研究进展
二、乡村治理的国外模式与具体做法
    (一)东亚乡村治理发展模式
        1. 韩国的“新村运动”
        2. 日本的“造村运动”
    (二)欧美乡村治理发展模式
        1. 美国城乡共融型的乡村治理体制
        2. 法国的农村组织改革和文化恢复政策
    (三)拉美乡村治理发展模式
        1. 巴西的乡村治理经验
        2. 阿根廷的“农村发展国家战略”
三、国外乡村治理经验的归纳与分析
    (一)东亚国家的乡村治理经验
        1. 由政府引导、村民主导的乡村治理体制
        2. 注重开展农村教育和农村人才培养,充分挖掘利用农村人力资源
    (二)欧美国家的乡村治理经验
        1. 以法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乡村
        2. 完善乡村治理立法体系和执法体系,使乡村治理有法可依,有序执行
        3. 恢复和发展乡村文化,更好地发挥乡规民约的德治作用[47]
    (三)拉美国家的乡村治理经验
        1. 开展农村土地改革以调整生产关系
        2.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扶持多元化产业布局
四、国外经验对我国乡村治理的启示
    (一)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化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管理机制
    (二)完善乡村治理法律条令,发扬传统优秀乡村文化
    (三)以城市发展和二三产业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四)细化治理乡村贫困单元,形成减贫与改善乡村治理的良好互动机制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意义
        1.1 理论意义
        1.2 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研究现状述评
    3.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4.研究创新及不足
        4.1 研究创新
        4.2 研究不足
    5.相关概念界定
        5.1 平等
        5.2 平等观
        5.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思想资源
    1.1 思想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平等观
        1.1.1 平等观念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性
        1.1.2 资本主义的平等不是真实的平等
        1.1.3 无产阶级实现平等必须消灭阶级
        1.1.4 真实平等的实现依赖其制度基础
    1.2 文化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
        1.2.1 万物平等、治国之要的道家平等观
        1.2.2 仁义为本、选贤举能的儒家平等观
        1.2.3 兼爱天下、上同于天的墨家平等观
        1.2.4 重法轻仁、刑无等级的法家平等观
    1.3 继承发展:党的十八大之前的社会主义平等观
        1.3.1 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等思想的酝酿
        1.3.2 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平等思想的完善
        1.3.3 1978-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提升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时代背景
    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全新定位
        2.1.1 平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
        2.1.2 平等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时代任务
        2.1.3 平等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时代诉求
        2.1.4 平等是落实共享发展的时代精神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实践基础
        2.2.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
        2.2.2 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治理基础
        2.2.3 全面依法治国的法制保障基础
        2.2.4 全面从严治党的党的领导基础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科学内涵
    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建构原则
        3.1.1 按贡献分配
        3.1.2 包容性增长
        3.1.3 共享式发展
    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主要内容
        3.2.1 全过程参与的权利平等
        3.2.2 全方位获取的机会平等
        3.2.3 全领域适用的规则平等
        3.2.4 全要素发展的分配平等
    3.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基本特征
        3.3.1 历史性
        3.3.2 实践性
        3.3.3 辩证性
        3.3.4 系统性
        3.3.5 复合性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实现方式
    4.1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平等的制度建构
        4.1.1 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机制
        4.1.2 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4.1.3 推动形成稳定有序分配格局
    4.2 加强社会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的平等权益
        4.2.1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平等观
        4.2.2 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
        4.2.3 健全现代文化的产业体系
    4.3 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兜牢民生福祉的底线平等
        4.3.1 办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4.3.2 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4.3.3 积极构建公共卫生健康体系
        4.3.4 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4.3.5 完善全体人民住房保障体系
    4.4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正义
        4.4.1 培育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4.4.2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形态
        4.4.3 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4.5 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治理环境
        4.5.1 全面加强党内政治监督
        4.5.2 持续整治腐败作风问题
        4.5.3 一体推进“三不”机制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历史贡献
    5.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理论贡献
        5.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5.1.2 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实践贡献
        5.2.1 凝聚了新时代人们关于平等的社会共识
        5.2.2 回应了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阻碍共同富裕
缩小收入差距的国际实践
    (一)提升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
    (二)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瞄准低收入易发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
缩小收入差距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一)在批判借鉴基础上自主探索
    (二)激发内生动力推动自主发展
    (三)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
    (四)基于大数据安排差异化政策

