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员工改变国有身份

香洲员工改变国有身份

一、襄轴员工转变国有身份(论文文献综述)

葛金明[1](2019)在《基于胡润百富榜的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民营企业的证据》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兴起、壮大并不断取得新成就。作为民营企业的掌舵者,民营企业家也在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升中不断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富豪,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中国的慈善事业也在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中国慈善总会近几年发布的《慈善捐赠报告》,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力量已经成为了中国慈善力量中的顶梁柱,民营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利益,还积极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对于企业积极参与慈善捐赠事业的动机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学者们迫切地想要了解企业慈善捐赠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本文基于企业实际控制人登上胡润百富榜这一独特的外生情境,以2003-2014年首次登上百富榜的富豪所领导的上市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借助Stata14.0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对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与企业慈善捐赠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做出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实际控制人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会显着提高企业当期的慈善捐赠水平;逃/漏税行为和企业产权初始形成方式(依据产权初始形成方式将民营企业划分为国有转制型民营企业和创业型民营企业)对两者关系都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无逃/漏税行为企业和创业型民营企业在企业实际控制人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后都会显着增加企业当期的慈善捐赠水平,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上榜富豪所领导的企业是出于利他性动机来从事慈善捐赠活动。本研究丰富了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的研究成果。上榜富豪所属企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发展韧性上都要优于一般的民营企业,探究这些企业背后的捐赠动机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企业慈善捐赠的内涵,揭示企业慈善捐赠的价值,推动我国慈善捐赠事业广泛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为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慈善捐赠提供新的管理启示。

左启兵[2](2016)在《海林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轴承是机械制造的基础部件,也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产业的重要支柱性基础产业。在国际轴承市场全面开放竞争的情况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大力支持我国制造业做大做强的背景下,如何考虑战略规划显然至关重要。论文从分析海林公司战略规划当前的严峻发展形势和发展沿革着手,深刻分析了海林公司的外部宏观环境与内部条件,利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识别和确认了海林公司所面临的四种外部发展机遇与国际轴承巨头所带来的四项关键威胁因素,然后通过对海林公司自身条件的全面剖析,发掘了海林公司的五大优势、六大劣势,从而为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脚踏实地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海林公司5个战略规划方向,最终确定了生产组织、技术、质量、设备、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品牌与市场、国家政策支持、两化融合、企业改制等10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海林公司优势主要表现在:产品品种与结构基础雄厚、品牌资源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突出、配套领域优质客户资源;出口能力强劲。公司劣势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区域与市场结构受限于中低端、设备老化,维护、保养存在困难、装备与工艺条件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低级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人员与企业机制问题没有理顺。(2)公司发展机会主要有:中国经济中高速稳定发展、我国轴承制造行业发展前景空间广阔、我国轴承工业进入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给公司带来良好机遇。外部的威胁主要来自:国外轴承巨头高端技术封锁、我国轴承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国际轴承巨头垄断渐成事实、轴承技术研究差距较大。(3)公司的战略规划选方向有: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巩固技术领先能力,开发高端轴承产品;开发工业机器人轴承,强化品牌优势,扩大出口市场份额;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中高端轴承产业人才;借“新常态”机遇,大力推进机制改革,引进全员持股;抓住经济新常态机遇,申请国家和甘肃省产业项目支持,进行生产装备和厂房的技术改新与升级换代。

