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光”打造智慧海关

用“眼光”打造智慧海关

一、建设“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论文文献综述)

周卫前[1](2015)在《中国海关改革与现代化的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是中央和国务院作出改革海关管理体制重要决策35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中国海关大力推进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自身不断的壮大和发展。回顾过去是更好地面向未来,通过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把握规律,应对挑战,使今天和明天的海关改革和现代化行稳而致远,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新一轮国家全面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徐伟[2](2014)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海关的政府治理与制度创新》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转型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题。中国海关作为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管理部门,应该在这一特定的时代围绕国家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实际需求,同时需要把握当代快速发展的技术和商业环境的特点,积极地实行职能转变和制度的创新,提升自身的政府治理水平,为实现贸易安全和贸易便利化的双重目标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复杂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关系当中,笔者试图从中理清影响当前中国海关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治理和制度创新层面应当遵循的准则与价值标准。进一步地,在这些准则与价值标准的引导下,分析与探讨了中国海关在当前环境下可能进行的改革与创新。第一章是论文的导言,主要是对选题背景的介绍和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是对当前中国海关所处的环境分析。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析:第一,主要分析了进入21世纪以后,海关部门在全球化影响下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包括贸易便利化和贸易安全的双重目标,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商业运营模式的转变。第二,分析我国海关所处的特殊的环境,主要考察了在经济转型和政府改革的背景下,特定的环境对海关提出的不同层面的诉求。第三,海关现代化。论证海关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实现的路径,包括不同国家海关现代化的比较分析。第三章主要是分析海关部门改革与完善的价值标准。主要从市场机制、政府治理、公平与民生、法治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考察。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价值标准的分析评价,结合当前中国海关所处的特殊环境,为进一步探讨海关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提供价值基础。第四章是进行政府治理层面的分析。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探索中国海关在当代政府治理理论下改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的依据和可行性的路径。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海关的治理结构的完善:海关组织管理体制、客户导向管理、协同边境管理。第五章是制度创新的研究。主要是结合中国海关在改革与实践当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包括关企关系、自由贸易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海关业务外包、单一窗口制度、报关行业管理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提出制度创新的设计或者是制度改进的思路。第六章是结论部分,是对本篇论文写作的总结。包括写作的难点,进一步写作的思路,可能的发展等。

周阳[3](2014)在《论美国海关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个拥有战略研究传统的国家,美国海关在机构与职能整合之后发布了第二份战略规划,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任务、核心价值、愿景、挑战与威胁以及战略目标等内容,从而成为指导海关制度的一份纲领性文件。从其主要内容的介绍中,不难发现,在基本模式上,它深受"选择性干预战略"的影响,是后者在海关战略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在战略文化上,它充分反映出美国的价值观、进攻性的思维模式以及扩张性的行为偏向模式。而在战略手段上,它还是美国国内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精神下的产物。对于中国海关而言,在确定最主要的威胁与挑战及其先后顺序后,应对既有的发展战略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并在全面理解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推出新战略。