(4)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与四维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几个逻辑前提
    (一)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意志和决心不会改变
    (二)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作用实现共同富裕
    (三)要从非公有制经济“56789”的事实出发追求共同富裕
二、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概念逻辑
    (一)从共享发展理念来看共同富裕的内涵
    (二)从协调发展理念看共同富裕的内涵
    (三)从社会矛盾及其运动相关方面看共同富裕的内涵
    (四)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看共同富裕的内涵
    (五)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看共同富裕的内涵
三、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一)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的内在主导性或决定性逻辑
    (二)国家调节和慈善捐赠:共同富裕的外部辅助性和补偿性逻辑
    (三)勤劳何以致富:一个不能忽视的逻辑关系
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
    (一)社会主义思想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价值追求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艰辛探索
五、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
    (一)造成贫富分化的一般原因
        第一,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是贫富分化的基本原因。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贫富分化的最根本原因。
        第三,基于私人剩余价值规律的按资分配是导致两极分化的直接原因。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生贫富分化的多种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自发作用,是形成贫富分化的市场原因。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国所有制结构中占大多数(具有“56789”占比特征),是我国现阶段贫富分化的产权原因。
        第三,中国不同城乡、地域及其自然资源禀赋和交通等条件,是造成区域、城乡贫富差距的自然原因。
        第四,工农、行业和产业等历史基础和发展差异,是造成贫富差别的产业原因。
    (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和改革方略
        第一,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产权基石。
        第三,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渠道。
        第四,高质量的劳动联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第五,不断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
六、结语:通过五种分配方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5)贫富分化与共富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贫富差距扩大的影响
中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努力

(6)推进共同富裕若干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进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
    (一)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
    (二)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
    (三)共同富裕是渐进富裕
    (四)共同富裕是共建富裕
二、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安排
    (一)推进共同富裕等不得
    (二)推进共同富裕急不得
三、推进共同富裕的分配体系
    (一)初次分配是根本
        1.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 正确处理劳动回报和资本回报的关系
        3. 正确处理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关系
        4. 充分激发知识、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活力
        5. 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二)再分配是关键
        1. 税收调节
        2. 公共产品
        3. 社会救助
        4. 转移支付
        5.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反腐败
    (三)三次分配是补充
四、推进共同富裕的关系认识
    (一)增量与存量的关系
    (二)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三)总量与结构的关系
    (四)均值与方差的关系
    (五)可量化与不可量化的关系
五、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取向
    (一)既在缩小收入差距上做文章,更在缩小财富差距上做文章
    (二)既在缩小显性差距上做文章,更在缩小隐性差距上做文章
    (三)既在缩小私人产品差距上做文章,更在缩小公共产品差距上做文章
    (四)既在补齐短板上做文章,更在筑高底板上做文章
    (五)既在物质富裕上做文章,更在精神富裕上做文章
    (六)既在“分好蛋糕”上做文章,更在“做大蛋糕”上做文章
    (七)既在动态国内比较上做文章,更在动态国际比较上做文章
    (八)既在共同富裕上做文章,更在部分先富上做文章
    (九)既在共同富裕上做文章,更在阶层流动上做文章
    (十)既在共同富裕上做文章,更在共同幸福上做文章
六、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辨析
    (一)收入差距过大是市场化过度还是市场化不足造成的?
    (二)科学技术越是发达,收入财富差距是呈扩大趋势还是缩小趋势?
    (三)社会越是向前发展,收入财富差距是呈扩大趋势还是缩小趋势?
    (四)富人越多,穷人变得更穷了还是变得更富了?
    (五)既然基尼系数存在一个合理区间,收入财富差距是否也应存在一个合理区间?合理区间多大?