郭英策[3](2016)在《20世纪90年代湖北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国有企业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湖北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本文意在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湖北国有企业改革历程进行回顾,梳理成绩和不足,揭示湖北在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自身特有规律。结合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状况和趋势,运用改革取得的历史经验,对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当前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有所帮助。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90年代湖北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回顾。首先是描述湖北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这个背景包括国内背景和省情状况。其次就是按照特定的历史事件,划分国有企业改革阶段,具体包括从承包责任制后期湖北国企发展,初步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湖北国企,脱困建制下的湖北国企,分别对其进行详细梳理,摸清湖北国有企业在90年代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对20世纪90年代湖北国有企业改革的评析。包括取得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在分析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查阅资料,总结出湖北国有企业取得的成绩:第一是摸索出了适合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新形式,基本实现国有企业功能转变。第二是摸清了国有资产家底,注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继续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打下了基础。第三坚持为国有企业改革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企业员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图表分析,揭示湖北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不足:首先是湖北国有企业竞争力相对不足,企业营运效率较低;其次是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上脚步缓慢,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第三是国有企业综合配套改革相对滞后。第三部分是对湖北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思考。包括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反思和以后改进方向的展望。对于改革的思路反思,首先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走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道路,并适时将改革的经验上升成为理论,在实践中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次是注重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利用好市场作用,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再次,坚持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走持续改革的道路。针对湖北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结合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点,对湖北国有企业发展提出三点展望:一是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二是继续促进政企分开,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三是做好国有企业配套改革工作,促进公平正义。

李晓姝[4](2012)在《浅析国企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没有必然的关系,参见中国三十年历程中,国企、教育、医疗等都经历了重大的体制改革,在开放中发生种种变化。三十年的改革浪潮,中国确实进步了,但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纵观这一切,我们亲切的将改革与开放视为"兄弟"——一种没有极端的分离与依附的关系。

余荣华[5](2011)在《中国民营富豪落马原因及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营企业家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可否认,这些民营富豪的成功经历能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一定指导。但同样,这样民营富豪的失败经历也能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一些警示。2011年,黄光裕、兰世立等落马民营富豪新闻报道的再次出现,重新引起了民众和学者们的广泛讨论与积极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民营富豪们纷纷落马呢?他们的人生发展轨迹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但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研究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因此,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研究试图就民营富豪落马规律进行研究,分别回答富豪落马有哪些,他们落马的行为特点,他们落马动机和行为的来源,即传记特点和环境背景。另外,本研究也试图借助文本分析法,对31位福布斯富豪或胡润富豪进行文本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他们落马的共同特点、模式以及规律。最后,笔者将尝试就此现象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本论文总共划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梳理和高管落马相关的伦理、犯罪等重要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献。第三章为“数据收集和处理”,主要介绍了用于文本分析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并汇总落马民营富豪的人口统计特征,概括落马民营富豪的一般犯罪模式。第四章为“原因分析和机制解释”,主要从直接原因(比如,犯罪表现)和间接原因(比如,个体动机和环境影响)两个层面对民营富豪落马现象进行分析,并寻求相关理论对可能促使其产生犯罪的相关机制进行解释。