初亮[4](2013)在《美国海关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9.11”恐怖主义袭击的发生开启了美国的“反恐时代”。“9.11”后,为了加强海运集装箱安全,将恐怖主义的安全威胁挡在美国本土之外,美国海关以预防为主要思路,应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国与国、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协作,调整了海运反恐采用的策略。设国土安全部,对一系列的负责国家安全的主要安全机构进行整合。美国海运反恐机制也带来深刻地调整与变化。对于美国海关所监管出入境口岸,美国海关按要求提高了对进口货物的安全检查;对于出入境口岸之间的相邻地区,美国海关加大了对各类走私活动和恐怖活动的干预和惩治力度。CSI、C-TPAT机制是美国海关海运集装箱反恐的第一道防线,在保卫美国国家安全上起着基础性作用,在预防为主的反恐政策指导下日趋成熟。“9.11”后,美国海关凭借先进技术手段与设备的应用,美国海关通过国际双边合作和海关与商业机构合作的模式,有利地将反恐战线前移到了他国领土,建立起海运反恐所需要的信息网络,而且能够将有限的海运反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敏感货物和重点区域,即集中力量对高风险人员、货物和违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而对于低风险人员及货物,为增强其流动性提供便利。以上便是“9.11”之后,美国海关海运反恐政策变化中体现出的新特点。上述特点代表了“9.11”后美国政府的国家利益,为了既能够将外在威胁阻于美国本土之外,又能加速合法物流速度,美国海关对这两重目标采取了积极尝试和探索,这也体现出了“9.11”后美国海关海运反恐机制实践的新方向。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现在的美国海关海运反恐机制日趋完善,并对世界海运反恐协作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同样是海运大国、贸易大国,借鉴美国海关先进的海运反恐经验,对完善我国海关反恐和安保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大伟[5](2013)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海关审单作业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世情、国情发生着深刻变化,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作为海关五支基本力量之一的审单作业,是海关审核进出口报关单的规范性、合法性、准确性,以及实施正面通关监管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海关执法统一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力量,是履行海关把关服务职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审单工作在海关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海关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审单工作的现代化,海关管理的改革创新离不开审单工作的改革创新。而现行审单作业模式发轫于1998年的海关第一次通关作业改革,历经十五年的演进,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态势及现代海关建设的内在要求已存在诸多不相适应之处。本研究全面审视海关审单工作面临的新的历史条件,分析了审单作业在现代海关建设中的历史方位,解构目前审单作业存在的固有矛盾和突出问题,跳出传统海关管理理念的限制,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外海关的先进经验,从内部整合、纵向分配、部门协作、企业合作4个维度,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等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创新方案,以求在监管服务的效率、质量、成本等方面取得明显改善,建构与现代化海关管理模式相适应、与新一轮海关业务改革创新相配套的审单工作体制机制,有效解决审单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的更高层次实现审单作业的科学发展,从而适应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便利化的外在要求,适应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和社会生产方式,适应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形势,满足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新趋势。

赵珏[6](2013)在《上海空港口岸海关旅检整合风险监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战略发展规划的推进,上海空港口岸的进出境航线数量、航班规模以及旅客人数都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海关非传统职能的拓展,“通程航班”、“跨楼中转”、“国际互转”等新型通关模式的启动以及总署有关加强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任务的下达,使得海关监管资源与监管量、“把得住”与“通得快”之间的矛盾在上海空港口岸海关旅检系统显得越发突出,旅检现场急需借助风险管理的方式通过优化与完善海关监管模式来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执法困境。本文通过介绍风险管理制度在上海空港口岸旅检渠道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在此过程中对同期海关旅检监管模式产生的影响,再结合当下旅检监管中面临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所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整合式风险管理的方式对海关系统内部的各类风险进行统筹管理,并以此为指导探索更为协调、高效、精简的旅客通关监管模式。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上海空港口岸海关旅检工作面临的四大主要发展形势及目前存在的监管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出了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对于海关工作的意义所在;第二部分通过回顾风险管理在旅检渠道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期间对旅客通关制度所产生的影响,总结了风险管理工作在推行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绩;第三部分着重分析目前的风险监管模式在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继续发展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式风险管理研究;第四部分系统的阐述了在整合式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下解决目前监管困境的对策,即从管理上的分类通关制度、手段上的物联网技术、法律上的径行查验权力、组织上的大部制重组及方式上的通关流程再造五方面着手研究在上海空港口岸海关旅检渠道推行整合式风险监管模式的可行途径。