(7)财富观、共同富裕与公共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共同富裕的共识(2)
    (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共识
    (二)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共同富裕可以有一定的收入差距
    (三)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更不是杀富济贫,实现共同富裕也不是仇富
    (四)经济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五)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关于共同富裕的争议
    (一)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设定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合理收入差距
    (三)共同富裕的分配机制的确定
    (四)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区域差距的国家实现全国共同富裕的途径
    (五)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具体着力点
四、经济政策史中的财富观与共同富裕
    (一)早期的看法
    (二)自由市场经济时期的财富观和共同富裕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财富观和共同富裕
    (四)关于当前财富分配问题的看法
五、经济思想史中的财富观和共同富裕
    (一)亨利·乔治的观点
    (二)发展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三)阿特金森的观点
    (四)皮凯蒂的研究
六、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
    (一)健全三次分配制度(2)
        1. 初次分配
        2. 收入再分配
        3. 第三次分配
    (二)一些重点措施
        1. 夯实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基础,促进良好产业生态的形成
        2. 建立基本收入制度
        3. 打造对口援助升级版,增强受援助地区的造血技能
        4. 实行中国式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七、结语

(8)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跨越中高收入阶段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二、基本概念和标准界定
三、目前我国跨入中高收入阶段的发展现状
    (一)人均GNI实现大跨越,但距离高收入仍有较大差距
    (二)居民储蓄率呈持续下滑态势,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偏低
    (三)居民收入差距有缩小迹象,而财富分化有扩大化趋势
    (四)居民收入仍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其他收入占比偏低
    (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不同群体收入有所分化
四、未来中国跨越中高收入阶段的主要障碍
    (一)经济增速放缓与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增长动能减弱
        1. 经济增速放缓过快与未来增长压力较大,居民收入增长潜力有待激发。
        2. 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人口红利”消退与人口养老赤字扩大。
    (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累积
        1. 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城乡发展不均衡,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财政收支失衡,将制约民生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
    (三)居民负债偏高与过度借贷,削弱未来居民收入增长空间
        1. 居民债务持续攀升与杠杆率偏高,可能会进一步挤压消费内需发展空间。
        2. 过度借贷与超前消费现象较为突出,对未来创新驱动和居民收支平衡不利。
    (四)资本无序扩张与技术垄断造成行业群体收入分化
        1. 资本无序扩张和过度金融化趋势,引发金融资源分布不均和社会财富分化。
        2. 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重构劳动关系,技术垄断引致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扩大。
五、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跨越中高收入阶段的路径选择
    (一)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1. 保持经济增速稳定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深化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高水平共同富裕。
    (二)积极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健康运行
        1. 积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严格规范政府发债融资。
        2. 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更加重视民生事业发展,更好地促进人民美好生活
        1. 健全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大民生金融发展。
    (四)加大人力资本教育投入,重视中低收入群体教育培训
        1. 加大人力资本教育投入,激活人力资本红利。
        2. 重视中低收入群体职业教育培训,增强收入创造能力。
    (五)优化居民房产资产配置结构,促进消费金融有序发展
        1. 强化实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优化居民资产配置结构。
        2. 倡导居民合理理性消费,推动居民杠杆率稳步下降。
六、结论与展望

(9)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变化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及其总体特征
    (一)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变迁及其成效
        1. 基本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2.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全民医保
        3. 优化社会救助和福利制度
        4. 完善就业、教育、住房等民生保障政策
        5. 精准扶贫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加强困难群体的社会保护
    (二)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的总体特征
        1. 共享性
        2. 托底性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说明
    (二)分析方法
三、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的变化
    (一)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总体水平的变化
    (二)新时代中国社会福利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四、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对不平等的影响
    (二)新时代中国社会福利收入的再分配性质
五、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对相对贫困的影响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共同富裕:概念辨析、百年探索与现代化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富裕的概念辨析与衡量标准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三、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
四、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四、法国怎样缩小贫富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国外典型实践模式及启示[J]. 李金锴,苏青松,高鸣.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研究[D]. 姜锐涵. 山西大学, 2021
  • [3]缩小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J]. 白描,檀学文. 中国发展观察, 2021(22)
  • [4]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与四维逻辑[J]. 吴文新,程恩富. 上海经济研究, 2021(11)
  • [5]贫富分化与共富之路[J]. 张程. 检察风云, 2021(22)
  • [6]推进共同富裕若干问题探析[J]. 李海舰,杜爽. 改革, 2021(12)
  • [7]财富观、共同富裕与公共政策[J]. 杨志勇. 财经智库, 2021(06)
  • [8]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跨越中高收入阶段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 邓宇. 西南金融, 2021(11)
  • [9]新时代中国社会政策变化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J]. 杨穗,高琴,赵小漫. 改革, 2021(10)
  • [10]共同富裕:概念辨析、百年探索与现代化目标[J]. 李军鹏. 改革, 2021(10)

标签:;  ;  ;  ;  ;  

法国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