第五章为“管理对策”,主要为预防民营富豪落马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改善市场经济经营秩序、正当引导民营企业告诉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徐虹[6](2011)在《上市公司资产剥离行为与绩效研究 ——基于同属管辖交易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梳理有关资产剥离的中外文献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行为与西方国家主要基于效率动机的资产剥离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西方的资产剥离理论假说可能并不完全适合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行为与绩效后果。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生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事件出现了一些奇特的现象,如“关联交易”、“年末效应”、“同属管辖交易”等。然而,由于前期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证券市场监管政策以及公司自身因素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行为与后果的影响,因而使得资产剥离的“关联交易”、“年末效应”等特征得到高度关注,相比之下,资产剥离的同属管辖交易特征并没有引起重视。我们感兴趣的是,对于正处在经济转轨进程的中国而言,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行为是如何受到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改革影响的?政府干预辖区内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活动的行为动机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评判转轨经济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同属管辖交易行为与绩效后果?目前,这些问题很少得到关注,更没有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大量资产剥离的同属管辖交易行为,可能是目前具有研究价值、也更能体现中国分权改革制度背景的“资产剥离异象”。而对于这种资产剥离行为异象的分析与解释,必须从我国政治集权背景下财政分权改革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行为入手。本文立足于我国转轨经济制度背景,从政府干预的政治经济学角度入手,以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带来的地方政府间竞争和政治晋升激励作为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综合研究了我国转轨制度背景下政府分权化改革(经济分权、政治集权)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干预动机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交易行为的影响及经济后果。通过这些初步的探索,试图为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行为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为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理解转轨经济下中国地方政府干预动机、途径及后果提供经验证据,进而为地方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提供思考。本文以2004年-2005年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挂牌进行资产剥离交易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在地方政府干预背景下,不同的产权(产权性质与产权层级)是否会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交易对象选择产生影响,市场是如何评价这种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的,市场化进程的差异(换言之表现为政府干预的差异)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业绩改进,更进一步的,市场化进程与资产剥离的同属管辖交易以及上市公司产权的交互作用又会对资产剥离业绩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首先,财政分权导致的政府干预是造成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同产权下公司资产剥离的同属管辖交易行为呈现显着差异,相对于中央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进行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其次,就整体而言,市场给予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反应是负面的,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同属管辖交易和非同属管辖交易,市场并没有做出有效区分。在资产剥离交易宣告期间,同属交易公司与非同属交易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控制了相关影响因素后,仍然发现,针对同属管辖交易与非同属管辖交易两种不同的交易行为,市场未给予不同的评价。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活动所带来的财富再分配效应远远大于其资源配置效应,而且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都热衷于借重组等题材炒作股票,赚取股票差价,获取短期收益;再次,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干预越少、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后的业绩也越好;无论对于哪一类产权属性的上市公司,即使在市场化程度高、政府干预较少的地区,如果上市公司前期的资产剥离是同属管辖交易,这种非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方式会对上市公司剥离后的业绩改进造成显着负面影响,即如果资产剥离交易不是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而是掺杂了政府的意志与动机,即使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同样会对企业后续经营业绩改善造成负面影响;最后,相对于其他公司而言,由于直接的产权纽带关系,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因此即使在政府干预少、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产权属性对市场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后绩效改进产生负面影响;相对于政府控制公司而言,非政府控制公司因为没有产权纽带关系,加之政府放松管制、减少干预以及市场化经营带来的众多好处,非政府控制企业不仅能够更多地通过市场途径获得资源,而且大大减少了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所花费的时间、人力与财力,更多地将精力与资源投放到企业经营中,因此在市场化程度高、政府干预少的地区,非政府控制的产权性质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业绩改进有显着的正面促进作用。