娄万锁[7](2012)在《中国海关改革的政治学分析 ——国家自主性理论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海关是国家的经济大门,也是国家的政治大门。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中国海关自1970年代末以来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内部重建了“自主的”管理体制,重塑了“理性化”的海关官僚队伍;外部重构了海关与地方政府、海关与对外贸易市场、海关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海关税收连续增长,汲取能力不断增强。国家自主性是现代国家的根本特征。维护国家意志的独立性、公共性(中性)并提升国家能力,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任务。本文运用国家自主性理论,对中国海关历时三十多年的改革进行宏观透视,探究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尝试回答中国海关改革的政治根源,具体改革内容,海关税收增长有没有限度等问题。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从海关内部改革和外部改革两个领域展开研究,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国家自主性理论内涵,国家意志与国家能力关系以及研究思路等;第二章分析海关体制变革。改革前国家实行全能主义体制,海关实行地方管理体制,国家意志被极左分子及地方政府俘获了,国家能力低下,国家自主性低。改革后海关调整了内部机构及其职能,重建“自主”的垂直领导体制;确立了海关现代化发展战略,以及比较优势和出口导向战略,国家意志逐渐回归公共性;第三章分析海关官僚队伍建设。按照“理性化”标准打造一支唯国家利益至上的海关官僚队伍,既预防被俘获,又预防成为掠夺者,使海关关员成为“自主而自净”的公务员;第四章分析海关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随着地方分权化改革,中国地方政府自主性被激活,成为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产生了走私动机。在中国式财政联邦主义架构下,海关通过特殊监管区等制度,发挥地方政府开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同时坚持中央集权,打击走私,取得海关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平衡;第五章,分析海关与进出口市场的关系。通过渐进改革模式,中国海关首先找回市场;同时转变海关管理方式,从管理到治理,借助减免关税,保护知识产权、简化通关手续等手段对市场加以干预和引领,使进出口市场不断繁荣,形成强海关-强市场的双强模式;第六章,分析海关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中国海关改变以往躲避全球化、孤立于国际社会的做法,先后加入世界海关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融入全球化,维护国家主权,并从国际制度的接受者演进为制订者,逐步提升在国际层面的国家自主性。最后一部分回答本文的问题,得出本文的结论。本文认为,国家自主性是中国海关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变量。第一,集中型海关决策机制有利于隔离利益集团的俘获压力,避免出现美国等西方国家分散型决策机制下容易被利益集团俘获的结果;改革干部制度,按照“理性化”标准进行海关官僚队伍建设,逐步塑造“自主而自净”的海关公务员,有效地维护了国家意志的超然性和公共性;第二,抛弃零和思维,中国海关重构了与地方政府以及对外贸易市场的共生共荣关系。转变改革开放前的进口替代战略,发挥国家比较优势,确立出口导向战略,优化治理,国家意志逐步回归中性,国家能力不断提升;第三,中国海关融入全球化,维护国家主权,免蹈东亚模式国家的覆辙;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提升对国际制度的影响力,增强在国际上的自主性。中国海关改革不是一个静止的终点,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前景取决于三个要素:第一,海关官员能否防止被俘获,能否避免论为掠夺者,即能否让国家意志一直保持独立、中性;第二,海关能否优化治理体制,提高执法效能,增强行政能力;第三,海关能否维护好地方政府、对外贸易市场及国际社会的自主性,不断优化与它们的关系,与它们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从而持续地提升国家能力。中国海关改革的实践表明,自主性高的强国家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现代国家建设需要强国家。被俘获国家、掠夺型国家以及能力低下国家都属于自主性弱的“失败国家”,对经济增长有害无利,无法完成现代国家建设的任务。

谷峰[8](2012)在《海关通关过程中寻租性腐败的制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关监管是海关的重要职能,海关的通关监管职能是否能有效履行关系到进出口秩序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外贸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随着我国外贸总量的飞速发展,海关通关过程中的执法腐败案件也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手法越来越隐蔽的特点。有些海关通关过程中的寻租性腐败现象与走私活动交织在一起,严重破坏了海关正常的监管秩序,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在对海关通关监管制度、通关过程中发生寻租性腐败的典型案件、运作特点和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客观环境、通关作业制度、海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人事管理制度、海关决策机制、海关组织管理体制等方面总结了海关通关过程产生寻租性腐败现象的原因。并在与国外公务员制度以及海关廉政工作比较之后,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通关监管作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改进海关决策机制与组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