陈杰[7](2011)在《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法律监管》文中提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是指公司管理层人员以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获取公司控制权为目的,通过自有资金以及大量外部债务及权益性融资,对自身任职之公司进行收购的法律行为。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后来发展成为英美等国家公司并购的一种重要形式。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兴起虽时间不长,但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特殊背景下发展迅速。不过,由于我国对管理层收购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相关法律监管制度的构建还不完善,造成了上市公司进行管理层收购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影响了该种收购方式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从法学的角度,通过比较法分析和实证分析,探讨了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所遭遇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法律建议。本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是对管理层收购相关理论问题的分析。主要分析了管理层收购涉及的法律关系,管理层收购的法理基础,以及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对中外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状况的考察。首先考察了英美国家管理层收购的发展概况,并从公司法、证券法上总结了英美国家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的具体措施。接着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实践情况,并指出我国与英美国家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区别。最后是对我国有关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现行立法进行评析。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了管理层收购在我国所遭遇的法律问题。具体而言:收购主体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层以自然人名义、以职工持股会名义、以“壳公司”的形式、以信托公司的形式作为收购主体面临的问题;融资存在的问题,包括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信托融资所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转让定价问题,表现为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信息披露问题,表现为重要信息未披露或披露缺乏及时性和透明度。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了笔者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的若干建议。在此部分,笔者首先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接下来,笔者分别针对本文第三部分论述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法律建议。对于收购主体的法律问题,笔者认为应严格限定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主体范围,一方面对国企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层收购进行限制,另一方面,鼓励尽可能多的竞争者进入竞价交易市场。对于融资问题,笔者建议通过优化融资体制来解决,包括放宽银行贷款用途的限制,允许管理层向银行贷款用于股权投资;构建多元的管理层收购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管理层收购融资的退出机制等解决途径。对于国有资产转让定价问题,笔者认为应遵循《企业国有资产法》所确立的原则,确立收购价格的市场发现机制,通过公开竞价确立收购价格和发挥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并且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对于信息披露问题,通过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强制披露收购定价和资金来源、增加对还款信息的披露、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等措施来解决。

刘云梦[8](2010)在《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方法》文中认为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对于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激发经营者的人力资本要素、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内现行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同时,不够成熟的资本市场也为我国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带来诸多障碍,一些企业往往采取违规手段来实施管理层收购,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收购主体不适格、收购资金来源不明、国有资产转让定价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与社会分配公正性的缺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倍受争议,并使不少人对管理层收购本身的制度价值及其在中国企业界应用的可行性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已严重影响到了其特有的功能与价值在中国企业改革中的发挥,最终导致了国家对管理层收购的彻底叫停。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管理层收购进行法律分析,结合我国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背景,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制度及制度实施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制度的方案和建议。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比较法学方法,经济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本文第一章对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对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对管理层收购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重点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历史出发,客观评述了管理层收购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章从我国现行管理层收购制度入手,阐明了我国现行管理层收购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第四章对如何解决当前管理层收购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管理层收购不仅对减少公司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效率,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实现“国退民进”、产权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中国的融资环境、定价模式、市场机制等都无法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且在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当前实施还存在一定阻碍;必须要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对管理者作为管理层收购主体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在管理层收购中,规范管理层收购的融资行为,清除管理层收购融资所面临的法律障碍,做到既保护合乎规定的融资行为,又避免产生法律风险;正确解决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定价问题,从根本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持我国进行市场经济活动公平性与合理性;制定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详尽、及时的公布相关信息,防止公司股价因实施管理层收购而导致的剧烈波动,防止相关人员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的买卖,以维护广大中小股民的利益,维护股市的稳定。

屈波[9](2008)在《国有JC厂产权改革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首先,本文通过对国有JC厂概况及改革历程演化的基础上,针对改制后JC公司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同时对所有制转型、股份制、企业产权、公司治理等方面国内外产权改革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其次,本文通过中国国有JC厂改制的实践,对国有JC厂原来的体制、职工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改制后股权多元化、内部人对改制的主导、职工持股的普遍性、职工身份双重置换、改制成本及其来源、企业绩效变化、控制权转移、股东权利、企业治理方面进行了研究。构建一个中国国有JC厂改制模式——平滑式改制。揭示国有企业改制的特色,得出中国国有企业改制必须以社会主义产权理论为基础,吸收西方产权的先进理论,来完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形成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最后,通过对国有JC厂的一次改制——平滑式改制实践研究,提出其股权结构、效率与公平、贫富差距、保护职工权益、将职工主体培育成中等收入阶层问题,提出了二次改制时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社会化的现代化产权结构的建议,这为解决其它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针对一次改制出现其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对策,这有利于建立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谷宁宁[10](2007)在《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实现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本在企业绩效创造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实际经营者,企业中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重视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企业利润创造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在我国现阶段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其委托——代理制却存在这样一种悖论,即企业所有者享有绝大多数的剩余索取权;而实际的经营者企业家虽创造了比较多的企业利润,但剩余索取权却很少,企业家人力资本潜在的使用价值没有最优化发挥,价值实现不足其产权未得到较好的体现,这在国有企业中尤其突显。要解决这种问题,笔者认为,建立有操作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有效举措之一。研究目标:1.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智力资本”、“货币资本”等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找出它们内在的区别与联系。2.提出适合企业实际工作的人力资本分类方法,便于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和激励。3.根据我国国有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情况,设计出一套有操作性的激励和约束方案。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的方法。本文以河北省的部分国有企业为调查范围,采用问卷调查及内部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资料,实证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机制问题。2.文献研究的方法。本文将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及研究,探讨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3.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人力资本及价值内涵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的明确是定性研究;而研究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等相应的指标体系因素,采用的是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在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找出符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满足企业实际要求的激励策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提高人力资本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减少效率的损失、人才的流失,从而增进国家的人才竞争力。