刘维国[9](2012)在《海关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以广州海关风险分析监控中心为例》文中提出作为一种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风险管理已在世界各国海关的监管和执法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精确打击维护海关的监管职能,依靠快速通关的方式大幅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海关借鉴发达国家海关先进管理经验,开始了中国海关风险管理之路的探索。经过10余年的摸索,中国海关广大关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理念明显增强,对风险信息实施集约化管理等实践方面取得一定经验,广大海关关员对风险管理在海关全业务领域的充分应用要求日益强烈,风险监控、统计、测评系统大量开发并投入运用,海关各级监管部门积累了丰富的风险分析方法。近年,部分海关开始在风险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进行大的调整和创新,总体效果都比较好,但也遇到一些瓶颈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风险管理运行模式开展的较好的广州海关进行分析,从直属海关层面提出海关在风险管理“实战”方面的现状和不足,进而对中国海关建立科学风险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提出建议。对于一些中国海关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已有成熟解决思路的问题,譬如培训、对基层关员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比较有效的技术分析手段和系统硬件等方面,虽然属于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本文中没有列入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介绍了海关风险管理研究的背景、必要性,海关风险管理的内涵及海关风险管理类型,并通过对国外海关的风险管理发展状况的列举,从中找到对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建设的有益经验。接着,对我国海关的发展状况进行回顾,重点介绍了我国风险管理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并指出当前中国海关风险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没有建立成熟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第二章以风险管理实战运用改革步伐较大、运行模式较为成功的广州海关为例,重点介绍了广州海关风险分析监控中心运行模式及业已取得的成效。第三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广州海关风险分析监控中心运作模式的不足进行分析。第四章提出中国海关进行风险管理实战思路的建议。主要从五个方面:海关风险管理顶层设计(二级事权的划分);企业守法评估体系的建立;稳定的直属海关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机制;整合优化现有各项风险管理系统;适时推出适合直属海关应用的全国统一的物流监控系统。

李刚[10](2011)在《加强科技应用 保障安全运行 科技创新推动海关科学发展——专访海关总署吕滨副署长》文中研究说明海关,是守护国家经济大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作为我国政府中信息化建设最早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最高的部门之一,海关总署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在海关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走"科技强关"之路,坚持把科技工作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信息化应用的有力支撑,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坚强举措,为增强海关把关服务能力,优化海关监督管理、促进全国海关执法统一规范,提供了有力保障。那么,全国海关是如何走出一条持续创新、卓有成效的信息化之路?"十二五"开局之后,未来高度信息化下的"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愿景?为此,本刊独家采访了海关总署吕滨副署长。

二、建设“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论文提纲范文)

(2)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海关的政府治理与制度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思考
    1.2 文献综述
        1.2.1 经济转型的特征
        1.2.2 政府治理
        1.2.3 当前海关面临的环境
        1.2.4 价值体系
        1.2.5 海关的治理与制度创新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海关的环境分析
    2.1 21 世纪海关所面临的环境分析
        2.1.1 经济全球化
        2.1.2 贸易便利化与贸易安全
        2.1.3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2.1.4 新的商业模式的涌现
    2.2 特殊环境:转型与治理
        2.2.1 经济转型
        2.2.2 公共治理
        2.2.3 法律环境
        2.2.4 创新需求
    2.3 海关现代化
        2.3.1 世界海关组织与海关现代化
        2.3.2 美国海关的现代化进程
        2.3.3 中国海关的现代海关制度建设
第3章 中国海关治理和改革的价值考量
    3.1 市场机制
        3.1.1 市场与政府
        3.1.2 产权理论
    3.2 政府治理
        3.2.1 新公共管理运动
        3.2.2 治理理论
        3.2.3 公共选择理论
    3.3 公平与民生
        3.3.1 公平问题
        3.3.2 民生问题
    3.4 法治精神
        3.4.1 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的地位与作用
        3.4.2 转型阶段的法治需求
    3.5 经济转型期中国海关改革与创新的价值取向
第4章 海关的治理
    4.1 中国海关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
        4.1.1 当前我国海关的组织管理模式及问题
        4.1.2 国际海关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
        4.1.3 中国海关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建议
    4.2 实行“客户导向”,推进海关服务型政府建设
        4.2.1 “客户导向”的国际经验
        4.2.2 “客户导向”在我国的实践
        4.2.3 我国海关实行“客户导向”的政策建议
    4.3 促进协同边境管理的实现
        4.3.1 协同边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4.3.2 我国海关实现协同边境管理的政策建议
第5章 海关管理的制度创新
    5.1 完善 AEO 制度,促进海关与企业关系的变革与发展
        5.1.1 变革关企关系,真正实现海关与企业的伙伴关系
        5.1.2 完善中国式的 AEO 制度
    5.2 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整合
        5.2.1 自由贸易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性质的界定
        5.2.2 当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现状及问题
        5.2.3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的国际比较
        5.2.4 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关监管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5.2.5 优化存量,整合资源,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
    5.3 发展与完善海关业务外包
        5.3.1 中国海关业务外包的现状
        5.3.2 海关业务外包的利弊分析
        5.3.3 海关业务外包的效益分析
        5.3.4 海关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5.3.5 海关业务外包的发展与完善
    5.4 建立单一窗口制度
        5.4.1 单一窗口的定义
        5.4.2 单一窗口各国实践的经验
        5.4.3 当前单一窗口在我国实施的条件分析
        5.4.4 单一窗口在我国实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5 报关行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5.5.1 我国报关行业管理的现状
        5.5.2 报关管理制度现状的国际比较
        5.5.3 优化报关行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学探索
        5.5.4 报关行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报关行业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美国海关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和选题的意义
        一、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暴露出海运反恐的薄弱之处
        二、我国海运反恐面临挑战
    第二节 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
        二、国内学者对美国海运反恐的研究成果
        三、美国海关海运反恐的风险管理思路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的结构
        二、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国海关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概述
    第一节 风险管理理论在美国海关海运反恐中的应用
        一、风险管理理论简要介绍
        二、美国海运反恐实践的成功案例
    第二节 美国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的价值选择
        一、风险防控体现国土安全为反恐的首要任务
        二、美国借反恐之机推广其价值观
        三、美国海运反恐机制加速合法货物物流速度
    第三节 美国海关多层次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
        一、美国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发展历程
        二、美国海关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基础架构
        三、美国海关海运集装箱反恐机制的实质内涵