二、襄轴员工转变国有身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襄轴员工转变国有身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胡润百富榜的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民营企业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企业慈善捐赠的研究
        2.1.1 企业慈善捐赠概念界定
        2.1.2 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的研究
        2.1.3 对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的剖析
    2.2 研究评述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3.2 研究假设
        3.2.1 企业实际控制人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与企业慈善捐赠
        3.2.2 逃/漏税行为、产权初始形成方式与企业慈善捐赠
4 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2 变量定义
        4.2.1 自变量
        4.2.2 因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1.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1.2 变量描述性统计
    5.2 实证结果分析
        5.2.1 Spearman相关性检验
        5.2.2 多元回归分析
        5.2.3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企业实际控制人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与企业慈善捐赠
        6.1.2 逃/漏税行为、产权初始形成方式与企业慈善捐赠
    6.2 理论贡献
    6.3 管理启示
    6.4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海林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及框架
2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回顾
    2.2 战略选择的SWOT矩阵
    2.3 战略评价的EFE矩阵
    2.4 战略评价的QSPM矩阵
3 海林公司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3.1 海林公司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3.1.1 公司概况
        3.1.2 公司发展沿革
        3.1.3 公司在轴承行业的基本情况
    3.2 外部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行业分析
        3.3.1 竞争对手基本情况
        3.3.2 国内主机行业形势分析
        3.3.3 地方经济对公司的影响
    3.4 内部环境分析
        3.4.1 组织管理状况
        3.4.2 技术水平
        3.4.3 人员素质
    3.5 海林公司战略规划SWOT分析
        3.5.1 优势与劣势
        3.5.2 机会与威胁
        3.5.3 SWOT矩阵
4 海林公司发展战略设计
    4.1 指导思想与思路
        4.1.1 战略指导思想
        4.1.2 战略发展目标
        4.1.3 战略制定思路
    4.2 海林公司战略方向
        4.2.1 可选战略方向
        4.2.2 战略选择
        4.2.3 战略评价
    4.3 战略发展重点领域
5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5.1 生产组织保障
        5.1.1 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
        5.1.2 生产管理
        5.1.3 生产保障
    5.2 技术保障
        5.2.1 设计技术创新
        5.2.2 工艺技术创新
        5.2.3 轴承应用服务
        5.2.4 产、学、研合作
        5.2.5 项目攻关
    5.3 质量保障
        5.3.1 质量管理手段
        5.3.2 质量团队建设
        5.3.3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5.3.4 计量体系建设
        5.3.5 原材料检验控制
        5.3.6 加工过程控制
        5.3.7 先进检验设备与管理方法
        5.3.8 履行社会责任
    5.4 设备保障
        5.4.1“十三五”设备技改方向
        5.4.2 实验设备改造
        5.4.3 检测仪器
    5.5 人力资源保障
        5.5.1 人员结构
        5.5.2 人才队伍建设
        5.5.3 人才培养与引进
    5.6 品牌与市场保障
        5.6.1 国际市场
        5.6.2 国内市场
    5.7 争取国家政策,推进两化融合
    5.8 深化企业改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海林公司战略评价打分问卷》