第二章 集装箱安全倡议(CSI计划)对海运反恐的贡献
    第一节 CSI的发展体现对海运反恐的风险管理
        一、CSI的产生背景以预防恐怖袭击风险为指导思想
        二、对CSI计划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CSI计划与24小时预申报规则对海运反恐的作用
        一、集装箱安全预检系统在空间上对海运反恐的贡献
        二、舱单24小时预申报规则在时间对海运反恐的影响
第三章 海关-贸易伙伴反恐计划(C-TPAT计划)
    第一节 C-TPAT计划实质是构建反恐物流链
        一、政府与企业自愿合作反恐是C-TPAT计划的基础
        二、C-TPAT计划吸引守法物流企业协力反恐
    第二节 C-TPAT计划实施程序保证海运反恐严密有效
        一、申请加入的企业须通过反恐认证标准
        二、通过认证企业获得高效物流回报
        三、执行确认实现政府与商界在海运反恐中双赢
    第三节 对C-TPAT计划的评价
        一、预防并降低风险的反恐指导思想贯穿C-TPAT计划
        二、自愿加入难掩政企地位不平等
        三、政商反恐合作是基于对高效物流利益的认同
第四章 美国海关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 反恐理念借鉴风险管理思路
        一、以风险管理理念引领反恐机制创新
        二、应用风险管理理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反恐效能
        三、风险可控前提下给合法企业物流便利
    第二节 反恐机制借鉴西方国家的企业分类管理
        一、企业分类机制是使海运反恐有的放矢
        二、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对我国海运反恐的借鉴意义
    第三节 反恐共识依靠新型政企伙伴关系
        一、安全与便利是海关与商界反恐的共同目标
        二、构建我国海关与贸易伙伴合作反恐框架
    第四节 海运反恐对陆运反恐也有借鉴意义
        一、通过多边协作双边合作实现检查关口前移
        二、完善陆路运输的边境贸易预申报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海关审单作业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
        二、中国海关改革创新的有关研究
        三、海关审单领域创新的有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的难点与创新之处
        五、研究大纲
第一章 海关审单作业的历史沿革及基本状况
    第一节 审单作业的内涵
        一、审单作业主体
        二、审单作业任务
        三、审单作业流程
    第二节 审单作业的历史与现状
        一、审单作业的历史变迁
        二、审单作业的基本现状
        三、审单作业在海关综合监管体系中的定位
    第三节 审单作业的基本经验与成就
        一、在综合治税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二、在职能实现中发挥了公共平台作用
        三、在业务运行中发挥了中枢作用
        四、在海关管理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第二章 海关审单作业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审单作业面临新的历史条件
        一、优化监管与服务对审单工作赋予了新内容
        二、大监管体系建设对审单工作作出了新定位
        三、海关的发展与改革对审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节 审单作业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审单作业模式制约整体通关效率提升
        二、审单作业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全国海关审单执法不一致仍然客观存在
        四、大幅增长的工作量与人力资源的矛盾突出
        五、审单作业的智能化水平相对落后
        六、审单作业仍存在较大渎职侵权风险
    第三节 审单作业改革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一、审单自身的发展为作业改革奠定了内在基础
        二、分类通关为审单作业改革提供了实践平台
        三、单证无纸化为审单作业改革创造了基本条件
        四、风险管理方法为审单作业改革提供了可靠保证
        五、企业分类为审单作业改革提供了实践基础
        六、信息化建设为审单作业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三章 美、荷、日三国海关审单作业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三国海关审单作业创新的经验与特征
        一、美国海关通关制度改革
        二、荷兰海关通关制度改革
        三、日本海关通关制度改革
    第二节 国外海关创新实践对我国海关审单作业的启示
        一、强调“客户导向”
        二、实施分类通关
        三、拓展审单时空
        四、强化科技应用
第四章 整体性治理框架下审单作业改革创新的设想
    第一节 以整体性治理为方法推进审单作业改革创新
        一、审单作业整体性治理的四个维度
        二、审单作业整体性治理的目标取向
    第二节 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树立新型审单作业理念
        一、“以商品为单元”的传统审单作业理念的辩证分析
        二、树立“企业为主、商品为辅”新型审单作业理念
    第三节 以模式创新为中心构建差别化审单作业模式
        一、高资信企业审单作业模式
        二、“两步申报”作业模式
        三、严格审单作业模式
    第四节 以机制创新为依托构建全国远程虚拟审单中心
        一、构建全国海关虚拟审单中心的构想
        二、构建全国虚拟审单中心的价值意义
        三、构建全国虚拟审单中心的实现路径
    第五节 以制度创新为基础提升审单专业化水平
        一、创新审单规范操作制度
        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三、创新审单管理协同制度
    第六节 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实施智能化审单
        一、实施智能化审单的主要内容
        二、实施智能化审单的可行性
        三、实施智能化审单的基本途径
    第七节 审单作业改革创新的效果评估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指标
        二、审单作业改革创新的预期成效
结论
    一、改革创新是推动审单作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必由之路
    二、整体性治理是新形势下审单作业改革创新的根本方法
    三、审单作业的改革创新应当符合海关管理的实际情况
    四、审单作业改革创新是一个需要不断推进的永恒命题
参考文献
致谢

(6)上海空港口岸海关旅检整合风险监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与基本概念分析
        一、相关研究综述
        二、基本概念分析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思路与论文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风险管理在上海空港口岸海关旅检系统的运行现状
    第一节 海关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风险管理对于旅客通关制度的影响
        一、“细查细验、人人过关”制度
        二、“红绿通道”制度
        三、“书面申报”制度
        四、“五个一”工程指导下的新“红绿通道”制度
    第三节 风险管理对于旅检日常工作的影响
    第四节 风险管理对于旅检监管模式的影响
        一、风险管理拓展了海关的监管时空
        二、风险管理改变了海关的管理理念
        三、风险管理优化了海关的通关模式
        四、风险管理完善了海关的监管手段
第三章 上海空港口岸海关旅检风险监管模式运行中的问题
    第一节 上海空港口岸海关旅检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多样化监管模式增加了海关岗位的设立
        二、业务量的增长加重了海关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
        三、海关职能的拓展扩大了海关风险的数量
    第二节 现有风险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风险管理脱离海关日常监管
        二、平台开发缺少整体规划
        三、风险系统缺少数据支撑
        四、风险管理缺少理论研究
第四章 上海空港口岸海关旅检整合式风险监管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建立整合式旅检监管模式的必要性
        一、整合式风险管理是海关职能定位的需要
        二、整合式风险管理是人物分离通关作业流程的需要
        三、整合式风险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整合式风险管理是效率通关的需要
    第二节 整合式旅检风险监管模式的内涵
        一、整合式风险管理的实质是海关管理思想的变革
        二、整合式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优化通关环境
        三、整合式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对风险的集中控制
    第三节 建构整合式旅检风险监管模式的具体行动
        一、继续深化分类通关制度改革
        二、使用物联网技术
        三、扩大查验权力
        四、构建协调机制
        五、再造通关流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海关改革的政治学分析 ——国家自主性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
        一、中国海关的产生
        二、中国近代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1859-1949)
        三、新中国海关(1949-1979)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有关中国海关相关研究
        二、国外有关中国海关的研究文献
        三、本文的研究空间
    第四节 国家自主性理论
        一、现代民族国家与国家自主性
        二、国家自主性的涵义
        三、现代国家建设与国家自主性
        四、本文的研究假设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框架安排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框架安排
第二章 国家回归:重构自主海关体制
    第一节 海关的国家性与国家自主性的弱化
        一、海关政策的国家统一性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海关管理体制的变化
        三、地方政府对中国海关的挑战
        四、中国海关改革前国家自主性分析
    第二节 重建自主性海关体制
        一、确立垂直管理体制
        二、从副部级升格到正部级
        三、组建缉私警察部队
    第三节 中国海关事务决策机制与海关现代化发展战略
        一、重建中国海关事务的决策机制
        二、美国海关事务决策模式比较分析
        三、制定中国海关现代化发展战略
    第四节 海关职能调整与机构改革
        一、国家职能与国家能力关系分析
        二、调整海关职能
        三、优化机构设置
第三章 自主而自净:重塑海关官僚队伍
    第一节 从干部到公务员:海关人事制度改革
        一、现代国家与官僚制
        二、中国海关公务员制度改革
        三、确立海关政治象征
        四、官僚制的内在困境:海关腐败与反腐败
    第二节 内外并举:反击被俘获腐败
        一、特殊法人走私与执法自主性的挑战
        二、内外并进:重振海关执法官员自主性
        三、严管“一把手”
    第三节 从严治关:惩治掠夺式腐败
        一、制度设计:不断夯实反腐败的基石
        二、加强教育:五年回顾
        三、强化监督机制
第四章 从角力到平衡:重建海关与地方政府关系
    第一节 中国地方政府自主性的产生
        一、地方立法权:地方政府利益主体的确立
        二、财政自主权: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动力
        三、经济管理权: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助推器
        四、地方政府与海关
    第二节 关地角力:地方政府支持走私的制度分析
        一、分利本性:地方政府的内在冲动
        二、政绩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
        三、用脚投票:地方政府的外在竞争压力
        四、俘获与反俘获:地方政府与海关的角力
    第三节 财政联邦主义:海关与地方关系从角力到平衡
        一、中国式财政联邦主义
        二、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对外贸易增长
        三、海关特殊监管区与竞争机制
        四、中央集权与打击走私
第五章 从管理到治理:重构海关与市场关系
    第一节 找回市场
        一、培育市场主体
        二、逐步还原市场行为
        三、降低关税税率
    第二节 从海关管理走向海关治理
        一、海关管理与海关治理
        二、管理理念:从保卫到服务
        三、管理结构:从橄榄形走向哑铃形
        四、管理方式:引入市场手段
    第三节 海关对市场的引领
        一、海关减免税
        二、加工贸易海关保税制度
        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第四节 贸易便利化:监管与快速的平衡
        一、快速通关与有效监管
        二、企业分类管理制度
        三、海关对市场的引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
第六章 融入与自主:国际化与中国海关
    第一节 国家自主性与全球化
        一、国家自主性与国家主权
        二、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三、全球化与中国海关
    第二节 融入全球化
        一、加入世界海关组织(WCO)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三、东亚国家海关国家自主性比较分析
    第三节 提升国家能力
        一、海关能力建设战略
        二、提升对国际组织的影响力
        三、提升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以贸易便利化为例
        四、派送人员到国际海关机构任职
结论
    一、国家自主性与中国海关改革
    二、中国海关改革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中国海关改革的前景及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8)海关通关过程中寻租性腐败的制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本研究的特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假设
        1.3.3 理论分析视角
        1.3.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通关过程中寻租性腐败的现状分析
    2.1 通关监管流程及其改革
        2.1.1 海关通关和通关的一般流程
        2.1.2 货物通关作业的基本环节
        2.1.3 海关通关监管工作制度改革
    2.2 海关通关监管环节寻租活动的主要类型
    2.3 海关通关监管环节寻租活动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海关通关过程中产生寻租性腐败现象的制度分析
    3.1 海关决策机制和职能管理机制层面
    3.2 海关通关监管作业制度层面
    3.3 海关监督制约机制层面
    3.4 海关人事管理制度层面
第四章 应对海关通关过程中寻租性腐败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国外公务员管理制度与海关廉政管理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4.1.1 日本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4.1.2 美国海关廉政管理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4.2 应对海关通关过程中寻租性腐败问题的对策建议
        4.2.1 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
        4.2.2 完善海关内部监督制约长效机制
        4.2.3 进一步提高海关作业制度的权威性与科学性
        4.2.4 完善海关人事管理制度
        4.2.5 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
        4.2.6 进一步完善海关组织体制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海关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以广州海关风险分析监控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研究背景
    2 选题的目的
    3 文献综述
    4 本文的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5 研究方法
    6 本文的创新
第一章 海关风险管理内涵及实践
    第一节 海关风险管理内涵
        一、海关风险管理的定义
        二、海关风险的来源
        三、海关风险管理的界定
    第二节 国外海关风险管理实践及借鉴
        一、国外海关风险管理实践
        (一) 荷兰海关风险管理实践
        (二) 澳大利亚海关风险管理实践
        (三) 美国海关风险管理实践
        二、国外海关风险管理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第三节 我国海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评价
        一、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实践历程
        二、对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发展状况的评价
第二章 广州海关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广州海关风险分析监控中心为例
    第一节 广州海关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
    第二节 广州海关风险管理的推动者—风险分析监控中心情况介绍
        一、风险管理推动者的角色定位:指挥+协调+平台
        二、无边界管理工作模式:中心的组织形式
        三、风险管理完备回路:中心运作流程
        四、中心的工作制度
        五、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中心强大的技术系统保障
        六、中心运作案例
    第三节 广州海关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风险分析监控中心运作模式的成功
        一、管理组织架构处于一种“实”的运行状态
        二、运作模式完全贯彻风险管理过程原则
        三、首次将执法风险与廉政风险同步防控
        四、大幅提高监管的针对性
第三章 广州海关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对风险分析监控中心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问卷发放与回馈
    第二节 调查结果和相关分析
        一、运作模式存在不足
        二、“虚体机构”不利于调动中心人员积极性
        三、缺乏对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四、硬件系统运行效率有待提高
第四章 加强海关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第一节 顶层构建两级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节 完善企业守法管理体系
    第三节 完善直属海关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机制
        一、准确划分各部门的职权
        二、强化直属海关风险监控中心的指挥评估地位
    第四节 整合优化各风险管理系统
    第五节 适时推出物流监控系统
结语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10)加强科技应用 保障安全运行 科技创新推动海关科学发展——专访海关总署吕滨副署长(论文提纲范文)