(3)20世纪90年代湖北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一、20世纪90年代湖北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一) 20世纪90年代初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 20世纪90年代湖北国企改革进程
        1. 承包责任制后期的湖北国企改革
        2.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湖北国企改革
        3. 脱困建制下的湖北国企改革
二、20世纪90年代湖北国企改革评析
    (一) 湖北国有企业改革经验
        1. 摸索出了适合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新形式
        2. 摸清国有资产家底,注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 坚持为国有企业改革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员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 湖北国有企业改革的不足
        1. 国有企业竞争力相对不足,企业营运效率低
        2. 国企改革内在动力不足,政企分开进程缓慢
        3. 国有企业综合配套改革相对滞后
三、对湖北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 对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反思
        1. 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实践中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 注重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认识市场的作用
        3. 坚持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保持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性
    (二) 对当今经济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展望
        1. 完善国企治理结构,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
        2. 继续促进政企分开,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3. 做好国有企业配套改革工作,促进公平正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浅析国企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实质性变化
二、对身边国企变化的认识和思考
    (一) 是生产效率低, 人员结构不合理
    (二) 是历史遗留问题负担重
    (三) 是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
    (四) 是企业技改和发展资金严重缺乏
三、开放是国企的动力, 亦是挑战

(5)中国民营富豪落马原因及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创新之处
    1.6 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伦理距离的相关研究
    2.2 经济伦理
    2.3 对已有文献的评析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落马富豪的犯罪行为分析
4 原因分析和机制解释
    4.1 个人原因
    4.2 环境原因
    4.3 民营富豪落马机制解释
5 管理对策
    5.1 完善公司内部制度
    5.2 建立廉洁政府,坚决打击贪污腐败
    5.3 正确处理改革和违规
    5.4 给民企创造公平竞争机会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上市公司资产剥离行为与绩效研究 ——基于同属管辖交易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动机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1.3 研究意义与贡献
        1.3.1 研究意义
        1.3.2 可能的贡献与创新
2 资产剥离与财政分权理论:文献综述
    2.1 资产剥离的主流理论
        2.1.1 公司财务理论视角的资产剥离
        2.1.2 企业理论视角的资产剥离
    2.2 资产剥离动因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的相关研究及经验证据
        2.2.2 国内的相关研究及经验证据
    2.3 资产剥离绩效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国外的相关研究及经验证据
        2.3.2 国内的相关研究及经验证据
        2.3.3 对中外文献研究结论的基本评论与分析
    2.4 财政分权理论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2.4.1 国外的相关研究及经验证据
        2.4.2 国内的相关研究及经验证据
    2.5 本章小结
3 政府干预、财政分权与上市公司资产剥离
    3.1 转轨经济与政府干预
        3.1.1 中国转型经济特点
        3.1.2 政府干预:基于政治经济互动视角的分析
    3.2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干预
        3.2.1 财政分权理论的缘起与发展
        3.2.2 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与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
    3.3 财政分权背景下的上市公司资产剥离
        3.3.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影响
        3.3.2 分权制下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行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同属管辖交易行为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1.1 国有产权与公司行为
        4.1.2 产权、地方政府干预与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
    4.2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分类描述统计:基于交易特征角度的分析
        4.2.1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总体特征
        4.2.2 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总量与结构特征
        4.2.3 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时间特征
        4.2.4 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财务特征
    4.3 样本选取与模型设定
        4.3.1 样本选择
        4.3.2 模型设定及变量定义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资产剥离同属交易与非同属交易财务指标的比较
        4.4.2 描述性统计及各变量之间的组间比较分析
        4.4.3 多元回归结果及解释
    4.5 本章小结
5 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市场反应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2 样本选取与模型设定
        5.2.1 样本选择
        5.2.2 事件窗口期的确定
        5.2.3 事件研究的模型选择及变量的度量
        5.2.4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资产剥离交易宣告对上市公司股价的总体影响
        5.3.2 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与非同属管辖交易宣告效应的组间比较
        5.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4 多元回归结果及解释
    5.4 本章小结
6 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财务绩效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1.1 市场化进程与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绩效
        6.1.2 市场化进程、同属管辖交易与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绩效
        6.1.3 市场化进程、产权与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绩效
    6.2 样本选取与模型设定
        6.2.1 样本选择
        6.2.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特征下资产剥离前后绩效变化的分组比较
        6.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3 多元回归结果及解释
    6.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7)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法律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管理层收购相关理论问题之分析
    (一) 管理层收购的法律关系分析
        1.管理层收购的法律关系主体
        2.管理层收购的法律关系客体
        3.管理层收购的法律关系内容
    (二) 管理层收购的法理基础分析对传统公司法理论的背离
        1.管理层收购对股份公司两权分立原则的背离
        2.管理层收购对股份公司追求股份上市交易目标的背离
    (三)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1.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会对证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2.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与目标公司存在利益冲突
二、中外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之考察
    (一) 英美国家管理层收购法律发展概况考察
        1.管理层收购英英国的发展概况
        2.管理层收购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二) 英美国家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的具体措施
        1.英美国家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监管措施
        2.英天国家证券法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监管措施
    (三)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考察
        1.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实践历程
        2.我困与英美国家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比较分析
        3.我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现行立法评析
三、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之评析
    (一) 收购主体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以自然人身份进行收购
        2.管理层以职工持股会名义进行收购
        3.管理层通过设立壳公司进行收购
        4.管理层以信托公司作为收购主体
    (二) 融资存在的问题
        1.向银行贷款
        2.民间借贷
        3.信托融资
    (三) 国有资产转让定价问题
        1.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2.造成困有资产流失 2l
    (四) 信息披露问题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之建议
    (一)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法律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公开、公甲、公正原则
        2.保护国有资产,防l卜幽有资产流失原则
        3.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原则
    (二) 完善我国卜市公司竹理层收购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1.U‘格限定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得主体范围
        2.优化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融资体制
        3.确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价格市场发现机制
        4.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信息披露制度
五、结语
参考文献

(8)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概述
    第一节 管理层收购的经济学界定与法学界定
        一、管理层收购的经济学界定
        二、管理层收购的法学界定
    第二节 管理层收购的特征
    第三节 管理层收购的作用与意义
        一、管理层收购的作用与意义
        (一) 管理层收购有利于企业代理成本的合理降低
        (二) 管理层收购有利于企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三) 管理层收购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
        (四) 管理层收购的其他作用
        二、当前我国管理层收购的作用与意义
        (一) 管理层收购有利于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明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
        (二) 管理层收购对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退出机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 管理层收购有利于公司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四) 管理层收购为企业家专业素质的充分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
第三章 管理层收购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国外管理层收购的发展过程
        一、国外管理层收购的起源
        二、国外主要管理层收购模式
        (一) 英美国家管理层收购模式
        (二) 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管理层收购模式
    第二节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发展过程
        一、我国管理层收购产生的背景
        (一) “一股独大”现象
        (二) “内部人控制”现象
        (三) “所有者缺位”现象
        二、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历史发展
        (一)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雏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二)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成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期)
        (三)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快速推进阶段(2002年至2004年)
        (四)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限制阶段(2004年12月以后)
    第三节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法律与政策现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
        四、有关管理层收购的条例、条令及部门规章
        五、有关管理层收购的其他政策性规定
第四章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收购主体方面的法律问题
        一、管理层收购主体的分类
        二、管理层收购主体的合法性问题
        (一) 管理层个人
        (二) 壳公司
        (三) 职工持股会
    第二节 融资方面的法律障碍
        一、管理层收购资金的来源分类
        二、融资渠道的匮乏
        三、融资手段的规范性
    第三节 定价方面的法律缺陷
        一、收购价格的合理性
        二、定价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三、对定价问题的法律分析
    第四节 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缺失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作用
        二、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规定
        三、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足
第五章 解决上述法律问题的方法
    第一节 对收购主体的法律规制
        一、对以自然人作为管理者进行法律制度完善
        二、对以壳公司作为管理者进行法律制度完善
        三、对以职工持股会作为管理者进行法律制度完善
    第二节 对融资制度的法律完善
        一、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发展机构投资者,并建立和完善其退出机制
        二、适当放宽法律限制条件,创建多元的管理层收购融资体制
    第三节 对定价制度的法律改进
        一、形成监管配套体系,加强审计力度
        二、通过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定价规则
        三、加强信息披露,确保定价公开化
    第四节 对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应用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将信息公开贯穿于管理层收购的整个过程
        二、加强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在管理层收购中使信息披露成为法定义务
        四、完善对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规定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国有JC厂产权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有JC 厂概况
    1.4 国有 JC 厂改制模式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产权改革相关理论概述
    2.1 所有制转型和股份制、产权理论
    2.2 公司治理方面理论
第3章 国有JC 厂平滑式改制实践分析
    3.1 国有JC 厂的职工身份
    3.2 国有JC 厂的职工身份转换
    3.3 国有JC 厂改制后的多元化股权结构
第4章 国有JC 厂改制效果及其有待研究的问题
    4.1 国有JC 厂改制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化
    4.2 国有JC 厂改制后企业的治理转型
    4.3 国有JC 厂改制有待研究问题
第5章 完善JC 厂产权改革的对策
    5.1 从ESOP 到EMBO
    5.2 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股权结构
    5.3 建立职工持股会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1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1.1 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1.1.1 人力资本理论渊源
        1.1.2 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征
        1.1.3 人力资本的内涵
    1.2 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价值
        1.2.1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界定
        1.2.2 企业家人力资本使用价值与价值
    1.3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激励理论
        1.3.2 委托—代理理论
第2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现实分析
    2.1 我国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践
        2.1.1 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实践
        2.1.2 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约束机制实践
    2.2 我国企业家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2.2.1 目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2.2 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难点
        2.3.1 出资人不到位与内部人控制
        2.3.2 企业家行政任命制与报酬市场化
        2.3.3 企业家激励与社会公平问题
第3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构建
    3.1 物质激励
        3.1.1 年薪制
        3.1.2 期股激励
    3.2 精神激励
        3.2.1 事业激励
        3.2.2 声誉激励
        3.2.3 社会地位激励
第4章 企业家人力资本约束机制的构建
    4.1 企业家约束机制构建
        4.1.1 企业家人力资本自我约束集
        4.1.3 企业家人力资本市场约束集
        4.1.4 企业家人力资本社会约束集
        4.1.5 企业家人力资本约束集四个层级的关系
    4.2 激励约束机制系统分析
        4.2.1 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系统关系
        4.2.2 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第5章 XX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期股激励设计方案
    1.实施前提
    2.适用范围和条件
    3.期股及岗位股的确定
    4.期股的期限
    5.期股的价格
    6.期股的申购
    7.期股激励的兑现与退出
    8.考核
    9.期股偿付的计算举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录

四、襄轴员工转变国有身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胡润百富榜的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民营企业的证据[D]. 葛金明. 厦门大学, 2019(08)
  • [2]海林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D]. 左启兵. 西安科技大学, 2016(04)
  • [3]20世纪90年代湖北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思考[D]. 郭英策.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4]浅析国企改革与开放的关系[J]. 李晓姝. 中国证券期货, 2012(07)
  • [5]中国民营富豪落马原因及管理对策研究[D]. 余荣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8)
  • [6]上市公司资产剥离行为与绩效研究 ——基于同属管辖交易的分析[D]. 徐虹. 南京大学, 2011(11)
  • [7]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法律监管[D]. 陈杰. 西南政法大学, 2011(04)
  • [8]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方法[D]. 刘云梦. 云南财经大学, 2010(04)
  • [9]国有JC厂产权改革问题研究[D]. 屈波. 吉林大学, 2008(11)
  • [10]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实现机制研究[D]. 谷宁宁. 河北农业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香洲员工改变国有身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