1科学发展坚持科技强关战略不动摇
2科技创新海关信息化应用形成业务科技高度融合
3“十二五”开局推动海关信息化实现第三次飞跃

四、建设“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海关改革与现代化的回顾与展望[J]. 周卫前.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5(05)
  • [2]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海关的政府治理与制度创新[D]. 徐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12)
  • [3]论美国海关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周阳.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4(01)
  • [4]美国海关集装箱海运反恐机制研究[D]. 初亮. 复旦大学, 2013(04)
  • [5]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海关审单作业创新研究[D]. 张大伟. 复旦大学, 2013(04)
  • [6]上海空港口岸海关旅检整合风险监管模式研究[D]. 赵珏. 复旦大学, 2013(01)
  • [7]中国海关改革的政治学分析 ——国家自主性理论的视角[D]. 娄万锁. 复旦大学, 2012(02)
  • [8]海关通关过程中寻租性腐败的制度分析[D]. 谷峰. 复旦大学, 2012(03)
  • [9]海关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以广州海关风险分析监控中心为例[D]. 刘维国. 复旦大学, 2012(03)
  • [10]加强科技应用 保障安全运行 科技创新推动海关科学发展——专访海关总署吕滨副署长[J]. 李刚. 中国信息安全, 2011(04)

标签:;  ;  ;  ;  ;  

用“眼光”打造智慧海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